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风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语文《风筝》原文及教学设计

【导语】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案的设想和计划。

⼀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风筝》原⽂及教学设计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原⽂ 在我童年的梦⾥,飞得的就是风筝。

草地上,我们扯着线跑着;天空中,风筝迎着风飞着。

那些在天空中飞着的,都是我们理想的翅膀啊!每个⼈的理想不⼀样,每个⼈扎出来的风筝也不⼀样。

你看,那样⼦像⽔兵帽,后⾯还飘着两根飘带的风筝就是我的,因为我想长⼤后当海军。

此刻,我似乎看见了⽆边的⼤海和翻滚的波浪……那个飞机风筝是⼩强的,他很想当飞⾏员。

他把⾃⼰最威武的⼀张照⽚贴在风筝飞机驾驶舱的位置上。

瞧哇,⼀只美丽的⼤蝴蝶,翅膀⼀扇⼀扇的,正在空中翩翩起舞,那⼀定是薇薇的巧⼿做的,她想和爸爸⼀样,当个昆⾍学家。

还有,那⽡⽚风筝是未来的建筑⼤师⼩明的;那双体花瓶风筝是双胞胎姐妹兰兰和红红的。

所有的风筝中,要数⼩⾳乐家根⼦的最棒了,那是⼀个⼤竖琴。

说实话,我见了他的风筝后才知道竖琴是什么样⼦的。

那风筝上挂的两排风铃可真好听:“得啷啷,得啷啷!”把带着鸽哨的鸽⼦都引来了。

最有意思的风筝要算芳芳的了。

因为直到现在她还没有决定长⼤⼲什么,所以只好照⾃⼰的模样做了个风筝,让“她”到天上去好好想想吧。

哈,风筝的后脑勺上还拖了⼀条长长的辫⼦,真好玩! 我⼀边放线⼀边跑着,⼿⾥的线越放越长,风筝也带着我们的理想越飞越⾼,越飞越远。

【篇⼆】⼩学三年级语⽂《风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散⽂中,有鲁迅的兄弟之情,有游戏于⼉童的意义,有鲁迅的⾃省精神,有鲁迅对⼩兄弟⾝受“虐杀”却⽆怨恨的深沉感慨。

学习⽬标: ①知识与能⼒⽬标:整体感知课⽂内容,多⾓度有创意地理解课⽂,体会感情⾊彩复杂的句⼦的含义,进⾏探究性学习。

②过程与⽅法⽬标:⾃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

《风筝》教案设计教案设计:《风筝》一、教学目标:1.了解巴勒斯坦美国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作品《风筝》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家庭、背叛、救赎等主题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通过本书的阅读,引导学生感受人性的复杂性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二、教学内容:1.胡赛尼的生平和文学背景。

2.《风筝》的背景设定和故事情节。

3.主要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

4.主题探讨:友谊、家庭、背叛、救赎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风筝》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主要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分析。

3.如何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

2.阅读:分段朗读,引导学生理解人物情感和行为动机。

3.讨论: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促进学生深入思考。

4.写作:写读后感、作文或角色扮演,巩固对文本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环节:播放作者胡赛尼的访谈视频,了解他创作《风筝》的初衷和感悟。

2.阅读环节:分段朗读小说《风筝》,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起伏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3.讨论环节:学生分组讨论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如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巴巴和哈桑的家庭关系等。

4.写作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文本内容,撰写读后感或自由创作相关作文,分享自己对于书中主题的理解和思考。

六、教学评价:1.通过阅读《风筝》并参与讨论、写作等活动,检测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深度。

2.学生自评和互评,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鼓励并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思考和探讨文本。

七、课后拓展:1.组织学生观看电影《风筝》的改编作品,比较原著小说和电影的异同。

2.邀请相关专家或学者就小说中探讨的主题进行深入讲解和讨论。

3.组织学生进行相关手工或文艺创作,表达对于作品《风筝》的理解和感悟。

通过本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风筝》这部作品,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感受到《风筝》的优美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通过对《风筝》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了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学会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如何培养学生的散文创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风筝》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风筝》的优美意境。

