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广东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广东近5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
![广东近5年高考有机化学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dda5357be23482fb4da4c0a.png)
有机化学综合训练试题30.(15分)不饱和酯类化合物在药物、涂料等应用广泛。
(1)下列化合物I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遇FeCl 3溶液可能显紫色 B.可发生酯化反应和银镜反应 C.能与溴发生取代和加成反应D.1mol 化合物I 最多能与2molNaOH 反应(2)反应①是一种由烯烃直接制备不饱和酯的新方法:化合物II 的分子式为 ___ ,1mol 化合物II 能与___molH 2恰好完全反应生成饱和烃类化合物。
(3)化合物II 可由芳香族化合物III 或IV 分别通过消去反应获得,但只有II 能与Na 反应产生H 2,II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写1种);由IV 生成II 的反应条件为_______。
(4)聚合物可用于制备涂料,其单体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利用类似反应①的方法,仅以乙烯为有机物原料合成该单体,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定条件-CH=CH 2+2ROH+2CO+O 2 ① 2CH 3- -CH=CHCOOR+2H 2O 2CH 3- Ⅱ30.(16分)脱水偶联反应是一种新型的直接烷基化反应,例如:(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_____,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最少需要消耗_____molO2.(2)化合物Ⅱ可使____溶液(限写一种)褪色;化合物Ⅲ(分子式为C10H11C1)可与NaOH水溶液共热生成化合物Ⅱ,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 ___.(3)化合物Ⅲ与NaOH乙醇溶液工热生成化合物Ⅳ,Ⅳ的核磁共振氢谱除苯环峰外还有四组峰,峰面积之比为为1:1:1:2,Ⅳ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4)由CH3COOCH2CH3可合成化合物Ⅰ.化合物Ⅴ是CH3COOCH2CH3的一种无支链同分异构体,碳链两端呈对称结构,且在Cu催化下与过量O2反应生成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合物Ⅵ. Ⅴ的结构简式为______,Ⅵ的结构简式为______.(5)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生类似反应①的反应,有机产物的结构简式为_____.30.(14分)过渡金属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联反应是近年来有机合成的研究热点之一,如反应①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1)化合物I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甲卷)选择题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甲卷)选择题](https://img.taocdn.com/s3/m/b88d99593b3567ec102d8ac9.png)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全国卷(甲卷)选择题6.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A.NH4Cl+NaOH△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解析】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强酸和强碱中和生成可溶性盐和水的反应。
A 项中NH4Cl不是强碱而是盐,B项中Mg(OH)2是难溶于水的中强碱,C项中NaHCO3是酸式盐,因此只有D项符合题意。
【答案】D【命题意图】主要考察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对知识的迁移能力7.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101kP a):①C4H10(g)+13/2O2(g)=4CO2(g)+5H2O(l)△H=—2878 kJ/mol②C4H10(g)+13/2O2(g)=4CO2(g)+5H2O(g)△H=—2658 kJ/mol③C4H10(g)+9/2O2(g)=4CO2(g)+5H2O(l)△H=—1746 kJ/mol④C4H10(g)+9/2O2(g)=4CO2(g)+5H2O(g)△H=—1536 kJ/mol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A.—2878 kJ/mol B.—2658 kJ/molC.—1746 kJ/mol D.—1526 kJ/mol【解析】燃烧热是指在25℃、101kP a时,1m01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因此正丁烷完全燃烧产物应为CO2(g)和H2O(1),所以正丁烷的燃烧热为△H=一2878 kJ/mol 。
【答案】A【命题意图】主要考察了燃烧热的概念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解析】氯气在水中可发生反应:Cl2+H2O H++Cl¯+HClO,而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Cl¯,使该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从而使氯气的溶解度减小,A正确;碘在碘化钾溶液中发生反应:I2+I¯ I3¯,从而使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大,B正确;醋酸可发生电离:CH3COOH CH3COO¯+H+,而醋酸钠提供大量的CH3COO¯,从而导致上述可逆反应向逆反应方向移动,醋酸电离程度减弱,C错;工业上生产硫酸涉及反应2SO2(g)+O2(g) 2SO3(g),使用过量空气,相当于增大一种反应物浓度,则另一种反应物的利用率必然提高。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298402330b4c2e3f572763a4.png)
A 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解析:Zn是负极,故A错;
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2010江苏卷)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②阳极是Al发生氧化反应,要生成氧化膜还必须有H2O参加,故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 - 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
(2)电镀时,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铁被保护,可以是做原电池的负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故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处,Fe做阴极受到保护;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铁是做负极,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A、Li和Al分别是两极材料。B、应有Al的参加。D、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3482fc5da50e2524d7f93.png)
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化学试卷本试卷分为第Ⅰ卷(第1-4页)和第II卷(第5-12页)两部分。
全卷共12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问120分钟。
第Ⅰ卷(共66分)考生注意: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清楚填写姓名、准考证号、校验码,并用2B铅笔正确涂写准考证号和校验码。
2.第Ⅰ卷(1—22小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应将代表正确答案的小方格用2B铅笔涂黑。
注意答题纸编号与试题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位。
答案需要更改时,必须将原选项用橡皮擦去,重新选择。
