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研究视角探求流域文明的新思路_省略_授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历程为启示_王文轶

合集下载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

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探微王禹浪(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22)[摘要]事实上,黑龙江流域存在着相对独立的文化圈,这是一条具有世界意义的大河文明。

黑龙江流域的东胡、肃慎、扶余这三大民族谱系的成员,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建立过北魏、辽、金、元、清五大帝国王朝和若干王国政权。

这些王朝与王国政权对于中国古代社会乃至世界历史格局的形成,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研究它们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经济形态、民族分布和文化特色,对于我们深入了解和掌握这一区域古代文明发展的规律,是非常必要和大有裨益的。

[关键词]黑龙江流域;地理环境;古代民族;经济形态;古代文明[中图分类号]K29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05)07-0125-07 迄今为止,以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的古代历史与文化,一直没有引起学术界同行们的足够关注。

从流域史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历史,至少可以打破当代的国家疆界,尽可能以接近历史真实的态度去进行流域史的研究,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

1992年以来,笔者一直在黑龙江流域进行着民族学、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实地考察。

实践告诉我们,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几乎均没有离开过这里的江、河流域及湖、海沿岸。

这些民族所建立的都市文明与王朝政权的核心,都是分布在江、河流域和沿湖沿海的侧畔。

本文拟从三个角度,分别论述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

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

一、黑龙江流域的概念及其地理环境与特征所谓流域,是指一条永不干涸的水系,生活在这条水系的人类集团,随着水系的流域分布而分布,水系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或者说是他们迁徙和移动的方位,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园。

流域文化实际上是一种山水相依的文化。

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就源于这种水系,并表现出流域文化的特点,即“祭水拜山”的特征。

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流域,大多是指河流水系所流经的区域。

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流域文明史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黑龙江大学黑龙江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在世界十大长河之中,排列第一的是()。

答案:尼罗河2.现在黑龙江流域分属中国、俄罗斯和()。

答案:蒙古国3.考古研究发现,早在(),黑龙江流域就有古人类生存。

答案:17.5万年前4.黑龙江发源于蒙古国的()。

答案:肯特山5.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沙俄通过不平等的(),强占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多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使黑龙江及其支流乌苏里江成为中俄大界江。

答案:中俄《北京条约》第一章测试1.新开流文化就其生产方式而言,具有深厚的()色彩。

答案:渔猎文化2.郭璞在《山海经》注中记载以“青石为镝”的民族是()。

答案:肃慎3.新石器时代出土多件小陶猪的文化遗址是()。

答案:莺歌岭上层遗址4.北部秽貊族的活动中心地区在()。

答案:嫩江中下游及与松花江汇流地带5.黑龙江流域细石器特征的文化类型距今时间大约为()。

答案:2——1万年6.下列属于中华大地上有名的原始人是()。

答案:蓝田人;北京人;元谋人;巫山人7.黑龙江地区旧石器遗存主要有哪三种文化类型。

()答案:具细石器特征的文化类型;以小石器为主的文化类型;以大石器为主的文化类型8.从莺歌岭下层遗址出土的鹿角鹤嘴锄、骨针、骨锥,大量纺轮、陶器可以看出遗址居民已经掌握了基本的()。

答案:制陶技术;纺织技术;农耕技术;缝制衣物技术9.五常交界遗址是黑龙江流域较有代表性新石器时代遗址。

()答案:错10.黑龙江流域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挹娄人开始直接向中原王朝贡“楛矢石砮”等地方特产始于()。

答案:魏明帝青龙四年(236年)2.夫余国创建者是()。

答案:东明3.沃沮与夫余、高句丽一样,同属于秽貊族系,在文献中由于分布方位的差异而有不同的称谓,其中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是()。

答案:北沃沮4.开创黑龙江流域民族入主中原,统一北方辉煌历史的是()。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黑龙江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春发其华,秋收其实。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年来,中国同各方合作伙伴一道,弘扬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共同为全球互联互通贡献力量,为国际经济合作搭建平台,为世界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我们开展了数千个务实合作项目,收获了实打实、沉甸甸的成果,共同绘就联结世界、美美与共的壮阔画卷。

