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题(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题(含答案)

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试题一、选择题1. 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把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气味B.要节约药品,多取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C.块状而又无腐蚀性的药品允许用手直接取用D.使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砝码要用镊子夹取3.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

实验表明,味精在100 ℃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

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B.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C.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D.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4.小明用托盘天平称量10g食盐,在称量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向左偏,此时他应该()A.调节平衡螺丝向右转B.减少药品C.增加砝码D.减少砝码5.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

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液柱D.注射器内有液体6.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还原性B. 状态C. 硬度D. 导电性7.2020年,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顽强奋战,展现了令人惊叹的中国力量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施工过程中,只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搭建帐篷B. 吊装板房C. 焊接管道D. 绑扎钢筋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9. 以下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在设置对照实验时,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均相同B.假设与实验结果不一定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进行任意的假设C.水、温度、时间都可能是实验变量D.科学探究的前提是提出问题10.给7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 ) A . 逻辑推理 B . 大气探测C . 化学实验D . 精确运算2.如图所示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 )A . AB . BC . CD . D3.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 . 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 . 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 .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 . 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4.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 AB . BC . CD . D5.在探究“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是否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实验中,将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分别加入如图两个集气瓶中(集气瓶Ⅰ盛有空气,集气瓶Ⅰ盛有人体呼出的气体),振荡后,观察实验现象。

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 集气瓶Ⅰ盛放的是空气,因此集气瓶Ⅰ没有必要盖玻璃片B.现象是集气瓶Ⅰ中无明显变化,集气瓶Ⅰ中产生白色浑浊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先熄灭的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多,没必要做这个实验D.因为集气瓶Ⅰ中会无明显变化,所以集气瓶Ⅰ中应该稍微多加一些澄清石灰水6.若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再加热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Ⅰ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Ⅰ在试管中加入2~3 mL液体Ⅰ用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Ⅰ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回原处A. ⅠⅠⅠⅠB. ⅠⅠⅠⅠC. ⅠⅠⅠⅠD. ⅠⅠⅠⅠ7.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A.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B.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8.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9.往试管中装固体药品时,不会用到的仪器是()A.药匙B.纸槽C.玻璃棒D.镊子10.某些金属工艺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同学们认为它可能和铁一样,有磁性。

2020年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含答案)

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一、选择题1.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食品腐烂C.蜡烛燃烧D.金属锈蚀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3.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C.研制新药D.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4.在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探究前,某同学根据生物学的知识提出“呼出气体中的水蒸气可能比空气中的多”。

那么,这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一过程()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实验设计D.结论5.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B.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灯D.试管装好液体后,将火焰固定在试管中下部加热6.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7.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A.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B.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D.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8.以下是小明同学对铁和铜的描述:①铁是银白色的,铜是紫红色的;②铁较硬,铜较软;③铁的导电性没有铜强;④铁比铜更容易生锈。

其中描述化学性质的有()A.1条B.2条C.3条D.4条9.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10.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A.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B.化学正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提供新能源D.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11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逸出来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里逸出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12.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1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思维模型的建构既方便于问题的解决,又能促进深度学习。

小芳同学对解决“气密性检查”类问题建构的思维模型如图甲所示。

结合小芳建构的思维模型,完成如图乙装置的气密性检查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向锥形瓶中注入水至a处,属于上述思维模型中的“构建封闭体系”B.注入水后,向左推或向右拉注射器的活塞均可改变该装置的压强C.向左推注射器活塞时,观察到长导管口有气泡产生,则说明气密性良好D.注射器连接长导管也可以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2.超疏水性仿生材料对水的作用与荷叶相似,水滴在其表面不易附着。

将玻璃放在蜡烛火焰上灼烧,表面沉积一层黑色物质(见图),该方法可获得一种能用于手机触屏的超疏水性材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黑色物质是由石蜡蒸气冷凝而成B.黑色物质可能含碳元素C.黑色物质是由石蜡不充分燃烧产生D.铁质输水管的内壁若采用超疏水性材料能防锈蚀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化学实验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基本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D.向试管中加入石灰石5.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6.下列实验数据合理的是()A.用100mL量筒量取5.26mL的稀硫酸B.用托盘天平称取15.6g氧化铜粉末C.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C D.用托盘天平称取9.28g食盐7.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8.给试管里的物质加热时,切勿让试管底部接触灯芯,这是因为( )A.将使酒精燃烧不完全B.易使酒精灯熄灭C.灯芯温度低,易使已受热后的试管受热不均匀而破裂D.灯芯温度高,易使试管底部熔化9.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在抗疫期间被广泛使用。

