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演示文稿 (4)

合集下载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血常规检查》PPT课件
皮肤病、血液病、某些肿瘤及传染病
• 减少:伤寒及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 其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0.1):见于结肠炎、变态反应性疾病、系统性红斑 狼疮、类风关、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 病、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等
减少:临床意义不大
白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 增多(>5):
– 儿童时期(6-7岁后才逐渐下降) –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等) –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 再障
减少:
– 接触放射线 – 应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 – HIV
白细胞参数
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后成为巨噬细胞) • 增多:感染(急性感染恢复期)和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疟 疾、粒细胞缺乏恢复期
红细胞参数
与MCV结合进行贫血分类:
• 小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RDW正常,见于轻型地中海型贫血,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RDW>14.5%,见于缺铁性贫血,血红蛋白H病,α、β地中 海贫血,红细胞碎片过多。
• 正细胞性贫血: 均一性: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慢性肝病、无贫血症状的血红 蛋白病、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病贫血。 非均一性:混合型营养不良性贫血、早期缺铁性贫血、早期叶酸缺乏性 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白细胞参数
中性粒细胞减少(<1.5)
– 感染(革兰氏阴性菌、病毒) –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非白血性白血病 – 理化损伤(X线、放射性核素、化学物质) – 单核-巨噬系统功能亢进 –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大手术者要求中性粒大于1.5×10e9/L以上,一般手术保持在1.0×10e9/L。
白细胞参数
嗜酸性粒细胞 • 增多(>0.5):应激状态、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

血常规医学课件

血常规医学课件

2023-11-08CATALOGUE目录•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流程•血常规检查异常指标分析•血常规检查的临床应用•血常规检查的注意事项•血常规检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01血常规检查简介血常规检查是一种常见的血液检查方法,通过测量血液中不同种类的细胞数量和其他指标,帮助医生诊断疾病、了解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

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采集静脉血液样本,然后使用显微镜和自动化仪器对血液样本进行分析。

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评估病情血常规检查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例如,感染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可能升高,贫血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可能下降。

诊断疾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检测出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过敏反应等。

指导治疗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例如,感染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贫血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输血或补铁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和意义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以反映凝血系统的状态,血小板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凝血系统功能低下,需要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血常规检查的基本内容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免疫状态,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存在感染或炎症,白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免疫系统功能低下。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可以反映身体的贫血状态,红细胞计数下降可能表示存在贫血,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血红蛋白浓度血红蛋白浓度是衡量贫血程度的指标,血红蛋白浓度下降可能表示贫血程度较重,需要尽快治疗。

02血常规检查流程通常在清晨空腹时进行采血,特殊情况需遵从医嘱。

采血时间静脉采血为主,采血量根据检测项目而定。

采血方式一般选择肘静脉,必要时可选择颈静脉或股静脉等。

采血部位采血前应告知患者放松心情,避免紧张情绪,同时做好消毒等准备工作。

采血前准备标本采集采得的血液需加入抗凝剂以防止血液凝固,常用的抗凝剂包括EDTA盐、肝素等。

抗凝处理分离处理储存处理将抗凝后的血液放入离心管中,以一定速度离心,分离出血清和血细胞成分。

临床基础检验--血常规 PPT课件

临床基础检验--血常规  PPT课件
病理性增多

急性细菌性感染、化脓性感染 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 急性出血、溶血、术后 急性中毒


恶性肿瘤
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增殖性疾病
42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
病理性减少

感染性疾病:病毒感染、严重细菌感染
血液病:再障、粒细胞减少症 化学药品与放射损伤 脾亢及自身免疫性病 过敏性休克
8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检验
红细胞计数 自动计数仪,手工法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改变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瑞氏染色
正常参考值
红细胞
成年男性 成年女性 新 生 儿
血红蛋白
120 – 160 g/L 110 – 150 g/L 170 – 200 g/L
9
(4.0-5.5)×109/L
(3.0-5.0)×109/L (6.0-7.0)×109/L
52
Ⅰ型
Ⅱ型
53
Ⅲ型
单核细胞(monocyte, M)
增多 某些感染疾病:疟疾、结核病、黑热病 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性 减少 无临床意义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多见于青壮年女性, 是自身
54
红斑性狼疮细胞检验
免疫结缔组织病。 (一)、LE细胞形成3个条件 1. 患者血清存在LE因子(IgG型抗核蛋白抗体) 2. 受累或退变的细胞核 3. 具有吞噬能力的细胞 (二)、临床意义 发现LE细胞还要结合临床表现及抗核抗体的检查, 才能确诊。
皱缩红细胞 锯齿红细胞 裂片红细胞
棘形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肝病
急性金属铅中毒,尿毒症 尿毒症,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丙酮酸激酶缺乏,阵发性睡眠性血 红蛋白尿 溶血性贫血,红细胞破碎综合征,弥慢性血管内凝血( DIC),化学中 毒,肾功能不全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精美)ppt课件

