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小结

合集下载

2016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重要知识点(一)一、资本主义列强积极进行扩张1、背景:①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产阶级需要在世界范围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资本主义各国都竭力推行对外侵略政策(必要性、根本原因)。

②工业革命增强了列强的经济、军事实力,它们凭借廉价商品和刀枪火炮征服世界,这是它们征服世界的物质条件(可能性)。

2、方式与手段:用刀枪火炮(武力)和廉价商品(商品输出)把全球囊括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3、概况:①英国——a.目的:为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

b.方式:凭借雄厚的经济军事势力进行经济扩张。

c.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完全占有印度;占领新加坡等地;侵略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

d.发动两次鸦片战争。

割占香港。

e.在大洋洲:据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f.在非洲:势力侵入埃及。

g.在拉了美洲:加紧对新生的拉美国家进行经济侵略。

②法国:a.侵占阿尔及利亚;向埃及、突尼斯等地渗透。

b.伙同英国对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着手对印度支那进行侵略。

③美国:羽翼未丰,也参加了对中国、日本等国的侵略活动。

④俄国侵略欲望强烈(19世纪以后,同英法进行了激烈争夺)——a.目的:扩大领土。

b.方式:凭借军事力量,对周围蚕食鲸吞。

C.资本主义发展相对落后。

4、影响:A.为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更丰富的廉价原料,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造成亚非拉广大地区的贫穷,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灾难;C.客观上也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经济体制,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D.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地区间的联系,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1、含义:一是大批资本主义国家的出现,一是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所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2、形成标志:19世纪中后期,在资本主义侵略下,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被打破,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

高考历史重点知识总结高考历史是中国高考中的一门重要科目,同时也是许多考生所关注和备考的重点之一。

历史考试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包括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历史科目,本文将总结一些高考历史的重点知识。

下面我们将从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三个时期进行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这个时期有很多重要的事件和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是儒家思想的提出和发展。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与社会秩序,对中国古代政治、社会、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时期,其中最著名的事件是秦始皇的统一中国和刘邦的建立汉朝。

这一时期的统一和建设为后来的中国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改革和制度的变革。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一个动荡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许多重要文化思想和艺术成就。

其中最著名的是佛教的传入和发展,对中国的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4.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唐代的辉煌文化和宋代的科技进步,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的最后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经历了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更迭。

其中最重要的是明朝的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和清朝的改革开放。

这一时期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中国近代史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战争导致了中国的败局,也标志着中国濒临半殖民地化。

这场战争使中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国内改革的必要性。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的民主革命。

3.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之一。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青年团结起来,反对封建和帝制,追求民主和科学。

这场运动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础,也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高三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中国近代史是历史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的是从鸦片战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的历史。

高三学生需要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思潮有一定的了解。

下面将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一些高三学生需要掌握的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

第一部分:鸦片战争及其影响19世纪40年代初,鸦片战争爆发,标志着中国的封建社会体制开始被瓦解。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的起因是英国通过走私鸦片破坏中国社会秩序。

此后,中国朝廷采取了一系列对抗措施,但最终导致了战争的爆发。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战争的经过。

鸦片战争分为几个阶段,从中国朝廷的失败到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将领土和利益割让给英国等西方列强。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鸦片战争不仅导致了中国的领土和利益的丧失,还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软弱和落后,激起了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觉醒的浪潮。

第二部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另一个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起因是因为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民众的苦难,洪秀全在广西发动了起义。

此后,起义逐渐发展成为革命的太平天国运动。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运动的经过。

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逐渐蔓延至全国范围,最终到达江浙一带,对清朝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

最后,学生需要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的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最终被清朝镇压下去,但其影响深远。

运动过程中提出的平等、民主的思想对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奠定了基础。

第三部分:戊戌变法运动戊戌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又一重要事件。

高三学生需要了解这一运动的起因、经过及其影响。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戊戌变法运动的起因是清朝内外压力的增大,以及中国社会各界对于维新的呼声。

康有为、梁启超等知识分子在中国朝廷内提出变法方案,试图推动改革。

2016-2017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项知识点

2016-2017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项知识点

[键入文字]
2016-2017 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专项知识点
为了能更好更全面的做好复习和迎考准备,确保将所涉及的考点全面复习到位,让孩子们充满信心的步入考场,现特准备了中国近代史专项知识点的内容。

