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查·施特劳斯的三首艺术歌曲看其创作与演唱风格

合集下载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诠释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德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最后一位作曲家。

他一生涉猎的体裁十分广泛,艺术歌曲、歌剧、交响诗、交响曲、协奏曲等等,其中他创作的歌剧和交响诗占总数量的比重较大。

作为管弦乐大师,他的作品既有雄伟壮观的,又有温润如水、极具哲理,广受人们的喜爱,在世界各地都有其知音;作为一代歌剧巨匠,他的作品极受人们关注,是经典的保留剧目;作为20世纪德奥艺术歌曲创作的传承者,他创作的作品量大而且质量高,被列为继舒曼、勃拉姆斯、舒伯特、沃尔夫之后德国最伟大的艺术歌曲作家,其作品是众多国际声乐大赛、声乐艺术家的必备曲目;而作为指挥家、音乐活动家,施特劳斯更是创办了如今大名鼎鼎的萨尔茨堡艺术节。

正是这位卓越的艺术奇才,让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光芒在马勒、瓦格纳等人之后,又整整延续了半个世纪。

本文通过对理查·施特劳斯生平介绍,艺术歌曲的总体创作特点综述,在此基础上对施特劳斯的《最后四首歌》进行完全分析,包括歌词、和声、曲式等方面。

最后通过不同版本的分析比较,探寻这部作品在演唱技法上的处理和运用,希望可以为以后的演唱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最后四首歌》是理查·施特劳斯晚期创作的音乐作品,创作于1948年,于1950年在伦敦演出,各曲虽结构短小精炼但表现手法多样,构思精密严谨,内容
极富个性。

本文旨在通过对四首歌曲创作技法的全面系统的研究来获得对理查·施特劳斯独特音乐创作风格的解读以及作品深刻内涵的把握。

最新-浅析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 精品

最新-浅析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 精品

浅析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理查•施特劳斯1864—1949是继瓦格纳、勃拉姆斯之后,德国浪漫主义音乐史上最重要的一位作曲家,他对整个晚期浪漫派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沃尔夫、马勒等人一同将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一、艺术歌曲对于理查•施特劳斯的意义艺术歌曲在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生涯中并不是最主要的,他的创作重心更多地倾向于交响诗和歌剧,但他对这种小型创作体裁始终有着偏爱,可以说,他的创作是从歌开始,以歌结束。

1870年,六岁的理查•施特劳斯为伯母写下《圣诞之歌》,到临终前的1948年留下遗作《锦葵》,此曲到1983年才被发现,在此之前《最后四首歌》一直被认为是他最后的作品。

理查•施特劳斯一生共创作了二百多首艺术歌曲,歌曲贯穿他一生的创作,也影响着他一生的几个重要节点。

二、在演唱中如何把握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特点一关于声音的要求理查•施特劳斯很多歌曲的歌词来自于著名浪漫主义诗人的诗歌,因此,要表现这些诗歌浪漫的格调和幽静、细腻的情感,就要善于用轻声、半声和在高声区上渐弱的表现手法。

一般来说,演唱艺术歌曲大多用钢琴伴奏。

但理查•施特劳斯的许多艺术歌曲是用乐队伴奏,因此,演绎他的一些作品时需要一定的声音强度来表现其作品风格的,这样也会增强作品戏剧性的色彩。

在声音的使用上,要以头腔共鸣为主,不宜加入过多的胸声,尤其不能让声音在喉咙或口腔中,要在声音圆润清澈的基础上加进力度的变化和对比,以完美诠释出作者的创作意图。

一般来说,在演唱歌曲时往往越向高声区声音的强度越大,但在理查•施特劳斯的歌曲中,很多向上的、向高声区走的音程,却没有按常规让声音强度变大,而是有意识地使声音收住一些。

如此在音程上行时的控制,符合理查•施特劳斯一些歌曲音乐风格的要求,从而显出其合理性和作品的优雅。

这从很多歌唱家演唱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上可以看到这一点。

二关于旋律演唱理查•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在旋律上比早期浪漫主义德国艺术歌曲那种近似古典主义的典雅、内敛、规整、精致更富伸缩性,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则更为热情和富于戏剧性。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之初探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之初探

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创作风格及演唱特点之初探作者:刘冰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01期【摘要】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是欧洲浪漫主义晚期德、奥艺术歌曲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之一。

