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的认识

合集下载

论“三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及作用

论“三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及作用

论“三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及作用本文阐述了“三个自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树立“三个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作用及意义。

指出坚持“三个自信”,是进一步团结人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与保证。

标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民族复兴;地位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18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段话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立繁荣和强大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着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决定着党的命脉。

因此,认真理解把握其深刻含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三个自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我们的选择,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途径的正确性。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证明了我们的道路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冲破层层艰难险阻的奋斗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强国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动指南的科学性。

我们党是一个在科学理论孕育中诞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关于三个自信的若干思考(陈金龙老师)

关于三个自信的若干思考(陈金龙老师)

• 曾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福山 ,2009年初接受日本《中央 公论》记者专访时坦承: • ‚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 可能并不是历史进化的终点, 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 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 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 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在 《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 发展道路》中说: • ‚中国的成功具有巨大的国际 意义,让人们有信心解决本国 的问题。说中国经验有国际意 义,并不是要简单地重复中国 的经验,而是为其他国家的人 民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中国的 实践证明,经过30年的改革开 放,中国不仅解决了本国的问 题,也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
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约苹果专卖店外,人们排成长队等待iPhone6发售 。
• 3.当代中国自信形成的基础 • 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占世界GDP 总量的比重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加大; • 中国的崛起赢得了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 •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加大。
• 《史记•秦本纪》:‚天下‛即是中国, 天底下没有可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国家; • 宋代理学家石介说:‚天处乎上,地处 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 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 谭嗣同: • ‚以中国地宝之富,人民之众多而聪慧, 必将为五大州三十余国之冠。外洋皆将仰 我鼻息以为生活。‛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升的 体现;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能力、道路选择能 力、制度设计能力的表达; •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 法性。
• 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 • 自信,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认可 和支持; • 自信,才能彰显中国道路、理论、制度 的世界意义。
• 2.实现社会整合 • 改革意志的表达; • 发展力量的凝聚; • 民族凝聚力的彰显。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作者:刘靖北来源:《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刘靖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仅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而且使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事实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因此,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如何增强道路自信?一是要坚定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也就是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

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论证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这一点必须要从本源上讲明白。

国内外总是有人在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又有什么区别?这需要从理论上作出充分的阐释,以理论的彻底性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对此,理论工作者应当做出进一步努力。

二是要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自信。

中国革命的道路是极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通过这条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要深刻认识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总结的经验教训,从中国革命史、从党的历史中获取自信的力量。

这些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有影响,“告别革命论”也有一定市场,根本的就是对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缺乏认同。

欲灭其国,必先去其史。

如果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法性就大打折扣。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必须树立三个自信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我们全党同志,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认为树立这三个自信非常重要,有了这三个自信,才会有政治上的自觉,我们才能做到理想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定,在前进道路上就不会动摇,在思想上和行动上才会和党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从而更好地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只能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

有些发展中国家曾把西方发展模式奉为示范,结果非但没有给自身带来福音,反而自吞苦果,经济停滞倒退,社会动荡不安。

国际上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始终有不同的看法、争论和推测。

对“中国道路”的探讨之所以形成新的国际学术热点和争论点,是因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遇到了巨大挑战。

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曾经显赫一时的西方制度暴露出种种弊端,拉美、亚非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地区也陷于困境。

实践证明,我们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在当代中国,走老路没有前途,走邪路只能会导致灾难的产生,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强国富民的正确选择。

过去我们照搬苏联传统模式不能成功,今后如果照搬西方发展模式也不可能成功。

解决面临问题的根本办法还要靠深化改革,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能逐步解决面临的各种矛盾和困难。

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每一次发展都是对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和实践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的理论回应,我们党是一个由科学理论孕育催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实践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增强理论的自觉与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其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来源于此.许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的道路自信,来自这条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我们亟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道路,同样须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

