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学习总结
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学习总结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成就显著。
在这个过程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和理论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通过学习总结的方式,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与理论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并且从个人层面谈谈自己的学习感悟。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涵和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自信,也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制度优势的自信。
它体现在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性无法忽视。
首先,它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面对国内外各种困难和挑战,只有坚定自信,才能勇往直前,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巩固人民群众信心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我们斗志昂扬,民心所向;而如果我们丧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将会动摇人民权益的实现和社会稳定。
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我们赢得国际声誉和发挥国际影响的重要基础。
只有坚定自信,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的实力和形象,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同。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学习心得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离不开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感悟。
在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以下几点。
首先,理论自信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支撑。
只有通过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和理解,我们才能真正树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和自觉。
其次,实践对于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至关重要。
在实践中,我们深入了解和感受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为我们坚定道路自信提供了直观的证据和强大的信心。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践基础摘要: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和及其内在关联,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论证了“三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南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根本性。
同时,从历史主体的情感认知的层面,揭示了“三个自信”必须获得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只有这样,“三个自信”才能变成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变成生命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亮剑精神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主张,“三个自信”的提出符合中国的特殊国情,有其历史和现实的依据。
但同时,“三个自信”还要得到历史主体——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
而这种肯定和认同是通过中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形成的理性认知、价值认知和情感认知表现出来的。
理性认知确认一种事实存在,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价值认知确认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选择,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需要。
情感认知确认“三个自信”在每个人的心中的位置,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它会变成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又明证“三种自信”是一种生活态度,它会激发我们的生命力量,给人以快乐,把人实现自身价值的生命历程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心,对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上述观点加以论述。
高举伟大旗帜坚定三个自信
高举伟大旗帜坚定三个自信作者:暂无来源:《新长征》 2012年第12期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报告深刻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号召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30 多年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收获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丰硕成果,感受着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变化。
伟大实践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世界发展大潮中树立起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旗帜。
旗帜引领方向。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党和人民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奋发有为、开拓进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沧桑巨变的“中国奇迹”令世界惊叹,独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令世界瞩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中国走过辉煌历程;高举这面伟大旗帜,中国必将奋勇前进,如期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目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旗帜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已经让中国人民充分感受到了道路的正确、理论的先进、制度的优越,已经成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仰。
前进的道路上虽然还会充满风险与挑战,只要我们高举这面旗帜,前景一定无比光明。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向未来的共同信念。
全党全国人民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自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实践,自觉维护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一定能够愈加鲜艳、高高飘扬。
(摘自新华网)。
四个自信分别是
四个自信分别是
四个自信分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自信,是指自己相信自己。
自信对我们的生活非常重要,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爱情、我们的生活,不管是哪一个领域,自信都是无比重要的。
自信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快乐。
正是有了自信,人们才充满了睿智,你和我的心中才升腾起无尽的希望。
人们只有自信才能让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茂盛更灿烂。
只有自信才能让生活处处是舞台,让人生越过越精彩。
定义
自信是指人对自己的个性心理与社会角色进行的一种积极评价的
结果。
它是一种有能力或采用某种有效手段完成某项任务、解决某个问题的信念。
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须要具备的一项心理特质。
因素
1、优势认定:对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有正确的认识,并对自己的实力、优势有正确的估计和积极的肯定。
2、信念: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既定目标,特别在问题难度加大时,表现出对自己决定或判断的认可。
3、敢于挑战:主动地接受挑战,将自己置于挑战性极强的环境中。
4、坚持不懈:即使在受到阻挠、诽谤等困难境地,也不改变目标,直到实现预期的目的。
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2012-12-25 9:10: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更加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领会、自觉贯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鲁迅曾经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光辉道路,我们必须清楚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此,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呢?十八大报告以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总结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出这条道路的坚实基础、历史进程和实践成就,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