(2)介绍《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使学生对《风筝》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学内容:(1)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3. 教学活动:(1)讲解:教师讲解《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引导学生理解《风筝》的文化价值。

(2)讨论:分组讨论《风筝》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以及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感受。

(3)欣赏:播放《风筝》的朗诵视频,让学生感受散文的韵律美。

(4)创作:组织学生进行散文创作活动,要求学生运用描绘景物、表达感情等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学习目标
1. 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 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2. 理解文章的主题,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1. 谈话导入:询问学生是否放过风筝,引入课题。

2.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轻声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连词多读几遍。

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并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3.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阅读课文,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探究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5. 课堂总结: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6. 课后作业:模仿课文,写一篇关于自己童年趣事的作文。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风筝》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1.1 教材内容
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部编本四年级上册的课文《风筝》。

1.2 教材特点
本课文为叙事性散文,内容生动有趣,适合学生阅读。

二、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准确朗读课文《风筝》。

2.理解课文中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

2.2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珍视,激发学生勇敢追求梦想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3.1 教学重点
1.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友谊的理解。

3.2 教学难点
课文中较长难度较大的句子的理解和朗读。

四、教学过程
4.1 导入
教师播放与风筝相关的视频,引出话题,并询问学生对风筝的认识与喜爱程度。

4.2 学习新课
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文《风筝》。

2.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语段意思。

3.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朗读比赛,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3 拓展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风筝的主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勇气。

五、课堂作业
布置课后作业:写一篇作文,分享自己的梦想和困难,以及如何勇敢追求梦想的经历。

六、教学反思
本课程设计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风筝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勇气和友谊的意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以上为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风筝》教学设计(文本感悟)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风筝》教学设计(文本感悟)

《风筝》教学设计(文本感悟)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希望、大惊失色、垂头丧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感受秋天里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

3、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心情的起伏变化。

教学难点:理解心情起伏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孩子们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的。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质疑,导入新课。

1、交流课题:同学们了解风筝吗?向大家介绍一下。

2、内容导入。

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风筝给作者以及他的伙伴们的童年带来的无限快乐,而这份感受绝不仅仅是放风筝,那么究竟带来怎样的快乐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随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通课文。

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求助老师同学,也可以查阅工具书,然后多读几遍。

2、朗读接龙,出错者坐下,后边同学继续。

3、理清条理: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本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4、再读质疑:通过阅读,你对课文有什么疑问吗?三、细读深究,体悟情感。

1、学习第2自然段。

(1)自读感悟。

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风筝是作者童年最美好的记忆,尝试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作者和小伙伴们做风筝时的心情。

(2)细读感悟。

仔细阅读第2自然段,提出阅读要求: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童年做风筝的快乐,并将这样的句子画下来,进行批注。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如果有了新的收获和体会可以记录下来。

最后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风筝给作者带来的乐趣,也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四、丰富积累,拓展延伸。

1、积累自己喜欢的优美词句。

2、搜集有关风筝的古诗文,查阅有关风筝的相关资料。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

《风筝》说课稿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风筝》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风筝》说课稿1一、分析教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纸船和风筝》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三册新入选的一篇阅读课文,它讲述的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纸船和风筝这两样孩子们都喜欢的东西,让松鼠和小熊这两种可爱的小动物成为了好朋友,并且成了维系、发展他们俩之间友谊的纽带。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阅读教学以学生阅读为前提,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

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着上述理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采用不同的形式。

2、在读中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内心变化过程正是其友谊加深的过程。

3、展示学生的表演才能,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二、根据学生情况确定教学方法根据低年级学生生性活泼的个性特点,我采用了“读中感悟、探究明理、表演体会”的形式进行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读为主,多读少讲,让学生在读中感悟、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三、以学生为主体,安排教学过程《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纸船和风筝》这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程序: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通过老师的导入语,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可以让学生在读书的时候能带着问题去读,这样读书就能够读得更仔细、认真。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我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己读课文,对全文有个初步印象,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而且在读书之前,我就出示了自读要求,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些什么或弄清楚什么,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有的放矢。