通史综述
1. 时间:1840~1949 年。

(1)前期:1840~1919 年。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旧民主主义革命。

(2)后期:1919~1949 年。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政协→新民主主义革命。

2. 基本问题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两大主要矛盾确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与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

(4)两大任务:①求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②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③前一任务为后一任务的实现扫清了障碍,并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任务是前一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3. 内容主线
(1)帝国主义侵华:①手段:军事、政治、经济、文化。

②经济侵略:商品输出为主+ 资本输出为主。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中国资本主义发展:①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艰难发展。

②官僚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覆灭。

(3)思想解放运动发展:①地主阶级:新思潮、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

②民族资产
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思潮、革命思潮(三民主义)。

③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无
1。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

高考近代史知识点归纳中国近代史是指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转变,以及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

以下是高考近代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归纳:一、鸦片战争(1840-1842)- 原因:英国为了解决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五个通商口岸,赔款等。

二、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背景:清朝统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 过程:洪秀全领导的农民起义,提出“太平天国”的理念,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 结果:最终被清政府联合西方列强镇压。

三、洋务运动(1861-1895)- 目的: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为目的。

- 内容:兴办洋务企业,建立新式海军,改革教育等。

- 结果:虽有一定成效,但未能根本改变中国的落后面貌。

四、甲午战争(1894-1895)- 原因:中日两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冲突。

- 结果: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赔款,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五、戊戌变法(1898)-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一部分知识分子提出变法维新。

- 过程:光绪皇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变法运动。

- 结果:由于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变法运动仅维持了103天即告失败。

六、辛亥革命(1911)- 背景:清朝统治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意识觉醒。

- 过程: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 结果:虽然建立了民国,但国家并未实现真正的统一和现代化。

七、五四运动(1919)- 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激发了民众的爱国情绪。

- 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八、抗日战争(1937-1945)- 背景:日本侵华,企图吞并中国。

- 过程: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战。

- 结果:中国取得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的历史知识点集结)

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的历史知识点集结)

高三历史必修内容复习提纲一、古代部分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⑥崩溃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周王室衰弱,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

⑦影响: a、积极: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b、消极: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①目的:维护周王朝的统治和政权的稳定②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③等级秩序:天子-诸侯-卿大夫-士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成为我国数千年来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依据,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二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朕、制或诏、玺)2.秦朝的中央机构: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 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常见知识点总结一、近代史1. 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至1895年,中国清政府与日本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的失败,并在1895年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赔款。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

2. 辛亥革命:1911年爆发的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

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了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不同方向的政治思想。

3.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北京学生和市民举行的一次反帝国主义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的民主运动开始顶替以往的帝国主义反抗运动。

4. 四·二八事件:1927年4月12日至28日,南京国民党政府在上海进行的一场大屠杀,意在清除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

这场事件使国共两党的合作转为对立。

5. 南京大屠杀:1937年日军占领南京时,在南京实施的大规模屠杀和性暴力事件,至今日对中国人民留下了深刻的伤痛。

6. 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军队假借辽宁柳条湖铁路爆炸事件为借口,对中国东北进行了侵略。

这场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的开始。

7.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在上海附近的桐乡地区炮击中国军队,意图挑起中日战争。

这场事变标志着中日战争进入了全面战争阶段。

8. 马关条约:1895年,中国清政府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割让台湾和澎湖群岛给日本,支付赔款6000万两白银的条约。

二、现代史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和市民为了抗议巴黎和约和赔款,进行了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民族危机的爱国运动。

这场运动标志着中国先进的思想和文化开始与传统的封建观念相冲突。

2. 北伐战争:1926年至1928年,以国民党为主导的中华民国革命军发动了北伐战争,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巩固了国民党在南方的统治地位。

3.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上海,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起步。

4. 中国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全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的一场全面抗战。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

高考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重要时期,涉及到了国家的崩溃与复兴、社会的动荡与变革。