答案不能涂写在试卷上,涂写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N-14 0-16 Na-23 P-31 S-32 Cl-35.5 K-39Br-80 I-127一、选择题(本题共10分,每小题2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1.下列做法不能体现低碳生活的是A.减少食物加工过程B.注意节约用电C.尽量购买本地的、当季的食物D.大量使用薪柴为燃料2.下列有关物质结构的表述正确的是A.次氯酸的电子式B.二氧化硅的分子式2SiOC.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式24 33 s pD.钠离子的结构示意图3.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A. 1,3,4-三甲苯B. 2-甲基-2-氯丙烷28 1+11C. 2-甲基-1-丙醇D. 2-甲基-3-丁炔4.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描述不符合事实的是A .有机物不导电B .金刚石是自然界最硬的物质C .2SO 可用作食品防腐剂 D .N0可用于某些疾病的治疗5.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晶体中一定存在化学键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D .正四面体分子中键角一定是'10928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
) 6.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7.N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2N 和C0所含分子数均为ANB .1.7g 22H O 中含有的电子数为0.9AN C .1mol22Na O 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AND .标准状况下,2.24L 戊烷所含分子数为0.1AN8.下列实验目的可以达到的是A .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金属镁B .醋酸钠结晶水合物与碱石灰共热制取甲烷。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364f61605087632301212ae.png)
2010年全国各地化学高考试题汇总D【鸣谢整理人员:2010国标(番中唐荣会)2010北京(外校刘敏)2010山东(外校刘敏)2010浙江(仲元陈谦明)2010福建(外校刘敏)2010安徽(外校刘敏)2010天津(外校刘敏)2010重庆(仲元陈谦明)2010四川(仲元陈谦明)2010广东(仲元陈谦明)2010海南(番中唐荣会)2010江苏(番中唐荣会)】2010国标2010国标077.下列各项表达中正确的是A.Na2O2的电子式为B.106g的乙醇和丙醇混合液完全燃烧生成的CO2为112L (标准状况)C.在氮原子中,质子数为7而中子数不一定为7D. Cl-的结构示意图为答案:C2010国标08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不考虑立体异构)A.3种B.4种C.5种D.6种答案:B2010国标09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A.由溴丙烷水解制丙醇;由丙烯与水反应制丙醇B.由甲苯硝化制对硝基甲苯;由甲苯氧化制苯甲酸C.由氯代环己烷消去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D.由乙酸和乙醇制乙酸乙酯;由苯甲酸乙酯水解制苯甲酸和乙醇答案:D2010国标10把500mL有BaCl2和KCl的混合溶液分成5等份,取一份加入含a mol硫酸钠的溶液,恰好使钡离子完全沉淀;另取一份加入含b mol硝酸银的溶液,恰好使氯离子完全沉淀。
则该混合溶液中钾离子浓度为A.0.1(b-2a)mol/L B.10( 2a-b)mol/L C.10(b-a)mol/L D.10(b-2a)mol/L答案:D2010国标11己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H=-12.1kJ/mol;HCl(aq)与NaOH(aq)反应的∆H=-55.6kJ/mol。
则HCN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等于A.-67.7 kJ/mol B.-43.5 kJ/molC.+43.5 kJ/mol D.+67.7kJ/mol答案:C2010国标12根据右图,可判断出下列离子方程式中错误的是A. 2Ag(s)+Cd2+(aq)==2Ag+(aq)+Cd(s)B. Co2+(aq)+Cd(s)==Co(s)+Cd2+(aq)C. 2Ag+(aq)+Cd(s)==2Ag(s)+Cd2+(aq)D. 2Ag+(aq)+Co(s)==2Ag(s)+Co2+(aq)答案:A2010国标13选项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评价A Fe3O4与稀硝酸反应:2Fe3O4+18H+=6Fe3++H2-↑+8H2O正确B 向碳酸镁中加入稀盐酸:CO32-+2H+==CO2↑+ H2O错误,碳酸镁不应该写成离子形式C向硫酸铵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Ba2++SO42- =BaSO4↓正确D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的Cl2反应:2Fe2++2Br-+2Cl2==2Fe3++4Cl-+Br2错误,Fe2+与Br-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应为1:2答案:B2010国标26物质A~G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没有列出)。
2010-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实验部分及答案
![2010-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实验部分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aee340e192e45361066f5f3.png)
2013年广东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6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23.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23. 【答案】AC【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的是实验的基本操作与现象分析。
【思路点拨】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能与蔗糖固体变黑,A项正确;Al在常温下与浓硝酸反应发生钝化,钝化也是化学反应,B项错误;Na与无水乙醇反应得到H2,反应原理是Na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C项正确;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得到的是黑色的Fe3O4,D项错误。
33.(17分)化学实验有助于理解化学知识,形成化学观念,提高探究与创新能力,提升科学素养。
(1)在实验室中用浓盐酸与MnO2共热制取Cl2并进行相关实验。
①列收集Cl2的正确装置时。
②将Cl2通入水中,所得溶液中具有氧化性的含氯粒子是。
③设计实验比较Cl2和Br2的氧化性,操作与现象是:取少量新制氯水和CCl4于试管中,。
(2)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电解食盐水制备Cl2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而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设计两种类型的原电池,探究其能量转化效率。
限选材料:ZnSO4(aq),FeSO4(aq),CuSO4(aq);铜片,铁片,锌片和导线。
①完成原电池的装置示意图(见图15),并作相应标注。
要求:在同一烧杯中,电极与溶液含相同的金属元素。
②铜片为电极之一,CuSO4(aq)为电解质溶液,只在一个烧杯中组装原电池乙,工作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负极。
③甲乙两种原电池中可更有效地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其原因是。
(3)根据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理,为减缓电解质溶液中铁片的腐蚀,在(2)的材料中应选作阳极。
33. (1)①C ②Cl2、HClO、ClO-③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溴化钠溶液、震荡使其充分反应,发现溶液出现分层现象,下层溶液变为橙红色。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a29b472e3f5727a5e9629a.png)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解析泰来一中张国忠1.(2010天津卷∙6)下列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A.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pH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B.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O2(g) + O2(g) 2SO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C.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1 KMnO4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1 H2C2O4溶液混合时,n(Mn2+) 随时间的变化D.图④中a、b曲线分别表示反应CH2=CH2 (g) + H2(g)−−→CH3CH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答案:B2.