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

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2012-12-25 9:10: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更加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领会、自觉贯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鲁迅曾经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光辉道路,我们必须清楚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此,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呢?十八大报告以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总结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出这条道路的坚实基础、历史进程和实践成就,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今天带来学习三个自信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自组建以来建设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更名大学的建设过程,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中心全体同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参加到现代大学的建设中来、深化改革创新,在信息化建设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培养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局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在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网络越来越多涉及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的状况下应运而生的;而工程训练中心则是为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手段创建的校内实践基地。

这两个中心的建立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教学手段,甚至对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无疑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随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随着教育教学质量日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工程训练,其发展都受到了强大的背推力和遇到了多方面的瓶颈,为此唯有认准方向看清道路,坚信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的原动力,保持“三个自信”的良好精神状态,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一段时间以来的改革实践,尽管尝到了酸甜苦辣,但最终改革带来的实惠却依然鼓舞着我们继续去尝试、去探索。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迎难而上,坚定改革的信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为建设现代大学坚持不懈的努力。

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

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

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中华复 兴之路进行了艰难困苦的探索。 在近代 史 的 前 80 年 里 ,先 进 的 中 国 人 以 前 仆 后 继可歌可泣的精神, 向西方寻找救国救 民 的 方 案 ,先 有 “师 夷 长 技 ”、“中 体 西 用 ” 的 洋 务 运 动 ,继 有 “君 主 立 宪 ”、“中 西 会 通 ”的 戊 戌 变 法 ,后 有 “推 翻 帝 国 ”、“民 主 共和”的辛亥革命。 其间还发生过轰轰烈 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其结果都表明,在 西方曾经行之有效的种种资产阶级学说 和理论都不能帮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处 境,提供解放的道路。 只有俄国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才从 十月革命的经验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这个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此,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1 年 中 国 共 产党成立后,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实践 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正确,战胜 错误,改正不足,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从而取得 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胜利。 并在建立 新中国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还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 气、实践勇气,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 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启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迎来了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光 明 前 景 。 中 国 170 多年的近现代史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理论体系是从理论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以什 么理论作行动指南的问题。 理论带有根本性,实践路径 和制度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最终都要靠理论来解 决。 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其地位和作用更 加不可忽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 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 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作者:魏海青徐常勇张志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论断。

“三个自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观点和新论断。

“三个自信”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蕴含着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为构筑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的信心指数和价值含量。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入手,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实践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蓬勃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和谐有序,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底气所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大的创新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

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

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作者:王腾滨曹锡山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和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底气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新历史起点上将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向未来的问题。

文章从“三个自信”的来源、提出意义及如何坚定“三个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系统再认识。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再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科学结晶。

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的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来源分析这种坚定如磐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世情党情的清醒认识,更源于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对党“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自身执政能力和智慧的自信。

(一)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善于回顾并客观评价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执政规律的思想源泉,也是增强自信的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上一个新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均迈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折,令世人惊叹,令全球瞩目。

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这种发展进步、伟大成就,才让我们党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学生:饶瑞琪班级:10城建建筑学1班学号:1020290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报告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何敢如此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

