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王禹浪

迄今为止,以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的古代历史与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同行们的注意。从流域史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历史,至少可以打破当代的国家疆界,尽可能以接近历史真实的态度去进行流域史的研究,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1992年以来,笔者一直在黑龙江流域进行着民族学、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实地考察。实践告诉我们,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几乎均没有离开过这里的江、河流域及湖、海沿岸。这些民族所建立的都市文明与王朝政权的核心,都是分布在江、河流域和沿湖沿海的侧畔。本文拟从只个角度,分别论述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

一、黑龙江流域的概念及其地理环境与特征

所谓的流域,是指一条永不干涸的水系,生活在这条水系的人类集团,随着水系的流域分布而分布,水系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或者是他们迁徙和移动的方位,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流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山水相依的文化。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就源于这种水系,他们的文化就表现出了流域文化的特点,即“祭水拜山”的特征。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若干小流域,小流域又可分成更小的流域等。而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的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处于分水岭最高处的大气降水,以分水线为界分别流向相邻的河系或水系。如果我们将一个流域的地面集水区的整个水系,作为平面来观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犹如一棵大树的模样的图画,即大树的主干犹如水系中的主流,而大树的分枝犹如水系的支流。当然,流域就是这些主流和支流的总称。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流域,大多是指河流水系所流经的区域而言。概言之,所谓的黑龙江流域,就是指整个黑龙江水系所流经的区域。黑龙江是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第六条大河,中国第三条大河。黑龙江的主流有南北两个源头,其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于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坡。其南源的另外两大支流:一为克鲁伦河,发源于外蒙古乌兰巴托附近的不尔罕(肯特山)山南麓流经中蒙边境后,注人达资湖(即呼伦池),流出的湖水与海拉尔河相汇,二为哈拉哈河,发源于中国境内的大兴安岭中部,沿着中蒙边境线流人中蒙的界湖—贝尔湖,流出的湖水称为乌尔逊河,河水西流注人呼伦池。黑龙江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即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北部的肯特山北麓。实际上,黑龙江的南北两源均发源于肯特山,石勒喀河在中国境内的黑龙江省漠河县的洛古村,与注人额尔古纳河,成为黑龙江的主干流的源头。黑龙江的上、中游流域为今天的中俄两国的界河,其下游至乌苏里江汇合后的黑龙江干流则完全属于俄罗斯境内,并在今天俄境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名字“庙街”或称“特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鞋鞍海峡。

黑龙江的主干流全长4363公里,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黑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是结雅河,满语原称精奇里江,为黄河之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俄抢占了精奇里江口等地后,更名为结雅河,此河口处是黑龙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精奇里江发源于外兴安岭的南坡,在俄境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注人黑龙江,全长1424公里,流域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水系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水系发源于今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长2309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北之水系则由发源于大小兴安岭的嫩江流域所构成。松花江的重要支流有嫩江、乌苏里江、桃尔河、拉林河、呼兰河、牡丹江、楼肯河、汤旺河等,干流流经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附近的三叉口处与黑龙江合流。

嫩江是松花江流域中最大的支流,也是松花江水系的北支,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

的南麓,由北向南流,在今黑龙江省肇源县三岔河村附近注入松花江,全长1369公里,流域面积为28.3万平方公里,主要支流有纳漠尔河、诺敏河、雅鲁河、甘河、绰尔河等。此外,在嫩江流域尚有一些无尾河,如乌裕尔河、双阳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在中水的年份均不流人嫩江干流,尾端流注于沼泽地,形成闭流区。面积大约在2.56万平方公里。乌苏里江是黑龙江下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也是中俄两国的一条界河。乌苏里江全长890公里,它的重要支流有七星河、穆棱河、松阿察河、挠力河等。其中松阿察河发源于东北亚第一大淡水湖,即兴凯湖。

由此可见,所谓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是以今天黑龙江主干流为主,凡是流人黑龙江的诸水系所流经的区域,均属于黑龙江流域。它的范围:根据其水系的分布,大致是北至外兴安岭,南至长白山天池的分水岭,东至鄂霍茨克海的鞋靶海峡,西至外蒙古和内蒙古的东部。凡黑龙江所流经的山川、平原、湿地、草地、湖泊、海湾皆属于黑龙江流域的流经范围和研究范畴。

黑龙江流域的地貌特征是: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松花江与嫩江合流后的南北,其北部与大小兴安岭东西两翼的丘陵山地相接,南部则与辽河平原相联,并构成了东北亚地域内最大的平原区。此外,在黑龙江下游与松花江、乌苏里江三江汇合口的地方,形成了三江平原区。此外,在结雅河与黑龙江交汇的黑龙江中游沿岸,还分布着河谷平原。这三大平原区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同时也是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黑龙江的诸水系属于永久性河流。一年之中不会产生断流现象,由于河床低于地下水的层面,即使是降水偏少,也会得到地下水的补充。黑龙江流域的山地,无论是长白山还是大、小兴安岭的山区,其地下泉水特别丰富。黑龙江流域属于外洋性河流,即河流最终流出大陆注人鄂霍茨克海而转人太平洋。一般来说,这种江河流域的气候特征比较湿润。总之,黑龙江流域地域辽阔,江河纵横,山地绵亘、森林茂盛、物产极为丰富,是古代各族繁衍、生息、发展、壮大的最理想的场所之一。无论是远古文明,还是古代文明及当代文明,生活在黑龙江流域的人们都是以其博大的胸怀和独特的方式接纳了外来文化,并创建了令世人惊叹的黑龙江流域文明。

二、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从黑龙江流域的空间分布上看,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大致可划分为三个地区。即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区,以游牧经济为主的东胡系统的诸民族,中部地区以农业和渔捞经济为主的扶余、秽貂系统的诸民族,以及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以狩猎、渔捞为主的肃慎、女真系统的诸民族。这三大民族之间的不断迁徙、接触、碰撞、融合的过程,创造了黑龙江流域独特的大河文明。

(一)黑龙江流域西部的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发源于大兴安岭山地东西两翼的黑龙江流域的源流地区,主要是蒙古高原的东部与大兴安岭山地。这里地势较高,分布着广裹的森林和草原。大兴安岭山地与蒙古草原之间几乎没有天然的屏障,游牧民族在草原和森林之间进行着周而复始的迁徙过程,他们遵循着游牧民族的古训“逐水草而居”的生活习性,冬则人藏大兴安岭的森林地带,春、夏、秋三季则迁徙到水草肥美的蒙古草原。属于黑龙江发源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古代黑龙江上游流域游牧民族的聚居地区。呼伦贝尔既是黑龙江的发源地,又是蒙古族的起源地。东部大兴安岭地带的“根河”、‘甘河’流域,分别是黑龙江源流的额尔古纳河与嫩江源流的重要支流。“根河”,是蒙古族成吉思汗部落的母亲河,嫩江上游的甘河流域,则是蒙古族的先民鲜卑族的发祥地,今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所发现的嘎仙洞内的鲜卑人祭祖的石窟和北魏时期的“刻石祝文”就凿刻在这里。发源于大兴安岭中部的哈尔哈262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河、挑尔河包括嫩江下游则是契丹族的发祥地。迄今为止,作为契丹族后裔的达斡尔族,依然居住在嫩江流域(今齐齐哈尔的梅里斯一带)。

