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味文化31页PPT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味文化31页PPT](https://img.taocdn.com/s3/m/324a01c6c5da50e2524d7ff1.png)
谢谢!
60、人民的幸福是至高无个的法。— —西塞 罗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 味文化
56、极端的法规,就是极端的不公。 ——西 塞罗 57、法律一旦成为人们的需要,人们 就不再 配享受 自由了 。—— 毕达哥 拉斯 58、法律规定的惩罚不是为了私人的 利益, 而是为 了公共 的利益 ;一部 分靠有 害的强 制,一 部分靠 榜样的 效力。 ——格 老秀斯 59、假如没有法律他们会更快乐的话 ,那么 法律作 为一件 无用之 物自己 就会消 灭。— —洛克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体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d24cd3ccc22bcd127ff0c84.png)
文化的作用 (对社会、对人)
人类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播(横向) 文化继承(综向) 文化创新
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民族精神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体味文化
文化的转化性:可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的两重性
具有推动和阻碍作用
(注意区分不同性质的文化)
3.认 识文 化的 力量
启示: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 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 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 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多姿多彩(多样性)
二、文化是什么
1、含义
是相对于经济、政治 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 活动及其产品
2、内容 (1)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2)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 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关于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指反映一定社会经 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 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 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 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人 生观、价值观等。 非意识形态:指不反映一定社 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 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自然 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联系生活思考:
我们是怎样获
得 各 种 文 化 的 ? 甲骨文
简牍
纸书
电子书
网络
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都可以从中 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 承和发展。
3、特点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也 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 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e21624c0aa00b52acfc7cae4.png)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文化,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汇。
我们在日常用语中会说:你真有文化或是你这人咋这没有文化呢?在这里,我们把知识等同于文化,文化就是知识,有知识就是有文化。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那究竟什么是文化,让我们在生活中细细体味,来真切感悟“文化”的内涵与文化的力量。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多的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刚才我们讲的学习知识是文化,还有呢?课本上呈现的歌舞艺术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还有如今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
还有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现代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企业文化、宗教文化、校园文化、网络文化。
文化有丰富的内涵,文化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所以说文化是个“万花筒”(一)文化“万花筒”探究与共享:P4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由于文化设施的不断完善和电视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人们都有机会欣赏到越来越多的各种艺术表演。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电视、电影、音乐、网络等。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音乐、舞蹈、曲艺。
3.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
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我们都生活在这个繁华的社会,用我们雪亮的眼睛来窥视着种种文化现象。
在我们的校园中,将要进行什么样的文化活动?(校文艺演出、演讲比赛、蓝球比赛、上课、自习、作业、上网、交友、聊天……)我们现在的文化生活很丰富,那么生活在几百或者几千年前那些前辈们,你们猜猜看,他们有文化生活吗?大概是怎样的呢?2.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个人:当我们还在母腹中时,就已通过胎教开始接受文化的洗礼;出生后,又在咿呀学语中接受父母传递的文化信息。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听的音乐歌曲、常看的电视节目和书刊杂志。
社会:龙文化-儒家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黑板报、桌凳、宣传栏、校报)企业文化-网络文化(2010年第一个网络新词“敲诈政府罪”;啃椅族:在快餐厅内久坐,或买上一杯饮料就坐四五个小时的人;被就业:发帖者称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被签署了就业协议书。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7a6c3d62f60ddccdb38a0e8.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政治新人教必修3《文化生活》前言
![政治新人教必修3《文化生活》前言](https://img.taocdn.com/s3/m/8695a8d2a26925c52cc5bfdf.png)
第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
加强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是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
课题 10 框题 20
课题下设导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课题也帮学生明了本课所要讲 述的主题。每一课设2个框题。
每一框大致是一个课时 的内容。每一框题下设 3个目题。
目题 60
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 本单位,又是学习过 程的基本环节。
文 化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单元 是什么文化与生活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
一 般 第二单元 为什么
蚂蚁上树:用肉末粉丝制作。
2020/9/12
5
服
饰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文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化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宋代贵妇服饰
2020/9/12
宋代官员服饰
6
2020/9/12
7
建筑文化
(1) 对于每个人的生活来说,文化同经济、 政治一样重要,都是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 要内容。
2020/9/12
4
1.为什么文化非常重要?
吉祥用语类
鸿运当头:以鱼头、笋干、红辣椒制作而成。
竹报平安:以竹笋为主料制作,表达了人们对平
-
安的祝福。
寓意想像类:
四代同堂:用鸡、鸽子、毛雀、谷雀制作。四种 动物大小不一,代表四代。
燕子戏水:用对虾、鱼泥、油菜制作,栩栩如生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课第一框 体味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596047ed33687e21af45a9df.png)
反动的、腐朽的、 没落的文化会把
人们引向歧途
a
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是 个人成长的
27
• 3〉在欧洲,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直接催生 了列宁主义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十月 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以 后中国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 4〉《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 献”20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她必将成为我国实 现全面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巨大精神力量.
