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选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 群落的演替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教学设计第2册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教学设计1.教学背景分析在课标中,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指出需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2.教学设计2.1教学目标(1)通过弃耕农田与裸岩演替的实例分析,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生命观念)(2)通过实例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认同可持续发展观。

(社会责任)2.2.教学过程导入环节:呈现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退耕还林成果的对比图片,并对其成果进行简单介绍,提问:对此你能提出哪些你感兴趣的有价值的问题呢?提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退耕还林背后的科学规律是什么?感知概念:子问题1:弃耕的农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呈现弃耕农田上演替的不同阶段的真实图片,学生提出猜想,对这些图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提问:真的是按照我们排序的顺序进行的吗?呈现一个弃耕农田的演替和植物种数的变化的真实数据。

学生分析数据,证明或证伪自己的猜想。

思考与分析: 1.由草本阶段演替为灌木阶段时,新出现的生物从何而来?2.草本植物被灌木取代了吗,为什么?3. 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草本植物和灌木吗?4.在不同阶段,动物也会有变化吗,为什么?有何证据?根据该案例,因此“群落演替”的含义。

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优势种取代。

子问题2:光裸的岩地上群落会有什么变化?介绍课本问题探讨中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群落演替的案例,呈现演替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和真实图片。

思考与分析: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呢?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3.地衣阶段之后能直接跳过苔藓阶段,发展为草本植物阶段吗?设计意图:突破学习难点——群落演替机理中的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

建构概念:子问题3:裸岩上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点与相同点?列表比较两者在起始条件、阶段、演替速度等方面的不同点以及演替方向的相同点。

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灌木阶段
思考:弃耕的农田一定会演替成树林吗?
不一定; 在气候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弃耕的农田演替出树 林,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 林,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思考.讨论
1.从演替的起点来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 田上的演替有什么不同?这两种演替还有哪些差异?
思考.讨论
2.这两种演替有哪些共同点?
①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 ②群落中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 ③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④群落稳定性越来越强,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 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思考.讨论
3.演替都会发展为森林吗?一个群落最终演替到什么 程度,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5)灌木阶段
灌木和小乔木开始生长。灌木比草本更为高大, 剥夺了草本植物的阳光,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灌 木的生长起到了遮阴、避风等作用,同时提供了更 为丰富的食物,于是成为很多鸟类的栖息地。物种 的多样化使群落的结构较为稳定,抵御环境变化的 能力增强。
(6)乔木阶段
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 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 力,因而最终占据了优势,成为茂盛的树林。树林 的形成进一步改善了生物生存的环境,物种进一步 多样化,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变的更加丰富多样, 于是,群落演替到了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
思考:那么群落演替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吗?
不是; 任何环境下的演替最终都会达到一个与群落所处 环境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六、群落演替的结果
无论是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最终都会达 到一个_与__群_落__所__处_环__境__相__适_应__的__相__对_稳__定__的状态;

第二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第二章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比较内容 起点 速度
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
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
了的地方
地下茎)的地方
缓慢
较快
趋向
形成新群落
恢复原来的群落
经历的阶段的多 少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多
经历的阶段相对较少
2022
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2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通过探究学习群落演替的过程,掌握运用结构与功能观分析群落演替过程的能力, 提升科学思维素养并完善生命观念。
2.通过探究学习了解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提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生 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预学区 明确目标 课前准备
3.“烧芭”(焚烧芭蕉树)是一种传统的农耕文化,在巴西等热带国家盛行。火山 喷发是一种自然现象,喷发的岩浆所到之处寸草不生。甲地发生过“烧芭”现象、 乙地发生过火山喷发现象,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的自然演替。关于甲、乙两地 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甲、乙两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即使有人为因素的干扰,甲地也不可能恢复到焚烧前的地貌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的火山岩上 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的延长,生物多样性都能逐渐增多
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1.从起点上判断 (1)在从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 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 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2.从时间和速度上判断 (1)经历时间长且速度缓慢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2)经历时间短且速度较快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3)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3)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阐明群落演替的过程。2.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了解影响群落演 替的因素。4.关注我国关于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的政策。 重难点:1.群落演替的过程。2.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 | 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1.群落演替的概念:随着① 时间 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② 代替 的 过程。 易错易混 在群落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指“优势取代”而不是“取而代 之”,即并非种群代替的过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 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解析 退耕还草工程是在具备一定土壤条件下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A错 误;农田以人们种植的农作物为主,草原以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因此群落 类型不同,B错误;实施退耕还草后,改善了环境,物种丰富度会增加,C正确;受气候 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恢复后的草原群落不一定会继续演替成森林群落,D错误。
2 |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影响群落演替的因素 (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的生 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生命活动造成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干扰。 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群落之外的条件,如气 候、地貌、土壤和自然灾害等为影响演替的重要条件。
某地区经过多次大规模垦荒,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但该地区沙漠化加剧,干 旱化加重。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当地政府实施退耕还草工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实施退耕还草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B.农田和草原均以草本植物为主,因此群落类型相同 C.退耕还草过程中增加了物种丰富度 D.恢复后的群落将最终演替成森林群落
云杉是优要森林群落类型。如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 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2.3第3节 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 2.3第3节 群落的演替