在高考中,近代史的考察往往涵盖了广泛的知识点。

接下来我们将从几个主要方面总结高考近代史的知识点。

一、晚清时期的政治变革晚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变革频繁的一个时期。

首先是洋务运动,这场改革运动主要由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起。

洋务运动旨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与工业制度,以实现国家的富强。

但由于各种原因,洋务运动并未取得预期的成果。

接下来是戊戌变法,这是光绪皇帝的改革举措,旨在改革官僚制度、兴办学堂、设立议会等。

然而,由于清朝内外的阻力和动荡不安的局势,改革最终宣告失败。

二、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近代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革主要是指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的百日维新和辛亥革命。

太平天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的失败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的矛盾,也为后来的变革运动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百日维新是光绪皇帝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一次的改革尝试,旨在建立一个民主、进步的新中国。

然而,由于清朝内外的阻力,百日维新最终以失败告终。

但百日维新对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彻底结束,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三、近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转变。

鸦片战争是中国对外关系的转折点,它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与西方列强的矛盾,也引发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极大地削弱了中国的主权,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除了不平等条约,近代中国还经历了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等对外侵略。

这些事件体现了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的无力与脆弱,也为中国爱国主义的兴起和反帝爱国运动提供了动力。

四、近代中国的民主与共产主义思潮近代中国的思潮变革是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

民主主义思潮是近代中国崛起的重要动力之一。

2016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2016高考历史核心考点

2016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必修一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1、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的建立:公元前BC1046年(1)分封制①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地区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等。

诸侯权利: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②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

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2)宗法制①特点: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核心是嫡长子继承。

②内容:周天子为天下大宗。

按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

③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神权和政权的结合;尚未形成中央集权。

★考点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朝的统一:BC230-221 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1)皇帝制度:君权至高无上(2)秦朝的中央机构:三公九卿。

三公的职责:①丞相:百官之首,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②太尉:负责军务;③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

(3)郡县制:郡县的长官由皇帝任免。

是中央集权制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考点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初郡国并行制封国制的存在是对中央集权的威胁(2)唐朝三省六部制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职权范围、工作流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诏令)-- 门下省(负责审批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的实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是现在省制的开端(4)汉到元政治制度的特点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集中在君主手中,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考点4、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废丞相设内阁至此中国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废除,君主专制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雍正时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3)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却妨碍了社会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

高三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总结近代史是中国发展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在高三学习过程中,我对于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也是非常重视的,因为我深知了解历史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当下的社会环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于高三中国近代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于正在备考中的同学们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近代史的起点可以追溯到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从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通过这场战争,英国等西方列强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通过这段历史我们了解到了中国的封闭造成的弱小,以及开放引进外来文化与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戊戌变法以及百日维新是近代中国在内忧外患下的一次挣扎与努力。

慈禧太后的专制统治导致了列强的入侵以及社会的不稳定,这使得中国不得不寻求变革。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展示了中国思想家们追求自强的决心和愿望,然而这段历史也告诉我们改革的道路必然是艰难曲折的。

第三部分:辛亥革命与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最具标志性的一次革命,它彻底推翻了封建专制的帝制,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民主革命事业。

辛亥革命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它不仅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还为中国注入了新的思想观念。

同时,辛亥革命也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这一运动主张自由、民主、科学等西方价值观,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第四部分: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激烈和残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人民来说意义非凡。

抗日战争不仅是一次反对外来侵略的历史,更是一次民族觉醒和凝聚力的展示。

通过这场战争,中国人民不仅彻底击败了日本军国主义,还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和英勇。

抗日战争胜利后,解放战争紧随而至,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给予中国新的发展机遇。

第五部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近现代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它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2016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知识点

2016高考历史知识点2016年高考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概述: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包括夏、商、西周的建立与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以及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的统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汉朝的兴盛,以及儒家思想成为正统。

3. 魏晋南北朝:三国鼎立,两晋的兴衰,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4. 隋唐时期:隋朝的短暂统一,唐朝的盛世,以及科举制度的确立。

5. 宋元明清:宋朝的商业发展,元朝的民族政策,明清时期的封建制度与社会变革。

中国近现代史1. 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等重大事件,以及晚清的衰落。

2.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3. 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的统治,国民革命,抗日战争,以及国共内战。

4.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

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2.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制度,宗教改革,以及文艺复兴。

