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

合集下载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

关于产业经济学论文-中国经济论文-经济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产业经济学,作为一个典型的应用经济学科,是基于行业,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

其应用性质是运用应用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来解决企业遇到的经济问题,其理论以及应用有利于快速发展产业经济。

接下来就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地位与应用性质展开相关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理论地位;应用性质一、产业经济学概述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产业经济学从“产业”这个角度出发,在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领域中探索讨论产业间的结构关系、寻找产业内企业组织结构变化的规律以及研究这些规律的方法。

通过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中变化的规律以及存在的各类问题,为国家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相关产业政策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一)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国际上的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形成了哈佛学派,这个学派成立于研究SCP理论范式。

这一理论的形成,标志着产业经济的初步成熟。

在20世纪60年代,在芝加哥有学者批评SCP范式。

因此,芝加哥学派了哈佛学派为主流,直到《产业组织》的出版,表明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已经达到成熟阶段。

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学派出现了,随后的研究开始了理论基础。

直到出现了最权威的经济学教科书,那就是泰勒的《产业组织理论》,后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成为主流的学派,因为它是芝加哥学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产业经济学理论在国内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发展缓慢,正处于计划经济阶段的中国缺乏对经济学的研究。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受到传统范式影响较深,我国一直都处于研究范式探索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后,少数国内经济学者在研究我国出现的产业问题时试着有选择地使用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并取得了成效。

后来,大学课程新增设产业经济学,我国从此便开始踏上了产业经济学的发展之路。

中国第一本经济学著作《产业经济学导论》的出现引领了产业经济学研究潮流。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3500字_产业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3500字_产业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3500字_产业经济学相关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3500字(一):产业经济学视角下的物流产业研究论文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物流产业的发展步伐也在不断加快,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影响,网络购物趋于普及,逐步向全球化方向发展,这也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本文主要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阐述了相应的见解。

关键词:产业经济学;物流产业;发展在此物流交通事业稳步发展的形势下,物流产业的发展形式备受人们关注,物流产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甚至决定着区域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情况。

物流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代表,其在国民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占据地位不断提升,甚至已成为现阶段的支柱型产业。

它的发展与市场经济发展步伐密切衔接,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促进作用。

接下来文章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物流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首先阐述了物流产业的概念。

一、物流产业概念所谓的物流产业也被称作物流服务业,它是第三产业中的代表,由物流资源聚合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其中涉及仓储业、运输业以及信息共享等多项因素,整个流程被称作物流产业。

除此之外,物流产业链中还包括装卸搬运以及配送服务等等,物流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服务模式进行不断调节与优化,使之与产品生产相衔接,尽可能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确保物流效率。

简而言之,物流产业是包括信息流、物流与商流等多项因素为一体的产业学科。

有业内人士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对物流产业概念进行分析,经分析后总结,物流产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要产业,对于第二产业与第一产业的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

从其属性上进行探讨,主要可归为流通部门与生产服务部门等,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并为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做出有效贡献。

因此,研究人士将物流产业视作服务性产业,同时归属于第三产业范畴[1]。

二、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情况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同时与其他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体现了经济发展的互动性与开放性,正因如此,许多外资企业积极拓展我国市场,试图在我国经济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我国的许多企业也逐步迈向国际市场,以期在国际市场中长远发展。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综述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综述

产业经济学研究方法文献综述产业经济是居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是连接宏微观经济的纽带。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关联、产业发展、产业布局和产业政策等。

随着产业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各国逐步开始重视产业经济学,相应的研究方法也随之出现,目前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博弈论、案例研究、系统动力学、计量分析、投入产出分析等。

本文,主要对博弈论、案例研究、经济计量分析以及投入产出分析四种方法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

一、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案例研究方法以实际中的经济现象作为案例,定性定量相结合地分析说明某一经济规律,特别适用于无法精确定量分析的复杂经济事例。

案例分析还能揭示出普遍经济规律在不同的实际环境中所表现出的不同形式,能培养经济学研究人员对实际经济事务中所蕴含的经济规律的敏感性,提高其实际运用经济规律的能力。

上个世纪50年代及以前,产业组织理论学界盛行案例研究法,梅森在哈佛大学创立的产业组织研究小组主要也是运用案例研究方法,他们通过案例方式考察美国主要行业的市场结构情况,对这些行业的市场结构、企业行为进行市值分析,从而研究市场结构对厂商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不断发展,临空经济应运而生,地方区域的发展会促进临空经济的发展;反过来,如果临空经济的发展态势良好也会反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然而直接用文字描述会显得太空泛、抽象,而用案例研究的的方法会更加的具体,更加能说明临空经济相关行业的绩效行为以及对市场的影响:如刘雪妮(2009)的《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研究——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以首都机场临空经济为例,通过投入产出模型分析其对北京市产出和就业的影响程度,并得出结果2006年首都机场临空经济贡献了北京市GDP的8.6%,影响80万个就业岗位;赵文(2011)的《临空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作用机理——以首都第二国际机场兴建为例》一文中,为说明临空经济发展与周边区域经济互动的耦合作用机理,以北京新机场的兴建为例,对北京南部临空经济区与河北"环首都经济圈"对接的促成机制以及战略实现路径等给出框架性建议;杨有孝等(2008)的《临空经济发展阶段划分与政府职能探讨——以国际成功空港为例》一文中,通过对爱尔兰香农、美国丹佛、香港赤腊角、荷兰史基浦等国际大型空港及其周边临空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分析,提出临空经济发展具有渐进式、跳跃式、更新式和大型航空城等四种发展模式以及临空经济发展经历的准备、成长、成熟、瓶颈和航空城开发等五个阶段及其特征,划分了我国大陆地区空港和临空经济的三种发展类型,并提出了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产业经济学教案

