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1)
涂尔干的社会学
社会学研究方法
山东建筑大学
古典社会学
第二节 社会分工论
该书论述了:社会在从未分化的、简单的形式进化 到复杂和分化的形式过程中,社会团结基础的转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探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即:一群个人,怎样才能组成一个社会? 或者说:社会团结和整合靠什么达到?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一、基本概念
法律是道德的实体化,是社会维持团结的一种努力。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结论:传统社会,劳动分工缺乏,个体间高度相似。 社会成员依附于血缘单位为基础的社会组织,思想 和行为受集体意识的约束,进而形成社会的向心力 和团结。 每个个体像无机物分子之间的联系一样,故称为机 械团结。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但在从机械团结向有机团结转变的过程中,会有劳
动分工偏离‚正常‛形态的可能,从而造成社会失序 和社会危机。
古典社会学
山东建筑大学
(一)失范的劳动分工 ‚现代经济生活存在着法律和道德的失范状态‛ ‚如果我们想用更精确的词汇来说明我们目前对雇主 与白领工人、工厂工人和老板,相互竞争的企业主,企业 主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关系的看法,那么最后得到的一定是 个笼统的答案!总之,普遍的看法总是含糊的,譬如有人 说,每个雇佣工人都应该忠于和信奉雇主,或者每个雇主 都不应该擅用自己的经济特权,有人公开谴责那些明目张 胆和没有公正的经济竞争,以及对消费者肆无忌惮的巧取 豪夺------所有这些感受都不带法律性质的------道德也是那 样含糊不清,反复无常,根本形成不了任何纪律。因此, 集体生活的整个领域绝大部分都超出了任何规范的调节作 用‛
山东建筑大学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是社会学领域中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一些基本的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的基本特征。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
它强调理论与实证相结合,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实证研究,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因。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强调研究者应当具备丰富的社会学知识和研究经验,能够准确把握社会现象的本质和特点。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强调多方法的运用。
它认为社会现象的复杂性需要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研究结果。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主张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即通过深入访谈、观察和统计分析等手段,对社会现象进行全面的描述和解释。
第三,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注重个案研究。
它认为个案研究可以深入了解社会现象的细节和特点,为理论构建提供具体案例。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主张在个案研究中运用多种方法,如深度访谈、观察和文献分析等,以获取详尽的信息和数据。
第四,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强调历史和比较研究。
它认为社会现象具有历史性和比较性的特点,需要通过对历史和不同社会群体的比较研究,来揭示社会现象的发展趋势和差异。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主张综合运用历史文献、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等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研究。
第五,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注重理论构建和验证。
它认为理论是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需要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修正。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主张研究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和逻辑推理,建立健全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强调跨学科研究。
它认为社会现象具有复杂性和多维性,需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主张研究者要具备广泛的学科知识,善于运用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理解社会现象。
涂尔干社会学方法论在社会学研究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价值。
它注重对社会现象的深入分析,强调多方法的运用,重视个案研究、历史和比较研究,强调理论构建和验证,倡导跨学科研究。
西方社会学理论第二章 涂尔干
第
三 节
