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输血前血清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

合集下载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是指在进行输血前对供血者的血清中进行微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判断其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该项检查对保障输血安全、防止交叉感染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旨在筛查供血者的感染病原体,避免将感染源输注给受血者,从而减少受血者的感染风险。

常见的输血前检查项目包括乙肝病毒(Markers of 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Markers of Hepatitis C Virus,HCV)、艾滋病病毒(Marker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等。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有助于防止乙肝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

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传染病,可以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

乙肝病毒感染者的血清中会存在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等特定抗原,检测这些抗原可以判断供血者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如果供血者的血清中存在这些抗原,就必须禁止其进行献血,以避免将乙肝病毒传播给受血者。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还可以检测其他感染性疾病,如梅毒、疟原虫等。

这些疾病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因此对供血者进行这些检查可以减少受血者感染的风险。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在保障输血安全、防止交叉感染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对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筛查,可以有效地防止乙肝、丙肝、艾滋病等感染性疾病的传播,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和安全。

在进行输血前,对供血者的血清进行感染性指标检查是必要的,并应当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操作,以确保输血程序的安全和可靠。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医疗实践中广泛应用。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输血反应、病毒感染等。

为了确保输血的安全性,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首先,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筛查一些常见的传染病。

输血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疾病,如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等。

这些疾病对受血者的健康造成很大威胁,因此在输血前检测这些传染病的血清学指标非常重要。

如果发现献血者有这些传染病的标志物,可以及时阻止输血,避免受血者感染。

其次,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预测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受血者输血后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过敏反应等。

这些反应可能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白细胞的活化或溶血反应等引起。

通过检测受血者的血清学指标,可以提前预知患者是否容易发生输血反应,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还可以评估受血者的免疫状态。

输血会引入献血者的抗体,这些抗体可能与受血者的红细胞或其他细胞发生反应,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可以判断受血者是否具有相应的抗体,从而评估受血者的免疫状态。

这有助于预测输血后的免疫反应,选择合适的输血产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此外,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可以筛查输血相关的重要指标,如血型。

血型配对是输血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检测血清学指标,可以确定受血者的血型,确保输血过程中使用相应的血型产品。

这有助于避免输血反应和溶血事件的发生,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最后,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还可以评估受血者的肝功能。

肝脏是人体内重要的代谢器官,肝功能异常会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

在输血前检测受血者的肝功能可以评估肝脏的健康状况,防止药物在体内蓄积或产生毒性作用。

这对于患有肝疾病或肝功能不全的受血者来说尤为重要。

总结起来,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在受血者输血前具有重要的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引言: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手段,可以迅速提供失血患者所需的血液成分,辅助其恢复体力和调节体重。

输血也存在潜在的风险,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可能感染病原体,导致出现输血相关感染。

为了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临床上常规检测输血前的8项感染性指标。

本文将介绍这些指标的检测方法和临床意义。

一、血常规指标1. 白细胞计数(WBC)白细胞计数是体外测定白细胞总数的指标,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主要有流式细胞仪、自动化血液细胞分析仪等。

在输血前检测白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判断输血是否安全。

2.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中性粒细胞计数是指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也是评价机体感染性炎症反应的重要指标。

其检测方法与白细胞计数类似。

使用中性粒细胞计数可以评估患者体内中性粒细胞的数量,从而了解其免疫功能和感染风险。

二、炎症相关指标1. C-反应蛋白(CRP)C-反应蛋白是一种由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炎症反应蛋白,其水平与机体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血清学方法检测CRP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炎症反应,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补体C3、C4补体C3和C4是血液中的两种主要补体蛋白,它们参与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反应。

通过测量血清中补体C3和C4水平,可以评估机体的免疫功能,预测患者的感染风险。

三、肝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是一种存在于肝细胞中的酶,当肝细胞受到损害时,ALT会释放入血液中。

通过检测血清中ALT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是否正常,从而预测其感染风险。

2. 血清白蛋白(ALB)血清白蛋白是肝细胞合成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水平与机体的营养状况和肝功能密切相关。

通过检测血清中白蛋白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肝功能和全身健康状况,预测其感染风险。

四、肾功能相关指标1. 血清尿素氮(BUN)血清尿素氮是一种评价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水平反映了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改变。