产业经济学教案

教案产业经济学教学目标:1.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基本理论框架。

2.掌握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政策和产业竞争力等核心概念。

3.分析不同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

4.探讨产业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

5.提升学生的产业经济学思维能力和实证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1.1产业经济学的定义1.2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3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2.产业组织理论2.1市场结构2.2市场行为2.3市场绩效2.4产业组织理论的实证研究方法3.产业结构分析3.1产业生命周期的理论模型3.2产业结构演化的影响因素3.3产业关联与产业链分析4.产业政策4.1产业政策的定义与分类4.2产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4.3产业政策的效果评估5.产业竞争力5.1产业竞争力的定义与评价指标5.2产业竞争力的来源与影响因素5.3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策略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核心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产业案例,引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进行分析。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实证研究法:指导学生运用产业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方法,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教学安排:1.总学时:32学时2.授课方式:每周2学时,共计16周3.课后作业:每章布置一次课后作业,共计5次4.期中考试:第8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5.期末考试:第16周进行,考试形式为闭卷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30%(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2.期中考试成绩:30%3.期末考试成绩:40%教学资源:1.主教材:《产业经济学》(作者:待定)2.参考文献:《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与政策》、《产业竞争力研究》等3.网络资源:相关学术网站、政策文件、产业报告等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框架。

2.学生能够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实际问题,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程参考书籍

《产业经济学》课后参考书籍建议选用教材:1.《产业经济学》,苏东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产业经济学》,臧旭恒,徐向艺,杨蕙馨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主要参考书目:1. 刘志彪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邬义钧,胡立君:《产业经济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3.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产业经济学教程》(修订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4.[美]斯蒂芬〃马丁著:《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5.[美]泰勒尔著:《产业组织理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6.[美]多纳德〃海德里、克〃莫瑞斯著:《产业经济学与组织》,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7.J〃卡布尔著:《产业经济学前沿问题》,中国税务税务出版社2000。

8.[美]刘易斯〃卡布罗著:《产业组织导沦》,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9.丹尼斯〃卡尔顿、杰弗里〃佩罗夫著:《现代产业组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10.谢识予著:《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1.张维迎著:《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12.巨荣良、王丙毅著:《新经济视角下的产业组织理论研究》,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3.因内恩•马可—斯达德勒等:《信息经济学引论;激励与合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14.[法]让—雅克•拉丰、大卫•马赫蒂摩:《激励理论,委托—代理模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15.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包括《专业化与经济组织》《交易成本经济学》《产权经济学》《反托拉斯经济学》《契约经济学》《制度契约与组织》《经济演化》等,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00316.[美]威廉H.格林:《经济计量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17.[美]J.约翰斯顿、J.迪纳尔多:《计量经济学方法》(第四版)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18.[美] 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19.[美]钱德勒:《企业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0.孙天琦:《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21.[美]潘卡基.格玛沃特著:《产业竞争博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22.方甲主编:《产业结构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学》相关参考文献与网站1.丹尼斯·卡尔顿:现代产业组织(上下册),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

3.王俊豪:政府管制经济学导论——基本理论及其在政府管制实践中的应用,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4.王俊豪:中国自然垄断经营产品管制价格生产机制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5.杨公朴、夏大慰:产业经济学教程,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邱风:产业经济学案例[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7.戴伯勋:现代产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8.斯蒂芬·马丁:高级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9.夏大慰、史东辉:产业政策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邬义均、邱均:产业经济学,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年版。

11.中国人民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产业布局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2.张昕竹:中国规制与竞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3.卢根鑫:国际产业转移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谢识予:经济博弈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G.J.施蒂格勒: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6年版。

16.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

17. [法]泰勒尔:产业组织理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8.Jeffrey Church,Roger Ware:Industrial Organization——A Strategic Approach(产业组织——战略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英文影印版,2000年版。

19.查默斯·约翰逊:《产业政策争论》,美国当代研究所,1984年版。

20.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参考书目

《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参考书目

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参考书目(部分)以下所列的参考文献是最低数量的必读文献。

导论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纲要(一)国内文献和书籍第一,授课规定教材:1.王天津著:《西部环境资源产业》,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2年。

2.王天津、赵海云著:《环境资源产业经济学原理和应用》,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第二,国内部分参考文献:1.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建设小康社会的第四个目标和与此相关的政策。

2.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3. 王天津:《青藏高原人口与环境承载力》,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1998年。

4.王天津主编:《中国西部开发大百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2年。

5.陈大夫:《资源环境经济学》,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年。

6. 杨云彦主编:《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

7.王文长、李俊峰等:《西部特色经济》,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年。

8.刘国仁:《资源性资产评估》,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9. 张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与实践》,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际合作司等编:《联合国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系列大会重要文件选编》,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年。

11.曲富田:《资源经济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12.潘家华:《持续发展途径的经济分析》,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

13.左玉辉:《环境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4.钱易:《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历以宁等:《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

16.盛连喜:《环境生态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17.戴星冀、唐松江、马涛:《经济全球化与生态安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

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

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产业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关于产业的各种问题,比如产业结构、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政策等。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产业,而不是经济系统中某个单独的企业或家庭。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产业经济学经典论文:1. Porter的《竞争战略》《竞争战略》是由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于1980年发表的一篇重要文章。