(2010重庆卷∙10)COCl2(g)CO(g)+Cl2(g) △H>0当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措施:①升温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③增加CO的浓度④减压⑤加催化剂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2转化率的是A.①②④B.①④⑥C.②③⑥D.③⑤⑥答案:B3.(2010安徽卷∙10)低脱硝技术可用于处理废气中的氮氧化物,发生的化学反应为:2NH2(g)+NO(g)+NH2(g)150−−−→℃催化剂2H3(g)+3H2O(g) ∆H<0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增加NH3的浓度,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减小C.单位时间内消耗NO和N2的物质的量比为1∶2时,反应达到平衡D.其他条件不变,使用高效催化剂,废气中氮氧化物的转化率增大答案:C4.(2010福建卷∙8)下列有关化学研究的正确说法是A.同时改变两个变量来研究反映速率的变化,能更快得出有关规律B.对于同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的焓变相同C.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从HF、HCl、HBr、HI酸性递增的事实,推出F、Cl、Br、I的非金属递增的规律答案:B5.(2010福建卷∙12)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的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尝试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计算反应4~8 min间的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 min 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A.2.5μmol∙L-1·min-1和2.0μmol∙L-1B.2.5μmol∙L-1·min-1和2.5μmol∙L-1C.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D.3.0μmol∙L-1·min-1和3.0μmol∙L-1答案:B6.(2010江苏卷∙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Fe3+、Cu2+、Zn2+的氧化性依次减弱答案:AC7.(2010上海卷∙17)据报道,在300℃、70MPa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乙醇已成为现实。
20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185e12fa76e58fafab003ab.png)
2010广东卷(2010广东,7)7.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 NH 4+ 、Ag + 、PO 43— 、Cl — B. Fe 3+、H +、I —、HCO 3—C .K +、 Na +、 NO 3— 、 MnO 4— D.Al 3+ 、Mg 2+ 、SO 42— 、CO 32—A 答案Ag +和PO 43—、Cl —不能大量共存。
B 答案Fe 3+和I —、HCO 3—不能大量共存;H +和HCO 3—也不能大量共存;D 答案Al 3+、Mg 2+和CO 32—不能大量共存8.设 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 CH 4中含有4 n A 个C-H 键B.1mol.1L -NaCl 溶液含有n A 个Na +C.1mol Cu 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 A 个NO 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 2CO 中含有n A 个2CO 分子A .16gCH 4为1mol ,根据甲烷的结构式可知含有4 n A 个C-H 键。
B.体积未知。
C 根据电子守恒可知产生2n A /3个NO 分子。
D 条件应该为标准状况。
9.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2()H O g O H g =+ ⊿1H22(g)(g)2l(g)Cl H HC += ⊿2H2222(g)2(g)4l(g)(g)Cl H O HC O +=+ ⊿3H 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3H =⊿1H +2⊿2HB ⊿3H =⊿1H +⊿2HC. ⊿3H =⊿1H -2⊿2HD. ⊿3H =⊿1H - ⊿2H根据盖斯定律可知为A(2010广东,10)10.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丙<丁<戊 B 金属性:甲>丙C .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 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A 答案应该为丙>丁>戊。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 全国1卷(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e13dfb0680203d8cf2f2428.png)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1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S 32 Cu 64一、选择题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NH3>PH3>AsH3B.熔点:Si3N4>NaCl>SiI4C.酸性:HClO4>H2SO4>H3PO4D.碱性:NaOH>Mg(OH)2>Al(OH)3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Li2O2B.将SO2通入BaCl2溶液可生成BaSO 3沉淀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Fe3+溶液中:2Fe3++Cu===2Fe2++Cu2+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Fe3O4+8H+===3Fe3++4H2O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Fe2++4H++NO===Fe3++2H2O+NO↑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2Fe+6H+===2Fe3++3H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某醋酸溶液的pH=a,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b,则a>b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4Cl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7C.1.0×10-3mol·L-1盐酸的pH=3.0,1.0×10-8mol·L-1盐酸的pH=8.0D.若1 mL pH=1的盐酸与100 mL 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则NaOH溶液的pH=1110.如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TiO2/STiO2/S*(激发态)TiO2/S*―→TiO2/S++e-I+2e-―→3I-2TiO2/S++3I-―→2TiO2/S+I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I-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的浓度不会减少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843e06915f804d2b16c170.png)
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 学 试 卷本试卷共8页,65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16 Na23 A1 27 S 32 C1 35.5 K 39 Mn 55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 .长度B .质量C .电流D .物质的量2.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1B .C C .PD .Ca3.在红枣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 .单质B .分子C .元素D .同位素4.下列物质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2的是A .N 2B .NOC .NO 2D .HNO 35.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碳酸钠B .蔗糖C .氢氧化钠D .硫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B .甲烷的分子式:CH 4C .乙酸的结构简式:CH 3CH 2OH D.乙烷的结构简式:C 2H 67.下列选项中,表示ⅤA 族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8.