2020年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学期《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学期《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①有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②有发光,放热③有新物质生成④有气体放出⑤有能量的变化.A.③B.③⑤C.②④⑤D.①②③④2.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放热发光B.状态变化C.产生气体D.生成新的物质3.在物理变化中不可能产生的是()A.溶液变色B.发光发热C.有新物质生成D.物质体积膨胀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A.发光、发热B.有气体或沉淀产生C.物质的颜色发生改变D.有没有新物质生成5.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发生了改变。

A.分子的大小B.分子的质量C.分子间的空隙D.分子的种类6.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D.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7.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C.钢铁生锈D.水变成水蒸气8.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9.我们在进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时,主要采用的试验方法是()A.模仿B.对比C.推理D.假设10.吴平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B.收集证据C.设计实验D.做出结论11.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的文明,下列用品的发现和发明与化学的发展不相关的是()A.古代陶瓷B.青铜大鼎C.橡胶制品D.古代石斧12.下列仪器中:①试管②烧杯③蒸发皿④石棉网⑤燃烧匙,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D.①②③13.下列仪器:①量筒②试管③烧杯④燃烧匙⑤试剂瓶,能直接加热的是()A.①②B.②④C.③⑤D.②③14.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倾出一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A.等于9mL B.大于9mL C.小于9mL D.无法确定15.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先俯视读数为68mL,倾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仰视读数为6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是()。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及解析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及解析

2020年秋(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化学单元同步检测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A.二氧化碳B.铁C.水D.氧气2.下列叙述属于CO化学性质的是()A. 无色B. 无味C. 难溶于水D. 能燃烧3.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 B.C. D.4.以下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A.将废旧塑料变成燃料B.研制开发新型低毒农药C.新型冠状病毒的致病机理D.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质人造纤维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检查装置气密性C.连接仪器D.取用固体药品6.实验室里所用的化学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

有毒化学药品上要张贴的标志是()A.B.C.D.7.下列变化中,与其余三种变化本质上不同..的一项是()A. 切割玻璃B. 铁水铸锅C. 食物发霉D. 石蜡融化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下列仪器用途不正确的是()A.AB.BC.CD.D9.实验安全最重要。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易燃易爆物品与其他物质混存B.给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C.实验结束后,将废液倒入下水道D.酒精灯被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10.某学生用托盘天平称量食盐时,错误地将食盐放在右盘里,砝码放在左盘里,称得食盐质量为15.5g(1g以下用砝码),若按正确的方法称量,食盐的质量应为( )A.15gB.14.5gC.15gD.14g第II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____)A. 铁丝弯曲B.玻璃破碎C.苹果腐烂D.________12.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用图中仪器的名称按要求填空。

(1)用于夹持试管的仪器是____________。

(2)取用粉末状药品时一般选用____________。

(3)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_______。

(4)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时需用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含答案解析)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已知:Cu+2H2SO4(浓)=CuSO4+SO2↑+H2O。

为了探究铜和浓硫酸的反应及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的都分性质,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图中脱脂棉团蘸有紫色石蕊溶液可检验物质的酸碱性),关于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鼓气球相连接的导管需插入浓硫酸中B.该装置便于控制铜和浓硫酸的发生和停止C.铜丝烧成螺旋状是为了加快铜和浓硫酸的反应速率D.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环境2.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相对应的是选A.B.C.D.项方案结论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三层,焰心温度最高说明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空气中的多说明液态水与气态水可以相互转化A.A B.B C.C D.D 3.小明利用蜡烛进行实验,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小B.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C.火柴梗接触外焰的部分先变黑D.蜡烛熄灭后产生一缕白烟,其成分为水蒸气4.基本仪器的规范使用很重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称量氯化钠固体B.检查气密性C.加热液体D.滴加液体5.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A.A B.B C.C D.D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 D.7.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8.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9.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实验过程中瓶内氧气质量不断增加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0.下列实验结果或操作正确的为()A.天平称得某物质的质量为36.76gB.用100mL的量筒量取20mL的液体C.为了防止液滴飞溅,应该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滴加液体D.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管口向下,并倒扣在试管架上11.下列图示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A.连接导管.B.检查装置气密性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二、填空题12.用仪器名称填空:(每空填写一种仪器名称)(1)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________(2)镁条燃烧时夹持镁条用______________13.①铁熔化成铁水②葡萄酿成酒③纸张可以燃烧④胆矾是蓝色晶体。