吴越文化
滇黔文化
巴蜀文化
不同区域文化各具特色
a
11
哈尔滨冰灯迎新
a
12
广州花市接春
a
13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现象的特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丰富多彩)
2、文化生活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a
14
二、文化是什么 1、文化的涵义 2、文化的特点
a
15 15
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a
26
• 2〉1920年《共产党宣言》第一中译本出版。青 年毛泽东潜心研读后,完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他说:“从此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没有动 摇过。”历史上,马克思主义帮助无数有志青年 成长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朱德、刘 少奇、邓小平等。
• 结合材料1〉、2〉讨论:文化对个人成长有何影 响?
a
网络文化
4
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日本的动漫作品:
a
5
a
66
a
77
城市的市井文化 农村的乡土文化 山村的村野文化
江南的婉约 山东的豪爽 四川的热辣
骑马摔跤体现了蒙古人的豪迈奔放 川剧的变脸让人感到神奇莫测 东北的二人转唱出东北人的淳朴豪爽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43c2695a58da0116c174967.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2a4b248312b3169a451a48f.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97adf7c770bf78a652954e0.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9b57bb915f804d2b16c1e9.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c3e08005087632311212c7.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018最新改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1
![2018最新改版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bac9dd4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b1.png)
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复习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普遍性、差异性、多样性)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2)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a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4)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与经济、政治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融,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文化是构成并影响民族生命力的重要因素,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保证,文化是重要的软实力。
)6、怎么样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②转变政府职能。
③培育市场主体。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知识点总结_学习总结_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知识点总结_学习总结_](https://img.taocdn.com/s3/m/182be42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e.png)
高二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知识点总结文化与生活知识点总结由学习频道为大家提供的范文,仅供参考!一、文化与社会1、体味文化:①文化形式各种各样。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不同区域的文化各具特色。
2、文化的内涵以及特点: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不是与生俱有的,而是后天参加实践及学习获得的。
④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文化的力量(作用):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对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也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要做到物质和精神都富有。
5、文化与经济、政治1)政治、经济、文化三者相互影响。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要影响。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味文化PPT文档共31页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前言及体味文化PPT文档共31页](https://img.taocdn.com/s3/m/8115497dcc22bcd127ff0cf4.png)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题下有序言,告诉我们 学习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和意 义。每个单元设有2-3课。 课题下设导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课题也帮学生明了本课所要讲 述的主题。每一课设2个框题。 每一框大致是一个课时 的内容。每一框题下设 3个目题。 目题是构成课文的基 本单位,又是学习过 程的基本环节。
第一课 体味文化
本课的逻辑线索
文化 现象
文化的 内涵 文化 的力量
1、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节目进行归类? 2、有人认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成这 种看法?
文 化 形 式 多 种 多 样
芭蕾舞
杂技
合唱
变脸
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原 始 图 腾 齐 鲁 文 化 燕 赵 文 化 中 国 龙 文 化
“苍润高逸,秀出东南”的庐山,是一座千古文化名 山。据此回答: 1、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庐山图》,以艺术形式形象 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C、文化是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 2、下列活动属于文化活动的是( 、在人大代表选举大会上投票 、高二年级参加校园舞比赛 、到电脑城买电脑 、农民种田,工人做工 )
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请 思 考
上面古树土堡是文化吗?将古树土 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艺术作品能称 得上文化吗?两者有什么区别?
古树土堡本身不能称之为文化。 将古树土堡开辟成旅游区或拍摄成 艺术作品则属于文化。两者的区别 在于前者是纯粹自然的东西,而后 者是经过人的实践活动,渗透了人 的精神活动,成为人精神活动的产 品,因而成为文化。
间。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而是后天培养的.
