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三个自信的理解
论“三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及作用
论“三个自信”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地位及作用本文阐述了“三个自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论证了树立“三个自信”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作用及意义。
指出坚持“三个自信”,是进一步团结人民、凝聚人心、鼓舞斗志,以更高昂的精神状态,奋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基与保证。
标签: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民族复兴;地位作用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18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在改革开放30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这段话对我们来说不仅是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总结,也是对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时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百年时建立繁荣和强大的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今后十年的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也决定着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决定着党的命脉。
因此,认真理解把握其深刻含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三个自信”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反映了我们的选择,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实现途径的正确性。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证明了我们的道路抉择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党心民心。
这条道路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冲破层层艰难险阻的奋斗过程中探索出来的成功之路,是经过历史和实践检验完全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国之路,是能够使亿万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富民强国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体现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行动指南的科学性。
我们党是一个在科学理论孕育中诞生、用科学理论武装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三个自信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对“三个自信的认识”2012年11月8日,胡锦涛同志代表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
报告中提出: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振兴祖国的重任,而前提要求就是我们要对祖国的国情,对祖国的未来发展有深刻的认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党带领中国人民通过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结晶,体现了严密的系统性、强大的科学指导性。
实践证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适应时代发展,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人民民意,展现了高度的正确性、实践的真理性、科学的指导性。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已经实现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党建推进的良好发展局面。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既是伟大实践的结果,也是伟大实践的保障,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的高度统一。
道路自信坚定道路自信,那么我们要坚持的道路是什么?答案无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地创造幸福生活。
这条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科学社会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因而能够使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焕发青春活力,充满勃勃生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经过不懈探索和奋勇开拓,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
关于三个自信的若干思考(陈金龙老师)
• 曾鼓吹‚历史终结论‛的福山 ,2009年初接受日本《中央 公论》记者专访时坦承: • ‚客观事实证明西方自由民主 可能并不是历史进化的终点, 随着中国的崛起,所谓‘历史 终结论’有待进一步推敲和完 善,人类思想宝库需要为中国 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季塔连科在 《中国找到了一条符合国情的 发展道路》中说: • ‚中国的成功具有巨大的国际 意义,让人们有信心解决本国 的问题。说中国经验有国际意 义,并不是要简单地重复中国 的经验,而是为其他国家的人 民提供了思索的源泉。中国的 实践证明,经过30年的改革开 放,中国不仅解决了本国的问 题,也为全世界树立了榜样。 ‛
2014年9月19日,美国纽约苹果专卖店外,人们排成长队等待iPhone6发售 。
• 3.当代中国自信形成的基础 • 中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占世界GDP 总量的比重超过10%,对世界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加大; • 中国的崛起赢得了国际社会关注和认同; • 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加大。
• 《史记•秦本纪》:‚天下‛即是中国, 天底下没有可与中国平起平坐的国家; • 宋代理学家石介说:‚天处乎上,地处 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 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
• 谭嗣同: • ‚以中国地宝之富,人民之众多而聪慧, 必将为五大州三十余国之冠。外洋皆将仰 我鼻息以为生活。‛
• 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执政水平提升的 体现; • 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能力、道路选择能 力、制度设计能力的表达; • 有利于维护和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 法性。
• 有利于提升国际地位; • 自信,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认可 和支持; • 自信,才能彰显中国道路、理论、制度 的世界意义。
• 2.实现社会整合 • 改革意志的表达; • 发展力量的凝聚; • 民族凝聚力的彰显。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
解读十八大报告中的三个自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进一步用自觉、创新、责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作为神圣使命,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不断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们一直坚定不移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延伸.其中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便来源于此.许多的实践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我们的道路自信,来自这条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富裕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因此,我们亟需毫不动摇地坚持这一道路,同样须坚持用马克思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自信源于自觉,自觉铸就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这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自觉。
高度自觉铸就高度自信。
将高度自觉意识与强烈自信精神统一起来,是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在要求。
道路自觉铸就道路自信。
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之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
只有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才能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觉,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高度自信。
一个政党是否具有高度的理论自觉,是一个政党是否成熟、是否有生命力的重要标志。
把握一条主线 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
把握一条主线坚持三个自信——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文建国2012-12-25 9:10:59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必须紧紧抓住这条主线,更加深入学习、全面理解、透彻领会、自觉贯彻,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鲁迅曾经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和带领人民,成功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对于这样一条来之不易的光辉道路,我们必须清楚来龙去脉,坚定道路自信。
1、回顾光辉历程,增强底气。