《风筝》教学案(优秀9篇)

《风筝》教学案(优秀9篇)

《风筝》教学案(优秀9篇)《风筝》大班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地画出形状不同的风筝。

3、风筝的两边图形要对称。

4、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活动准备:各种形态的风筝活动前组织幼儿放风筝活动过程:一、幼儿观察风筝,说出风筝的不同形态。

师:小朋友,这两天你们都在放风筝,请你说说看,你见过什么样子的风筝?二、讨论风筝的共同点,认读汉字:骨架、左右对称。

师:这些风筝形状虽然不同,但是它们却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请小朋友仔细看看教室里的风筝,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幼儿每说出一个特点,教师及时出现相应的汉字。

)三、分析风筝的图案和色彩。

师:小朋友真能干,发现了风筝许多相同的地方,有骨架,有一根长长的线,风筝的身体左右对称,有的风筝上的图案也左右对称,还有飘带(教师一边说,一边指着汉字)。

那你最喜欢哪只风筝?请你上来说一说。

师:现在请小朋友分组,去看看你喜欢的风筝有哪几种颜色,有哪些图案,相互之间说一说,然后再告诉老师,好吗?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也来设计风筝,你们愿意吗?在画的时候要注意风筝的两边要对称,把你喜欢的图案、花纹和色彩都用上去,也可以模仿这些图案和颜色,你们会吗?画完了我请小朋友把你的风筝剪下来,贴到这幅图的天空中,剪的时候边上要留些白纸,这样风筝才好看。

好,开始吧。

四、幼儿绘画,教师指导。

五、评价幼儿作品:师:今天小朋友画出了自己设计了许多漂亮的风筝,你们看,这些小朋友放着你们设计的风筝,多开心呀!他们说:中班的小朋友真能干,颜色涂得很均匀,色彩搭配得也很好,图案设计得更漂亮,小朋友,你们开心吗?那我们也去放风筝吧。

《风筝》教案篇二【教学要求】1、认识坏、扎等8个字,会写坏、松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懂得好朋友之间应该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松鼠吗?松鼠长什么样?它最喜欢吃什么东西?(松果)对,小朋友对小松鼠还记忆犹新,不过今天老师要向小朋友们介绍的两位朋友里边除了松鼠以外还有一位新朋友,它是谁呢?请看课文。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四年级语文《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掌握一些关于风筝的词汇;读懂课文并能朗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3.课程标准:语言表达、听说能力,感知与表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讲述风筝的由来与制作方法;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准备课件、学生风筝制作材料、乐曲《风起了》。

四、教学过程1.导入(约5分钟)通过播放乐曲《风起了》,引入本课话题,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力量和风筝的美。

2.课文讲解(约10分钟)(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风筝”的美好形象。

(2)解读每段文字,并与学生交流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与表达的能力。

3.风筝由来(约10分钟)(1)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风筝的由来,讲解风筝的历史文化背景。

(2)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4.风筝制作(约20分钟)(1)教师向学生讲解风筝的制作方法,向学生展示制作过程。

(2)分小组让学生亲自制作风筝,老师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制作的风筝,设计并涂色。

(4)在制作完成后,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风筝,并谈谈自己的设计和感受。

5.风筝飞翔(约15分钟)(1)让学生到操场或室外空地飞风筝。

(2)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分享飞行体验。

6.总结(约10分钟)温习课文,并与学生分享飞行风筝的感受和体会。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7.课堂延伸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热爱,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与风筝相关的动画片或纪录片,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

