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合集下载

教师考试进城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教师考试进城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案例分析题

案例分析题1、相同的是,两个孩子都是上小学六年级,都偷拿了同学的10 元钱,不同的是他们遇到的是两个不同的老师和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对于陕西省华阴市黄河工程机械厂子弟学校的小学生王某,他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崔某把他带到办公室,当着另外两个同学的面,将他的头按到墙上,残忍地用锥子在他的右面颊上刺了个“贼”字,以示“训诫”。

事发后,王某爷爷到当地派出所报了案,这位给孩子脸上刺字的老师被派出所构留。

而另外一个孩子就幸运多了,当北京市光明小学的王老师知道自己的学生中有人偷拿了学生的钱后,她来到班上,不慌不忙地说:“我知道钱是怎么丢的了,是讲台拿了这10 元钱!”孩子们瞪大了眼睛,王老师笑眯眯地说:“咱们全班每个同学都走过来对讲台说一句话,提醒它改正缺.氛,好吗?”聪明的孩子们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有的说:“讲台呀,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当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

”有的说:“我相信你是一时糊涂,可改正后就是好孩子!”王老师最后总结说:“大家吮得很好!讲台已经知道自己不对了,相信明天它一定会把钱放回原处!”第二天,丢钱的孩子果然在书包里发现了那10 元钱。

王老师开心极了,激动而高兴地说:“直到今天,我也不知道是谁拿了钱,可这有什么关系呢?改了就行了。

这件事肯定让这孩子记一辈子。

”请运用教育功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

2、请用所学过的相关教学理论分析下面的案例。

有位老师在上生物课“昆虫的趋食性”这一节时,讲了一个这样的故事:“在楚汉相争中,项羽被刘邦击败,星夜逃跑,当天亮到达乌江岸边时,突然发现,江边有几个黑色大字:‘项羽必亡。

’他走近仔细看,黑字全是蚂蚁拼成的。

顿时军中一片混乱,他们认为这是天公要灭项羽。

项羽无奈拔剑自勿l 了。

”这时同学们聚精会神,纷纷猜测其中的道理。

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揭开了这个谜。

原来是刘邦的军师张良利用昆虫趋食性的道理,黑夜派人用食油和米糖在江边写下了那几个字,招来无数蚂蚁,造成项羽军心恐慌。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1、某小学三(1)班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

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2、幼儿园规定,午饭后小朋友都要休息,当小二班的别的小朋友都准备睡觉时,有一位叫亮亮的小朋友怎么也不去睡觉,非要去玩玩具。

这样一来,别的小朋友也不想睡觉,也想去玩玩具。

王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所有的小朋友说:“谁能先躺到床上睡10分钟,谁就可以先玩玩具,睡今天中午不睡觉,下午谁就不能玩玩具。

”这时小朋友都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床上安静地躺下了。

这是在幼儿园教学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试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对这位幼儿教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3、李晓辉怎么了?李晓辉不爱研究,他讨厌研究,甚至对研究恨之入骨。

他为何如此讨厌上学?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

物理不及格有他,数学考试他也不及格,而且,数学老师还甩着鲜艳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到:“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因为他想争第一,却又认为自己怎么也无法争到第一。

说起从前,他也有过辉煌的学绩:小学连续三年三好学生,在市“希望杯”竞赛中获过二等奖,小学毕业被保送到初中。

然而。

升入次摸底测验。

他只排在第21名。

从此李晓辉便丧失了自心,连他最擅长的数学也爱听不听,作业也马马虎虎……以上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请利用所学过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并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做法。

..4、张明是某市一中的学生,他身体健康,可就是有一不好的毛病,总爱与同学动手打架,每次打架过后,他也知道这样不好,并一再向老师和家长保证要改正这个坏毛病。

《心理健康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心理健康教育学》案例分析题

《心理健康教育学》案例分析题心理健康教育学案例分析题概述本案例分析题旨在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学的实际应用。

通过分析以下案例,我们将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对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他在学校表现出了明显的焦虑情绪和社交障碍。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他的研究成绩,也对他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困扰。

学校决定采取行动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干预。

分析和解决方案针对小明的焦虑情绪和社交障碍,学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学校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为小明提供个别咨询服务。

通过与咨询师的交流,小明可以发泄情绪、了解自己的问题,并得到专业指导。

2.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开设关于心理健康的课程,教授学生如何认识和应对焦虑情绪以及改善社交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小明可以研究到有效的应对策略和社交技巧。

3. 提供支持网络:学校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面临相似问题的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助。