1982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自此,党的十三大到十八大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主题词和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何而来呢?十八大报告以简明的语言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接力探索而形成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为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总结历史的角度,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全面反映出这条道路的坚实基础、历史进程和实践成就,更有厚重感,更具说服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从内心深处增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底气。
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感想
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感想意识和自信是人们在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品质和状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四个意识。
第一个意识是自我意识,这是指对自己的认知和了解,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价值观和目标。
拥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第二个意识是社会意识,这是指对社会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对社会规则、文化传统和社会风气的理解。
具备良好的社会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第三个意识是环境意识,这是指对周围环境的认知和了解,包括对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理解。
保持良好的环境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个意识是时代意识,这是指对时代特征和发展趋势的认知和了解。
具备良好的时代意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变化,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四个自信。
第一个自信是自我肯定,这是指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肯定。
拥有自我肯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充满自信地迎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二个自信是自尊自爱,这是指对自己的尊重和爱护。
保持自尊自爱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保持内心的平静和稳定,不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第三个自信是自立自强,这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勇敢地前行。
具备自立自强的品质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变故。
第四个自信是自信未来,这是指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拥有自信未来的态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制定目标,努力前行,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意识和自信是相辅相成的品质,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人的内在世界。
通过不断地培养和提升意识和自信,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的变化,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今天带来学习三个自信的心得体会,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个自信学习心得体会篇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报告中强调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自组建以来建设发展的历程和所取得的成绩,特别是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更名大学的建设过程,让我们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坚定“三个自信”,有利于把中心全体同志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有利于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参加到现代大学的建设中来、深化改革创新,在信息化建设和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培养方面,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开辟发展新局面。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是在教育技术广泛应用、信息网络越来越多涉及学校工作各个方面的状况下应运而生的;而工程训练中心则是为更好地适应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手段创建的校内实践基地。
这两个中心的建立为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工作效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教学手段,甚至对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念,无疑都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但随着教育技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高速发展、随着教育教学质量日渐成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现代教育技术还是工程训练,其发展都受到了强大的背推力和遇到了多方面的瓶颈,为此唯有认准方向看清道路,坚信改革是唯一的出路、是发展的原动力,保持“三个自信”的良好精神状态,大胆创新寻求突破。
一段时间以来的改革实践,尽管尝到了酸甜苦辣,但最终改革带来的实惠却依然鼓舞着我们继续去尝试、去探索。
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迎难而上,坚定改革的信心,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为建设现代大学坚持不懈的努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个自信是对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状态的新要求。
三个自信源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体现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
一、道路自信:道路自信源自于道路开辟、道路创新和道路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问题关乎党的命脉,关系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人民幸福。
90多年来,我们党勇敢承担起民族解放、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艰巨历史任务,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历经千辛万苦,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创新,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同样也将不可逆转地书写社会主义中国生机勃勃,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光明前景。
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和强大的创新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五位一体的发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定不移地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源自于理论形成、理论创新和理论自觉,需要我们进一步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
浅谈对于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再认识作者:王腾滨曹锡山来源:《党史博采·理论版》2014年第08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愈加成熟和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底气以及中国共产党在新历史起点上将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走向未来的问题。
文章从“三个自信”的来源、提出意义及如何坚定“三个自信”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方面作了系统再认识。
[关键词]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再认识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三个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衔接紧密,逻辑严密,自成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中的科学结晶。
用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的话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一、中国共产党“三个自信”的来源分析这种坚定如磐的自信不是凭空而来的,它不仅源于中国共产党对国情世情党情的清醒认识,更源于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对党“事非经过不知难”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对自身执政能力和智慧的自信。
(一)源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善于回顾并客观评价历史,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掌握执政规律的思想源泉,也是增强自信的重要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实现了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均上一个新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均迈上一个大台阶,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转折,令世人惊叹,令全球瞩目。
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这种发展进步、伟大成就,才让我们党增强了这种自信的底气。
“三个自信”教育
“三个自信”教育【摘要】“三个自信”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主性和自律性。