这些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各国政府、企业和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让我们向共建“一带一路”所有的参与者、建设者致敬!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崇尚的是共赢,传递的是希望。

纵观人类发展史,唯有自强不息、不懈奋斗,才能收获累累果实,才能建立利在千秋、福泽万民的长久之功。

这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对当代人和后代人的责任。

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值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摘自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的祝酒辞》,2023年10月17日)材料二:10月18日,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精辟概括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提出10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深刻总结三个方面的重要经验,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擘画未来发展蓝图。

习近平主席的主旨演讲,为各方坚守合作初心,牢记发展使命,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凝聚了信心和力量,为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正能量。

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

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

第21卷 第10期干 旱 区 资 源 与 环 境Vol.21 No.10 2007年10月Journal of A rid Land Res ources and Envir on ment Oct.2007文章编号:1003-7578(2007)010-043-05黑河流域40多年来生态环境变化驱动力分析及对策3王海青,张勃(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兰州730070) 提 要:结合黑河流域40多年来水文,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资料,采用趋势分析法估算人为因素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通过相关和主成分分析等数学方法分析人类活动诸因子与流域地表径流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从上游至中下游的顺序,各水文站年径流量差积曲线先上升,而后呈长时期连续下降的趋势,而且顺河流方向越往下,曲线的坡度越明显,即径流量减少的趋势越明显,但黑河干流上游地表径流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并没有减少,且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这说明各水文站径流的差积曲线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下游生态环境受损。

关键词:差积曲线;趋势分析;主成分分析;径流量;黑河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环境问题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主题,环境变化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人类活动越是改变,支配甚至是取代自然生态系统,就越会增加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脆弱性。

尤其对中国西部生态脆弱区而言,人类活动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和明显。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第二大内陆河流域,流域面积约14万k m2。

受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影响,黑河流域日益恶化,其中以下游地区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河流下泄水量日益减少,河道断流加剧,荒漠区终端湖泊的干涸,地下水位下降。

黑河下游狼心山断面断流日间愈来愈长。

黑河下游断流时间由50年代的约100天延长至现在的近200天。

西、东居延海水面面积50年代分别是267k m2和35km2,已先后于1961年和1962年干涸。

下游地区河流水量的减少以及地下水位的下降直接导致根系较浅的荒漠植被大量枯死、退化。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黑龙江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五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五次模拟语文注意事项: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每当谈起早期人类历史,人们会不自觉地用“史前史”称呼那段只能根据化石证据推测而无文字记载的过于遥远的历史。

这是用先入为主的“历史”割裂和想象“史前”,实际上,人类过去的一切都是历史,那些更遥远的是更深层的历史。

远古人类在不同年代,不同区域留下了很多化石证据,通过对这些化石进行鉴定和分析,我们可以在跨越了千万年的深层人类历史中划分出六个时空,每个时空都在其年代和地理范围内见证了人类脑进化与定居全球的双重进程。

第0时空从距今约1000万年前延续至距今约330万年前。

在该时空中,猿类和人族主要分布在由地壳构造活动塑造的非洲之墙和亚洲壁垒山脉这两大进化脊上。

在这里,人族不断发展进化。

现在发现的这一时空的化石证据稀少而零碎。

在埃塞尔比亚发现的第0时空末期的一些化石中,出现了一些带有切痕的骨头,这可能是人类使用石器工具的最古老证据。

目前已知的是,第0时空期间遭遇了一次全球气候变冷,导致森林栖息地减少、稀树草原扩张,促使人族发生身体构制上的两足化转变,随之而来的物质延伸和技术创造奠定了脑进化的基础。