四个自信是指什么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什么内容
“四个自信”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讨论时强调:“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有机整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它们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坚定“四个自信”,对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都有重大的意义。
三个自信的内涵依据和前景
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中华复 兴之路进行了艰难困苦的探索。 在近代 史 的 前 80 年 里 ,先 进 的 中 国 人 以 前 仆 后 继可歌可泣的精神, 向西方寻找救国救 民 的 方 案 ,先 有 “师 夷 长 技 ”、“中 体 西 用 ” 的 洋 务 运 动 ,继 有 “君 主 立 宪 ”、“中 西 会 通 ”的 戊 戌 变 法 ,后 有 “推 翻 帝 国 ”、“民 主 共和”的辛亥革命。 其间还发生过轰轰烈 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但其结果都表明,在 西方曾经行之有效的种种资产阶级学说 和理论都不能帮助中国人认清自己的处 境,提供解放的道路。 只有俄国十月革命 一声炮响, 中国人民中的先进分子才从 十月革命的经验中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这个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从此,中国 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1921 年 中 国 共 产党成立后,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在实践 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发扬正确,战胜 错误,改正不足,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 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从而取得 了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实 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胜利。 并在建立 新中国后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 确立了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进行了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还在党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以来,以巨大的政治勇气、理论勇 气、实践勇气,实行了改革开放,开创、坚 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开启了 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 迎来了中 华 民 族 伟 大 复 兴 的 光 明 前 景 。 中 国 170 多年的近现代史证明, 只有社会主义才 能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 发展中国,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的“中国梦”。
理论体系是从理论的视角去考察的,回答的是以什 么理论作行动指南的问题。 理论带有根本性,实践路径 和制度建设中遇到的诸多问题, 最终都要靠理论来解 决。 理论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根本标志,其地位和作用更 加不可忽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 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 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 和发展。 ”这个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 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 精神财富, 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三维解读作者:魏海青徐常勇张志华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3期[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论断。
“三个自信”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蕴涵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改革与实践党的十八大报告鲜明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新观点和新论断。
“三个自信”来源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和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蕴含着推动历史进步、实现人类福祉的美好愿景,为构筑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个自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在改革与实践中,才能不断检验和提升“三个自信”的信心指数和价值含量。
一、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社会发展实践的自我论证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其中,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的一条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本国国情的正确道路。
这条道路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共同富裕这一根本任务,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建设布局入手,既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又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体现着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化和实践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成为世界上进步最快、人民生活改善最大的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民主政治蓬勃发展,文化日益繁荣,社会和谐有序,国际影响日益扩大。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成功之路,这也是坚定道路自信的底气所在。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
”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这一道路、理论、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它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之所在,对这一道路、理论、制度的“三个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三个自信”,不是来自盲目的冲动,而是具有成功实践基础、科学理论基础、人民群众基础。
这种精神上的自信有着坚强的根基和支撑力量。
一、“三个自信”具有成功实践基础“三个自信”来自于党和人民伟大的实践、成功的实践。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塑造自信的重要根基。
我们党强调的“三个自信”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实践中创造、创新出来的,是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产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涉当代中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选择的道路、方向问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实践指向。
这条道路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这条道路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是实现广大中国人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权益的根本途径,是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以党和人民的实践创新为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坚持四个自信
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由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拓展和完善。
“四个自信”是一个有机统一体,既相对独立,又相辅相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为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客观真理,是党领导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也是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根本保证。
1. 理论自信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的自信。
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自信,就是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
2.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
坚持制度自信就是要相信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相信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推动发展、维护稳定,能够保障人民群众的自由平等权利和人身财产权利。
3. 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
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