五、板书设计《风筝》制作风筝步骤:材料准备→搭建骨架→装贴纸→系线→挂尾巴→飞行风筝特点:轻盈、飞翔促进风筝飞行的因素:线、风力六、课后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对风筝的知识和制作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制作风筝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增加了学生对风筝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风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课一等奖--风筝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课《风筝》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分析
《风筝》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二篇精读课文,本组课文以“走进秋天”为专题,抓住秋天的特点,从多角度描写秋天:有的表达了在秋天里的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有的记叙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快乐;有的描写了秋天的美好景色。这些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可以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韵味,体会秋天的美好。本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既写了“我们”放风筝时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也写了放风筝时的伤心,同时还体现了孩子们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本文语言朴实,笔调亲切、温馨、自然,自始自终充满了童真童趣,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师:羡慕我们无忧无虑的生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4、是呀,我们拥有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拥有着那个年龄段独有的天真和快乐,这怎能不让人羡慕呢?请你带着这份孩子们的快乐和村里人的羡慕再来读读这一段。
5、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飞到了云彩上。忽然吹来一阵风,线嘣地断了。风筝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极快地飞走了。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此时,孩子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描写心情的句子。
2.学生情况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借助拼音识字,有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但三年级的学生情感体验和积累还远远不够,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文贴近生活,学生对风筝并不陌生,并有放风筝的生活体验,因此对于理解文中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心情并不难,但要理解文中的重点语句仍然比较困难。
就让我们也跟随作者和他的小伙伴们一起制作蝴蝶风筝吧,音乐起,齐读“在芦塘里……和希望。”
是啊,每个孩子都在心中有个美好的心愿,都充满了(点红“憧憬和希望”)再读句子。
可是风筝做好了,却什么都不像了,现在孩子们的心情还快乐吗?你从那儿读出来的?(依然)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风筝》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鲁迅的生平及作品。

2. 学习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文章的主题。

2. 难点: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用多媒体展示一些风筝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整体感知:学生自读课文,注意字音和断句。

3. 深入研读:
- 讲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鲁迅和弟弟放风筝的过程。

- 分析文章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 让学生讨论文章的主题。

4. 拓展延伸:让学生分享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5. 课堂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文章的主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放风筝的经历的短文。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能够理解文章的主题。

但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的分享不够积极,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学计划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幸福和希望”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风筝》《麻雀》两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快乐生活,能使学生明白爱能战胜一切思想感情。

本次习作是生活万花筒,内容是写一件印象深刻的事。

重点是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通过口述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

引导学生运用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二、单元教学重难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感受生活的快乐。

放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无不体现了对幸福和希望的憧憬之情。

拼死救子的老麻雀,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的感情变化。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了解对不同的角色的神态、动作的具体描写,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3.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审题、选材、明确习作要求,运用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三、单元课时安排16 风筝…………………………………………………………………2课时17 麻雀…………………………………………………………………2课时习作:生活万花筒………………………………………………………1课时16 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憧、憬、歇”等4个生字,会写“筝、拔、蝴”等12个生字。

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知道课文围绕“风筝”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能模仿作者的写作方法,把一件事写具体完整。

4.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感悟“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明白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具体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理解课文《风筝》的内容,掌握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能够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表达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3.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自然的责
任感。

二、教学准备
1.复印课文《风筝》的课文及相关诗歌。

2.准备风筝模型和相关图片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3.设计相关课堂活动和小组讨论的问题。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了解课文《风筝》
1.利用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

2.听课文录音,让学生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

3.导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旨和内容。

第二课时:诗歌朗诵
1.学生诵读相关诗歌,引导学生感受对自然的热爱。

2.分组朗诵,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第三课时:实践活动
1.制作风筝模型,让学生亲身体验风筝的飞行乐趣。

2.小组讨论:如何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资源。

四、教学反思
在这堂课中,学生通过课文理解、诗歌朗诵和实践活动的方式,体验了对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对大自然的关怀和责任感。

教师在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环境的热爱和保护自然的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上是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6.《风筝》最新教研教案教学设计的简要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老师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