幼单核细胞增多,成熟型亦见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可
见大量幼稚单核细胞;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时除贫血、白细
备注:单核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
胞减少之外,白细胞分类时常
见单核细胞增多。
精选课件
43
淋巴细胞—增多
生理性 儿童 病理性 绝对增多(计数值)
相对增多(百分比值)
精选课件
44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单核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某些感染
正常儿童外周血中的单核细胞较成 人稍多,平均为9%,出生后2周 的婴儿可呈生理性单核细胞增 多,可达15%或更多。
如亚急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 黑热病等;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等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肺结 核可致血中单核细胞明显增多 。
某些血液病
恶性组织细胞病、淋巴瘤时可见
某些急性传染性疾病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急性传染 病,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 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 淋巴细胞常明显增多。
某些慢性感染
如结核病恢复期淋巴细胞也 增多,但白细胞总数一般仍在 正常范围内,须借助白细胞分 类来识别。
精选课件
45
淋巴细胞—病理性绝对增多
淋巴细胞白血病
嗜碱性粒细胞轻度增高可 作为骨髓增生性疾病的一个早 期征象,持续大于0.1×109/L则 是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 征。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 症、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慢性 粒细胞性白血病等。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
嗜碱性粒细胞异常增多可达 20%以上,多为幼稚型。
备精注选:课件嗜碱性粒细胞减少在临床意义不大。42
剧烈运动可于短时间内使白细胞高达35×109/L,以 中性粒细胞为主,当运动结束后迅速即恢复原有水平。 这种短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循环池和边缘池的粒细胞 重新分配所致。

血常规解读最新PPT课件

血常规解读最新PPT课件
1、血小板减少:<100х10^9/L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放射损伤等 ②血小板破坏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 性红斑狼疮、上呼吸道感染、淋巴瘤等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血液被稀释等
2、血小板增多: ①原发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 多症、慢粒等 ②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急性溶血等
②如果RBC和/或HB降低,这三项高于正常值, 考虑大 细胞贫血,即叶酸/Vb-12缺乏(妊娠、2岁以内婴幼儿 -叶酸缺乏或Vb-12缺乏,胃大切术后)
总结
8、整张化验单中,如果WBC+RBC+PLT均减少,称三 系减少,需专科诊治-再障、急性白血病、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症等。
宝发烧血常规查什么?
①中性粒细胞增多(>75%) ●病理性增多——帮助诊断疾病:最常见的是急性感染(化
脓性球菌)。少见的是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血管内溶血、 白血病、肝癌等。
●病理性增多——明确诊断的伴发:严重外伤、大手术、大 面积烧伤、急性中毒、输血反应、药物过敏等
●病理性增多——某些病毒感染:乙型脑炎、麻疹等 ●生理性增多——妊娠后期及分娩、剧烈运动、高温或严寒
C反应蛋白(CRP)
如白细胞增高同时中性粒细胞增高,百 分比至少应该超过80%,而C反应蛋白也应高 于30,才可能考虑细菌感染。
总结
1、常用缩写 白细胞——WBC (white blood cell) 红细胞——RBC ( red blood cell) 血红蛋白——HB (hemoglobin) 血小板——PLT ( platelet ) 2、WBC正常值4-10 х10^9/L,但是WBC<4.0 х10^9/L或
C反应蛋白(CRP)
CRP是指在机体受到感染或组织损伤时血浆中一些 急剧上升的蛋白质(急性蛋白)。C反应蛋白(CRP) 被认为是反应快速、敏感的标志物之一。CRP是第 一个被认为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在急性创伤 和感染时其血浓度急剧升高。

