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合集下载

科普:血常规知多少

科普:血常规知多少

科普:血常规知多少到医院体检、看病的时候,医生往往会让我们进行血常规检查。

很多人都认为,血常规是一个很常见、很简单的项目,随时都可以做,好像意义也不大。

但其实并非如此,血液常规检查对诊疗行为有非常大的意义,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项目了。

本文将给大家浅讲一下关于血常规的知识,让大家知道,血常规检查有哪些注意事项,为什么血常规检查这么的重要。

血常规检查为什么必不可少?血液流经全身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具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等功能,在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人体活动存在变化的时候,血液里的“信息”也会发生相应的生理性或病理性改变。

而血液常规通过检查一些血液的有形成分,对血液细胞改变引起的疾病,或者可引起血液细胞改变的疾病,有一定的筛查意义。

血液常规可以说是临床诊疗活动中,各科疾病筛查及诊断所必不可少的检查。

血常规检验包括了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系统等相关指标检测。

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血常规检查,可以对患者感染情况、贫血情况、甚至对某些血液系统疾病有一些初步的判断;可以对患者进行手术评估;此外,在一些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血液常规进行周期性监测,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血常规检查需要空腹吗?一般来说,血液常规十分快捷简便,正常人群的餐前餐后血常规的波动不大,并不需要严格患者严格空腹就可以进行检查。

但是当血液中甘油三酯(TG)浓度大于4.02mmol/l时,随着它的浓度升高,血红蛋白(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结果也会随之有一定程度的升高【1】。

因此如果患者本身就具有血脂偏高的情况,或者血脂代谢存在异常,还是建议患者空腹或清淡饮食之后,再进行检查。

血常规检验中各个指标的含义是什么?1.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计数指的是单位血液当中红细胞的总数。

通常情况下,新生儿的红细胞计数的范围应该在(6.0—7.0)×1012/L;婴儿的范围在(5.2—7.0)×1012/L;儿童的范围在(4.5—5.2)×1012/L,成年男性在(4.0—5.5)×1012/L;成年女性在(3.5—5.0)×1012/L。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血常规检查是一种疾病的检查方法,通过对人体血细胞的计数、形态、分布及大小,确定血液的状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患者的检测结果对治疗效果有很大的影响。

血常规检查中有许多敏感性指标,可以对体内的各种病理变化予以指导和参考作用。

而且在临床实践中应用血常规检查可以在病因不明时辅助各种疾病的诊断。

一、什么是血常规?通俗易懂话来说:通过检查血细胞的数量和分不分状态来判断血液的质量,或者检测是否有疾病,如果有疾病,通过检测还可对治疗的结果处理,对是否用药和治疗作出判断。

其中有些指标非常重要,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的测量都有较大价值。

二、抽血后针眼处淤青或鼓包是什么原因?抽血的时候鼓包然后淤青了,在临床上属于比较常见现象,无需太过紧张,如果在抽血结束出现此情况,注意避免抽血处沾水,保持抽血处清洁、干燥,当天尽量避免洗澡或者洗澡时注意保护好抽血处,避免洗浴产品进入抽血处,以免发生感染。

1、操作不当:抽血的时候鼓包可能是抽血时操作不当,静脉穿刺失败,导致针头刺穿血管,使血液外渗到皮下组织而引起皮下淤血。

另外也可能是按压不当所致,一般抽血结束以后,需要用棉签用力按压5分钟左右来帮助血管止血,如果按压部位错误或者是按压的时间过短,都有可能引起出血渗透到皮下组织,导致鼓包淤青的症状。

此时患者可以适当用温毛巾对手臂进行热敷,来帮助淤血快速吸收,3天左右症状会逐渐缓解;2、凝血功能异常:如果患者自身凝血功能较差,可能导致抽血后血管持续出血,引起鼓包然后淤青,此时可以化验一下凝血功能,来进一步明确诊断。

凝血功能异常一般和遗传性因素、血液系统疾病有关,必要时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凝血因子,补充纤维蛋白酶原等物质帮助进行治疗。

三、晕血、晕针采血怎么办?晕血、晕针是生理表现,更是心理现象,也可能跟体质、个性差异有关。

有晕血、晕针历史的患者一定要告诉医护人员,以便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一方面请家属陪同,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患者紧张、饥饿、疲劳时采血,采血前我们会对患者进行细致耐心的解释工作,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在采血过程中与患者交流,分散其注意力,医护人员的技术纯熟、操作利索迅速也能减少患者的疼痛,防止晕血、晕针的发生。

血液检验知识点总结

血液检验知识点总结

血液检验知识点总结血液检验是一种通过分析血液成分来评估人体健康状况的常规检查方法。

在临床诊断中,血液检验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分析血液中的不同成分,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本文中,我们将全面总结血液检验的知识点,包括血液成分、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和意义等方面。

一、血液成分1. 红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的主要成分之一,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可以反映一个人体内氧气运输的能力,以及贫血等疾病的存在。

