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镜单人操作法与早期大肠癌诊治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陈星著)摘选五大原则:1、必须是左手控制角度、送水、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
一般在插入过程中左手主要控制的是上下角度钮,而左右角度钮可以通过旋转镜身来解决。
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左右角度钮,操作者也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无名指的协调操作来完成。
而上下角度钮的控制可以通过左手的大拇指和中指来完成。
其他类似的操作都被认为是不正规的操作,甚至于使操作者的内镜下治疗水平无法提高,原因是在治疗时右手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控制圈套器等的进与出,这也是细微精密的操作。
2、必须尽可能地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
为什么肝曲和脾曲很难通过,有什么好办法?其实,结肠镜最难处理的是乙状结肠,如果坚持采用短缩法,在通过乙状结肠时镜身始终保持“直线”的话,那么以后的操作都会迎刃而解。
3、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度。
左右各旋转镜身180度,可以覆盖所有的角度范围,过度的旋转镜身完全没有必要。
4、尽快的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
由于几乎所有的肠腔的走向都可以理解为顺时针方向前进的,所以插于结肠镜时,几乎都是以顺时针方向旋转加上少许的向上勾起,来寻找肠腔进镜。
在每一次通过数个弯曲之后,或者在通过一个较大的弯曲前,要尽快的有一个使镜身复原至中间状态的操作。
5、尽可能少的送气。
只有在空气少,肠腔没有过度膨胀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短缩法进镜,否则就会使难度增加。
原则上,如果知道下一步进镜方向,不可以送气。
熟练者可以通过对肠腔皱襞的观察,即使肠腔伸展不好,也可以粗略判断进镜方向,因此可以减少空气的注入量。
初学者在学习实际插入前,必须学会一些基本的判断方法,可减少不必要的过度送气;另外,开始插入时把气泵的按钮调到最小的位置,可以避免不自主地注入过多空气。
三种基本的操作手法:1、坚持顺时针加上向上寻找方向进镜。
左手大拇指控制上下角度钮保持略微向上的方向,右手顺时针地旋转镜身,是单人操作法的最基本手法之一。
除了直肠、脾曲和横结肠接近肝曲部位时采用逆时针旋转寻找肠腔外,其他场合逆时针旋转镜身会使肠腔出现反方向扭转,即使找到进镜方向,也会使插入难道逐渐增加。
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法onemanmethod
单人结肠镜检查操作法(one man method)患者取左侧卧位,大腿尽量向胸前屈曲,臀部与床尾的距离以不少于50cm 为宜,以便于操作过程中镜身的置放。
术者位于患者背部床边近床尾处,左手握持内镜操纵部于胸前,让左右弯曲钮处于自然状态(必要时可用左手稍调节,尽量不用右手操作),以拇指为主、示指为辅调节上下弯曲钮,以示指和中指分别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或中指协助握持内镜,单用示指控制吸引钮和注气注水钮。
让镜身成"U"字形的自然状态,右手于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负责进镜与退镜,并配合旋转镜身。
主要由左手摆动及旋转镜身,利用杠杆的原理使被握持的镜身旋转而达到结肠镜端部旋转的目的,右手在旋转镜身时主要起协助及固定作用。
术前先行肛门指诊以了解肛门及下段直肠的情况。
镜端涂上润滑剂,术者右手先握持内镜端部,示指平贴内镜,在助手协助暴露患者肛门的情况下,将镜端侧面斜贴肛门一侧,用示指轻按使镜端滑入直肠内。
在保证内镜不会滑脱的情况下(可借助略抬高上弯曲钮),右手退至距肛门20cm~30cm处握持镜身,保持右手至患者肛门间的镜身成直线状态并与患者直肠同轴,向肠内少量注气并寻找肠腔,循腔进镜。
进镜过程随时调整、保持内镜轴呈直线状态(取直),边推进边使肠管短缩于镜身上。
使内镜在推进过程中始终保持充分的自由感是单人操作法得以顺利完成的基础与关键。
一般而言,在肠管充分短缩的情况下,结肠镜端到达结肠各弯曲部时内镜插入的长度分别为:直肠-乙状结肠交界15cm,乙状结肠-降结肠交界30cm,结肠脾曲40cm,结肠肝曲50cm~60cm ,回盲部70cm 左右。
在单人操作法插镜的整个过程中,应避免结肠镜插入过长,通过各弯曲部时能达到上述的适当距离,则说明整个的插入过程肠管都得到短缩、结肠镜都处于取直状态,此乃理想的操作境界。
若无法完全短缩、取直,镜端通过乙状结肠-降结肠移行部时镜身在乙状结肠处形成α襻或N襻,则应在镜端到达降结肠后进行乙状结肠短缩操作,解除已于乙状结肠上形成的肠襻,使镜轴恢复直线状态;如仍无法取直,不得已时可将内镜在带襻的状态下继续进镜(此时患者的痛苦是明显的,应尽量避免带襻下进镜),通过结肠脾曲达横结肠后,借力于脾曲,用旋镜、退镜及钩拉等多种手法并互相配合进行解襻取直。
单人结肠镜操作例应用体会
单人结肠镜操作例应用体会作为一项重要的内窥镜检查手段,结肠镜检查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癌前病变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而在结肠镜检查中,单人结肠镜操作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从操作技巧、注意事项、优点等方面,分享自己对单人结肠镜操作例的应用体会。
一、操作技巧1. 准备操作工具单人结肠镜操作之前,需事先将所需的操作工具准备好,如画笔、生理盐水、镊子、切割器等。
保证所用工具的清洁卫生,在操作过程中也要做好消毒工作。