各抒己见
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纯”精神活动和 “纯”精神产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甲骨文
简 牍
纸书
电子书
归纳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
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内涵(重点、难点)
其一,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化是人类 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纯粹 “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其二,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每个人所具 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而是从社会生活的体验 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创 造物。 其三,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人们的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但我们观察所有文化现象都主要是着眼于人们的精神世 界、归结为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以文化实质是一种社会 精神力量。
A B C D
3、“石头上刻着名人名言,石头是物质的,但表 现的是精神的内容。”对这句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 不开物质载体 B、 文化就是人类创造的产品 C、 文化就是刻在石头上的名人名言 D、 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两者互不影响 4、(2008高考江苏卷)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 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文 化 一 般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是什么
文化概念的界定 文化的意义: 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过程 文化的传承:传播、继承与创新
第二单元 为什么
文化传承与创新
中 国 文 化
第三单元 怎么看
发展先进文化
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化认同: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文化选择 :当代文化生活
第四单元 怎么办
中华文化与 民族精神
小结:文化非经济,非政治,非自然,非物质。
情景一:近年来,全国出现许多学习《论语》的私塾。一 位带着5岁的孩子来学习的母亲说:“我最想教孩子的是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便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也希望 我的孩子在成长中懂得做人的道理。”她在家里每天都放 《论语》的CD,全家一块学《论语》。 情景二: 犹太民族亡国近2000年,1948年才立国,2000 年的亡国历程中她的民族分散在世界各地。一般而言,一 个民族如果亡国2000年,这个民族早就被别的民族同化 了,但是犹太民族为什么在亡国2000年后还能复国,还 能成立以色列国呢?因为犹太民族虽然国家亡了,但她的 什么没有消亡?她的文化、她的信仰没有消亡,他们民族 的文化被保留了下来,于是他们就有了凝聚力,有了复国 的基础。
——
著名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考考你: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1)工人、农民从事生产活动 (2)参加学校运动会 (3)参加演讲会、辩论会 (4)购买蔬菜水果 (5)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读书俱乐部
(6)合唱团、舞蹈队、时装表演队 (7)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 (8)某国议员竞选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
文化 “万花筒”
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形式多样,各具特色 1.定义: 2.内涵:
1)从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来看 2)从文化与人们个体的关系来看 3)从物质载体与精神文化的关系来看
体味 文化
文化 是什么
文化 的力量
1.影响个人的成长 2.影响社会的发展
1、文化的含义: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 品 。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内涵:(1)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文化 是人们_社会实践____的产物。(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后天逐 步培养出来的,不是_天生____的。(3)文化活动不是一种纯粹 精神性的活动,而是一种依托_物质载体____的活动。 3、文化的形式: 主要包括:①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 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产品) ②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 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_文化活动 。 4、文化的力量: 文化是一种_精神力量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 过程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 响不仅表现在_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_民族和国家的历 史中。
文 化 生 活
高 中 《 思 想 政 治 必 修 ③ 》
·
经济现象
社会现象 政治现象 文化现象
经济生活
《思想政治》 必修课程
政治生活
文化生活
生活与哲学
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
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
政治
文化
文化生活的主题是精神家园的耕 耘(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经 济
教材的层次结构
蹴鞠
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校 园 文 化
饮 食 文 化
社 区 文 化
网 络 文 化
林语堂谈南北文化的差异(《吾国与吾民》)
•北方的中国人,习惯于简单质朴的思维和艰苦的生活, 身材高大健壮,性格热情幽默,吃大葱,爱开玩笑。 他们是自然之子。他们致使中国产生了一代又一代的 地方割据王国。他们是河南拳匪、山东大盗。他们也 为描写中国战争与冒险的小说提供了人物素材。 •在长江以南,人们会看到另一种人。他们习惯于安逸, 勤于休养,老于世故,头脑发达,身体退化,喜爱诗 歌,喜欢舒适。他们是圆滑但发育不全的男人,苗条 但神经衰弱的女人。他们喝燕窝汤,吃莲子。他们是 精明的商人,出色的文学家,战场上的胆小鬼。
这位母亲为什么如此重视《论语》? 犹太民族 复国成立以色列国,又说明了什么?
母亲之所以如此重视《论语》,是因为文化作为 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成长产生深刻影响。
犹太民族复国成立以色列国,是因为文化作为 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国家、民族的发展 产生深刻影响。
•在中国正南的广东,我们看到另一种中国人。他们充 满了种族的活力,他们有事业心、无忧无虑,挥霍浪 费,好斗,好冒险,图进取,脾气急躁,在表面的中 国文化之下是吃蛇的土著居民的传统。
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特色
比 萨 斜 塔 ( 意 ) 艾菲尔铁塔(法国) 克里姆林宫(俄)
归纳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纯自然的东西 不是文化。
材料一:韩愈在《师说》里写到: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惑而不从 师,其为惑也,终不解也。”
材料二: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中国婴儿托 付给一个美国白人家庭抚养,他一定是说英 语并用刀叉吃饭。如把一个刚刚出生的美国 白人婴儿托付给一个普通中国家庭抚养,他 一定是说汉语并用筷子吃饭。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什么? 归纳2: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流露于举手投足之
凯旋门(法国)
白金汉宫(英)
故宫(中)
都市的文化生活 乡村文化生活
一、文化“万花筒”
(1)文化形式:多种多样。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普遍性 无时不有。 (3)文化特色:各具特色
特殊性
二、文化是什么
你不问我什么是文化的时 候,我还知道文化是什么;你 问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 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 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 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B 具体表现 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 个人成长;落后的、腐朽没落的文化会把人引 向歧途。
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 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 腐朽没落的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阻碍作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