树立“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自信 。

认 同感增 强 ,对 自己的体 制机 制认
同感 下 降, 产 生疑虑和 不 自信。 这 种 渗透 , 是最为危 险的。如何 防范?最 有效 的办法就是提 高 自己队伍 的 自 来就 不希望 中国强大 ,也不 希望 中 信度 , 增 强机 体 的免疫力 。 因此 , 中 国真 正实现伟 大复 兴 的中国梦 。这 央 提 出来 ,希望通过 大规模 干部培
目标 是 一成不 变 的,就是 西化 进 而 防止这种政 治渗透 。
家性 质 、可 以从 坚持人 民当家作 主 分 化 中国。因此, 这 些年来 , 从“ 中国
( 二) 内部 的精神 懈怠 。党 的十
的政 权性 质 ,也 可 以从 实现 中国梦 崩 溃论” 到形形色 色 的 “ 中国威胁 八大 报告提 出我们 党面临 的 “ 四大 的角度说 , 都 是对 的。 但 我觉得提 出 论” ,军事 上各种各 样 的包 围遏 制 , 危 险” , 排在第 一位 的就是 精神 懈怠 “ 三个 自信 ”最主 要 的现 实 因素 , 有 政 治上不 停 以 自由、民主 、人权 发 的危 险。 什么是精神懈 怠? 精神懈怠 两个 方面 ,一是 外部 政 治渗透 的威 难 , 科技上 处处设 防限制 , 经 济上不 最主 要的就是 信仰 、 信念 、 信心 的动 胁, 二是 内部 精神懈 怠的危 险。 断制造摩 擦和进行 阻挠 限制 ,从来 摇或缺 失。信仰 、 信念 、 信 心 的动摇 ( 一) 外部 的政 治渗透 。现 在媒 都 没有消 停过 。这 些年 我们走 对 了 和缺 失 ,现在危 险程度 比前些年 要
觉 ,那就 是从 以前我 们还不 强大 到
问题还不是 很 突 出。现在 物质和精
的现象 ,不知道 大家 有没有这 种 感 家购 买资源 , 还是 受到种种 限制 、 阻 神生 活 比较 丰 富 了, 信仰 、 信念 、 信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自觉强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自觉强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i a 邸 强 j 髻
深刻认识“ 三个 自信” 的理论 内涵 自觉强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杨 晓 娟
( 南 京 政 治学 院 上海 校 区
[ 摘
上海
2 0 0 4 3 3 )
要 ] 十 八 大报 告 指 出全 党要 坚定 “ 道 路 自信 、 理 论 自信 、 制度 自信 ” 。“ 三 个 自信 ” 是 对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事 业 发展 前景 的科
面 协 调 可持 续 发 展 ,提 出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加 快
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 的道路 自信、
理 论 自信 、 制 度 自信 ! ” 当前 , 我 国正 处 于 大 变 革 、 大发 展 的
时代 , 对中华 民族 而言 , 这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 也 是新
党最终 坚定不 移地 高举 起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伟大 旗帜 , 自觉 地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同 中 国 实 际 和 时 代 特 以果断的魄力科学判 断、 迅 速决策 ,很快采取 了一 系列重大举措 ,使 国民经济在 全球 率先实现企稳 回升 ,进 一步积累 了有效 应对外部经 济风险 冲击 、保 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 的重要 经验 。近年
回首近代 以来 中 国波澜壮 阔的历史 ,审 视当今 中国
在 发 展 的道 路 上 取 得 的 巨大 成 就 ,展 望 中 华 民族 充 满 希 望 的 未 来 ,全 体 共 产 党 人 必 然 会 得 出 这 样 一 个 结 论 :全
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前进 过程 中,中国共 产党认真 总
前 途命运 。 “ 三个 自信 ”的提 出正是基 于对 中国特色社

共产党人的三个自信.doc

共产党人的三个自信.doc

三、“三个自信”的增强依靠什么?
(三)依靠责任坚定自信
自信源于责任
三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 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 任担当,这种自信源自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使命。 习近平主席在就职讲话中说道:“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 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承诺,铿 锵有力;宣誓,催人奋进。
1989年苏联曾经做过一个“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的 民意调查,结果认为代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的4%, 代表党员的11%,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85%。 这就是说,老百姓认为苏联共产党已经不是人民的政权了 鉴于苏联亡党的教训,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公务人 员要更加坚定三个自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 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 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三个自信”的底气源于何处 ?
(一)源于认识的清醒 (二)源于历史的传承 (三)源于实践的检验 ( (四)源于未来的愿景
二、“三个自信”的底气源于何处?
(一)自信的底气源于清醒的认识
认识上的清醒,是我们党提出“三个自信”的思维基点。 我们实现了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潜海梦---2010年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30年前,争先恐后买肥肉; 30年后,挑三拣四找瘦肉。 30年前,人们希望多长肉; 30年后,人们想招要减肥。 30年前,人们在家里请客吃饭;30年后,人们在饭店请客喝酒。 30年前,上下班自行车如流; 30年后,上下班小汽车如潮。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标准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标准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标准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个人的成长、职业发展和实现梦想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或职场人士,我们应该拥有自信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习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固。