2. 准确定位在使用单人结肠镜进行检查时,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此步骤需要调节镜子位置,使其指向待检区域,通过充气等操作,使操作端对应的肠段展开,方便观察和操作,并根据肠壁特点判断位置和方向。
3. 检查目的接下来需要明确的是检查目的。
在对不同的早期癌症、息肉及炎症等进行检查时,需采取不同的操作技巧和操作器械。
比如,对于少量出血的患者,需要用抽吸器进行抽吸,排干积血,以便缩小检查范围。
4. 操作技巧具体的操作技巧包括插入、移动、锁定、抓取和切割等步骤。
操作时,需要手握单人结肠镜,缓慢推进直至到达目标位置,同时要注意伸屈腕部,调节镜子角度,以便观察受检肠段细节,然后根据具体情况锁定角度继续操作,包括抓取异物、钳夹异物、切割而去。
二、注意事项1. 术前准备在术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包括选择合适的镜子规格和长度,检查是否有器具缺陷和瑕疵,清洗器材,消毒器材用具等。
2. 术中注意事项由于单人结肠镜操作需要高度专业性、耐心和经验,操作时应充分了解病情,经验丰富的专家在患者的肠道进行检查,遇到卡顿情况、突如其来的疼痛等意外情况时需要紧急停止操作,或加强控制和维护患者状况,避免不必要的损伤和危害。
3. 术后注意事项在术后需要进行相关处理和记录工作,包括对器具进行清洗、消毒,记录患者的操作过程、意见、建议和注意事项,以便下一次使用。
三、优点相比于传统结肠镜检查技术,单人结肠镜操作具有以下优点:1. 体积小,使用方便单人结肠镜外观小巧,容易携带,便于使用,对于术前准备和操作过程中的使用都有很大的便利,同时也能够检查到小细节。
早期大肠癌内镜诊2016
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Pit Pattern 分型及临床意义
类型:ⅤN型Pit 特点:无结构(缺乏
Pit结构) 意义:高度可疑黏膜
下层癌及进展 期癌
窄带内镜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
NBI是一种利用窄带光波进行成像的新 技术,强调血管与粘膜表面的细微结构
NBI工作原理
染色后普通内镜不易观察到的病变变得明显
染色前
染色后
染色后病变表面结构与边界更加清晰
结直肠黏膜腺管开口分型
● 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联合对结直肠粘 膜表面微细结构进行分型即Pit Pattern分型, 也称工藤分型。
● Pit Pattern分型可分为5型,不仅可 以用于病变性质的诊断,还可以大体 判断肿瘤浸润的深度。
早期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的内镜诊断
刘德良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
早期结直肠癌相关定义
● 早期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rcinoma, CRC) 浸润深度限于粘膜层及粘膜下层的任意大小 的结直肠上皮性肿瘤,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m sm
pm
ss
se
黏膜层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固有肌层 浆膜层
● Ⅱc、非颗粒型及结节混和型LST粘膜下浸润风险相 对更高(>36%)。
● Ⅱc型病变越大,粘膜下浸润风险越高,超过1cm病 变的粘膜下浸润风险>70%结节混和型LST中, ≥10mm的结节易发生粘膜下浸润。
● 非颗粒型LST中有约30%表现为多灶性粘膜下浸润 ● Is+Ⅱc型病变都是黏膜下层高度浸润者。
泡影响观察的发生率
二、规范的精细操作
1. 推荐采用结肠镜单人操作法
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可 提高早期大肠癌的检 出率,但单人操作法 是有效使用放大结肠 镜的重要条件。
如何提高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断率
家族 性 息 肉腺 瘤 病 家族 史 ( A ) 遗 传 性 非 息 肉性 大 肠 癌 ( N C ) FP , H P C 家族 史 等 。 由 于 某 些 因素 对 结 直 肠 癌 发 生 的 影 响 未获 得 一 致 认 可 , 此 不 同 组 织 对 高危 人 群 的定 义略 有 差 异 。 因
国内董志伟等 …将 筛查对 象定义为 : F P和 H P C家族 史的 2 有 A NC 0岁以上 家族成 员 ; 家族 肿瘤 史的 4 无 0岁
以上 成 年 人 。对 散 发 性 大肠 癌 高 危人 群 定 义 为 : 于 4 大 0岁 , 有 以 下 一 项 者 :( ) 疫 便 潜 血 试 验 阳性 ;( ) 具 1免 2 一
姜 泊 ,龚伟
南 方 医科 大 学南 方 医 院 消 化 内 广 州 50 1 ) 155
作 者 简 介 姜泊 , 医学博士 、 、 教授 主任 医师、 博士研 究生导师。现任 南方 医院消化 内科 主任 、 学
科 带 头 人 。 中华 医学 会 第 5届 消 化 内镜 分 会 副主 任 委 员 ; 国 医 师 学会 消 化 分 会 执 行 委 员 ; 东 中 广
验 , 长消化道肿 瘤、 肠疾 病的诊治。主攻大肠癌早期 诊治和艰 难梭菌 性肠炎 的诊治。在 国内 擅 大 首 次 报 道 了大 肠 侧 向发 育 型 肿 瘤 和 大 肠 锯 齿 状 腺 瘤 两 种 新 的 肿 瘤 类 型 , 立 了大 肠 黏 膜 腺 管 开 建
口分 型的新的诊断标准 , 对于鉴别 大肠肿瘤性 病变和非肿瘤性病 变及早 期大肠癌具 有重要 意义,
对 消化 内镜 下 诊 治 造 诣 深 厚 , 其 善 长 于 大肠 黏膜 微 小 病 变 、 肠 平 坦 型 肿 瘤 的 诊 断 及 内镜 下 治 尤 大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摘选
