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风筝》教案设计(通用16篇)

《风筝》教案设计(通用16篇)

•••••••••••••••••《风筝》教案设计《风筝》教案设计(通用1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风筝》教案设计(通用1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筝》教案设计篇1第一课时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或动手做一做风筝,举办一次小小风筝展览会。

课前准备:学生:放一次风筝第一课时回忆趣事,激情导入1.打开话题:放风筝是一项传统的娱乐活动,有很多人都喜爱。

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愿不愿意来介绍一下是怎么放的,放上去了没有,玩得开心吗?2.读题引入:有一群孩子也十分喜爱做风筝,放风筝,在他们看来这是最大的快乐,让我们感受一下他们的快乐好吗?(出示课题,读题)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读中悟情以情促读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是否读出高兴的语气,听后仿读,读好课文。

2.充分朗读,体会感情。

a、读通第2自然段,创造比读的氛围,在读、听、仿读、赛读中读通课文。

b、移情悟情:你们在做风筝时会想些什么?课文中的小伙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样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并相机理解憧憬。

c、感情朗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向往等)读好课文。

3.想象入境:风筝做好了,大家最想干什么?4.朗读展示:谁想放的,请他来读读课文。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

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第一篇:小学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风筝》教案一、教学设计(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五十多人,学生的发展情况和智力水平各不相同。

有一些学生思维活跃,基础扎实,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较强,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而有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朗读水平也较差,写作对他们来说更是一大难题。

为此,我根据学生的不同差异,因人施教,因材施教,力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工作、生活,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刻,笔调亲切、温新、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快乐”做一些铺垫;2、体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快乐和伤心的心情写具体的;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及个性化的朗读来感悟语言文字蕴涵的情感,逐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四)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在引导理解孩子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五)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齐读课题。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

《风筝》教学设计(通用5篇)《风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思想感情,感受至爱真情,获得思想启迪。

2.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和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运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教学重点:多角度理解课文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划出不理解的地方。

查阅有关鲁迅的资料,阅读《满天的风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师:备课时,可以借鉴总—分—总的思路,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研究一个个局部问题,理解课文。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满天的风筝》写了什么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学生回答)而鲁迅的《风筝》与《满天的风筝》抒发的思想感情全然不同。

怎样不同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的《风筝》一文,了解__内容,探究起深刻的内涵。

出示学习目标(同教学目标)识记字词读一读:堕憔悴荡漾瑟缩什物解释:嫌恶恍然大悟苦心孤诣肃杀诀别(过渡)风筝是报春的使者,看见风筝,人之常情是愉快的,而“我”为什么却感到惊异和悲哀?请同学们自渎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读与思教师导读:阅读分几步走,由浅入深。

第一步:通过自读,概述课文内容,体会手足之情。

第二步:教师范读并启发提问,学生边听边思,进一步理解课文。

第三步:重点精读,揣摩疑难语句。

学生默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思考:这篇__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读完,四人小组讨论交流问题后,在全班交流,教师予以引导教师范读课文,出示思考题:1.为什么小时侯会把放风筝看成没出息孩子所做的事?2.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3.鲁迅对待自己错误的态度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四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给予指导点拨教师小结作为兄长的我,小时侯认为放风筝是没出息的孩子所做的事,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严格管束,是为弟弟有出息。

现在反思起来,当年是为落后观念所支配,所以说是“精神的虐杀”。

对自己当年的行为,“我”深深谴责自己。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风筝》。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风筝》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讲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风筝》。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采用观察法和实践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风筝的起源和发展。

(2)引导学生关注风筝的形状、颜色和放飞技巧。

2. 阅读课文《风筝》:(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和放飞技巧:(1)教师示范制作风筝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学生动手制作风筝,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风筝制作和放飞技巧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风筝》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风筝》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的优美意境。

(2)介绍《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使学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以及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风筝》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

【导语】这篇精读课⽂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整理了⼈教版三年级上册语⽂《风筝》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风筝⼀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孩⼦们,在这五彩缤纷的秋天你们想⼲些什么?(⽣⾃由回答)你们放过风筝吗?咱们今天的这篇课⽂就和放风筝有关。

(师板书课题)亲同学们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都把书翻开,⾃由的、⼤声的读⼀读课⽂,注意把字⾳读正确,课⽂读通顺,难读的⽣字词句多读⼏遍。