2. 白细胞:白细胞是人体的免疫细胞,可以在身体受到感染或发炎时增加数量。

检测白细胞数量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感染程度和炎症部位。

3. 血小板:血小板是血液中的凝血细胞,主要负责止血和维持血液中的凝血平衡。

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会导致出血和凝血障碍。

4. 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态成分,包含水分、蛋白质、糖类、脂质和盐类等。

血浆中的各种物质对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供应有重要作用。

5. 血液生化指标:血液中还包含了多种生化指标,如血糖、血脂、尿酸、肌酐等。

这些指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内代谢、肾脏功能、心血管健康等方面的情况。

二、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1. 血常规:包括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红细胞压积等指标。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验项目,可以初步评估血液的基本情况。

2. 凝血功能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等指标。

凝血功能检查可以评估血液的止血功能和凝血系统的活性。

3. 血型鉴定:通过抗体和抗原的反应来确定一个人的血型,是手术和输血前必须的检查项目。

4.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

血液生化检查可以综合评估人体内代谢和器官功能的情况。

5. 免疫学检查:包括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分类等指标。

免疫学检查可以帮助评估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状态。

三、血液检验的意义1. 评估健康状况:通过血液检验可以了解人体内的氧气运输、免疫功能、代谢情况和器官功能等方面的情况,有助于评估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血常规检验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血常规检验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

血常规检验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去医院看病时,医生常会建议我们做血常规检验,其究竟会检查出哪些疾病?是很多朋友疑惑的问题。

因此,下文为您普及一下血常规检验相关知识,让您清楚其可以检查出哪些疾病,不再迷茫。

一、血常规——Hb血常规检查时会查血红蛋白(Hb),正常情况下,男性Hb在120g/L~160g/L间,女性Hb在110g/L~150g/L间,新生儿Hb在170g/L~200g/L间,根据该指标可查出下述几种疾病,一起看下文吧!(1)Hb增高:Hb若是病理性增多,多是因血管畸形和心肺疾病等导致的,例如肺源性心脏病、法氏四联症、肺动脉瘘、阻塞性肺气肿等。

此外,某些肾脏疾病或者肿瘤也会导致Hb异常增高,例如肾胚胎瘤、肾癌、多囊肾等。

(2)Hb降低:Hb若是病理性降低,有可能是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例如骨髓纤维化所引起的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

也有可能是某些因素破坏过多红细胞所引起的贫血,例如海洋性贫血、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

二、血常规——RBC红细胞(RBC)正常情况下,男性RBC在(4.0~5.0)ⅹ1012/L,女性RBC 在(3.5~5.0)ⅹ1012/L,新生儿RBC在(6.0~7.0)ⅹ1012/L。

(1)RBC增高:①RBC增高,可能是腹泻、晚期消化道肿瘤、严重呕吐、大面积烧伤等引起的。

还有可能是心肺疾病引起的,例如慢性CO中毒、慢性肺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

(2)RBC降低:①RBC降低,有可能是慢性失血或者急性失血导致的;②RBC降低,还有可能是生物因素或者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破坏红细胞所引起的;③RBC降低,可能是血管外或者血管内溶血引起的;④RBC降低,可能是造血组织损伤、造血障碍等引起的。

三、血常规——WBC白细胞(WBC)正常情况下,成人WBC在(4.0~10.0)ⅹ109/L,新生儿WBC在(15.0~20.0)ⅹ109/L。

(1)WBC增高:WBC病理性增高,可能是因阑尾炎、脓肿、败血症、猩红热等化脓性感染和急性感染导致的,也有可能是铅中毒、酸中毒、汞中毒等各种中毒导致的。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查后症状小科普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查后症状小科普

血常规检查注意事项及查后症状小科普在实际生活中,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十分常见的血液检查,血常规检查主要是针对血液,通过观察血液细胞的变化,对疾病情况进行诊断。

通常来说,血液中存在的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这三种细胞的检验情况能够将贫血、白血病等疾病初步筛查出来,然后进行血细胞涂片检查,对造血系统进一步观察,其对于了解患者的身体功能具有积极意义,对于疾病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1.血常规检查的相关注意事项1.1在血常规检查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查结果的有效性,要避免在检查前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影响检查项目的结果。

人们在进行一系列剧烈运动后,身体中的白细胞水平会升高,即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后,人体中的白细胞也会高于正常水平,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前不要进行剧烈运动。

例如:爬楼梯、跑步等这些运动都会有影响。

1.2检查前不需要保持空腹状态。

在许多生化检验之前,通常都需要空腹采血,比如肝功能和血糖检查等。

空腹血通俗来说指的是在早晨未进食的状况下抽取的静脉血。

那么到底血常规检查需不需要采集空腹血呢?这是许多人都关心的话题,血常规检查不用保持空腹状态,许多人对是否需要保持空腹状态有个错误的认知。

认为用餐后检查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其实大家是可以适量饮食的,空腹和不空腹都可以。