在我看来,一个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标准。

首先,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学习的认真投入和主动参与,它体现在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机会和福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学习的过程是艰辛和痛苦的。

自信的学习者要保持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情绪。

我曾经在大学期间遇到过一门非常难的课程,它的课程内容很枯燥,加上我本身对这个学科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的学习态度是非常消极的。

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门课程对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于是我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我开始主动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定期与同学共同学习和研讨,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其次,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技巧。

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我在大学期间就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运用。

我会在开始学习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学习任务过大而感到沮丧或压力过大。

我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一般我会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来学习,例如图书馆或自习室。

我还会利用学习工具和技术来辅助学习,例如使用电子词典和学习软件。

这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独立性。

最后,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且规律的行为方式。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4篇)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4篇)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1、不断反思和总结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着不断反思和总结的习惯。

每当我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或者完成一次考试,我都会花一些时间回顾这段学习的过程,分析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我会思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力,是否努力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是否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我也会总结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思考如何去解决和改进。

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我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从而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

2、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长久的坚持和付出。

我认识到,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我取得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对于每一项学习任务,我都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不怕遇到困难和挫折。

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不轻易放弃。

我相信,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够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我也会时常提醒自己,学习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不断进步的过程,而不是单纯追求成绩的工具。

正是因为这样的学习态度,我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3、积极利用资源学习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活动,而且资源是相对有限的。

为了能够更好地学习,我始终保持着不断积累和利用资源的习惯。

在学习过程中,我会主动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来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同时,我也会积极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例如讲座、研讨会等,以此来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此外,我还会与同学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通过积极利用资源,我能够更好地获取所需的学习素材和信息,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

总之,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积极利用资源,我能够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

这三点学习心得,对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帮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和成长。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二)学习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而学习心得则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三个自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

以自觉铸就自信
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

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

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这一道路自觉,不是主观臆断,更非自我陶醉,而是源自实践。

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在探索中国道路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辛,直到开拓出强国富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理论自觉铸就理论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用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历来重视理论建设,坚持以高度的理论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回答实践和时代提出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理论自觉铸就理论自信。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

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理论自信。

制度自觉铸就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更没有现成制度可供参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我们党坚持在实践中探索、在反思中前进,以制度自觉铸就制度自信。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是党和人民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创造的,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制度自信。

以创新引领自信
自信源于创新,创新引领自信。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一个不断超越既有理论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新见解、开拓新领域、创造新事物的过程。

创新铸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也构成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源泉。

道路创新引领道路自信。

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的必然选择。

这条道路,既不照搬别国模式,也不因循守旧,完全是党和人民的自主创造、自主创新,具有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

这条全新的道路不仅能够引导中国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且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路径选择,是中国对世界的独创性贡献。

在这条道路的指引下,30多年来中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长期快速稳定和谐发展,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同时构筑了党和人民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

理论创新引领理论自信。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质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理论“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我们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
了既相互承接又内在统一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两大理论成果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创新精神。

这种创新精神引领理论自信,是理论自信的充分表达。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显示了我们党的高度理论自信。

制度创新引领制度自信。

从建设社会主义之初,我们党就高度重视制度创新,不断解放思想,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的有益成果,并立足中国国情,把握时代主题,逐步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制度坚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同各方面体制机制等具体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国家层面民主制度同基层民主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人类制度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使我们党和人民具有了高度的制度自信。

以责任坚定自信
自信源于责任,责任坚定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统一在一起,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

这种自信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这种自信源自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使命。

归根到底,这种自信源自人民的支持、人民的信任、人民的力量。

自信源自人民的支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自己的事业。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根本立场。

十八大报告提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社会和谐等,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迫切愿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人民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在新形势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人民的福祉,自然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正是有了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真心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这是我们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力量所在。

自信源自人民的信任。

我们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

90多年来,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是党和人民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更是人民对党的信任与重托。

对人民负责、不负人民重托的高度责任感更加坚定了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自信源自人民的力量。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体。

高度凝聚和全面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并把它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只要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忧人民所忧,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汇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执笔:崔唯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