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20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洗净后的试管,放置晾干的正确方法是()A.管口向上,直立在试管架上B.管口向下,倒扣在试管架上C.平放在桌面上D.以上均可2.下列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A.燃放烟花B.食物腐烂C.剪贴窗花D.钢铁生锈3.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试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认为与本次试验无关,不予理睬C.查找资料了解蜡烛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4. 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时,可以快速往试管里倒B.实验后剩余的药品放入指定容器C.取完药品后,应立即盖好瓶塞,放回原处D.没说明用量时,液体应取1-2ml5. 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6.下列各组变化中,均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蜡烛受热熔化、镁带燃烧、玻璃破碎B. 铜生锈、水结冰、钢锭抽成丝C.木材制成桌椅、车胎放炮、木炭燃烧D.食物在胃里消化、煤燃烧、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7. 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成分的要变化是()A.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变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减少D.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8.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9.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有水珠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0.打开“雪碧”瓶,把从饮料中逸出来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实验验证了从饮料里逸出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11. 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两手掌紧贴试管外壁,再将导管浸入水中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固定试管,后放置酒精灯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再固定在药品的下部加热1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卷)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作制冷剂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延展性等。

【解答】解:A、干冰用作制冷剂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铜用于制作铜火锅是利用铜的导热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焊接金属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B.用铜丝制作导线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吸附性等。

【解答】解:A、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用液氧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是利用盐酸的酸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固体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应用胆矾。

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分析】根据题干中所给的信息,分析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等。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试题(含答案)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

古丝绸之路将中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

我国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A.稻草造纸B.使用火药C.蚕丝织布D.冶炼生铁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易升华 B.浓盐酸易挥发C.甲烷能燃烧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3.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A.A B.B C.C D.D4.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建立假设 B.收集证据 C.作出结论 D.设计实验5.下列俗语描述的事实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B.赴汤蹈火,在所不辞C.破镜难以重圆 D.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6.下图所示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氧气验满C.读取液体的体积D.点燃酒精灯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称取5.6g氧化铜粉末②用容积为10mL的试管盛5mL水在酒精灯上加热1/ 7③用排水集气法可得到比较纯净的氧气④用10mL的量筒量取8.2mL水A.只有①④B.①③④ C.①②④D.只有②③8.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技能后,某同学进行归纳小结如下。

你认为正确的是()A.没有说明用量时,取用液体药品的体积一般约为5mLB.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用胶头滴管取液后,要平放或倒置,以防液体流出D.将易潮解的固体(如氢氧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的托盘的纸上称量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B.氧气作助燃剂C.氮气可以制造化肥D.过氧化氢用作医疗行业的消毒杀菌剂10.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

有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其中正确的有()①实验I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II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II中能够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III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另外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IV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⑥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不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A.2个 B.3个 C.4个 D.5个二、填空题11.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应放________,视线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平,然后读数,若仰视,读数会__________;若俯视,读数会__________。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现有下列仪器:①25mL量筒;①试管;①胶头滴管;①酒精灯;①100mL量筒。

量取25 mL 液体,应该选用的仪器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2.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玻璃杯,可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且杯内壁变黑,由此可以得到启发:从失火的高层楼房逃生,应选择的正确方法是()A.用干毛巾捂住口鼻,往楼下冲B.尽量往楼顶跑C.尽量贴近地面爬行撤离D.若得不到及时救援,可跳楼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A.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B.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5.下列关于实验安全的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实验室不必备有灭火器等防火器材B.浓硫酸沾到皮肤时,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C.化学实验室空间较小,易燃易爆物跟其他物质可混存D.一切能产生有毒气体的实验均不要进行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把湿的衣服晒干B.把水壶内水垢用食醋洗去C.把石蜡加热熔化D.把棉线织成布7.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 ()A.等于5.0 mL B.大于5.0 mL C.小于5.0 mL D.不能确定8.下列从“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C.蜡烛火焰被吹灭,说明温度降低了D.将干冷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有无色液滴出现,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2020级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级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一单元《走近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某同学用量筒量取5.0 mL 水时仰视刻度,则所量水的体积 ( )A . 等于5.0 mLB . 大于5.0 mLC . 小于5.0 mLD . 不能确定2.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 .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 . 氧气不易溶于水D . 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加热试管中的液体B .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C . 向试管中滴加液体D .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 4.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 )A . 无色无味B . 常温下为气态C . 能支持燃烧D . 液氧为淡蓝色5.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 . 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 C .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 D . 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6.对着窗户上的玻璃吹气,一会儿玻璃上就会出现水雾,由此说明了( )A . 在呼吸时,吸入了大量水蒸气 C . 人体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B .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蒸气比空气中的水蒸气多 D . 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7.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溶解性B.腐蚀性C.助燃性D.可燃性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9.化学实验室的药品是按物质分类的方式存放,四个药品柜中已存放了下列药品。