3. 近代史: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以及民族解放运动。

4. 现代史:两次世界大战,冷战,以及全球化的发展。

历史学习方法1. 时间线索:掌握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联系与区别。

2. 人物分析:了解重要历史人物的思想、行为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3. 事件影响: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结果,理解其对后世的意义。

4. 史料阅读:阅读原始史料,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历史分析能力。

这些知识点是高考历史科目中常见的内容,考生需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以便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总结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总结

[键入文字]2016 年高考历史必考点总结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以下是历史网为大家整理的2016 年高考历史必考点,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加油,历史网一直陪伴您。

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一、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美国对华基本政策:扶蒋反共。

蒋介石的对内政策:坚持独裁和内战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1949.8.28—10.10)和双十协定——(1)谈判背景: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蒋介尚未完成内战的准备工作; 中共尽力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2)《双十协定》的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国民党迅速结束训政,实施宪政;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3)意义:是人民力量的胜利;表明中共的和平诚意;国民党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它再要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地位。

三、政治协商会议:1946 年初在重庆召开,争议最激烈的问题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

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内容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四、全面内战的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1946 年夏,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的爆发。

毛泽东著名论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解放军的战略战术方针: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

经过8 个月作战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山东(孟良崮战役)和陕北解放区(青化砭、蟠龙镇、羊马河、沙家店等战役)。

2016 高考历史重要考点1。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历史高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历史是高考考试中的一门重要科目,涵盖了丰富的知识点,需要考生进行系统性学习和深入理解。

本文将对历史高考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帮助考生理清知识结构,提升备考效果。

一、近代史知识点1.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标志着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考生需要了解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影响,包括辛亥革命后的政权更迭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 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考生需要熟悉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参与者和推动力量,以及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

3. 中华民国的建立:中华民国的建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象征着中国逐渐实现国家主权。

考生需要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的过程和初期的政治发展,以及中华民国的政权更迭和外交斗争。

二、现代史知识点1.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战争之一,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战争的发展和战后的重建,以及中国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冷战与后冷战时期:冷战是二战期间东西方两大阵营之间的一场政治、经济和军事对抗,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局势。

考生需要掌握冷战的起因、形成过程和结束原因,以及冷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和新冷战的出现。

3. 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改革运动,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考生需要了解改革开放的发起者、主要内容和取得的成就,以及改革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和挑战。

三、古代史知识点1.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时期之一,对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考生需要了解唐宋时期的经济发展模式、商业繁荣和科技进步,以及这一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成就。

2.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上数量众多的诸侯国纷争的时期,也是思想文化繁荣的时期。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

2016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专题一古今中外的农业和土地政策一、我国的土地制度1、土地制度的演变:(1)、奴隶社会:井田制形成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

土地国有制(2)、封建社会:国有土地、地主土地和自耕农土地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支配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

这种土地所有制在中国存在2000多年,后期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B、个体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同地主土地所有制一样,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建立和长期存在的基础。

C、土地国有制:屯田制、均田制(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隋唐两朝均采用)。

(3)、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2、对土地制度变革和调整的认识我国古代社会土地制度从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到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演变,以及对不同土地制度的调整,实际上体现了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3、土地兼并:(1)、表现:地主大量兼并和占有农民的土地。

(2)、中国封建社会各阶级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所采取的措施:A、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其措施主要是通过封建国家的权力来强行限制、禁止土地兼并。

北魏至唐朝,国家掌握部份土地,实行“均田制”,保证农民获得部份土地,但并不触动贵族、官僚、地主土地,终究无法制止土地买卖和兼并;780年,唐实行“两税法”,实际上承认了贵族、官僚、地主对土地占有的合法性。

B、农民阶级:作为被统治阶级,主要是通过农民战争来猛烈冲击地主阶级统治,以实现土地的重新分配。

农民迫使新建的地主阶级政权调整统治政策,承认土地变动的现实。

二、赋税制度、经济重心南移和重农抑商政策1、赋税制度:(1)、演变过程:①、夏商周时期:实行贡赋制度(雏形) ②、春秋后期:齐国的“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最早的赋税制度的开始,也是我国征收土地税的开始,它的实行意味着封建的生产方式的出现) ③、西汉:编户齐民。