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输血前检测患者血清感染性指标的临床意义

门诊 患者 30 5例 , 中男 10 5例 , 20 0例 , 6 其 6 女 0 年龄
5 2 。 院患者 由科 室护理人 员抽 取空腹 静脉血 3 ~8 岁 住 毫升送 检 , 门诊患者 在抽 取交 叉配血 的同时 , 留取一 管 标本 3毫 升送检验 科 。 1 2 试剂 与仪 器 . HB Ag 抗一 V、 HI 抗一 P s 、 HC 抗一 V、 T
【 关键词】 输血前检蠢 f 乙肝表面抗 原 ; 丙型肝炎 病毒抗体 ; 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抗体 I 梅 毒螺旋体 抗体
【 田分类号I 46 中 R 4 【 文献 标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 7 —5 12 O ) lO 3—2 文 623 1 (O 7 O—O OO
36 0 5例 中 H s g阳性 患者 1 5例 (5 0 , , BA 5 . 59 5) 抗一 V 阳性 患者 4 HC 5例 (1 4 , , HI 无 阳性 . 79 6) 抗一 V 病例, 一 抗 TP阳性 患者 4 5例 (1 4 / 。 中 HB Ag . 79 5) 其 s
2 结 果
0 00 , ~ 岁组 阳 性 率 低 于 其 他 年 龄 组 ( 小 。 . 0)0 最 一 1. 6 , =0 0 1 ,0 0 17P= . 0 ) 4 ~岁 组 阳性 率 高 于 2 ~ 岁 组 = O (。 . 0 , 一7 51P;0 0 7 , 与 6 . 岁 阳性 率 相 似 (。 。0 )但 0-  ̄
试剂均 由英科 新创 ( f) 厦 - 科技有 限公 司提供 } j 雷杜 R -60 T 20C洗板机, 雷杜 R 一10 T 20C酶标仪。
1 3 方法 . 均 采用酶 联免疫 吸附试 验 (I S , E A)严格 I 采 用 S S 3 0frwid ws数 P S1. o n o , 按试 剂说 明书及 检验操 作规程 进行 。 1 4 统计 学 方 法 .

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住院患者输血前血清学4项检查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

Pi g( p rme t f Clnc lL b r tr Fis o e Hopi lo iin t n De a t n iia a o ao y, rtPepl o s t f Neja g Ci a y,S c a 4 0 0, ia ihu n6 1 0 Ch n )
a d pr v nton ofc os nf c in, hiea i ng t e o c r nc fm e iald s ut s M e h d The s r n e e i r s i e to w l vodi h c ur e e o d c i p e . to s e um pa ii he tts B
s raea t e ( s ) h ma mm u o eiin y vr s ( y e u fc n i n HB Ag , u n i g n d fce c iu t p I ,y e I)a t o y ( n i I t p I ni d b a t H V1 / ) h p t i C — 2 , e ai s t
吸 附试 验 ( L S 进 行 血 清 学 乙型肝 炎病 毒 表 面 抗 原 ( s )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E IA) HB Ag 、 I型 、 型 ) 体 ( H1 / Ⅱ 抗 抗一 V1
2 、 型肝 炎 抗体 ( 一 V) 梅 毒 抗 体 ( 一 P 检 测 分 析 。 结 果 检 测 样 本 总 阳 性 数 5 l , 阳性 率 l. o 。 )丙 抗 HC 、 抗 T ) 3例 总 6 4 其 中检 出 HB Ag阳 性 3 2例 、 一 V 阳性 1 例 、 Hc 阳性 5 s 6 抗 HI 3 抗一 V 0例 、 T 阳性 16例 , 梅 毒 螺 旋 体 血 细胞 凝 抗 P l 经 集 试 验 确 证 1 6例 。不 同性 别 的 检 测 情 况 来 看 , 0 男性 抗 一 P 阳性 率 (. 6 ) T 4 1 明显 高 于女 性 ( . 2 ) 差 异 具 有 统 计 2 5 , 学意 义( P< O 0 ) . 5 。结 论 对 输 血 患者 进 行 输 血 前 血 清 学 4项 检 测 , 确 患 者 的 健 康 状 况 , 避 免 或 减 少 因输 血 产 明 可 生 的 有 关 血 源 性 传 播 疾 病 的 医疗 纠纷 , 医疗 纠 纷 的 处 理提 供 法 律 依 据 , 时有 利 于 医患 双 方 的 自我保 护 。 为 同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