现某学校实验室新购进一瓶硫酸,正确存放它的药品柜是()①甲柜:盐酸、硝酸 ①乙柜:氢氧化钠、氢氧化钾①丙柜:红磷、硫 ①丁柜:铜、锌A. ①B. ①C. ①D. ①10.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就是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反之则为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11.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A. 2mL~3 mL B. 1mL~2mL C. 7mL~8mL D. 10mL~11mL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选项A B.选项B C.选项C D.选项D13.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错误的是()A.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C.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B.熄灭酒精灯,一般用嘴吹熄D.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14.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初中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下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A.烧制陶瓷B.黑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5.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6.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 A B. B C. C D. D8.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①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①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①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①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①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A. 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9.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0.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解析版)含答案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A.5mL B.10mL C.50mL D.100mL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①使用加碘食盐②使用铝制炊具③食用含铁酱油④食用含磷洗衣粉⑤食用含钙麦片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2).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写名称);(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在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18.如图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三种仪器名称.、、.19.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颜色,②状态,③硬度,④熔点,⑤密度.《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海市蜃楼是水中倒映的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百炼成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木已成舟是木头制成船,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2.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和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洗衣服晾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洗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3.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煤矿中因遇到明火而发生的瓦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节日的烟花在空中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天平的精确度是0.1g进行分析;C、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D、根据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进行分析.【解答】解:A、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而应用燃着的火柴或木条来引燃,故A错误;B、天平的精确度是0.1g,称量出的质量不会是10.05g,故B错误;C、加热时,应使试管倾斜并与桌面成45°左右,并不时地移动试管;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C正确;D、量筒量取液体的就近原则,量取9.5mL的液体,需要用10mL的量筒,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正确实验才能确保实验安全,得出正确的结论,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相关实验操作.5.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 B.试管 C.锥形瓶D.量筒【考点】用于加热的仪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能够加热的仪器,通过我们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能够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燃烧匙、蒸发皿和坩埚等;需要垫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锥形瓶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漏斗、量筒、集气瓶等.【解答】解:A、烧杯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B、试管可以用于直接加热,故正确;C、锥形瓶底面积比较大,加热需要垫石棉网,故错误;D、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可用于直接加热的实验仪器,这就要同学们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性质、作用.6.实验时不小心打翻酒精灯着火了,最简便合理的灭火方法是()A.用水浇灭 B.用嘴吹灭 C.用湿抹布盖灭 D.用灭火器扑灭【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常见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分析】酒精灯用完后,应用灯帽盖灭,不用嘴吹灭.酒精灯打鄱洒出酒精着火了,最便捷的扑火方法是用湿抹布盖灭,这样既可以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可以隔绝空气而达到灭火的目的.当然在实验室一般都会备有沙子,也可以用沙子盖灭.【解答】解:灭火原理是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使燃烧停止达到灭火的目的.上述ABCD中的四种方法从原理上都可以将火扑灭,但酒精灯打翻洒出酒精着火了最简单合理的应该是用湿抹布盖灭.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室突发安全事件的处理能力及灭火方法的选择.7.欲量取40mL的液体试剂.现有下列量程的置筒,最好选用()A.5mL B.10mL C.50mL D.100mL【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解答】解:量筒是量度液体体积的工具,使用时应注意事项:量取已知体积的液体,应选择比已知体积稍大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误差过大.如量取40mL的液体,应选用容量为50mL的量筒,不能选用容量为5mL、10mL 或100mL的量筒.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测量容器﹣﹣量筒.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好量筒中量程的选择方法,方法选择需要的依据是如何才能减少实验的误差.8.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是()A.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烧陶瓷、冶铁、印刷、酿酒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D.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属于化学工艺的,在变化过程中都有其他物质生成;本题的实质是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在熟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的基础上,关键是知道其中的制作原理.【解答】解:烧制陶瓷的原理:瓷器是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以及各种天然矿物经过粉碎混炼、成型和煅烧制得的材料以及各种制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指南针的应用原理:指南针在地球的磁场中受磁场力的作用,所以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不属于化学工艺.造纸,其中应用了将打碎的纤维浆漂白这一环节,有新物质生成,是我国古代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三大化学工艺.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冶铁,属于研究、制取的新物质,属于我国古代化学工艺.火药的主要成分有硫磺、木炭、硝酸钾等物质,其中的木炭是由木材隔绝空气加热制成,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印刷术只涉及到物理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A、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B、印刷不属于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C、烧陶瓷、造纸、冶铁、制火药均属于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正确.D、指南针不是我国古代闻名世界的几大化学工艺,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我国古代化学工艺成就、化学研究的内容,才能利用化学知识服务于社会,造福于人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社会责任感.9.利用化学不可以做到的是()A.