在他一生音乐创作的生涯中,艺术歌曲占有重要比重。

本文以理查·施特劳斯晚期的收官之作——《最后四首歌曲》创作特点和演唱风格加以论述,详实的论述了《最后四首歌曲》的重要价值。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曲 ;创作风格;演唱特点【中图分类号】J616 ; ; ; ; ; ; ; ; ; ; ; ; ; ; 【文獻标识码】A理查·施特劳斯作为浪漫派晚期德国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之一,除了交响诗、歌剧、室内乐等,他一生还写有200多首艺术歌曲。

这些歌曲有钢琴伴奏也有管弦乐队伴奏,旋律常常是短小的动机,和声新颖,强调歌曲与伴奏的融合。

在他众多歌曲中,《最后四首歌曲》如“天鹅之歌”般完美收官,总结了这位音乐巨匠全部音乐创作的灵魂所在。

这四首歌曲分别是《春天》《九月》《去睡眠》和《在晚霞中》,其中前三首是根据赫塞(Herman Hesse)的诗谱成,第四首是以艾辛多夫(Toseph von Eichendorff)的诗谱写的。

整部作品创作与1948年,并于1950年5月2日,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弗拉克斯塔特(Kristen Flagstad)首演于伦敦的皇家亚波特音乐厅,弗特凡格勒(Wilhelm Furtwängler)指挥爱乐管弦乐团。

在完成这部为女高音独唱与大型编制的管弦乐队写成的作品一年后,理查.施特劳斯便撒手离世。

不难看出,在这部巨作中融入精炼了这位音乐巨匠将一生的音乐创作精髓,整部作品流露出作曲家对自己一生的回忆、对人生的思考、对自然的博爱和对死亡的预示,这种感情不单是停留在音符上,而用哲理性的音语言为听众加以展现。

因此,聆听到这些乐曲,都不禁会感受到一种强烈而深刻的震撼与感动。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中的杰作之一。

它的演唱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音乐描绘《堂吉诃德》描绘的是西班牙小说《堂吉诃德》中主人公的英雄传奇。

整个交响曲没有明确的乐曲结构,而是一个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音乐描绘。

从开头的法国角笛和低音提琴的低吟声中,就可以感受到这个描绘性的音乐。

接着,音乐中出现了一系列描绘骑士冒险的音乐素材,如弓弦和管乐器的快速复杂运动,以及小提琴和长笛的高亢音乐,色彩繁多,动静结合。

这些音乐形成了一个浪漫主义的情境,让人如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故事中所描绘的风景和场景。

二、乐器分配在整个交响曲中,使用了很多乐器,包括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等。

其中,以管乐器的使用最为突出。

法国角笛和巴松管的使用,描绘了故事中涉及到的典型法国人物形象。

此外,小号和大号的使用,则象征了故事中的英雄气概和荣誉感。

打击乐器的运用也很多样化,包括定音鼓、大鼓、钹和铃铛等,常常结合快速运动的抒情乐段,营造出一种高亢奔放的意境。

三、节奏韵律《堂吉诃德》的节奏与韵律非常多变。

乐曲快速的旋律和强烈的韵律,体现出骑士冒险的紧张感和刺激感,而安静悠扬的乐曲,则更能描绘出情感丰富的故事情节,使人感受到了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整个交响曲的速度十分恰到好处,从缓慢、柔美的开始,渐渐加快节奏,直至高潮处呈现出强大、壮观的气势,使人难以抗拒它的魅力。

四、表现力整个交响曲的表现力非常强烈,旋律上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诱惑力。

它以艺术家的笔触,描绘出小说中各个经典的情节与人物,使人感受到这部文学巨著的壮阔气势和内涵。

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充分利用自己的音乐技巧,表现出《堂吉诃德》交织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

其中,音乐的高潮处需要更多地注重力度和表现力,以表现出故事中英雄气概的壮观和激动人心。

综上所述,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不仅创作出了一首优美的音乐作品,更通过音乐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故事画卷。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德国浪漫主义音乐的杰作之一,它以塞万提斯的《唐·吉诃德》为题材,展现了这位伟大骑士的丰富人生和壮丽冒险。

这部交响诗由四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都以不同的题材和音乐形式展现了唐·吉诃德的形象和故事。