输血前检查的内容和目的输血前检查是确保血液安全的重要步骤,它涉及到一系列严格的测试和筛查,旨在预防潜在的输血反应和传播疾病的风险。

本文将详细介绍输血前检查的内容、目的以及其重要性。

一、输血前检查的内容输血前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 血型鉴定:确定受血者的血型,确保供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型相容,以避免发生严重的输血反应。

2. 血红蛋白浓度测定:评估受血者的贫血状况,确定是否需要进行输血。

3. 血清学检测:检测受血者是否存在针对特定病原体的抗体,如梅毒、肝炎、艾滋病等,以避免疾病通过输血传播。

4. 病毒核酸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病毒核酸,确定是否存在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

5. 交叉配血试验:确保供血者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相容,预防因血型不匹配导致的输血反应。

二、输血前检查的目的输血前检查的目的是确保血液安全和患者的健康。

通过这些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受血者的身体状况,评估其是否适合接受输血,并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

此外,输血前检查还可以发现潜在的传染病,避免疾病的传播,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三、输血前检查的重要性输血前检查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严格的输血前检查可以确保血液的安全性,避免因输血而引发的疾病传播。

其次,通过输血前检查,医生可以了解受血者的身体状况,为其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输血前检查还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声誉和患者的信任度,有利于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输血前检查是确保血液安全和患者健康的关键环节。

通过严格实施输血前检查,我们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发的疾病传播和不良反应。

因此,医疗机构应重视输血前检查工作,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权益。

住院患者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住院患者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住院患者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目的:了解患者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感染状况,探讨在输血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本单位与兄弟单位2009年至今所有输血、手术及分娩的患者10 039例在输血治疗前进行四项血清学指标检测。

结果:在10 039例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803例,检出率为7.99%。

结论: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检测在临床治疗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住院患者进行输血和治疗前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四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可以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有效避免因手术、输血及各种治疗方式引起的医疗纠纷。

标签:输血和治疗前四项血清学检测;初筛阳性指标;输血输血是一项宝贵且高危产品的静脉输注,血液安全问题已经成为WHO的重点工作之一,输血工作风险高,其安全涉及医疗活动的各个层面,由输血引发的医疗纠纷逐年增多。

输血可能传播多种疾病,主要是因为存在着窗口期等原因。

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患者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前的这段时期。

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血症,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

可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梅毒、疟疾及细菌等,其中病毒是对输血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病原体。

目前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HIV、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丁肝病毒、巨细胞病毒、微小病毒B19、西尼罗病毒等。

血源性疾病的输血传播已经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这些疾病引起的院内感染也时有报道,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如何区分是输血或医源性引起感染还是在住院或治疗前已经感染,这就需要在患者入院治疗、手术及输血之前进行乙肝、丙肝、艾滋病及梅毒等项目的血液检测。

这对保护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避免引起医源性感染和医疗纠纷有着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单位与兄弟单位2009年至今所住院患者10 039例。

其中女7750例,年龄16~75岁,分娩患者6100例,手术患者且输血者1050例,手术没有输血患者650例。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在病人失血或贫血情况下,可以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然而,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之一就是输血后出现感染。

为了保障病人的健康,临床
常常会在输血前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查,以判断该病人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输血的途径传播,如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等。

因此,
输血前的检查主要是针对这些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指标。

首先,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一种致命的病毒,可导致艾滋病。

输血后感染HIV 是非常罕见的,但仍然可能发生。

因此,临床在输血前通常会检测病人的HIV感染标志物,如HIV抗体和病毒载量。

HIV抗体是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存在于感染了HIV的人身上。

如果检测到病人的血液中存在HIV抗体,则可能意味着病人已经感染了HIV。

而病毒载量则
表示血液中病毒的数量,如果病毒载量高,则表明病人的HIV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此外,梅毒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但也可以通过输血传播。