社会团结和社会分工论
涂尔干一生的学术兴趣主要集中在社会与个人的关 系方面,亦即社会秩序和社会团结问题。社会团结的 产生(宗教)、社会团结的类型,影响社会团结的因 素(社会分工),社会失范。
第 一 节
3、托克维尔与涂尔干 社会地位平等—野心膨胀—利己主义与失范的思考 权力集中倾向——暴政,对外战争 良好社会结构整合的条件:权力分立;个人属于集体组织;个人
自由受到政府保护;普遍信仰;公民和政治联盟 4、孔德与涂尔干 涂尔干从孔德那里借用了关于“社会事实”的科学的设想,同意
孔德关于社会组织的法则能够被揭示的观点;孔德的方法论影响 了涂尔干的方法论,孟德斯鸠对类型的强调,通过孔德强调使用 类型作为比较的分析工具的强化,形塑了涂尔干的方法,涂尔干 全部的学术生涯都坚持依据“形态学”或结构对现象的分类必须 优先于因果和功能分析。
第 一 节
第 一 节
涂尔干生活在社会秩序很不安定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代 ,用涂尔干的话说就是整个社会处于失范状态,因此他极 为关心如何建立新社会秩序的基础。
家庭和早期的宗教学系给他灌输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激发 了他要在法国创造一种新的“公民道德”的激情。
1879年考入19世纪法国知识界精英的摇篮——巴黎高等师 范学校。他与法国教育建设部门的高官建立了联系。1898 年创办的《社会学年鉴》使他对法国学术思想所产生的根 本影响更为显著,并在内阁令特许的情况下获得社会系教 授头衔。之后,涂尔干在其独子安德列1915年战前阵亡的 悲痛中,于1917年,可以说是在其学术和政治生涯正值顶 峰时去世。
第 一 节
1、孟德斯鸠与涂尔干: 涂尔干将自己社会学中的许多部分归功于孟德斯鸠的洞察力
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
作为学院派的代表人物,毕生致力于社会学的“独 立运动”,
第一位开设社会学课程的社会学家 1887年,波尔多大学 第一位获得社会学教授职位的社会学家 1896年,索邦大学 在涂尔干的努力下,法国学术界承认社会学的独
立学科地位 “社会学年鉴学派”(法兰西社会学派)创始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社会事实具有不同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特征 和特殊的决定因素。它先于个体的生命而存在, 比个体生命更持久。它的存在不取决于个人,是 先行的社会事实造成的。社会事实以外在的形式 “强制”和作用于人们,塑造了人们的意识。这种 “强制”既指人们无法摆脱其熏陶和影响,又指对 于某些社会规则拒不遵从将受到惩罚。
curriculum as "Science Sociale". During his lifetime, Emile Durkheim gave many lectures, and published an impressive number of sociological studies on subjects such as religion, suicide, and all aspects of society.
是法国学院社会学的创始人和古代或原始社会研究方面 最有影响的早期理论家。生于法国的犹太人家庭,遵 循一代实证主义的伟大共和派学者的教育和意识形态 道路。受教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获哲学教师学位和 博士学位。在公立中学短期执教之后,赴德国一些大 学执教一年,研究社会理论。回国后被任命为波尔多 的一所法国大学的“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首任讲师 (1887)。1912年转到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在该学院担 任教职 直到逝世。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第三讲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 两类社会事实:
• (1)属行为方式的生理学事实,如集体意识。
• (2)属集体存在方式的形态学(解剖学)事实,如社会 基本要素的数量和分布,包括人口地区分布,住房交通。
• 8.实证主义把科学看作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理性的和客观的 事业
• 9.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涂尔干和韦伯以及帕森斯和 他的学生默顿,实证主义在当代出现了很多分流,最新的代 表是:新功能主义、理性选择理论和交换理论
• 10.实证主义把社会学的使命理解为解释被认为是统治社会 世界的客观“法则”或因果关系,他们希望严格依据科学方 法论进行的足够数量的经验研究,最终能够生产出或发现这 些法则,实证主义的社会理论力图真实的解释社会世界。
部分个人,表现强大的社会强制力
• 有机团结社会:抽象价值层次上的一致,
即由更一般、更模糊的思维、价值和情感 所构成;
• 初级社会群体中的集体意识:以职业群 体为例
三、社会分工的功能
• (一)社会分工的功能 • 社会团结的物质基础;而非经济作用 • (二)社会分工的类型 • 1、常态分工:表现为职业的专门化,社会异质性增
第二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 (1858——1917) • 法国、犹太 • 《社会分工论》1893 • 《社会学方法的准则》
1895 实证社会学的方 法论纲领 • 《自杀论》1897是实 证研究的典范。 • 《宗教生活的基本形 式》1912
第一节 社会学研究方法
• 他认为,要实现社会学科学化的目标,应先确立: 社会学独特的研究对象、相应的研究方法 。
• (4)宿命型自杀:由社会控制过度造成的,个人失去了任何希望。 • 这种类型的自杀在现代社会并不常见,但是,现代社会中的各种极端群体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
马克思、韦伯、涂尔干社会分层理论比较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比较马克思、韦伯和涂尔干这三位社会学巨匠的社会分层理论。
