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我学会了吗3教案
2020春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4单元3.我学会了吗
3.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9,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呢?板书问题:问题一、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问题二、每包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问题三、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从课本里学生都喜欢吃的面包、酸奶的情景图导入,让学生从内心就接受了本课。
(二)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一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一:一箱面包有8包,每包有4片,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分部:8×4=32(片) 32×25=800(片)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综合:8×4×25=32×25=800(片)(二)解决问题二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二:一箱酸奶有5包,每包有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分部:960÷6=160(包) 160÷5=32(箱)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综合:960÷6÷5 =160÷5 =32(箱)(三)解决问题三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三:一包酸奶24元,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我学会了吗
3.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84,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结合情境图中所展示的数学信息,在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巩固、梳理本单元知识所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重点:巩固、梳理本单元所学知识。
难点:深化基础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今天动物园里有一场比赛,想请同学们当小裁判,愿意去吗?(出示情境图)看,比赛已经开始了。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指名学生说)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1号海豚比2号海豚我多跳多少米?(2)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3)兔子和猴子的尾巴谁的短?短了多少?教师有选择的把有关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以动物园里有比赛引入,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积极性很高。
(二)探究新知一、合作交流,梳理知识1、回忆知识。
谈话: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我们都可以用第六单元中学习的小数的知识来解决。
回想一下,在这一单元中,你都学了哪些知识?请在小组中交流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可对照课本来梳理回顾。
2、梳理知识。
小组合作交流,梳理知识点(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总结)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在全班展示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灵活板书:小数的意义、比较大小、小数的加减法。
二、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来一起解决。
(1)1号海豚比2号海豚我多跳多少米?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小结:(2)企鹅和鲸鱼比赛游泳,谁游得快?小组交流讨论。
汇报小结:(3)小组交流问题口袋,看谁能把谁难住。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标题: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加减法: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题目。
2. 乘除法: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表内乘除法题目。
3. 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并能够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
4. 计量单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量单位,如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计量单位的换算。
2. 教学难点:乘除法的运算顺序,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包括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等。
4. 练习巩固: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帮助他们查漏补缺,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问题的能力等。
3. 测试成绩:通过定期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4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我学会了吗?这是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主要涉及青岛版教材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三单元的第三章和第四章。
第三章主要学习了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第四章主要学习了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认识,了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们掌握平面图形的认识,以及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们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平面图形的模型、尺子、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制作蛋糕、铺地毯等,引出平面图形的认识和计算周长和面积的必要性。
2. 知识讲解:我会通过模型和图示,向学生们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包括三角形的特性、四边形的种类、圆形的定义等。
同时,我还会讲解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如周长的计算公式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计算一个三角形或四边形的周长或面积,向学生们展示解题的步骤和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步骤,如平面图形的特性、周长的计算公式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等。
七、作业设计作业设计主要包括一些计算图形周长和面积的题目,如计算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圆形的周长和面积。
同时,还会有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主要是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如学生们对平面图形的认识是否清楚,对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等。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设计一些平面图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和面积,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5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1.5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数学学习成果的自我评估与理解。
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和练习,学会如何自我检查学习成果,理解自己是否掌握了课程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自我评估的方法,能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成果进行反思。
2.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我检查的习惯,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3. 通过自我评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避免过高或过低的自我评价。
2. 帮助学生理解自我评估的目的,使其能够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学习情况。
3. 在自我评估的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发现并解决自己的学习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课本2. 练习题3. 自我评估表4. 讲解用的教具(如计算器、模型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查自己是否学会了这些内容。