结肠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内窥镜检查方法,主要用于检查结肠及直肠的病变和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息肉、结肠癌等。
结肠镜的操作和技巧对检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以下为摘选的《结肠镜单人操作与技巧》内容,详述了结肠镜检查的操作流程和应注意的技巧。
一、患者准备
1.患者在进食前24小时内只摄入低纤维饮食,并在检查前进行彻底的结肠净化,以保证充分的可视化。
2.患者在检查前需要进行麻醉或镇静,以减轻不适感和疼痛。
二、结肠镜操作
1.患者在左侧卧位或仰卧位,并保持舒适和放松。
2.使用适当数量的润滑剂,将结肠镜插入直肠。
3.缓慢推进结肠镜,同时进行旋转和推拉运动,以便顺利通过拐角和褶皱。
4.当结肠镜到达盲肠(结肠的末端),可以适时注入空气或水,以扩张结肠,提高可视化。
5.在检查过程中,可以使用活检钳或刷子进行组织采样和涂片,以确诊病变。
6.结肠镜检查结束时,应缓慢、慢慢地拔出结肠镜,以避免损伤肠道组织。
三、注意事项
1.操作者应熟悉结肠镜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能熟练掌握镜柄和操作控制。
3.在插入结肠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肠道损伤,如过快过猛地推进可能导致肠道穿孔等并发症。
4.插入结肠镜时,应注意避免插入过深,以免导致肠道弯曲或损伤。
5.在注入空气或水扩张结肠时,应注意注入的速度和压力,避免过度扩张引发肠道损伤。
6.在取活组织样本时,应注意正确使用活检钳或刷子,避免伤及正常组织。
单人肠镜
结肠镜单人操作法动作要领 刘思德 姜泊 周殿元 广州南方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1. 位置 (1) 主机置于检查台头端右侧,第二监视器置于头端左侧。
(2) 患者取左侧卧位。
(3) 术者立于患者背侧。
2. 姿势 (1) 右手握镜身距先端 20cm 处,力度以握紧为原则。
(2) 左手握操作部, 大拇指控制上下钮, 中指控制左右钮, 食指控制注气, 注水及吸引钮。
? (3) 内镜操作部握于胸前,上端平胸骨柄。
3. 动作 (1) 右手:1.旋转镜身。
2.进退镜身。
(2) 左手:灵活控制操作部,协调角度钮。
(3) 左右手分工明确,任何时候禁止右手接触操作部。
4. 取直镜身 (1) 牢记关键部位镜身长度: 降乙:30cm 脾曲:40cm 横结肠中部:50cm 肝曲:60cm 盲肠:65-70cm (2) 各部位取直镜身的要领: 直肠:三个 Huston 瓣,多数位置是左---右---左,按顺序通过,适当注气。
乙状结肠中部:回拉至 25cm,再进,反复回拉进镜。
少注气。
降乙:拉至 30cm 可完全取直镜身,右旋进镜,仔细调整角度能过 SD 交界部,适当吸气。
脾曲:角度钮调整,吸气、进镜、左旋;反复多次,注意保持肠腔内适当气体以显示肠腔, 完全吸气肠腔消失可造成通过困难。
横结肠中部: 改平卧位; 左旋、 回拉镜身, 再缓慢进镜, 部分患者可能需反复多次左旋回拉。
肝曲: 平卧或左侧卧位, 要领: 调整角度适应吸气----回拉-----再吸气---左旋 (有时右旋) 进镜通过。
升结肠,盲肠:吸气---进镜。
5. 助手 以下部位通过困难时可请助手协助: (1) 乙状结肠中部 (2) 降乙交界部 (3) 横结肠中部 6. 退镜 任何时侯进镜困难时或视野不佳时必需退镜。
7. 手感 初期右手出现酸痛, 继续操作可能出现右手无力, 一定要坚持, 30-50 例时右手恢复正常, 约 此时单手操作已基本达标。
大肠镜单人操作法
大肠镜单人操作法陈星(山西省人民医院内镜诊断研究治疗中心030012)大肠镜检查的方法可以分为2种,一是以日本学者田岛为代表的双人操作法(Tw o M an M e t h od)和以美籍日本学者新谷为代表的单人操作法(On e M a n M et hod)。
自从七十年代初期周殿元、徐富星等,我国一些著名胃肠镜专家引入大肠镜双人操作法,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至今。
我国目前约有90%以上的医师采用的是双人操作法,只有10%不到的医师检查时采用单人操作法。
由于双人操作法的主要问题是检查过程中带给患者较大痛苦,最近,甚至于出现了大力提倡麻醉下做大肠镜检查的误区,使得除了检查费用的大量增加以外,大肠镜检查穿孔等并发症明显增多。
而大肠镜单人操作法具有以下优点:(1)检查时患者的痛苦明显减少;(2)副作用小;(3)治疗时更加得心应手;(4)新技术更好运用。
目前国外的内镜医师几乎已经全部采用了单人操作法,以后的各种技术势必会在单人操作的基础上来开发,所以作为一名内镜的医师,掌握此项技术,已成为必然趋势。
以下是本人总结的关于单人操作法的一些经验和操作技巧,供大家交流学习。
1大肠镜检查前的准备工作作为大肠镜检查的一部分,肠道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残便、过多的水分、气泡等不但会影响插入过程的快慢,同时还会因此过多的注入空气,引起肠管过度膨胀,使患者不适,插入时使得短缩肠管的过程变得更加困难。
我国在肠道早期肿瘤的发现以及治疗上落后日本,除了在对早期肿瘤的认识上有差距外,肠道准备的马虎也是一个潜在的因素。
既然肠道准备非常的重要,那么选择好肠道准备的方法,就显得更加重要。
常见的比较好的方法有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液(聚乙二醇4000)、硫酸镁等。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药物来清洁肠道,也无法保证肠道的绝对清洁。
对于那些顽固便秘的患者,经常无法取得满意的效果,采取更加严格的饮食限制措施还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这些患者限制多纤维的饮食,例如西红柿皮、金针菇、海藻等。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09 …”
;
■ 中国早期大肠癌 内镜诊治 共识意见
P w e Po nt o r i
. . .
.
…
.
.
..
,
..
.
