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1.“文革”的原因: 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文革”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1967年封面人物毛主席 文字:CHINA IN CHAOS
史料研读
“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证明毛泽东同志发动“文化 大革命”的主要论点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 合中国实际。这些论点对当时我国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 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图说历史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1)原因: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2)结果: 导致1959-1961严重的经济困难。
我是个普通工人 没 啥本事 就是为祖国 打了几口井 一切成 绩和荣誉都是党和 人民的 我自己的小 本本上只能记差距。
王进喜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
王进喜日记
请你为“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主题设计关键词。
“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石油魂”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0-1976.10)
1.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工业、农业、科技、外交等) 2.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和模范人物 3.意义: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1.中共八大(1956)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 3.“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4.1960,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知识点总结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提要】1949至1978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由主动全面学习斯大林建设道路到力图摆脱苏联影响,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科学地、实际地探索到曲折地、人为地、跃进式地探索是前三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1956年下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也提前超额完成,然而,1958年起,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步入艰难曲折的二十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
【框架线索】【知识体系】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1、建设条件:(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
②主要内容:A.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第9单元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微思考1尽管毛主席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 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 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他为中国人民做的事情是不能 抹杀的。从我们中国人民的感情来说,我们永远把他作为我 们党和国家的缔造者来纪念。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我国各领域的成就
领域 成就
工业 国防
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诸 多领域,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 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 业布局
科学 技术
农业 发展
文教 卫生 骨干 培养
核心归纳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 特点及启示 (1)重要史实。 ①开辟了一条与苏联不同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②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提出党和全国 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 义道路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果。
③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 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析我国进行三线建设的历史影响。 提示:历史影响:推动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 了国家的国防能力;改善了中国的国民经济布局;推进了中国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史实、特点及启示
2.建设成就的历史意义 这些成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 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提 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
高一历史上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考点归纳总结【阶段特征】中国共产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56年到1966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这一时期带有“探索”和“曲折前进”两大特征。
中共为建设社会主义进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形成了八大正确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针,但中共对迅速到来的社会主义缺乏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工作指导方针上发生了严重失误,“左”倾借误不断滋长,坚持马列主义正确路线的共产党人努力纠正失误,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使社会主义建设在经历曲折的过程中仍具前进趋势。
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这一时期的突出特征是“动乱”。
“文革”的发动是“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它是中共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时期。
【基本线索】一、探索的背景和条.国际:①苏共20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巨大困难,苏联推行反华政策。
中共开始破除对苏联的迷信,同时客观上也要求中国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道路。
小资料:苏共二十大,于1956年召开,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即“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印度支那实现停战,我国周边环境相对安定,为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国内: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建设成为我国中心任务。
②一五计划顺利实施,为建设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
二、探索中心内容: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国内主要矛盾问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问题。
三、探索具体概况有益探索.具体史实: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决策措施,为以后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基础。
①《论十大关系》报告:1956年。
标志中共在实践中探索本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的汇报,汇报的内容主要是有关经济建设问题的调查研究。
部编《中外历史纲要(上)》笔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1956年,中共八大——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1)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正确分析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曲折发展
●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反右斗争扩大化●1958年,提出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
●1960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62年,七千人大会;
●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
二、文化大革命
时间:1966-1976
起因: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表现: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批斗干部和知识分子……
事件:1971年粉碎林彪反革命政变;1972年周恩来主持工作;1975年邓小平主持工作
结束:1976年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定性: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建成一批门类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
2.建立起独立、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4.教育、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5.先进模范任务: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6.著名科学家:李四光、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
7.外交新局面: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1972年中美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
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月风暴这一称呼出自《人民日报》社论, 又被称为一月革命。由张春桥、姚文元指挥的, 以夺取上海市党、政、财、文大权为开端的全 面夺权风暴,并由于毛泽东的赞扬导致全国掀 起了夺权之风
红卫兵认为「黑五类」分子是斗争目标
黑五类分子 地主 富农
二、“文化大革命”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1. 工业 2. 三线建设 3. 科学技术 4. 农业 5. 外交
东方红一号卫星是我国于1970年发射的第一颗 人造地球卫星。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 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杂交水稻
中国人吃饭靠“两平”
邓小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农民生 产积极性,推动农业发展。
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 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知识海洋
伟大的建 设成就
工业
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线建设 增强国防、改变工业布局
科学技术 原子弹、氢弹、中远程导弹、人造卫星
农业 外交
较大幅度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
1971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
知识海洋
把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永远开除出党!