这种教育将学生的个性、能力和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挑战并取得成功。
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提升其学习和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促进学生的自律性,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学校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采取一些方法和策略,如激励奖励、导师制度等,来有效地进行“三个自信”教育。
这种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可以培养他们成为更自信、自律、自主的人。
发展“三个自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影响也将会更加深远和积极。
【关键词】“三个自信”教育、自信心、自主性、自律性、学校实践、方法和策略、意义、未来发展、学生影响、教育领域1. 引言1.1 什么是“三个自信”教育“三个自信”教育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促进学生的自律性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
在现代社会,人才培养已经不再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特长。
而“三个自信”教育正是以此为目标而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
自信心是“三个自信”教育的核心之一。
学生的自信心来自于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和对未来成功的信心。
只有在具备自信心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充满勇气地面对挑战,勇往直前。
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也是“三个自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自主性是指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独立思考、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通过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律性是“三个自信”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自律性是指学生能够遵守规章制度,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情绪。
只有具备自律性的学生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更有条理、更有计划地完成任务。
通过“三个自信”教育,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和个性特长,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成功就业、为社会贡献。
“三个自信”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如何理解三个自信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对“三个自信”的理解学生:饶瑞琪班级:10城建建筑学1班学号:1020290011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个新思想是要全党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这“三个自信”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的发展充满信心。
坚定“三个自信”是全面把握十八大精神的理论前提,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
报告强调道路、理论和制度这三个自信,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为何敢如此自信,我们自信的底气来自哪里?首先,这种自信是建立在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基础之上的。
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简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要坚定三个自信,就必须深刻理解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增强理论自觉性和坚定性。
道路自信是指在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人们对于社会主义历史运动在当代中国路径选择的合理性自信。
具体而言包括:对改革开放以来三十多年伟大实践和辉煌成就的肯定和认同;在与改旗易帜后的苏联及东欧地区,照搬西方模式的某些拉美、非洲国家,陷于金融危机的西方国家等比较的基础上对中国道路优越性的理性把握;对走中国道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充足信心。
理论自信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成果的真理性自信。
既表现为对理论本源真理性的信心,深信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获得了理论上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表现为对理论体系科学内涵以及严密逻辑的充分理解和自觉把握;还表现为深信这一理论体系可以正确指导我国现代化实践,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当代中国实现与创新的正义性的理解与认同。
即坚信我们的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可以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坚信中国的政治制度是世界政治文明成果的一部分,既内含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又凸现中国特有的国情和历史情境,维护和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发展进步;坚信制度选择的合理性,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扩大人民民主,推进依法治国,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具有诸多内在的共性。
第一,共同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自信都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自身的理论基础,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都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理想与现实相统一。
三个自信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从根本上改变了旧中国的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为实现社会公正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社会公正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公正就像一面旗帜、一座灯塔,引领着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们必须将社会公正作为事关社会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不断增强解决社会公正问题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坚定社会公正的理念,将其贯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理论创新和制度完善的全过程,我们的道路才更宽广、理论才更坚实,制度才更完备。
政党的信心离不开人民的信心,政党的勇气也离不开人民的勇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兼备了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中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正确道路,而且正在取得成功,我们有充分的理由和信心坚持下去。我国有13亿人民,13亿人民的智慧和勇气足以使我们克服困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人的尊严:“三个自信”的价值要求
马克思格外重视人的尊严,指出:“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8页)在批判资产阶级尊严观的虚伪性的基础上,马克思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影响和制约人的尊严的决定性因素,从而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赢得尊严提供了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人的尊严的实现和享有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一个社会里人的尊严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取决于这个社会的经济、文化、政治发展水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创造实现广大人民尊严的物质条件的。
共产党人的三个自信.doc
三、“三个自信”的增强依靠什么?
(三)依靠责任坚定自信
自信源于责任
三个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自信。这种自信体现 了对我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对民族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 任担当,这种自信源自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和使命。 习近平主席在就职讲话中说道:“我深知,担任国家主席这一崇高职 务,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将忠实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忠于祖国, 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承诺,铿 锵有力;宣誓,催人奋进。
1989年苏联曾经做过一个“苏联共产党究竟代表谁”的 民意调查,结果认为代表人民的只有7%,代表工人的4%, 代表党员的11%,代表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85%。 这就是说,老百姓认为苏联共产党已经不是人民的政权了 鉴于苏联亡党的教训,总结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公务人 员要更加坚定三个自信,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 发点和落脚点。以高度的自觉不断总结经验,在创造性地 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的新境界。
习近平同志指出:“每个人的力量是 有限的,但只要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 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三个自信”的底气源于何处 ?