Z HONGGUO Xl 0HUA JNG A NEI I
10
中国早期大肠癌 内镜诊 治共识意见 ●
11 l… i t l Dges l … l
…
ii ; v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e
一 中国早期大肠癌 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早期大肠癌及大肠癌前病变 内镜 随访
・
・
・
・
无癌变 的良性腺瘤在行内镜切除后按 以下时段行全结肠镜 随 访 :术 后 3 月 及 术后 一 年 各行 全 结肠 镜 检 查 一 次 , 以 个 后 每 年一 次 连 续随 访 。 早期大肠癌 内镜治疗后:术后3 、1 个月定期全结肠镜 、6 2 随访,无残留或复发者以后每年一次连续随访 有残留或 复发者视情况继续行 内镜下治疗或追加外科手术切除,每 3 个月随访一次,病变 完全清除后每年一次连续随访。 伴有异型增生的炎症性肠病每6 月随访一次,行全结肠 个 镜检查并多位点活检 。 腺瘤性息肉病行保肛手术者 ,每6 月随访一次重点检查 个 直 肠 残 端 ,发 现腺 瘤 时 及 时行 内镜 下 治疗 。
07 …”
i ’
■ 中国早期大肠癌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有助于发现和诊断早期大肠癌 的内镜技术
结肠镜单人操 作插 入法 内镜下黏膜染色技 术 放大 内镜技术及放 大 内镜 下肿瘤性病变 的陷窝
分 型
结肠 镜单人 操作插入 法
・
尚无充足的证据支持单人操作法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 检出率,但单人操作法在以下方面具有优势:
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的体会
结肠镜检查单人操作法的体会在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结肠检查最有价值,准确性最高的仍然是结肠镜检查,这是CT、MRI、消化道钡餐、胶囊内镜等检查所不能替代的。
尤其镜下切除息肉、早癌等。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该检查还是存在一定的痛苦,使很多患者望而怯步,近年大家都在探讨“清醒镇静法”和“麻醉辅助法”无痛结肠镜检查。
笔者以为,药物辅助固然必要,但基本操作手法的进一步探讨更重要,国内结肠镜检查传统的操作方法是双人操作,近年有部分操作医生试用单人操作检查,体会比双人操作更具有可推广性。
作者就自己的操作体会做一浅谈。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600例患者中,男965例,女635例,年龄14~92岁,平均50岁。
最后诊断:非特异性结肠炎360例,结直肠癌130例,息肉235例,溃疡性结肠炎195例,克罗恩病5例,淋巴瘤1例,结肠黑变病28例,肠结核3例,未见异常643例。
1.2 方法应用潘太克斯EC3840电子结肠镜。
患者取左侧卧位,并根据术中情况不断变换(可仰卧、右侧卧位),患者臀部置于床尾部,内镜主机和监视器放在检查床右侧并与检查床成一定角度。
操作者左手控制操纵部(整个操作过程一般不需右手帮助),右手握持镜身负责插镜(镜身近患者肛门侧始终由右手握持,镜身中间部悬在床尾的床沿下),除活检及必要的腹部按压外,其他所有操作手法均由术者一人完成。
进退镜、钩拉等基本操作手法和少注气、循腔进镜等原则同双人法,但旋转镜身进镜手法较双人法应用的频率明显增多。
操作中利用调节角钮结合旋转镜身循腔进镜,吸气使肠管自动套于镜身。
必要时滑镜,并不断退镜、钩拉套叠游离肠管,为了避免结袢,操作中始终保持用尽可能短的镜身插入尽可能深的肠腔,有时需不断吸气退镜、左或右旋转镜身退镜取直镜管,以防结襻牵拉肠系膜引起疼痛。
如此多能顺利进镜。
2 结果1600例患者1582例达回盲部,成功率达98.9%,18例因肿瘤致肠腔狭窄,镜身不能通过;未达回盲部;达回盲部时间90%患者在5~8 min,最短者1.5 min,最长者20 min,无穿孔等并发症。
单人法大肠镜检查操作心得
5Di g e s t i v e D i s e a s e a n d E n d o s c o p y 中国消化内镜V N Op e r a tio n S k ill 操作技巧单人法大肠镜检查操作心得陈李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杭州,310003)大肠癌发病率日益增多,结肠镜检查变得日趋频繁。
为了预防或早期发现癌肿,W HO 要求50岁以上的人群每5年检查1次,可减少90%结肠癌的发病率,每10年检查1次可减少80%结肠癌的发病率。
以中国人口之众,而依目前医院现状,是很难满足这种要求。
另外结肠镜检查之痛苦也使许多病人避之不及。
尽管麻醉下无痛肠镜也日益普及,但因麻醉风险以及麻醉过程冗长,也降低了检查的效率。
因此要求临床内镜医生熟练掌握单人操作法,以快速准确、无痛苦地完成结肠镜检查,这也是内镜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成功地完成一次结肠镜检查,需要良好的肠道准备、良好的内镜设施及熟练的单人操作技术。
1良好的肠道准备这是结肠镜检查的必要条件,包括两方面:一是清洁的肠腔;二是所用导泻方法尽可能不给病人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
这里要避免一个误区:以为喝的水多、准备的时间长,肠道就干净。
其实喝水过多容易引起电解质紊乱;准备时间过长,休息不好,饥饿加上脱水,病人耐受性会明显下降;另外由于脱水,肠腔干、粘,摩擦力明显增加而使操作困难;准备时间过长,肠腔粘液加上胆汁作用,可因肠腔覆满粪汁和泡沫而视野不清。
肠道准备禁食一餐即可,术前无渣饮食1天,术前4~5小时服用泻药,总液体量控制在3000m l 以内。
理想的肠道准备是肠腔湿润,含少量清水,无粪渣。
2良好的内镜设施需要熟悉内镜的性能和特点,单人操作尽可能选用130cm 长的肠镜。