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 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 部基本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 总和。
1967年的中国与世界
--李先念
大
一
革
小
命
步
知识海洋
1956 1957 1958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①召开:1956年。
②内容⎩⎨⎧a.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b.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③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①时间:1957年春。
②意义: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探索失误(1)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炼钢铁运动 生产关系变革超越生产力水平(2)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
3.政策调整 (1)表现⎩⎪⎪⎨⎪⎪⎧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2)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知识点二 “文化大革命”(1966—1976年) 1.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过程(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后,中央文革小组趁机煽动“打倒一切”和“踢开党委闹革命”。
(2)1967年初,“全面夺权”的“一月风暴”发生,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课件7: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 原理,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对农村生产力造成极大的破坏。
如何认识这一时期探索中的失误
(1)积极: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 的普遍愿望。 (2)缺点: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 (3)危害:加上对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以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 因素,导致1959至1961年,我国经济发生了严重困难。
但反右派斗争严重的扩大化,成为以阶级斗争为 核心内容的“左”倾理论逐渐形成的起点,导致了对 知识分子的分析和政策的变化,破坏了工人、农民和 知识分子的联盟,促使了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思想 的发展,推动了“左”倾思想的滋长和发展。
1957年国庆游行中的反右标语
2.探索失误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 主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 27 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全面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①召开背景 经济上——三大改造基本完成,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政治上——1954年宪法颁布,人民当家作主基本实现; 外交上——万隆会议后,打破西方的孤立和封锁; 思想上——苏共二十大启示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地位: 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 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创造性地丰富和发展 了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矛盾的理论。
1957年2月27 日,毛泽东作 《关于正确处 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的 重要讲话
【知识链接】 整风运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 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 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 为内容的整风运动。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这一时期形成的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 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不断激励着人们。
小结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 有哪些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3.政策调整——成功的探索
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 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
经济效益。
——陈述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主要措施:①八字方针: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
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②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 ③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实质: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
致开幕词,号召 “团结国内外一切
间的矛盾。
可以团结的力量,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 先进的工业国。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②制定主要任务
为 主
建义
设 中
伟 国
大的社会 而奋斗”。
3.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播放视频
大
9000万吨
跃
进
时
期
3000
的
1070
万吨
炼
535 万吨
钢
万吨
指
标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2年
(宣传画)
最大的水稻“卫星”在广西环江县,
号称亩产65217公斤。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三)政策调整
1、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 2、同时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的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4、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 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3、意义:
这些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 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 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合作探究: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有哪些 成功与失误?试总结其经验教训。
1.成功:中共八大、双百方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重要思想、八字方针、 “文革”中周恩来及邓小平的整顿。 2.失误:1958年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革 3. 经验教训:
(1)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2)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协调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小结
发 展 趋 势
一五 计划
恢复
发展
八大二次 会议
调整
困难
下滑
快速 发展
1975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十年文革时期
新时期
• 1949
1956
1958 1960 1966
1971 1976 1978 时间
作
业
1.中国在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与教训是什么? 有什么启发? 2.文化大革命是如何发展起来的?是如何结束的?怎样评价? 3.中国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什么成就?有什么启发?当 时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人教2019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内容提要】1949至1978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新中国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由主动全面学习斯大林建设道路到力图摆脱苏联影响,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科学地、实际地探索到曲折地、人为地、跃进式地探索是前三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1956年下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也提前超额完成,然而,1958年起,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步入艰难曲折的二十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
【知识体系】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1、建设条件:(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
②主要内容:A. 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原创1: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材料信息反映出20世纪60、70年代, 一些农村地区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 不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 经济建设中“左”倾思想泛滥,农村 的生产关系中出现了不适应生产力发 展的环节,故选A项。