《风筝》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风筝》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和人物形象。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 欣赏《风筝》的艺术特色和文学
价值。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模仿 《风筝》的写作风格进行创作。
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风筝》中的人 性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能够欣 赏《风筝》中的美感和情感表 达。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能够理 解《风筝》中的道德观念和价 值取向。
具体性
反馈应具体、明确,指出学生 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 议。
建设性
强调学生的进步和优点,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不足,鼓 励他们积极改进。
互动性
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意见,与 他们进行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
知识掌握
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程 度,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 堂知识的应用能力和独立思考
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的参 与度和表达能力,了解他们对
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测试与考试
定期进行测试和考试,全面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和应用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
及时性
在评价后尽快向学生提供反馈 ,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
习状况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04
教学过程
导入
提问导入
询问学生们是否放过风筝,对风筝有 哪些了解,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思考 和兴趣。
情境导入
利用多媒体展示美丽的风筝图片或视 频,让学生感受风筝的美丽和魅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讲授新课
介绍风筝的历史和起源
讲述风筝的发明和演变过程,以及它在历史上的发展和应用。
讲解风筝的制作材料和工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风筝》教学设计4】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风筝》教学设计4】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风筝》教学设计4】三年级风筝教学设计》摘要:简析鲁迅先生《风筝》以反省“精神虐杀”核心抒发了无限深沉感慨,②什么把这幕称“精神虐杀”?不就是毁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虐杀”“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兄弟”遭受到无情“虐杀”?、圈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不只是只风筝更重要是人精神,当“我”已识到了“我”当初行虐杀性被虐杀者却毫无痛苦历史错从何处改正?因《风筝》末“我”悲哀并不仅仅是人没有得宽恕“难”而更是对历史“精神虐杀”事件无影无踪不得证也就无所谓改悲哀简析鲁迅先生《风筝》以反省“精神虐杀”核心抒发了无限深沉感慨相当长段里鲁迅十分关儿童问题《从孩子照相说起》《略论国人脸》等他对国孩子太“向‘静’方面发展低顺眼唯唯诺诺”而缺乏必“兽性”感慨万端鲁迅看国固有化弊端便是抹杀儿童动奇天性他《我们现怎样做父亲》呼吁父辈们“己背着因重担肩住黑暗闸门放他们(指孩子们——编者)到宽阔光明地方”因我们就不难理他对己二十年前“虐杀”弟弟天性行如地责与懊悔更让鲁迅忧虑是这种不觉虐杀和被虐杀不知何才能停止他把更深邃目光投向对整国固有化反思语言含义深刻而凝练须系上下具体语境细加揣摩其四然段动作神态描写蕴涵着强烈感情色彩两截然对立人物形象跃然纸上须细加体味理难是既然弟弟已全然忘记了那件事“我”心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感想?设计理念.以学生疑惑作整教学设计基《风筝》幅不长学生初遍对能有朦胧而粗略感受但因蕴藉深沉语言凝练含蓄肯定会有不少难鉴不妨以学生要教学起以几核心问题研讨心带动整理切实让学生有些收获.鲁迅思想深邃相当部分他深刻省识走近鲁迅走进鲁就要袒露己心灵以媒介与鲁迅先生进行精神沟通与对话如写到“精神虐杀”想必师生并不缺少遭受他人“精神虐杀”或者给他人“精神虐杀”历唤醒这些历者(师生)、、作者对话与交流才可能实现3.给学生提供知识背景以鲁鲁鲁迅先生作品如单就孤立地难以达到全面而深入理由及多由及人然由人及有利学生更广阔视野鲁感受鲁迅如学习《件事》《略论国人脸》《从孩子照相说起》《雪》《希望》等及“我确确剖别人然而是更无情面剖我己”等言论可作参照主要步骤、导入新课学们喜欢风筝吗?放风筝吗?风筝是你己做吗?