这样的支持网络可以帮助他感到不再孤单,并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取帮助和鼓励。

4. 家庭支持:学校可以与小明的家人合作,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支持和信息。

家人的支持对于小明的康复和成长至关重要,他们可以在家庭中创造一个理解、宽容和支持的环境。

结论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学校可以帮助小明应对和预防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措施不仅可以改善小明的研究和日常生活,还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参考资料2. Yang, L., Wu, X., & Wei, D. (2018). The effectivenes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edicine,97(51), e13810.。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卷(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A. 教育现象的心理过程B. 教育方法C. 学校管理D. 学生人际关系2. 以下哪个理论强调认知结构在学习中的作用?A.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C.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D.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学生在学校中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A. 自我实现的需求B. 归属与爱的需求C. 安全的需求D. 尊重的需求4.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策略不包括以下哪项?A. 复述策略B. 组织策略C. 精细加工策略D. 寻求他人帮助的策略5. 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A. 智力水平B. 学习动机C. 学习习惯D. 教师的教学方法6.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不包括以下哪项?A. 知识的传授者B. 学习的引导者C. 课堂的管理者D. 学生的朋友7. 下列哪项不属于学习迁移的种类?A. 正迁移B. 负迁移C. 顺向迁移D. 逆向迁移8. 在教育心理学中,'区域性发展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艾里克森9. 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时,教师应该采取哪种策略来帮助学生?A. 鼓励学生放弃B. 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C. 惩罚学生D. 增加作业量10.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A. 家庭环境B. 学校环境C. 个人的生活习惯D. 遗传因素11.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存在困难B. 学生在两种互相矛盾的认知之间感到不适C. 教师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D. 学生之间的社交冲突12.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为主要特征的?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13. '最近发展区'这个概念是由谁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斯金纳14. 在教育心理学中,'归因理论'主要探讨的是什么?A. 学生学习的动机来源B. 教师教学方法的优劣C. 学生成绩的好坏D. 学校管理策略1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认为最低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自我实现的需求B. 安全的需求C. 社交的需求D. 生理的需求16. 在学习过程中,'强化'和'惩罚'分别指的是什么?A. 强化是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B. 强化是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C. 强化是增加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D. 强化是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惩罚是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17. 教育心理学中的'观察学习'是指什么?A. 学生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获得新行为的过程B. 学生通过阅读书籍学习知识的过程C. 学生通过实验学习科学原理的过程D.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获取知识的过程18.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类至少有几种不同的智能?A. 3种B. 7种C. 10种D. 15种19.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A. 通过讲述大量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情感B. 严格要求学生,使其产生敬畏教师的心理C.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D. 单纯通过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20. 在教育心理学中,"认知失调"是指什么?A. 学生对学习内容理解不一致B. 学生在两种相互矛盾的信念之间感到不适C. 教师对学生期望与现实不符D. 学生对考试结果的焦虑21. 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儿童认知发展的哪个阶段是以自我为中心思维为特征的?A. 感觉运动期B. 前运算期C. 具体运算期D. 形式运算期22.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由哪三部分组成?A. 本我、自我、超我B. 认知、情感、意志C.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D. 理智、情感、行为23. 下列哪项属于学习动机中的内在动机?A. 获得表扬B. 达到预期目标C. 兴趣爱好D. 避免惩罚24.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习"是由谁提出的?A. 布鲁纳B. 斯金纳C. 加涅D. 皮亚杰25.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哪一层次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26. 在教育心理学中,"区域性发展理论"是由谁提出的?A. 维果茨基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艾里克森27. 下列哪项不属于影响学生学习的心理因素?A. 智力水平B. 学习动机C. 家庭背景D. 教师个人喜好28. 在教育实践中,如何运用正强化来增加学生某种行为的发生频率?A. 惩罚学生错误的行为B. 及时给予学生想要的奖励C. 忽视学生的良好行为D. 增加作业的难度29. 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A. 皮亚杰B. 弗洛伊德C. 斯金纳D. 艾里克森30. 在学习过程中,哪种学习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A. 精细加工策略B. 组织策略C. 计划策略D. 复述策略二、问答题1. 请分析个学生在课堂上不参与讨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案例分析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教育心理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教育心理实践热点问题不断涌现,本文将针对其中一个热点问题——学生厌学心理,进行案例分析,探讨解决途径。

二、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在进入初中二年级后,他突然表现出厌学情绪。

他经常旷课、不认真完成作业,甚至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

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帮助小明走出厌学心理。

2. 案例分析(1)原因分析① 学习压力过大:小明所在班级的学习氛围紧张,老师对成绩的要求较高,导致小明承受了巨大的学习压力。

② 亲子关系紧张:小明与父母关系紧张,父母经常指责他,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③ 同伴关系不良:小明与同学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他在班级中感到孤独和排斥。

(2)心理辅导措施① 调整学习压力:老师降低了对小明的要求,减轻了他的学习负担。

同时,家长也学会了如何正确对待孩子的学习,给予他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②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通过参加心理讲座,了解到亲子沟通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