距今330万年前至180万年前是第1时空的世界。

第1时空经历了从上新世向更新世的地质世代交替,这期间全球气候持续变冷。

相较于上个时空,本时空出土了更为丰富的古人类化石以及石器技术和饮食变化的考古证据,其中就有目前已知最古老的人族石器。

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2年10月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Oc t.,2012第30卷第5期JOURNAL OF SOCI AL SCIENCE OF JIA MUSI UNIVERSI TY Vol.30 No.5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综述 黑龙江历史学会,佳木斯大学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中图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882(2012)05-0131-022012年6月16日,由黑龙江历史学会主办、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承办的黑龙江省历史学会2012年年会暨 黑龙江流域文明与东北亚国际关系 学术研讨会在佳木斯大学召开。

会议开幕式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校长李凤飞教授主持,佳木斯大学校长邱洪斌教授、黑龙江省历史学会会长修朋月教授、佳木斯大学三江区域历史文化研究所、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刘敏教授出席了开幕式并讲话。

学会秘书长隋丽娟教授向与会专家学者介绍了学会近三年来建设的情况。

来自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牡丹江师范学院、黑河学院、绥化学院、哈尔滨学院、佳木斯大学等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北方论丛 、 学习与探索 杂志社、 北方文物 等学术出版机构,以及黑龙江省博物馆、萝北黑龙江流域文明博物馆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这次学术研讨。

本次会议芸集了黑龙江地方史、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等各方面学有专长的专家和学者,就赫哲族历史文化、辽金历史与文化、渤海国历史与文化、满清历史与源流、东北亚国际关系等领域重要的前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四十余篇,研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赫哲族历史与文化由于地域的原因,本次会议共收到关于赫哲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论文11篇,内容涉及赫哲族历史文化、渔猎生活、音乐、美术、旅游、经济及发展现状等内容,对赫哲族的历史与文化进行了多角度的探讨与研究。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老师和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黄河流域的一名学生。

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黄河流域研讨会,并有机会向大家分享我对于黄河流域的研究和思考。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源远流长,见证了我国五千年的文明史。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黄河流域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在这片土地上,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水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和研究黄河流域的问题,并共同寻找解决之道。

首先,我想强调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黄河是我国北方的重要水源,为亿万人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和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水量逐年减少,水质逐渐恶化。

据统计,黄河下游的水位降低,平均流量只有十几年前的七分之一,这给下游地区的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困难。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黄河水源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人民的生活需求。

其次,黄河流域的土地退化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过度开发、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等原因,大量土地遭受了严重的侵蚀和退化。

据统计,黄河流域的退化土地面积已经达到了600多万公顷,占总面积的20%以上。

这严重影响了农田的产量和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为了解决土地退化问题,我们应该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和恢复力度,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方式,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和科学耕作技术。

此外,黄河流域的水污染问题也亟待解决。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废水、工业废料和生活垃圾被排入河流,导致了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也使得河流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解决水污染问题,我们应该加强监管和管理,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和改善,提高水环境的治理能力,同时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人民对于水质保护的意识。

最后,我想谈谈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和各位来宾: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发表我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关于黄河流域的问题,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见解和思考。

作为中国的第二大河流,黄河对于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长期以来,黄河流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问题。

首先,水资源的不平衡分布使得黄河上游地区水源匮乏,而下游地区却常年面临着洪涝灾害。

其次,过度的工业化和农业发展导致了水污染的加重,不仅威胁到生态环境的健康,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气候变化给黄河流域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洪水频发、旱情严重等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解决这些问题。

首先,在水资源调控方面,我们需要加强上中下游的合作,通过建立联合调度机制,实现国家水资源的统筹和公平分配。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治理措施,减少水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此外,应该加强科学研究,提高我们对气候变化的认识,预测和应对极端天气事件。

其次,在农业和工业发展方面,我们需要推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动绿色农业和清洁能源的使用。

在农业方面,我们应该鼓励农民使用科学种植技术,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地和水资源。

在工业方面,我们应该加大对排污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推动工业向绿色方向转型。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社会参与和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只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总而言之,黄河流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

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取积极的行动,共同推进黄河流域的绿色发展和生态保护。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我们的目标,建设一个繁荣、和谐和美丽的黄河流域。

谢谢大家!。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材料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材料范文尊敬的主持人、各位专家、教授、亲爱的同仁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这个重要的场合发表我的意见和见解,特别是关于黄河流域的研讨课题。