该文章提出了一种理论,被称为波特竞争理论(Porter’s Five Forces)。

这一理论认为,企业所处的产业环境对其发展具有影响。

作者通过分析五种力量: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竞争对手、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品的威胁,来解释了企业所面临的商业环境。

《竞争战略》夯实了产业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同时对商业环境的了解也帮助企业经营者积累经验。

这是一篇长久以来广泛引用的文章,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和企业经营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2. Arrow的《信息不对称》1970年,经济学家肯尼斯·阿罗(Kenneth Arrow)发表了一篇名为《信息不对称的经济》的文章,这篇文章为经济学的信息体制奠定了基础,并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产生了影响。

《信息不对称的经济》探讨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对市场效率的影响,并提出了许多对产业经济学实践有用的观点。

它认为市场中的信息并不是充分的,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指出了在市场中对于企业、消费者的不确定性因素,会导致市场的失效。

从而指出了政策和产业调适的一些方向。

3. Lucas的《经验计量经济学中剩余理论:对经济计量学家的建议》1988年,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发表了一篇题为《经验计量经济学中剩余理论:对经济计量学家的建议》的文章,该文章在产业经济学领域和其他经济学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卢卡斯在文章中提出了宏观经济学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即它的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产业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产业经济学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参考书目
9 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北京:新华出版社, 杨治,产业政策与结构优化,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10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大连:东北财 于立、王询,当代西方产业组织学,大连: 经大学出版社, 经大学出版社,1996 11 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 于立主编,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12 毛健编,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北京:中 毛健编,产业结构变动与产业政策选择,北京: 国财经出版社,1999 国财经出版社,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主要参考书目
5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在产业经济分析,南 刘志彪、王国生、安国良,现在产业经济分析, 京大学出版社, 京大学出版社,2001 6 戴伯勋、沈宏达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经 戴伯勋、沈宏达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北京: 济管理出版社, 济管理出版社,2001 7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上海财经 杨公朴、夏大慰主编,现代产业经济学, 大学出版社, 大学出版社,1999 8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北京: 社,1985
主要参考书目
17 费洪平、戴公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北 费洪平、戴公兴,经济开发区产业规划与管理, 科学出版社, 京:科学出版社,2000 18 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经济管理 陈耀,国家中西部发展政策研究,北京: 出版社, 出版社,2000 19 [英]阿瑟 刘易斯,周师铭等译,经济增长理论,北 英 阿瑟 刘易斯,周师铭等译,经济增长理论, 商务印书馆, 京:商务印书馆,1996 20 吴滨、毛科君,2001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中国 吴滨、毛科君, 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 中国年度最佳商战案例 经济出版社, 经济出版社,2002

产业经济学中文参考资料选录

产业经济学中文参考资料选录

产业经济学中文参考资料选录产业经济学中文参考资料选录[日期:2005-07-11] 来源:/doc/b66384878.html,/organization/yanji ujigou/ch 作者:肖兴志钱勇[字体:大中小] 选录说明:关于产业经济学内涵与外延的界定,目前国内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认识和看法。

其实从国际主流经济学角度看,产业经济学就是产业组织学。

因而我们对参考资料的选录,也就围绕着产业组织学理论和实际政策研究部分来进行。

整个中文参考资料选录包括三大部分:国外著作中译本、国内专著与教材、国内期刊文献。

前两部分参考资料的选录来源于对国家图书馆中文资料电脑检索系统以及相关著作文献的查询,国内期刊文献部分主要是发表于国内权威经济学杂志以及在产业经济学方面有重要影响的文章。

在具体选录时,我们还根据其对我国产业经济学发展的影响程度以及运用产业经济学方法分析和解决我国现实问题所做的贡献程度,特别考虑对学科建设的影响,对具有经典意义的部分译著以及在我国有着突破性研究价值的专著、教材和论文进行了简要评述。

评述时力求客观公正,同时附上有关社会影响的依据,诸如获奖情况、在我国的创新领先之处等等。

当然,由于我们视野和学识水平有限,在选录参考资料时可能会有许多遗漏或疏忽,欢迎各位专家学者批评指正。

A:评述部分——国外著作中译本1.[美]乔治·J·施蒂格勒,1989:《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潘振民译,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汇集了美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家乔治·施蒂格勒关于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的一些重要论文,主要有《规模经济》、《论寡占》、《信息经济学》、《管制者能管制什么》和《经济管制论》。

施蒂格勒长期从事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方面的理论研究。

由于在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方面的开创性研究,施蒂格勒荣获1 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市场和产业结构应用研究领域(产业组织)的学术带头人,他还被公认为“信息经济学”和“管制经济学”的创始人,以及边缘学科——法律经济学的先驱之一。

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文献

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文献

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文献作为一名产业经济学本科生,阅读相关文献是非常重要的,它有助于你深入理解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能够对你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所帮助。

以下是一些你可以阅读的产业经济学相关文献:1. 《产业经济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Industrial Economics)- R. Caves, P. Porter, A. Spence:这本经典教材提供了对产业经济学的全面介绍,包括市场竞争、市场结构、产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 《产业组织:理论和实证分析》(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Empirical Analysis)- Lynne Pepall, Dan Richards, George Norman:该教材涵盖了产业组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包括市场结构、价格理论、垄断、合并等方面的内容。

3. 《产业经济学:理论与实践》(Industri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ractice)- Paul R.W. Jackson, William J. Barry:这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讨论了市场竞争、垄断、垄断竞争等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并引用了实证研究。