关于A1(OH)3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能与盐酸反应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试卷类型:AC.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D.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9.反应+HO-NO2 -NO2+H2O的反应类型是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化合反应 D.分解反应10.下列元素属于卤族元素的是A.F B.P C He D.Li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KOH和Na2CO3都属于碱C.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12.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A.Si B.SiC C.SiO2 D.Na2SiO313.氨分子中不存在A.共价键 B.离子键 C.极性键 D.共用电子对14.分别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是A.NaCl B.Fe粉 C.盐酸 D.新制氯水15.在光照条件下,下列物质中能与甲烷反应的是A.盐酸 B.Cl2 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H+=H2O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17.臭氧(O3)可用于杀菌消毒,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臭氧分子由氧气分子构成C.臭氧与氧气互为同分异构体 D.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18.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生铁 B.不锈钢 C.黄铜 D.金属铝19.石油和煤都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纯净物 B.都含有碳元素 C.都是可再生能源 D.都有固定的沸点20.设v(正)和v(逆)分别表示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2卷(试题+答案解析)
![2010年高考化学真题(Word版)——全国2卷(试题+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203efa7c1cfad6195fa7d0.png)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2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N 14O 16Na 23Mg 24S 32Cu 64一、选择题6.下列反应中,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 )A.NH4Cl+NaOH NaCl+NH3↑+H2OB.Mg(OH)2+2HCl===MgCl2+2H2OC.NaOH+NaHCO3===Na2CO3+H2OD.NaOH+HNO3===NaNO3+H2O7.下面均是正丁烷与氧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5 ℃,101 kPa):①C4H10(g)+O2(g)===4CO2(g)+5H2O(l) ΔH=-2 878 kJ·mol-1②C4H10(g)+O2(g)===4CO2(g)+5H2O(g) ΔH=-2 658 kJ·mol-1③C4H10(g)+O2(g)===4CO(g)+5H2O(l) ΔH=-1 746 kJ·mol-1④C4H10(g)+O2(g)===4CO(g)+5H2O(g) ΔH=-1 526 kJ·mol-1由此判断,正丁烷的燃烧热是( )A.-2 878 kJ·mol-1 B.-2 658 kJ·mol-1C.-1 746 kJ·mol-1 D.-1 526 kJ·mol-18.在相同条件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小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B.碘在碘化钾溶液中的溶解度大于在纯水中的溶解度C.醋酸在醋酸钠溶液中电离的程度大于在纯水中电离的程度D.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利用率9.相同体积、相同pH的某一元强酸溶液①和某一元中强酸溶液②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10.若(NH4)2SO4在强热时分解的产物是SO2、N2、NH3和H2O,则该反应中化合价发生变化和未发生变化的N原子数之比为( )A.1∶4 B.1∶2C.2∶1 D.4∶111.在一定的温度、压强下,向100 mL CH4和Ar的混合气体中通入400 mL O2,点燃使其完全反应,最后在相同条件下得到干燥气体460 mL,则反应前混合气体中CH4和Ar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1∶4 B.1∶3C.1∶2 D.1∶1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W、X、Y+、Z的最外层电子数与其电子层数的比值依次为2、3、4、2(不考虑零族元素)。
2010-06-08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推荐下载
![2010-06-08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推荐下载](https://img.taocdn.com/s3/m/b1a998212b160b4e777fcf67.png)
(2)由 .
2
通过消去反应制备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注明反应条件)
(3)Ⅱ与过量 C2H5OH 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
(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Ⅴ能与 CO2 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各试时类卷,管调需路控要习试在题验最到;大位对限。设度在备内管进来路行确敷调保设整机过使组程其高1在中正资,常料要工试加况卷强下安看与全22过,22度并22工且2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版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495ff3627d3240c8547ef36.png)
2010年6月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 学 试 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 12 016 Na23 A1 27 S 32 C1 35.5 K 39 Mn 55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用摩尔(mo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 .长度B .质量C .电流D .物质的量2.下列元素属于金属元素的是A .C1B .C C .PD .Ca3.在红枣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这里的铁应理解为A .单质B .分子C .元素D .同位素4.下列物质中,N 元素的化合价为+2的是A .N 2B .NOC .NO 2D .HNO 35.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 .碳酸钠B .蔗糖C .氢氧化钠D .硫酸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乙酸的分子式:C 2H 4OB .甲烷的分子式:CH 4C .乙酸的结构简式:CH 3CH 2OH D.乙烷的结构简式:C 2H 67.下列选项中,表示ⅤA 族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是8.关于A1(OH)3的说法正确的是A .只能与盐酸反应B .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 .既能与盐酸反应又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D .既不能与盐酸反应又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9.反应 +HO -NO 2 -NO 2+H 2O 的反应类型是A .加成反应B .取代反应C .化合反应D .分解反应10.下列元素属于卤族元素的是A .FB .PC HeD .Li1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A .K 2CO 3和K 2O 都属于盐B .KOH 和Na 2CO 3都属于碱C .H 2SO 4和HNO 3都属于酸D .Na 2O 和Na 2SiO 3都属于氧化物12.石英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机密 启用前 试卷类型:AA.Si B.SiC C.SiO2D.Na2SiO313.氨分子中不存在A.共价键B.离子键C.极性键D.共用电子对14.分别加入适量下列物质,能使淀粉-KI溶液变蓝的是A.NaCl B.Fe粉C.盐酸D.新制氯水15.在光照条件下,下列物质中能与甲烷反应的是A.盐酸B.Cl2C.NaOH溶液 D.酸性KMnO4溶液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OH-+H+=H2O C.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Cu2+=Zn2++Cu D.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2++SO42-=BaSO4↓17.臭氧(O3)可用于杀菌消毒,下列有关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A.臭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B.臭氧分子由氧气分子构成C.臭氧与氧气互为同分异构体D.1个臭氧分子由3个氧原子构成18.下列物质不属于合金的是A.生铁B.不锈钢C.黄铜D.金属铝19.石油和煤都是重要的化石能源,下列有关石油和煤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纯净物B.都含有碳元素C.都是可再生能源D.都有固定的沸点20.设v(正)和v(逆)分别表示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https://img.taocdn.com/s3/m/a02d03cf866fb84ae55c8d34.png)