黄河作为我国重要的一条河流,一直以来都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记忆和经济发展的希望。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黄河流域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黄河流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为保护和发展黄河流域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首先,我们需要重视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问题。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黄河流域的环境状况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水质污染、土地退化、生态系统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着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环境保护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排放,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

黄河作为我国第二大河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对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至关重要。

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黄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越来越严峻。

水资源的短缺和不均衡已经成为制约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优化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配置,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三,我认为我们需要注重黄河流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农业在流域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

然而,由于水资源短缺、土壤退化、农业技术落后等问题,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因此,我们应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

同时,还应加强农业综合管理,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同改善。

最后,我想说的是,黄河流域的研究和发展离不开各方的合作和支持。

政府、学术界、企业和社会组织应该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黄河流域的保护和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对黄河流域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根据黄河流域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为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三分钟尊敬的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观众:大家好!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黄河流域研讨》。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我们民族的母亲河。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黄河流域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

因此,本次研讨旨在共同探讨黄河流域的问题,并寻找解决之道,为保护和发展黄河做出贡献。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目前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问题。

首要问题是水资源的匮乏,黄河的水资源是有限的,而流域内的水需求却日益增长。

这种供需矛盾给流域内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其次,水污染成为了十分严重的问题,流域内的工业、农业和城市生活排放的污水不断增加,给水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威胁。

此外,水土流失问题也屡屡发生,土地贫困和水土流失相互引发,使得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挑战。

最后,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也是一大问题,黄河流域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较大,需要加大对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认为,首先要做的是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我们可以通过建设更多的水库和调水工程,提高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注重水污染治理,加强流域内污水排放的监管和处理,推动工业和农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此外,应该加大对流域内土地贫困和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恢复流域的生态环境,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生态支撑。

最后,我们还要加大对流域内西部农村地区的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实现流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总之,黄河流域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和发展黄河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通过这次研讨会,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的解决问题的办法,为保护和发展黄河贡献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黄河流域的美好未来而奋斗!谢谢大家!。

我的黄河史研究

我的黄河史研究

我的黄河史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的黄河史研究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上第二长的河流。

它源自青海省的昆仑山脉,在中国主要流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西、河北以及山东等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的历史悠久,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也承载着无数的传说、故事和文化。

在我的研究中,我主要探索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作用。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

从史前时期开始,黄河流域就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居民通过农业生产、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等活动,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国最早的国家和王朝。

作为中国五大母亲河之一,黄河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为中国中原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成为了古代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

黄河沿岸的人民利用这一优势,开发了灌溉农田、养殖牲畜等农业生产技术,逐渐实现了农业社会向高级社会的转变。

在我的研究中,我也发现了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黄河泛滥、改道等自然灾害,给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们不得不制定出台有关治水防洪、修河整治等措施,以尽量减少黄河对中国的破坏。

在我的研究中还发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黄河不仅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之一。

中国古代文人骚客们常以“黄河行舟”、“黄河之水天上来”等句子赞美黄河的伟大和壮丽。

黄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成为了很多古代文学、艺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黄河对中国历史、文化和民族心灵的重要意义。

黄河有着悠久的历史,携带着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故事,也见证了中国社会的沧桑变迁。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将继续深入探索黄河的意义和价值,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做出更多的贡献。

愿黄河永远奔腾不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二篇示例:我的黄河史研究黄河,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象征。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

黄河流域研讨发言稿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给大家分享关于黄河流域的研究成果。

黄河作为我国的第二长河流,承载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支撑。

而研究黄河流域,既是对我国河流文化的负责,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

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面临诸多挑战。

持续的水资源开发和过度的人类活动导致了水量减少、水质恶化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包括加强水资源保护,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生态修复等。

只有让黄河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恢复,才能确保黄河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想和大家探讨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问题。

作为中国的经济命脉之一,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在过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黄河流域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一些不平衡的问题,比如地区差异、产业结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区域协同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只有通过推动经济发展的均衡性,才能实现黄河流域的共同富裕。