二
文化大革命
1、背 景
1967年封面人物毛主席 文字:CHINA IN CHAOS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 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2)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 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 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测 当堂测试
测试1
结合所学,排除错 误选项
答案解析
1956年4月,毛泽东做了《论十大关系》 的报告,标志着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探索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然而又是比
较系统的思路。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A.成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先声 B.解决了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理 论问题 C.成为顺利开展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指 导思想 D.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 级阶段
基本概念
八字方针:“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以调整为中心,调整的目的是巩固、充
实和提高。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失调的关系,巩固生产建设取得的成果,充 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目,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扩大工作会议。
出席会议的共有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会上,发 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 “大跃进”发生的经验教训。 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 “左”的错误,起了积极的作用。
1957—1960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66—1971年:“文化大革命”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恶果。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总结
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知识点一、伟大的历史转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背景: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作为指导思想。
(2)时间:1978年12月(3)内容:重新确立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4)意义:①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③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2.拨乱反正(1)目的: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2)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3)内容:①平反冤假错案②纠错、摘帽(4)意义:有效调动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必不可少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3、民主法治建设:十一届六中全会(1)时间:1981年6月。
(2)内容:审议和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
(3)意义:对统一全党思想,开展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打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4、民主法治建设: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知识点二、改革开放进程1.对内经济体制改革①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
到 1983 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 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1984年)(1)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作用: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2)开始: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③深化改革:1992年以来目标提出: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①国企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992)②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④理论建设(1)内容:十七大首次概括提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经过过渡时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沈阳凭借机械制造、成套设备制造、军工生产等支柱产业,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
沈阳机床、变压器、风动工具、泵阀及重型设备已打造为知名品牌。
沈阳成为“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是在( )A.土地改革时期B.“一五”计划时期C.“大跃进”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解析“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建设了东北沈阳的重工业基地。
答案 B2.右图是《中共八大史》,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这次会议( )A.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C.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D.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并制定主要任务。
答案 A3.“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
”这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某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
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反映违背经济规律的浮夸风,出现在“大跃进”运动中。
答案 B4.时任山东范县党委第一书记的谢惠玉曾说:“到那时: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大盘……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为建立此“新乐园”,全国开展了( )A.农业合作化运动B.“大跃进”运动C.“一五”计划D.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 D5.“从一九七四年到一九七六年,由于‘四人帮’的干扰破坏,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一千亿元,钢产量两千八百万吨,财政收入四百亿元……”这则材料反映出“文化大革命”的一个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B.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D.科学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文化大革命”对我国工业总产量、钢产量、财政收入等都造成严重损失,说明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
高考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探
原因
索
工业
中
科技和国防:两弹一星
曲 伟大的建设成就 成就 农业
折
教育和医疗
发
外交展Biblioteka 影响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 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
斗”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成功探索 (2)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为认识中 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春)
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民政部所编《中国灾情报告》披露的资料,1960年春荒期间,全国共有1.2亿人 口忍饥挨饿,其中山东省3100万人,河北、四川各有2000万人和1500万人。迄至当年5月,北京市 粮食库存仅有7天余量,天津只剩10天的库存,而上海已经见底。辽宁省10个主要城市也只有8天 的存粮。12月底,国家统计局对市场情况作出了分析报告:1-10月累计,粮食收购量比1959年同 期下降34%,食油下降42%,生猪下降31%,棉花下降23%。到1960年9月,各地凭票供应的商品已达 30余种。这年的粮食产量,根据1961年的核实,只有2870亿斤,比1957年的3900亿斤下降了26.4%, 基本退回到了1951年的水平。 ——夏明方、康沛竹《三年自然灾害——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一年中国大饥荒》
3.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课堂总结
社
成功探索: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会 主 义 建 设 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探索失误:表现、评价 政策调整:表现、结果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前篇 自主预习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1.正确的探索