(⽣⾃由读课⽂) 3、课⽂有多少个⾃然段,⽤⼿势表⽰。

4、课⽂中的⽣字宝宝从⽂章⾥跑了出来,你们认识吗? 出⽰词语: (⼀⼈读后全班跟读两遍) 去掉拼⾳你们还认识吗?谁愿当当⼩⽼师教教⼤家读。

(指明学⽣读,其他学⽣跟读2遍 咱们⼀块读读吧。

(全班读) 5、同学们读的真不错。

⽣字读好了,课⽂能读懂吗?请同学们端起书⽤⾃⼰喜欢的⽅式第⼆遍读课⽂。

你可以选择默读,也可以读出声⾳来,边读边思考:课⽂主要写了什么?(⽣⾃由读课⽂) 6、谁来说说课⽂围绕风筝介绍了那些事情? (⽣汇报)师相机板书:做风筝 放风筝 找风筝 7、课⽂有⼀句话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你们找到了吗? (⽣汇报课⽂第⼀⾃然段) 你真会学习,(课件出⽰句⼦)我们⼀起来读⼀读吧。

(全班读) 这句话在⽂中引领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要学会找这样的句⼦,咱们再来读⼀读吧。

8、的快乐是怎样的快乐?(⽣⾃由说,如:⼗分的快乐、⽆⽐的快乐、特别的快乐、⾮常的快乐)说的真好,咱们⼀块到⽂中去感受这种的快乐吧。

9、放风筝在课⽂中的第⼏⾃然段?(2)师板书:2 请同学们⾃由地读读课⽂,⼀边读⼀边想⼀边划⼀划,你从哪些词句当中感受到了孩⼦们⼗分的快乐?(学⽣读) 字⾥⾏间,你感受到了吗?孩⼦们的⼼情怎么样?(快乐)书上有个词,表达了孩⼦们的这种⼼情,你们找到了吗?(快活)⽂中哪些句⼦让你感受到了这种快活?(⽣汇报) 课件出⽰句⼦:我们依然很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

《风筝》的教案范文(精选10篇)

《风筝》的教案范文(精选10篇)

《风筝》的教案《风筝》的教案范文(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风筝》的教案范文(精选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风筝》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3.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先生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导入1.由有关风筝的诗歌导入,引入本文的篇名、体裁和作者。

2.简介本文的作者鲁迅鲁迅,(1881-1936)本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字豫才。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二、预习检查读准下列字音1.生字丫杈chà 憔悴qiáocuì 模样mú 嫌恶xián wù 可鄙bǐ 什物shí惊惶huáng 瑟缩sè 惩罚chéng 虐杀nüè 宽恕shù 苦心孤诣yì堕du 蜈蚣wúgōng 伶仃língdīng2.形近字嫌xián 嫌恶怒nù 愤怒堕du堕落赚zhuàn 赚钱恕shù 宽恕坠zhuì下坠诀jué 诀别决jué 决定抉jué 抉择3.多音字è 凶恶恶ě 恶心wù 嫌恶shí什物mó 劳模什模shén什么mú 模样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自主朗读课文1.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②停顿恰当;③读出感情;④读出重音。

2.根据课文的内容,快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①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不是)②风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④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风筝》课文原文及赏析
《风筝》课文原文:
有一天,天气晴朗,我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公园去放风筝。

我拿着一只蝴蝶形状的风筝,小伙伴们也各自拿着他们的风筝。

我们找了一个空旷的地方,开始放风筝。

我先把风筝线拉长,然后用力一抛,风筝就飞了起来。

我一边跑一边放线,看着风筝在蓝天中翱翔,心中充满了喜悦。

其他的小伙伴也在努力地放飞他们的风筝,有蜻蜓形状的,有老鹰形状的,还有鱼形的,各种各样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突然,我的风筝线断了,风筝飘飘悠悠地飞向远方。

我看着风筝越来越小,心中有些失落。

但是,我转念一想,风筝虽然飞走了,但它带走了我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这也许就是放风筝的乐趣所在吧。

赏析:
《风筝》这篇课文以孩子们放风筝的活动为线索,生动描绘了孩子们在公园里放飞风筝的欢乐场景,展现了孩子们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晴朗的日子,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