最后,我想和大家讨论黄河流域的文化保护问题。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然而,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文化资源面临激烈的竞争与冲击。

为了保护和传承黄河流域的文化,我们呼吁加大文化保护力度,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公众的文化素养。

只有保护好自己的文化,才能让黄河流域的文化更加丰富多样。

在结束发言之前,我想再次强调,研究黄河流域既是责任,也是使命。

只有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够真正理解黄河流域的发展规律,解决其中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为黄河流域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流域文明

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流域文明

省级重点学科——黑龙江流域文明
佚名
【期刊名称】《黑龙江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黑龙江流域文明学科2009年获批为省
级重点学科,学科梯队带头人喻权中,后备带头人庄鸿雁,第三梯队于学斌、金刚、王璐。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9.28
【相关文献】
1.中原文明影响下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笔谈)——拓展和弘扬黑龙江流域文明——以黑龙江省历史文化工程为契机
2.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地域特色及其对中华民族
文明的贡献3.转换研究视角探求流域文明的新思路——以王禹浪教授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历程为启示4.第三届黑龙江流域文明暨远东学术研讨会述要5.神秘的
大河文明——以黑龙江流域寒地大河古代文明为视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召开

作者: 魏爽
作者机构: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与历史学院,哈尔滨150025
出版物刊名: 学术交流
页码: 224-224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3期
主题词: 黑龙江流域;学术研讨会;文明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交流;市人民政府
摘要:由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和哈尔滨师范大学联合主办,黑河市人民政府协办的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中心第二届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12月27日在黑河市召开。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大学、学术交流杂志社、北方文物杂志社、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高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黑河,围绕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界江名城“品牌文化”打造、界江名城发展策略研究等内容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综述_戴长雷

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综述_戴长雷

地理学报ACTA GEOGRAPHICA SINICA 第70卷第11期2015年11月V ol.70,No.11November,2015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综述戴长雷1,2,王思聪1,2,李治军1,2,张一丁1,高宇1,2,李冲1(1.黑龙江大学水利电力学院,哈尔滨150080;2.黑龙江大学寒区地下水研究所,哈尔滨150080)摘要:本文主要从地理环境、地表水、地下水和水环境4个方面集中对黑龙江流域水文地理研究进行综述。

地理环境的研究从气候变化、湖泊湿地、流域区划和流域开发进行说明,近年来该流域气候呈现变暖的趋势,湖泊湿地资源丰富,中俄两侧有众多的保护区和保护对象,水库对其水资源开发利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地表水的研究从径流特征和洪水特征进行说明,该流域可以划分为7条支流和1条干流,大气环流异常是2013年其干流出现连续暴雨的直接原因。

地下水的研究从水文地质、地下水位和跨国界含水层进行说明,该流域可以划分为9个水文地质分区,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有其特殊性,跨国界含水层问题有待于研究。

水环境的研究从地表水环境和地下水环境进行说明,加强流域污水防治工作,提出流域地下水防治措施及应急处理方案。

最后对寒区特色水问题等热点问题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水文地理;地理环境;地表水;地下水;水环境;黑龙江DOI:10.11821/dlxb201511011黑龙江流域位于亚洲东北部。

其有南北两源,南源为额尔古纳河,北源为石勒喀河,南北两源在中国黑龙江省漠河以西的洛古河附近汇合后称黑龙江。

沿途接纳左岸的结雅河、布列亚河、阿姆贡河和右岸的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在俄罗斯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庙街)注入鞑靼海峡。

按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的克鲁伦河为正源,总长度为5498km ,居世界第六;流域面积为184.3万㎞²,比长江流域面积还要大,居世界第十;入海口多年平均径流量为3550亿m³,居世界第八。