4. 《产业经济学:政策、机制和机构变迁》(Industrial Economics: Policies, Mechanisms,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Xiao-feng Zhang:该书重点关注了产业发展的政策、机制和机构变迁等方面,涵盖了政府干预、企业行为、竞争政策等内容。

此外,你还可以关注相关领域的顶级学术期刊,例如“Journalof Industrial E conomics”、“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这些期刊会发布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发展。

阅读相关文献时,建议你结合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选择,逐渐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理论与实践能力。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英文经典文献选录(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东北财大,陈其林)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英文经典文献选录(产业结构理论研究-东北财大,陈其林)

产业经济学专业研究生英文参考资料选录References for 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东北财经大学于立整理*Note:1.Tirole = J. Tirole, The 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Cambridge: MIT Press, 1988.2.HIO = R. Schmalensee and R. Willig, eds. Handbook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York: North Holland, 1989.ffont & Tirole = J. -J. Laffont & J. Tirole, A Theory of Incentives in Regulation andProcurement, Cambridge: MIT Press, 1993.4.Armstrong et al. = M. Armstrong, S. Crown, and J. Vickers, RegulatoryReform--Economic Analysis and British Experience, Cambridge: MIT Press, 1994.I. The Theory of the FirmA. Theory1.Tirole, Introduction 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2.Chandler,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and the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IndustrialEnterprise,''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6 (Summer 1992), 79-100.3.R. Coase, ''The Nature of the Firm,'' reprinted in G. Stigler and K. Boulding, eds.,Readings in Price Theory, Irwin, 1952, 33 l-351.4.S. Grossman and O. Hart,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 A Theory of Verticaland Lateral Integration," J 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4 (August 1986), 691 -796.5. B. Holmstrom and J. Tirole, ''The Theory of the Firm," in HIO.6. B. Klein, R. Crawford, and A. Alchian, ''Vertical Integration, Appropriable Rents, andthe Competitive Contracting Process,''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21 (Octoberl978), 297-326.7.O. Williamson,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Free Press, 1985, Chapters 3-6(especially 1 and 3).B. Empirical Evidence on Asset Specificity1. E. Anderson and D. Schmittlein, ''Integration of the Sales Force: An EmpiricalExamination,"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5(Autumn 1984), 327-343.2.P. Joskow,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Long Term Contracts: The Case of Coal-BurningElectric-Generating Plants," Journal of Law, Economics and Organization, I (Spring1985), 33-80.3.P. Joskow, ''Contract Duration and Relationship-Specific Investments: EmpiricalEvidence from Coal Market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7 (March 1987), 168-l85.4.P. Joskow, ''Asset Specificity and the Structure of Vertical Relationships: Empirical *此资料根据MIT R. Schmalansee (施马兰西)和P.L. Joskow(乔斯考)两位教授提供的资料整理。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一篇 总论

产业经济学(第二版)苏东水 第一篇 总论
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 了产业链,而此产业链通过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往往又会形 成一个环。如:煤炭采掘业一钢铁治炼业一采矿设备制造业一 煤炭采掘业
5、战略关联分类法
5、战略关联分类法战略关联分类法是指按照在一国产业
略地位划分产业的一种分类方法。按照不同战略地位划分的产 业主要有:主导产业、先导产业、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先行 产业。(1)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 的产业特点:发展速度很快,增长率很高,并对整个产业结构的 变动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既对其他产业起着引导作用,又对国民经济起着支撑 作用。如:微电子工业、信息产业等
后向关联关系就是通过自身的需求与其他产业部门
发生的关联。例如:钢铁业与煤炭采掘业,对钢铁业来说,它与煤炭采掘业发生的关联就是 后向关联关系,煤炭采掘业就是钢铁业的后向关联产业。 钢铁业(前)〜煤炭采掘业(后)
(3) 双向关联产业:互相提供供给的产业
如:电力产业与煤炭产业,电力煤炭^(4) 环向关联产业: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学 修产业经济学应具备对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高等 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了解。所以,宏观经济学、微观 经济学、高等数学等相关学科是其先导学科。
四、对相关学科体系要求
[8]简新华,
参考文献: .[1] 苏东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
(三)国家标准分类法
国家标准分类法是指一国(或一地)政 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宄的统计和 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 进行宏观管理,并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 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
这种分类法具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它是由一国或一地的政府或其技术标准管理部门编制和颁 布,而不是由个人或产业研究机构自己编制的,因而具有整体性、广 泛性和权威性的特征;第二,它是一国或一地的国家标准,在运用上具有强制性和代表 性;第三,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统一统计口径和 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第四,它具有特殊性,它是针对一国或一地的具体实际编制的, 只适用于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分类,其他国家只能参考和借鉴。第五,它具有较高的科学性,比较能反映该国或该地的产业发展 和变化情况,也比较能适应其产业发展和变化的需要。