冶炼钢铁 B.生产化肥 C.污水的处理D.进行物种分类【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冶炼金属,可以生产化肥,可以处理污水,但是不能对物种进行分类.【解答】解:利用化学知识可以冶炼金属,可以生产化肥,可以处理污水,但是不能对物种进行分类,对物种进行分类属于生物学范畴.故选:D.【点评】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对工农业生产、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要注意理解.10.在人教版化学教科书《绪言》最后一页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漂亮的金丝雀和水中的金鱼“生活在一起”,制作这个鸟笼的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 B.透气、隔水C.密度大D.导电【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题意,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成水中的鸟笼子,鸟不能生活在水中,需要空气中的氧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是否有绝热性,故选项错误.B、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鸟不能生活在水中,呼吸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可知它应具有隔水、透气性,故选项正确.C、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的密度大小,故选项错误.D、由这种高分子薄膜材料可制作鸟笼子,不能确定它是否导电,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并灵活运用物质的性质与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生活中处处离不开化学,下列化学物质对人类有益的是()①使用加碘食盐②使用铝制炊具③食用含铁酱油④食用含磷洗衣粉⑤食用含钙麦片⑥使用氟利昂作制冷剂.A.①③⑤B.①②③⑤ C.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考点】化学的用途.【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含铁酱油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含钙麦片可以为人体提供钙元素.【解答】解:使用铝制炊具容易导致人体中的铝过量,人体中的铝稍多就会影响健康,含磷洗衣粉的使用会污染水体,用氟利昂作制冷剂会破坏臭氧层;加碘食盐可以为人体提供碘元素,含铁酱油可以为人体提供铁元素,含钙麦片可以为人体提供钙元素,因此食用加碘食盐、含铁酱油、含钙麦片对人类有益.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12.在下列有关纸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白色 B.不溶于水 C.易撕 D.可燃【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白色,描述的是颜色、状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B、不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C、易撕,描述的是硬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可燃,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13.一元硬币外观是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确定该硬币是否是铁币,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该作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观察 B.实验 C.假设 D.推理【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根据题意,有的同学拿磁铁来吸引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观察、实验、假设、推理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的是科学探究方法,是研究初中化学问题的重要方法,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用量筒量取25毫升盐酸,实际量取的液体比25毫升偏高的是()A.仰视 B.俯视 C.手拿量筒读数 D.平视【考点】测量容器-量筒.【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解答】解:由题意实际量取的液体比要量取的体积偏高,说明读数时是仰视读数.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量筒的使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大,实际则偏小,仰视读数小,实际则偏大.15.某同学欲称11.5克食盐,将砝码与食盐位置放反了,则实际称得食盐的质量为()A.11.5克B.10.5克C.10.0克D.12.0克【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托盘天平平衡的原理:左物右码,左物质量=右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了,则有左码质量=右物质量+游码质量,据此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的质量时,要把药品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此时药品的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1克以下移动了游码.所以游码质量为0.5g,砝码质量为11g;如果将药品与砝码的位置放反了,所以药品的质量为11g﹣0.5g=10.5g.故答案为:B.【点评】托盘天平的使用是中考热点之一,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16.请指出如图过滤装置中的两处明显错误:(1)未用玻璃棒引流(2)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过滤是一种将不溶或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开的基本操作,操作时要注意做好“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过滤液边缘低于滤纸边缘;三靠:玻璃棒一端紧靠滤纸三层处;烧杯嘴部紧靠玻璃棒;漏斗末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解答】解:为了防止滤纸被直接倾倒的液体冲破,要求液体应沿玻璃棒流下,图中倾倒液体时没按要求进行;过滤后的液体顺着壁流下,否则可能会溅起水花,造成滤液损失,要求漏斗末端尖嘴紧靠烧杯内壁,图中此点没有做到;故答案为:(1)未用玻璃棒引流;(2)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漏斗的下端管口没有紧靠烧杯内壁.【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过滤等方面的知识,解答时要充分理解过滤时的操作方法.17.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 稀盐酸 (写名称);(2)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2+Ca (OH )2═CaCO 3↓+H 2O ;(3)若装置丙中装的是紫色石蕊试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CO 2+Ca (OH )2═CaCO 3↓+H 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O 2+H 2O ═H 2CO 3 ;(4)若装置丁中放置的是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在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 ,说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 性质.【考点】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通入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来制取,装置甲中装的药品是稀盐酸.(2)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若装置乙中装的是澄清石灰水,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Ca (OH )2═CaCO 3↓+H 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则反应中会出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 2+H 2O ═H 2CO 3.(4)通入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是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故答案为:(1)稀盐酸;(2)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 2+Ca (OH )2═CaCO 3↓+H 2O ;(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CO 2+H 2O ═H 2CO 3;(4)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熟练掌握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部分仪器:写出图中你喜欢的三种仪器名称. 玻璃棒 、 烧杯 、 量筒 .【考点】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和常用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由实验装置图可知仪器的名称为:烧杯、玻璃棒、广口瓶、托盘天平、量筒.故填:玻璃棒;烧杯;量筒(五种仪器任选三种填空).【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常用仪器的认识情况,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9.把银白色的金属钠用小刀轻轻切下一小块,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该金属能与水剧烈反应,并放出热量,本身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根据以上叙述,推断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有:①颜色 银白色 ,②状态 固体 ,③硬度 很软 ,④熔点 较低 ,⑤密度 较小(小于水的密度)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分析题给的信息可知钠的物理性质.【解答】可以用小刀切下说明钠的质软(硬度小);能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钠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其熔化说明钠的熔点低;熔化成银白色小球,说明钠的颜色为银白色,属于固体.故答案为:①银白色;②固体;③很软;④较低;⑤较小(小于水的密度).【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一(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一(含答案)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检测卷1.某人用托盘天平称量5.1 g食盐时(1 g以下用游码),称后发现砝码放在了左盘,食盐放在了右盘。