本文将对《堂吉诃德》交响诗进行演唱分析,探讨其音乐内容和表现手法,以及演唱时需要注意的细节。

接下来,让我们以第一乐章《堂吉诃德》为例进行演唱分析。

这个乐章以英雄气概的音乐形式开篇,展现了唐·吉诃德的勇敢和坚定。

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和表情来传达这种英雄气概和坚定决心,同时要注意控制声音的力度和音色,以展现出唐·吉诃德的豪迈和坚强。

随后乐章的音乐情感逐渐转变,从英雄情怀到温柔慈爱,演唱者需要灵活地调整自己的表现方式,让观众能够感受到音乐中不同的情感变化和层次。

第二乐章《甜美的度假》则是展现了唐·吉诃德在温馨浪漫的度假时光中的幸福与快乐。

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通过自己的声音和嗓音处理技巧来营造出一种甜美情感和愉悦氛围,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度假时的幸福和宁静。

演唱者还需要注意控制声音的轻快和流畅,以展现出音乐中的飘逸和柔美,让听众能够融入音乐的氛围中。

理查·施特劳斯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一部富有表现力和情感的音乐作品,其中融合了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和表现手法。

在演唱时,演唱者需要根据乐章的特点和情感变化,灵活运用自己的声音和表现技巧,将音乐中的情感和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以打动和感染听众。

演唱者还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嗓音和表现能力,以更好地演绎出《堂吉诃德》交响诗中的音乐形象和故事情节,为观众带来一场视听盛宴。

【2005字】。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堂吉诃德》是著名的德国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的一部交响诗。

这部作品的灵感来源于法国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通过音乐想象力的表现,展现了堂吉诃德所处的充满梦幻和想象的世界。

这首交响诗包括三个乐章,每个乐章都反映了堂吉诃德不同的梦幻与现实。

第一乐章“精神飞扬的冒险”展现了堂吉诃德面临的各种冒险,激动人心的音乐和激烈的旋律表达了堂吉诃德追逐理想和梦想的狂热。

第二乐章“夜之谷”是一段充满幻想的音乐,整个乐章充满了神秘、梦幻和浪漫的气息。

第三乐章“醒来的冒险”则是尘世之间的现实,表现了堂吉诃德走出自己的幻境,面对现实的残酷与无奈。

结尾部分,音乐渐弱渐远,象征着堂吉诃德的理想和梦想被打碎,他的冒险故事结束了。

在演唱方面,唱法在不同乐章中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

第一乐章中,合唱部分使用了英雄式的唱法,充满了豪迈和激情,表现了堂吉诃德面临冒险时的豪情壮志。

第二乐章则着重于展现交响诗的浪漫和梦幻,舞台设计和演唱也需要配合音乐的质感和氛围。

第三乐章则用比较柔和的音乐表现了现实的世界,音乐元素更加平静。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以《小夜曲》《明晨》为例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以《小夜曲》《明晨》为例