黑龙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流经中国、俄罗斯和蒙古3个国家的14个一级行政区。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1: 为流域科学服务的数字流域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1: 为流域科学服务的数字流域
[ 8 ] [ 7 ]
了我们开展的“ 数字黑河” 的相关工作, 并对未来的 重点工作做了展望。 : 数据集成介绍了“ 数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 2 字黑河” 中数据集成方面的研究进展, 在对数据集 成的内涵进行剖析之后, 回顾了“ 数字黑河” 网络信 息系统的发展和相关技术集成工作, 重点介绍了针 对发展模型数据集的数据科学内容集成。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 3 : 模型集成首先简要 回顾了国内外在黑河流域开展的水文模拟工作, 然 后重点介绍我们开展的黑河流域模型集成工作。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 4 : 流域观测系统介绍 了黑河流域观测系统建设, 并通过这一实例说明了 建立流域观测系统的构想。
数字黑河的思考与实践 1 : 为流域科学服务的数字流域
李 新, 程国栋, 吴立宗

(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摘 要: 多学科数据的收集和积累、 多学科模型的集成以及现代化的观测系统是发展流域科学的必 要前提。“ 数字黑河” 是为黑河流域科学研究和流域集成管理而搭建的集数据、 模型和观测系统于 一体的信息化平台, 是“ 数字地球” 在流域尺度上的一次实践性尝试。数字黑河由数据平台、 模型 平台和数字化观测系统组成, 其核心是观测、 数据和模型平台中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但同时也外 延而扩展为以流域综合模型为骨架的各种应用。“ 数字黑河” 已阶段性地完成了数据集成, 在线数 据量超过 10 0 0G B , 并实现了完全共享, 有力地支持了黑河流域的各项研究工作; 在模型集成方面 已初步建成了流域综合模型和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数字黑河” 的进一步构想是在 e S c i e n c e 的框 架下将数据系统、 观测系统、 模型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 高性能计算及科学计算可视化集成为一个 整体。 关 键 词: 数字流域; 流域科学; 数据集成; 模型集成; 流域观测系统; 黑河流域 中图分类号: P 3 3 4 文献标志码: A 成模型在数字流域中起着什么样的作用?数字流域 需要什么样的流域信息基础设施?数字流域如何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4-06-13[作者简介]王文轶(1981-),男,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东北史研究。

第35卷第7期2014年7月哈尔滨学院学报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35No.7Jul.2014[文章编号]1004—5856(2014)07—0001—05转换研究视角探求流域文明的新思路———以王禹浪教授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的历程为启示王文轶(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622)[摘要]边疆历史的研究对处理和解决边疆问题,融洽跨境的国家关系与民族文化,进而构建和谐的国际环境有着积极的意义。

今天的行政区划并非适用于古代政权的疆域,更是无法限定古代民族的脚步和框定历史文明的分布范畴。

以流域文明为视野的边疆史研究,更有利于客观地解释不同国家所拥有的共同的历史与文化,使我们各自不同的历史认知在流域的空间内得以逐渐走向历史的认同。

[关键词]边疆史;黑龙江流域;文明价值[中图分类号]K293[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4-5856.2014.07.001一、黑龙江流域的地理概念①黑龙江是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第六条大河,中国第三条大河,更是一条穿越寒地的一条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江。

所谓的黑龙江流域,就是指整个黑龙江水系所流经的区域。

黑龙江的干流有南北两个源头,其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于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坡。

其南源的另外两大支流:一为克鲁伦河,发源于外蒙古乌兰巴托附近的不尔罕(肯特山)山南麓流经中蒙边境后,注入呼伦池,流出的湖水与海拉尔河相汇;二为哈拉哈河,发源于中国境内的大兴安岭中部,沿着中蒙边境线流入中蒙的界湖———贝尔湖,流出的湖水称为乌尔逊河,河水西流注入呼伦池。

黑龙江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即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北部的肯特山北麓。

黑龙江的上、中游流域为今天的中俄两国的界河,其下游至乌苏里江汇合后的黑龙江干流则完全属于俄罗斯境内,并在今天俄境的尼古拉耶夫斯克(国人习惯称之为“庙街”或称“特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

黑龙江干流全长4363公里,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

黑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是结雅河,满语原称精奇里江,为黄河之意。

19世纪60年代沙俄抢占了精奇里江口等地后,更名为结雅河,此河口处是黑龙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