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A.5.3 gB.5.1 gC.5.0 gD.4.9 g2.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C.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 )A.空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D.氧气4.在开展呼吸作用的实验研究之前,小雨根据生物学知识指出:“人体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比吸入的气体中含较多的水蒸气。

”这在科学研究中属于( )A.猜想或假设B.提出问题C.制订计划D.结论5.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 g固体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C.用10 mL量筒量取5 mL液体时仰视读数D.用10 mL量筒量取9.6 mL水6.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向老师请教7.下列实验中,仪器之间不允许接触的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试管B.将试剂瓶中的液体药品倒入量筒中C.用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药品D.用药匙取用固体药品放入试管时8.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受热易熔化B.密度比水小C.较软,硬度不大D.不溶于水9.下列是实验操作考查“药品的取用和加热”中部分实验操作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10.用试管加热固体时,有时因操作不正确而出现试管炸裂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A.加热前试管外壁干燥B.加热不均匀,局部温度过高C.试管口略向下倾斜了D.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了11.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2020—2021学年度初中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度初中化学第一学期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2.我们在打开饮料瓶时可看到瓶口冒出大量泡沫,冒出的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呢,有同学提出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B.设计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3.诗句、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既隐含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4.以下的科学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A.黑火药成分的研究B.过山车运转速度的测定C.隔水透气鸟笼的研制D.分子、原子性质的探究5.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变化,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樟脑球在衣橱中渐渐消失B.吃进的食物一段时间后被消化了C.给电熨斗通电产生热能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白色晶体6.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A.发光发热B.有颜色的变化C.有其他物质生成D.有气体、沉淀产生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从固态变为气态,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B.物质通过加热才能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C.物质从液态变为该物质的气态一定是物理变化D.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8.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胆矾研碎C.葡萄酿酒D.铁水铸成锅9.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形态上不同的物质D. “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0.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11.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看到摆放有序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2020年化学初中人教版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2020年化学初中人教版本九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为防止引起火灾而进行的是()A.用完酒精灯后,要盖紧灯帽B.使用酒精灯时,要先检查灯芯是否平整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使用酒精灯时,灯帽拿下后正放在桌面上2.在蜡烛燃烧的实验中,观察到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有水雾,片刻后取下,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由此你认为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B.蜡烛中含有水C.蜡烛有含有二氧化碳D.蜡烛中既有水又含有二氧化碳3.下列行为中,没有违背实验室规则的是()A.进入实验室就可以随便做实验B.把实验剩余的药品带出实验室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D.实验结束时,未整理仪器就离开实验室4.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①把装置连接好①两手紧贴容器外壁①导管口有气泡冒出①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①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 ①①①①①B. ①①①①①C. ①①①①①D. ①①①①①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振荡试管C.贮存氧气D.倾倒液体6.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B.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C.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D.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7.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8.走进化学实验室,你会看到摆放有序的各种实验仪器和化学试剂。