梅毒感染可以导致多种症状,包括溃疡、皮疹、头痛、淋巴结肿大等。

输血前的检查中,临床医生通常会检测病人的梅
毒感染标志物,如抗体和非梅毒抗体滴度。

如果检测到病人的血液中存在梅毒抗体,则可
能意味着病人已经感染了梅毒。

总的来说,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通过检查血液中的
感染标志物,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感染病例,从而减少输血后感染的风险,确保病人的安全。

同时,输血前的检查也可以提高医务人员对感染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从而更好地为
患者服务。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其意义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其意义
参 考 文 献
输血是 临床上治疗 和抢救病人 常用 的医疗措施 。近 年来 , 安全输血 越来越得 到人们 的高度 重视 。为进 一步 明确责任 , 避 免 医疗 纠 纷和 医疗 事 故 , 卫生 部 在 作 出对 血液 和血制 品必 须严 格 检 测技术规 范》 ,明确要 求输 血者 与供 血者 均应 进行血 清 HB s A g、 抗一 HI V、 抗一 HC V 和梅 毒 抗 体 检 测 。 我 国是 乙肝高发 国家之一 ,乙肝 病毒 携带 者 约 占总 人数 的 1 / 1 0 ,目前有 2 0 0 0万 的乙肝 患 者_ 】 ] 。我们 通 过患 者
标本用一 次性 真空管抽 取静脉血 5 m1 , 分 离血 清后
进行检测 , HB s Ag 、 抗一 HC V、 R P R、 抗一 HI V 用酶联 免疫 吸 附测定 (E L I S A) 法 检测 。所有 检测 项 目操作 严 格按 说 明 书进行 , 对 抗一 HI V检 测 阳性 者 复 查仍 为 阳性 者送 福 建省泉州 市疾病预 防控 制 中心性艾 确证实验室确 证 。 检测 结 果 HB s A g ( +) 1 7 9例 ,占 1 3 . 2 6 ;抗一 HC V( +) 1 9 例, 占1 . 4 l ; R P R( +) 4 1例 ,占 3 . 0 4 ; 抗一 HI V( +) 9 例 ,占 0 . 6 7 。抗一 HI V 有 1例 E L I S A 法 初 筛 阳性 , 经福 建省 泉 州市疾 病 预防控 制 中心确证 为 阴性 。
( 福建 省安溪县医院, 3 6 2 4 0 0 )
输血 是 临床 治疗 中不可 缺少 的替 代辅 助治 疗措施 , 输 血 的安 全 性和 血源 性 医 院感 染 控 制 是 临床 输 血 工 作 的重 点 之 一 。为 确 保 临 床 用 血 安 全 ,我 院 2 0 0 9年 7 月 ~2 0 1 2年 7月 , 对1 3 5 0例输 血患 者进 行输 血前 乙型 肝 炎表 面抗 原 ( HB s Ag )、 丙 型肝 炎 病毒 ( HC V)抗 体 、 艾 滋病 病毒 ( HI V)抗体 和梅 毒快 速血 浆反 应 素 ( R P R)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治疗手段,它可以帮助严重贫血患者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改善机体氧合功能。

输血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其中最为关键的风险之一就是输血相关的感染。

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输血相关感染的发生,我们需要对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以及对其临床意义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指的是一系列可能影响输血安全的感染性指标,包括但不限于HBsAg、HCV-Ab、HIV-Ab、梅毒抗体、疟原虫抗体、乙肝表面抗体、丙肝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等指标。

这些指标反映了输血受血者的感染状况,同时也是血液安全筛查的重要内容。

对于这些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其临床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预防输血相关传染病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可能会接触到供血者的血液,这就存在着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

通过对受血者血液中的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有效地筛查出携带有相应感染病原体的受血者,避免将携带病原体的血液输入到受血者体内,从而预防输血相关的传染病。

2. 保障受血者健康安全输血是一项关键的治疗手段,对于一些严重贫血或失血过多的患者来说,输血可以挽救他们的生命。

一旦输血患者感染了病原体,其病情将会变得更加严重,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

通过对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可以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安全,最大程度地降低输血相关感染的风险。

3. 保护供血者对供血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排除携带感染病原体的供血者,保护供血者自身的健康。

这也有助于维护供血者的良好形象,提高人们对献血的信心和热情。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标准,保障受血者的健康安全。