作者通过对风筝形状、放飞过程以及风筝在天空中飞舞的描绘,营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

当风筝线断了,作者虽然感到失落,但他却从中领悟到了放风筝的深层意义——风筝虽然飞走了,但它带走了他对自由和梦想的向往。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使得这篇课文超越了单纯的叙事,具有了更深的哲理意味。

总的来说,《风筝》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语言和深沉的内涵,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放风筝的乐趣,也让他们在阅读中思考生活和梦想的意义,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优秀课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三篇】⑴同学们,现在是什么节令?(秋天)孩子们,在这五彩缤纷的秋天你们想干些什么?(生自由答复)你们放过风筝吗?咱们今天的这篇课文就和放风筝有关。

(师板书课习题)亲同学们齐读课习题风筝三教材剖析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搭档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高兴,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神往。

文章自始至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条理清晰,按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事件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开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盛的想象空间。

编排用意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习题,为语文园地里的白话交际训练“秋天里的高兴”作一些铺垫;2.领会作者是怎样把“我们”高兴和伤心的心情写详细的。

3.积攒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领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搭档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领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详细的。

学习目的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仍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没精打采、磨坊、继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领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下来。

教学重点、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⑵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领会心得“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五篇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会认本课16个生字,会写其中7个生字,理解“翩翩起舞、威武、驾驶、双胞胎〞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而体会放风筝时孩子们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知道孩子们放风筝是表达自己的理想,懂得童年美好的理想,只有不断去追求才能实现。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知道孩子们的理想和愿望,明白童年美好的理想。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学生课前收集有关风筝的知识。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初读课文。

1、学生说读后的感受,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槐乡是怎样美丽快读课文。

3、自由读文,读准字音。

生字:tóng chě xiàn zā童扯线扎(童年) (扯断)(毛线) (扎成)wǔ shào sháo tuō武哨勺拖(武术) (哨兵) (汤勺) (拖延)词语:威武:力量强大。

驾驶:操纵使车行使。

双胞胎:同一个胎里两个婴儿,两个人同一胎出生。

4、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朗读感悟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描写了哪些小朋友的风筝,找出描写他们风筝样子的句子,多读几遍。

2、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含有“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威武〞“翩翩起舞〞等词语的句子。

说说自己还会看到怎样的景象,想象未来的水兵“我〞、飞行员“强强〞、昆虫学家“薇薇〞、建筑大师“大喜〞、音乐家“根子〞会是什么样,他们会做些什么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课件显示放风筝情景)如读第三自然段描写“我〞和“强强〞风筝的样子的句子时,可让学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逻时和飞行员驾驶飞机在蓝天翱翔时的情景,读出“我〞和强强长大誓死保卫祖国海空的决心和壮志。

朗读第四自然段描写根子扎风筝的样子的句子后,可让学生想象动听风铃还会引来什么想象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第五自然段简略地记叙了芳芳别具一格的风筝,可想象芳芳会想些什么她想好了没有最后一自然段可结合“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这句和全文在脑海中浮现孩子们放风筝的画面,闭目想象空中的“风筝图〞,体会空中的热闹,体会孩子们的心情,并思考怎样才能使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三、个性朗读(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快乐的心情)1、分小组朗读,比赛朗读。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

《风筝》三年级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能够讲述课文中的故事,表达对风筝的喜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承民间艺术。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创新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风筝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的抽象词语进行解释。

引导学生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对风筝的了解。

二、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情感。

三、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跟读。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分析课文内容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二、制作风筝1.教师出示风筝材料,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制作风筝的步骤。

2.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制作风筝的计划。

3.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风筝,注意安全事项。

三、展示风筝1.学生展示制作的风筝,讲述制作过程。

2.教师组织学生互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2.学生提出关于风筝的问题,教师解答。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风筝,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巩固记忆。

2.画一画自己喜欢的风筝,并附上简要介绍。

3.家长协助孩子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分享给同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内容,学会生字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通过制作风筝,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人教版三班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通用4篇)人教版三班级上册语文风筝教案篇1一、教材简说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

文章语言朴实,多于白描而极少雕饰,笔调亲切、温馨、自然。

文章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拘束、无拘无束的欢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难过;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盼望的向往。