2. 讲解:讲解自我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
3. 实践: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自我评估,引导他们如何正确地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自我评估结果,讨论如何改进学习方法。
5. 总结:总结自我评估的方法和步骤,强调学生要在课后继续进行自我评估。
板书设计1. 我学会了吗?2. 自我评估的方法和步骤3. 练习题和答案4. 学生分享的例子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并进行自我评估。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自我评估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
课后反思1. 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讲解是否清晰,学生是否能够正确进行自我评估等。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估结果,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3. 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估,以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思考,引导他们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2.2节,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对分数和小数的初步理解。
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数学游戏,加强对分数和小数概念的掌握,同时通过“我学会了吗”这一环节,鼓励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培养自我评估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运算。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难点1. 分数和小数的概念理解。
2. 学生自我检查和评估的能力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数学教具:分数和小数的卡片、计算器。
2. 学习用品:笔记本、铅笔、橡皮。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分数和小数的含义。
3. 实际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数学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
4.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课堂讨论,加深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
5. “我学会了吗”环节:学生自我检查学习效果,通过完成一些练习题,自我评估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内容。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1. 2.2我学会了吗2. 重点内容:分数和小数的概念、运算方法、自我检查和评估。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
2. 实践作业: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家中尝试用分数和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分数和小数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教具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和课后反思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检查和评估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青岛版(6年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我学会了吗
2.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91,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结构特征和表示数量的方法,能根据要注在方格纸上完成条形统计图。
通过读图、画图能对数据做简单分析,能根据要求准确画长短合适的条形。
2. 过程与方法:经历数字统计表和条形来表示数量的不同方式的对比过程体验条形表示数量多少时直观、便于比较的优势,体会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3. 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根据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判断,绘制完整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统计图。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那同学们谁来说一说你们自己的梦想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对学生的梦想进行鼓励。
)设计意图:以交流谈话的方式,从谈自己梦想的角度出发,使本节课上来就吸引住了学生。
(二)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
1.出示第91页例题。
谈话:下面是三年级一班进行“我的梦想”情况调查,下面是情况调查表。
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问题:想当科学家的有15人;想当军人的有12人;想当医生的有6人……2.解决问题。
谈话: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就根据你们所了解的这些信息一起来解决一些问题。
出示自学提示:(1)全班一共有多少同学?(2)喜欢哪种职业的人数最多?谈一谈你的想法。
(3)你能根据我们的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吗?学生观察后交流看法绘制统计图展示统计图引导学生理解图中纵轴一个格也可以表示多个单位。
说一说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总结出统计图的画法,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吸收。
同时展示统计图,便于发挥学生之间的互助作用。
(三)巩固新知:完成教材第91页问题口袋中提出的问题。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3.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我学会了吗》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探究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找出自己喜欢并认为较好的一种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例1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1)每套衣服用布多少米?(2)15套这样的衣服用布多少米?2. 探究算法教师让学生独立思考如何解决提出的问题,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各种算法:算法一:口算。
15是5的3倍,5套就是5个27米,即5×27=135米,15套就是3个5套,即135×3=405米。
算法二:用两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计算。
15×27=5×27×3=135×3=405(米)算法三:用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竖式计算。
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几种算法,找出自己喜欢的算法,并说明理由。
3. 巩固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我学会了吗”中的第1题,并交流算法。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喜欢用哪种算法,为什么。
5. 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教材第79页“我学会了吗”中的第2题,并思考如何用不同的算法解决这道题。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探究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找出自己喜欢并认为较好的一种计算方法。
青岛版三年级下数学我学会了吗
导学内容:第18页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有关问题,调动学生回顾整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通过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入对口算、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4、进一步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重点: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导学难点:巩固掌握除法的计算方法。
一、导学案1、(课件播放图书馆的场景)同学们,你们喜欢看书吗?现在老师给大家介绍就是我们学校的图书馆。
哇!这里的书可真多呀!你到图书馆借过书吗?在图书馆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不同的书进行阅读。
最近学校还开展了“我做小小图书管理员”的活动,看,这些同学都在忙什么呀?出示书第18页情境图“小小图书管理员”。
2、从图中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将主要问题随机板书)3、在解决这些问题前,我们先来想想,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看谁说得最多最全。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由回答。