医护人员也应加强对输血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提高对输血安全的重视程度,促进输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输血前的感染性指标检测以及对其临床意义的科学分析,对于输血安全和受血者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是指在给予患者输血前,对其进行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查。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患者体内是否存在感染,有助于评估患者的感染风险和进行适当的感染
预防措施。

以下是对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进行的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感染来源。

在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如
果存在感染,可能源自捐赠者的血液。

通过检查血清中的感染性指标,可以检测到受者体
内是否存在感染,从而能够识别出潜在的感染来源。

这对于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非常重要,
可以减少患者的感染风险。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可以指导用血的选择和处理。

根据患者血清中的感染性指
标结果,可以确定适合输给患者的血液类型。

如果患者血清中存在某种病原体的标志物,
则可能需要选择筛选过的血液或进行其他处理,以减少患者感染的风险。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还有助于提前发现患者的潜在感染,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感染性指标,可以发现患者是否存在感染,即使在临床症状尚未出
现的情况下。

这有助于提高感染的早期诊断率,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减少感染带
来的不良影响。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患者感染治疗的效果。

在接受输血的患者中,如果存在感染,可能需要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通过检查患者血清中的感染性指标,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治疗效果。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

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是指在临床上进行输血前对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以检测是否存在感染性疾病。

这些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活动度、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和血红蛋白水平。

1.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是检测血液中白细胞数量的指标,它可以反映出机体的免疫状况和炎症反应。

如果白细胞计数高于正常范围,可能表明患者存在感染等疾病。

2. C反应蛋白:C反应蛋白是一种体内合成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出机体的炎症程度。

如果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则可能表示患者有炎症反应,包括感染性疾病。

3. 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是参与凝血过程的蛋白质,其水平可以反映出机体对凝血的能力。

如果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则表示患者凝血能力有可能受到影响。

4. 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是外部凝血通路,主要用于检测机体凝血功能。

如果凝血酶原时间缩短,则可能表明患者存在出血或凝血异常。

5. 凝血酶原活动度:凝血酶原活动度的测定是检测机体凝血功能的指标之一。

如果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正常范围,则意味着患者的凝血能力可能受到影响。

6.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是检测血液中血小板数量的指标,它与凝血功能有关。

如果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示患者凝血功能受到影响。

7.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是一种指标,用于检测机体炎症反应的程度。

如果红细胞沉降率高于正常范围,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炎症反应。

8. 血红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水平是一个反映机体贫血情况的指标。

如果血红蛋白水平低于正常值,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贫血。

综上所述,输血前8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感染性疾病和凝血异常等问题,为输血操作提供安全保障。

预输血者血清标志物筛选的临床意义

预输血者血清标志物筛选的临床意义

预输血者血清标志物筛选的临床意义摘要目的:對输血前患者做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及早发现阳性患者,以增强临床医护人员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输血安全。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30例输血前患者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l/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检测。

结果:630例受血者输血前四项指标全检测者528例(83.81%),未全做者102例(16.19%)。

检出HBsAg阳性73例(13.83%),抗HCV阳性6例(1.14%),抗-TP阳性11例(2.08%),抗-HIVl/2全阴性。

该4项指标共检出90例阳性,总阳性检出率为17.05%。

结论:为了有效控制医源性感染,更好地避免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对术前、输血前患者进行必要的血清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已成为临床检验的一项任务。

关键词输血前检测HBsAg 抗HCV 抗-HIVl/2 梅毒抗体为确保医疗安全,输血液制品前(包括输血浆)有必要对受血者进行相关各项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测,在患者手术前及输血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l/2、抗-TP4种血清标志物是十分必要的[1]。

为了加强对医院感染的管理,确保医疗安全,预防医源性疾病的传播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月对528例输血前患者4项血清感染性指标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临床资料: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期间在我院手术、预输血者528例,男、女比例正常分布,年龄18天~85岁,采患者静脉血4ml。

检测试剂和方法:HBsAg、抗-HCV、抗-HIVl/2、抗-TP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HBsAg,抗HCV用中山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

抗-HIVl/2用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ELISA试剂盒检测。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

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以加强输血的安全性以及血源性感染控制能力。

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需要输血的222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身体检测,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患者的阳性率。

结果男性和女性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阳性情况比较无意义(p>0.05);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阳性率低于18岁~36岁患者有意义(p<0.05),其他年龄的患者相比较无意义(p>0.05)。