鲁迅先生曾与风筝有段难以释怀缘分他95年月日写下《风筝》那天正是农历正月初问世不久即被选入当初语教科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短——《风筝》二、整体感知课布置预习让每学记下己感受和疑难问题教师课前收齐并做初步整理结合已有教学实践看学生可能提出问题会有.什么“我”看到远处有二风筝浮动就感到种“惊异和悲哀”?.“二十年毫不忆及幼候对精神虐杀这幕”这“精神虐杀这幕”具体指什么?什么说是“精神”“虐杀”?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了那件事“我”心什么依然沉重?.课结尾说“并也带着无可把握悲哀”什么是“无可把握悲哀”?5.“四面都还是严冬肃杀而久诀别故乡久逝春天却就这天空荡漾了”这句太拗口应如何释?6.“我倒不如躲到肃杀严冬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这句话是什么思什么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严冬”?7.“我不幸偶而看了……”这句话运用了“不幸”词按正常理处应是很幸运才对纠正了他种错误思想什么说是不幸呢?8.什么把五、六然段分开?9.“远处有二风筝浮动”什么说“浮动”而不是“飘着”或“飞着”?0.“讨他宽恕”用“讨”还是用“”?“我还能希什么呢”“希”可否改成“奢”?学生所提问题肯定还有很多但涉及全主旨要害问题(整体性而非细节性)无非是前三问题弄懂这几问题其他也就迎刃而了教学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培养学生问题识、研讨识及分析问题、问题能力是重要上课请学们再次速遍课整理己感受看有没有新发现学生所提问题基础上师生商讨确定几要共研究关键问题即上述前三问题三、深入理与探讨围绕三关键问题依次展开研讨逐层深入理全.“悲”从何是否仅仅因“我”不喜欢风筝?这问题引导学生着眼全寻答案树立整体识明确眼前风筝勾起了我沉重心事二十年前“我”曾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我”己犯下失而“悲哀”.“精神虐杀这幕”具体指什么?什么说是“精神”“虐杀”?这是课堂研讨核心部分宜逐步展开①紧承上问题探讨得出结论“精神虐杀这幕”指二十年前“我”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具体容指三、四然段放声朗四然段体会作者以种怎样心情回忆当年这幕明确忏悔责②什么把这幕称“精神虐杀”?不就是毁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虐杀”“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兄弟”遭受到无情“虐杀”?、圈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不只是只风筝更重要是人精神“我”折断、掷、踏扁、傲然;“兄弟”惊惶地、失了色瑟缩着、绝望③根据提供材发挥你想象如兄弟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件工艺品?请你描绘番(通想象进步体验这种精神虐杀残酷)④你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历?请描述番(打开“语”与“生活语”通道使它们相丰富和支持)以上四步不应机械进行宜视具体情况而定3.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那件事“我”心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态?这问题有定难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发表不观不依照具体语境及鲁迅先生以贯观念(国人劣性——精神健忘及其可怕遗传)看“我”悲哀显然是型“鲁迅式悲哀”这种“悲哀”既是当年“精神虐杀”而悲哀更是被虐杀者健忘而深深地悲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寒威和冷气”给“我”寒威和冷气不仅是“严冬”更是那种可怕精神健忘那种难以拔除集体无识教学应相机阐发不可硬性灌输四、想与扩展推荐鲁迅先生99年创作《我兄弟》与课做比较《我兄弟》全如下我是不喜欢放风筝我兄弟是喜欢放风筝我父亲死里没有钱了我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风筝了天午我走到从不用屋子里看见我兄弟正躲里面糊风筝有几支竹丝是己削几张皮纸是己买有四风轮已糊了我是不喜欢放风筝也讨厌他放风筝我便生气踏碎了风轮拆了竹丝将纸也撕了我兄弟哭着出了悄然廊下坐着以怎样我那没有理会都不知道了我悟到我错处我兄弟却将我这错处全忘了他总是很要叫我“哥哥”我很抱歉将这事说给他听他却连影子都记不起了他仍是很要叫“哥哥”阿!我兄弟你没有记得我错处我能请你原谅么?然而还是请你原谅罢!对《我兄弟》与《风筝》关系唐弢先生形容得“正如色彩鲜艳油画先画简朴素描草稿”与《我兄弟》相比《风筝》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故事情节更加细致更重要是突出强调了“我”知失懊悔和无法得以赎罪“悲哀”主题更加深刻了相关.更可悲是作受害者兄弟却对往事毫无记忆“全然忘却毫无怨恨”这又使我们想到《狂人日记》被吃者和吃人者都处不觉状态当“我”已识到了“我”当初行虐杀性被虐杀者却毫无痛苦历史错从何处改正?因《风筝》末“我”悲哀并不仅仅是人没有得宽恕“难”而更是对历史“精神虐杀”事件无影无踪不得证也就无所谓改悲哀再说远《狂人日记》写98年《我们现怎样做父亲》写99年六七年了“长者”和“儿童”错位不觉地虐杀和被虐杀事件似乎仍重演作者当初呼似乎落空了是该飘故乡春天风筝却北京冬季“浮动”错位悲哀将持续下.具有几主题线发展特征主题线是“我”对幼年弟弟“精神虐杀”悔心境以现代科学思想批判了封建“长式”吃人道德观念和行二是回忆故乡温暖春天和现实生活“四面都还是严冬肃杀”环境对立暗示作者对严酷现实不满与反抗情绪三是“我”请弟弟原谅己失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以至己无法忏悔包含了对忘却别人错处美德种肯定和赞誉三种主题线以种核心。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