4、这一单元我们学的知识还真不少,谁来给大家来个友情提示,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要注意什么?(1)独立思考(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谈话:你们小组通过交流认为容易出错的地方在哪儿?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试商的方法、被除数末尾是0的除法、商中间是0、末尾是0的除法、混合运算顺序等)5、小组交流、评价谈话:在小组中说说你根据信息图中的哪些数学信息,解决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解决哪些问题有困难可以让组内伙伴帮帮你。
二、课堂检测小明同学修补图书40本,小强同学修补的是他的2倍。
小明、小强一共修补了多少本图书?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四、课外拓展在整理图书的过程中,小华看到一本书可能被虫子咬了,其中有一页上的好多数字都是小洞了,你能帮帮小华,把这页书修补好吗?教学反思。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合作意识、探究精神。
3.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三、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四、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复习导入教师出示PPT,展示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快速口算,并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
2. 揭示课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题目,发现它们都是两位数乘一位数,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
板书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1. 出示例题:23×45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23×45,并把自己的方法与同桌交流。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3.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方法,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规律。
4. 小组讨论: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5.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6. 教师引导学生用总结出的方法计算23×45,并验证计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
2. 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交流。
3.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用今天学到的知识解决。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让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到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比较、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标题:我学会了吗——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00以内的数,分数,小数。
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3.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
2.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定期进行课堂检测,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有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3. 实际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7. 课堂检测:定期进行课堂检测,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堂检测:通过课堂检测,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4. 家长反馈:了解家长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方法和步骤的实施,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学会了吗?(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3、4位数,将3位数和4位数按照大小进行比较,能够正确快速地读出3、4位数。
2.能够灵活地使用“比”、“倍数”、“多少”等概念,简单地解决应用题。
3.能够对多个长度相等的数进行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序,能够正确地阅读、理解常用单位及其大小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三位数和四位数的大小比较。
2.对多个长度相等的数进行排序。
3.认识常用的单位及其大小关系。
三、教学过程3.1、导入新知识(1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单位的概念,并列举常见的单位。
2.引导学生思考时间的单位是什么?长度的单位是什么?3.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长度单位的比较,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直观的感受。
3.2、讲解知识点(10分钟)1.通过图画、小故事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和四位数,并进行大小比较。
2.讲解“比”、“倍数”、“多少”等概念的使用方法,并通过简单应用题来让学生灵活使用这些概念。
3.引导学生认识排序的概念,并通过图画呈现多个长度相等的数进行排序的方法。
3.3、示范演练(15分钟)1.让学生通过实际测量、排队等形式,自己感受时间、长度的单位与大小关系。
2.让学生通过课后习题或课堂上的小测验,巩固和检查掌握情况。
3.4、拓展练习(15分钟)1.给学生一些拓展练习,以提高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鼓励学生思考,以调整思路、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难题。
四、教学总结(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所学的知识点和方法,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2.对学生平时注意的问题、优点进行点评,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数学素养。
五、板书设计1.教学目标:•认识3、4位数,按大小比较;灵活使用“比”、“倍数”、“多少”等概念,解决简单应用题;对多个长度相等的数进行排序;认识常用单位及其大小关系。
2.三位数与四位数的大小比较、排序方法、单位与大小关系(以图画形式呈现)。
六、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留的作业,对学生进行练习。
我学会了吗?三年级数学下册青岛版
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教材第18页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的教育。
3、培养学生评价、反思的好习惯教学重点:1、通过具体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热爱集体、热爱同学的教育。
教学难点: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实物展台电子白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知道图书管理员在干什么吗?你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可能提出:1、男孩修补了多少本书?2、平均每小时贴多少本书的标签?3、520本需要打多少包?二、组内交流。
1、从每个问题开始交流。
2、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A:还剩多少本没有贴?140-32=108(本)B:平均每小时贴多少本?108÷2=54(本)你能根据分步列出综合算式吗?(140-32)÷2说一说小括号的作用。
3、……三、全班交流1、在解决问题2时你能说出列算式的理由吗?(140-32)÷2先求的是什么?说出理由。
)还剩下多少本没有贴标签?2)再求平均每小时贴多少本书的标签?2、问题3又是怎样列式的?1)说一说列式的方法(有几种方法)?2)是否出现:520÷(4×5)能说说你的理由吗?3)说一说方法和步骤。
4)4×5是4捆有多少本?学生一看520÷20不能计算520÷20=27(包)↓↓52 2=27(包)小结:解答应用题是,一定要分析、理解题意后在解答,注意:合理使用小括号,改变运算顺序。
四、巩固强化1、460-360÷4 (460-360)÷4150÷(75-70)720÷(3×2)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在计算2、连一连224÷4 56 448÷8810÷3 204 540÷2612÷3 392÷7816÷4 270 168÷3先计算再连线小组内交流3甲乙两地相距216千米,可以乘坐以下两种船到达轮船:4小时到达票价:90元快艇:2小时到达票价:150元1)轮船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快艇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3)从甲地到乙地,你选择哪种船?为什么?4、课本17页第10题独立思考。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单元七单元 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单元七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围绕“我学会了吗”这一主题,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测量等方面。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4. 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正确回顾和总结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提高学习效率。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用于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用于记录和整理学习内容。