这三位思想家各自提出了独特且影响深远的社会分层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以及社会不平等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比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全面地把握社会分层的多维度、复杂性和动态性。
马克思的阶级理论强调经济因素在社会分层中的决定性作用,认为社会阶级是基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形成的,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变革的主要动力。
韦伯则提出了多元分层理论,强调社会分层不仅基于经济因素,还包括权力和声望等因素,他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社会分层框架,即财富、权力和声望是构成社会分层的三个维度。
涂尔干则更加注重社会团结和集体意识在社会分层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分层是社会团结的体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平衡和协调。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三位思想家的社会分层理论,并对比他们的观点、方法和影响。
通过比较他们的理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社会分层的本质、机制和后果,为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本文也将探讨这些理论在当今社会的适用性和局限性,以期为社会分层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
二、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卡尔·马克思的社会分层理论建立在他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入分析和批判之上。
他认为,社会分层的核心在于经济结构和阶级关系。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被划分为两大基本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资产阶级是拥有生产资料(如工厂、机器、土地等)的阶级,他们通过剥削无产阶级的劳动来获取利润。
无产阶级则是没有生产资料,只能依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来生存的阶级。
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进一步指出,社会分层不仅仅是两大阶级的简单划分,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例如,教育、技能、财富等因素也会影响个人的社会地位。
但无论如何,马克思强调,经济因素是社会分层的基础和决定性因素。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 刘文旋
社会、集体表征和人类认知——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刘文旋讨论涂尔干(Emile Durkheim)的知识社会学,首先应当注意一个事实,即涂尔干把他的知识理论安置在了他的宗教研究当中,因此他的知识理论并不独立于他的宗教研究而存在。
但把知识理论放在这样一种从属的位置上,其好处是它使得涂尔干无需再对其知识社会学的方法论加以另行解释了,因为这一开始就得到了解释:涂尔干把宗教看作必然是一个集体的、因而也是社会的现象,因此他也把知识的社会学条件定位到了相似的集体现象之中。
按照实证主义的传统看法,宗教是科学知识的一种较不发达形式,我们的所有理解范畴都是由它而来或者经由它而来的,因为宗教无非是对社会的符号表征和对人类社会组织及其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一种认知表达。
但是,认为知识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或者至少知识的范畴(即使不是其确切内容)与宗教联系在一起,立即导致了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的困难,正如帕森斯指出的那样,在涂尔干的工作中存在着一种决定论和唯意志论、实证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的紧张关系(参见Parsons, pp.409-450)。
这些困难与涂尔干所采纳的方法论以及他随之对社会和“社会的”这些概念的理论构造有关。
本文将结合这两个因素,并主要依据《社会学方法的准则》、《原始分类》和《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等著作,对涂尔干的知识社会学提出讨论。
一涂尔干很大程度上是在两种不同的哲学传统背景下发展其社会理论的。
从方法论上说,他把实证主义和有机论(organicism)糅合在了一起。
这两者在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里原则上并不互相排斥,因为作为一种被重新阐释了的经验主义,实证主义仅仅强调这样一条规则:对于现象必须根据那些现象自身作出解释,而不能诉诸与经验无关的“事实”。
有机论则根据某种强调社会和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联系或相似性的模型构造关于世界的概念。
在有机论看来,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的实体,具有超出其组成成员之上的自身生命。
实证主义当然可以是、并且主要是反整体论的,例如在斯图尔特·穆勒的著作中,实证主义就被导向了一种方法论的个体主义。
涂尔干