风筝小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了解,并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1.风筝制作材料:竹竿、纸张、彩色笔、剪刀、胶水等;2.风筝制作图纸;3.风筝绘制图样;4.风盘。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论风筝的形状、材料和用途,并了解风筝的历史和文化意义;2.出示一些风筝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并谈论他们喜欢的风筝。

二、风筝原理解析(10分钟)1.让学生观察一只风筝,并提问:“风筝是如何飞起来的?”2.引导学生讨论风筝的原理:“风筝利用气流产生的压力差来保持平衡,并通过线穿过风筝上下两侧的骨架形成稳定的三角形结构。

”1.预先准备好风筝制作图纸和彩色笔;2.讲解风筝的基本结构,如风筝的上下两个翼、风筝的骨架结构等;3.让学生根据示范和图纸进行描绘,同时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喜欢的图案。

四、风筝制作(35分钟)1.每个学生将在桌上选择适合的竹竿和纸张,根据图纸剪裁纸张,用胶水固定在竹竿上,并用线穿过骨架结构;2.指导学生如何将线系好,并留出一段用于操纵风筝的线;3.提示学生注意细节,确认所有连接处都稳固可靠。

五、风筝飞行(20分钟)1.指导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试飞风筝;2.教授基本的风筝操纵技巧,如向左或向右拉线、放线等;3.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记录风筝的飞行特点和操纵风筝的体验。

六、风筝展示和总结(10分钟)1.邀请每位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并邀请其他同学发表评论和赞美;2.结合学生的展示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风筝制作和飞行的经验;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制作风筝?风筝对我们有什么意义?”1.邀请学生在主题板报上展示自己制作的风筝和飞行的照片;2.鼓励学生写一篇有关风筝制作和飞行体验的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和成果,评判风筝的外形和结构是否合理;2.观察学生在风筝飞行过程中的操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3.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评价学生对风筝的理解和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依、歇、丧”等5个生字。

会写“精、希、却”等12个生字。

能读写“精心、希望、依然”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3、能模仿作者心理描写的方法,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4、乐意通过上网或查阅书刊搜集有关风筝的资料。

教学重点
1、“村”、“丧”的字形,“磨”、“坊”的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读出“我们”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1、体会感悟“我们”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不同心情。