黑龙江流域的西部民族经济形态:以草原游牧和森林狩猎为主,兼营渔捞和农业。其渔捞和农业区则分布在挑尔河、嫩江、松花江三江汇合口处的以西地区。这里江河纵横,泡泽星罗棋布,极其有利于农业和渔捞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与松嫩平原相接壤的地区,黑龙江流域西部地区的游牧文化在这里与发源于松花江流域的农业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兴安岭的山地地势较缓,沿河流走向,策马而行十分便利。伊敏河、诺敏河、甘河、挑尔河等无数条黑龙江流域上源支流的水系,就是古代蒙古草原的游牧民族进人松嫩平原的大通道。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内蒙古的赤峰地区和吉林省的白城地区,成为蒙古游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迁徙地。历史上活跃于这一地区的古代游牧民族主要有:匈奴、东胡、突厥、乌桓、鲜卑、契丹、室韦、乌洛侯等民族。

(二)黑龙江流域中部地区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黑龙江流域中部,主要包括发源于长白山北麓的松花江水系,以及嫩江以东的诸水。如松花湖、阿什河、拉林河、伊通河、呼兰河、辉发河、饮马河等。这一地区的主要特征是,江河纵横,湖泊遍布,由松花江和嫩江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松嫩大平原,构成了黑龙江流域最肥沃的土地。松嫩平原的南部与辽河平原相连,形成了松辽大平原。松辽大平原的南部一直到达渤海的沿岸,实际上,松辽大平原又是沟通中原地区和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往来的大通道。中原地区的农业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不断的沿着这条通道由南向北迁徙和延伸,生活在辽河流域和辽南地区的‘貂’族集团,不断的向北发展,并与松花江流域的‘秽’族集团相互融合后形成‘秽貂’族群。生活在嫩江流域以东,松花江以北的‘索离族’则从松花江流域的北部向南迁徙,并与‘秽貂’族集团融合后,在松嫩平原上建立了强大的扶余王国。这个扶余王国立国的根基是以农业为基盘。

分布在黑龙江流域中部的主要民族有:索离、扶余、秽貂族系。这一地域是黑龙江流域历史上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其文明与文化发达程度,明显高于黑龙江流域的其他地区。中原农耕文化沿海岸

进人辽南后,一直沿着松辽大平原北上,并将其高度发达的农业经济

和生产技术、生活方式一直传播到广大的黑龙江流域。显然,这一地

域的文化特征具有鲜明的农耕文化的特色,但是并不排除兼营狩猎、

采集、渔捞,以及畜牧业经济形态。发达的农业会产生大量的剩余,

反而又促进了畜牧业、手工业,以及商品的流通市场的扩大和逐渐走

向城市化。嫩江下游和松花江中游流域的白金宝遗址出土的大量骨

鱼钩、骨鱼叉、骨鱼缥,以及各种玛瑙、隧石、青石、骨角器等压剥而成

的石箭链和骨链等狩猎工具,说明白金宝文化的经济类型,是以渔

捞、狩猎为主。吉林市的西团山、东团山、帽尔山遗址文化中所出土

的遗物,则多表现为农业的发达。在松花江上游流域的许多墓葬中,

发现了大量猪的下领骨,有的墓葬一次出土数十个猪的下领骨,说明

农业的进步和发展状况。在当时的社会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

化。此外,还有大量的通体磨光的各种石刀、石镰、石磨盘、石磨棒、

石纺轮、石矛、石斧、石凿、石锄。尤其是在松花江上、中游流域的丘

陵地带,靠近张广才岭的山地与河流的附近出现了许多城堡,这是农

业文明高度发达的标志。

(三)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的民族分布及其经济形态

黑龙江流域东部地区,主要包括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

的广大地区,其中有包括牡丹江、七星河、松阿察河、穆棱河,以及镜

泊湖、三江平原的湿地、兴凯湖地区。在这一区域内,主要居住着肃

慎系统的各民族,如两汉时期的抱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

时期的鞋鞠,五代、宋、辽、金、元、明时期的女真族,以及后来的满洲

族等。

黑龙江下游流域的东部地区靠近日本海,具有海洋性的气候特

点。乌苏里江与松花江、黑龙江的三江交汇地区的三角地带,还分布

着一些浅山区和一望无际的三江平原湿地。这里有着肥沃的土地宜

于农耕,广阔的森林宜于狩猎,江、河、湖、海宜于渔捞。此外,三江平

原地区还宜于畜牧业的发展,因此这一区域的养马业十分发达。北

魏时期,勿吉人曾经多次向中原地区的北魏王朝进贡马匹。有时,一

次人贡的马匹就多达500余匹。本地区的农业首先在镜泊湖附近的

宁安盆地发展起来,而三江平原地区则成为天然的养马厂。渔捞和

狩猎的生产方式决定了他们一年四季,沿江、河、湖、海不断的迁徙,

伴随着鱼群的游动和森林动物的迁徙而移动。在三江平原广阔的湿

地内,每年都迁徙来众多的各种飞禽,这些民族对于捕猎和驯养飞禽

有着异乎寻常的功能。历史上的肃慎、女真等民族都是驯鹰的高手。

辽朝的皇帝还在这一地区设立了障鹰官,是专门监督女真人的捕鹰

和驯鹰的机构。公元五世纪初,勿吉族兴起,以三江平原为中心,勿

吉族建立了完整而有系统的城邦体系。公元五世纪末,勿吉族沿松

花江南下,灭亡了曾经存在了600多年的扶余王国,从而打破了黑龙

江流域古代民族分布的格局,改变了黑龙江流域的历史发展进程。

形成了勿吉族七大部落集团的格局。即粟末部、按车骨部、伯咄部、

黑水部、佛涅部、号室部、白山部。此后,由勿吉族的后裔粟末部建立

了具有高度文明的渤海国政权,而属于黑水部落的女真人,则成为建

立大金帝国王朝的核心力量。作为女真后裔满洲族的建洲女真部,

是形成努尔哈赤核心集团的组成部分,而建洲部女真就是起源于黑

龙江下游的牡丹江流域。从民族的谱系上看,他们都属于黑龙江下

游流域肃慎、勿吉族系的后裔。

三、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文明

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大致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即古代文明的曙光、古代的王国政权、古代民族建立的王朝国家。前

两个阶段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孕育期和成熟期,后一阶段,则是黑龙

江流域古代文明的繁荣期,由黑龙江流域的三大民族系统所建立的

五大王朝国家政权,对1600年以来的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史都产

生了重大的影响。

(一)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曙光

我认为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曙光的典型代表,是松花江、嫩江、

挑尔河三水相汇地区所发现的颇具神秘色彩的白金宝文化。

白金宝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堪称黑龙江流域最早的陶器艺术博

物馆。白金宝文化的陶器纹饰,充分显示了黑龙江流域古代拓荒者

的智慧,繁褥的陶器纹饰凝聚了他们近四千年的非凡的创造力。在

陶器的表面刻有几何纹、绳纹、附加堆纹、指甲纹、锯齿纹、方格纹、划纹、刻纹、弦纹、锥刺纹、乳丁纹、羊纹、蛙纹、鹿纹、骆驼纹、仿回字纹、仿蝉纹、蓖纹、仿桦树皮纹、圆饼纹等,这些纹饰既反映了白金宝人对