文章自始至终,布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如可触摸。

本文叙述层次清楚,依照做风筝、放风筝和找风筝的次序把大事的过程交代得一清二楚。

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大事的进展而自然变化的。

另外,文章的结尾是开放型的,意味深长,给人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

编排意图有以下几点:1.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里做风筝、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并引出秋天童年趣事的话题,为语文园地里的口语交际训练“秋天里的欢乐”作一些铺垫;2.体会是怎样把“我们”欢乐和难过的心情写详细的。

3.积累课文中生动的词语。

教学时,重点引导同学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

难点是在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详细的。

二、学习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细心、盼望、依旧、飘舞、舍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查找、垂头丧气、磨坊、连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4.引导同学把自己喜爱的句子抄下来。

三、教学建议1.课前可布置同学做如下预备:搜集一些和风筝有关的资料。

如有条件,可去放一次风筝。

2.本课要求会认的生字有5个,其中“丧”是平舌音,“坊”是后鼻音,不要读错。

要求会写的生字有10个,教学时要抓住难点。

可先让同学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认写,然后有选择地对一些字做重点指导。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教案

《风筝》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风筝》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童年时和伙伴们一起制作、放飞风筝的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感受到的乐趣和启示。

教学内容包括:文章的字词学习、句子解析、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习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在制作和放飞风筝过程中的心情变化。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友谊、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筝实物,引导学生谈论自己放风筝的经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感受作者的情感。

3. 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4. 句子解析:分析文章中具有代表性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

5. 修辞手法:讲解并举例说明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6. 主题思想:讨论文章主题,教育学生珍惜友谊,勇于克服困难。

7.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填空、改写句子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筝》2. 生字词:略3. 重点句子:略4.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5. 主题思想:珍惜友谊,勇于克服困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自己放风筝的短文。

作业答案:(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在讲解修辞手法时,结合例句进行讲解,便于学生理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制作风筝,并组织一次风筝放飞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友谊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敢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了解风筝的制作过程。

2.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看法。

(2)提问:你们知道风筝是什么吗?你们放过风筝吗?2.课文朗读(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

(2)指名学生朗读,纠正发音,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3.理解课文(1)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讨论:课文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制作风筝的?4.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

(3)学生练习生字词,巩固记忆。

5.课堂活动(1)分组讨论:你们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制作方法?(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风筝。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学生展示风筝,互相评价。

(2)拓展: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风筝的民间故事?(3)布置作业:回家后,向家长介绍今天学习的风筝制作方法。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2.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3.课堂活动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4.作业布置是否合理,学生能否完成?5.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有哪些改进之处?五、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风筝》一课。

本文主要讲述了一个关于风筝的故事,通过描绘孩子们放风筝的场景,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孩子们童真的快乐。

文章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插图生动形象,适合小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1. 认识生字词,能正确读写“线、鸢、振、vely”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放风筝的知识,能复述课文大意。

4. 培养观察图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的能力。

5. 学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字词的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观察图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风筝模型、图片、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作业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春天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提问:“同学们,你们放过风筝吗?最喜欢春天的哪一部分?”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喜爱。

2. 生字词学习(10分钟)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然后集体交流学习。

重点讲解“线、鸢、振、vely”等生字词的读音和写法。

3. 朗读课文(10分钟)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师适时停下来,分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4. 理解课文(10分钟)让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补充。

提问:“课文中的孩子们为什么喜欢放风筝?他们放风筝的过程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课题:风筝板书内容:线鸢振 vely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大意。

3. 观察一幅关于春天的画,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写一段话。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观察图片、想象画面,让他们体会到了春天的美丽和放风筝的快乐。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第四册,第八单元《风筝》一文。

该文详细描绘了风筝的制作、放飞过程以及孩子们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生词,体会作者情感;学习文章的写作技巧,如比喻、排比等;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

2. 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比喻、排比等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动手制作风筝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词。

难点: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比喻、排比等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筝样品、课文朗读录音。

学生准备:课本、笔、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风筝样品,引导学生说出风筝的名称和特点。

(2)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词。

(2)学生互相交流生词,教师进行指导。

3.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生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

4. 实践环节(1)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的特点。

(2)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比喻、排比句式,进行句子创作。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筝》2. 生词:翩翩起舞、轻盈、五彩缤纷、翱翔、盘旋……3. 写作技巧: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的风筝”为题,写一篇短文。