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

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面是搜集的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田洪川,石美霞.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xx,(5):68-78.[2]Gerefi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modit 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1(48)37—70.[3]Kaplinsky,R..GlobalizationandUnequalisation:Whatcanbelearnedfromvaluechainanalysis[J].JournalofDevelopm entStudies,2000,37(2):117-145.[4]JohnHumphrey,ernanceandupgradin 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esearch.IDSwork ingpaper,i20.[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9-86.[6]Syrqum,CheneryHB.ThreeDecadesofIndustrialization.TheWorl dBankEconomicReviews,!989(3):152-153.[7]希克斯.经济学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RanadevBaneiji.ExportsofManufacturesfromIndia:AnAppraisa loftheEmergingPattem.Kielerstudien.Institutfurweltwirtschaf tanderUniversitatIdel[9]MaitinZagler.Economicgrowth,structuralchangeandsearchune mployment[J],ViennaUniversityofEcononiics&B.A,2000.[10]Gali.J.Technology,employmentandbusinesscycle:Dotechnolo gyshocksexplainaggregatefluctuations?[J].AinericanEconomicR eview,1999,89(1)[11]Labini,PS.WhytheInterpretationoftheCobb-DouglasProducti onFunctionMustBeRadicallyChanged?[J].StructuraIChangeandEco nomicDynamic,1995,6:485-504.[12]Hufi5nan,GW,Wynne,MA..TheRoleofIntratemporalAdjustmentC ostinaMultisectorEconoinics,I999,43:317-350.[13]CIower,R.W.TheKeynesianCounter-Revolution:aTheoreticalA ppraisal.F.F.HahnandRBrechling(Eds.).TheTheoryofInterestRat es.Macmillan,London,1965.[14]Malinvau(l,E.TheTheoryofUnemploymentTeconsidered.BasilB lackwell,Oxford,1977.[15]FabienPostel-Vinay.TheDynamicsofTechnonlogicalUnemploym ent.IntemationalEconomicReview,xx,43:737-760.[16]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derTech 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onsequen ceofT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6.[17]WassilyLeontief,FayeDuchin.TheFutureImpactofAutomationo nWorker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18]DavidSimpson,JimLove,JimWalker.TheChallengeofNewTechnol ogy,WestviewPress,1987.[19]ZimmennanICTheemploymentconsequencesoftechnologicaladva ncedemandandlabourcostsin16GermanIndustries.EmpiricalEconom ics.1991.(16):253-266.[20]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1]Banga,Raslimi.InipactofLiberalisationonWagesandEmployme ntinIndianManufacturingIndustries[J].IndianCouncilforResear chonInternationalEconomicReIations(ICRIER).xx.[22]Aghion,P.andHoritt.P.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fEcon omicStrdies,1994,61:477-494.[23]AtharHussain.TheoreticalApproachestotheEffectsofTechnic alChangeonUnemploymentTheEmploymentConsequenceofTechnologic 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3.[24]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derTech 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onsequen ceofT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6.[25]OECD,Technology,ProductivityandJobCreation,Paris,1996.[26]ClasErikssonJsThereaTrade-offbetweenEmploymentandGrowth ,OxfordEconomicPapers,1997,49:77-88.[27]BharatTrehan.ProductivityShocksandtheUnemploym entRate,EconomicReview,xx,45:13-27.[28]FemandoDelRio.EmbodiedTechnicalProgressandUnemeployment .UniversitycatholiquedeLouvain,InsitutdeTecherechesEconomiq uesETSociales(IRES)DiscussionPaper,xx,No.031.[29]Pissarides,C.A.1990.EquilibriumUnemploymentTheory.Basil Blackwell,London.[30]AghionP,P.HoritL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fEconomicS trdies,1994,61:477-494.参考文献二:[1]莫辉辉,王姣娥.复杂交通网络一结构、过程与机理(M).北京:北京管理出版社,xx.[2]吴建军.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3]WattsDJ.The"New"ScienceofNetworks[J].AnnualReviewofSocio logy,xx,30:243-270.[4]Albert.R,BarabASiA.L.StatisticalMechanicsofComplexNetwor k[J].ReviewofModemPhysics,xx,74(Jan):7-97.[5]BaglerG.AnalysisofTheAirportNetworkofIndiaasaComplexWeig htedNetwork[J].PhysicaA,xx,387:2972-2980.[6]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xx:100-104.[7]曾小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航空网络结构实证研究与分析P].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xx.[8]焦敬娟,王娇娥.海航航空网络空间复杂性及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xx:926-936.[9]赵鹏,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方式城市交通网络的协同研究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10]StefanLammer,BjomGehlsen,DirkHelbmg.ScalingLawsintheSpa tialStructureofUrbanRoadNetworks[J].Physica,xx:89-95.[11]陈明星.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xx.[12]赵金山,狄增如,王大辉.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几何性质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xx:4548.[13]赵俊红.天津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xx.[14]杨扬.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15]王少华,钟耳顺等.北京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及可达性格局历史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xx:9-12.[16]SienkiewiczJ.,HolystJ.A.StatisticalAnalysisof22PublicTr ansportNetworksinPoland[J].theProfessionalGeographer,1990,4 2(1):72-83.[17]李江,郭庆胜.基于空间拓扑关系的城市交通网络层次结构推理[J].测绘信息与工程,xx:29-31.[1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U-worWNetwork[J].PhysicalA, xx,313(1):109-114.[19]李进.交通网络复杂性及其优化研究[P]天津:天津大学,xx.[20]王杨超.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xx:33-36.[21]张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22]王海燕.基于复染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23]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009.[24]胡一紘.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xx.[25]王云琴.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26]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xx.[27]BaiTatA.,Barth^lemyM.,Vespignani,A.theEffectsofSpatialConstraintsontheEvolutionof WeightedComplexNetworks[J].JournalofStatisticalMechanics:Th eoryandExperiment,xx,5:1-20.[2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ll-worldNetwork[J].Physical A,xx,313(1):109-114.[29]鲁斌.几类复杂网络度量性质和拓扑性质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30]刘志谦,宋瑞.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xx,5:194-201.。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一)《笼罩西方经济的不祥之云债务危机》,《辽宁经济》1986年2期。