生活的热爱和充满激情的态度,也反映了他们原始思维中的精湛艺

术水平。如果把这些纹饰作为有机的整体组合在一起的话,那么我

们将看到一幅非常壮观的生活场景的画面。直到人们亲眼目睹了这

些古代的艺术品,你才会理解,这些半穴居的人在工艺技术和雕刻技

巧上表现的为什么如此杰出。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人们在远没有掌

握铁的技术时,就能够在未经烧成陶器前的绵软的陶胎上,利用骨、

石、贝壳等坚硬的东西,在陶胎上进行着理性的思维和富有想象力的

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陶器的纹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述形式,它

应该是最有深刻意义的历史档案。

制作白金宝文化陶器纹饰的人们,无疑是颇有天赋的艺术家。

白金宝陶器纹饰中的鹿纹图案说明了他们喜欢鹿,至少可能掌握了

驯鹿的技术,而骆驼纹饰则是令人不可思议的,或许三千年前的松嫩

平原上曾经有过骆驼这种动物,或许是白金宝文化后期,是从有骆驼

的生物圈迁徙到此地。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进程中,陶器一直是黑

龙江流域古代居民的重要生活用具,考古工作者习惯于用生产工具

来划分时代,而对生活用具则多有忽视。陶器几乎在黑龙江流域伴

随着人们走过了近八千年的历史,为什么不应该说黑龙江流域曾经

存在过“陶器时代”呢?或许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曙光,就是以陶器的

纹饰为典型特征。

白金宝文化作为一种已知的黑龙江古代文明而被发现,然而,其

中的许多未知又使我们陷人了极度的迷蒙之中。考古工作者虽然从

地下找到了白金宝—这棵隐藏了数千年的文明曙光的树根。但

是,对这棵大树的原有风貌,却无论如何也是无法复原。

(二)黑龙江流域古代王国政权

索离与扶余王国:在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阶段,就是王国政权的建立时期。属于秽貂—扶余系统的古代民族,在今松花江上、中游地区,松嫩平原的北部与南部,分别建立了强大的“索离王国”与“扶余王国”。有关“索离王国”的史料十分少见,因此对其王国政权的内部结构、社会状况、建立时间均不详。

最近有人根据考古文化的分布,推测出黑龙江省巴彦县境内的少陵河(清代称硕罗河)注入松花江处的文化遗址,可能为“索离”文化的遗存。遗址上有古城堡和大型的建筑遗址,并出土了数量较多的玉器、陶器和骨器,其年代接近战国时期,可能是“索离王国”的重要遗址。“少陵河”这个古老的地名所透视出的文化内涵与“索离”国的名称接近。“少陵”,又写作“硕罗”,“索棱”等,其实均是古代“索离”王国同音异写的名称。由此可知,今松花江流域的“少陵河”或称“硕罗河”之地名渊源甚古,可能与索离国地名有关。

东汉王充《论衡》一书,对扶余建国有这样的记载:“即索离国王子,为了逃避索离王的追杀,从索离国南渡弱水,到秽地建立了一个王国政权—即扶余国。其中的‘秽地’泛指今第二松花江流域。扶余王国共存在了600余年,其建国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100年前后的西汉时期。扶余国的初都王城位置,即哈尔滨市东郊宾县庆华堡寨古城,而王城的第二迁址则越过阿什河、拉林河后,到达今吉林市的东团山古城,扶余王城的第三迁址,即今吉林省的农安县城。

据《后汉书》等文献记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冤郡千里,南与高句丽相接,东与抱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户八万,其民土著,有宫室、仓库、牢狱。多山陵,广泽,于东夷之域最为平敞”。扶余王国建立后,一直与汉朝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扶余王死后汉朝常以“玉匣”(玉衣)赠之,扶余王国对于维护汉朝在东北地区乃至黑龙江流域南部的统治影响很大。

肃慎谱系的勿吉王国:二十世纪80年代中期,黑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今黑龙江、

松花江、乌苏里江、七星河流域发现了数百座古城堡。其中,最大的古城由九座城堡连环套筑,周长6000余米。这是一个消失的王国,根据碳一14测定,古城年代大约在两汉一魏晋时期,时间跨度在500年左右。其文化特点是:古城多为圆形。依山势而筑,外缘内墙,叠土堆砌。墙基为石块,极特殊的城池为方形,并有硕大的马面建筑。古城内出土的文物,多为陶器,有豆、盆、罐、陶猪、陶狗等,有铁器、石器、骨器和少量的青铜器。据文献记载:勿吉有“筑城穴居、好养泵”的生活习惯,这个神秘的王国可能就是历史上消失了的勿吉王国。

嫩江流域的乌洛侯国:乌洛侯,蒙古语为“山中人”之意,文献中又写成“乌罗护”、“乌罗浑”等。主要分布于嫩江上游流域,其俗“多养泵,有谷麦、好射猎,皮服、尚勇、不为奸窃,无寇盗。”曾为北魏的拓跋鲜卑族守护祖庙石室(嘎仙洞)。乌洛侯人的生活方式与经济形态,主要以狩猎业、畜牧业为主,并兼营农业。有关乌洛侯王国的史料记载和考古资料十分匾乏,其具体的内容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三)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鼎盛时期

公元5-17世纪初,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发展到了最辉煌最灿烂的历史阶段。众所周知,在距今160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上,由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辽、金、元、清,五大王朝政权,都是兴起于黑龙江流域。

公元5世纪初,建立北魏王朝的拓拔鲜卑族,起源于嫩江和黑龙江流域上游。他们由大兴安岭逐渐南下,先后在山西大同、河南的洛阳建立了北魏王朝的首都,把中国的历史带人了第一个南北朝时代,并创造了我国历史上最辉煌灿烂的石窟艺术的高峰。

公元10世纪初,兴起于黑龙江流域嫩江水系的契丹族,沿着大兴安岭南下,在大兴安岭南部西拉木伦河流域建立了大辽帝国,并将其势力一直推进到黄河流域。建立了北至外兴安岭,南至河北(燕云十六州)、东至日本海、西至宁夏幅员万里的王朝政权。

公元12世纪初,女真人又兴起于黑龙江流域的松花江中下游地区,并先后灭亡了辽、北宋两大王朝,在中国北部建立了强大的金王朝。女真族将其势力扩展到长江流域。第一次正式在北京建立了都城,时称中都。事实上,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南北朝时代。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兴起于黑龙江流域的上游,成吉思汗率领蒙古族的铁骑,在多次西征东欧和西亚的基础上,又灭亡了西夏、南宋两大王朝,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元帝国,对世界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元朝的首都建立在金王朝的中都(今北京)的基础上,时称元大都,蒙元王朝将分裂了数百年的中国归为一统,并成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帝国王朝。

公元17世纪初,起源于黑龙江流域的建州女真族,再度兴起于辽河流域。女真族沿着长白山麓逐渐南下,先在太子河上游流域建立了后金政权。1636年又改称女真族为满洲族,并在沈阳建立了大清王朝,继而灭亡了由汉族建立的明王朝,迁都北京人主中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统一的大清王朝。

黑龙江流域古代民族的不断积极进取和开拓精神,以及“变家为国”、“变夷为华”的魄力,为今天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形成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迄今为止,黑龙江流域依然保存着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在牡丹江流域的上游宁安盆地及阿什河中、下游地区的河谷平原,有两座光彩夺目的古代都市文明的遗迹。即渤海国的上京龙泉府与金上京会宁府。这两座古代都市的遗迹犹如两座历史的丰碑,记录了黑龙江流域古老文化的繁荣景象,成为衡量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发展的标志。与此同时,相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从十六国春秋开始,经隋唐、两宋(北宋、南宋),到明、清王朝,正是中国社会文明史上最复杂的时代,其各个方面的成就都显示出令人惊叹的丰富,并充满焕然一新的感觉。由于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的不断由北向南的撞击与开拓,长江与黄河流域的文明与黑龙江流域的文明之间,长期被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在文明差异的冲突下,黑龙江流域从一种孤立和荒僻中,走向充满活力的历史新阶段。