减少并趋向于稳定
物质 变化
3.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和演替类型判断 (1)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 ①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 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有利条件。 ②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斗争或种间竞争,优势物种定居并 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 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③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行协同进化,资源 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 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注:植物的侵入(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 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基础。
提示:从光裸的海底火山岩地演替成植被茂盛、风景优美的旅 游岛属于初生演替。
4.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 ) 5.某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 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 林以及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群落的演替。( √ ) 6.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完全控制群落的演替。( × )
【检测反馈】 1.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群落的初生演替在海洋和陆地均可发生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非常缓慢 D.动物群落的演替与光照条件无关
解析: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存在于群落内部,但群落之外 的环境条件的变化,也常成为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如光照条 件不仅会影响植物群落,也会影响动物群落。
A.图示沙丘上的群落演替类型属于初生演替 B.引起上述群落演替的环境因素最可能是该地区雨水增多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中所有种群的数量都呈“S”形增 长 D.不同时期群落中优势种群不同,与植物对光、肥、水等的 生长需求不同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2.3 群落的演替(教师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精品讲义 2.3 群落的演替(教师版)

2.3 群落的演替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教学难点群落的演替过程。

知识点01 演替和演替的类型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演替的类型: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裸岩、沙丘、火山岩和冰川泥上的演替课程标准目标解读不同种群的生物在长期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形成动态的生物群落。

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知识精讲目标导航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火灾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的演替演替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知识点02 演替的特点、原因、方向和结果1.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特点:初生演替:演替速度缓慢,经历时间长;次生演替:演替速度较快,经历时间短;2.群落演替的特征:(1)方向:一定的方向性。

(2)能量:群落有机物总量增加。

(3)结构:营养结构变得复杂,物种多样性增加。

3.群落演替的原因:(1)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而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2)生物本身不断进行繁殖、迁徙。

(3)群落内部由于生命活动造成内部环境改变。

(4)种内和种间关系不断发生变化。

(5)人类活动的干扰。

人类活动往往是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

人类可以对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人类活动对现有的生物群落既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破坏性的。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群落演替的方向:①自然条件下,群落的演替一般朝着物种多样化、群落结构复杂化、生态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②最终的演替结果主要由演替地所处的气候条件决定。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二章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第2册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二章 第三节 群落的演替

[在深化中提能] 1.判断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方法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被彻底 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是初生演替 一看起点 ②原有群落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二看时间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是次生演替
2.群落演替中“四个量”的变化 (1)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固定能量变化(如图)
[解析] 图中 a~f 演替过程开始于 10 万年前某水体,在没有生物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所需的时间较长;在 f 阶段将树木砍 伐,由于土壤中已经存在植物的根系等繁殖体,重新演替到 f 阶段所需的时 间较图示过程短;如果没有人的作用,由于气候条件,最后也会演替成荒漠, 只是人为因素加速了这一过程,人类的活动并没有改变演替的方向。
2.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1)请分析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速度快的原因。 提示:次生演替时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 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 (2)从演替的结果看,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提示:这两类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群 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群落层次增多,土壤、光能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在应用中落实] 1.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
解析:草本阶段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先于灌木阶段出现,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即物种的丰富度逐渐增大,所以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 的物种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的物种丰富度较大;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 落的空间结构逐渐变得复杂,所以草本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比灌木阶段的简 单;草本阶段的物种丰富度小于灌木阶段,所以其营养结构比灌木阶段简单, 自我调节能力比灌木阶段弱;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前一个阶段能为后一个阶 段创造适宜的环境。 答案:D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新教材2025版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学生用书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第3节群落的演替课堂互动探究案课程标准阐明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演替过程,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素养达成1.通过分析群落的演替,形成稳态与平衡观。