③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老师组织班级活动,帮助小明与同学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3. 案例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小明逐渐走出了厌学心理。

他开始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与同学关系融洽,亲子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三、结论学生厌学心理是教育心理实践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和家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学习、生活。

以下是一些建议:1. 调整学习压力: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避免过度负担。

2. 改善亲子关系:家长要学会与孩子沟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

3.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教师和家长要关注学生的同伴关系,帮助他们建立友谊,消除矛盾。

4. 开展心理辅导:针对厌学心理的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境。

总之,教育心理实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一)汇总

《教育心理学》经典案例分析(一)【案例一】听蚂蚁唱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听蚂蚁唱歌呢。

”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

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

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请你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参考答案】一、有关教育理论知识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

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的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

(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

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

(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问题展开分析该案例的问题是“对该教师的行为作一评析。

”围绕该教师的行为运用现代教育理论进行分析。

(1)“听蚂蚁唱歌呢。

”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

“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2)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而该教师不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教育心理案例分析题带目录

小学教育心理案例分析题带目录

小学教育心理案例分析题带目录小学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目录1.一个女教师,在教学估算时的一些片断,2.两个教师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

3.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4.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5.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6.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7.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8.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9.小容是一个酷爱流行音乐的高中10.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1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

12.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1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14.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15.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16.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17.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18.读者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9.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20.当代有一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21. 2004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22.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23.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24.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25.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26.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27.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28.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29.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30.原苏联心理学家查包洛赛兹做了一个实验31.儿童观察教师写在黑板上的生字,随后就能够模32.中国老师奉行的是学科课程论,学生主要是案例分析:1.1、一个女教师,在教学估算时的一些片断,更多的是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维在走,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是被动式学习······2、另一个教师在教学包装方法中表现新理念······分析:1、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

教育心理学之案例分析一

教育心理学之案例分析一

教育心理学之案例分析一案例:王同学是某中学初中三年级一班的学生。

“他总是坐立不安,不是东倒西歪,就是惹是生非”,“是典型的差生和问题学生”,老师如是说。

“我做梦也没有想到初中会是这个样子,我讨厌上学”,王同学如是说。

小学时,王同学是最为优秀的那一类学生,他曾获得过全国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市小学生绘画比赛第一名,全省航模竞赛一等奖,还是《小学生》杂志的特邀记者。

无论学校老师还是家长都夸耀他是一个聪明的好苗子。

他的初中生活也是在一片赞美声中开始的。

然而上初一后不久,他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

一次上语文课,老师发现王同学没精打采,总是开小差,便问他为什么。

他说:“昨天晚上帮一个朋友做航模,几乎一夜没睡。

”老师很生气:“你现在是读初中不是小学,要想办法考进重点高中,航模顶什么用?”“我只是帮他”。

王同学反驳。

“帮他能保证你上高中?不要以为你现在成绩好就可以骄傲自满!你父母会允许你去做航模吗?”“他们知道的,他们从来不反对。

”“知道,知道你要考重点高中吗知道你违反课堂纪律吗?连这点都不懂,简直没文化?”老师更生气。

“我爸妈都是研究生”,王同学不甘示弱。

“研究生又怎样,有娘养没娘教,回去叫你父母来。

”老师的权威受到了挑战,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

王同学被迫去叫了他的母亲。

老师先数落了一番王同学在课堂中不认真听课的违纪行为及对老师的反抗态度,并要求他的母亲好好管教他。

母亲尽管非常感谢老师的“教诲”,但也同时表现出了不满,“这个孩子生来就好动,从小就迷航模”。

“我是为他的将来好,这种事你们家长不管,我们当老师的也没办法。

”第二天上课前,老师让王同学在全班面前作了检讨。

事后的一次语文课,王同学把一张《初中生报》放在桌子上。

老师走过去,一把夺过报纸,撕得粉碎。

王同学说:“我没有看,只是放在桌子上。

”老师说:“还想狡辩,不想读书就滚回去,省得在这里碍事。

”课堂冲突由此而生。

再后来的语文课,王同学几乎无心听课。

心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心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心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心理案例分析是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个心理案例,并进行分析和解答。

案例:
小明是一个高中生,最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成绩一直处于下滑状态。

他感到焦虑和沮丧,对未来感到迷茫。

在和家人交流时,他总是情绪低落,不愿意和他人交流。

他的父母发现了这一情况,希望能够找到适当的方法帮助他。

问题:
1. 小明出现这样的情况可能是由于什么原因?
2. 应该如何帮助小明走出困境?
答案:
1. 小明出现学习困难和情绪低落的情况可能是由于学习压力过大和心理压力过大所致。

高中阶段是学生面临升学压力的阶段,学习任务繁重,考试压力大,这些都可能导致学生出现焦虑和沮丧的情绪。

另外,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也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