公元7-10世纪,黑龙江流域的鞋鞍人以牡丹江上游流域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臣属于唐王朝的地方政权—渤海国。渤海国于公元689年立国,926年被契丹所灭,前后共存在了200余年。当时的渤海国,是东北亚大陆最强大的地方政权之一。由于渤海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创造的辉煌,故在唐朝的史书中将其赞誉为“海东盛国”。渤海国在黑龙江流域的广大地风内,全面推行秦汉、隋唐以来的行政建制,共建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余县。其疆域北至黑龙江下游,东到日本海,南至朝鲜半岛的泥河流域,西至松嫩平原,几乎占据了今黑龙江流域、图们江流域及鸭绿江流域中最肥沃的河谷平原及山地。渤海人接受了汉唐以来的文化与典章制度,佛教与儒教开始在黑龙江流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作为渤海都城的上京龙泉府故址,是黑水文明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重要文化遗产。渤海国的城市、墓葬、居住址、宫殿与寺庙,以及渤海国的诗歌、建筑、舞蹈、音乐、雕刻等等,虽然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但它却是中原文明在黑龙江流域的传布和再植。黑龙江流域的文明一直没有隔断与中原文化的联系。

继渤海国之后,公元11-12世纪,勿吉族的后裔女真人,再度兴起于黑龙江流域的阿什河畔。中国历史的进程发生了令世人瞩目的转折,一个尚武、pi悍、耐苦、节俭和组织严明的帝国取代了重商、享乐、软弱、腐化和涣散的王朝。女真人于11巧年立国,在不到巧年的短暂时间里,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一举灭亡了辽、北宋两大王朝。

女真人按照五行德运之说的相生相克的理论,(辽的本命为“摈铁”,宋的本命为“木”)又以自己的肇兴之地“按出虎河”的本义“金水河”为依据,取名为大金国。“金”既能克铁也能克木,并定都于按出虎河之侧(即今阿什河),今哈尔滨地区遂被称为“金源内地”。

金上京会宁府是当时东北亚区域规模较大的都市,曾经是高丽、西夏和南宋等使臣的朝贺之地。金代黑龙江流域文明的显著标志,就是中心城市的出现和城镇网络的形成。目前,仅黑龙江流域就发现有二百余座金代的古城遗迹。其次,由于黑龙江流域的商品经济的活跃、交通骚站的发达、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农耕土地的大面积开垦利用,黑龙江流域的原始经济,如狩猎业、游牧业、渔捞业、采集业、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相互孤立和缓慢发展的格局被彻底打破。随之而来的是,大面积的农耕土地的扩大和商品经济的冲击,使上述五种原始经济形态,在以农业为主,手工业和商业为辅的带动下融为一体,成为互补互利的经济基础。从而加速了黑龙江流域文明的进程,并达到了繁荣的鼎盛阶段。

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在这块荒凉、冷僻、凄苦,并使人丧失活力的气候条件下,开拓出了如此繁荣的都市文明,这怎么不令人生出无限的感慨呢?在这片令中原人只会产生一种流放之感的土地上,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却能够一次又一次的人主中原,多次建立王朝政权……沉睡中的黑龙江流域文明正在苏醒。历史的真实,终于使人们意识到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存在和它的活力。那些令人难以置信的考古发现,正是我们对历史的无知而欠下的一笔文明债。原来,以为黑龙江流域是‘北大荒’的认识,只是我们当代人意识上的荒凉。

值得注意的是,在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中,肃慎族系统,曾经两次在黑龙江流域建立了王国政权,即勿吉王国和渤海王国。发展到女真族时期,又两次人主中原。辽、北宋及明王朝均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先进的王朝,他们在许多方面均处于辉煌的顶峰。然而,他们却败在了黑龙江流域女真族的铁蹄之下。这一历史事实说明,每当一代王朝政权的皇帝和朝廷上下沉酒于享乐而不理朝政之时,这个政权就会自寻死路,走向灭亡。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文明,在中国文明的历史中具有一种神秘而特殊的地位。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为国家疆域的开拓、民族的融合、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总之,在黑龙江流域古代的历史上,无论发生多么不寻常的历史断裂,哪怕相隔几百年的荒凉,人们也总会想方设法在原来的文明废墟上重新构建新的文明。因此,在黑龙江流域所保留下来的许多古代城市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即多次被历史上的王朝所沿用。例如:渤海镇的渤海上京龙泉府、阿城市金上京的会宁府,均被元、明、清三朝所沿用。值得注意

的是,黑龙江流域的都市文明,大多是在原来的文明废墟上得以延续和发展。也就是说新的文明的创建,一直没有脱离开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的文化沃土的哺育。

参考书目与文献

(清)佚名:《满洲实录》,1934年《国学文库》,据旧钞本印行。

(清)龚柴撰:《满洲考略》,《小方壶舆地丛钞》本。

(民国)张伯英撰:《黑龙江大事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版。

(清)马冠群撰:《黑龙江地略》,《小方壶舆地丛钞在补编》本。

(清)徐宗亮撰:《黑龙江述略》,光绪十五年(1889)刻本,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点校本。(清)林传甲撰:《黑龙江地理志》,光绪三十四(1908)年铅印本。

(清)张国淦:《黑龙江志略》,张氏家抄本。

(民国)金梁:《黑龙江通志纲要》民国十四年(1925)铅印本。

(民国)万福麟等撰:《黑龙江志稿》,民国二十一年(1932)稿本,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郭克兴撰:《黑龙江乡土录》,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点校本。

黑龙江行政厅:《黑龙江行政区划》,1949年该厅印本。

(清)黑龙江衙门:《黑龙江通省舆图总册》.(1864)衙门稿本。

(清)屠寄:《黑龙江舆地图说》,一卷,《辽海丛书》本。

(清)张国淦:《黑龙江舆图序》,宣统三年(1911)石印本。

(清)黑龙江调查局:《黑龙江全省舆图》,宣统三年(1911)刊印本。

《黑龙江区域考古学》,孙秀仁等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黑龙江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

《黑龙江古代官印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黑龙江省民族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黑龙江地理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年版。