3. 教师准备一些数学题目,用于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所学知识。
2.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整理和记录本学期的数学学习内容。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共同解决问题。
4. 教师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和难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5. 练习检测:教师布置一些数学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总结反思: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板书设计1. 我学会了吗2. 内容:数的认识、加减法运算、乘除法运算、几何图形、时间和测量等方面的知识回顾和总结。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向家长介绍本学期的数学学习情况,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成果。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一份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时间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单元七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七单元七单元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的起始课,课题为《我学会了吗》。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复习和巩固,检验他们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包括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
2.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三角板、货币模型。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为新课的复习奠定基础。
2. 自主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主复习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合作交流(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交流,互相提问、解答,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教师参与其中,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4. 课堂讲解(10分钟)针对学生复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梳理。
通过例题讲解,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5. 随堂练习(10分钟)设计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6.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进行梳理。
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本上的相关练习题。
2. 设计一个关于货币的数学小故事,明天上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复习和巩固,使学生掌握了加减法运算、认识货币和简单几何图形的知识。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我学会了吗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我学会了吗青岛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三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内容是7.3我学会了吗,这是青岛版教材的一部分。
我们将会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和练习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我们要明确这个教学的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教学,学生能够理解7.3这个数字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它和其他数字,同时能够运用它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将会遇到一些难点和重点。
难点在于学生对于小数点的理解和运用,他们需要明白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
重点则是学生对于7.3这个数字的理解和运用,他们需要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它。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我们已经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一些数字卡片和计算器,学具则是学生们自己的笔记本和笔。
在板书设计上,我们会用大字和图片来突出7.3这个数字,让学生们能够一目了然地看到和理解它。
对于作业的设计,我们会布置一些读写和比较7.3和其他数字的练习,还有一些运用7.3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
我们会给出详细的答案,帮助他们检查和巩固学习。
我们会进行一些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
我们会通过观察和听取学生的反馈来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找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
同时,我们也会通过一些拓展延伸的活动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让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运用它。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们需要特别关注的。
小数点的理解和运用是学生们的难点。
他们需要明白小数点的位置和作用,这是理解和掌握7.3这个数字的基础。
因此,我会花一些时间来解释小数点的意义,并通过一些例子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
学生们对于7.3这个数字的理解和运用也是重点。
他们需要能够正确地读写和比较它和其他数字。
为了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我已经准备了一些例子和练习。
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子来展示7.3的大小和位置,让他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它。
然后,我会给他们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能够通过实际的计算来运用7.3解决一些问题。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
我学会了吗?(教案)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一、教学目标1.能够识别和读写数字0-100之间的整数,掌握数字0-100之间的大小关系。
2.能够使用百钞币解决简单的买卖问题。
3.能够进行简单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运算。
4.能够绘制简单的数轴并进行数字的对比。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0-100之间的大小比较、百钞币使用、简单加减法的列式运算。
2.教学难点:数轴的绘制和对比。
三、教学内容3.1 数字的大小比较1.把0-100的数字卡片散布在桌面上,并把横线画在黑板上。
2.学生分组,把数字卡片从小到大排列并贴在横线上。
3.学生进行数字之间的大小比较,把数字卡片从大到小排列并贴在横线上。
4.教师对学生的排列方式进行评价,并指出不足之处,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5.小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掌握数字0-100的大小关系。
3.2 百钞币的使用1.带着学生回到生活中,教师出示一张百元钞票,并询问学生钞票的面值。
2.向学生详细介绍百元钞票的面值、使用并进行交流。
3.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图片,要求学生通过选择百元钞票来进行模拟买卖操作,解决相应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需要用100元以上的钞票时,我们可以用哪些钞票?5.小结: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体验实际操作,并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百钞币的使用。
3.3 简单的加减法的口算和列式运算1.结合学生们喜爱的数码游戏的运算游戏卡启发学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口算。
2.再引导学生按照口算的方式进行列式计算。
3.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算术的基本概念,让学生逐渐适应数字在列式中的排布形式。