通过心理测试和心理咨询,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心理状况,找出问题的根源。

2. 帮助小明走出困境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家长和老师应该关注小明的情绪变化,和他进行沟通,让他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其次,可以引导他进行心理调适,可以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参加兴趣班、和朋友交流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调整情绪。

另外,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治疗,帮助他更好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和解答,我们可以看到,心理案例分析需要全面深入地了解案例的背景和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可老师一旦发现,批评会更加严厉,到后来连规规矩矩考高 分的同学也跟着倒霉,因为杨老师怀疑这些高分也是假的。有一 次叫十几个同学到办公室接受“审查”,好几个同学当场跟她发 生了冲突。
同学们和杨老师的关系越来越僵,矛盾也越来越深。开始3个 5个,一直发展到这次全班同学一起逃课。
1、从学生逃课事件分析杨老师的学生观和教师观。 2、立足于人本主义学生观和教师观向杨老师提出改进建议。
样例:
一次公开观摩课上一位二十多年教龄的马老师,在课堂上并 没有频频去叫那些反应机灵.学懂会用的好学生,而是善于捕捉 那些不敢大胆发言,没有勇气回答问题的差生的一闪之念。一 位女孩刚鼓起勇气抬起头,就被老师叫起来回答,结果由于心 理过于紧张,急得满头大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让她坐下来, 平静一下语气温和地说了句:“没关系,老师知道你会了。只 是过于紧张而暂时想不起,以后经常锻炼就好了。”这堂课使 人感到,女老师用自己的爱心在点燃胆怯者的智慧之火,让学 生感受到“我有被爱的权利”。
2012年材料分析
某校英语课竟然发生了全班学生一起逃课的事件,经了解 这同任课的杨老师有关。
杨老师30多岁,刚调到这所学校不久。据同学反映,她课 教的不错,就是对学生太厉害,只要回答不上来问题,她就会 大发雷霆,用非常尖刻的语言批评学生。一次说一个英语成绩 比较差的学生:“你这脑子怎么长的,当初你爸妈计划生育怎 么没把你给计划了呢!”同学们上她的课都特紧张,为了避免 挨训,许多人采取只准备要提问的问题、提前借别班试卷、考 试作弊等办法来应付老师。
第三,学习教育机智。马老师在遇到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课堂问题情景时, 用温和的、鼓励式的语言化解尴尬,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尊严,这要求老师在 课堂上如果遇到问题,要冷静处理,因势利导。

原题目: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原题目: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原题目: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下面是一个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的文档。

案例描述
小明是一名六年级的学生,他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他总是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在考试中成绩也不理想。

经过深入观察和分析,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 研究动力不足:小明对研究没有积极性,缺乏自我驱动力。

2. 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小明容易分散注意力,无法长时间专注于研究。

3. 紧张和焦虑情绪:小明在考试时常常感到紧张和焦虑,导致成绩下降。

心理分析
1. 研究动力不足可能是因为小明对研究内容不感兴趣,或者缺乏目标和奖励激励。

2. 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注意力不稳定,或者环境干扰等原因。

3. 紧张和焦虑情绪可能是因为小明对考试结果有过度关注,或者对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

教育措施
针对小明出现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教育措施来帮助他改善研究状况。

1. 激发研究兴趣: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激发小明的研究兴趣,增加研究的乐趣。

2. 增强注意力稳定性:提供安静、整洁的研究环境,避免干扰因素,帮助小明集中注意力。

3. 缓解紧张情绪:通过情绪管理训练和放松技巧,帮助小明减轻考试紧张和焦虑。

结论
通过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小明的心理特
点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这有助于改善小明的学习状况,促进他的发展和成长。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例 28页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31案例分析1.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

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

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

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

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闹一场。

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

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

还有一次,放学路上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了他的家长。

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后才回家。

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

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

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找出证据和证人。

答:一、原因分析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

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

第一,了解自己。

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

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

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

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

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

心理学案例分析考试(答案见尾页)一、选择题1.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一个焦虑症患者时,应该首先评估患者的()。

A. 患者对疾病的认知B. 患者的家庭背景C. 患者的生活方式D. 患者的病史2. 在一个青少年抑郁症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关注该患者的()。

A. 家庭环境B. 人际关系C. 学业成绩D. 身体健康状况3. 一个神经性厌食症患者的症状可能包括()。

A. 对体重和体型有强迫性的担忧B. 饮食量明显减少C. 脸部潮红和出汗D. 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范围4. 心理咨询师在处理一个婚姻冲突时,应该运用()技巧。

A. 沟通技巧B. 行为修正技巧C. 认知行为疗法D. 心理动力疗法5. 一个适应障碍患者在面对压力时,可能会出现以下哪些症状?A. 情绪低落B. 睡眠障碍C. 注意力不集中D. 自我评价下降6. 心理咨询师在评估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时,应该重点关注患者的()。