《黑龙江文物志》,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大元一统志》,中华书局1990年版。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55个少数民族名单 壮族毛南族乌孜别克族塔塔尔族布依族土家族白族 蒙古族畲族哈尼族高山族土族仡佬族俄罗斯族 独龙族回族朝鲜族哈萨克族拉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 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藏族满族傣族水族仫佬族 阿昌族德昂族赫哲族维吾尔族侗族黎族东乡族羌族 普米族保安族门巴族苗族瑶族僳僳族 纳西族布朗族塔吉克族裕固族珞巴族彝族柯尔克孜族 佤族景颇族撒拉族怒族京族基诺族 阿昌族:云南省。白族:云南省。保安族:甘肃省。布朗族:云南省。布依族:贵州省。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等。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傣族:云南省。 德昂族基诺族高山族:台湾省。仡佬族:贵州省。哈尼族:云南省。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东乡族:甘肃省。独龙族:云南省。 鄂伦春族: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等。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等。赫哲族:黑龙江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河北省,青海省,山东省,云南省,安徽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北京市,天津市等。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景颇族:云南省。门巴族:西藏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拉祜族:云南省。黎族:广东省。傈僳族:云南省。珞巴族:西藏自治区。 满族:辽宁省,黑龙江省,吉林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等。 毛南族:1956年12月被正式确认单一民族,称“毛难族”。1986年6月改为现在的名。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甘肃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 苗族:贵州省,湖南省,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等。 纳西族:云南省。怒族:云南省。普米族:云南省。羌族:四川省。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等。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水族:贵州省。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族:青海省等。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等。佤族: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兹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等。 彝族: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等。裕固族:甘肃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云南省等。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等。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课时双测过关(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课时双测过关(二)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A级——学业水平达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和殖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D.经济形态的影响 解析:选D 由材料不同扩展方式,并结合所学可知,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使文明区域不断扩大,即受经济形态的影响,故选D项。 2.波斯国王大流士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靠阿胡拉马兹达之佑,我统治了这个王国。”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国王是波斯帝国的核心和最高主宰 B.大流士以严酷法律治国 C.波斯帝国建立起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D.波斯国王相信君权神授 解析:选A 由材料信息“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我统治了这个王国”可以看出,波斯国家具有明显的君主专制色彩,故选A项。 3.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利克里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外部极盛时期”对世界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 A.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B.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C.促进了基督教文明的传播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汇 解析:选D 材料中提到,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后,历经十年征战,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东方文明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故D项正确。 4.研究性学习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对马其顿征服希腊的原因进行探究,符合探究主题的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B.雅典和斯巴达的衰落 C.亚历山大帝国的建立D.罗马帝国征服地中海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黑龙江少数民族概况 中广网2007-07-20 [打印本页] [字号大中小] [关闭]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散杂居边疆省份,全省共有53个 少数民族,人口近200万,占全省总人口的5.26%。其中世居本省的 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锡伯、赫哲、鄂伦春、鄂温克和柯 尔克孜等1 0少数个民族。10个世居少数民族中,满、朝鲜、蒙古、回4个民族人口超过10万,达斡尔族人口4.3万,其余5个民族人 口不足万人。赫哲族有3910人,黑龙江省独有民族,鄂伦春族3871人,占全国鄂伦春族人口的52%。满族、回族普遍使用汉语文;朝鲜族、蒙古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大多数人通用汉语文;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普遍使用汉语文;其他43个少数民族大部分是在黑龙江开发和建设中,从外地调入、 分配、转业、移居而来的,大多通用汉语言文字。少数民族人口按城 乡比例划分,人口居住在城市和县镇的占27.3%;居住在农村的占72.7%。按民族地区和散居比例划分,居住在自治地方、民族区、民 族乡镇的占39.9%,散居人口占60.1%。黑龙江省建有1个自治县(杜 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1个民族区(齐齐哈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69个民族乡镇,其中,满族乡(镇)24个、朝鲜族乡(镇)19个、蒙古

族乡(镇)6个、达斡尔族乡3个、鄂伦春族乡5个、鄂温克族乡1个、赫哲族乡3个、联合民族乡(镇)8个。全省还认定少数民族聚居村680个。2005年,民族工作为富民、强省、兴边、睦邻,构建和谐龙江做出了积极贡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民族地区初步建立了多元经济结构,种植业、畜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全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占有耕地3973万公顷,人均0.37公顷,高于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中央免收农业税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民族地区种粮积极性。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2005年末,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和69个民族乡(镇)生产总值分别为23.5亿元和110亿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135%和34%。自治县财政一般性预算收人1.34亿元,是2000年的4.4倍。680个民族村人均收入3297元,高于全省农村人均收入76元,是2000年的1.38倍。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民族教育。鄂伦春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的中小学大部分进入规范化学校行列,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柯尔克孜族完成了“普九”任务。普通高校对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政策的深入落实,使一大批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了高校学习。少数民族医疗卫生条件有较大改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民族语文、出版、新闻、广播事业不断发展。 来源:东北网责编:张春梅

专题三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专题三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2)元朝回族形成 三、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1“长安——河西走廊——新疆——中亚”的交通路线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关?()A张骞通西域B鉴真东渡C玄奘西行D郑和下西洋 2“你挑着担,我牵着马……”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妇孺皆知。唐僧西行取经的目的地是()。A天竺B新罗C日本D波斯 3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B印度南端C好望角D波斯湾 4“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儿歌中的“戚爷”()。A打退了沙俄侵略军B七下西洋C荡平东南沿海倭寇D收复台湾 5清朝初期,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重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的()。A沙俄侵略者B 荷兰侵略者C法国侵略者D英国侵略者 6清朝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当时代表中央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的是()。A伊犁将军B黑龙江将军C驻藏大臣D乌里雅苏台将军 7美丽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关于新疆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派班超出使西域B西汉王朝设西域都护C清朝打败回部噶尔丹的叛乱D郑成功收复新疆 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路线A——河西走廊——新疆地区——西亚——欧洲 (1)指出图中A代表的城市和丝绸之路的开辟者。 材料二:郑和与哥伦布首次远洋航行对比表 (2)有人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从材料二看,郑和被称为“世界海洋第一人”的理由有哪些? (3)丝绸之路的开辟和郑和下西洋是中外交往史上的典范。请指出它们的共同作用。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文成公主入藏,带去许多工艺品,谷物、菜籽、药材、茶叶以及历法、生产技术与各种书籍,大大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进步。 材料二:元朝,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进行有效的统治。西藏等边陲地区也都处在中央政府管辖之下。 材料三:清朝,西藏与中央政府的联系更加紧密。西藏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于清初到北京,受到顺治皇帝接见,被正式赐予“达赖喇嘛”封号。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个朝代? (2)清朝初期受到册封的西藏喇嘛教首领除了材料三中的达赖还有谁? (3)为了有效地管理西藏,清朝还设置了什么机构? (4)综上所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世界古代史复习重点