当代音乐2021年第5期MODERNMUSIC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以«小夜曲»«明晨»为例王㊀娅[摘㊀要]作为晚期浪漫派杰出的代表作曲家ꎬ理查 施特劳斯在艺术歌曲创作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ꎮ本文从其生平㊁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歌曲创作及具体歌曲的演唱分析三个部分进行阐述ꎬ以期更好地把握其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的创作及演唱特色ꎮ[关键词]理查 施特劳斯ꎻ艺术歌曲ꎻ创作特征ꎻ演唱[中图分类号]J652 5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7-2233(2021)05-0089-03[收稿日期]2020-12-11[作者简介]王㊀娅(1975 ㊀)ꎬ女ꎬ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ꎮ(南通㊀226007)㊀㊀一㊁理查 施特劳斯 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的代表作曲家理查 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ꎬ1864 1949)ꎬ是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ꎮ他出生于慕尼黑一个充满音乐氛围的家庭中ꎬ其母亲是啤酒商的女儿ꎬ父亲是当地宫廷歌剧院乐队首席圆号手ꎬ富有良好的教养与音乐才华ꎮ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ꎬ施特劳斯自幼便学习钢琴和小提琴ꎬ在梅耶尔门下又学习和声㊁对位和配器ꎬ为后来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ꎮ其音乐创作早期专注于标题性交响音乐ꎬ代表作有«意大利交响幻想曲»ꎬ交响诗«麦克白»«死与净化»«唐璜»等ꎮ1900年后创作重心转向歌剧ꎬ其主要代表作品有«莎乐美»«埃勒克特拉»«玫瑰骑士»«没有影子的女人»等ꎬ成就非凡ꎮ不过正是这样一位被誉为李斯特交响诗㊁瓦格纳歌剧传人的作曲家ꎬ对艺术歌曲这种小型音乐体裁却是情有独钟ꎬ甚至其一生的音乐创作可以说是以歌曲开始ꎬ以歌曲结束ꎬ与其个人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ꎬ是作曲家本人最细腻的内心情感的表达ꎮ施特劳斯所创的200多首艺术歌曲在声乐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ꎬ既承接了浪漫主义时期舒伯特㊁舒曼等人的传统ꎬ又深受瓦格纳的影响ꎬ带有鲜明的晚期浪漫主义色彩ꎮ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在管弦乐及歌剧创作上的天赋ꎬ将其恰当地运用在歌曲创作中ꎬ使这种原本精致抒情的小型音乐体裁充满了歌剧咏叹般的戏剧性和震撼力ꎬ显示出诗意与戏剧性巧妙结合的独特风格ꎬ使艺术歌曲的创作ꎬ继勃拉姆斯㊁沃尔夫㊁马勒之后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ꎮ二㊁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的三个主要阶段作为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乐派的重要作曲家ꎬ理查 施特劳斯精通德奥音乐的传统ꎬ谙熟欧洲音乐的成果ꎬ有着高超的作曲技巧ꎮ从他六岁开始创作出平生第一部歌曲«圣诞之歌»至逝世前一年为女高音与管弦乐团所创作的«最后四首歌»ꎬ共完成200多首艺术歌曲ꎬ这些歌曲可谓是多姿多彩㊁风格各异ꎬ既有感情充沛气质热烈的抒情歌曲ꎬ又有蕴含高度演唱技巧㊁充满戏剧性张力的深刻作品ꎮ总之ꎬ施特劳斯艺术歌曲中ꎬ自由流畅的旋律㊁精妙卓越的和声和新颖精巧的配器ꎬ让歌曲充满了 意大利式的温柔㊁绮靡ꎬ同时又兼有日耳曼的雄浑与严肃 [1]ꎬ无愧为德奥艺术歌曲中的瑰宝ꎮ纵观其创作的风格趋向ꎬ可大致分为三个时期ꎬ早期(1870 1884)ꎬ中期(1885 1906)ꎬ晚期(1918 1948)ꎮ(一)早期创作阶段施特劳斯早期写下了40多首歌曲ꎬ不过多数已经遗失ꎮ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主要是模仿19世纪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ꎬ如分节歌㊁通谱歌及民歌等风格ꎮ一部分是为了家庭式社交音乐会而写的ꎬ另一部分是送给经常鼓励他创作的舅妈乔安娜 