4.小结:通过与生活实际场景的对接,让学生感受到基本的数学计算技能的必要性。
3.4 数字的对比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数轴,标注数字0-100,并让学生掌握数轴上数字的排布。
2.将几个不同的数字卡片分别贴在数轴上,让学生进行数字卡片之间的对比。
3.通过对卡片上数字大小的比较和轴线上数字排布的观察,让学生掌握数字的大小和排布的规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我学会了吗 青岛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7.3我学会了吗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七章第三课时,主题为“我学会了吗”。
课程内容主要围绕对前两章知识的复习和巩固,通过一系列的练习和讨论,帮助学生自我检测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和运算、简单几何图形、时间与测量等基础数学概念。
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和加深对第三章和第四章数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自我检测和评估学习效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3. 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学生对数的运算规则和几何图形的认识可能会出现混淆。
2. 学生在自我评估时可能难以准确判断自己的掌握程度。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课件,包含复习题和示例。
2. 学生每人准备练习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前两章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回顾和讨论。
2. 自我检测: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复习题,自我评估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复习题中的难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
4. 总结讲解:教师针对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和总结。
5. 实践应用: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物体、计算时间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围绕教学内容的重难点,通过图表、示例和关键词的形式,直观展示复习要点和解题策略。
作业设计作业将包括基础练习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生需在课后独立完成,并鼓励家长参与监督和讨论。
课后反思课后,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反馈和学习过程的表现,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为后续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复习和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培养自我检测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重点细节: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和着重解决的问题,它们通常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感到困难或容易出错的地方。
2020春青岛版六年制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第4单元3.我学会了吗
3.我学会了吗⏹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9,我学会了吗?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呢?板书问题:问题一、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问题二、每包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问题三、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设计意图:从课本里学生都喜欢吃的面包、酸奶的情景图导入,让学生从内心就接受了本课。
(二)探究新知(一)解决问题一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一:一箱面包有8包,每包有4片,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分部:8×4=32(片) 32×25=800(片)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综合:8×4×25=32×25=800(片)(二)解决问题二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二:一箱酸奶有5包,每包有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分部:960÷6=160(包) 160÷5=32(箱)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综合:960÷6÷5 =160÷5 =32(箱)(三)解决问题三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三:一包酸奶24元,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P49,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能从实际问题中提取数学信息,并能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
理解并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乘除混合运算。
2. 过程与方法:
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提高各方面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未知欲,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并且运用乘除法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正确计算乘除混合式题。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黑板
学生准备:练习本、完成前置作业。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呢?提出了几个数学问题呢?
板书问题:
问题一、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
问题二、每包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
问题三、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
设计意图:从课本里学生都喜欢吃的面包、酸奶的情景图导入,让学生从内心就接受了本课。
(二)探究新知
(一)解决问题一
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一:
一箱面包有8包,每包有4片,25箱能装多少片糕点?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分部:
8×4=32(片) 32×25=800(片)
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
综合:8×4×25=32×25=800(片)
(二)解决问题二
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二:
一箱酸奶有5包,每包有6瓶,960瓶可以装多少箱?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
分部:960÷6=160(包) 160÷5=32(箱)
你能说出每一步式子的意思吗?
综合:960÷6÷5 =160÷5 =32(箱)
(三)解决问题三
1、引导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三:
一包酸奶24元,每包8瓶,买3瓶花多少钱呢?
2、学生独立思考解决
3、找两生扮演解题过程,一生用分部计算,一生用综合计算。
4、师点拨总结
分部:24÷8=3(元)
3×3=9(元)
综合:24÷8×3 =3×3 =9(元)
你能通过分部和综合式子的对比,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吗?
(四)拓展提高
一盒巧克力派12元,一盒蛋黄派8元,如果用买4盒巧克力派的钱去买蛋黄派,能买多少盒?
1、学生独立思考。
2、学生相互交流。
3、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4、师板书结题过程
12×4÷8 =48÷8 =6(盒)
答:可以买6盒蛋黄派。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集体交流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的问题,不同的解答,知道问题的关键。
(三)巩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49页问题口袋中提出的问题。
小组内完成,教师巡视,可以选择比较有价值的问题全班共同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来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小组内交流时有的问题能难到其他伙伴,会给提出问题的同学自信心,能解答出组内成员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达标反馈
1.小华买了4条金鱼用了20元,又买了3只小乌龟用了21元,每只小乌龟比每条金鱼贵多少元?
方法:20÷4=5(元)意义:
21÷3=7(元)意义:
7-5=2(元)意义:
综合算式:
2.暑假期间儿童剧场每天有4场演出,前两天一共售出428张票,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
3.学校图书室买来200本书,放在两个书架上,每个书架有4层。
你能算出平均每层放了多少本书吗?
答案:
1.每条金鱼多少钱?每只乌龟多少钱?每只小乌龟比每条金鱼贵多少元?