智库理论智库时代 ·175·加强大学生“四个自信”教育的有效途径杨 眉(南阳师范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摘要:大学生的四个自信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特色道路的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以及文化自信,帮助大学生树立四个自信,在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工作内容,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可以使用内外结合的方式。
四个自信教育的实施能够强化思想教育的实施,使大学生逐渐树立正确思想认知。
关键词:大学生;“四个自信”;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609(2019)33-0175-002对大学生进行四个自信教育,有利于逐渐深化对四个自信的认识与理解,提升整体思想政治素养,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使马克思的主导地位得以巩固,在校园教育中逐渐树立正确的理想与信念,更具有历史责任感和社会使命感。
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注重教育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解决学生出现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而使四个自信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得以凸显。
一、“四个自信”的内涵(一)“道路自信”的内涵道理自信是指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不同的国家会选择不同道路,而道路的选择和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决定因素便是是否和国情相符合[1]。
而我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正是立足于国情,这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探索中做出的选择。
在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背景下,也证明了这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道路自信就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需要认识到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能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二)“理论自信”的内涵理论自信是指对国家体系的自信,每个国家对道路的选择,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看选择的道路是否能解决历史性的问题,理论体系的建设为国家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取得比较显著的成果。
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适合我国实际发展的需要,能够对我国的发展起到指导和引领作用,进而坚定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三)“制度自信”的内涵制度自信是指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无数实践证明了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国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将社会主义制度作为制度上的保障,体现社会主义的特色和优势,以及较强的自我完善能力。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
论四个自信的内涵及其当代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我们必须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又是我们开辟未来的根本保证。
习总书记在此次讲话中首次在“三个自信”的基础上增加了“文化自信”,提出了四个自信的要求,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四个自信的内涵:一.坚持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是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和未来道路的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这是经由近代历史反复证明的正确道路,是党得以带领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理论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于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奋勇前行。
三.坚持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深刻把握,坚持制度自信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只有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四.坚持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其前进道路的强烈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
只有坚持文化自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从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学生:饶瑞琪班级:10城建建筑学1班学号:1020290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报告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何敢如此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研究述评作者:李宁黄明理来源:《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第03期摘要:自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以后,较短时期内,理论界围绕“三大自信”的内涵及相互关系做了不同层面的阐述,讨论了“三个自信”得以确立的170多年的历史文化基础,9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以及国际环境基础,并提出了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若干重要观点和路径。
现有研究的不足表现在,论断多于论证,政治宣传色彩较浓;抽象的理论分析较多,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对欠缺。
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显得非常必要。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图分类号: D6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973(2013)03-0005-0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重要的理论创新点。
此前理论界直接以之为对象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是很多,但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分别开展了一些研究,尤其是关于“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理论”方面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自十八大提出“三个自信”以后,不少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围绕“三个自信”的产生根据、形成过程以及进一步增强自信的路径和重大意义所进行的研究呈现出暴发式增长,有了比较深入的解读和思考,为进一步推进对十八大的这一重要理论创新的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必要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
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及“三大自信”的辩证关系(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正式提出以后,中国共产党就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对其加以认识、深化和完善。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自觉强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深刻认识“ 三个 自信” 的理论 内涵 自觉强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动力
杨 晓 娟
( 南 京 政 治学 院 上海 校 区
[ 摘
上海
2 0 0 4 3 3 )
要 ] 十 八 大报 告 指 出全 党要 坚定 “ 道 路 自信 、 理 论 自信 、 制度 自信 ” 。“ 三 个 自信 ” 是 对 中 国特 色社 会 主 义事 业 发展 前景 的科
面 协 调 可持 续 发 展 ,提 出 构 建 社 会 主 义 和 谐 社 会 、加 快
谐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 的道路 自信、
理 论 自信 、 制 度 自信 ! ” 当前 , 我 国正 处 于 大 变 革 、 大发 展 的
时代 , 对中华 民族 而言 , 这既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 也 是新
党最终 坚定不 移地 高举 起 中国特 色社会 主 义伟大 旗帜 , 自觉 地 把 马 克 思 主 义 基 本 原 理 同 中 国 实 际 和 时 代 特 以果断的魄力科学判 断、 迅 速决策 ,很快采取 了一 系列重大举措 ,使 国民经济在 全球 率先实现企稳 回升 ,进 一步积累 了有效 应对外部经 济风险 冲击 、保 持经济平稳 较快发展 的重要 经验 。近年
回首近代 以来 中 国波澜壮 阔的历史 ,审 视当今 中国
在 发 展 的道 路 上 取 得 的 巨大 成 就 ,展 望 中 华 民族 充 满 希 望 的 未 来 ,全 体 共 产 党 人 必 然 会 得 出 这 样 一 个 结 论 :全
进 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前进 过程 中,中国共 产党认真 总
前 途命运 。 “ 三个 自信 ”的提 出正是基 于对 中国特色社
三个自信的重要意义