(一)源于认识的清醒 (二)源于历史的传承 (三)源于实践的检验 ( (四)源于未来的愿景
二、“三个自信”的底气源于何处?
(一)自信的底气源于清醒的认识
认识上的清醒,是我们党提出“三个自信”的思维基点。 我们实现了奥运梦、世博梦、飞天梦、潜海梦---2010年中国GDP总量排名世界第二 30年前,争先恐后买肥肉; 30年后,挑三拣四找瘦肉。 30年前,人们希望多长肉; 30年后,人们想招要减肥。 30年前,人们在家里请客吃饭;30年后,人们在饭店请客喝酒。 30年前,上下班自行车如流; 30年后,上下班小汽车如潮。
理解“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
理解“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作者:孙代尧来源:《前线》2013年第12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十八大报告阐明了三者的相互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与之相对应,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三个自信”也是有机联系的整体,归结起来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贯穿其中的则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理论以及所确立的制度的高度自信。
从何自信“自信”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表达的是一种对自己身份、能力、成就及价值的信心;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来观察,自信一定有其历史条件和客观基础。
我们的自信从何而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和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都指出: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第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是对长时段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具有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淀,这是“三个自信”的历史文化源泉。
中国文化是一种内聚式发展的文化。
所谓内聚式发展,指的是中国的农耕汉文化在遭遇周边少数民族、特别是游牧民族文化冲击时,以包容的姿态吸收他们的先进之处,同时保留自己的核心内容,从而把外来文化都融合到同一文化体系之中,形成了共同的中华文明。
因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内部整合机制、向心力和凝聚力。
中国地域辽阔、多种民族共存、人口众多,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历史上长期处于世界前沿,是因为中国文化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和融合性。
对“三个自信”的辩证思考
道 路 的探 索开 始 于 以毛 泽 东 为核 心 的第 一代 中央
领 导 集 体 。从 1 9 2 1年 中 国共 产 党 的建 立 到 1 9 4 9 年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的成 立 。 历经近 3 0年 的 实践 和 探 索 ,形成 了具有 中 国特 色 的新 民主 主 义革 命 道 路; 又 通过 三大 改 造 变革 生 产 关 系 , 建 立 社会 主义 制度 ,从 而对 中 国特 色 社 会 主义 建 设 道 路 的探 索
[ 文章编号】 1 0 0 4 —4 4 3 4 ( 2 0 1 3 ) 0 3—0 0 3 4—0 5
胡 锦涛 在 中共 十八 大 报 告 中提 出 了一 系列 新 思想、 新 观点 、 新 目标 , 有很 多理 论创 新 。其 中一个
作 出了 巨大 的历 史 性 贡 献 。为后 来 中 国的一 切 发
特 色 的社 会 主义 建 设 道 路 。也 真正 体 现 出 了改 革 “ 是一 场 革命 ” 的属 性 。以 江 泽 民为 核 心 的党 的第 三 代 中央 领 导 集 体 确 立 了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体 制 .把社 会 主义 的基 本 制 度 特 征 与市 场 经济 体 制 的优 点结 合 起来 , 带 领全 党 全 国人 民继 承 、 发 展 了 这 条道 路并 成功 推 向 2 1世 纪 。以胡锦 涛为 总书记 的党 中 央在 世情 、 国情 、 党 情 发 生 深 刻 变化 的情况
2 0 1 3年第 3期 ( 总第 2 6 6 期)
学 术 论 坛
ACADEM I C FoRUM
NO. 3, 2 01 3
( C u mu l a t i v e l y N O . 2 6 6 )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标准(3篇)
三个自信的学习心得标准学习是每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个人的成长、职业发展和实现梦想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或职场人士,我们应该拥有自信的学习态度,才能在学习路上走得更远更稳固。
在我看来,一个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标准。
首先,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积极的学习态度是一种对学习的认真投入和主动参与,它体现在认识到学习是一种机会和福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学习的过程是艰辛和痛苦的。
自信的学习者要保持对学习的激情和兴趣,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困难和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思维和情绪。
我曾经在大学期间遇到过一门非常难的课程,它的课程内容很枯燥,加上我本身对这个学科不是很感兴趣,所以一开始我的学习态度是非常消极的。
但是后来我意识到这门课程对我的学术发展和未来职业规划非常重要,于是我下决心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我开始主动寻找相关的学习资料,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定期与同学共同学习和研讨,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这个经历让我明白,只有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才能发挥自己最大的学习潜能。
其次,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高效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操作和技巧。
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对学习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特点进行灵活调整。