2.432÷4÷2 =54(张)
3.200÷2÷4=25(本)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本课的知识进行简单回顾,通过丰收园的自评、互评,了解了自我的情况。
(六)布置作业
1.口算。
54×2= 70×7= 90÷6= 80÷5=
84÷2= 40×9= 33×3= 300÷5=
2.小红3分钟能打150个字,照这样计算,8分钟能打多少个字?
3.联合收割机收割一块小麦,白天每小时收割8亩,需要12小时,晚上每小时只能收割6亩,这些小麦如果晚上收割,需要多少小时?
4.小亮5分钟完成40道口算,小琪每分钟多算2道,这些题小琪需要几分钟?
5.一家淘宝网店开展促销活动4天销售400双皮鞋,照这样计算,9天活动期间能销售多少双皮鞋?
6.3只猩猩一周(7天)吃了168千克水果。
每只猩猩每天吃多少千克水果?
7.哥哥每天坚持练字,一周写了35张毛笔字,这样练下去,一个月(30天)能写多少张毛笔字?
答案:
1.108 490 15 16 42 360 99 60
2.150÷3×8=400(个)
3.8×12÷6=16(小时)
4.40÷(40÷5+2)=4(分钟)
5.400÷4×9=900(双)
6.168÷3÷7=8(千克)
7.35÷7×30=150(张)
⏹板书设计
我学会了吗?
8×4×25=800(片)
960÷6÷5=32(箱)
24÷8×3 =9(元)
◆教学资料包
(一)数学资源
乘除法应用题
本讲向同学们介绍如何利用乘、除法解答简单应用题。
用乘、除法
解应用题,首先要明确下面几个关系,然后根据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利用这些数量关系求解。
被乘数×乘数=乘积,相同数×个数=总数,小数×倍数=大数,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除数=不完全商??余数。
例1学校开运动会,三年级有86人报名参加单项比赛,其他年级参加单项比赛的人数是三年级的4倍少5人。
全校参加单项比赛的
人数有多少人?
解:先求出其他年级参赛人数, 86×4-5=339(人),再加上三年级参赛人数,就可求出全校参赛人数。
(86×4-5)+86=425(人)。
答:全校参赛425人。
本题中全校参赛人数也可以看成是三年级参赛人数的5倍少5人,所以可列式为 86×5-5=425(人)。
例2有5只猴子,其中2只各摘了7个桃子,另外3只各摘了12个桃子。
把所有摘下的桃子平均分给这5只猴子,每只猴子能分到多少个桃子?解:共摘桃子7×2+12×3=50(个),
平均每只猴可分50÷5=10(个)。
综合算式(7×2+12×3)÷5=10(个)。
答:每只猴子能分到10个桃。
例3小白兔上山采摘了许多蘑菇。
它把这些蘑菇先平均分成4堆,3堆送给它的小朋友,自己留一堆。
后来它又把留下的这一堆平均分成3堆,两堆送给别的小白兔,一堆自己吃。
自己吃的这一堆有5个。
它共采摘了多少个蘑菇?
解:我们从后向前分析。
当分成3堆时,共有5×3=15(个),
这是分成4堆时每一堆的个数。
所以,分成4堆时,共有15×4=60(个)。
解:(5×3)×4=15×4=60(个)。
答:共摘了60个蘑菇。
例4小雨到奶奶家。
如果来回都乘车,那么路上要用20分钟。
如果去时乘车,回来时步行,那么一共要用50分钟。
小雨步行回来用多少时间?解:来回都乘车用20分,所以乘车单程所用的时间是
20÷2=10(分)。
去时乘车回来时步行共用50分,减掉去时乘车用的10分,回来时步行用了 50-10=40(分)。
50-20÷2=40(分)。
答:步行回来用40分钟。
例5师徒二人加工同样的机器零件。
师傅加工的个数是徒弟的4倍,其个数比徒弟多54个。
师徒二人这天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解:如上图所示,把徒弟加工的个数看成“1份”,
师傅加工的就是“4份”,因而师傅比徒弟多(4-1)份。
由此可求得1份为54÷(4-1)=18(个),然后求出师徒二人各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解:徒弟加工了54÷(4-1)=18(个),师傅加工了18×4=72(个)。
答:徒弟加工了18个,师傅加工了72个。
解这类题的关键是分析出“54”是如何多出来的,即弄明白用“倍数-1”来除它,所得的数代表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