普秀尔的ꎮ由于受到其父亲对古典时期作曲偏好的影响ꎬ施特劳斯在此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手法上较为保守ꎬ歌曲结构较为简短ꎬ音乐重于抒情ꎬ在调性上多为近关系转调模式ꎬ与中㊁晚期的歌曲调性比较显得单纯㊁平易ꎮ在诗词的选择上ꎬ这一时期的歌曲多以自然㊁超自然力量㊁幻想㊁死亡等为主题ꎬ大部分为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中期的诗人诗作ꎬ如歌德㊁海涅㊁伯恩斯㊁拜980伦㊁克鲁波㊁史提勒等ꎮ施特劳斯在以史提勒的诗词所作的«红玫瑰»(RoteRosen)一曲中ꎬ以织度厚实的和弦为伴奏ꎬ配以谐和的和声及抒情的旋律ꎬ传达出诗中的热情ꎬ唱出玫瑰在太阳下绚丽绽放的美丽景象ꎮ(二)中期创作阶段从1885年至1906年间ꎬ施特劳斯创作完成100多首艺术歌曲作品ꎬ占其艺术歌曲总量的一半左右ꎬ这也是作曲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空前的成熟期ꎮ这个时期的歌曲旋律美妙抒情ꎬ既沿袭了浪漫乐派舒伯特㊁舒曼等人在诗词与音乐密切结合上的传统ꎬ又接受了新德国乐派的影响ꎬ如在歌唱旋律中加入变化半音和朗诵式旋律以增加歌曲的戏剧性等ꎮ1885年根据诗人H 吉姆的诗作创作的«万灵节»ꎬ诗词描写在每年五月 万灵节 这天ꎬ能与死去爱人的灵魂相会ꎬ以表达恋人间的相爱不渝ꎬ施特劳斯在此曲充分使用了半音变化技法ꎬ微妙地表现出现实生活与往昔回忆之间动摇的情绪ꎬ歌曲深邃的意境㊁执着的情感ꎬ使其成为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ꎮ根据吉姆另一首诗创作的«忍耐»ꎬ作曲家以级进或同音反复的宣叙调式旋律ꎬ表达了诗作中对逝去的年轻岁月的无奈感伤ꎬ曲调极其伤感优美ꎮ施特劳斯在这一时期的诗词选材较为特别ꎬ在1885年至1890年间ꎬ其歌曲取材多自较少为人所知的诗人的诗作ꎬ如达恩㊁吉姆㊁夏克等ꎮ而1891年后ꎬ作曲家又开始对当代诗人诗作产生兴趣ꎬ如亨克尔㊁戴梅尔㊁麦克等ꎬ歌词内容大都以表现爱情为主ꎬ情感真挚细腻ꎬ非常适合演唱ꎬ作曲家精心的创作为原本无名的诗作增添了光彩ꎮ施特劳斯这一时期创作的歌曲大都清新流畅ꎬ旋律线条悠长ꎬ充满歌唱性ꎬ无论是和声手法ꎬ伴奏织体ꎬ还是调式调性的变化ꎬ都较之早期有了很多新的突破ꎮ在19世纪末ꎬ他开始用管弦乐队为他以前创作的歌曲进行配器ꎬ使歌曲的情感幅度较之先前有了更大幅度的扩展ꎮ施特劳斯这一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品可谓精彩纷呈ꎬ如以吉姆诗集«最后的叶片»中的八首诗创作了作品编号 十 的艺术歌曲:«奉献»«夜»«大丽斯»«秋水仙»«万圣节»等ꎬ还有作曲家献给新婚夫人保丽妮的«平静ꎬ我的心灵»«瑟西莉»«秘密的邀请»和«明晨»ꎬ这些作品如今都已成为艺术歌曲史上的精品之作ꎬ得到了广泛的流传ꎮ(三)晚期创作阶段施特劳斯的晚期艺术歌曲包含从1918年至1948年间的创作ꎬ此时期的艺术歌曲作品在音乐风格上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ꎬ其创作手法以结合新古典乐派花腔式旋律与新德国乐派的半音及朗诵式旋律为主ꎬ巧妙地把18世纪的优美典雅与19世纪后期的丰饶多姿合为一体ꎮ旋律创作上深受瓦格纳㊁李斯特的影响ꎬ常是短小动机的连续ꎬ音域宽广开阔ꎬ爱好以跨音域大跳的方式来延展戏剧的张力ꎻ和声上多采用较多复杂或不和谐的手法ꎬ转调频繁ꎬ造成了调性模糊甚至是无调性的效果ꎬ使大小调体系走到了崩溃的边缘ꎬ也为20世纪无调性音乐的出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ꎻ歌曲的篇幅与情感幅度也较之早㊁中期的创作有了较大㊁较深的扩展ꎬ很多歌曲都有前奏㊁间奏和尾奏ꎬ情绪起伏更大ꎬ内涵更丰富ꎮ如«最后四首歌»中的«在晚霞中»ꎬ就长达10分钟左右ꎮ而管弦乐队的伴奏ꎬ更使得这些歌曲具有了歌剧咏叹调般的戏剧性和震撼力ꎮ此阶段施特劳斯在歌词的选择方面ꎬ除选取许多知名诗人的诗创作外ꎬ也增添了多部翻译自外国的诗作和东方诗集ꎬ更有倾向于对古希腊㊁古犹太传说描写的ꎬ表现出其创作意识中强烈的主观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ꎮ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有«最后四首歌»以及«我要编花束»«坏天气»等ꎮ意义非凡的«最后四首歌»是为女高音和管弦乐而作ꎬ这套作品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声乐作品之一ꎬ 也是除了马勒的作品以外ꎬ艺术歌曲由管弦乐伴奏的典范:气势磅礴㊁旋律飞扬㊁乐句特长㊁高潮一个接一个ꎬ有时热情有时温和平静ꎬ有细致的描述也有热情的颂扬ꎮ施特劳斯的早期歌曲有时会被批评为矫揉造作ꎬ旋律迁就和声ꎬ但这套作品却被认为无比诚恳动人ꎬ充满深沉的个人情感 ꎮ[2]三、两首代表作品的演唱分析(一)«小夜曲»这首旋律欢快㊁充满青春活力的小夜曲是理查 施特劳斯于1886年去意大利旅行时根据FriedrichvonSchack的诗作谱写而成的ꎮ这是一首甜蜜的爱情诗歌: 草地上脚步轻轻ꎬ微风吹拂着树枝ꎬ我在这花园中等着你ꎬ溪水静静地流着ꎬ万物都睡了ꎬ而我的爱却醒着ꎮ 作曲家用细腻生动的音乐把情人间炙热的心情和月色下梦幻㊁朦胧的情景描绘得淋漓尽致ꎮ此歌为二部曲式ꎬ全歌在愉快的呼声中展开ꎬ速度很快ꎬ情绪活泼而又柔和ꎬ采用了6/8和9/8拍子ꎬ而且几乎每一个乐句都是由最后一个八分音符起唱ꎬ演唱者在唱时要有每一小节二拍或三拍的感觉ꎬ做到在活跃的基础上大线条地演唱ꎬ这样才不至于使句子显得支离破碎ꎮ第一部分为两小段ꎬ各有22小节ꎬ描述一对恋人相约的情景ꎬ因钢琴部分已做了很好的描绘和铺垫ꎬ所以要求演唱者的声音既激动又不能随意放大音量ꎬ整个力度需控制在PPꎬ即使是大幅度的音程跳动ꎬ高音也不要太突兀ꎬ乐句要交代得清楚ꎬ把诗词清晰地念唱出来ꎮ在第二小段末尾小节演唱需做一点渐慢的处理ꎬ然后钢琴间奏再回原速ꎬ为转入下一部分作好准备ꎮ第二部分通过转调ꎬ音乐转入另一意境(见谱例1):在朦胧的夜色中ꎬ恋人依偎在菩提树下ꎬ甜蜜拥吻ꎬ沉浸在梦幻般爱情的喜悦里ꎮ此段增加了许多的临时变化音ꎬ要求演唱者在连贯歌唱的同时掌握好音准ꎮ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ꎬ演唱者的情绪及音量要逐渐加强ꎬ最后达到歌曲最高㊁最饱满的#Aꎬ不过力度在此时还要有所控制ꎬ要符合作曲家 