2010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I)DC . 将2SO 通入2BaCl 溶液可生成3Ba SO 沉淀 D . 将3NH 通入热的4CuSO 溶液中能使2Cu 还原成Cu8. 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A . 将铁粉加入稀释硫酸中:B . 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C . 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D . 将铜屑加入Fe 3+溶液中: 2 Fe 3++Cu=2 Fe 2+Cu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某醋酸溶液的PH = a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PH = b ,则a>bB. 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中,加入NH 4Cl 的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PH< 7C. 1.0×10-3mol/L 盐酸的PH=3.0,1.0×10-8mol/L 盐酸PH =8.0D. 若1mL PH=1盐酸与100mL MaOH 溶液混合后,溶液PH=7,则NaOH 溶液的PH=11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
电池的一个由有机光敏染料(S )涂覆TiO 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李自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S*+3I-→2TiO2/S + I3-2TiO2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浓度不会减少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11.下图表示4-溴环已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
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 g磷消耗掉314mL 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5A. 3 : 1B. 5 : 3C. 2 :3 D. 1 : 213.下面关于SiO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2()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第Ⅱ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在答题卡上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然后贴好条形码。
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
![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9995d57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79.png)
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广东省自2002年起开始实施高考制度,每年都会出现高考化学真题供考生参考。
本文将就近10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高考。
一、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目前暂无公开信息显示2012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建议考生通过其他途径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备考。
二、2013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缩写RE表示燃烧反应;RS表示置换反应;RO表示氧化反应;RH表示还原反应;RD表示歧化反应。
2. 对于给定材料,分别写出成分和化学性质(RH、RD、RS或者RO)。
3. 分析指定反应类型所属。
三、2014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讲解酚与氯甲烷进行芳香取代反应,写出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
2. 解答铜和氮氧化合物的反应类型,并进一步分析该反应的颜色变化。
3. 比较铜和氮氧化合物的性质,列出区别。
四、2015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分析指定物质的结构,并运用有机反应相关知识进行预测。
2. 论述溴化苄和溴水反应的过程和生成物。
3. 求解钠和水反应的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最终浓度。
五、2016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以氮气相关化合物为例,讨论其结构和氨基团引入方法。
2. 描述氧化还原反应中铁离子和镍离子的行为差异,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对比说明。
3. 论述硫氧化物生成的过程,并进一步探究其应用价值。
六、2017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分析指定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运用相关机理解释其异构现象。
2. 计算氮氧化合物在反应中所需的量与生成物预测。
3. 分类讨论某一类化合物的杂化方式,并指出相关影响。
七、2018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介绍氯代乙烷的制备方法及其反应性质,并进行结构式的展示。
2. 讨论氧化物与金属反应的特点,分析不同金属对应的反应类型。
3. 说明氢氧化钠与醋酸反应的机理及实验步骤,列举相关化合物的特性。
八、2019年广东高考化学真题1. 解析醛的结构与性质,并推导相关反应过程的机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4分)1.(4分)(2010•广东)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PO43﹣、Cl﹣B.Fe3+、H+、I﹣、HCO3﹣C.K+、Na+、NO3﹣、MnO4﹣D.Al3+、Mg2+、SO42﹣、CO32﹣2.(4分)(2010•广东)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CH4中含4NA个C﹣H键B.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C.1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个NA个NO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3.(4分)(2010•广东)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2H2(g)+O2(g)△H1H2(g)+Cl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D.△H3=△H1﹣△H24.(4分)(2010•广东)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戊 B.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C.金属性:甲>丙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5.(4分)(2010•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6.(4分)(2010•广东)HA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OH﹣)>c(A﹣)>c (H+)C.c(Na+)+c(OH﹣)=c(A﹣)+c(H+)D.c(Na+)+c(H+)=c(A﹣)+c(OH﹣)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6分)(2010•广东)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8.