答案示例:我的风筝是一只五彩斑斓的蝴蝶。

它在空中翩翩起舞,像一位优雅的舞者。

它的翅膀轻盈,像一片云彩。

当风吹过,它翱翔在蓝天白云之间,盘旋在绿树红花之上。

我看着它,仿佛自己也成了那只风筝,自由自在地飞翔。

2.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风筝的制作和放飞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运用比喻、排比等写作技巧进行句子创作。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风筝》原⽂及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原⽂ 在我童年的梦⾥,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的理想不⼀样,每个⼈扎出来的风筝也不⼀样。

你看,那样⼦像⽔兵帽,后⾯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边的⼤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强的,他很想当飞⾏员。

他把⾃⼰最威武的⼀张照⽚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定是薇薇的巧⼿做的,她想和爸爸⼀样,当个昆⾍学家。

还有,那⽡⽚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师⼩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乐家根⼦的最棒了,那是⼀个⼤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什么,所以只好照⾃⼰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条长长的辫⼦,真好玩! 我⼀边放线⼀边跑着,⼿⾥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越飞越远。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散⽂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童的意义,有鲁迅的⾃省精神,有鲁迅对⼩兄弟⾝受“虐杀”却⽆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标: ①知识与能⼒⽬标:整体感知课⽂内容,多⾓度有创意地理解课⽂,体会感情⾊彩复杂的句⼦的含义,进⾏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法⽬标:⾃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案《风筝》1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培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盈等10个生字,掌握渴求、盘旋、滑行、绿盈盈等词语。

2、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3、有语气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重点: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体会作者渴望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思想感情。

课时划分:2课时导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统一,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设计:一、导课:春天到了,和暖的阳光普照大地,田野里,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样的天气里同学们最喜欢的户外活动是什么?(板书:放风筝)听说过花儿也会放风筝吗?(板书:花儿也会)你们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学生会说到:花儿如何会放风筝?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二、初读课文,感悟课文: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这些问题能否解决?1、学生自由读文,同时划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词。

2、解决不认识的生字词,检测学生的识字情况(可以分组朗读,或者接读课文)。

3、指导学生对读的同学做评价。

老师评价学生的读文情况。

刚刚在看到这个题目时,同学们都有个问题:花儿放的风筝是什么?那现在我们就来找找,请同学们快快地读读课文,看看能否找到答案。

学生谈到哪里,老师要引导学生来想像学习,全诗共有4个小节,写了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小节:写出来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达了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2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教学设计(精选12篇)三年级语文上册:《风筝》篇1教材分析本文是鲁迅诸多优秀回忆性中的一篇。

写了他童年时,因为风筝与弟弟发生了一次无法补过的误解和冲突,内心充满了深深的愧疚。

笔触细腻,情感凄婉,适合于用声情并茂的朗读,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文所体现出来的亲情带有很深的时代烙印,要通过社会背景的探究加以把握。

作者严厉的自责精神充满字里行间,这更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本文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描写。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课外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准确理解在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兄弟之情;(2)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步骤:(一)布置预习1、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①1925年左右中外社会状况②鲁迅其人其作品其思想2、查字典,落实生字词的音和义3、读课文,了解大意(这个环节体现了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搜集信息的能力目标:能运用和检索多种工具书,运用多种现代媒体接受和获取信息。

)(二)情景导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清代诗人高鼎的一首《风筝》诗,把阳春季节儿童在草地上争相放风筝的情形写得活泼可爱,读来令人欣喜。

可是,看到风筝,文学大师鲁迅却感到悲哀。

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诗《风筝》,去触摸大师那颗敏感的心灵吧!(三)整体感知师生在舒特曼《小夜曲》悠扬的旋律中,朗读全文,力求读准字音、读对重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产生声情并茂的朗读效果,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内容。

(四)合作探究出示以下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或个别回答,或集体讨论,或分组辩论。

教师适时点拨,力求掀起探讨的热潮,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1、“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简单复述。

2、“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你如何看待这种行为?为什么?老师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解,步骤如下:① 如果你有弟弟会采取这种方法吗?为什么?② 如果你是弟弟会采取什么行为?为什么?③ 为什么哥哥会这么做?④ 为什么弟弟没有反抗?⑤ 你认为哥哥爱弟弟吗?3、你更喜欢课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4、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哪些困惑之处?(1题意在检验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效果。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风筝》一文。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文章结构分析等。