(科学思维)2.通过比较与归纳两种演替类型及特征等,培育运用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实力。

(科学思维)3.通过总结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爱护。

(社会责任)设疑激趣对于森林群落来说,通过群落各种群间可形成困难的种间关系,一般状况下,可以维持群落结构的相对稳定,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但是这样稳定的森林群落是如何产生的呢?假如现有的森林群落被破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更呢?夯基提能·分层突破——互动·探究·智涂学习主题一群落演替的类型活动1 阅读教材,结合供应的材料,摸索讨群落的变更规律。

1.1883年8月7日,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炙热的岩浆滚滚而出,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

直到1934年,植物才渐渐的繁茂起来并形成小树林。

(1)像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作________。

(2)群落是一个________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更的。

2. 光裸的岩地经过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最终会演替出森林。

(1)据图分析在一个________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________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就是初生演替。

例如,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进行的演替。

(2)请思索: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②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供应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③在乔木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④从裸岩阶段演替到乔木阶段,群落的结构由________到________,总生产量和有机物的总量在不断________。

活动2 下图是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过程,1.由图看出其演替的过程为:弃耕的农田→______→________→森林。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2.3-群落的演替

人教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二-2.3-群落的演替
问题探讨
1883 年 8 月 7 日 印 度 尼 西 亚火山爆发,岩浆滚滚而 出,所到处生物全部死亡。 几年后,地面上长出了小 草,出现了一种蜘蛛。到 1909年,有202种动物在这 块 土 地 生 活 。 1919 年 动 物 增加到621种,1934年增加 到880种。
在此期间,植物逐渐繁 茂起来,形成了小树林。
粉芽
上皮层
藻类
菌丝
下皮层
汉 水 丑 生 侯 伟 作 品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藻类进行光合
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无机盐供给藻
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
苔藓阶段
➢ 在地衣开拓的基础上,苔 藓便能生长起来。苔藓比 地衣长得高,更适应这里 的环境,于是就逐渐扩展。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 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 物增多,土壤中微生物的 种类也越来越丰富。
✓ 能找到这些植物。群落演替的过程是 “优势取代” 而不是“取而代之”。
讨论 如果一块农田弃耕了,演替会如何进行?
农田
弃耕
次生演替---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废弃农田
杂草
小灌木
乔木林灌木林(二)次生演替实---弃耕农田上的演替A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B
小灌木
C
灌木林
D
树林
{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或许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与群落演替
讨论:
1、生物是如何一步步地定居在新土地上的?
✓ 可参照“裸岩上的演替过程”,即“地衣阶段——苔藓阶 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群落的结构吗?
✓ 火山爆发后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在火山爆发中,有些物种可能会 消失;在恢复过程中外来新物种可能会进入。群落结构因此而发生了 变化,一般不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4)
答案 CD 解析 群落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地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 逆变化,而人类可以人为控制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 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本课结束
答案 C 解析 草方格能防风固沙、涵养水分,具有蓄积降水、促进固沙植物生长的 作用,A项正确;土壤中的微生物能够将草方格材料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 物,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B项正确;用草方格治理流沙的过程中,沙丘上 出现的先锋植物是具有抗旱能力的固沙植物,C项错误;用草方格治理流沙 的过程是人工干预了群落演替过程,改变了演替速度和演替方向,D项正确。
4.“两看法”区分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①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原有植被 被彻底消灭的环境中发生的演 替是初生演替
一看起点 ②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的环境中发生的演 替是次生演替
二看时间 ①经历的时间长,速度缓慢的是初生演替 ②经历的时间短,速度较快的是次生演替
5.关于群落演替的三个易错点 (1)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 演替过程中是一种“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优 势地位,但森林中仍有灌木、草本植物、苔藓等。 (2)演替是“不可逆”的 演替是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改变自然演替的 方向和速度。 (3)并非所有的演替都能形成森林 一般来说,在气候适宜的环境中,群落的演替可以形成森林,但在干旱的草 原或荒漠地区,群落演替就很难发展到森林阶段,只能发展到草本植物阶段 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考题点睛
3.我国部分地区弃耕农田被外来生物豚 草入侵,某生态工作者调查了三个分别为 轻度、中度、重度入侵的群落物种数目 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植物学家进一步研 究表明,豚草能分泌某种刺激性物质引起 动物对其躲避或拒食,同时还能抑制其他 植物生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5)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精品课件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5)