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提高学习效率,节省学习时间,使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和愉快。
我在大学期间就非常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和运用。
我会在开始学习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并将学习任务分解成小的阶段性目标,这样可以避免学习任务过大而感到沮丧或压力过大。
我也会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一般我会选择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来学习,例如图书馆或自习室。
我还会利用学习工具和技术来辅助学习,例如使用电子词典和学习软件。
这些高效的学习方法帮助我提高了学习效率,还锻炼了我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独立性。
最后,自信的学习者应该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稳定且规律的行为方式。
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学习是人类自我进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关键途径。
要想学习取得良好效果,我认为需要具备“三有”的条件,即:有自信、有毅力、有方法。
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分享我的学习心得。
首先,有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对于学习也是如此。
在学习中,时常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有时候会给人一种很难以承受的感觉,但正是自信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坚持下去。
我自己曾遇到一次数学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情况,这让我觉得自己不够聪明,不适合学习数学。
但后来我反思了一下,发现是我在备考时没有充分自信,没有正确对待挑战。
于是我找到了一位同学,向他请教解题方法,并加大了备考的幅度和力度。
最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断发现自己的进步,考试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这让我明白自信是学习的关键。
其次,有毅力。
毅力是坚持不懈的原动力,没有毅力的人很难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人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毅力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
我自己曾遇到一门科目很难,我对它一直都没有好的理解,但是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坚持不懈地去学习,找到了有效的学习方法。
这样的坚持让我克服了困难,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回想起来,如果当初没有毅力,我肯定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最后,有方法。
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通过总结和实践,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我自己曾遇到过学习方法不当导致效率低下的情况,那时候我总是盲目地投入时间,但是效果却不明显。
后来我发现了一种高效学习的方法,即“主动学习法”,通过主动思考、理解和运用知识,提高学习的效果。
我将主动学习法应用到我的学习中,并不断总结和调整,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从中我明白到,学会合理利用学习方法,能够事半功倍。
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总结起来,学习要做到“三有”:有自信、有毅力、有方法。
自信是学习的基础,没有自信我们很难坚持下去;毅力是坚持不懈的动力,没有毅力很难在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手段,没有方法我们的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三个自信”的理解
W.K.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我国已经建国60余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生活都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里,经济发展水平急速腾飞。
开放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改变,更有精神上的冲击,国外的观念、文化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毕竟在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上,我国离发达国家仍有一定的差距,国外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先进经验。
学习国外是通过学习别人好的地方来增强自身,是一种选择性的学习,同时这种学习应当以自我为中心,而不能在学习中迷失了自我。
不少人只看到资本主义在西方国家的成功,就否定了我们的公有制经济,盲目的崇拜市场经济,这是不科学的,这种想法并没有事实的依据,也未基于我国的国情,仅处于理想的层面,是一种不自信的体现。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从我国的发展历程就可以找到答案,近几十年来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有一个前提的,那就是我国一直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在前进,去掉这个前提国家能否强大,人民能否安康都将是一个问号,所以我认为我们没有理由去怀疑这些根本的问题。
发展必然伴随着新问题的产生,面对问题时,最积极的态度就是找出问题的根源并改正,从而解决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这样,从国家层面上看也应如此。
我国的高速发展必然带来很多的问题或隐患,这个时候我们应当做的是正视这些问题,然后加以改进,而不是遇到困难就自我质疑,从根本上否定自己。
科学发展观、从严治党等的提出,可以看到党和国家政府是以一个积极的态度来面对当今的问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粗而精、日臻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每个人应当有信心,相信党、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对个体而言,积极和消极在解决问题时取得的效果截然不同,个体的发展需要自信、积极、理性的态度,对国家而言也是如此,我想这就是我们要坚持“三个自信”的最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