mf (中强)的要求ꎬ歌曲最后4小节又恢复到轻声ꎮ090当代音乐 2021年第5期㊀㊀谱例1:此曲的演唱难点在于音符快ꎬ歌词多ꎬ由于是小夜曲ꎬ又不能完全放声ꎬ即使音区较高ꎬ所以要求演唱者具备较高的弱声演唱技巧和良好的音乐感觉ꎮ演唱时尤其要重视气息的支持ꎬ避免用轻声演唱高声区时声音发虚ꎮ本曲适合于轻型抒情或花腔女高音演唱ꎬ舞台效果很好ꎮ(二)«明晨»1894年理查 施特劳斯在他30岁时创作了四首具有重要意义的套曲Op.27ꎬ他将这套作品作为新婚纪念送给了保丽妮ꎬ诗词由JohnHenryMackay创作ꎬ«明晨»是四首歌曲中最后一首ꎬ也是其中最为珍贵的一首ꎬ它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光明的幸福梦境ꎬ也是处于爱情幸福中的施特劳斯内心的真实写照ꎮ此曲为带前奏和尾奏的一部曲式ꎬ歌曲开始的13小节由钢琴单独出现ꎬ理查 施特劳斯把乐思和诗意融合在他钢琴伴奏中ꎬ表达出早晨宁静㊁清纯的意境ꎬ演唱者最好能把这十几小节钢琴弹奏的旋律铭记于心ꎬ以便让自己更好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ꎮ人声在第14小节的弱拍似宣叙调般插入ꎬ与伴奏声部步调并不一致ꎬ这与福列的«月光»有异曲同工之妙ꎮ歌声与琴声同时在唱ꎬ有时甚至把主要旋律给了伴奏ꎬ如果离开表现丰富的伴奏部分只唱旋律ꎬ演唱者不容易抓到要领ꎬ甚至可能会觉得旋律没有那么好听ꎬ所以伴奏与人声的相互融合显得尤为重要ꎮ曲末的13小节是全曲最为动人之处(见谱例2)ꎬ同音反复的旋律ꎬ音程变化很小ꎬ人声被要求一直保持安静且平稳的轻吟ꎬ钢琴伴奏部分被作曲家用了几个和弦带来微妙温暖的色彩变化ꎬ把歌声衬托得极为迷人ꎬ演唱者要用心去感受伴奏中所蕴含的深意ꎬ体味歌词表达的意境ꎬ歌声力度要轻ꎬ唱出连绵悠长的声乐旋律ꎬ细致入微地表现出一位沉浸在幸福回忆中的情人的喃喃自语ꎮ㊀㊀谱例2:此歌虽然简单ꎬ但要求歌唱者气息要沉着ꎬ声音连贯㊁均匀平稳ꎬ随着音乐的起伏音量可有所变化ꎬ但整个力度都必须控制在轻声的范围内ꎬ既使在#F或G这两个较高音的地方都不能用强音演唱ꎬ绝不能破坏宁静的气氛 ꎮ[3]演唱者在演唱时还要注意语气的变化ꎬ把握好语言的强弱规律ꎬ避免生硬呆板ꎬ同时注意与伴奏的配合交流ꎬ把作曲家沉浸于爱情幸福之中的内心情感完美地表现出来ꎮ结㊀语理查 施特劳斯的艺术歌曲ꎬ在德国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发展史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ꎬ西方音乐界给与了他很高的评价ꎬ他的作品被认为是用音乐来体现德语诗篇所饱含的诗情的典范ꎮ其艺术歌曲创作不拘泥于任何一种形式ꎬ作品既具备传统的高贵㊁典雅气质ꎬ又像一首首充满极强戏剧张力的交响诗ꎬ 他非常巧妙地将18世纪的高雅情致和瓦格纳式的丰富多彩融合为一体 ꎮ[4]歌曲中 简明抒情的旋律㊁丰富多彩的和声㊁变化多端的节奏以及精湛的配器技巧ꎬ将诗词的美和热情用音乐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出来ꎬ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ꎮ[5]施特劳斯把艺术歌曲从家庭音乐会或小型聚会的小世界引领入了一个由大乐队伴奏ꎬ从而获得更多掌声㊁吸引更多观众的广阔天地ꎬ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古典与现代㊁传统与革新之间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创作道路ꎬ为晚期浪漫派艺术歌曲画上了绚烂的一笔ꎮ注释:[1]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1999:140. [2]席慕德.有心如歌 席慕德谈歌艺[M].上海:文汇出版社ꎬ1999:211.[3]储声虹ꎬ徐㊀朗ꎬ余笃刚.外国艺术歌曲选[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ꎬ2004:143.[4]王大燕.艺术歌曲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ꎬ2009:210. [5]同[3].(责任编辑:张洪全)190王㊀娅:理查 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创作与演唱特色 以«小夜曲»«明晨»为例。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是20世纪最杰出的德国作曲家之一,他以其浪漫主义风格的交响乐作品而闻名于世。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便是交响诗《堂吉诃德》。