A. 情感反应B. 社交能力C. 执行功能D. 认知能力7. 在一个急性焦虑发作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以下哪种措施来帮助患者?A. 药物治疗B. 暴露疗法C. 放松训练D. 认知行为疗法8. 一个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可能在以下哪个方面出现功能障碍?A. 认知功能B. 社交功能C. 生理功能D. 执行功能9.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一个社交恐惧症患者时,应该首先评估患者的()。

A. 患者的家庭背景B. 患者的社交经历C. 患者的心理弹性D. 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10. 在一个多重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关注患者的()。

A. 情感反应B. 认知功能C. 社交功能D. 执行功能11. 什么是心理学案例分析?A. 心理学案例分析是对心理异常现象进行诊断和治疗的过程B. 心理学案例分析是对个案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过程C. 心理学案例分析是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和干预的过程D. 心理学案例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的过程12. 在进行心理学案例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收集哪项信息?A. 案例背景B. 患者个人信息C. 案例中的关键事件D. 患者的家庭背景13. 心理学案例分析中,我们通常会使用哪些方法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A. 观察法B. 问卷法C. 访谈法D. 实验法14. 在心理学案例分析中,我们会关注患者的哪两个方面以达到心理评估的目的?A. 情绪和行为B. 认知和情感C. 生理和心理D. 行为和认知15. 心理学案例分析的目的是什么?A. 为患者提供心理治疗B. 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数据C. 为教育者提供教学材料D. 为雇主提供员工评估16. 在进行心理学案例分析时,我们会使用到哪种理论或模型?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理论C. 人本主义理论D. 行为主义理论17. 心理学案例分析中,我们通常会对患者进行哪方面的评估?A. 人格评估B. 情绪评估C. 行为评估D. 生理评估18. 心理学案例分析中,我们如何确保患者的隐私和安全?A. 对患者进行匿名处理B. 与患者签订保密协议C. 使用专业保密原则D. 对患者的信息进行严格审核19. 心理学案例分析的结果如何应用?A. 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B. 为研究者提供研究数据C. 为教育者提供教学材料D. 为雇主提供员工评估20. 通过心理学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提高对以下哪方面的认识?A. 心理异常现象的产生机制B. 心理治疗方法的有效性C. 人类心理健康的重要性D. 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1. 心理咨询师在案例分析中应如何处理客户的隐私?A. 保持完全透明B. 透露给第三方C. 仅限于客户要求时分享D. 根据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来决定分享的范围22. 当客户表现出偏执的行为时,心理咨询师应该怎样处理?A. 坚持不可行的方法B. 尝试改变客户的想法C. 寻求其他治疗师的帮助D. 与客户讨论其偏执行为的可能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案23.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如何建立信任关系?A. 保持专业距离B. 没有同情心C. 真诚地关心客户D. 给予明确和建议24. 对于焦虑症患者,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帮助他们缓解症状?A. 提供药物治疗B. 教授自我调节技巧C. 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D. 以上都是25. 当客户对心理咨询师的观点产生质疑时,心理咨询师应该如何应对?A. 争论或反驳B. 保持沉默C. 重新评估自己的观点D. 与客户进行开放式对话,寻求共同点26. 在处理客户自杀倾向时,心理咨询师应该采取哪些紧急措施?A. 立即通知专业机构B. 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C. 保持冷静,不要惊慌失措D. 以上都是27. 对于人格障碍的客户,心理咨询师可以采取哪些干预措施?A.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B. 提供支持性环境C. 鼓励客户参加家庭治疗D. 以上都是28. 当客户对自己的问题感到无助时,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他们重建自信?A. 提供积极肯定B. 建立目标并制定计划C. 强调问题的复杂性D. 以上都是29. 心理咨询师在案例分析中应该如何保持客观?A. 保持中立的态度B. 认同客户的感受C. 为自己的观点辩护D. 以上都不是30.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何确保客户的信息安全和保密?A. 使用加密技术B. 限制与客户的交流内容C. 与客户签订保密协议D. 以上都是31. 心理咨询师在面对一个焦虑症患者时,应该采取以下哪种方法来建立信任关系?A. 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B. 要求患者详细交代病情C. 给予患者具体建议和干预措施D. 邀请患者的亲朋好友一同参与咨询过程32. 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帮助他们恢复自我价值感?A. 强调患者的优点和成就B. 增强患者对自身能力的信心C. 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D. 提供现实可行的改变目标33. 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咨询师应该如何调整治疗计划以适应他们不断变化的需求?A. 根据患者的症状变化调整药物剂量B. 随时调整治疗环境和设施C. 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培训D. 采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同时进行34. 在一个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咨询师如何平衡患者对安全感和稳定性的需求与对改变和成长的渴望?A. 逐步引导患者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和经历B. 使用长期的心理治疗措施C. 限制患者与外部世界的互动D. 采用短期、高强度的心理治疗措施35. 对于一个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咨询师在评估症状严重程度时,应该使用以下哪种工具?A. 量表B. 自我报告问卷C. 结构化临床访谈D. 观察法36. 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如何处理患者可能出现的自杀念头?A. 与患者讨论自杀风险并签署治疗合约B. 鼓励患者与家人和朋友分享自己的感受C. 建议患者参与有结构的治疗活动D. 使用药物治疗来控制患者的情绪37. 对于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患者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A. 提供认知行为疗法B. 教授患者一些生活技能C. 鼓励患者参加社区活动D. 安排患者定期进行家庭治疗38. 在一个人格障碍患者的治疗中,心理咨询师如何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A. 使用专业术语进行交流B. 尊重患者的隐私和权利C. 避免与患者发生冲突D. 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39. 对于一个焦虑障碍患者,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患者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A. 教授患者一些放松技巧B. 帮助患者制定应对策略C. 鼓励患者参加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D. 使用药物治疗来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40. 在一个抑郁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如何评估治疗效果并进行必要的调整?A. 通过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来判断治疗效果B. 与患者一起讨论治疗目标并制定评估标准C. 定期要求患者完成心理测验或评估量表D. 与患者的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和治疗效果二、问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案例分析?它有哪些目的?2. 心理学案例分析通常涉及哪些步骤?3. 在心理学案例分析中,如何运用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4. 心理学案例分析有哪些局限性?5. 如何提高心理学案例分析的质量?6. 如何在心理学案例分析中避免常见的错误和偏差?7. 心理学案例分析在心理咨询师职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8. 未来心理学案例分析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选择题:1. D2. ABCD3. ABD4. ABC5. ABCD6. C7. CD8. ABC9. B 10. ABCD11. A 12. C 13. ABCD 14. B 15. A 16. ABCD 17. ABC 18. C 19. A 20. D21. D 22. D 23. C 24. D 25. D 26. D 27. D 28. D 29. A 30. D31. A 32. B 33. D 34. A 35. B 36. A 37. C 38. B 39. D 40. B问答题:1. 什么是心理学案例分析?它有哪些目的?心理学案例分析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心理学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解决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答案1. 案例背景:在某小学中,有一位学生叫小明,他在学校表现出了一些问题。