操作起来轻巧自如,如C F240型或FJ 450型都是理想选择,但也需备用160cm 长的內镜,以防遇到肠腔冗长、扭曲、体型特殊的病人。
一旦遇到镜子过短或不易勾拉,即须换成长的内镜。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
手把手教你结肠镜单人插入法关键细节一、单人肠镜的操作方法及基本原则是什么?单人肠镜的操作过程应采用轴保持短缩法,即短缩乙状结肠及横结肠的游离肠管,保持内镜的轴呈直线状态,以最短距离插入的方法,主要通过钩住皱褶、吸引和退镜的操作使肠管短缩套叠。
基本原则:①必须左手控制角度,送气,吸引,同时用右手插入及旋转镜身;②尽可能采用短缩法进行全过程的操作;③右手旋转镜身不应超过180°;④尽快地使镜身处于中间状态;⑤尽可能少地送气。
二、什么是肠镜检查的标准姿势?检查医师直立于检查台的左侧,面向监视器,右手握住离肛门口20~40cm处的镜身,左手握住结肠镜手柄,食指放在吸气的按钮上,中指不要常放在送气按钮上(防止无意识地注入空气,加大操作难度),剩余的3个手指握住镜身。
见图1、图2。
图1 肠镜操作者的检查姿势(a)正面观(b)侧面观图2 操作部手指的位置三、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哪些?当出现进镜困难时,可用腹部按压法让肠腔变直或使肠腔弯曲角度变大,从而使锐角变成钝角,容易通过短缩法进镜。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点有以下三处(图3)。
图3 肠镜检查中常用的腹部按压A-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位置;B-脐正中位置;C-脐上2cm正中位置(1)脐下、耻骨联合上方2cm 位置(简称A处)进入乙状结肠困难时可用食指、中指、环指合并压迫该点。
(2)脐正中位置(简称B处)采用手掌的尺侧掌沿横向压迫该点,常用于横结肠部分,使M形的横结肠变直便于通过。
(3)脐上2cm 正中位置(简称C处)用尺侧掌缘平按压该处,通常在横结肠进镜困难或者肝曲进镜困难按压B处无效时采用。
复杂肠管下需根据按压效果调整按压部位。
四、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有哪些?当采用压迫方法仍然无法取得理想效果,可配合改变体位来改善。
改变体位可以使肠腔的角度发生变化,因为空气的流动,使原有的锐角变为钝角,从而降低插入的难度,提高成功率。
具体的体位如下。
图4肠镜检查中常用的体位(1)仰卧位[图4(a)]最常用,在进镜20cm 至回肠末端的检查基本可以全部采取此体位。
20090901-肠镜单人操作
进镜的基本技术
• 解襻
进镜的基本技术• 解襻Fra bibliotek– 80%的襻可以通过右旋解除 – 少数情况需先左旋,后右旋 – 基本操作是向前端没有阻力的方向旋转并回拉 – 可以回拉,且镜身不往后退——这就对了!
各部位的进镜方法
• 直肠:循腔进 • 直乙交界
– 左旋:使管腔方向转到12点钟位置
– 上打旋纽,越过皱襞后吸气
右侧卧位 脾曲、降乙 交界气体多, 扩张,易钝 角化
进镜的基本技术
• 变换体位:没有一定之规 • 手的压迫法
• 压迫前尽量拉直镜身
• 尽量使患者的腹肌松弛
• 与助手充分沟通
压迫的前提是拉直镜身 1.进降结肠:手指用力, 抬高降乙交界 2.进横结肠:手掌用力, 防止乙状结肠弯曲 3.过肝曲:指尖压迫肝 曲部
进镜的基本技术
• 左右手协调,保持镜身中立 • 距肛门20cm左右持镜 • 忠实于肠管基本走行,避免过度伸展 • 钩拉法 • 右旋短缩法:避免过度右旋
• 空气量的调节
进镜的基本技术
• 前后抖动镜身的动作(jiggling)
– 不宜过多应用
• 看不见管腔
– 尽量避免滑镜
• 变换体位
左侧卧位 肝曲气体 多,扩张 易钝角化 横结肠自 然下垂
肠镜单人操作简介
张晓琦
进镜的基本技术
• 左右手协调,保持镜身中立—自由感
• 距肛门20cm左右持镜
• 忠实于肠管基本走行,避免过度伸展
• 钩拉法
–用镜身的侧壁靠住皱襞
进镜的基本技术
• 左右手协调,保持镜身中立 • 距肛门20cm左右持镜 • 忠实于肠管基本走行,避免过度伸展 • 钩拉法 • 右旋短缩法:乙状结肠
【注意事项】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指南
【注意事项】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指南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方法(手技)的实施1注意事项及要点热活检如果通电时钳子持续下压,通电有发生穿孔的危险性,要略向上提起通电。
高频电流设备有单极式和双极式2种,一般单极式比较普及,对安置起搏器等电子仪器的影响还是双极式较小。
为了避免圈套器将病变自身卷入,通过调整圈套器收发,确认口侧,肛侧都没有咬住病变在收紧圈套器。
息肉电切通电时,一般要防止息肉头部接触肠壁,但是如果头部较大,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接触肠壁时,为了减弱流向接触部的通电效果,不如压向对侧增加接触面积(图25-6)。
EMR以及EPMR时,局注液一般都用生理盐水,为了防止膨隆平坦化,使用甘油果糖也可。
为了预防切除后出血,添加肾上腺素(0.001%,100倍稀释),为了确认注入范围以及切除后的黏膜下层的存在,添加靛胭脂(0.004%,100倍稀释)也可。
不能直视病变,固定圈套器前端无法打开时,使用硬质圈套器,在全开的状态下压向病变周围全体的黏膜面,一边轻轻吸引一边收紧圈套器,将正常黏膜包含在内进行圈套切除比较容易。
但是难度高的病变不要勉强操作,交给经验丰富的医师操作。
因为EMR是分割切除,切除标本的重构比较困难,病理组织学的检查可能不充分。
因此分割数尽可能少,怀疑癌或sm浸润的部分不要分割并可能大范围切除,为了使病理学检查成为可能,必须计划性切除。
大肠的EMR因为壁薄,皱襞及屈曲较多,为了避免穿孔,用IT刀比较少,多使用Flex刀或Hook刀。