具体章节为第六单元第二十一课。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2. 通过阅读课文,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风筝的喜爱之情。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一些较为复杂的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等。

2.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以及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各种风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风筝的兴趣,进而引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理解文章大意。

3. 课堂讲解:对生字词进行讲解,并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分析。

a. 比喻句:“风筝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一只彩色的蝴蝶。

”b. 拟人句:“风筝似乎在向我们招手,呼唤我们一起飞翔。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谈谈自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课题:《风筝》2. 生字词:翩翩起舞、宛如、招手、呼唤等。

3. 句子解析:比喻句、拟人句。

4. 文章主题:对风筝的喜爱,对民间传统文化的热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写一篇关于“我的风筝”的作文。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有关风筝的资料,了解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时,可以组织一次放风筝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带来的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2. 文章中比喻句、拟人句等句型的理解和分析3. 课后作业的设计与拓展延伸活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1. 课前预习: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尝试查找词语的含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在我童年的梦里,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人的理想不一样,每个人扎出来的风筝也不一样。

你看,那样子像水兵帽,后面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大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无边的大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小强的,他很想当飞行员。

他把自己最威武的一张照片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一只美丽的大蝴蝶,翅膀一扇一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一定是薇薇的巧手做的,她想和爸爸一样,当个昆虫学家。

还有,那瓦片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大师小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小音乐家根子的最棒了,那是一个大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子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子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大干什么,所以只好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一条长长的辫子,真好玩!我一边放线一边跑着,手里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这篇散文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无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目标:①知识与水平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体会感情色彩复杂的句子的含义,实行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亲情的含义;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

学情分析:因为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

即使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水平有所提升。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学生①布置预习: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可从网上查阅鲁迅的资料,准备交流。

②预习课后练习二,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①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引导学生多角度理解课文。

②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③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亲情是人世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

温馨和美的亲情动人心弦,感人至深,在误解和冲突中的亲情也是真挚而令人难忘的。

今天学习的《风筝》,就是鲁迅(周树人)回忆自己和弟弟周建人小时候围绕风筝发生的一件事。

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醒悟后的自责及无法补救的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手足之情。

《风筝》就像一曲人情美的赞歌,让人沉醉在自然、和谐、水乳交融的诗情画意里。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的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板书课题并出示目标。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教师范读或让学生听配乐录音,让学生熟悉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字音字义,积累优美词语、精彩片段。

注音:蜈蚣()瑟()缩解释:伶仃憔悴肃杀诀别嫌恶苦心孤诣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a、这篇课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请你概述一下。

b、听读课文以后,你有哪些感受?(教师可针对学生不同的感受启发提问)为什么“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事隔几十年为什么要讨小兄弟的宽恕?为什么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鲁迅对待自己的错误态度与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毫无怨恨?c、课文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大家一起研讨。

学生听读课文后,讨论回答,学生间相互评论、补充.教师再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协助学生多角度地理解课文。

[教师小结]这篇课文的意蕴很丰富。

有手足情;游戏对于儿童的意义;“我”的自省精神;小兄弟无怨恨的思想内容。

又集中表达了“我”的惊异、悔恨、补过、悲哀的情感。

抓住“我”情感经历这条主线,为感悟课文思想内容做准备。

因初步感知,教师要即时引导,尊重学生独特理解。

四、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学生四人小组设疑,可小组内互问互答,教师巡视引导、点拨、补充,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教师做好充分准备,回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深入下去。

做到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差别。

[问题探究]①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联系下文)②画出描写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光明媚”的句子,说说作者为什么把往事的回忆放在这样的画面中展开?(多角度讨论探究)③为什么说“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近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北京天空中荡漾了”?师生讨论后,教师加以评述。

[教师小结]作者在北京的冬季看到天空中的风筝所引发的惊异和悲哀(引出下文),在“春光明媚”的画面里展开了对往事的回忆,使现实中严冬的“寒威”与回想中春日的“温和”互相映衬,既增添了回忆往事哀婉动人的力量,又使文章带上几分明丽的色彩,透露出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光明天地的心情。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①精读课文,再提问题,继续研讨。

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

③阅读《满天的风筝》,说说文章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七、板书设计八、课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投影出示字、词及文学常识。