小明在课堂上时常分心,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他的学习成绩下降。

此外,小明在与同学相处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他缺乏自信,不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时常被同学孤立和排斥。

教师和家长都对小明的行为感到耽忧,并希翼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问题分析:根据小明的表现和问题描述,我们可以从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来分析他的问题。

首先,小明在课堂上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由于注意力不足问题所致。

其次,他在与同学相处时缺乏自信和交流能力,可能是由于社交焦虑或者自尊心不足所导致。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 解决方法:3.1 注意力训练:针对小明在课堂上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进行注意力训练。

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游戏或者活动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例如通过观察和记忆游戏来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注意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分段教学的方式,将学习内容分成小块,每块时间不宜过长,以匡助小明更好地集中注意力。

3.2 社交技能培养:为了解决小明在与同学相处时缺乏自信和交流能力的问题,可以进行社交技能培养。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活动,让小明与其他同学合作,提高他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此外,可以开展一些角色扮演活动,让小明扮演不同的角色,锻炼他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和鼓励来增强小明的自信心,让他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能力。

3.3 家校合作: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合作也是解决小明问题的关键。

教师可以与家长沟通,了解小明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制定解决方案。

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家中赋予小明一定的支持和鼓励,匡助他建立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还可以与教师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小明在学校的表现,共同协作解决问题。

4. 效果评估:在实施上述解决方法后,需要对小明的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心理学案例分析精选题

心理学案例分析精选题

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就杀掉了鹿的天敌──狼。

于是鹿的数量剧增。

鹿们由于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结果体态变得蠢笨,植物因为鹿群迅速繁殖和践踏而调零,继而鹿由于缺少充分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

无奈,人们又只有把狼再请进来,鹿们又恢复了蓬勃生机。

试分析引狼捉鹿与"磨难教育〞的关系,如何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

答复要点:根据目前青少年教育现状,应进一步加强对青少年的"磨难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②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④发挥典范的教育作用。

⑤教育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冲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试分析甲乙二位同学各属什么气质类型,应该怎样对其教育。

答复要点:①甲属胆汁质,乙属抑郁质。

②对甲在方法上,严厉批评,触动其思想,又不激怒他们,以防骄傲反响。

表扬时应恰如其分,不可夸,以防骄傲。

教师自己不要急躁,也教育学生控制自己的任性。

③对乙方法上要突出关心体贴,柔和细致,具体帮助。

多表扬鼓励,及时肯定其点滴成绩和进步。

不要公开批评、指责,以增强其自信心,抑制自卑心理。

引导他们多参加集体活动,消除疑虑,鼓舞勇气。

3、1920年,在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

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

其中一个名叫卡玛拉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6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答复要点:人的心理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社会实践在发生开展的。