涂尔干法社会学思想1、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
涂尔干是社会学实证主义方法论的集大成者。
一方面,他坚持以客观物质存在为研究重心;另一方面认为,社会首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能化约为一个个单独的人,“集体生活并非产生于个人生活,相反,个人生活是从集体生活里产生出来”他坚持社会唯实论的集体主义立场,主张社会是第一性的,个人是第二性的存在。
在这种方法论的关照下,他提出了社会事实和集体意识两个分析概念。
2、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事实,但社会事实并不等同于社会现象。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具有外在性和强制性,涂尔干将这种外在强制性的集体现象称为“社会事实”,外在性意味着社会学研究的社会现象不是人的心里或精神活动,而是一种客观的存在,强制性是指社会事实一旦发生,就会对社会中的相应个体产生影响。
社会学应将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并且只能用一种社会事实来解释社会事实“,而不应到个人意识的状态之中去寻找……一种社会事实的功能应该永远到它与某一社会目的的关系之中去寻找”。
而集体意识则“一般社会成员共同的信仰和情感的总和……是独立于个人置身其间的特殊情况;个人消逝了,它仍旧存在……集体意识是社会的精神象征”它是基于个体之间的相似性以及人的趋同本性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心理类型集体意识一旦形成,就具备了外在性和强制性的特征,因此,在每个社会个体的内心,存在着两种意识一是构成我们人格的个性,另一个则是集体意识,它代表着社会。
3、犯罪基于以上集体主义实证取向,涂尔干把犯罪、越轨、失范和自杀等现象都视为社会事实,且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成分。
对于犯罪,涂尔干认为“,如果一种行为触犯了强烈而明确的集体意识,那么这种行为就是犯罪”,即犯罪是个体侵犯集体意识、冒犯社会的行为。
但并非所有这类侵犯行为都能够得上是犯罪,够得上犯罪的还必须要求这种侵犯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广度。
对于失范,涂尔干认为,在社会转型时期,由于旧的社会规范和标准被破坏,而新的又没有取而代之,因此,在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人们会失去行为的方向,失范也就会产生,自杀就是一个极端的事例。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
涂尔干社会学思想解读作者:李昱祺来源:《群文天地》2012年第07期摘要:涂尔干作为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站在社会唯实论的立场上,赋予了“社会”这一整体性概念以至高无上的地位,社会通过集体意识来维护自身的整合,即社会团结,并根据整合基础的不同将社会团结划分为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有机团结逐步取代机械团结的过程。
笔者将根据这一思路对涂尔干的社会学思想作一简要论述。
关键词:社会观;集体意识;社会团结涂尔干是社会学古典时期实证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他的理论体系中,涂尔干站在社会唯实论的基本立场上,将“社会”这一整体性的概念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它是形塑和制约社会世界中人和事物的关键性力量,从而使社会得以整合。
然而,社会的这种能力量又是通过何种途径得以实现的呢?涂尔干认为,这种手段就是集体意识,他通过对从传统到现代集体意识维续方式的不同,将社会的这种整合,即社会团结,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机械团结社会向有机团结社会过渡的过程。
文章将沿着这样一条思想脉络就涂尔干的社会思想作一简单的论述。
一、涂尔干的社会观在有关于社会和个人的关系方面的论述中,西方古典社会学家发展出了两种近乎对立的社会观,即社会唯实论和社会唯名论。
顾名思义,唯实论即社会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客体,它高于个体且对个体存在制约;唯名论意味着社会不过是一个虚名,只有个体才是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名坚定的实证主义社会学家,毫无疑问,涂尔干秉承了社会唯实论的观点,并在其前辈孔德和斯宾塞的基础上有所发展。
总体来说,涂尔干的社会观深受19世纪知识界中生物学的迅猛发展的影响,因此,对其社会观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加以把握。
第一是有机体论的角度。
这反映在涂尔干的理论体系中,除了借用大量的生物学术语外,还包括对社会的基本假定,即社會自身可以被看作一个实体,它区别于并且不可被还原成自己的各个组成部分,所以在个人和社会的关系问题上,社会处于决定的地位。
涂尔干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示
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研究与启⽰2019-01-29失范理论作为⼀种早期很有影响的社会学归因理论,它把个⼈或者群体的越轨⾏为的主要原因归于社会,是⼀种环境主义的观点。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涂尔⼲是失范理论的代表⼈物,正确理解其关于社会失范与重建的思想,可能会对处于加速转型时期中的我们有所启迪。
⼀、涂尔⼲的失范理论基本内容涂尔⼲的社会失范理论可以从以下两个个⽅⾯来阐述:(⼀)失范的涵义失范是法国社会学家埃⽶尔·涂尔⼲最早提出的。
涂尔⼲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失范是由于从机械团结到有机团结的改变尚未完成⽽造成的。