精奇里江发源于外兴安岭的南坡,在俄境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注入黑龙江,全长1424公里,流域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全长2309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其干流流经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附近的三叉口处与黑龙江合流。

松花江的重要支流有嫩江、乌苏里江、洮尔河、拉林河、呼兰河、牡丹江、倭肯河、汤旺河等。

嫩江是松花江流域中最大的支流,也是松花江水系的北支,全长1369公里,流域面积为28.3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纳谟尔河、诺敏河、雅鲁河、甘河、绰尔河等。

此外,在嫩江流域尚有一些无尾河,如乌裕尔河、双阳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在中水的年份均不流入嫩江干流,尾端流注于沼泽地,形成闭流区。

面积大约在2.56万平方公里。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下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也是中俄两国的一条界河,全长890公里。

它的重要支流有七星河、穆棱河、松阿察河、挠力河等。

其中松阿察河发源于东北亚第一大淡水湖,即兴凯湖。

今黑龙江的上游、中游流域已经成为中俄两国的界河,而黑龙江下游流域(即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直到黑龙江入海口)则是俄罗斯境内。

由此可见,所谓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是以今天黑龙江干流为主,凡是流入黑龙江的诸水系所流经的区域,均属于黑龙江流域。

根据其水系的分布,它的范围大致是北至外兴安岭,南至长白山天池的分水岭,东至鄂霍茨克海的鞑靼海峡,西至外蒙古和内蒙古的东部。

凡黑龙江所流经的山川、平原、湿地、草地、湖泊、海湾皆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流经范围和研究范畴。

因此,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分布,客观上存在跨越国境的特点。

二、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提出与研究经历中国中外文化交流史学会会长、辽宁省历史学会副理事长、大连市历史学领军人物、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从事东北边疆史研究近四十年,足迹几乎遍布了中国东北,乃至俄罗斯远东、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其身影经常出现于东北亚地区诸国的各类历史文化论坛以及各种讲座和学术研讨会上。

在常年与国外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他深深感到政治地缘因素对中国东北史学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国际交流与学术合作。

他秉承着东北边疆史学的研究应该遵循“万里无云万里路,心若无云心如天”的境界,执著地直面历史、求同存异,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原貌。

四十年学术研究的深厚积淀和出于对东北边疆史研究现状的深刻思考,王禹浪教授在20世纪末就提出了“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观点,并从流域的地理概念出发,积极拓展国际间文化交流与东北历史文明研究的空间。

1993年6月,王禹浪教授的第一部著作《金代黑龙江述略》[1]由哈尔滨出版社出版,此书是以黑龙江命名的学术专著。

虽然不是黑龙江流域的概念,但其内容已基本涵盖了黑龙江流域右岸中国一侧的金代遗迹与遗物。

1997年9月,王禹浪教授陪同日本东北学院大学细谷良夫教授考察赤峰市英金河古城时,与时任赤峰师专历史系主任田广林教授、赤峰市古代北方民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志强先生,在山城的旷野中进行了关于流域文明的对话。

[2]三年后,王禹浪教授翻译了细谷良夫的《从中国东北部的实地考察看黑龙江文化圈的存在》[3]的文章,并发表在《黑龙江民族丛刊》上。

这是关于流域文明及黑龙江流域文明概念的最初接触和理解。

2000年8月,王禹浪在黑龙江省组织召开的首届黑龙江流域文明学术会议上提出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概念,随后黑龙江省的学术界也一致采纳了这一观点,并将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列入黑龙江省重点研究项目。

至今,黑龙江省学术界依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研究领域积极推进学术研究。

2001年10月,王禹浪教授应邀赴日本讲学,在日本东北学院大学日本东北文化研究所主办的学术会议上,他做了题为《黑龙江流域的称谓、概念、范围与文明》的主旨发言。

2002年9月,王禹浪教授调入大连大学创建了东北史研究中心,次年发表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与文化》一文,并对黑龙江流域的称谓及其历史上黑龙江流域的地理概念进行了梳理和进一步论述。

