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的影响
内容简介: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结果,黑龙江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鲜活的丰富多彩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清以来的流人文化作为黑龙江流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而且在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4个部分即流人文化的界定、对黑龙江文化影响深远的流人及作品、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省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流人文化促进了黑龙江省城文化的发展,系统论述了流人文化的成因以及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教育的影响。流人文化是指流人这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也就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流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狭义的流人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由于我国流人这一社会群体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综合体,而流人流放之地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所以流人文化进一步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一种新质文化,这样,在包括黑龙江流域在内的边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多民族文化关系。流人文化作为一种客籍文化必然会与地域文化发生横向联系,影响和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研究流人文化及其影响,就可以为我
们掌握各个民族风土民俗、促进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增加边疆各地旅游文化中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开发旅游新资源,提供历史的借鉴。研究流人文化为弘扬、开发黑龙江文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黑龙江流域文明同黄河、长江流域文明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在这块荒凉、冷僻、凄苦、易使人丧失活力的气候条件下,开拓出了如此繁荣的都市文明。在这片令中原人只会产生一种流放之感的土地上,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却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入主中原,多次建立王朝政权。历史的真实,充分证明了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存在和它的活力。黑龙江流域的民族,为国家疆域的开拓、民族的融合、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黑龙江流域文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有土著民族文化与客籍民族文化中各个民族文化,有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古今有别的时代文化,有各种具体的专业文化。此外,还有作为社会群体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人文化。由此可见,流人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人文化实质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质文化,具有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兼备的双重特点。
一、流人文化的界定
流人,先秦时代含有二义,一谓被流放贬逐之人,一谓流亡
于乡里以外之人。西汉时出现了指代流亡于乡里以外含义的流民一词,此后流人与流民的含义逐渐有了分工,界限渐趋明显,至明清时,流人成为称呼流放贬逐之人的专有名词,而流亡乡里以外之人,则被固定地称为流民。流人,是作为阶级专政的对象与统治阶级掠夺财富或戍边实际需要的产物,被强制迁徙到边远之地予以管制、服役或戍边一种客籍居民。简言之,流人就是被流放之人,即流放者。它既指个人而言,又指社会群体而言。流人文化是指流人这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也就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它产生于流人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复杂关系之中,又产生于流人的创造活动之中。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流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狭义的流人文化专指精神文化而言。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指精神文化。
二、对黑龙江文化影响深远的流人及作品
吕留良,明末清初思想家。初名光轮,字用晦,号晚村。浙江省嘉兴府石门县人。生于明崇祯二年(1629),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时年五十五岁。他是明代大儒刘宗周的门人,与黄宗羲、高斗魁等结识。明亡时,散家财结客,矢志反清,后事败。家居授徒,并研治程朱理学。著作有《四书讲义》、《四书评语》、《诗集》、《文集》等。其内容借朱子之义理发挥民族之精神,痛惜祖国之沦亡,怒斥异族入主中原。雍正年间,其遗著以笔墨得罪,惨遭戮尸,其子孙多人俱发至宁古塔,后又因子孙捐监违例,
将三房、七房、九房三支及家眷发遣齐齐哈尔。吕氏后裔的这三支来到齐齐哈尔后,因不准仕进及一切政治上的行为,家世相传仅以行医、塾师、经商为业。经过几年的艰辛努力,经营范围逐步扩大。有开当铺、麻绳铺、磨坊、五金洋行、布匹绸缎庄、百货商店、日杂商店、中药房等,其经济状况日渐好转、家资雄厚,并“资雄于塞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吕留良玄孙吕景儒,继承祖业,自幼学医,成为齐齐哈尔的一代名医。嘉庆年间,齐齐哈尔爆发瘟疫,吕景儒自制药剂,投入井中,救活许多人,其医术、医德受到当地人们的称赞。获救的人们送他匾额,上书“妙手回春”。其事迹在当地历史文献中均有记载。如《黑龙江志稿》载:“吕景儒,字淇园,吕留良后裔。留良以文字狱断棺剖尸,子孙俱戍黑龙江,不得仕进。学成,则经商,以资雄于塞上,齐齐哈尔之富无吕氏若者。”
齐齐哈尔的文化传播与吕氏后裔息息相关,其功不可没。吕氏家族为书香世家,迁移到齐齐哈尔的吕氏后裔从事塾师,传播文化知识,为推动当地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地方史料《黑水先民传》载:“吕留良子孙先后以罪远谪,土人慕其流风,抵经请业,始能读中国之典籍”。民国元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章太炎曾至吕氏故宅祠堂祭奠吕留良,在《章太炎全集》中载:“民国元年,余至齐齐哈尔,释奠于用晦(吕留良字)影堂,后裔多以塾师、医药、商贩为业,土人称之老吕家。虽为台隶,求师者必于吕氏。诸犯官遣戍必履其庭,故土人不敢轻,其后裔亦未
尝自屈也。初开原、铁岭以外,皆故胡也,无读书识字者,宁古塔人知书,方孝标后裔谪戍者开之。齐齐哈尔人知书,由吕用晦后裔谪戍者开之。至今用夏变夷之功亦著矣”。
由上可见,吕氏后裔对当时黑龙江重镇卜奎(今齐齐哈尔)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吕氏故宅为齐齐哈尔市增添了历史底蕴,应该受到人们的关注。给予保护修缮。
方式济(1678——1720),字渥源,号沃园,安徽桐城人(今枞阳义津镇人)。式济周岁即随母吴氏迁居金陵(今南京),7岁丧母。年渐长,因好学工诗,精于绘画,曾得到当时的大画家王原祁的赏识。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次年回家省亲,适逢《南山集》案发。因《南山集》有数处写到族人方孝标,因此全家被牵连,式济和父方登峄共4人同时被贬谪到黑龙江卜魁城。边关看守的头领想把其亲属分居各地,方式济卖尽衣装打通关节,才得以聚居。方式济在风雪中上山打柴,常常两手破裂出血,但在父亲面前总是谈笑自若。父子之间,自谓“师友”,常在一起精研经学。长期的边疆生活,使式济对当地的风情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爬山涉水,实地考察,并查阅大量资料,详细记述了边陲的山川、民族分布、物产、资源和历史沿革等,写成了《龙沙纪略》一书。该书为清代名志,后被收入《四库全书》。
方式济为人谦虚忠厚,每当看到人家有长处,常常以其作楷模,自勉奋进。人有急难,则乐而助之。式济曾与族弟方薪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