做实验时你是否留心观察过固体药品应保存在下列哪种仪器中()A.广口瓶B.细口瓶C.烧杯D.集气瓶9.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10.关于蜡烛燃烧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放出大量的热B.发出黄色的火焰C.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火焰分成三层11.以下生产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化工B.古井酿酒C.有色冶金D.水力发电12.我们研究和发展化学学科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逻辑推理B.大气探测C.化学实验D.精确运算13.胶头滴管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平放或者倒置的原因是()A.防止试剂腐蚀胶管B.防止试剂腐蚀皮肤C.防止试剂挥发D.防止液体流出14.实验时取用液体药品时,液体没有规定用量时,一般取的体积为()A. 2mL~3 mL B. 1mL~2mL C. 7mL~8mL D. 10mL~11mL15.下列有关蜡烛的叙述错误的是( )A.蜡烛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固体,质软,不溶于水B.蜡烛沉入水底,说明它的密度比水的大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明亮的火焰,稍有黑烟,放出热量D.蜡烛燃烧后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2020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2020人教版九年级(上)化学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1.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下列相关活动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贴春联B.剪窗花C.燃爆竹D.包饺子2.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溶解性B.挥发性C.助燃性D.吸附性3.下列叙述前者是物理性质,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氧气具有氧化性氧气液化B.将煤块粉碎煤块燃烧C.铁具有导电性铁生锈D.食盐具有咸味食盐在水中溶解)4.下列现象能够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出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镁条逐渐变短D.生成一种白色固体5.下列是对氯气性质的描述:①黄绿色②有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发生反应④常温下是一种气体⑤能与强碱溶液发生反应⑥能与许多金属发生反应,其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A.①④⑤B.①③④C.②④⑤D.①②④6.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B.烈火焚烧若等闲C.粉身碎骨浑不怕D.要留清白在人间7.将“泡腾片”放入水中,有无色气体产生。

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该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气体。

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个环节( ) A.建立假设B.设计实验C.提出问题D.交流反思8.小军同学在做碘遇淀粉变色的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没像课本中描述的一样变蓝色。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A.向老师请教B.查找有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9.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10.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燃烧更旺.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到的结论是(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C.呼出的气体是氮气和二氧化碳D.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低11.吹灭蜡烛时,在蜡烛上方会产生少量白烟,该白烟是()A.水蒸气B.石蜡液体C.石蜡固体小颗粒D.都有可能12.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探究蜡能及其燃烧实验.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有()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的另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Ⅳ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A.2个B.3个C.4个D.5个)13.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取用固体粉末B.检查气密性C.滴加液体D.闻气体气味)14.在化学实验中,用剩下的药品应该(A.放入指定的容器内B.倒入废液缸C.倒入下水道D.放入原瓶里)15.若量取9mL 的液体,应当选用的仪器是(A.托盘天平B.50mL量筒C.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D.10mL量筒)16.取用粉末状的固体药品时应该(A.用镊子B.直接从试剂瓶向容器中倾倒C.用药匙或纸槽D.没有任何仪器时可用手直接去取)17.下列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A.试管B.烧杯C.量筒D.集气瓶)18.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正确“取用”和“存放”化学药品,不仅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也体现了严谨的科学态度,下列关于化学药品的“取用”和“存放”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③④D.②④)19.某同学仰视量筒凹液面最低处读出读数为9mL,并取用该液体。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经典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湿衣服晾干B.铁制品生锈C.矿石粉碎D.冰雪融化2.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A.B.C.D.3.下列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其中正确的是A.B.C.D.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燃放烟花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5.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蜡烛熔化B.牛奶变酸、蜡烛燃烧C.天然气燃烧、蔗糖溶解D.干冰升华、钢铁生锈6.下列实验方案与实验结论不相符的是选项A B C方案结论比较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较空气中多说明白烟其有可燃性说明酒精灯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A.A B.B C.C D.D7.下列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化成水B.铁水变成铁块C.气球爆炸D.火药爆炸8.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用橡胶塞塞住试管B.收集氧气C.往试管里放入固体粉末D.液体的量取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验满氧气B.测量液体体积C.倾倒稀酸D.滴加液体10.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体积,量筒摆放平稳,且学生面对刻度,他首先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俯视读数为10ml,则该同学实际倒出的液体的体积为A.大于9mlB.等于9mlC.小于9ml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11.将“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名词填在下列横线上。

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_,加热碳酸氢铵生成氨气(NH3)、二氧化碳(CO2)和水(H2O)_____,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_____,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_____。

12.某班级实验室做完实验后,几位同学发现有个实验台上的两只试管破损了,请你和他们一起分析试管破损的可能原因(任答三点):(1)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像烛光,能照亮一个人,也能照亮无数的人。

--培根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下发明中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A.烧制陶瓷B.黑火药C.造纸术D.指南针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A.试管口B.中下部C.中上部D.正中间3.下列关于氧气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C.氧气不易溶于水D.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4.人类生活需要能量,你认为下列能量主要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是()A.电熨斗通电产生的能量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的能量5.学习化学可以了解日常生活中某些变化的本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柴劈成块B.西瓜榨成汁C.残雪化成水D.高粱酿成酒6.在甲、乙两个烧杯(一杯装清水,另一杯装盐水)中各放入一个同样大小的萝卜条。