结论对患者进行输血前检查,可以根据阳性检查的结果,对血源感染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患者的输血安全性,避免输血造成的感染情况,加强对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输血前检查;梅毒螺旋体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对于在治疗中出现失血过多情况的患者,输血是进行治疗的必要手段,但如果使用的血液具有感染性极强的细菌,或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输血性感染,这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影响,还会造成严重的医疗纠纷,我国卫生部明文规定,在进行输血前,必须要对患者进行严格的经血传染疾病病原体抗体检查,保证输血的安全性[1]。

正是基于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分析患者输血前检查结果分析及检查的意义,以加强输血的安全性以及血源性感染控制。

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需要输血的2220例输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男性患者1120例,女性患者1100例,18岁以下患者283例,18岁~36岁患者400例,37岁~60岁患者817例,60岁以上患者720例,体重20~78.5kg,平均(42.2±1.4)kg。

手术大出血或创伤原因输血患者1400例,内科系统失血原因输血患者820例,患者在教育背景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摘要】目的探讨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相关检测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2090例受血者在输血前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检测分析。

结果HBsAg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率1.53%、抗-HIV阳性率0.19%、TRUST阳性率2.06%、ALT >40u/L者18.90%。

结论对受血者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检测对于预防和减少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输血传播性疾病;受血者;输血前输血作为一种不可替代的临床治疗手段,已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血液的输注虽抢救了患者的生命,但也存在着传播疾病的危险。

因此,为提高临床输血安全,尽量避免因血液传播性疾病引起的医疗纠纷发生,笔者对本院2090例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在输血前进行了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试验(TRUST)及谷丙转氨酶(ALT)五项检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2004年1月~2005年12月本院临床各科的受血者输血前血清标本,共2090例。

1.2 方法 HBsAg、抗-HCV、抗-HIV检测采用ELISA法(北京万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试剂盒),Wellscank3酶标仪判读结果,同时设阴性、阳性、空白及质控对照;TRUST试剂盒(上海荣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ALT检测采用速率法,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试剂盒由日本第一化学株式会社提供)。

所有试验严格按说明书上进行。

2 结果 2090例受血者中检出HBsAg阳性211例,阳性率10.10%;抗-HCV阳性32例,阳性率1.53%;抗-HIV阳性4例,阳性率0.19%(经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认实验室确认为2例阳性);TRUST 阳性43例,阳性率2.06%;ALT>40u/L者395例,阳性率为18.90%。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的临床意义分析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是一种常规的血液检测项目,其目的是为了确保输血安全性,尽可能减少输血过程中发生感染的风险。

本文将从检查的内容、临床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检查的内容
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等指标。

HBsAg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乙肝病毒感染;HBsAb检测可以评估乙肝疫苗接种效果;HBcAb检测则可以反映乙肝病毒感染早期和晚期情况。

4、梅毒标志物检测:包括梅毒螺旋体抗体(TP)检测。

TP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梅毒感染。

二、临床意义
1、确保输血安全性:通过对血袋提供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减少输血过程中发生疾病传播的风险,确保输血的安全性。

2、筛查潜在感染者:通过对潜在献血者进行感染性指标的检测,可以发现一些潜在的感染者,避免其成为输血过程中的感染源。

3、预防病毒传播:输血过程中,病毒的传播是一种十分严重的后果,而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者,避免病毒在输血过程中的传播。

4、评估预防措施的有效性: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是预防输血相关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结果可以反映预防措施的有效性,有助于进一步完善输血的安全管理措施。

总之,输血前血清感染性指标检查在输血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确保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避免出现感染等不良后果。

不仅如此,输血前感染性指标检测也是对公众健康安全负责的一种表现,提高了大众对输血的信任程度。

术前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四项指标的意义

术前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四项指标的意义

术前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四项指标的意义
樊雪顶;林延慧
【期刊名称】《疾病监测与控制杂志》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目的手术和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进行血清学四项指标的检查,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HBsAg、抗-HCV、抗-HIV,梅毒采用ELISA法。

结果4年内22435例输血和手术患者其阳性率合计5.77%。

结论有5.77%的住院患者有发生肝炎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值得各医疗单位重视。