《渡过石油冲击阶段的西方经济》,《世界经济研究》1986年2期。

《国际通货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国外社会科学情报》1986年。

《浅析80年代世界直接投资的形势》,《投资研究》1987年2期。

《日美欧对亚洲直接投资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发展战略报》1988年1月29日。

《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原因及三大经济圈的比较》,《财经论坛》1989年3期。

《论亚太经济圈的若干问题》,论文集《亚太经济合作与辽东半岛对外开放》,东北工学院出版社1991年出版。

《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联合》,《世界经济》1995年6期。

《浅析世界服务贸易》,《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8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

《90年代前期世界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世界经济》1996年8期。

《亚太经济联合的进展及主要成员的战略和态度》,《太平洋学报》1996年2期。

《当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特点》,《世界经济与政治》1997年11期。

《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现状与区域经济圈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经济》1997年11期。

《APEC框架下的东北亚经济合作与中国的对策》,[日]《亚洲太平洋研究》1998年3月。

《NortheastAsianEcnomicCooperationwithintheAPECFrameworkandChina`sPolicies》,《APCjournaiofAsian-PacificStudies》1998.5。

《APEC为东北亚经济合作创造了有条件》,《世界经济(英文版)》1998。

《国际间企业收买合并的新高潮》,《外国问题研究》2000年3期。

经济论文参考文献(3篇)].海口:海南出版社.[17]李其谚,叶逗逗.2006.风电定价两难[J].财经(5) :104-106.[18]施鹏飞.2006.对可再生能源法关于风电上网电价规定的期望与实际[C/OL]. [2007-09-10]. http : fd8864. 51. net/0001, htm.[19]王凤君.2006.风电招标定价体制遭质疑大批风电投资商撤离内蒙古[N]. 21世纪经济报道,2006-11-3 (020).[20]焦在强,张宏伟.2007.风电上网电价之我见[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4) :33.[21]施鹏飞.2007.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长,伴随问题不容忽视[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1):5-6.[22]施鹏飞.2007.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迅猛增加及存在的问题[J].可再生能源,25(3) :4-5.[23]李越.2007.中国风电特许权项目综合分析及改进建议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4]刘启明.2007.风电投资应保持理性[N].中国电力报,2007-7-12(001).[25]施锡f全.博弈论[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26]王文举.拍卖与招标的对策论分析[M].北京: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8.[27]李洁.建筑工程承包商的投标策略[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28]杨青.博弃论在招投标中的应用[J].鄂州大学学报,2002,(4).[29]任东明.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2:117-120.[30]谢识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208-248.[31]张正敏,谢宏文,王白羽.风电电价分析及政策建议[J].中国电力,2001,9,44-48.[32]纪世东.我国发展风力发电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L电力设备,2004,5:36-38.[33]何作庥,王亦楠.风力发电是我国能源和电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最现实选择[J].上海电力,2005,1:8-18.[34]郭太英,黎发贵.从国外风电发展探讨我国风电发展思路[J].水电勘测设计,2006,2:20-24.[35]周鹤良.我国风力发电产业发展前景与策略[J].电气技术,2006,6:1-6.[36]时璟丽.促进风电产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与建议[J].中国科技投资,2008,4:24-26.[37] Robert Gibbons. A Primer in Game Theory[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38] Mendonca, 2007. In: Feed-in Tariffs: Accelerating the Deploy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arth Scan, London.[39] Menanteau, P., Finon, D., Lamy, M. -L., 2003. Prices versus quantities: choosing Policies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Policy 31 (8),799 - 812.[40] Lipp, J.,2007. Lessons for effective renewable electricity policy from Denmark,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 Energy Policy35 (11), 5481 - 5495.经济论文参考文献(三)潘涛. 金融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及其管理兼论中国发展金融衍生市场面临的风险及对策.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4, (5): 130-141.王春峰. 金融市场风险管理,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01.Lawrence J. Broz, 2002: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onetary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Orgation, No.4.巴曙松, 2007年: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西南金融,第7期。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基础全面版

产业经济学经典文献选读基础全面版
亚当.斯密 «国富论»(1776年)
经济学中的利已与利它
Q: 两者是矛盾的吗? A: 并不矛盾。人们在追逐自身利益的同时,达到利他的效果(亚当.斯
密)。 根据利已与利它,可将人们的行为分成如下四类:
利已利他:主流行为。 利已不利他:或损人不已。不提倡或受到禁止。 不利已利他:或损已利它。大公无私,供给不足。 不利已不利他:或损人不利已。不可理喻,受到遣责。
动画1
现代企业的决策要更复杂,对现代企业的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生 产函数的问题。
例如,汽车整车生产商需要考虑是自己生产轮胎还是到市场上去 采购轮胎。当生产轮胎所涉及的管理成本要高于到市场上采购轮胎所发 生的交易成本时,企业就会选择市场交易的方式到市场上去采购。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
• 科斯在1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 (nature of the firm)一文,对企 业的性质、企业的边界问题进行了具 有里程碑作用的研究。
2、企业的性质
• 古典企业理论:生产函数 • 现代企业理论:交易成本大于管理成本的
产物
(1)古典企业
在古典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企业被简单界定为一种生产 函数:一定数量的投入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进行加工带来产出。
人们曾形象的对古典企业做如下比喻:将一头猪赶进古典企 业这个“黑箱(Black box)”之中,只看到另一端出来了火腿和 香肠,却不知火腿和香肠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 如:芭比娃娃的生产。塑料和头发—台湾和 ;装配—印尼、马 来西亚、中国;模具、涂料— ;劳动、棉布—中国
• 全球化的另一大内容是金融市场一体化的加强。国际金融市场的 一体化会导致贸易收益增加。
• 经济一体化的问题:一、国外低成本的生厂商对国内生产商的取 代会带来失业和损失利益;二、国际金融危机