大肠的ESD与上消化道不同,操作过程中不存在判定病变范围的困难,所以标记不是必须的。
透明质酸钠形成的膨隆持续时间长,市售的阿尔治2倍稀释,爱维4倍稀释使用即可。
ESD剥离时,在内镜前端安装透明帽探入黏膜下层就比较容易。
ESD时,即使黏膜下层没有最后完全剥离,残留的一小部分通过圈套器切除也可以。
2术后处置EMR、EMPR、ESD当日或到次日禁食,只可饮水,第三日开始流食,逐日增加饮食。
单人结肠镜操作方法
大肠镜操作方法要点:镜身拉直,以退为进,钮角旋镜,见腔进镜,吸引钩拉。
手法:左手握镜,大拇指和中指负责旋角,食指负责吸引、充气和冲洗;右手持镜,以大拇指和食指持镜,距肛门20-30cm,负责旋镜和进退镜子。
进镜方法:肛门和直肠:插入肛门2-3cm后注气,如一片红稍退镜,见腔进镜。
至直肠壶腹部调整视野,使液体位于下方,并尽可能吸除液体(即粪汁),见腔进镜,直达直-已移行部。
长约15cm。
乙状结肠:走向:先向前(腹部),然后向左、后,再向后、上,与降结肠移行。
进镜方法:1,多吸引,少吸液体少注气,见腔进镜(但别等腔开大,有一点腔能看清方向即可),一旦看不清腔即退镜,并调整方向。
一般多为向上、向左转(逆时针)。
2,当通过一个弯后,即钩拉右旋退镜,蛇行前进。
3,转弯时角度不可过大,避免“手柄征”。
4,过乙状结肠和降结肠达脾曲并拉直后一般为40cm左右,否则说明未拉直。
易犯错误:1,乙状结肠成袢或转弯处不能前行――――顺时针右旋退镜;2,方向角度正确,但看不到腔不敢前行――小心向前滑行数厘米,过了转弯后钩拉。
过乙-降移行处及降结肠:退镜拉直时镜深约30cm达乙-降移行处。
在不成袢的情况下,如果轻柔操作,尽量少注气、多钩拉退镜,一般可以通过。
具体:⑴见腔进镜,见弯即拉,直接到达乙降转弯处,如一时不能到达可通过吸气、见腔推镜和压腹等方法到达。
⑵在进入急转弯之前,现根据转弯方向预调旋角和旋镜,然后插入,边插边调,使镜头在肠腔转弯处滑行进入。
⑶一旦进入并通过转弯处,弯曲角钮不放松,然后拉镜,并顺时针退镜,拉直镜身。
⑷过乙-降移行部后继续见腔进镜,直达脾曲。
一般达脾曲为40CM,说明镜身已拉直。
(50CM原则)。
如果在乙状结肠已成袢,则必须解袢后才可进脾曲,解袢方法:1,N袢:即安上述方法进入,具体为:钩住已-降弯曲部,然后拉镜同时顺钟向右旋镜身(右旋退镜。
)2,α袢:特点:形成α袢后,已-降锐角消失,插镜时可以较为顺利抵达脾曲。
【指南】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方法(手技)的实施
【指南】早期大肠癌内镜治疗方法(手技)的实施前言早期大肠癌指癌的浸润在粘膜层(m)、黏膜下层(sm)内。
常规内镜检查能确定早期癌的诊断大多不是容易的事,因此,就早期癌以及有其可能性的大肠肿瘤的内镜治疗方针加以概说。
1适应证及禁忌证内镜治疗的原则是以根治为目的但有时收到各种条件的制约只能进行姑息性治疗大肠癌治疗指南中,仅把高频电的内镜摘除作为内镜治疗,热活检不在摘除的范围内此外的烧灼等治疗或局注治疗也不在内镜治疗范围内在进行内镜治疗时,有关肿瘤的大小、预测浸润深度、组织型的信息是不可欠缺的。
1.适应的原则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肿瘤的大小及部位能够一次性切除。
2.具体的适应条件(图25-1)①腺瘤、粘膜癌(m癌),向黏膜下层的轻度浸润癌②最大径小于2cm③与肉眼型无关最大径小于2cm为原则的理由是,圈套器一次性切除的大小平均为20mm左右实际上最大径超过20mm的病变内镜治疗也是可能的作为术前内镜诊断sm高度浸润的诊断指标有“紧满感、糜烂、溃疡、黏膜集中、变形、硬化像”等根据需要,在常规内镜所见的基础上,还要参考X线造影、放大观察、超声内镜等所见术前深度诊断中,将黏膜下层3等分的相对分类(sm1、sm2、sm3)使用起来比较方便术前诊断sm1可以考虑为sm微小浸润sm浸润的1000um中,包括除了sm1以外还有sm2的一部分最近正积极使用内镜检查(常规观察、放大观察、超声内镜)在术前试行sm浸润1000um的诊断术前诊断如果确诊为黏膜内病变的,进行分割切除也可以一般情况下,多次分割切除的不完全切除率较高,局部再发率高,要加以注意大肠的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ESD)手技难度很高,穿孔等并发症的危险性高,目前不是一般性治疗。
内镜切除还兼有摘除活检的诊断手段的作用。
3.禁忌证不能取得患者的同意患者不配合有出血倾向,正在使用抗凝固药的表现为Vn型腺管开口分型(基于箱根共识)的病变内镜控制不充分的部位,在进行内镜治疗困难的同时,对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对应处置也困难的应避免内镜治疗吸引透明帽法、在结肠穿孔的危险性高,是禁忌2术前准备1.知情同意大肠癌的场合要告知内镜下切除也是作为摘除活检的诊断手段,根据术后的病例组织诊断的结果,有必要进行手术等追加治疗时,要求能够理解说明穿孔发生率为1%以下,偶有并发症发生,有急诊手术的可能性说明偶有发生出血,但基本上术中可以止血,偶有术后出血,可以止血处置发生并发症时,需要禁食,延长住院时间,要求予以理解2.术前检查听取既往史、现病史,确认身体状态能否安全实施内镜治疗对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性疾病要特别加以注意特别要确认有无妊娠、抗凝固药、各种内服药、药剂过敏等血液型、一般的血液、生化学检查,传染病(HBV、HCV、HIV、梅毒等)的检查检查出血倾向(出血时间、PT、PTT等)必要时通过X线造影检查、内镜检查、放大检查、超声内镜检查等进行术前浸润深度诊断明显的癌变,用体外式超声波检查、CT等检查有无淋巴结肿大、远隔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届结肠镜单人操作法与早期大肠癌诊治学习班讲义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承办单位: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前言肠镜单人操作是当前肠镜应用的潮流,操作方法采用肠腔缩短取直,镜身旋转等操作技术,具有术者观察病变方便,简单易于掌握,受检病人痛苦小等特点,受到国内外肠镜操作医生的广泛欢迎,并已在国外广泛采用。