由于分⼯的细化和局部不恰当⽽导致社会结构的剧烈改组,同时道德规范的发展⼜没能及时跟上,导致社会调节发⽣故障,⽆法维系⼈们之间的联系,⼈们的欲望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从⽽导致社会失范。
在这种失范的状态下,社会上缺乏被普遍认同的规则和道德标准,个⼈和社会都会陷⼊混乱。
(⼆)社会的重建对涂尔⼲来说,既然现代社会的危机本质上是⼀种道德危机,那么重建社会秩序的主要措施就应该是发挥道德规范的调节作⽤,建⽴⼀种与现代社会分⼯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德体系。
1、职业道德涂尔⼲相信,职业群体不仅可作为联系国家与个⼈之间的关系的桥梁,⽽且可⽣成⼀种规定其成员⽣活的道德权威:“在职业群体⾥,我们尤其看到⼀种道德⼒量,它遏⽌了个⼈利益主义的膨胀,培植了劳动者对团结互助的极⼤热情,防⽌了⼯业和商业关系中强权法则肆意横⾏。
”[1]通过建⽴各种职业团体和职业伦理,能够防⽌国家权⼒集中和个⼈陷⼊分散⽆能的境地,从⽽重建社会的协调⼀致,即有机团结的状态。
2、集体道德与个⼈道德在涂尔⼲后期的思想理论中,为处理个⼈和社会的关系,他寄希望于社会作为集体意识内化于个⼈。
社会作为⼀种早期所表明的外在强制⼒的抽象的⾮⼈格⼒量变得具体化。
⽽社会的集体道德能够变成个⼈道德的可能性在于,每个社会化的个⼈道德当中都存在⼆重性,包括内在的个⼈和内在的社会,不是⼀种⾃然状态下的外在的结构。
涂尔干与社会学主义
社会失范问题的解决
强化法律和制度建设
涂尔干认为社会失范是由于法律和制度的不完善所导致的,因此,解决社会失范问题需要强化法律和 制度建设,提会失范问题的关键,因此,应加强公民教育,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文 化素质,以减少社会失范行为的发生。
涂尔干认为,机械团结是社会成员通过共同道德信仰和价值观形成的团结。
详细描述
机械团结是基于相似性、同质性以及共同信仰和价值观形成的团结。在这种社 会结构中,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小,社会秩序稳定,但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有机团结
总结词
有机团结是社会成员通过分工和相互 依赖形成的团结。
详细描述
有机团结是基于个体差异、异质性和 专业化分工形成的团结。在这种社会 结构中,个体之间相互依赖,社会秩 序灵活且富有创新性。
构性的研究,注重社会秩序和整合的研究。
与其他社会学理论的融合
与功能主义理论的融合
功能主义理论强调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功能,与社会学主义的思想有 一定的相似之处,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和融合 。
与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 的融合
冲突理论、符号互动论等其他社会学理论也 有其独特的观点和研究方法,社会学主义可
涂尔干与社会学主义
目录
• 涂尔干简介 •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 涂尔干与马克思的社会学思想比较 •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 涂尔干与社会学主义的未来发展
01 涂尔干简介
生平简介
185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 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
1882年获得工程师资格。
1876年进入巴黎高等电 信学院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后世的影响
1
涂尔干的学术思想对后来的社会学家,如帕森斯、 默顿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涂尔干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
涂尔干关于社会问题的界定涂尔干,中国近现代社会学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对社会问题的界定,深刻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社会学的发展,也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下社会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社会问题的本质涂尔干认为,社会问题是指影响社会健康、稳定和发展的各种不良现象和矛盾。
这些不良现象可以是贫困、失业、犯罪、腐败等,而矛盾则可能来自于不同阶层、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文化差异等。
在他看来,社会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出现不同形式和程度的社会问题也是必然的。
2. 深入分析社会问题涂尔干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首先需要深入分析问题的根源。
他强调,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要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结构性原因和社会机制。
针对贫困问题,不能仅限于提供临时救助,而是要深入探讨贫困形成的原因,以及如何打破贫困的循环。
这种从深入分析问题的角度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寻找更有效的解决途径。
3.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涂尔干指出,社会问题往往具有多重性、系统性和历史性。
它们往往不是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而是由多种因素交织、相互作用而成。