具有作为心理源的客观现实和作为反映器官的人脑,三者相互作用,才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实现的。

人所有的心理现象都是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发生开展起来的。

4、*校有一名初中生,其特点是: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抑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慎重,习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承受新事物慢。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

10个学前教育心理学典型案例分析题1.下面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教师应如何加以注意,试举例。

在幼儿园,小班孩子常在午睡后将左脚的鞋穿在右脚上,将右脚的鞋穿在左脚上,即使教师告诉他这只鞋是左脚的,他也会出错。

而大班孩子很少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这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方位知觉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造成的。

在幼儿方位知觉上,3岁儿童仅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能辨别前后,这正是小班幼儿的知觉水平。

5岁使,方位知觉有跃进的倾向,开始能正确的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

2.如果在幼儿园,一个小孩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而是自己在一个角落自己玩。

你怎样看待这样的孩子?参考答案:这个现象可能有不同的原因:有的孩子可能是由于和某个小朋友闹矛盾,生气了;有的可能是想引起老师的注意,希望被老师关注;还有的可能是性格比较孤僻,不爱和小伙伴交往等。

因此老师对待同一种行为表现(孤僻),要分析其真正的原因,要了解孩子的个性,在孩子的个性的整天中,了解孩子行为的原因,从而对症下药。

如果我们不具体分析其原因,而采取同样的策略,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甚至产生反作用。

3.“一个孩子问:妈妈,您知道世界上最骄傲的动物是什么吗?我告诉你吧,是金鱼!它总是摇头晃脑。

”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请分析其原因。

参考答案:这是因为儿童概括的反映客观事物的能力,是逐渐发展的。

儿童概括的发生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1)直观的概括。

儿童最初用对物体最鲜明最突出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这时语词只有标志的功能。

(2)动作的概括。

儿童对学会使用的实物能够进行概括,但对不会使用的实物则借助于动作,在头脑中形成表象。

(3)2岁左右,出现了语词的概括。

儿童开始能够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因此可以说,直观的概括是感知水平的概括,动作的概括是表象水平的概括,而语词的概括才是思维水平的概括。

4.下面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宋朝有个“神童”方仲永,幼小聪慧,五岁赋诗,文才过人,深得当时大文学家王安石的赞赏。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

高等教育心理学练习四(案例分析)1.某,男,大三学生,身体瘦小,皮肤偏黑,眼睛近视,身体素质差,体育成绩常处于全班最后一名,性格向,参加活动不积极,人缘不是很好,同学们都认为他过分敏感,不好相处.有一次,因为跑步落在女生后面,引起同学们的哄笑。

从此,该生变得更加沉默和孤僻。

一天晚上外出未归,次日发现他在学校后山上上吊自杀身亡。

(1) 该生自杀的根本原因是(1) A 。

A.其身体素质差B.其人缘不好C.体育成绩不好D.过分自卑引起的自我否定(2) 该生出现的心理问题属于(2) C 。

A.自我意识方面的问题B.学习能力问题C.恋爱问题D.性心理问题(3) 如果要避免该生自杀,可以采取的方法是(3) B 。

A.该生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B.正确评价自我,接纳自我C.得到集体的关照D.提高自己抗挫折能力(4) 帮助该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主要方法有(4) ABCD。

A.比较法B.投射法C.反省法D.访谈法答案:(1) D (2) A (3) ABCD (4) ABC2.大二男生王某,经常会想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比如,一个定理为什么这样理解,而不那样理解,明明知道那样理解是与事实不符合,也知道书上说的是对的,但老是想……这种情况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为此他感到非常苦恼。

(1) 该生出现的症状属于是A。

A.强迫症B.焦虑症C.恐惧症D.疑病症(2) 该生出现的症状主要体现在C。

A.情绪方面B.行为方面C.观念方面D.意向方面(3) 该生出现的症状隶属的畴是B。

A.人格障碍B.神经症C.性变态D.精神病(4) 对待该生出现的症状,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BCD。

A.放松疗法B.采取顺其自然的方法C.思维阻断法D.多参加集体活动答案:(1) A (2) C (3) B (4) ABCD3.王强《高等数学》考试不及格,辅导员老师问他为什么没考好,王强说:“老师出题太偏,我复习的都没考到”,又说:“学校学习条件太差,图书馆位子不够,寝室太吵,教室晚上十点就熄灯”。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及答案1、在美国,人们为了保护鹿,却杀死了鹿的天敌狼。