但是需要注意不要过度食用刺激性食物,以便造成肠胃部位不适。

1.3检查当天注意穿着。

为了保证血常规检查的顺利进行,避免对检查结果造成影响,在检查当天,不要穿着袖口过紧或者过小的衣服,因为采血需要让患者挽起衣袖,如果袖口过紧,必然会直接影响采血的结果,严重情况下在采血完成后,容易造成手臂部位的血肿,不利于患者健康。

1.4注意检查前的饮食。

在开展血常规检查前,还是应该合理的调整饮食结构,饮食对于将检查结果有着一定影响。

若需要同时进行多项检查,在检查前需要详细向医生询问注意事项,详细询问检查需要完成的时间,在血糖检查前需要保持空腹;在胆固醇检查之前,不要过度食用胆固醇过高的食物,在进行血脂检查之前,要禁食油腻,在进行任何检查前,都需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保持饮食的清淡,同时也不能过于疲劳,防止对血液检查的结果造成影响。

血常规解读

血常规解读

血常规解读
血常规是最基本的血液检查,血液是由液体和血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是血液的血细胞部分。

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所以血常规主要的解读就是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首先红细胞计数大于正常时,是真性红细胞增多、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心高原地区居民严重受伤、休克等表现。

如果小于正常值多见于贫血、出血。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的临床意义和红细胞计数的意义大致相同。

白细胞计数大于正常值,常见于炎性感染、出血、中毒、白血病等;减少见于流感、麻疹等病毒感染以及严重的败血症、药物或者放射性所致,或者某些血液病小于正常值,可见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化学毒素等引起的骨髓抑制。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大于正常值,只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白血病、骨髓纤维化、感染炎症、缺铁性贫血等。

血小板减少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机制障碍、药物引起的骨髓抑制、药物过敏引起的血小板减少、DIC等等因素。

血常规检验的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的科普小常识

血常规检验的科普小常识在医院接受体检或者治疗时,拿到一张血液检验报告单是非常普遍的,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份报告单上的各种指标和数字却让人一头雾水。

其中最为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就是血常规指标。

本文将详细介绍血常规检验的小常识以及注意事项。

一、什么是血常规血液是人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全身各组织和细胞与血液的流动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血液检查可以反映出身体多方面的信息。

其中,血常规检查是一种较为普遍常见的检查方法。

它通过观察血细胞中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等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来判断血液情况以及疾病的诊断。

首先是红细胞计数,该指标反映了人体内红细胞数量是否正常。

如果红细胞数量过低,则可能会导致贫血等问题;而若高于正常值,则可能会存在某些心脏或肺部疾病问题。

其次是白细胞计数,该指标主要用于监测机体免疫功能或感染程度。

如果白细胞计数异常偏高,则通常说明机体正在经受某种感染;而如果过低,则意味着机体免疫系统出现问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就是血小板计数,它能够反映人体止血功能是否正常。

如果血小板数量过低,则可能会导致出血问题,而过高则可能会引起血栓形成等疾病。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指标可以通过血常规检测来获得,如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等。

这些指标都能够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对于疾病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观察具有重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血液检查时,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前置准备流程。

例如在检查前应该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饮酒以及大量喝水等操作。

这样才能够保证血液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并为疾病诊断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怎么查看血常规检验报告血常规检验是一种常见的体检项目,也有时候会在医院进行疾病筛查。

当我们拿到血常规报告单时,看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后带有箭头,很多人容易感到紧张和担忧。

然而,在正确理解这些数据前,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正常范围。

不同的年龄、性别、季节等因素会影响血液中细胞数量及比例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科普小知识

血常规检查科普小知识

血常规检查科普小知识血常规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通过对血液中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

那么,血常规检查到底是如何进行的呢?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相关的知识。

一、血常规检查的项目血常规检查通常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等指标。

1. 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压积反映了人体内红细胞的数量和比例,可以判断血液的供氧能力和质量。

2. 白细胞计数则反映了人体内白细胞的数量,可以评估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

3. 血红蛋白浓度是指血液中单位体积内的血红蛋白质量,可以反映贫血程度和氧运输情况。

4. 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反映了红细胞的大小、含量和浓度,可以帮助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

5. 血小板计数则反映了人体内血小板的数量,可以评估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倾向。

二、血常规检查的意义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常规的临床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从而判断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判断贫血的类型和原因:通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可以确定贫血的程度和类型,进而帮助医生找出贫血的原因,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2. 评估感染的程度:通过白细胞计数可以判断人体免疫功能和感染情况,白细胞计数升高可能表示感染或炎症的存在。

3. 评估出血和凝血功能:通过血小板计数可以判断血液凝固功能和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降低可能导致出血。

4. 监测治疗效果: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监测治疗效果,如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治疗的效果。

5. 了解体内炎症情况:通过血沉和C反应蛋白等指标可以了解体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有助于判断炎症的程度和范围。

三、血常规检查的操作步骤1. 采血:一般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将采集的血液放入试管中。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血常规检验的六大误区