(6分)(2010•广东)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Zn﹣2e﹣=Zn2+B.电池反应: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D.盐桥中K+移向ZnSO4溶液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9.(16分)(2010•广东)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mol O2.(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备Ⅰ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3)Ⅱ与过量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5)与CO2类似,CO也能被固定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CO、和H2三者发生反应(苯环不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Ⅵ和Ⅶ,其分子式均为C9H8O,且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关于Ⅵ和Ⅶ的说法正确的有(双选,填字母).A.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D.1molⅥ或Ⅶ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10.(16分)(2010•广东)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 B(OCH3)3+3H2O中,H3BO3的转化率(a)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②该反应的△H0(填“<”、“=”或“>”).(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mol•L﹣1,c(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平衡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1.(16分)(2010•广东)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已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1)步骤Ⅰ前,B﹣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3)步骤2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4)步骤3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为(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12.(16分)(2010•广东)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2010年广东省高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24分)1.(4分)(2010•广东)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Ag+、PO43﹣、Cl﹣B.Fe3+、H+、I﹣、HCO3﹣C.K+、Na+、NO3﹣、MnO4﹣D.Al3+、Mg2+、SO42﹣、CO32﹣【分析】根据离子能否相互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能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能否相互促进水解来分析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解答】解:A、因Ag+、Cl﹣能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则该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因Fe3+、I﹣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3+、HCO3﹣能发生相互促进水解的反应,H+、HCO3﹣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则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因该组离子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相互促进水解,则能大量共存,故C正确;D、因Al3+、CO32﹣能互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或HCO3﹣离子气体,Mg2+、CO32﹣能结合生成沉淀,则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明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之间能否发生氧化还原、能否相互促进水解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学生只要熟悉常见离子的性质即可解答.2.(4分)(2010•广东)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gCH4中含4NA个C﹣H键B.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C.1mol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个NA个NO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L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分析】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的关系,则先计算物质的物质的量再结合有关物质状态、物质结构、电子转移数目、电离、水解的等知识点就可以顺利解决此题.【解答】解:A、依据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甲烷分子中有四个碳氢键,且n===1mol,N=nNA=NA,故A对;B、未给体积直接利用溶液的浓度代替指定物质的物质的量,故B错;C、根据电子守恒计算,1molCu失2mole﹣,HNO3还原为NO,只生成molNO,因此不应产生NA个NO分子,故C错;D、忽视了22.4L/mol的使用条件,注意该题是常温常压,22.4LCO2不是1mol,故D错;故选:A.【点评】涉及阿伏加德罗常数考点中常出现审题误区,忽视外界条件的限制,如:清楚外界条件,才能准确推断制定物质的物质的量.看到常温常压,就认为无法确定某物质的物质的量,不清楚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微粒个数等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3.(4分)(2010•广东)在298K、100kPa时,已知:2H2O(g)═2H2(g)+O2(g)△H1H2(g)+Cl2(g)═2HCl(g)△H22Cl2(g)+2H2O(g)═4HCl(g)+O2(g)△H3则△H3与△H1和△H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H3=△H1+2△H2 B.△H3=△H1+△H2C.△H3=△H1﹣2△H2D.△H3=△H1﹣△H2【分析】根据三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2Cl2(g)+2H2O(g)=4HCl(g)+O2(g)可由另两个反应加和得到,则由盖斯定律可知,△H3应为另两个反应反应热的加和.【解答】解:①2H2O(g)=2H2(g)+O2(g)△H1;②H2(g)+Cl2(g)=2HCl(g)△H2 ;③2Cl2(g)+2H2O(g)=4HCl(g)+O2(g)△H3;则反应③=①+2×②,由盖斯定律可知,△H3=△H1+2△H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热的关系,明确化学反应的关系,在加和反应时等号同侧的相加,当乘以一个系数时反应热也要乘以这个系数来解答即可.4.(4分)(2010•广东)短周期金属元素甲~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丙<丁<戊 B.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C.金属性:甲>丙D.最外层电子数:甲>乙【分析】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比较原子半径、碱性、金属性等问题.【解答】解:A、丙、丁、戊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原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则有丙>丁>戊,故A错误;B、丙、丁、戊在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金属性从左到右之间减弱,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则有氢氧化物碱性:丙>丁>戊,故B正确;C、甲、丙在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故甲<丙,故C错误;D、甲、乙在同一周期,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则有甲<乙,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及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内容,把握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方法.5.