时间 1956年 ①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 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中共八大 内容 ②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 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 进的工业国
意义 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3)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概念阐释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以调整为中心,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 调的比例关系;巩固生产建设中取得的成果;充实新兴产业和短缺产品的项 目;提高质量和经济效益。改变了“大跃进”以来追求高指标、高速度的错 误做法,但对“左”倾思想未彻底清算。
发展 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 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得到逐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长足
卫生 进步,医疗卫生事业也得到蓬勃发展
骨干 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
培养 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精神 形成崇尚劳动、敬业守信、精益求精、敢于创新的劳模精神
毛泽东提出 时间 1957年春
关于正确处
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
内容
理人民内部
题
矛盾的重要 意义 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思想
2.探索中的失误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
表现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在全国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运动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
教训 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7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内容提要】
1949至1978是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新中国以苏
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由主动全面学习斯大林建设道路到力图摆脱苏联影响,独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由科学地、实际地探索到曲折地、人为地、跃进式地探索是
前三十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路径。
随着国民经济的任务顺利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进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时期,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为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伴随着1956年下半年的社会主义改造高潮,到1956年底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与此同时,
从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也提前超额完成,然而,1958年起,社会主义建设虽然步入艰难
曲折的二十年,但也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
【框架线索】
【知识体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启——力图摆脱苏联,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1966):
1、建设条件:
(1)经济基础——一化三改(物质保障)
①三大改造的完成,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取得了巨大建设成就,奠定了工业化发展基础。
(2)体制条件——制度确立(政治前提)
①政治体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
(3)外部因素——苏联教训(客观影响)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的召开和对斯大林的批判
(4)理论指导——立足国情(独立探索)
《论十大关系》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5)政策指导——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①召开背景:全面总结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当前存在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制定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哦基本任务。
②主要内容:
A.主要矛盾与主要任务: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
③历史影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制定了一系列正确方针,但由于时代局限性,八大政策并未真正实行,我国社
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曲折。
2、两大失误:
(1)错误指导:
①1957年9月,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反冒进”思想的出现。
②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制定“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的总路线。
(2)具体表现:
①人为的发展生产力——大跃进运动的出现(1958年):
A.农业方面:片面追求农业生产的高速度,虚报谎报,“共产风”
B.工业方面:片面追求工业生产的高速度,大练钢铁,“追赶超”
②人为的改变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A.特点:一大:公社规模和经营范围大;二共:集体化、公有化程度高。
B.评价:政社合一,违背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符合中国实际,挫伤了农民积极性,破坏了
国民经济的发展。
经验教训:对落后的经济文化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认识不足,忽视客观规律,凭主观愿望
和意志办事,急于求成,造成经济建设方针的严重失误。
3、政策调整:
(1)目的:为了克服困难,恢复经济发展。
(2)概况:1960年东冬开始,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同时对政治、
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
(3)结果:1962年下半年至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
高水平。
二.“文化大革命”——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1966.5—1976.10)
1、原因:
(1)直接原因:“左”倾错误的不断发展
(2)便利条件:个人专断和个人独裁的不断发展
(3)重要原因:林彪、江青、康生等人的蛊惑
(4)主观原因: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错误的思想认识
(5)历史原因:苏联的影响、探索的失误、传统的思想
2、目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3、过程:
(1)1966年春夏:全面发动
(2)1967年年初:“一月风暴”
(3)1969年春夏:“批、斗、改”运动
(4)1971年9月:九一三事件——文化大革命从理论上破产
(5)1972、1973、1975年:周恩来、邓小平先后整顿——国民经济形势好转,1973年完成或者超额完成计划指标,1975年主要工农产品产量都有较大提高。
(6)1975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
(7)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
4、性质: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的内乱,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5、影响:
(1)经济上:中国经济直接损失达5000多亿元;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积累过高、重工业畸形发展、农业出现困境);交通阻塞严重。
(2)政治上:政治方针(“以阶级斗争为纲”)严重背离社会主义建设;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三大民主制度,统一战线被破坏;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3)文艺科教上:大量知识分子遭到迫害,科学、文化、教育瘫痪,精神生活单调,文学艺术凋零,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科技文教断代,使中国丧失了追赶世界的大好机遇。
(4)人民生活上:水平低下、文化生活单调。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曲折探索中仍取得伟大成就(1949——1966)
1、具体成就:
(1)工业方面: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
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等各个方面,为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三线建设增强
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中远程导弹和人造
卫星。
(2)农业方面: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
地提高了粮食产量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外交方面:70年代外交局面取得新突破,重返联合国、中日建交、中美关系正常化并
建交等。
(4)其它方面:物质生活、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涌现出了先进人物。
2、深远影响:在新中国历史上都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本课小结】
建国七载今胜昔,一化三改启新篇;
十年探索开端好,八大路线准而实。
苏共批林提警惕,建设信念人胜天;
八大之后路线偏,两大失误惹祸灾。
大跃进中飙速度,人民公社理想化;
灾害代价引争论,六零岁冬大调整。
左倾错误不可遏,文革十年影响恶;
艰难曲折长经验,建设成就举世瞩。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