2、能较为具体地写出自己不断变化的心情。

课前准备
1、寻找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的文字片段,有条件地可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有关风筝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第一课时
一、唤起情感,导入学习
1、唤起情感:童年的生活都是五彩缤纷的,既有欢声笑语,也有滴滴泪水。

你觉得童年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下,好吗?
2、导入学习: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把自己喜欢的读给同桌听听,请同桌评出读得好的,给予表扬。

(师巡视,
了解学情)
3、感知内容: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复杂到简单一步一步的归纳,切忌敷衍。


三、读中悟情,以情促读
1、以读代讲学习第1自然段,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评。

教师注意指导“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本段,边读边把自己读懂的和不懂的勾下来、写下来。

(估计学情:学生能读懂做风筝所用的材料是什么?他们做完风筝后的心情。

对于“憧憬”、“依然”二词,学生可能不大明白。


(2)学生汇报。

学生在说用什么做风筝时,教师可让孩子结合自身经历及收集的资料谈谈看法。

“憧憬”一词可根据“泡泡”的提示引导学生查字典,或在具体的语境中解决。

“依然”一词可用近义词“仍然”,通过换词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当学生在谈到书中孩子的心情时,引导他们读两个句子:
a、我们精心的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

b、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教法:多种形式读,体会作者高兴的心情。

(4)假如就是你在做风筝,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让学生入情入境)(5)多种方式读全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角色转换:风筝做好了,此时你最想干什么?
(2)创设情境: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孩子们放风筝的欢乐场面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或者教师有感情地朗读一篇细致描写放风筝场面的文章,让学生入情入境。

(3)引导表达:刚才同学们欣赏了放风筝的画面,你们看到了什么,与大家交流交流。

(4)角色转换:当你奔跑在空旷的田野中,看到高高飘荡在天空中的风筝,你的心里产生了一种怎样的感受?
(5)品味课文:用心多遍朗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文中孩子和我们一样的感受。

需要精读的句子:a、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飞起,渐渐高过树梢了。

b、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注:此二句可根据课堂情况,分析写法,如第一句中动词“托”“牵”的用法。

(6)深入赏读:让我们带着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兴奋、激动、自豪)再读全段课文。

四、小组自学生字,交流学法。

1、出示生字,指名组词朗读。

注:“拼”“村”“丧”的读音需特别注意,磨的读音:二声(摩擦)、四声(磨面);坊的读音:一声(牌坊)、二声(作坊)。

2、观察生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注:“村”可与“材”进行比较记忆,“丧”的下面部分没有一撇。

3、练习书写生字。

五、课堂练习
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
一、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选择第1自然段至第3自然段中你最喜爱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读出感情。

2、作者在做风筝,放风筝时的心情怎样?用一个词概括。

二、细读深究体悟感情
1、学习第4自然段
a、读一读:用心读读第4自然段,能发现“我们”的心情有什么变化吗?
b、说一说:说说你读后的发现。

c、试一试:能不能用读表现出不同的心情来?(可采用多次读的方式进行)
重点读好这个句子:我们大惊失色,千呼万唤,那风筝越来越小,倏地便没了踪影。

方式:读、体会、“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可表演。

d、评一评:你们觉得这些同学读得怎么样,从哪些语词的朗读上能感受到“我们”的快乐或难受。

2、学习5、6、7、8自然段
(1)师:假如你高高飞着的风筝断了,飞了,你会怎样呢!
(2)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小朋友们是怎么做的?请读读5、6、7、8自然段。

重点读好:我们垂头丧气地坐在田埂上……
(3)体验: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孩子的难过而又不甘心的情感。

(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为主要体会句。


三、回顾课文,畅谈感受
1、放筝时,线断了,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难过、着急,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你有过这种生活体验吗?
2、一个提问下,帮助学生再次疏导出全文线索,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并再次朗读几个描写心情的重点句。

四、课堂练习
1、把自己玩耍、活动时候的心情告诉大家,写一写。

2、写几个描写心情的词语,并在小组内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