早期大肠癌的诊断近年来国外进展迅速,其诊断方法以全新的诊断方式为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提供了新途径及新视野。
随着结肠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检测结肠微小病变已成为可能,在日本,肠镜下检测出直径小于1~2mm结肠超微小病变已越来越多。
因此可以说结肠肿瘤的早期检测方法已经发展并接近成熟。
这些技术必须掌握并要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放大内镜具有更精细的检测功能,可在放大电子内镜进行腺管开口形态的诊断,因此,将放大内镜作为常规检查来鉴别肿瘤和非肿瘤已成为可能。
正确的应用放大肠镜使操作更加精确、同时仔细的观察病变的细微结构的基础是肠镜单人操作,这一方法已成为肠镜操作的潮流。
而在我国仅少数专家掌握,绝大多数医师仍在应用双人操作法,因而成为我国结肠镜诊断领域进展缓慢,在技术上难以发现浅表型、特别是浅表凹陷型早期大肠癌。
近二年来,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内镜中心已经全面开展肠镜单人操作并在早期大肠癌的诊治上取得了可喜的开展,在国内首次发现了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和锯齿状腺瘤,并引起了国内学者的重视。
因此,为推动我国肠镜单人操作及早期大肠癌诊治的开展和普及,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举办本届学习班。
本届学习班将由我国著名肠镜操作技术的开拓者周殿元教授和师从世界著名肠镜单人操作法专家工藤教授,留日研修肠镜单人操作法与早期大肠癌诊治的我国学者姜泊教授等主讲并表演肠镜单人操作法的技巧同时现场指导肠镜单人操作,相信对推动我国肠镜单人操作和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目录一、早期大肠癌诊治新热点-大肠IIc病变张振书姜泊二、早期大肠癌腺管开口类型意义与诊断方法姜泊刘思德三、大肠LST病变内镜分型及临床意义刘思德姜泊四、大肠锯齿状腺瘤7例报告刘思德姜泊五、大肠粘膜内镜下pit分型及意义刘思德姜泊六、大肠癌的内镜检查及早期癌诊断的注意事项张亚历七、结肠平坦型病变的内镜下处理智发朝八、肠镜单人操作法插入技术与技巧姜泊九、大肠镜单人操作的辅助手法潘德寿十、肠镜的保养与放大内镜的应用万田谟十一、LST病变的内镜分型彩色图例十二、pit分型彩色图例早期大肠癌诊治新热点-大肠IIc病变张振书姜泊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510515大肠癌是我国常见的肿瘤之一。
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的改变并与西方国家的接近,其发病率已明显的增加。
统计学预测表明在不久的将来,大肠癌将超过胃癌从而成为导致胃肠道肿瘤引起的主要死亡原因。
因此,如何早期检测和处理大肠癌已成为医学界殛待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一、早期大肠癌诊治发展史凹陷型早期大肠癌是由Kariya等在1977年首先报导的。
该病变发生于一个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的横结肠,为典型的IIc型粘膜癌(m),直径为8mm。
1979年,Ishizawa等在同一病人发现了2个病变,一个为12mm的IIc型癌,位于降结肠,另一个病变位于乙状结肠,为7mm的IIc 型癌。
两个病变皆为高分化管状腺癌。
1983年,Tsujinaka及其同事报导了一例IIc型印戒细胞癌。
Hasegawa等也分别报导了1例位于脾曲的印戒细胞癌,在那时,人们假设,凹陷型早期癌可能具有印戒细胞癌的组织学形态特征进而进展为Borrmann IV型,因为这一类型大肠癌极少发生,因此,其早期形式IIc型结肠癌也被认为少见,同时也是极难以发现的。
1985年,Nishizawa等采用实体显微镜仔细观察大肠的手术标本,发现了5例微小IIb型病变。
这一事实提示了结肠镜下发现发现凹陷型微小癌的可能性。
因此,他们的研究由于意义重大,所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在同一年,Moriyama等报导了一例6mm的IIc型高分化粘膜下癌。
1986年,工藤等也报导2例。
1987年,日本胃与肠医学杂志对凹陷型早期大肠癌以专版形式发表了8例其中4例4mm IIc型微小癌是由工藤报导的。
1989年,又发表了题目为凹陷型早期大肠癌的内镜下诊断与处理,并报导了25例凹陷型病变,包括典型的内镜下表现和实体显微镜下的表现,以及粘膜剥离活检技术的应用及其应用范围。
Nagasako等也报导他们对凹陷型早期大肠癌发展的观察结果。
从那时起,一些研究报导分别表现在日本的医学杂志上,主要集中在凹陷型早期大肠癌的早期形态上。
随着结肠镜和放大内镜的应用,检测结肠微小病变已成为可能,在日本,肠镜下检测出直径小于1~2mm结肠超微小病变已越来越多。
因此可以说结肠肿瘤的早期检测方法已经发展并接近成熟。
这些技术必须掌握并要进一步发展。
尤其是放大内镜具有更精细的检测功能,更应深入研究和开发其功能。
以往由于在大肠腺瘤-癌变学说指导下,人们将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息肉癌变上,而对凹陷型早期大肠癌发现甚少。
近年来,日本学者采用放大电子内镜及实体显微镜(Stereomicroscopy)对凹陷型及扁平型大肠病变进行了深入研究,根据组织学表现,凹陷型胃肠道肿瘤目前被认为较隆起型的恶性程度高,这通常反应了大肠肿瘤真实面貌。