世界古代史复习重点 第一节基本知识 302、世界古代史从早期人类的出现,直到公元15世纪末期,其间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但有一些民族、国家未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连续发展过程。 303、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 304、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阶级分化的加剧,国家产生了。 305、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起,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欧洲的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 306、公元前800年以后,希腊各地建立了城邦国家。 307、罗马则在公元前1世纪后建立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308、希腊罗马古典文明对后来的西方文明有很大的影响。 309、公元5世纪以后,随着古典文明的衰落和日耳曼民族的迁徙,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形成了法兰克王国等新国家。 310、法兰克王国信奉基督教,并发展出以庄园为基础的封建制度。 311、罗马帝国分裂后,在东部建立了拜占廷帝国。 312、拜占廷文化对东欧各国的文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并为西方文化的复兴提供了许多素材。 313、从14世纪起,西欧各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萌发了新的生机,近代西方文明的曙光开始浮现。 314、公元7世纪,日本通过向中国学习和一系列改革,使社会政治经济获得发展。 315、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教和征战过程中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8世纪发展为地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316、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有自己的特色,并在保存、传播古典文明,沟通东西方文化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317、在古代世界相对孤立闭塞的状况下,随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逐渐出现较多的交往,既有战争的暴力形式,也有商旅往来、文化交流的和平形式,而后者对推动人类进步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318、正是由于这些交往,儒家文化、印度文化、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都在向外扩散,而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更形成了古代世界的三大宗教。 319、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这种不平衡在古代尤为突出。 320、知道金字塔 321、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322、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323、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324、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325、以建筑艺术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326、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 327、知道基督教的传播, 328、了解西欧庄园生活 329、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330、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331、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 332、知道大化改新 333、初步了解日本古代社会 334、了解伊斯兰教的传播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史上十个最强帝国:中国统治世界三次 这里的―帝国‖必须满足如下三个条件:领土广大,由多种族多民族构成,是区域内最高 政权。这个榜单将根据影响力、持续时间和帝国本身的强大程度进行选取,您或许会对榜单中的一两位有不同意见。 此外,这个榜单的一个条件上是所谓的―帝国‖必须被一位皇帝或国王统治过,因而如美 国和苏联这样的现代帝国将被排除在外。而进榜的帝国将大致按照影响力和国家体积进行排序。中国有两个朝代入选: 奥斯曼帝国 10 Ottoman Empire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在其全盛时期(十六到十七世纪)横跨三大洲,控制了南欧、西亚和北非的 大块领土。奥斯曼帝国有十九省,并不计其数的诸侯国,其中一些在后期被吞并进了帝国, 剩余的则在几个世纪间一直维持着不同程度的自治权。 奥斯曼帝国雄踞东西方交流中枢长达六个世纪。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在苏莱曼大帝时期控制着地中海东部大片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堪称是东罗马帝 国的伊斯兰继承者。 9 Umayyad Caliphate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是四个哈里发王国中的第二个,在默罕默德死后建立。王国由倭马亚王朝统治,这个名字来自王朝第一位哈里发的曾祖父倭马亚·伊本·阿拜德·夏姆斯。虽然倭马亚家族最早来自麦加,王朝却以大马士革为首都。 倭马亚哈里发王国 自建立以来,这个国家最后变成了一个占地500 万平方英里的巨大王国,这样的领土 面积不仅是前无来者,同时也是历史上第五大疆土连贯的的帝国。

倭马亚是历史上最大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自穆罕默德起到1924 年,先后出现了数个哈里发王国,而最后一个就是上面说过的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8 Persian Empire or Achaemenid Empire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帝国 巴比伦尼亚在罗马之前,这些全都属于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当年基本统一了全中亚,帝国由不同的文化、王国、帝国和部落组成。 它也是古代历史上最大的帝国。波斯帝国在其全盛时期约有领土八百万平方千米。帝国由居鲁士大帝建立,横跨亚非欧三大洲。 7 Byzantine Empire 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又称东罗马帝国,是中世纪的罗马帝国。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帝统自古罗马一系承袭而来,因而拜占庭也可被称作罗马帝国,或是罗马尼亚。 拜占庭帝国存在了一千多年,虽然也遭遇过挫折,丢失过领土,但它当时仍是欧洲在经济文化和军事上最强大的国家,从罗马与波斯、拜占庭与阿拉伯的两场战争中就可见一斑。

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的影响

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的影响 内容简介: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的结果,黑龙江文化以其浓郁的民族性、鲜活的丰富多彩性,在中华文化中占据极重要的地位。清以来的流人文化作为黑龙江流域文明形成过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开拓了北疆文化新风,而且在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分4个部分即流人文化的界定、对黑龙江文化影响深远的流人及作品、流人促进了黑龙江省官办、私塾教育的发展、流人文化促进了黑龙江省城文化的发展,系统论述了流人文化的成因以及流人文化对黑龙江文化、教育的影响。流人文化是指流人这一社会群体所特有的文明现象的总和。也就是指历代流人在与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各种关系中所创造与传播的一切知识的总和。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流人文化包括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狭义的流人文化则专指精神文化。我们在这里主要是指精神文化。由于我国流人这一社会群体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的综合体,而流人流放之地基本上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所以流人文化进一步融合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一种新质文化,这样,在包括黑龙江流域在内的边疆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多民族文化关系。流人文化作为一种客籍文化必然会与地域文化发生横向联系,影响和促进地域文化的发展。研究流人文化及其影响,就可以为我

们掌握各个民族风土民俗、促进与邻国的文化交流、增加边疆各地旅游文化中人文景观的历史底蕴,开发旅游新资源,提供历史的借鉴。研究流人文化为弘扬、开发黑龙江文化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黑龙江流域文明同黄河、长江流域文明一样,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之一。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在这块荒凉、冷僻、凄苦、易使人丧失活力的气候条件下,开拓出了如此繁荣的都市文明。在这片令中原人只会产生一种流放之感的土地上,黑龙江流域的古代民族却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入主中原,多次建立王朝政权。历史的真实,充分证明了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的存在和它的活力。黑龙江流域的民族,为国家疆域的开拓、民族的融合、经济和文化的繁荣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黑龙江流域文明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包含有土著民族文化与客籍民族文化中各个民族文化,有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有古今有别的时代文化,有各种具体的专业文化。此外,还有作为社会群体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流人文化。由此可见,流人文化是黑龙江流域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流人文化实质是以中原汉文化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新质文化,具有中原农耕文化与边疆游牧文化兼备的双重特点。 一、流人文化的界定 流人,先秦时代含有二义,一谓被流放贬逐之人,一谓流亡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情况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五十到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 其他各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域却相当广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0~60%。东至台湾,南达海南岛,西到新疆、西藏、北至宁夏、内蒙古都有分布。而少数民族分布也有“小聚居”和相对集中的特点,其具体分布大致情况如下:

满族分布于全国各地,但以辽宁省为最多;其次有吉林、黑龙江、河北、内蒙、新疆、甘肃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朝鲜族主要集中于吉林省;其次有黑龙江、辽宁等省。现在最大的聚居区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赫哲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下游同江、抚远和饶河等县的沿江地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则有新疆、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青海等省、区;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多与蒙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杂居。 回族分布全国各地,但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最为集中,其次则有甘肃、青海以及河南、河北、新疆等省区。东乡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族主要分布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居住在青海省东部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保安族和裕固族主要分布在甘肃省。维吾尔族大部分聚居在新疆天山以南、伊犁地区和北疆各地。哈萨克、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族都居住或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藏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以及甘、青、川、滇四省。门巴族分布在我国西藏自治区南部。珞巴族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羌族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境内。彝族主要居住在云南、四川二省,少数在贵州、广西等省(区)。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和湖南、云南等省。侗族主要居住在贵州、

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一单元 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选择题汇编

《中外历史纲要必修(下)》第一单元古代世界的大帝国选择题汇编 1.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我国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夏朝开始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河流城很早就进入了文明时代 D.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1.D【解析】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成果、罗塞塔石碑碑文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状况,三幅图片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故选D项。 2.下面是一幅关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其中,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的国家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A【解析】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的文明成就,故选A项。 3.《汉谟拉比法典》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该法典主要维护 A.外邦人的利益 B.奴隶的利益 C.奴隶主的利益 D.法老的利益 3.C【解析】《汉谟拉比法典》宣言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故选C项。 4.在古代印度有这样一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你认为这

户人家属于哪一等级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C【解析】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材料中这户家庭有着自己的住房,在城市里开着一家棉布店,同时销售自己手工制作的衣服,是商人,属于第三等级吠舍(吠舍的大多数是普通劳动者,少部分是富有的商人),故选C项。 5.阿育王在位时,孔雀王朝成为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按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划分,阿育王属于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B【解析】在种姓制度下,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刹帝利主要由以国王为首的武士集团构成,负责统治和保卫国家,故选B项。 6.佛陀(释迦牟尼)微笑着说:“……我的法好像深广的大海,无论什么都能包容。在我的法中,贫富、贵贱种姓、阶级都是虚妄的假名……”这句话表明佛陀主张