【总页数】2页(P343-344)
【作者】樊雪顶;林延慧
【作者单位】内蒙古医学院第四附属医院检验科,内蒙古包头014030;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血液科,内蒙古包头0140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46.11
【相关文献】
1.术前、输血前四项血液指标检测及意义 [J], 郑娟
2.12870例术前和输血前四项传染病指标检测结果及意义 [J], 王斌;张录喜;李红;刘瑞红;王翠
3.输血前及手术前患者四项感染指标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J], 郭小慧
4.对术前、产前及输血前患者进行四项指标检测的意义 [J], 蒋春玲;刘英
5.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J], 任彩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

受血者输血前常规检测血清学五项指标的重要意义【关键词】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摘要]目的: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抢救治疗手段,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存在一定风险,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

进行输血前五项指标的检查,就能保障病人及医务人员健康,避免输血传播疾病导致医疗纠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方法:HBsAg、抗-HCV、抗-HIV 采用ELISA法;梅毒采用RPR法;ALT采用IFCC推荐方法。

结果:5年内3 960例输血病人其阳性率合计%。

结论:有%的住院患者就是不输血还是有发生肝炎等疾病的危险,值得各医疗单位重视。

因此,对患者进行五项检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得十分重要。

[关键词]受血者;输血前;血清学输血可以治病、救命,但输血也有一定风险。

输血风险主要是指输血可引起不良反应,也可引起传播输血相关疾病。

输血相关疾病是指受血者通过输入含病原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而引起的疾病。

一般均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包括:艾滋病、梅毒、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庚型肝炎、巨细胞病毒感染疾病、黄热病等。

对于这类疾病,许多国家都做了有法律效力的规定。

我国规定必须项目有:艾滋病: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1+2型;乙型肝炎:ELISA法检测HBsAg;丙型肝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抗体;梅毒:颗粒凝集实验检测反应素抗体或TPELISA法检测特异性抗体;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赖氏法或速率法。

ELL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

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

在测定时,使受检标本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

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上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

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有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灵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介 , K T 有 1 株 为 中介 。 对 E 1
1 2 酵 母样 真 菌 感 染 标 本 药 敏 试 验 ( ( ) 6株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般 不 单 独 使 用 , AMB联 合 有 协 同作 用 , 降 低 两 药 的 用 与 可
3 1 种 类 分 布 情 况 分 析 引起 I 上 真 菌 感 染 的 酵 母 样 真 菌 . 临床
维普资讯
9 24
重庆 医学 2 0 0 7年 5月第 3 6卷第 1 O期
白色 念 珠 菌 对 E O 有 4株 为 中 介 , KE 有 4株 为 中 C 对 T
母 、 也 蒙 念 珠 菌 、 平 滑 念 珠 菌 各 4株 , 滑 念 珠 菌 、 柔 念 季 近 光 克
( 稿 日期 :0 61 -5 收 2 0 —11 )
般 只 作 局 部 外 用 。 两 性 霉 素 B( AMB 也 有 很 高 的 敏 感 性 , ) 而
且 可 作 为 静 滴 和 鞘 内注 射 , 此 在 治 疗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 别 是 因 特
播 散 性 念 珠 菌 病 仍 以 AMB作 为 首 选 药 物 。 5氟 胞 嘧 啶 ( 一 一 5