而隆起型肿瘤与其它类型大肠恶性肿瘤相比,其粘膜下浸润率也较低,而凹陷型粘膜下浸润率最高,这一事实也支持上述观点。
凹陷型肿瘤具有粘膜肌层较薄这一特点,因此癌细胞极易穿过粘膜肌层浸润到粘膜下层。
因此,对大肠IIc病变应高度重视,在临床内镜检查中应采用粘膜染色技术及放大内镜观察以早期发现这类病变。
由于日本学者对早期大肠癌的重视,他们于1991年9月成立了大肠IIc病变研究会,并于每年在日本秋田市举办一次研讨会,至今已举办十次,极大的促进了大肠IIc病变研究的深入。
而在我国仅有少数单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尚需深入开展这项研究。
但迄今为此几乎还没有关于凹陷型早期大肠癌的研究报告。
其中原因之一是对于早期大肠癌的大体形态的概念尚未形成,另一原因是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观察和检出凹陷型病变。
二、大肠IIc病变的诊断方法肠镜下病变的识别:这类病变在肠镜下主要表现有:粘膜发红、苍白、血管网消失,易出血性、肠粘膜无名沟中断(interruption of the mucosal innominate grooves)、病变周围白斑中央凹陷、粘膜表面凹凸不整、肠壁轻度变形等。
肠镜下如发现上述征象,必须应用充气和吸气方法来观察是否存在吸气变形,因为粘膜内癌或仅有轻度粘膜下浸润癌在气体量减少时病变周围的正常粘膜表现为增高同时凹陷部表现为更加明显;当病变明显的浸润到粘膜下层时,则病变固定且变硬,吸气变形消失。
而良性病变在吸气时,病变和周围粘膜同时增高并且没有明显的形态改变。
气体量改变对病变观察后,则需进行肠道粘膜染色,通常采用0.4%靛胭脂(indigo carmine),将病变的范围及表面形态清楚的显示出来,然后采用放大电子肠镜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pit pattern)进行仔细观察,判断大肠腺管开口的类型,通过分类可以对肿瘤性病变和是否为粘膜癌或粘膜下癌可以作出大致的判断。
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类: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类对于判断肿瘤性、非肿瘤性病变以及早期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近年来内镜下大肠肿瘤诊断方法的重要进展之一,通过放大内镜对大肠腺管开口形态观察可以大致预测病理组织学诊断以及早期大肠癌的浸润深度,对于粘膜内癌和粘膜下轻度浸润癌可以行粘膜剥离切除,而对粘膜下高度浸润癌或浸润更深者则为手术适应证。
根据日本学者工藤的分类,通常将大肠腺管开口形态分为五型:I型:为圆型,是正常粘膜的腺管开口;II型:呈星芒状或乳头状,开口较正常腺管开口大,其组织学表现为增生性病变。
III型:腺管开口呈管状或类圆L形,较正常腺管开口大,病理组织学为腺瘤,多为隆起样病变;IIIs型:腺管开口呈管状或类圆形,比正常腺管开口小,此类腺管开口多发生于凹陷型肿瘤,即IIc病变,病理组织学为腺瘤或早期大肠癌;IV型:腺管开口呈分支状、脑回状或沟纹状。
病理组织学为绒毛状腺瘤;V A型:腺管开口排列不规则,不对称,开口大小不均,也称之为(amorphous sign +),型:腺管开口消失或无结出现这种类型的腺管开口绝大部分为早期癌;VN构(non-structure),该型皆为浸润癌。
实体显微镜观察:放大内镜观察腺管开口形态是判断及评估病理组织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但是,由于在内镜下染色的程度及观察的准确性以及存在观察的死角,难以准确且全面的评价,因此,通常在有条件的单位,需要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大肠腺管开口形态。
其目的有二:一是全面观察腺管开口的形态并与放大内镜观察比较,以免遗漏或纠正放大内镜下的错误判断。
二是通过实体显微镜下的观察切除标本,根据大肠腺管开口形态找出病变明显位置,尤其是存在有V型或IIIs型的腺管开口时,必须在实体显微镜下将切除标本在这一部位切开,以行病理组织学检测,以免将早期癌遗漏。
切除标本的染色通常用0.5%甲酚紫(crysyl violet),反复染色3次,每次20~30秒,然后在实体显微镜下观察。
大肠IIc病变的处理:大肠IIc病变狭义理解为凹陷型病变,但在广义上包括有IIa型、IIa+dep(扁平隆起型+中央深凹陷)、IIa +IIc型、IIc型及IIc +IIa型。
IIa +IIc病变通常小于10mm,IIc或IIc+IIa病变应该在5mm之内。
如果诊断为粘膜癌,所有的病变范围都应小于5mm。
相反,隆起型恶性肿瘤绝大部分局限或在粘膜层,并且容易在内镜下处理,即使这些病变范围累及至10mm。
这些病变可在内镜下采用粘膜剥离切除(EMR)方法。
病变范围较大者难以一次切除,可采用分片粘膜剥离切除(EPMR)。
但是对直径在10mm左右的IIa +IIc型早期大肠癌,、或变化较大的IIc病变,大部分已浸润至粘膜下层,此时,外科处理是适应证,而不是内镜处理。
三、特殊类型的大肠肿瘤病变近年来有两种新的类型大肠肿瘤在引起国外关注,并且报导日渐增多,认为与早期大肠癌关系密切。
一是侧向发育型肿瘤(leterally spreading tumor,LST);另一类型肿瘤为锯齿状腺瘤(serrated adenoma, SA)。
这两种新的类型肿瘤在国外报导日渐增多,但在国内尚未引起重视。
侧向发育型肿瘤:为一种平坦样肿瘤,以侧向发展为特征,根据其表面形态可分为颗粒型(granular type)和非颗粒型(non-granular type)两大类型,每型又分为两种亚型;颗粒型可分为颗粒均一型和结节混在型;而非颗粒型又分为扁平增高型(flat elevated type)和假凹陷型(pseudo depressed ty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