· 科普与经验交流 ·1282020年 第30期血常规是临床三大检验项目之一,也是最普遍的临床检验项目。

通过血常规可为感染性疾病与病毒感染诊断鉴别提供依据,同时也是贫血疾病、血液疾病辅助诊断与鉴别的重要参考。

时至今日,虽然临床各种检查方法都有使用,但是血常规的实际应用价值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人群因为是非医学人员,因而对血常规检验在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基于此,本文对血常规检验的6大误区展开分析,旨在帮助更多人客观认识血常规。

1、白细胞升高就是白血病?普通大众对白血病的认识是“白血球吃红血球”,血常规检查中能够检测出白细胞,也就是普通大众所说的白血球。

当白细胞升高的情况下,许多受检者会认为自己患有白血病,并表现出惊恐。

实际上白细胞的升高既有生理性原因,也有病理性原因。

生理性原因比如情绪激动、熬夜、剧烈运动等,病理性原因比如中毒、细菌感染、组织损伤、肿瘤疾病等,因此单纯根据白细胞升高并不能直接判断出具体疾病,相应的也不可能诊断出是白血病。

2、每个人的白细胞水平是一成不变的?许多人认为白细胞水平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处于固定状态,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正常白细胞参考值都是一个范围,这就说明不同健康人体内的白细胞水平是存在差异的。

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而言,白细胞也不是固定的,较多因素会影响到白细胞水平变化,比如运动后检测的白细胞水平较静止状态下测定的白细胞水平要高;患者情绪波动、参与体力劳动后测定的白细胞水平也会发生变化,因此,白细胞水平存在波动性,即使是同一个人在邻近时间对应的白细胞检测结果也会存在差异。

3、血常规检测仪器法可完全代替手工法?早期血常规检查中采用全血涂片染色镜检方法,该方法属于手工方法,工作效率较低。

近年来,随着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血细胞分析仪、全血细胞分析仪等得到重要应用,其能够通过仪器完成血常规相关参数检测,检测耗时更短,且有较高的灵敏度,并已经逐步成为血常规检验的主要方法。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验知识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验知识

带你了解血常规检验知识血液是人体当中流通的重要物质,通过血液的滋养能够为身体各个器官提供动力,使其正常发挥机能,让生命得以维持。

但血液作为液体细胞很容易发生病变或者受外部因素感染,产生一系列疾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和生命威胁。

不过如今人们的就医意识已经非常强,身体如果出现不适和疼痛就会去医院进行身体方面的检查,再加上当今医疗水平的进步,所以能够充分的检查身体各个部位,对于血液也能够做一个完整的检测,寻找病因,血常规检查就是其中一种。

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很多患者认为在做其他身体检查后就不用再做血常规检查了,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很有可能耽误病情。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本文就将带大家了解一下血常规检查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正确的认识血常规。

1、认识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一般是指全血细胞计数,是指通过运用血液分析仪于每升血液内血小板、红细胞以及白细胞等数量进行计数,与此同时对于血细胞体积以及一些生物学特性和人体血细胞当中的一些物质含量进行测定,从而对于血细胞以及相关血液成分的正常和异常情况来进行判断。

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发现是否存在由于血液细胞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相关疾病,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判断是否存在可能诱发血液细胞改变的某些疾病,例如感染性疾病、贫血或者血液系统肿瘤等。

血常规检验是目前临床各科进行疾病筛查以及疾病诊断的一个重要实验项目,比如通过进行血常规的检验能够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具有感染情况,或者是否患有一些血液疾病。

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还可在很多疾病的临床辅助检查与诊断中发挥作用,如帮助发现和判断贫血、内分泌疾病、先天性心血管疾病、机体营养不良以及脱水等。

并且血常规检验对于手术患者来说也非常重要,例如在手术前通过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帮助判断该名患者目前是否具备外科手术治疗的条件。

2、血常规检验的目的与检查周期进行血常规检验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了解受检者是否存在了血细胞的异常情况,进而帮助判断该名受检者是否出现了感染性疾病或者患有相关血液性疾病,能够为大多数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血常规检验中的这些知识,拿走!

血常规检验中的这些知识,拿走!

血常规检验中的这些知识,拿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而体检则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个项目。

体检所包含的内容较多,比如血常规检验、尿常规检验、生化免疫检验等等,体检中的相关知识是人们需要自行了解的,只有人们了解了体检知识,人们才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而血常规检验作为体检中的重要内容,其本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人们在进行血常规检验的时候,同样需要了解血常规的相应知识,比如血常规检查的内容、具有哪些临床价值等等。

以下将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血常规检验的相关知识。

一、血常规检查项目血常规检查与人们的生命健康有着极为重要的联系,在多数医学者的研究中,都指出了血常规这一体检项目对于保障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意义,通过血液检查,医护人员能够判断出患者的身体状况。

在多数时候,医护人员可以根据血常规检验报告来发现患者发病的一些早期迹象,然后通过这些迹象来判断患者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患者调理身体,对疾病起到早发现、早治疗作用。

比如说,一些常见的肾病就能够很好地通过血常规检查来发现,医护人员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防止患者病情进一步恶化。