(4分)(2010•广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烯和乙烷都能发生加聚反应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多肽C.米酒变酸的过程涉及了氧化反应D.石油裂解和油脂皂化都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过程【分析】乙烯含有不饱和键,能发生加成和加聚反应;蛋白质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水解,最终产物是氨基酸;米酒变酸就由于醇中的羟基被氧化为羧基,涉及到了氧化反应;所谓高分子化合物,是指由众多原子或原子团主要以共价键结合而成的相对分子量在一万以上的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解答】解:A、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聚反应,故A错;B、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故B错;C、酒精生成酸的过程发生了氧化反应,故C正确;D、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则油脂皂化不是高分子生成小分子的反应,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学习中要准确把握,注意积累,易错点为高分子化合物的认识.6.(4分)(2010•广东)HA为酸性略强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OH﹣)>c(A﹣)>c (H+)C.c(Na+)+c(OH﹣)=c(A﹣)+c(H+)D.c(Na+)+c(H+)=c(A﹣)+c(OH﹣)【分析】根据HA为一元弱酸,则在0.1mol•L﹣1 NaA溶液中利用盐类水解及电荷守恒来分析溶液中离子的关系.【解答】解:A、因HA为一元弱酸,则NaA溶液中A﹣+H20═HA+OH﹣,即溶液显碱性,则c(OH﹣)>c(H+),故A错误;B、由溶液中A﹣+H20═HA+OH﹣,则c(OH﹣)>c(H+),但水解的程度很弱,则c(A﹣)>c(OH﹣)>c(H+),故B错误;C、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则c(Na+)+c (H+)=c(A﹣)+c(OH﹣),故C错误;D、由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阳离子带的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带的电荷总数,则c(Na+)+c(H+)=c(A﹣)+c(OH﹣),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溶液中离子的关系,正确利用水解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是解答的关键,并注意溶液中水解的程度及利用电荷守恒来分析解答即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6分)(2010•广东)对实验Ⅰ~Ⅳ的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A.实验1:液体分层,下层呈无色B.实验2:烧杯中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溶解C.实验3:试管中颜色变为红色D.实验4:放一段时间后,饱和CuSO4溶液中出现蓝色晶体【分析】A、根据萃取的原理来回答;B、根据可溶性的铝盐和氨水反应的情况以及氢氧化铝不溶于弱碱的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三价铁离子与硫氰酸钾发生反应的现象来回答;D、根据氧化钙的吸水性和饱和硫酸铜溶液失水后的变化来分析;【解答】解:A、四氯化碳和水互不相溶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故溶液分层,下层为溶有碘的四氯化碳,显紫色,故A错误;B、生成的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和氯化铝反应生成白色沉淀且不溶于氨水中,故B错误;C、铁离子遇硫氰酸根显红色,常用硫氰酸钾检验铁离子的存在,故C正确;D、氧化钙有吸水性,使硫酸铜饱和溶液中的水减少,故析出晶体,故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以实验装置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是一道形式新颖的题目.8.(6分)(2010•广东)铜锌原电池如图工作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Zn﹣2e﹣=Zn2+B.电池反应:Zn+Cu2+=Zn2++CuC.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D.盐桥中K+移向ZnSO4溶液【分析】原电池中负极为较活泼金属,发生氧化反应,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移向正极,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反应的总方程式为:Zn+Cu2+=Zn2++Cu.【解答】解:A、Zn是负极,故A错误;B、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C、根据闭合回路的电流方向,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故C正确;D、在溶液中,阳离子往正极移动,K+移向CuSO4溶液,故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原理,盐桥在原电池中的作用是代替了单一溶液体系,注意电子的流向.三、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64分)9.(16分)(2010•广东)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CO2与化合物Ⅰ反应生成化合物Ⅱ,与化合物Ⅲ反应生成化合物Ⅳ,如反应①和②所示(其他试剂、产物及反应条件均省略).(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C8H8,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10mol O2.(2)由通过消去反应制备Ⅰ的化学方程式为(注明反应条件).(3)Ⅱ与过量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4)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生成两种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其中任意一种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任写一种).(5)与CO2类似,CO也能被固定和利用.在一定条件下,CO、和H2三者发生反应(苯环不参与反应),生成化合物Ⅵ和Ⅶ,其分子式均为C9H8O,且都能发生银镜反应.下列关于Ⅵ和Ⅶ的说法正确的有AB(双选,填字母).A.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B.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D.1molⅥ或Ⅶ最多能与4mol H2发生加成反应.【分析】(1)根据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书写分子式,据有机物燃烧的通式来看耗氧量;(2)根据卤代烃能发生消去反应的实质来书写方程式;(3)根据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的实质来书写方程式;(4)根据反应②的实质是发生的加成反应来回答;(5)根据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回答.【解答】解:(1)由有机物Ⅰ的结构简式可以写出其分子式为:C8H8,根据烃CxHy耗氧量为x+y/4,则耗氧量为10mol,故答案为:C8H8;10;(2)卤代烃能通过消去反应,消去小分子溴化氢,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1molⅡ中含有2mol羧基,与2molC2H5OH在酸催化下发生酯化反应,得到对应的酯,故答案为:;(4)化合物V能与CO2发生类似反应②的反应,即原理是:O=C=O中的一个碳氧键断开,有机物断开碳氧键加成,有两种加成方式,故答案为:(任写一种);(5)的分子式为C8H6,比C9H8O少一个CH2O,并且均能发生银镜反应,故生成的化合物Ⅵ和Ⅶ中有醛基和双键,结构简式分别为,A、B正确,1mol化合物Ⅵ或Ⅶ中含醛基和双键各1mol,苯环消耗3mol,因此最多消耗氢气5mol,故D错误,有机物中没有和钠反应的官能团,故C错误,故答案为:AB.【点评】本题是一道有机化学推断题,考查角度广,难度大,是现在高考的难点和热点.10.(16分)(2010•广东)硼酸(H3BO3)在食品、医药领域应用广泛.(1)请完成B2H6气体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2H6+6H2O=2H3BO3+6H2.