[] 张正 , 1 赵素蕊. 临床标本分 离 4 5株 酵母样真 菌调查 分析 7
I] 中华 医 学 检 验 杂 志 ,9 6 1 ( ) 2 7 - . j 1 9 ,9 5 :6
[] 杨继勇 , 慧 , 2 赵 张军 民. 酵母 菌引起 深部 真菌 感染 的病原
学 特 征 I] 中华 医 院 感 染 学 杂 志 ,0 3 1 ( ) 25 -. j 2 0 . 3 3 :8
肿 瘤 科 、 液 科 、 科 、C 呼 吸 内 科 、 生 儿 科 等 科 室 。说 明 血 外 I U、 新 酵 母 样 真 菌 的检 出率 与 基 础 疾 病 、 入 性 操 作 、 素 及 广 谱 抗 侵 激
生 素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等 因 素 有 关 。 在 感 染 中 发 现 了 3例 白色 和
定 的 毒 性 作 用 , 它 们 的 毒 性 作 用 限 制 了用 量 和 使 用 方 式 , 而
使感 染 部 位 药 物 浓 度 偏 低 。虽 然 NYS在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中显 示
很 高 的敏 感 性 , 其 肌 注 或 静 滴 毒性 太 大 , 般 不 予 采 用 , 口 但 一 而 服吸收小 , 后血药浓度极低 , 全身真菌感染无治疗作用 , 服 对 一
以 白 色 念珠 菌 为 主 , 6. 。这 与 文 献 _ 报 道 是 基 本 一 致 占 41 2 的 。其 次为 热带 念珠 菌 , 2 . 。 些 念珠 菌 大 部 分 来 源 于 占 59 这
量 , 减 缓 耐 药 产 生 。该 药 对 骨 髓 有 抑 制 作 用 , 使 用 中 要 注 且 在 意 进 行 血 药 浓 度 的监 测 。 咪 康 唑 ( C 、 康 唑 ( C 、 康 MI ) 益 E O) 酮 唑 ( T) 于 吡 唑 类 的 广 谱 抗 真 菌 药 。 虽 然 它 们 的 耐 药 率 较 KE 属 高 , 大部 分都 处 于 中 介 度 , 可 能 与 长 期 使 用 吡 唑 类 药 物 作 但 这
F ) 有 比较 好 的 抗 菌 活 性 , 念 珠 菌 对 该 药 易 产 生 耐 药 性 , C也 但

经验 交流 ・
患 者输 血 前 血 清指 标 检查 的临床 意义
许世 琼 吴 清 ,
(. 1 重庆 市涪 陵 区中 医院检 验 科

4 8 0 ; . 庆 市涪陵 区 中心 医院检验 科 0 0 02 重
[ ] 黄云昆 , 3 夏星. I 临床标 本中酵母样 真菌的 分离及耐药 性现
状 分 析 [] 中 华 检 验 医 学 杂 志 ,0 32 : 6 J. 2 0 ,6 5 6
[] 喻华 , 4 黄湘宁 , 刘华 , , 等 临床 酵母样 真菌的感 染特点及 耐
药 性 研 究 I] 中 国微 生 态学 杂 志 ,0 62 10 - . J 2 0 , :2
为预防性用 药有关 。在临床治疗过程 中, 根据 每个 患者的具 应
体情 况 , 合实验结果 , 确判断是否为念珠菌感染 , 结 正 清楚 了解 念 珠 菌 的 种类 分 布 , 且 参 考 体 外 药 敏 结果 与体 内 治疗 的实 际 并 情况 , 理地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 , 免药物的滥用 , 合 避 以 防止 耐 药 率 的 上升 。
参考文献 :
热带念珠菌混合感染的病例 , 混合感染会增加临床上治疗的难
度 。这 提 醒 I 科 室 要 注 意 预 防 和 监 测 真 菌 的 感 染 。确 定 酵 临床
母 样 真 菌 为 感 染 原 , 由 临床 医 生 结 合 临 床 症 状 综 合 分 析 。 需 ] 32 药敏情况分析 . 从 体 外 药 敏 结 果 看 , 珠 菌 对 6种 抗 真 念
珠 菌 各 2株 。 对 5氟 胞 嘧 啶 、 性 霉 素 B 制 霉 菌 素 敏 感 性 较 一 两 、 高 , 对 益 康 唑 、 康 唑 耐 药性 较 高 , 表 1 而 酮 见 。
表 1
介 ; 带 念 珠 菌 对 MI 有 6株 为 中 介 , E O 有 1 热 C 对 C 3株 为 中
菌 药 物 的耐 药 率 不 高 。其 中 以 5氟 胞 嘧 啶 ( -C) 制 霉 菌 素 一 5F , ( S 和 两 性 霉 素 B AM B 的 耐 药 率 最 低 , 部 为 敏 感 , NY ) ( ) 全 眯康 唑 ( C 、 康 唑 ( C 、 康 唑 ( T) 耐 药 率 较 高 , 实 际 MI ) 益 E 0) 酮 KE 的 但 上 I 治 疗 真 菌 感 染 并 不 容 易 “ 。 因为 每 一 种 抗 菌 药 物 都 有 临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