《黑龙江地域文化》平时作业一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黑龙江省事中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土地面积(45.46)万平方千米,居全国第(六)位。 2、黑龙江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木材蓄积量)和(木材产量)均居中国之首。 3、黑龙江省现拥有国家自然生态保护区(24处,其中(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已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 4、黑龙江省矿产资源在全国名列前茅,已探明矿产资源131种,其中(石油)、(石墨)等资源位居中国第一。 5、在黑龙江斑斓多彩的历史中,(渤海文化)与(金源文化)是两座高峰。 6、2011年11月,赫哲族(“伊玛堪”)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正式批准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拓跋鲜卑所建立的(北魏王朝)连接着汉唐两座中国封建文明高峰,是北方少数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政权。 8、(洞穴)是鲜卑祖先所采取的住所形式。位属大兴安岭阿里河地区的(嘎仙洞)就是拓跋鲜卑祖先居住的“旧墟石室”。 9、鲜卑族人的“贵少贱老”的伦理习俗归向其(崇武)、(尚勇)的价值核心,这与其对祖先的崇拜情结并不矛盾。 10、鲜卑民族更是以法令的形式将族外婚固定下来,严格奉行(“十姓百世不通婚”)的原则。 11、作为渤海国的主体民族,(靺鞨族)是一个相当封建化的民族,这与其自建立至繁荣,始终与中原唐朝保持着良好的臣属关系息息相关。 12、目前已发现的渤海国墓葬中,较为典型的有三座,分别是(三陵坟二号墓)、(贞惠公主墓)、(贞孝公主墓)。 13、(佛教)堪称渤海国的国教,而道教在一定地区也有所流行,(萨满教)则是渤海国边远地区群众的民间信仰。 14、渤海国的文学形式主要有(散文)和(诗歌)。 15、目前,记录女真文字的资料主要有(金石)、(墨迹)、(文献)。 二、简答题(每题4分,共36分) 1、流人文化的影响。 答:遣戍到东北的“流人”,其中不乏高官大吏、才子名流等,他们谪居在黑龙江,留下了许多佳句名篇、趣闻逸事,对黑土文化的传承发展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成为中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 2、军垦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50年代,随着北大荒的不断开发,部队转业官兵大批移民北大荒,带来了黑龙江军垦文化的繁荣发展,他们创作的精品力作,直接影响了北大荒文学艺术创作队伍的形成,为黑龙江当代艺术发展奠定了丰厚的基础。 3、知青文化的影响。 答: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四五十万城市知青移民北大荒,使黑龙江文学艺术的繁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提高垦区的人口素质,改善或改变了北大荒的生存善和生存质量,提升了黑龙江文学艺术的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 4、简述俄罗斯文化对黑龙江文化影响的表现。 答:一是对城市建筑的影响,二是对宗教文体的影响,三是对电影文体的影响,四是对音乐及时尚文化的影响,五是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5、黑土文化对文化意识的贡献。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我国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及其分布地区 1.蒙古族: 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 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2.回族 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 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 市,吉林省,陕西省。 3.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4.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5.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6.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7.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8. 布依族贵州省。 9.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10.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11.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12.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13.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14.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15. 哈尼族云南省。 16.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17. 傣族云南省。 18. 黎族海南省。 19.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20. 佤族云南省。 21.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22.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23. 拉祜族云南省。 24.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25.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6.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27. 景颇族云南省。 28.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29.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30.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31. 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2. 羌族四川省。 33. 布朗族云南省。 34.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35.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36.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37.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38. 阿昌族云南省。 39. 普米族云南省。 40.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世界历史上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六个大帝国