血常规图文分析ppt课件

血常规图文分析ppt课件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
血氧饱和度减低所致
➢ 生理性:新生儿、高原居民
➢ 病理性: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COPD、肺心病、紫绀型先天心、 异常血红蛋白病
➢ 肿瘤(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 肾胚胎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 宫肌瘤)
➢ 肾病变(肾盂积水、多囊肾)
血常规图文分析
血小板—主要功能
血常规图文分析
白细胞—病理增多
>10×109/L
血常规图文分析
血常规.ppt
中性粒细胞—增多
生理性增多
病理性增多
见前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 反应性增多
化。
骨髓贮备池和边缘池粒细胞
进入血循环,以分叶核和杆
状核为主。
异常增生性增多
骨髓异常增生,以原始或幼 稚粒细胞为主。
血常规图文分析
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
摘自《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血液篇
血常规图文分析
白细胞—正常值生理变化
日间变化、吸烟
在静息状态时白细胞数较 低,活动和进食后较高;早 晨较低,下午较高;一日之 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 差一倍。吸烟者平均白细胞 计数可高于非吸烟者30%。
妊娠与分娩
妊娠时白细胞常见增多, 特别是最后一个月,常波 动 于 ( 12-17 ) ×109/L 之 间,分娩时可高达 34×109/L 。 分 娩 后 2-5 日 内恢复正常。
急性感染
严重的损伤或大量血细 胞破坏
急性化脓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增 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 感染灶的范围、感染的严重程度、 患者的反应能力。
在 较 大 手 术 后 12-36h ,白 细 胞常达10×109/L以上,其增多的 细胞成分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 主。

4_血常规五分类化验单解读ppt

4_血常规五分类化验单解读ppt
19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每个红细胞的平均体积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每个红细胞内所含血红蛋白的平均量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每升红细胞中平均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20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红细胞平均宽度(SD):红细胞体积的大小 红细胞分布宽度(CV):红细胞形态大小均匀程度
23
A 血液一般检测——血小板
疾病名称或临床表现
再生性障碍贫血 放射性损伤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上呼吸道感染 风疹 脾肿大 肝硬化
血液被稀释 急性白血病缓解期 急性白血病化疗期
妊娠晚期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血栓病 败血症 血管收缩 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巨核系细胞白血病(M7型) 出血 急性感染 急性溶血 骨髓增殖性疾病
生成 少
挑食、吸收差
丢失 多
痔疮、月经过多、血尿
破坏 多
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
18
A 血液一般检测——红细胞
引起红细胞减少的药物
(1)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药物:乙琥胺(少见)、氯霉素(与剂量无关)、 磺胺嘧啶(偶见)。 (2)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药物:苯巴比妥(罕见)、苯妥英钠(常见, 可用叶酸加VB12防治)、秋水仙碱、抗叶酸药、抗肿瘤药、异烟肼 (3)可引起溶血性贫血的药物:非那西丁、甲基多巴(少见)、普鲁卡因胺、 磺胺嘧啶(在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的患者中易发生)。
血小板减少见于:
(1)血小板生成障碍:再生性障碍贫血、放射性损伤、急性白血病等
(2)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上呼吸道感染、 风疹等
(3)血小板分布异常:脾肿大、肝硬化、血液被稀释等

血常规演示文稿PPT教案

血常规演示文稿PPT教案
基本概念 注意事项 主要内容 应用范围
实验诊断: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实验室技术和方 法,对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以及组织细胞等 标本进行检验,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或病因 等的客观资料。其对疾病的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观察、预 后评估等均有重要意义。
技术和方法 标本检验 客观资料 诊断
ⅱ.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外伤、手术、大面积烧伤、冻伤、血管栓塞所
致局部缺血性坏死、心梗、肺梗塞、血栓等。 急性溶血致缺氧及RBC分解产物刺激骨髓使储存
池WBC释 放,以中性分叶核为主。
ⅲ.急性大失血: 急性失血可使WBC在1~2小时内升高达10~20×109/L,可
能机制:缺氧、应激刺激骨髓使骨髓中储存池中粒细胞释放。 内脏出血引起WBC升高更为显著,故WBC升高可作为早期
㈡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 E 嗜酸性粒细胞生成:
细胞比容低于参考值低限称为贫血。 贫血分度(级):
四度分法
三度分法
轻度:90g/L﹤Hb﹤正常 中度:60g/L﹤Hb﹤90g/L 重度:30g/L﹤Hb﹤60g/L 极重度:Hb﹤30g/L
轻度:90g/L﹤Hb﹤正常 中度:60g/L﹤Hb﹤90g/L 重度:Hb﹤60g/L
⑴生理性减少: 妊娠中晚期妇女:为适应胎盘血液循环,血液 稀释而致。 婴幼儿:(3个月~15岁)红细胞生成相对迟缓 于生长发育而致。 老年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而致(退行性变)。
中性粒细胞成熟过程及分布情况:
干细胞池:细胞无形态学特点
原始粒
经3~5次分裂
分裂池 早幼粒
由1个细胞分裂