(2)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应H3BO3+3CH3OH B(OCH3)3+3H2O中,H3BO3的转化率(a)在不同温度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见图,由此图可得出:①温度对应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是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②该反应的△H>0(填“<”、“=”或“>”).(3)H3BO3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H3BO3(aq)+H2O(l)[B(OH)4]﹣(aq)+H+(aq)已知0.70mol•L﹣1 H3BO3溶液中,上述反应于298K达到平衡时,c平衡(H+)=2.0×10﹣5mol•L﹣1,c(H3BO3)≈c起始(H3BO3),水的电离可忽略不计,求此温度下该反应的平平衡衡常数K(H2O的平衡浓度不列入K的表达式中,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出反应物;(2)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由图象可以看出,温度升高,H3BO3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正反应应为吸热反应.(3)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可以计算出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解答】解:(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的B、O原子个数在反应前后相等,由氢原子守恒则产物只能是H2,故答案为:6H2;(2)由图象可知,温度升高,H3BO3的转化率增大,故升高温度是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是吸热反应,△H>O,故答案为: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3)根据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5.7×10﹣10,故答案为5.7×10﹣10.【点评】本题考查平衡移动的图象题,做题时注意曲线的变化趋势,此为做题的关键.11.(16分)(2010•广东)碳酸锂广泛应用于陶瓷和医药等领域.已β﹣锂辉石(主要成分为Li2O﹣Al2O3﹣4SiO2)为原材料制备Li2CO3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Fe3+、Al3+、Fe2+和Mg2+以氢氧化物形式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分别为3.2、5.2、9.7和12.4;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1)步骤Ⅰ前,B﹣锂辉石要粉碎成细颗粒的目的是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2)步骤Ⅰ中,酸浸后得到的酸性溶液中含有Li+、SO42﹣,另含有Al3+、Fe3+、Fe2+、Mg2+、Ca2+、Na+等杂质,需在搅拌下加入石灰石(填“石灰石”、“氯化钙”或“稀硫酸”)以调节溶液的pH到6.0~6.5,沉淀部分杂质离子,然后分离得到浸出液.(3)步骤2中,将适量的H2O2溶液、石灰乳和Na2CO3溶液依次加入浸出液中,可除去的杂质金属离子有Fe2+、Mg2+、Ca2+(4)步骤3中,生成沉淀的离子方程为2Li++CO32﹣=Li2CO3↓(5)从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是Na2SO4.【分析】(1)从反应速率的角度来分析;(2)抓住题目中的“酸性溶液”,“调节溶液的pH到6.0~6.5”,从所给试剂中选择符合条件的药品;(3)H2O2是强氧化剂,可把Fe2+氧化成Fe3+,石灰乳和碳酸钠都是沉淀剂,使溶液中的Fe2+、Mg2+、Ca2+;分析Li2SO4、LiOH和Li2CO3在303K下的溶解度分别为34.2g、12.7g和1.3g可知,Li2CO3(4)最易沉淀;(5)由元素守恒可知,母液中存在较多的Na+、SO42﹣.【解答】解:(1)固体颗粒越小,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同时可使锂元素尽可能多地溶解到酸中,故答案为:(1)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加快浸出反应速率,提高浸出率;(2)所给三种物质中,只有CaCO3能够降低溶液的酸度,提高溶液的pH到6.0~6.5,可除去Fe3+、Al3+.,故答案为:石灰石;(3)步骤Ⅱ中加入H2O2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然后加入石灰乳可除去其中的Fe3+和Mg2+,再加入Na2CO3溶液可除去Ca2+.此时溶液中的离子主要有Li+、Na+、SO42﹣,故答案为:Fe2+、Mg2+、Ca2+;(4)步骤Ⅲ加入饱和Na2CO3溶液后,主要使Li+转化为Li2CO3沉淀,故答案为:2Li++CO32﹣=Li2CO3↓;(5)反应后,溶液中的Na2SO4以及加入的过量Na2CO3便留在母液中,可回收的主要物质为Na2SO4,故答案为:Na2SO4.【点评】钠、铝、铁、铜及其化合物是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物质,特别是铝、铁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命题的重点将是钠及其化合物(特别是Na2O2、Na2CO3、NaHCO3)的性质、铝及其化合物的两性、Fe2+与Fe3+之间的转化关系、铜的冶炼及Cu(OH)2的性质等.估计以后高考试题将会在选择题中以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鉴别与分离等角度考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也会在非选择题中以金属元素的性质为载体,通过推断题、实验题,考查考生运用金属元素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验探究的形式考查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将成为以后高考命题的新亮点.12.(16分)(2010•广东)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Cl2时,利用刚吸收过少量SO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处理.(1)请完成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O2+2NaOH=Na2SO3+H2O (2)反应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中的还原剂为Na2SO3(3)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肯定存在Cl﹣、OH和SO4.请设计实验,探究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CO2的影响).①提出合理假设假设1: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只存在ClO﹣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实验(2)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来判断;(3)①根据反应原理: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可假设1、溶液中可能存在只存在SO32,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3、SO32﹣、ClO﹣都存在;②根据所限制实验试剂和SO32﹣、ClO﹣的性质,先加入硫酸至酸性,若存在SO32﹣、ClO﹣,分别生成了H2SO3和HClO;因为HClO具有酸性和漂白性,选择紫色石蕊试液,证明有ClO﹣的存在;H2SO3具有还原性,选择具有强氧化性高锰酸钾溶液,证明SO32﹣的存在.【解答】解:(1)SO2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因NaOH过量,故生成的是正盐,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Na2SO3+H2O;(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还原剂,反应物Na2SO3中的S 元素的价态从+4→+6,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表现还原性,还原剂为Na2SO3,故答案为:Na2SO3;(3)①根据反应原理:Cl2+Na2SO3+2NaOH═2NaCl+Na2SO4+H2O,可提出以下假设:假设1、溶液中可能存在只存在SO32,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假设3、SO32﹣和ClO﹣不能共存,所以另一种假设判断为只有ClO﹣;故答案为:只有ClO﹣;②因为吸收液呈碱性,先取少量吸收液于试管中,滴加3moL﹣L﹣1 H2SO4至溶液呈酸性,然后将所得溶液分置于A、B试管中先加入硫酸的试管,若存在SO32﹣、ClO﹣,分别生成了H2SO3和HClO;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若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有ClO﹣,否则无;在B试管中滴加0.01mol•L﹣1KMnO4溶液,若紫红色褪去,证明有SO32﹣,否则无.利用次氯酸的酸性和漂白性验证是否含有次氯酸根离子,利用亚硫酸的还原性验证是否含有亚硫酸根离子.参与本试卷答题和审题的老师有:王老师;zlg731114;梁老师1;赵老师;xuchh;723383(排名不分先后)菁优网2016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