产业经济学小论文终极版

产业经济学小论文终极版

产业经济学小论文终极版引言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组织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产业的经济活动、市场行为和竞争格局进行分析,产业经济学能够揭示产业内部的运行规律、市场的竞争机制和产业政策的效应。

本文旨在探讨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其在实际经济中的应用和意义。

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产业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中产业的发展和管理的学科。

产业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企业或机构,它们共同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相似服务。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在不同产业之间的分配情况。

产业结构描述了各个产业在整体经济中的比重和相互关系。

常见的产业分类包括第一产业(农业、林业、渔业)、第二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等。

产业组织产业组织研究的是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和行为。

它主要关注企业之间的竞争程度、市场结构和竞争策略等方面。

产业组织理论提供了解释企业行为和市场竞争的框架,对于政府制定产业政策和企业制定经营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在时间上的变迁和演化。

产业发展研究的是产业的生命周期、技术创新、企业生产力等方面的问题。

产业发展理论对于预测和分析产业的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有一些重要的理论框架和模型被广泛应用。

波特五力模型波特五力模型是由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一种衡量产业竞争力的工具。

该模型包括竞争对手的威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买家的议价能力、替代品的威胁和进入障碍等五个方面。

通过分析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可以评估产业的竞争程度和各个参与者的议价能力。

新经济学理论新经济学理论关注信息和知识在经济中的作用。

它认为信息和知识是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能够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新经济学理论对于理解网络经济、数字经济和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集中度和竞争策略产业集中度是指产业中市场份额较大的几个企业的集中程度。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

产业经济学相关论文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发展和经济运行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了产业经济学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首先,本文从宏观层面探讨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政策和国际竞争力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产业经济学在指导国家产业政策和促进产业升级方面的作用和局限性。

其次,本文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了产业集群、产业链和产业创新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分析了产业经济学在推动企业创新和提高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和挑战。

最后,本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产业经济学研究的一些思考和展望,以期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通过对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本文旨在为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产业经济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产业经济学是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和经济运行机制,可以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支持。

在宏观层面,产业结构调整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不同产业的结构、比重和发展动态进行分析,可以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特别是在转型升级和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情况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在指导国家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升级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微观层面,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通过对产业内企业之间的协同效应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进行分析,可以为企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持。

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经济学研究如何促进产业创新和提高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产业布局不断优化,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学分支,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未来,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产业创新和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推动我国产业发展朝着更加智能化、绿色化和可持续化的方向迈进。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

产业经济学论文推荐书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结构、产业组织和产业发展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当今社会,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于了解经济发展趋势、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产业经济学的研究中,有很多经典的著作可以供我们学习和参考。

其中,《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原理》、《产业经济学概论》等书籍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

这些书籍对于产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都有较为全面的介绍,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知识。

另外,近年来一些涉及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著作也备受关注。

《数字经济与产业经济学》、《新兴产业发展与产业经济学》等书籍对于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于了解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研读一些经典的产业经济学著作,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为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此外,当前全球产业结构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传统产业正在面临新挑战,新兴产业也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因此,我们需要关注产业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

针对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于数字化转型、产业智能化、创新驱动等方面的研究。

近期关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与产业结合的著作也备受关注,如《数字化转型与产业经济学: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变革》,这些书籍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影响,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

除了专业著作外,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还可以通过学术期刊、研究报告等形式来深入了解最新的产业经济学研究成果。

这些学术性的出版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术界对于产业经济的最新思考,掌握最新的研究方法和成果,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和政策制定。

总的来说,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广泛,对于了解和推动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经济学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产业经济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查看。