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为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 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布了《退耕还林条 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2.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经济,我国于2014年启动 了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15年将这项工程列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 组成部分。我国还将长期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持 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归纳提升]
群落演替的特点 (1)群落演替一般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 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 向和速度进行。 (2)群落演替具有一定的规律。人类掌握了这些规律就能根据现有情况, 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 展。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问题引领]
阅读教科书第42页思考·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回答 下列问题。
(1)资料1和2中,人类活动分别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请列举人类 的哪些活动可能导致现有群落被破坏而引起群落的演替?
提示:资料1中,森林逐渐被灌木丛取代,甚至导致局部灌木丛出现了荒漠 化;资料2中,湖泊中的物种丰富度减小,优势物种发生变化,甚至导致一些物 种消失。砍伐森林、引入外来物种、过度放牧、填湖造地等。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影响结果:人类的许多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方向和速度进行。 2.人类的不同活动方式会对群落演替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不合理的活动方式:通过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直 接排入河流使群落逐渐恶化。 (2)合理的活动方式: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建立人工 群落等,使群落朝着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高中生物第2章群落及其演替第3节群落的演替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
重要原因。
(2) 目 的 : 处 理 好 经 济 发 展 同 人 口 、 资 源 、 环 境 的 关 系 , 走 __可__持__续__发__展___道路。
(3)措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和退牧还草,颁 布了《__退__耕__还__林__条例》。2018年,我国启动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
核心探讨 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实例 根据教材P42“思考·讨论”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资料中,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向什么方向进行? 提示:人类活动使群落演替朝着物种丰富度降低、结构简单的方向 进行。 2.人类活动对题述群落的演替速度有什么影响? 提示:人类活动加快了这种演替的速度。
3.如果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又会向什么方向演替? 提示:去除人类活动,这些群落一般会朝着人类活动出现之前的状 态进行演替,趋向于恢复原来的群落,物种丰富度会增加,结构会变得 复杂。 4.由此可见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有什么影响? 提示: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进行。
核心探讨 分析群落的演替 1.根据教材P40“思考·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 地衣? 提示: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获取养分,而地衣可 以通过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既可定居又可从裸岩 中获取养分。
(2)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 为什么?
典题应用 3.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C ) A.人类的许多活动会影响群落的演替 B.人类可以建立人工群落,将演替的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控制之 下 C.人类的活动对群落的演替均是具有破坏性的 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可看作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 的典型实例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件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第2章第3节 群落的演替课件
答案
2.(目标1)发生在裸岩上的群落演替过程是( ) A.裸岩阶段→苔藓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 木阶段 B.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 木阶段 C.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乔 木阶段 D.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灌木阶段→草本植物阶段→乔 木阶段
人类活动均加快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对吗?人类活动均使演替朝不 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进行,对吗?
提示:不对,人类活动可能加快群落演替的速度,也可能延缓群落演 替的速度。不对,人类活动也可能不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人类活动是否能任意控制群落演替的方向? 提示:不能。虽然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但群落演替有一 定的规律,人类活动不能违背客观规律,否则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 盲目地围湖造田导致洪灾频发等。
提示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检测
1.(目标1)下列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 进行的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 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 2.科学思维:“如果没有人工干预,农田生物群
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 落能长期保持农田的特征吗?”的习题,引导学
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生在情境中运用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方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来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 3.社会责任:基于对人类活动影响群落结构和演
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3节 群落的演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群落的演替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阐明演替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2)通过分析人类活动与演替的关系,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3)认同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的政策。