mitotioc pool 中幼粒 为8~32个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⒉病理性变化:
1)炎症性疾病: 急性细菌性炎症:致血浆中α1抗胰蛋白、转铁蛋白、α2 巨球蛋白C反应蛋白、结合球蛋白、纤维 蛋白原(肝脏生成) 等升高,故炎症2-3天后ESR 。
风湿热: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炎症,r及α2球蛋白 清蛋白 结核病:慢性炎症:纤维蛋白原、球蛋白
ESR作为风湿病、结核病病情变化、疗效好坏的指标:
二、网织红细胞检测 RC Reticulocyte
Ret
一.红细胞生成过程:
CFU-GM CFU-S BFU-E CFU-E →原始红→早幼红→中 TSC 幼红→ 晚幼红→网织红 → 成熟红 CFU-Eo CFU-Meg 胆色素:肝胆排泄
Pre-L
Hb
铁:内源 珠蛋白:分解为aa
1)人体出生后,在生理情况下骨髓是生成红细胞的唯一场所。
• 问题:
• 1.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 2.根据血液常规的特征患者目前诊断考虑是什么? • 3.为明确诊断需完善哪些临床过程?
• 案例分析3:
• 1.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的主要特征包括:①全血细胞的减少,RBC、
WBC、PLT均低于参考值低限;②RBC、Hb按比例下降,属正细胞、 正色素性贫血;③WBC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下、淋巴细胞比例 相对升高;④网织红细胞减少,反映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 2.诊断初步考虑为再生障碍性贫血,需要与PNH、MDS、低增生性白 血病等进行鉴别诊断。 • 3.为明确诊断应完善下列临床过程:①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个人 史,有无特殊理、化因素的接触,有无出血、感染等病史;②完善体格 检查。包括胸骨有无压痛,皮肤有无出血点及苍白黄染。脾脏、淋巴结 有无肿大等;③选择实验室检查:包括骨髓细胞学检查,排除恶性血液
病情恶化、复发、病灶活动、治疗无效 ESR
病情好转、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效、治愈
2)组织损伤及坏死: 外伤、手术、心肌梗塞、肺梗塞 3)恶性肿瘤: 增长迅速的恶性肿瘤。
ESR
ESR
4)高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MM、恶性淋巴瘤、风湿性疾病(SLE 类风湿性
关节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高球蛋白血症。 慢性肾炎、肝硬化:致清蛋白 球蛋白 ESR
病的可能,观察骨髓增生程度;必要时作骨髓活组织检查;Hem试验;
间断复查血液常规检查,观察病情演变过程。
谢 谢
LYM%:Lymphocyte
MXD%:Mixed NEUT%:Neutrocyte LYM﹟:Lymphocyte MXD﹟:mixed NEUT﹟:Neutrcyte
淋巴细胞比例
混合细胞比例 中性粒细胞比例 淋巴细胞绝对值 混合细胞绝对值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 血小板分布宽度 平均血小板体积 大血小板比值
二)作为贫血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对于营养性贫血(缺铁贫,巨幼贫)疗效观察:
RC
RC
诊断正确
诊断有误
疗效好
疗效差
诊断性治疗:鉴别诊断: 三)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对于溶血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患者的病情观察: RC RC 溶血或出血得到控制 病情未控制,甚至在加重.
四、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ESR
血细胞比积
平均红细胞体积 平均血红蛋白量
MCV: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H: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MCHC: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PLT: Platelet 血小板计数
MCH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MCHC
三)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ed blood cell volume distribution width,RDW
四)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
WBC
RBC
PLT
WBC体积分布直方图 3区分法:第一群35~90fl;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 第二群90~160fl;混合细胞。 第二群160~450fl;中性粒细胞。
Discriminat Differential Scatter
区别; 辨别; 分类;
离散;
• 案例3: 患者血液常规检查示:RBC
3.0×1012/L,Hb 90g/L,MCV 100fl,MCH 35.8pg,MCHC 33g%,WBC 2.5×109/L,中 性粒45%,淋巴55%,PLT 80×109/L,网织红 细胞0.1%。
缗钱样结构的形成于否受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 血浆因素: (主要因素) 1) 血浆蛋白: 正电荷:维纤蛋白原 、r球蛋白、(尤其是巨球蛋 白)。α、β 球蛋 白、免疫复合物。 负电荷:白蛋白(清蛋白) 2)血脂:脂类物质对红细胞聚集也有影响。
胆固醇、甘油三脂
卵磷脂 ESR 2.红细胞因素(次要因素)
嗜酸性粒细胞比例 嗜碱性粒细胞比例
Mono %: Monocyte
Eo ﹟: Eosinophil
单核细胞比例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
Baso ﹟: Basophil
Mono ﹟: Monocyte RDW-CV RDW-SD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值
单核细胞绝对值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误
DISCRI DIFF SCAT
RDW: Redcell Distribution Width PDW: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MPV:Mean Platelet Volume P-LCR:Platelet-large Cell Rate
Eo %: Eosinophil Baso %: Basophil
2)祖细胞之前的细胞均无形态特点,原始红之后具备形态特点。
3)祖细胞之前的细胞具有分化功能,中幼红之前的细胞具有分
裂功能,晚幼红之后的细胞无分裂功能。
4)原始红经3~5次分裂,生成8~16个成熟红细胞,原始红至新生 网织红从骨髓逸出至外周血的全过程约需5天时间。 5)晚幼红之前的细胞存在于骨髓中,外周血中只可见到网织红 和成熟红细胞。 6)网织RBC由晚幼红脱核后形成,其经过24~48h代谢。将胞内 核成分代谢掉,自身转变为成熟RBC。
7)晚幼红细胞脱核转变为RC,其胞质内尚含核成份,核 糖核
酸,经煌焦油蓝染色呈蓝色细颗粒状,颗粒之间有细丝状 联缀,形成网状结构故名RC,根据细胞内 网状结构物质 的多少,分为五型。 8)成熟红细胞在外周血中平均存活120天,此后衰老破裂, 释放出Hb,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进一步降解,参与体内 代谢。
ESR
1)RBC数量:RBC
RBC.
ESR .
ESR
2)RBC形态:RBC形态正常 ESR
RBC形态异常 ESR (不利于缗钱结构形成)
【参考值】
魏氏法(Weslergren):成年男性 0~15mm/1小时末 成年女性 0~20mm/1小时末 【临床意义】 ⒈生理性变化: 儿童(<12岁)、月经期、妊娠期、老年人。
RBC体积分布直方图
分为两群:第一群:主峰50~130fl。 第二群:大细胞群130~185fl。
PLT体积分布直方图:2~20fl。
WBC: White blood Cell
白细胞计数
RBC:Red blood Cell
HGB: Hemoglobin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浓度
HCT: Hematocrit
5)贫血:
Hb<90g/L时ESR ,但Hb<30g/L时ESR不增快。 形态异常的贫血、球形RBC增多症、镰形RBC贫血ESR不增快。 6)高胆固醇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综合症、粘液性水肿等可致胆固醇增