参考文献一:[1]田洪川,石美霞.制造业产业升级对中国就业数量的影响研究[J].经济评论,2013,(5):68-78.[2]Gerefifi,G.InternationalTradeandIndustrialUpgradingintheApparelcomm odityChain[J].JournalofInternationalEconomics,19991(48)37—70.[3]Kaplinsky,R..GlobalizationandUnequalisation:Whatcanbelearnedfromvaluechainanalysis[J].JournalofDevelopm entStudies,2000,37(2):117-145.[4]JohnHumphrey,ernanceandupgrading:linkingindustrialclusterandglobalvaluechainresearch.IDSworking paper,i20.[5]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79-86.[6]Syrqum,CheneryHB.ThreeDecadesofIndustrialization.The WorldBankEconomicReviews,!989(3):152-153.[7]希克斯.经济学展望[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8]RanadevBaneiji.ExportsofManufacturesfromIndia:AnAppr aisaloftheEmergingPattem.Kielerstudien.Institutfurweltwirtschaf tanderUniversitatIdel[9]MaitinZagler.Economicgrowth,structuralchangeandsearch unemployment[J],ViennaUniversityofEcononiics&B.A,2000.[10]Gali.J.Technology,employmentandbusinesscycle:Dotech nologyshocksexplainaggregatefluctuations?[J].AinericanEconom icReview,1999,89(1)[11]Labini,PS.WhytheInterpretationoftheCobb-DouglasProductionFunctionMustBeRadicallyChanged?[J].StructuraIChangeandEconomicDynamic,1995,6:485-504.[12]Hufi5nan,GW,Wynne,MA..TheRoleofIntratemporalAdjust mentCostinaMultisectorEconoinics,I999,43:317-350.[13]CIower,R.W.TheKeynesianCounter-Revolution:aTheoreticalAppraisal.F.F.HahnandRBrechling(Eds.).Th eTheoryofInterestRates.Macmillan,London,1965.[14]Malinvau(l,E.TheTheoryofUnemploymentT econsidered.B asilBlackwell,Oxford,1977.[15]FabienPostel-Vinay.TheDynamicsofTechnonlogicalUnemployment.Intemationa lEconomicReview,2002,43:737-760.[16]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 derTech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onsequenceofTechnol 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6.[17]WassilyLeontief,FayeDuchin.TheFutureImpactofAutomati ononWorkers.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1986.[18]DavidSimpson,JimLove,JimWalker.TheChallengeofNewTe chnology,WestviewPress,1987.[19]ZimmennanICTheemploymentconsequencesoftechnolo gicaladvancedemandandlabourcostsin16GermanIndustries.Empi ricalEconomics.1991.(16):253-266.[20]杰里米.里夫金.工作的终结——后市场时代的来临.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21]Banga,Raslimi.InipactofLiberalisationonWagesandEmplo ymentinIndianManufacturingIndustries[J].IndianCouncilforResea rchonInternationalEconomicReIations(ICRIER).2009.[22]Aghion,P.andHoritt.P.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 fEconomicStrdies,1994,61:477-494.[23]AtharHussain.TheoreticalApproachestotheEffectsofT echnicalChangeonUnemploymentTheEmploymentConsequenceofT 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3.[24]DavidDeaton,PeterNolan.TheNatureofUnemploymentun derTechnicalProgress.inDerekL.Bosworth(Eds).TheEmploymentC onsequenceofTechnologicalChange,theMacmillandPressLtd,198 6.[25]OECD,Technology,ProductivityandJobCreation,Paris,199 6.[26]ClasErikssonJsThereaTrade-offbetweenEmploymentandGrowth,OxfordEconomicPapers,199 7,49:77-88.[27]BharatTrehan.ProductivityShocksandtheUnemploymentR ate,EconomicReview,2003,45:13-27.[28]FemandoDelRio.EmbodiedTechnicalProgressandUneme ployment.UniversitycatholiquedeLouvain,InsitutdeTecherechesEc onomiquesETSociales(IRES)DiscussionPaper,2001,No.031.[29]Pissarides,C.A.1990.EquilibriumUnemploymentTheory.B asilBlackwell,London.[30]AghionP,P.HoritLGrowthandUnemployment.ReviewofEco nomicStrdies,1994,61:477-494.参考文献二:[1]莫辉辉,王姣娥.复杂交通网络一结构、过程与机理(M).北京:北京管理出版社,2012.[2]吴建军.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复杂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3]WattsDJ.The"New"ScienceofNetworks[J].AnnualReviewofS ociology,2004,30:243-270.[4]Albert.R,BarabASiA.L.StatisticalMechanicsofComplexNetw ork[J].ReviewofModemPhysics,2002,74(Jan):7-97.[5]BaglerG.AnalysisofTheAirportNetworkofIndiaasaComplexWeightedNetwork[J].PhysicaA,2008,387:2972-2980.[6]周蓓.四川省航空旅游网络空间特征及其结构优化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8:100-104.[7]曾小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国航空网络结构实证研究与分析P].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8]焦敬娟,王娇娥.海航航空网络空间复杂性及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4:926-936.[9]赵鹏,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多方式城市交通网络的协同研究一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与城市轨道交通网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10]StefanLammer,BjomGehlsen,DirkHelbmg.ScalingLawsint heSpatialStructureofUrbanRoadNetworks[J].Physica,2006:89-95.[11]陈明星.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交通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D].安徽:安徽师范大学,2006.[12]赵金山,狄增如,王大辉.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几何性质的实证研究[J].复杂系统与复杂科学,2005:4548.[13]赵俊红.天津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10.[14]杨扬.北京市公共交通网络复杂性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1.[15]王少华,钟耳顺等.北京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及可达性格局历史变化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9-12.[16]SienkiewiczJ.,HolystJ.A.StatisticalAnalysisof22PublicTrans portNetworksinPoland[J].theProfessionalGeographer,1990,42(1): 72-83.[17]李江,郭庆胜.基于空间拓扑关系的城市交通网络层次结构推理[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3:29-31.[1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U-worWNetwork[J].PhysicalA,2002,313(1):109-114.[19]李进.交通网络复杂性及其优化研究[P]天津:天津大学,2009.[20]王杨超.上海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9:33-36.[21]张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22]王海燕.基于复染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态分析[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23]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009.[24]胡一紘.基于复杂网络的交通网络复杂性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8.[25]王云琴.基于复杂网络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连通可靠性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26]刘伟.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研究轨道交通线网对城市交通网络影响[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27]BaiTatA.,Barth^lemyM.,Vespignani,A.theEffectsofSpatialConstraintsontheEvolutionofWe ightedComplexNetworks[J].JournalofStatisticalMechanics:Theor yandExperiment,2005,5:1-20.[28]LatoraV,MarchioriM.IstheBostonSubwayaSmall-worldNetwork[J].PhysicalA,2002,313(1):109-114.[29]鲁斌.几类复杂网络度量性质和拓扑性质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30]刘志谦,宋瑞.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可靠性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0,5:194-201.1.中文参考文献2.MBA参考文献3.参考文献的写法4.日语参考文献5.医学综述参考文献6.动物医学参考文献7.法学论文参考文献8.文秘专业论文参考文献9.动画专业论文参考文献10.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