失业问题可能涉及经济结构调整、教育体系、劳动力市场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社会问题也具有系统性,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可能会牵涉到其他方面,需要系统性的思考和干预。
社会问题也具有历史性,它们往往是社会发展和变迁的产物,需要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
4. 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在涂尔干看来,解决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社会组织、企业以及每个公民都需要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政府要通过制定政策、改革制度来解决问题的结构性原因,社会组织和企业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而每个公民也应该有责任意识,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行动为解决社会问题贡献力量。
5. 结语涂尔干的社会问题界定,不仅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社会问题的本质和复杂性,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路径和方向。
4第三章 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
A 社会团结的含义
a社会团结,“社会内聚力”,社会整合” 。指 一种以吸引为特征的把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 群体与群体结合在一起的社会联系状态。 b机械团结:指存在于具有高度同质性和单一性 的社会成员间类似于无机物分子间的相互结合范 式。 c有机团结:按分工执行者不同职能的社会成员 间存在的一种类似于生物有机体的结合方式。
(2)利他型自杀:(义务自杀、自由利他自杀) (3)失范型:由于人们的行为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 导致的自杀。如经济危机或突然地繁荣,社会动荡和家庭动荡等等。 (4)宿命型的自杀:无法抗拒和改变的规则和重压,如奴隶的自杀。
(1)利己性的自杀
天主教自杀率
新教自杀率
?教义?宗教群体结构?
群体整合程度不足是导致利己性自杀率上升 的原因。
(三)如何解决
主张全面加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作用。 倡导建立一种与社会分工结构相适应的多层次的社会道 德体系,包括国家、法人团体与个人。
(1)国家借助法人团体这种在中介力量对个人行动行动 进行调节和规范,又通过对法人团体的监督和节制,来 捍卫个人的自由和权力不受法人团体的侵犯
(2)个人从从法人团体那里获得基本的道德生活环境 和生存意义,又从国家那里获得自由和保障,但也必须 接受国家和法人团体的规范和指导。 (3)法人团体虽然受到国家的控制,但却在很大程度 上让然借助于国家的力量来实现在全国范围内的联合与 调节。 总之,涂尔干认为通过法团、国家、个人三者之间的相 互辅助和相互制约,就可以促成一种“道德个人主义” 状态的实现。从而消除现代社会之初形成的那些弊端和 问题,使之不断走向完善。
(1)原因:劳动分工发展不是人类知识进步的结果, 也不是人们追求生产效率的结果,而是社会容量(人口 数量及关系)和社会密度(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交往的频 率和密度)的增加所导致人们之间生存竞争不断加剧的 结果。即“劳动分工是物竞天择的结果。”
涂尔干社会主义学派贡献
涂尔干社会主义学派贡献
涂尔干在其社会学研究中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如何来恰当地理解和有效地解决19世纪西方发达国家在从前工业社会向工业社会(或从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危机。
这包括经济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
涂尔干认为,通过这种国家、个人和法人团体之间的相互辅助与相互制约,就可以促成一种“道德个人主义"状态的实现,从而从根本上消除现代社会在形成之初所产生的那些弊端和问题,使之不断地走向完善。
涂尔干被称为社会学主义的巨擎主要是因为他在社会学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对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涂尔干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研究和发展社会学理论。
他提出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也是认识的目的”的观点,强调了实践与理论的紧密联系。
这一观点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主义的核心是实现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实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
其次,涂尔干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理论,即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
他认为这四个方面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巨擎的关键要素。
他的理论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指导,并且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