这导致鹿的数量剧增,鹿们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导致植物调零,鹿由于缺少充足的食物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捕捉而大批死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只能请狼再次进入森林,恢复鹿的生态平衡。

这一现象类似于“磨难教育”,通过一定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力和适应能力。

2、甲同学表现为兴奋,易激动,以奔放不羁为特征;乙同学表现为抑制,胆小、脆弱、消极、防御等品质。

甲同学属于多动气质,乙同学属于抑郁气质。

对于甲同学,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其情绪的控制和适当的自我约束;对于乙同学,教育应该注重鼓励其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自信心的培养。

3、1920年,印度西北部的山区发现两个“狼孩”,当她们回到人间时,仍用四肢行走,膝盖着地,用嘴舔地面上的水,不肯穿衣服,怕强光,深夜嚎叫。

其中一个名叫XXX的女孩大约七、八,其智力仅相当于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六个月婴儿的智力水平。

这一事例表明,人类的智力和行为能力是在人类社会中得到发展和提高的,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某校一名初中生情绪发生慢,心理平衡,善于克制忍让,生活有规律,爱思考,喜独居,内心少外露,注意力不易转移,做事心细,认真、仔细、谨慎,惯做熟悉的工作,适应新环境慢,接受新事物慢。

这一学生属于内向型气质。

对于这种学生,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其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和接受新事物,鼓励其主动参与社交活动,并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刺激。

5、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而在大学校园里,抽烟的比例高达70%。

这表明许多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选择通过吸烟来缓解情绪。

教育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正确的应对压力和情绪的方式,提供适当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同时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

6、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XXX做了一个实验,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

实际上,XXX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题(精选)案例1: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2: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3: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4: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

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

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

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5: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6: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答: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7:19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

9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这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

”继母好奇地走近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

"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她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等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

(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

(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案例8: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答: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9:昆特女士教八年级的英语课。

一天,刚上课时她就很兴奋地宣布:“我想告诉你们,咱们班出了一位诗人,弗兰克写了一首很美的诗,我想读给大家听听."昆特女士朗读了那首诗,它的确很美。

然而,昆特女士注意到弗兰克的脸红了,看上去非常不安.班上有些同学在窃窃私语.后来,昆特女士问弗兰克是否愿意再写一首诗去参加全市的诗歌比赛,他说他再也不想写了,因为他真的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并不擅长,并且也没有时间写。

弗兰克为什么有如此表现?如果你是老师,该如何鼓励他?答:弗兰克的表现与他所处的年龄阶段有关,按照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以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妒忌心比较强,对出众的学生他们表现出排挤的态度。

这种环境(同学之间关系)给孩子的影响是比较大的,以至于他不愿承认他有擅长。

如果我是老师,我会私下鼓励,或是有能力帮他发表,因为嫉妒发生在只存在小差距的人与人之间,大的或是悬殊的就会变成羡慕。

在对孩子们的认识加以引导,因为孩子是具有可塑性的。

案例10:小刚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上课的时候总是听一会儿,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桌面上有什么东西都想玩,一枝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上半堂课,等到被教师提醒而转过神来听课时,由于没听到前面的而跟不上,所以又去玩手边的东西。

考试成绩自然不好,教师和家长都着急。

他自己也知道上课应认真听讲,想改掉这个坏毛病,可一上课就不自觉地又神游了.你认为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刚改掉这个坏毛病?答:(1)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上课时多采用新鲜、有趣、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另外也可适当增加活动性的内容,让学生参加,会使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

(2)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评价、外部奖赏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予及时、积极的反馈;鼓励小学生提各种问题等来激发学习动机。

(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课前预习,把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在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寻找答案.为了不分散注意力,将与上课无关的东西放在书包里。

(5)对于不认真听讲的小学生,平时应给予较多的关注。

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比如,平时交往中,摸摸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都会让他们感到自己在教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

在上课的时候,可以经常向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提问。

案例11:甲小学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乙小学四年级某数学教师教学生解算术题时,只教自己认为最好的一种方法,并要学生一步步严格按老师规定的程序去做题,违反程序的为错,用其他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也算错。

请问甲乙两校的做法谁对谁不对?为什么?试用有关的教育学理论分析。

答:甲校的做法对。

因为体现了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的理论.科学的教育,要处理好注重整体教育与允许儿童个体充分展现和个人发展的独特性的关系。

甲校在注重整体教育基础上没有忽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而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组建了不少兴趣活动小组,当然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乙校的做法不对。

因为他违背了要尊重儿童的选择的理论。

在不违背教育基本目标和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这是实现提高国民素质这一根本性教育目标的保障.然而,乙校四年级某数学老师的做法恰恰相反,这样下去的恶果将是:学生的选择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仅抑制学生个性的发展,造成学生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而且会损害学生的自信心,对以后的发展造成阻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