而在血常规检查当中,一般会存在以下项目:(一)红细胞计数(RBC)以及血红蛋白测定这属于血常规检查中的重要项目,也是基础项目,但是多数时候,患者并不会关注这些项目与数据,而目前阶段,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就需要对血常规检查中的这些项目进行关注。

红细胞的作用其实就是为人体全身的各个组织、器官等进行氧气输送,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代谢,维持各器官、组织的氧气需求,同时维持人体的血氧平衡。

而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发挥着呼吸载体的作用,血液中血红蛋白不足,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例如,患者发生贫血时,那么红细胞计数以及血红蛋白含量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医护人员通过观察二者数据的变化以及变化幅度的大小进而判断出患者的疾病症状。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

血常规知识点!超详细!临床对患者身体健康进行检查时,会涉及到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属于基础检查项目,对临床诊断准确性提升有指导作用。

但因为很多人对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作用等都不是很了解,认为血常规检查不是非必要情况下可以不做。

实际上,血常规检查在临床中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可以对医生判断患者所患疾病类型有重要作用,对治疗计划确定、治疗效果分析等也有影响。

为更好的帮助人们了解血常规,本文主要对血常规有关内容进行研究,仅供参考。

一、血常规的概念与作用(一)血常规有关概念血常规指的是通过对血液中细胞变化数量、形态与分布等情况进行常规观察,对患者血液状况与所患疾病类型、是否患有疾病进行确定。

血常规检查一直都是临床进行身体健康检查时需要做的基础检查项目,而随着近些年血常规相关研究的不断进步,血常规检查技术也有明显发展。

如,现在血常规检查中,除去人工抽血与存储外,检测活动基本都是机器化操作,这不仅提升了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也让血常规应用与参考价值得到更好提升。

血常规检查虽然看似是一项简单的检查,但因为人体血液中富含微量元素十分多,细胞组成也较为复杂,这也就导致血常规判定难度有明显增加。

如,血常规检查中,包含了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PLT)等。

临床为更好的划分血常规检查有关内容,将检查分为了三个大部分,分别是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而在疾病判定时,也会参考这三个部分。

(二)血常规检查的作用首先,血常规检查对疾病诊断有判定作用。

血常规中虽然涉及内容多,但每一项内容都有自己的参考指标,如果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各项指标中有一个或者是多个指标异常,则表明患者身体健康已经出现问题,但同时也不保证没有例外情况出现,但例外出现的几率较小,临床中并不多见。

如,在血常规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会根据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中细胞个数、形态与分布等对是否存在异常进行判定,而如果其中一项内容出现与指标参考数值不符,则表明存在问题。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

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血液细胞检验是指提供关于血浆中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小板(PLT),血红蛋白(HGb)的信息的测定,也称为血常规检验。

血常规检查不仅是判断所有血液系统疾病的主要依据,而且为其他系统疾病的检查和鉴定提供了大量关键信息,是目前临床医学检查中最流行和最关键的基础项目之一[1]。

最原始的血常规检测手段是手动显微技术检测,但由于现代基础医疗蓬勃发展和高科技的广泛应用,人体血细胞分析仪长期以来一直是取代显微镜的最主要技术手段。

血常规分析,特别是分类。

无论是显微镜检测还是血液分析仪的使用,为获得稳定准确的血常规检查数据,为临床提供正确可靠的检查依据,因此实验室检查应全面分析血常规检查中的各种干扰因素[2]。

本次研究探讨血液细胞(血常规)检验中的几点注意事项,具体报道如下。

一、标本的采集1、标本的制备优质的标本,是高质量检测的第一步。

保持血浆样品中所有细胞的完好形态,成为血液常规检查的高质量标本最基础的条件。

全血细胞标本的制作主要包括两个过程:采集和抗凝。

2、标本的采集针对采血区域,获得大量血常规标本,最常见的途径为血液切开法和末梢毛细血管内采血。

各种类型的资料都证明,静脉血样是最准确的标本,是指与静脉血差异最小且在末端毛细血管血样中更稳定的血样。

手指血仍然不如静脉血准确和可重复;白细胞计数显著高(+8%),而血小板计数显著低(-9%)。

所以,绝大多数专家建议:静脉血应用于血液的常规检测,特别是在应用血液分析仪时。

3、标本的抗凝进行血常规检查的血浆样本都需要使用抗凝剂进行抗凝,在目前的抗凝剂中,乙二胺四乙酸(EDTA)盐主要是抗凝剂,对白细胞形态和血小板的影响相对较小,最适合血常规检查。

但除了对血液采样原因(生理因素,采血部位等)的作用外,一般情况下血浆样本的质量还取决于血浆中抗凝剂的比例。

当血浆质量不成比例地高时,由于抗凝剂的相对减少,血浆中具有微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并且当进行血液分析仪时,也容易阻塞传感器。

检查血常规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血常规时需要注意什么

检查血常规时需要注意什么血常规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查方法,其通过对血液中的各种成分进行定量测定,以达到对人体健康状况的了解和评估。