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甲、乙两个杯里的萝卜条的形态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盐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B.乙杯装的是浓盐水,泡在浓盐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C.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变得软缩D.甲杯装的是清水,泡在清水里的萝卜条更加硬挺7.下列取用试剂的操作图示错误的是()A. A B. B C. C D. D8.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的操作中正确的有()①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②加热时,为防止试管脱滑,应使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③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④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火焰处上下转动⑤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⑥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⑤⑥D.③④⑤⑥9.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C.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10.人类生活需要的能量有些来自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A.利用电热器取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D.利用蜡烛照明11.目前人类所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反应。

下列变化中实现了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A.家庭烧煤取暖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D.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12.以下是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的实验步骤,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步骤二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氮气不助燃、二氧化碳也不助燃B . 步骤三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的空气的二氧化碳含量C . 步骤四的实验目的是为了证明空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气D . 步骤二中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替换为带火星的木条13.以下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其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①把装置连接好 ②两手紧贴容器外壁 ③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④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 ⑤如果装置不漏气,里面的空气受热会膨胀A . ②④①③⑤B . ③②①④⑤C . ①③②④⑤D . ①④②⑤③14.以下的科学活动不属于化学研究对象的是( )A . 黑火药成分的研究B . 过山车运转速度的测定C . 隔水透气鸟笼的研制D . 分子、原子性质的探究 15.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 闻气味B . 振荡试管C . 贮存氧气D . 倾倒液体二、填空题(共3小题)1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所示),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处最先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3)点燃蜡烛后,把一只干净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雾出现;说明石蜡燃烧后生成了;石蜡燃烧后还生成,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变浑浊。

17.今有下列物质的用途:①酒精可作燃料②氧气用于抢救危重病人③金属铜广泛的用于电线电缆④用铁制作铁锅其中用途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18.蜡烛刚熄灭时会产生一股白烟,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这股白烟的成分,提出了如下假设:A.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

针对这些假设设计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中不含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这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去点白烟(注意不要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假设________提供了证据,同时可排除假设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19.小明同学为探究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成分的差异,进行的实验如下:他用玻璃管向盛满水的集气瓶中吹气,用排水法收集一瓶呼出的气体,将另一集气瓶充满新鲜的空气,将两根燃着的小木条,分别移到两只集气瓶瓶口处,移开玻璃片,将小木条慢慢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实验现象。

(1)人呼出的气体中除含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外,还含有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

(2)小明同学进行实验时,发现伸入盛有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的小木条先熄灭,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20.下表是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表: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验证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空气成分的含量的不同,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图所示。

请依据图示将主要实验操作步骤及验证依据填入下表中:21.为了研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小刚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你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1)实验时,广口瓶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________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会______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

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观察到广口瓶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答案】D【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烧制陶瓷涉及到燃烧,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黑火药爆炸时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造纸术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指南针,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则不属于化学发明。

2.【答案】C【解析】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所以答案应选C。

3.【答案】D【解析】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均属于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是需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木炭可以在氧气中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4.【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A.电熨斗通电放出的热量,是电能转化为热能问题,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B.电灯通电发出的光,属于电能向光能的转化,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C.水电站利用水力产生的电能,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转化问题;D.液化石油气燃烧放出热量,属于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问题,符合题意。

5.【答案】D【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A.木柴劈成块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西瓜榨成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残雪化成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高粱酿成酒,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答案】D【解析】在甲装置中萝卜变得硬挺说明细胞吸水,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浓度,是清水;在乙装置中萝卜变得软缩说明失水,细胞液浓度小于溶液浓度,是浓盐水。

7.【答案】D【解析】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将药品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故D错误。

8.【答案】C【解析】用酒精灯给物体加热,如果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应在加热前擦拭干净,然后再加热以免引起玻璃容器的炸裂,故①正确;加热时,试管底部放在灯芯上加热,试管受热不均易引起炸裂,故②错误;烧得过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否则会破裂,故③正确;给试管内的固体加热,应先进行预热,方法是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处左右移动,故④错误;待试管均匀受热后,应把灯焰固定在固体部位加热,故⑤正确;给液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切不可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故⑥正确。

所以答案应选C。

9.【答案】B【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分析,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开始时瓶内含有其他气体,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A.反应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故A错误;B.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故B正确;C.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密闭容器内的物质的质量不会减少,故C错误;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瓶内不会只剩下二氧化碳,故D错误;10.【答案】C【解析】A.利用电热器取暖,是电能转化为热能,物理变化;B.发电厂利用水力发电,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属于物理变化;D.利用蜡烛照明,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化学变化;C.在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11.【答案】D【解析】分析一种变化过程中存在哪些能量的变化形式,关键是分析该过程中存在哪些形式的能量变化,本题要明确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条件。

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A.家庭烧煤取暖,通过煤在氧气中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C.利用海洋潮汐发电,潮汐能,是海水在潮涨潮落时水推动发电机发电,属于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D.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干电池,干电池的原理是通过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流,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