二、教学重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三、教学难点
群落的演替过程。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展示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不同阶段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1)后两幅图中所展现的生物群落属于同种类型的群落吗?
(2)这两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空间结构是否相同?
(3)你能现象生物是怎样一步步在新土地上定居下来的吗?
(4)这一地区有可能恢复原来的群落结构吗?(不会一摸一样)
(二)讲授新课
1、群落演替的概念
在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气候条件不断改变,生物种类也不断地在增加,群落结构趋向复杂,这使得该地区不断出现不同类型的群落,我们把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群落的演替。

那么,在自然条件下,演替分为哪几种类型呢?我们首先来了解发生在光裸岩地上的演替。

这个过程非常漫长,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它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2、光裸岩地上的演替——初生演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介绍初生演替的不同阶段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成土壤,土壤中有机物逐渐增多。

(3)苔藓阶段:比地衣高,使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微生物越来越丰富。

(4)草本植物阶段:土层加厚,保水能力增加,草本植物种子能萌发,有机物越来越丰富,通气性增加。

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

(5)灌木阶段:比草本更高,争夺阳光,取代部分草本植物,鸟类迁入,物种更加丰富,群落结构更为稳定。

(6)乔木阶段:土壤湿润,乔木种子能萌发,乔木更高达,能获得更多阳光,最终占优势,物种数量更加丰富,群落结构达到相对稳定。

提问:①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是地衣?②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③就演替的整个演替过程而言,土壤条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④苔藓出现后,它和地衣又有什么样的种间关系?哪种生物占优势?为什么?⑤地衣被苔藓取代了吗?(没有完全取代,是优势取代,不是取而代之)⑥在森林阶段,群落中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植物和灌木吗?⑦为什么经历苔藓阶段后,不能马上长出高大的乔木?⑧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下面我们来研究另一种类型的演替。

3、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次生演替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次介绍初生演替的不同阶段
(1)杂草阶段:一年生→多年生杂草。

(2)灌木阶段:小灌木→灌木。

(3)乔木阶段: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很难形成树林。

提问:①弃耕农田上首先定居的是哪种生物?原因是什么?②演替过程中,土壤条件、群落结构和物种丰富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弃耕农田上最终会发展成森林吗?
总结: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和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都是从结构简单的群落发展为结构复杂的群落;但是这两种类型的演替的起始条件不同,它们分别被称为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4、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概念
初生演替: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如,原始湖底开始的演替也属于初生演替)
次生演替: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火灾过后的
草原、
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发生爆炸并起大火(规模大于日本福岛核泄漏),灾难后34年,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动植物种类多样,属于次生演替。

(2)异同点
(3)影响演替的因素:
①外界环境因素(环境为群落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
②群落内部因素(生物的迁入、迁出,群落内部生命活动,种内关系和种间
关系)(决定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
③人类活动干扰
(4)顶级群落
演替不是一个无休止的过程,任何环境下发生的演替最终都要达到成熟阶段,这时群落和周围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此时,物种和无机环境之间高度协调,能量和物质利用率高,此时的群落也叫顶极群落。

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其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定的。

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是沙漠。

5、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在某一地区,群落演替的结果往往是由环境和群落内部的生物共同作用决定的,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有时超过其他因素的影响。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讨论
展示被砍伐森林、过度放牧草原、污水排入河流图片。

得出结论: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注意:
①人类活动可以使群落演替的速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加快或者减慢。

②人类活动往往会使演替偏离其自然演替的方向,有时也会和自然演替的方向一致。

③人类活动不一定同时改变速度和方向。

人类活动都是使群落物种丰富度降低吗?那么人类活动有没有好的影响?
通过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也可以使群落朝群落物种增多、结构复杂的方向演替。

如我国对毛乌素沙漠的治理。

群落的演替是普遍现象,而且有一定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可以预测群落的未来,从而正确掌握群落的动向,使之朝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

6、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介绍我国的政策与成就。

六、板书设计
第2节群落的主要类型
一、演替的概念
二、演替的类型
(1)在光裸岩地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2)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杂草阶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
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
(1)概念及实例
(2)异同点:
(3)影响演替的因素
(4)顶级群落
四、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五、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