在临床上,血常规常常被用来诊断多种疾病,例如感染、贫血、肿瘤、血液病等。

因此,正确地进行血常规检查非常重要。

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1. 检查前需遵循一些要求在进行血常规检查之前,应该遵循一些要求,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首先,应该避开剧烈运动和饮酒等影响血液成分的因素。

同时,检查前应当空腹,即最后一次进食应至少在检查前8小时内。

此外,应当告知医生当前是否已经服用了一些药物,以及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医生更好地理解检查结果。

2. 对不同成分的测定需要分开考虑血常规检查中通常包含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容量、中性粒细胞比率、淋巴细胞比率、血小板计数等多个指标。

在测定不同的指标时,需要考虑到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例如,白细胞计数与红细胞计数有一定的相关性,而血小板计数通常会受到其他指标的影响。

因此,在解读结果时,需要考虑整体情况,而不是仅仅看单个指标的数值。

3. 检查结果存在一定的生理变异不同性别、年龄、体质等因素都会对血常规指标产生一定的影响。

例如,女性的红细胞计数通常略低于男性,而年老者的白细胞计数通常会略高于年轻人。

因此,在解读结果时,需要和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比较,而不能简单地套用标准值。

4. 检查结果不能作为唯一的依据血常规检查的结果可以反映血液成分的情况,但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健康状况。

有些疾病在血常规检查上并不一定会有明显的变化。

这时,需要针对具体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诊断。

在某些疾病的早期阶段,血常规甚至可能完全正常,因此不能将其作为了解健康状况的唯一依据。

5. 与其他检查指标的关系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血常规检查的结果与其他检查指标的关系也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例如,在诊断贫血时,需要同时考虑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浓度等多个指标。

在评估贫血的程度时,还需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以做出正确的判断。

血常规检查小科普,你必须要懂得

血常规检查小科普,你必须要懂得

血常规检查小科普,你必须要懂得血常规检查,是一项关乎每个人健康的重要检查。

虽然它在医学世界中极为常见,但我们经常只是在医生的办公室听说它,却对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知之甚少。

本文旨在揭示血常规检查的重要性,解释它的含义,以及为什么它可以被视为健康的"密码解读器"。

我们将探讨血常规检查的基本组成,了解每个参数的功能以及为什么它们如此关键。

同时,我们还会深入讨论血常规检查在诊断疾病、监测健康状况和评估手术风险方面的应用。

最重要的是,我们将探讨如何理解和解读你自己的血常规检查结果,以便更好地关注和管理个人健康。

血常规检查是你身体的一份重要报告,这个报告包含着你的健康故事,而了解这个故事将有助于你更好地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们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你深入了解血常规检查的奥秘,使你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健康管理,确保自己的身体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

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份健康密码的秘密。

1、什么是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全名为"全血细胞计数与分类",是一种临床实验室检验,用于评估血液中各种细胞类型的数量和特性。

这一检查通过抽取少量静脉血液样本,经过精密的分析,提供了有关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血常规检查的主要参数: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丰富的细胞类型,它们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到身体的各个组织和器官。

RBC计数衡量了每毫升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

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它结合氧气并将其运输到身体各部位。

Hb浓度通常与血液的氧氧合能力相关。

血细胞比容(Hct):血细胞比容是一个百分比值,表示血液中红细胞所占的体积比例。

它可以提供红细胞的密度信息。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用于抵御感染。

WBC计数测量每毫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量。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rophils):中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类型,是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

它们在免疫反应中扮演关键角色,特别是对抗细菌感染。

科普知识之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

科普知识之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

科普知识之带你了解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是临床常用的检查项目之一,通常用于检测患者的血液状况,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和形态等指标。

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许多疾病,如感染、贫血、白血病等。

本文将介绍血常规检查的指标及其意义,以及如何进行检查和如何解读结果。

一、血常规检查的指标及其意义1.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对抗病原体。

白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白细胞计数范围为4.0-10.0×109/L。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有感染、炎症、肿瘤等疾病。

如果白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存在某些免疫系统的缺陷或正在接受化疗。

2.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是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血液细胞。

红细胞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红细胞计数范围为4.5-5.5×1012/L。

如果红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红细胞增多症、心肺疾病等。

如果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或出血等情况。

3.血红蛋白(Hb)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含有的一种蛋白质,它与氧气结合,将氧气从肺部输送到身体各个部位。

血红蛋白是血常规检查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红蛋白范围为130-175 g/L。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贫血或失血等情况。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高于正常4.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血管破损时聚集在一起,形成血凝块,防止血液过多流失。

血小板计数是血常规检查中另一个重要的指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血小板计数范围为125-350×109/L。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容易出现出血、淤血等情况。

如果血小板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示患者患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容易形成血栓。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血液检查小知识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血液检查小知识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血液检查小知识血液检查类型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载体,它承载着营养物质、氧气、代谢废物等。

血液检查是临床检验中最常见的一项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凝血功能、免疫指标等。

血常规血常规是通过对血液中细胞的数量和形态进行检测,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一种方法。