自此之后,王禹浪教授的许多文章和著作都在不断地对其提出的这一边疆历史命题进行着补充和深入研究。

如对嫩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黑龙江上游流域、松花江流域、阿什河流域等都进行了潜心的研究。

2008年11月,受黑龙江省委宣传部主办的“龙江讲坛”之邀,王禹浪教授在哈尔滨做了题为《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与五大帝国王朝》的学术报告。

2010年6月,受鹤岗市人民政府之邀,他又为鹤岗市委市政府做了题为《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学术报告,并对鹤岗市萝北县创办的黑龙江流域2哈尔滨学院学报2014年文明博物馆的陈列提出了指导性建议。

从2010年始,王禹浪教授先后在日本东京、金泽、富山、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学中央研究院、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考古研究所、中国清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大连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哈尔滨学院、黑龙江省图书馆等地,做过多场有关东北地区五大流域文明与东北亚的历史空间的学术报告。

实际上,他的每一场学术报告都在不断地完善、充实和弘扬着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历史思考。

2012年6月,王禹浪教授作为黑龙江省图书馆地方资源建设库的首席专家,应俄罗斯远东边区首府哈巴罗夫斯克边区文化部部长阿列克萨特勒·瓦切斯兰瓦维奇的邀请,随黑龙江省图书馆学术交流团考察访问了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并与当地的学者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学术交流,表达了与俄罗斯学者合作开展共同研究黑龙江流域历史的意愿。

同时在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文化部的安排下从哈巴罗夫斯克市乘船沿着黑龙江直到尼古拉耶夫斯克市的黑龙江入海口,进行了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

2012年7月,王禹浪教授在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安排下,又专程访问了俄罗斯阿穆尔州地质历史博物馆、结雅河等地。

2012年9月,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考古宗教学主任扎比亚卡·安德烈·巴甫拉维奇教授其博士生王建林,专程访问了大连大学东北史研究中心主任王禹浪教授,希望与王禹浪教授开展“黑龙江流域两岸的岩画调查与研究”。

2013年4月,王禹浪教授与助手王文轶讲师,应邀参加了由俄罗斯阿穆尔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阿穆尔国立大学、布拉戈维申斯克国立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东亚区域历史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问题》国际研讨会。

研讨会期间,王禹浪教授重申了流域文明研究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4年3月,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考古学系主任扎比亚卡·安德烈·巴甫拉维奇教授,又专程回访了大连大学中国东北史研究中心,双方在友好协商的基础上签订了《关于成立中俄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合作框架协议》。

该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协调、组织中俄学者联合研究考察黑龙江流域的民族历史及考古学文化。

其合作研究主要方向分别以考古学为基础,研究黑龙江流域及周边地域的旧石器、新石器、青铜器、早期铁器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和以民族学为视角,研究黑龙江流域的历史文化与宗教。

这一框架协议得到大连大学潘成胜校长和宋协毅副校长的积极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推进了中国大连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的学术交流和国际交往的开展。

2014年6月3日,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阿穆尔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在该大学的考古学系主任扎比亚卡·安德烈·巴甫拉维奇教授的研究室正式挂牌成立。

王禹浪教授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校长布鲁金科·安德烈·多利耶维奇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杰列维扬科·阿纳托利·潘捷列耶维奇院士、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宗教考古学系主任扎比亚卡·安德烈·巴甫拉维奇教授共同为“阿穆尔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揭牌。

2014年6月6日,在中俄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古代文明研究中心的积极协调和促进下,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校长布鲁金科·安德烈·多利耶维奇教授、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考古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杰列维扬科·阿纳托利·潘捷列耶维奇院士等一行六人访问了中国大连大学。

访问期间,两校共同签署了《中国大连大学与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教育科研合作协议书》。

该协议书主要涉及两校大学生和教师开展语言学习的交流与合作、两校本科生与硕士研究生的联合培养、推动和开展两校的合作科学研究活动、两校教师校际间的学术访问与进修培训,以及搭建两校教师优秀学术成果发表平台等五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