ESR
鉴别诊断:
ESR : 心梗 盆腔炎 性包块 ESR正常 : 心绞痛 卵巢 胃溃疡 功能性疾病 良性肿物 胃癌 器质性疾病 恶性 肿瘤
囊肿
ESR属非特异性实验室检查。
三、血细胞比容测定和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应用
一)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
二)红细胞平均值计算: ⒈平均红细胞容积: Mean Corpuscular Volume MCV ⒉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9)成熟红细胞无核,其内主要含有Hb,Hb占RBC重量的
32~36%,占红细胞干重的96%,每克Hb可携氧1.34ml。
【参考值】
百分数
成人:0.5~1.5% ;平均1%; 0.005~0.015;
新生儿:2~6% ; 0.02~0.06;
绝对值
24~84×109 /L
【临床意义】 一)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RC : 骨髓红细胞系增生旺盛,间接反映 骨髓造血功能好。 RC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
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
定义: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率。
【原理】 正常情况下,红细胞在血浆中处于悬浮稳定状态, RBC表面带有负电荷(唾液酸),RBC彼此通过静电排斥作
用,而独立悬浮于血液中。但红细胞因受到地心引力的
作用,所以血液在静置情况下,红细胞会缓慢下沉。 ESR增快的先决条件是红细胞彼此先靠近形成缗钱样 结构。这样RBC聚集成团块,表面积减小,下沉力增大, 血浆的阻遏力减弱,ESR增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