④、北魏:受田农民要向政府纳绢、调,还要服徭役、兵役。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总结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总结

[键入文字]
高考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实现自由、民主的探索史。

以下是历史网整理的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总结,请考
生参考。

1.①1840 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 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 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 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 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
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
1。

高考历史科目近代史要点

高考历史科目近代史要点

高考历史科目近代史要点1. 鸦片战争:- 起因:英国为扩大对华贸易,强行输入鸦片,与中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冲突。

- 结果: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割让香港,支付巨额赔款。

2. 太平天国运动:- 领导者:洪秀全。

- 政策:提出“平均地权”、“废除租税”等政策。

- 结果:运动被镇压,但对后来的革命运动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洋务运动:- 核心理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举措:兴办近代企业,派遣留学生,建立新式教育和军队。

4. 戊戌变法:- 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 改革内容:政治体制、教育制度、经济管理等方面的改革。

- 结果:变法失败,发起者遭到清政府的严厉镇压。

5. 义和团运动:- 特点:反帝反封建的群众运动。

- 影响:加剧了清政府的危机,促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6. 辛亥革命:- 核心人物:孙中山。

-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共和国。

- 成就: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君主专制。

7. 五四运动:- 直接原因:对1919年巴黎和会的不满。

- 意义: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催生了许多新思想。

8. 国共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目的:联合反对北洋军阀。

- 第二次国共合作目的: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事件:蒋介石北伐成功后成立。

- 政策:推行一系列政治和军事政策。

10. 抗日战争:- 事件: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

- 结果:抗战胜利,中国成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11.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措施: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 目的:消灭封建性质的土地制度,获得农民支持。

12. 解放战争:- 特点:全国范围的内战,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决。

- 结果:1949年,共产党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总结高考历史是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重要任务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在高考历史的学习中,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将对高考必考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历史。

一、中国近代史知识点1.鸦片战争:发生时间、起因、结果、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等。

2.太平天国运动:起因、组织结构、统治思想、失败原因、后果及其历史意义等。

3.戊戌变法:时间、发起人、内容、失败原因及其历史意义等。

4.辛亥革命:时间、组织结构、章程、特点、成果及其历史意义等。

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间、主要传播者、传播渠道、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等。

6.五四运动:时间、背景、组织形式、主张、前途及其历史意义等。

7.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时间、主要创始人、会议地点、宣言、宗旨及其历史意义等。

8.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时期、组织结构、政治主张、领导人、历史意义等。

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组织形式、宣言、政治经济制度、历史意义等。

10.文化大革命:时间、发生背景、组织结构、政治口号、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等。

二、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点1.世界帝国主义时代的开端及其特征:表现形式、经济原因、政治原因、历史意义等。

2.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间、参战国、发生原因、战争形势、战争结果及其历史意义等。

3.俄国十月革命:时间、组织结构、领导人、代表文件、成果及其历史意义等。

4.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参战国、战争事件、战争结果及其历史意义等。

5.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和国际关系:时间、特点、经济和军事竞争、代表事件及其历史意义等。

6.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比较:性质、政治经济制度、论证及其历史意义等。

7.非殖民化运动及非洲、亚洲、拉美国家的新产生:起因、组织形式、领袖、发展状况及其历史意义等。

8.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变化:主要变化趋势、影响及其历史意义等。

9.全球化问题及其影响:定义、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及其历史意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6 年高考历史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小结
2016 年高考如何复习一直都是考生们关注的话题,下面是历史网的编辑为大家准备的中国近代史高频考点整理。

1.①1840 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856 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③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④1900 年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①《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②《天津条约》开放10 处,其中属于今天广东省的有潮州(后改为汕头)
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

④《马关条约》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最先行改革的两个省份是安徽和四川。

最先实行开放的两个省份是广东和福建。

4.①1980 年建立四大经济特区分别是_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注意: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属于广东省的?) ②1988 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③1990 年开放上海浦东,成为中国90 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5.①近代生活习俗发生变化最大的是上海。

②20 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

③中国第一部市内电话开通在南京。

④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架设于台湾省。

⑤1833 年第一份中文报刊创办于广州。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⑥近代中国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创办于上海。

(《申报》) 6.①1931 年日军制造了九一八事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