二、自主质疑,合作探究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中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明白了游戏于儿童的意义,感悟到鲁迅严于解剖自己、知错必改的精神,感受了作者由惊异、悲哀到后悔自责及心情沉重的感情经历,初步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那么,我们从中还能感悟些什么?本节课继续研读课文。

1、教师朗读指导(声音、语调、速度、感情)。

2、指名朗读课文(3-12段),对课文主体内容再交流探究。

朗读时,可分读、齐读或重点读。

再次整体感知,同时布置思考问题准备在预习与思考前提下,小组内交流,选共性和有代表性问题合作探究。

小组之间相互派代表问答,教师引导深化,不同意见全班讨论。

(教师应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解决好如下问题)3、学生可边读边思考或读完整体思考。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组第一组:(1)从语段中找出描写小兄弟观望他人放风筝的语句,分析一下作者从哪几方面写的?他为我们勾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儿童形象?对小兄弟流露出什么感情?(结合书中插图体会)(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虐杀的这个幕”,具体指什么?请你用自己话概括。

说说作者在文中是什么样的形象?对“我”的描写,流露出了怎样的感情?这时的小兄弟是怎样的处境?(3)这部分一些动词和形容词用得很贴切传神,找出来,说说为什么用得好。

(4)通过3、4段的学习,你进一步感悟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点拨,全班交流、补充。

[教师小结]这部分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瘦弱的小兄弟形象,而“我”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虐杀者”,文中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可怜、同情和痛楚的手足之情,也隐含着深深的自责。

(第4题可放开让学生说,教师不一定给评价)第二组:快速默读,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讨论。

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2)从第5段中找出一句相关文章主旨句子,说说反映了什么主题?(3)待到小兄弟惊异地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从中你又感悟到了什么?教师小结:作者一接触科学思想,就理解错误,设法补过,并不因为自己当初的动机是好的就原谅自己,不因为当初的想法是受了传统的影响而宽恕自己,也不因为时间相隔久远就不了了之。

他的心情是那么沉重,可见他是多么严厉地解剖自己,他的为人是多么严肃认真,他的精神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第三组:(教师要重点指导第三组的问题,可由浅入深引导)大屏幕投影出示问题(1)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2)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学生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教师小结)作者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既意想不到,“无可把握”,想摆脱也不可能了。

当年虐杀者与被虐杀者都被愚昧观点所支配,彼此都不以为有什么错,现在虐杀者有了觉悟而后悔痛苦,而被虐杀者已经全然忘却。

课文一再强调“我”的沉重和悲哀,不但表现个人的悔恨,而是对这种普遍的精神麻木状态的忧虑和痛惜的感情。

即使在今天,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得到极大的教育意义。

三、拓展延伸,以读带写请学生根据练习三准备的作业在全班交流。

文中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候也做过很多游戏,玩过很多玩具吧?请你选一个最难忘的说给同学们听听。

(以上练习如课堂时间不够,可放到课后练笔中写)小结《风筝》不但是表现了人内心美好的感情,而且给人以深沉的思想力量。

深刻的主题,无论从哪个角度阅读,都有意在言外的收获。

通过学习课文,你感悟最深的是什么呢?反复思索以后并用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让自己的感情更真挚、美好,思想更丰富、深刻。

四、课堂总结因为这篇课文是学生进入初中后第一次接触鲁迅的文章,这篇文章又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整体感知课文时,不要求学生一下子理解透彻,而是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探究一个个局部性问题,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全文。

在指导学生探究时,引导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发了学生独特的感受。

即使两节课下来,学生还有些地方不太懂,但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水平有所提升。

另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活动中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五、布置作业。

【篇三】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多种方法感知和理解精心、希望、憧憬、垂头丧气、千呼万唤等词语。

2、以“幸福鸟”统领全文,围绕憧憬理解并感悟做、放、找风筝的过程中小伙伴的心情变化。

教学重点:使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感悟小伙伴做、放、找风筝时的不同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意会法体会“憧憬”,想象法品读感悟动词的生动用法。

一、谜语导入,体会词语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带来了一条谜语?(出示谜语)谁来读一读。

生读谜语。

师:谁愿意猜一猜?(风筝)师: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猜出来是风筝的呢?(生汇报,师贴风筝图)2、师:词语的用处可真大呀!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语文的殿堂,感受词语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