其中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指标。

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感染、贫血、出血等疾病。

血生化血生化检查主要包括血糖、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等指标。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人体内代谢和器官功能的状态。

例如,血糖升高可能提示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示肝脏受损,肾功能不全则可能导致尿毒症等。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检查主要是了解血液凝固机制正常与否。

凝血功能异常可能导致出血或凝血病,如肺栓塞、脑卒中等。

免疫指标免疫指标检查可以评估免疫系统的功能,如抗体水平、细胞免疫功能等。

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导致感染,如艾滋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检以求真,验以求实”是检验科人员恪守的准则。

检验科人员应认真对待每一份报告,严格执行危急值制度,确保提供给临床最准确的数据和结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笔者为大家科普一些血液检查小知识。

文|郭红景抽血前及抽血时注意事项抽血前一天,不应吃太过油腻或高蛋白的食物,也不可大量饮酒,不宜做剧烈运动,以免影响血检结果。

抽血当天宜穿着袖口较宽松的上衣。

抽血时,需放松心情,以防因情绪紧张或恐惧而引起血管收缩,导致抽血困难。

避免在服药期间抽血,需在服药前采血或者咨询临床医生后根据医生指导采血。

若有晕针史,患者需提前告知采血人员,以便采血人员做对应准备。

对于抽血做血糖、血脂类、血液流变学、胰岛素等检测的人群,需空腹,且空腹时间需达到8~12小时,空腹期间严禁进食,但可以适量饮水。

然而,空腹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会导致血糖、蛋白质过低,胆红素升高。

抽血后注意事项抽完血之后,需持续按压针孔部位3~5分钟,严禁揉动针孔处,以便有效止血,并防止皮下血肿。

科普血常规检查五分类

科普血常规检查五分类

科普血常规检查五分类血常规检查,听起来是不是很正式?别怕,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看似复杂,其实一点都不难懂的检查。

你也许听过,去医院检查时医生会让你做血常规,结果一拿到手上,哎呀,五花八门的数字和名词一堆,真的是让人眼花缭乱。

那到底这些数字和名词是干嘛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从头弄懂,搞清楚五分类是啥,别再让那些看似神秘的血液数据把你吓一跳了。

血常规检查,最常见的就是五分类了。

别看它名字很专业,实际内容也没那么复杂。

所谓“五分类”,就是对血液中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分类和计数。

这些细胞是啥?咱们的血液中有三种主要的细胞,分别是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咱们的血常规检查,基本就是从这些细胞里拿到个准确的数量,看看它们的状况。

说白了,血常规就像是给你身体做了个“健康体检”,看看血液这条“大动脉”运行得是否顺畅。

你可能会问,哎,这五分类听着好像跟这些细胞没啥关系啊。

五分类就是更细致地把白细胞给分了个类。

一般来说,白细胞就像咱们体内的“警察”,负责抵抗病毒、细菌等外来入侵者。

它们也不止一种类型,有不同的“分工”。

白细胞分成五类,分别是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

每一类白细胞都有自己的特点和职责。

有些更擅长消灭细菌,有些则负责“打击”病毒、肿瘤等。

血常规检查就是通过数一数这些不同类型的白细胞,看你身体是否有潜在的感染、炎症或者其他疾病的风险。

来来来,咱们一个个细说。

首先说说嗜中性粒细胞,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吓人?其实就是最常见的白细胞之一,尤其擅长消灭细菌。

嗜中性粒细胞增加,常常是你身体某个部位可能正在被细菌攻击,或者有炎症的表现。

所以呢,如果这类细胞的数量过高,就得小心了,可能是感染或者炎症在作祟。

接着是嗜酸性粒细胞,别看它名字复杂,它的职责其实很简单,就是对抗过敏反应和寄生虫。

换句话说,你要是对某些东西过敏,嗜酸性粒细胞就会多一点,反过来如果数量过少,可能也意味着你有一些潜在的免疫问题。

血常规的学习

血常规的学习

血常规的学习第一篇:血常规的学习血常规检查的定义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上最基础的化验检查之一。

血常规检查项目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数量等。

血常规用针刺法采集指血或耳垂末梢血,经稀释后滴入特制的计算盘上,再置于显微镜下计算血细胞数目。

血常规化验单上的常用符号是:RBC代表红细胞,WBC代表白细胞,Hb代表血红蛋白(血色素),PLT代表血小板。

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一般取用末梢血检查,如指尖、耳垂部位的血。

在经过血液细胞分析仪器,电脑报告结果,此项目已成为检查病人的一个惯例,所以称之为血常规。

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在全身体检中是基本的体检项目,它的意义在于可以发现许多全身性疾病的早期迹象,诊断是否贫血,是否有血液系统疾病,反应骨髓的造血功能等。

例如:通常感染性疾病会使白细胞的数值和分类发生变化;贫血时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的检验值会降低;而血小板的减少会导致容易出血或出血后不容易止住,而血小板增多会增多血栓发生的可能;另外,有些肿瘤、变化反映性疾病也可以引起血常规检查部分数值的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作用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乙肝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肝硬化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一般来说,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2.5*10的9次方/L、血小板<5*10的9次方/L时,不要选用或停用干扰素,可选用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进行抗病毒药物。