情境,提出新问题,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发掘信息、提炼信息、归纳信息和辨识处理信息的能力。 “材料处理”是获取信息的前提,只有读懂了材料,才可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分析、解答问题。在中国古代史材料题中要运用古汉语知识,世界史的要注意欧式长句等,来确定材料的中心、立场。以便最大限度地获得有效信息(与问题直接相关的信息),虽面对同一个信息源,但各人获取的信息在质和量上都会有差别的,这虽与阅读能力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材料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整合,还历史以本来面目;最后要“充分利用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论证”,这是题目的落脚点,要以课本为依托,要把有效信息和所学知识融为一体,进行透彻的说明、论证。 3.问答题。这一传统题型以其知识容量大、综合 性强、能力要求层次高、命题弹性大的特点而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对于这类题应当先把历史事件放到历史现象的相互联系中去思考,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如英国长期奉行欧洲“势力均衡”政策,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通过剖析就可以认清其政策的核心在于维护英国资产阶级利益,而“均衡”不过是精美的“包装”而已。 其次还应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把那个时代内内外外的各方面因素综合起来考虑。如1996年第47题,就必须把盛唐时代政治、经济、对外交往等方面构成历史大环境,才能正确地抽象、概括出导致唐文化灿烂辉煌的历史条件。 最后应使用学科语言进行表述,这是此类题成败的又一关键。例如在回答:“如何评价反法西斯联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作用?” A.它是反法西斯的重要组织和重要力量。 B.它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不同意识形态的各种力量,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绳,为二战胜利立下了不朽功勋。 C.二战的过程说明,分散的反法西斯力量易被法西斯势力各个击破,反法西斯联盟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以上表述中,A抽象且政治味浓;B文学味太浓;只有C才是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的历史学科语言表述;若展开论证,则为历史小论文了。 通过以上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题型考查的能力要求、解答技巧后,会使学生产生“偶像一经打破,道理往往显得出奇得简单”的惊喜;再趁热打铁,让学生自行设计三大块题,这种设计主要是以历年高考题和《考试说明》为蓝本,本着“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篓”的原则,通过对“基本题型及其考查能力示例”的透彻思考,玩味出每一题目的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然后参照1989年以来的全国卷及上海卷高考题,先分析出每道题的命题意图和能力要求,并玩味参考答案,然后以这些题为现成材料,另行设计题目,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逐步模拟,最后使自己的设计具有一定的难度、准确性和科学性。 需要说明的是,必须在阐释教材的过程中培养能力,不可采用离开教材而漫天训练的“题海战术”,或抛开能力培养而一味囿于教材的“闭门造车”。阐释教材的过程就是培养能力的过程,前者的重点亦应当成为后者的重点,是重点就采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重点突破法,把三大题型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审视来提高阐释含量和解题技巧,使二者“相看两不厌”,从而显示出“一步到位”的效果 。 世界历史上地跨欧亚非 三洲的六个大帝国 ⊙韩长代 波斯帝国:公元前546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率领军队侵入小亚细亚,一直打到爱琴海东岸,接着回师攻打两河流域,占领了巴比伦。经过多次战争,波斯的疆域扩充到东起伊朗高原,西到小亚细亚沿岸的广大地区。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又带兵出征中亚细亚。此后的波斯国王继续对外侵略。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征服整个埃及。后来,大流士又征服印度河流域的一些地方,并且将波斯势力扩张到巴尔干东南的色雷斯。这样,在短短的几十年里,波斯成为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 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5世纪,波斯远征希腊失败,迅速衰落下去。希腊北面的马其顿王国在公元前4世纪后半期势力日盛,公元前338年控制希腊。接着,国王亚历山大大举东侵,灭波斯,一直进军到印度河流域,建立起庞大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帝国。史称亚历山大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早期,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一跃而为地中海的一个强国。接着,罗马又在地中海沿岸进行侵略。到公元前2世纪,罗马已经占领了西西里、科西嘉、撒丁等岛屿、北部波河流域、大部分西班牙、巴尔干半岛南部和西北沿岸、小亚细亚西部、北非的一部分和地中海的许多其他岛屿,从而取得地中海的霸权。从公元前1世纪起,罗马又发动多次侵略战争。1~2世纪是罗马帝国的强盛时期。它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临大西洋,北达不列颠岛的中部和南部、莱茵河、多瑙河和它的下游以北地区,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奴隶制大帝国,地中海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东罗马帝国: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继续存在。它的领域包括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两河流域上游、地中海东岸、北非东部等地,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帝国。 阿拉伯帝国:阿拉伯统治阶级利用伊斯兰教进行掠夺战争,他们号召信徒一致对外进行“圣战”。阿拉伯军队先征服地中海东部地区、波斯、埃及;然后继续扩张。向西,沿着非洲北部一直打到大西洋岸,又渡过海峡占领了西班牙;向东征服了外高加索和中亚细亚;南段扩张到印度河以东,北段和中国唐朝的边境接壤。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中国史籍中的突厥人,又译为土耳其人。14世纪中后期,奥斯曼土耳其素丹占领了巴尔干半岛。1453年,灭掉东罗马以后继续扩张。到17世纪,它的版图已经从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黑海北岸延伸到两河流域、外高加索、地中海东岸、阿拉伯半岛西南沿海、非洲北部从埃及到阿尔及利亚的大片土地。奥斯曼土耳其发展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 18·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黑龙江流域及其古代民族与五大帝国王朝 王禹浪 迄今为止,以黑龙江流域为研究对象的古代历史与文化,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同行们的注意。从流域史的角度来研究区域历史,至少可以打破当代的国家疆界,尽可能以接近历史真实的态度去进行流域史的研究,这是一种较为科学的态度。1992年以来,笔者一直在黑龙江流域进行着民族学、考古学及历史学方面的实地考察。实践告诉我们,黑龙江流域各民族历史发展的轨迹,几乎均没有离开过这里的江、河流域及湖、海沿岸。这些民族所建立的都市文明与王朝政权的核心,都是分布在江、河流域和沿湖沿海的侧畔。本文拟从只个角度,分别论述黑龙江流域的概念、民族的分布及其经济形态、黑龙江流域古代文明。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学术界同仁不吝赐教。 一、黑龙江流域的概念及其地理环境与特征 所谓的流域,是指一条永不干涸的水系,生活在这条水系的人类集团,随着水系的流域分布而分布,水系就是他们的生命线或者是他们迁徙和移动的方位,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家园。流域文化实际上就是一种山水相依的文化。黑龙江流域历史文化就源于这种水系,他们的文化就表现出了流域文化的特点,即“祭水拜山”的特征。 每条河流都有自己的流域,一个大流域可以按照水系等级分成若干小流域,小流域又可分成更小的流域等。而流域之间的分水地带称为分水岭,分水岭上的最高点的连线为分水线,即集水区的边界线。处于分水岭最高处的大气降水,以分水线为界分别流向相邻的河系或水系。如果我们将一个流域的地面集水区的整个水系,作为平面来观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犹如一棵大树的模样的图画,即大树的主干犹如水系中的主流,而大树的分枝犹如水系的支流。当然,流域就是这些主流和支流的总称。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流域,大多是指河流水系所流经的区域而言。概言之,所谓的黑龙江流域,就是指整个黑龙江水系所流经的区域。黑龙江是东北亚区域内最大的一条河流,也是世界第六条大河,中国第三条大河。黑龙江的主流有南北两个源头,其南源为额尔古纳河,源于海拉尔河,发源于大兴安岭的西坡。其南源的另外两大支流:一为克鲁伦河,发源于外蒙古乌兰巴托附近的不尔罕(肯特山)山南麓流经中蒙边境后,注人达资湖(即呼伦池),流出的湖水与海拉尔河相汇,二为哈拉哈河,发源于中国境内的大兴安岭中部,沿着中蒙边境线流人中蒙的界湖—贝尔湖,流出的湖水称为乌尔逊河,河水西流注人呼伦池。黑龙江的北源,为石勒喀河,其上源为鄂嫩河(即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北部的肯特山北麓。实际上,黑龙江的南北两源均发源于肯特山,石勒喀河在中国境内的黑龙江省漠河县的洛古村,与注人额尔古纳河,成为黑龙江的主干流的源头。黑龙江的上、中游流域为今天的中俄两国的界河,其下游至乌苏里江汇合后的黑龙江干流则完全属于俄罗斯境内,并在今天俄境的尼古拉耶夫斯克(中国名字“庙街”或称“特林”)附近注入鄂霍茨克海的鞋鞍海峡。 黑龙江的主干流全长4363公里,流域面积为184.3万平方公里,黑龙江左岸的最大支流是结雅河,满语原称精奇里江,为黄河之意。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沙俄抢占了精奇里江口等地后,更名为结雅河,此河口处是黑龙江上游与中游的分界点。精奇里江发源于外兴安岭的南坡,在俄境布拉戈维申斯克附近注人黑龙江,全长1424公里,流域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的最大支流,松花江水系分为南北两支。南支水系发源于今吉林省长白山天池,全长2309公里,总流域面积为54.6万平方公里,北之水系则由发源于大小兴安岭的嫩江流域所构成。松花江的重要支流有嫩江、乌苏里江、桃尔河、拉林河、呼兰河、牡丹江、楼肯河、汤旺河等,干流流经至今黑龙江省同江市附近的三叉口处与黑龙江合流。 嫩江是松花江流域中最大的支流,也是松花江水系的北支,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

56个`民族分布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2%,其他55个少数民族占8%。 分布特点: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但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边疆省份,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 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幅员辽阔,陆上疆界长达2.1万千米,同朝鲜、俄罗斯、蒙古、越南等10多个国家接壤。我国聚居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2古代世界的大帝国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课时作业2 古代世界的大帝国 一、选择题 1.《全球通史》中提及:“中东、印度、中国和欧洲这四块地区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孕育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书中强调产生伟大文明的共同因素是( ) A.海洋条件 B.政治条件 C.地理条件 D.经济条件 解析:材料所述的四个地区之所以孕育出伟大的文明,是由于地处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平原地带,优越的地理条件适合人类生存。故选C项。 答案:C 2.亚非文明古国的共同特点是( ) ①地处大河流域②对外进行军事扩张③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④以农业经济为主⑤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亚非文明古国都地处大河流域,以农业经济为主,都曾建立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故选A项。 答案:A 3.“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里亚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 D.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 解析:材料描述了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表明武力扩张是古代文明扩展的重要方式。故选D项。 答案:D 4.奴隶制帝国的兴起源于文明的区域扩展。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的流域是(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恒河流域 解析: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埃及文明鼎盛时期,势力曾达到两河流域。故选B项。 答案:B 5.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英明的领袖”“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爱好者”等。“他”是( ) A.汉谟拉比 B.大流士 C.修昔底德 D.亚历山大 解析:由时间“公元前4世纪”和“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可知“他”是亚历山大。故选D项。 答案:D 6.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 ·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 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能力。题目中三条内容可以归纳为:①基督教诞生并得以广泛传播;②拉丁语的传播:③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被大量保存。根据题干材料可以得出结论:罗马帝国的扩张促进了文明的传播和发展,故D项正确。 答案:D 7.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我相信,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