坚定“三个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梦需要脚踏实地去实现,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途径;中国梦需要高瞻远瞩来把握,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动指南;中国梦需要鸿篇巨制相支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保障,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人民网)“三个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所以能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这些辉煌成就铸牢了自信的根基。
坚持道路自信。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人民,力挽积贫积弱的百年颓势,走上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广阔道路;中国共产党用国家的进步、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富裕来回答,用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来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
坚持理论自信。
理论自信是一个政党对自身理论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理论发展的坚定信心,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孕育理论创新活力,坚定理论创新方向,增强理论创新动力。
有了清醒的认识,自信会更加强大;失去清醒的认识,自信会变成自大。
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建立了适合基本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实践中日趋丰富成熟,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正确的理论,为改革攻坚、发展克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坚持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的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走自己的路,不断创新和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不断完善政治、经济和民生政策;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充分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始终把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第一位,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特社道路理论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李军鹏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今天我主讲的题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与制度自信。
坚持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内容。
今天我主要跟大家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分别讲一下什么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第二个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本依据,包括理论依据、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等等;第三个方面,给大家讲一下,与国外对比,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我们要跟国外的一些发展模式、发展的道路进行一下对比,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基本内涵首先来讲第一个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我们要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创新成果的总称。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三位一体”,是道路、理论和制度的三位一体,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根本成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所以,道路、理论和制度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框架。
这三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的途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的保障,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实践当中形成的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四个自信的地位
四个自信的地位
理论自信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
理论自信包括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在“四个自信”框架体系内,理论自信为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指导,为制度自信提供思想支撑,为文化自信提供精神引领。
理论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积极认同、自觉信仰和坚定信念理论自信,指的是人们对自己所信仰的理论的一种积极认同、坚定信奉和执着追求。
理论自信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对理论自身的科学性充满信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其二,对理论自身的实践效果充满信心。
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反过来指导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来源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时这一理论形成后又成为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导思想。
其三,对理论自身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有机统一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个自信”的理论内涵
从社会心理角度来看,自信是一个民族,民族精神、民族心态以及民族心理的重要展现,自鸦片战争以来,从旧民主革命到三大改造的结束,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饱受欺凌。
曾经一段时间里,国人对于中国人是否还有自信进行了广泛讨论。
著名文豪鲁迅先生就在文章中对于中国人的自信问题进行探讨。
在民族自信的恢复中,人们试图学习西方,以夷制夷,亦或者全盘西化,但是历史虚无主义的结果证明无论哪一种方式都没能找回,一次次的运动都失败了。
从字源角度来分析,自信是指向于自己的信。
《辞源》收录“信”:“分别是:诚实,不欺;信从,信任;的确;任意;符契,凭据;使者;消息;再宿;舒展,伸张。
”其中与“自”有关联的有信从,信任;符契,凭据;这两种含义。
在英文中,self-confidence和assertiveness两个单词具有自信的含义,Confidence的拉丁文词源confidentia的含义是指信赖、相信,感到有把握的状态。
assertiveness 含义是断定的、过分自信的。
“三个自信”是指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作为实践主体的一种理论形式,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
马克思认为:“在实践上,人的普遍性,它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
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对象(材料)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三个自信”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人与物质世界的关系思考的一种高度概括与总结。
从哲学来看,人类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
“三个自信”作为一种观念,也正是如同马克思所说移入人脑,被人脑所改造的物质的东西。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一形式和内容的转化。
“恩格斯:“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熟烂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
1、坚定理论自信,始终相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坚信理论自信,一切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定要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存在问题、以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际运用,着眼于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进步和新的发展。
2、坚定道路自信,一直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都来源于理论的彻底、坚决、醒悟、自觉。
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成绩武装头脑、教育人民,切实提高理论学习、传阅、引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利益多元化、思想多样的当代,意义及其重大,任务非常繁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辟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同时,我们应当注意,理论来源于实践,对于现实问题的思量核心问题是来自于对于人的问题的解决。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只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毫不动摇地坚定“三个自信”,勇于实践、努力奋斗、勇于创新,我们就一定能在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只有如此,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我想这也是实践观中所讲的实践的现实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