我院目前是采用抗病毒免疫疗法结合这些药物综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常规检验科普小常识
一、血常规检验误差问题
血常规是人体检查过程中的一项基本检查项目,通过血常规检验观察人体内
血细胞数量变化、形态分布等,可以对检查者的身体健康情况进行检查。

临床上,血常规检验的内容主要有血小板检验、红细胞检验及白细胞检验等,通常情况下,人们在进行血常规检验时,除了身体自然发生的反应会影响检验,一些心理因素
也会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

而且,很多血常规检验项目的指标本来就属于敏感类,对检验者体内的病理反应较为敏感,所以血常规检验结果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
计数等含量对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严格把控血常规检验的质量,确保检验结
果的准确性,必须予以血常规检验高度重视。

事实上,血常规检验中常出现许多问题,较为常见的是仪器设备、标本采取
及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等带来的问题。

首先是检验设备、仪器或试剂带来的问题,如果对设备的功能及工作原理等不熟悉,不清楚仪器的名称和用途,也不能按照
说明书的指示及时调整设备的指数等,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检验误差。

而且,
设备经过长期的使用,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倘若不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做完
实验之后不及时清洗或清洗不干净等,都会导致检验结果出现偏差,甚至是错误。

其次是检验标本的采集造成的实验误差,比较常见的问题多由工作人员操作不当
导致。

比如,在采集标本时,工作人员的抽血速度过快,或使用试管时没有拔针头,造成溶血的情况。

还有血液标本处理不当的问题,工作人员需要在分析检验
项目之前先进行预处理,但很多工作人员却没有操作该步骤。

除此之外,如果标
本放置时间过长、标本盛置容器不干净及血液标本中混入其他的污染物等,都会
造成检验结果异常,影响疾病的临床诊治。

还有比较常见的是由检验人员专业素
养不过关造成的问题,很多检验工作者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所以在检验工作中往
往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

如不遵循规定加入抗凝剂,直接对检验结果造成严重的
影响。

也有的工作人员责任心欠缺,往往工作不认真,甚至在计算检验结果时,
忘记乘算已经稀释的标本等。

当前,血常规检验工作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对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造成不良的影响,进而影响患者的治疗,不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等。

二、血常规检验误差分析及应对措施
作为临床检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血常规检验结果对疾病的临床诊疗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旦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发生错误,极易带来诊疗失误,延误或加重患者病情等,将给临床工作带来严重的后果。

情况严重的话,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要尽可能地排除失误的发生。

1、熟悉检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要想做好临床检验工作,首先需要对检验设备、仪器及试剂等的性能、工作原理及测定方式等进行全面的了解,清楚仪器所发出的各种信号的含义及排障方法。

购置检验设备后,将其安置在远离热源、清洁及电磁干扰源等的地方,使用电子稳压器、妥善接地等。

在日常的检验工作中,每次使用完仪器后对其进行及时的清洗和处理,平时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保养、校正和维修,必要时对设备的性能、技术进行测试及评价等,如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等。

在试剂的选用方面,尽可能地使用配套试剂,以免因小失大。

2、做好标本的采取与处理
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收到标本之后,应该先对样本进行详细的检查,具体的检查内容可以是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小血丝、小凝块等。

如果是对存在小血块的样本进行检验,不仅会收获错误的检验结果,也会导致小孔管堵塞等。

此外,在拿到检验样本之后,可以先进行血涂片工作,以免样本放置时间过长,使血细胞形态发生变化等。

而对于放置过久的样本,可以在检验时先充分混匀(轻轻反复颠倒5-10次),对于不立即受检的样本,可先进行保存(最好6小时内完成检测),以免样本问题影响检验结果。

3、提升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
在正式从事检验工作之前,工作人员应先进行相关的检验知识教育和培训,
通过不断地学习,熟悉检验工作的专业知识,通过加强练习,练就过硬的检验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只有掌握好血常规检验的理论知识,
具备分析检验结果的能力,才能正确的进行操作。

只有了解检验仪器、设备的操
作流程和相关注意事项等,才能及时发现设备的问题,避免检测结果失误。

增强
责任意识,培养专业技能过硬的检验人员,真正降低检验结果问题的发生率,保
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小结
在血常规检验工作中,错误的检验结果不仅会影响患者的临床诊断,也会延
误或加重患者病情,直接影响患者的后续治疗,危及患者的生命。

由于每一次的
检验结果可能都关乎着患者的生命,所以每一位检验人员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对
自己进行的每一次检验负责,保障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尊重患者的生命。

基于血常规检验误差的常见诱因,应该从熟悉检验设备、仪器及试剂,做好标本
的采取与处理、提升检验人员的职业素养等方面出发,只有增强检验人员的工作
责任心,全面提升其素养,才能促进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真正地降低检验结果
误差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