这部作品不仅展现了施特劳斯丰富的作曲技巧和华丽的管弦乐编曲,更是一部通过音乐表达故事情节的杰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堂吉诃德》这部交响诗进行演唱分析,探讨其音乐内涵和演绎技巧。

《堂吉诃德》是一部根据塞万提斯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交响诗,共分为四个乐章:《堂吉诃德》、《唐吉诃德的冒险》、《甜蜜的爱情》和《堂吉诃德的归来与死亡》。

整部作品以堂吉诃德这位现实主义小说中的反英雄形象为题材,展现了他的冒险故事、绅士风度和对爱情的追求,以及最终的悲剧结局。

施特劳斯将这些情节通过丰富的管弦乐编曲和浪漫主义的音乐语言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演唱方面,《堂吉诃德》的演绎需要管弦乐团和指挥家具备高超的技术和表现力。

乐队应当能够准确地演奏施特劳斯精心设计的管弦乐部分,表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悲剧冲突和浪漫情感。

指挥家则需要通过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表现力,引导乐队将作品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

乐队需要对施特劳斯的管弦乐部分有很高的技术要求。

施特劳斯的作曲风格以其极为复杂和华丽的管弦乐编曲而著称,他巧妙地运用了各种交响乐器的音色和技巧,将音乐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

在《堂吉诃德》中,乐队需要准确地演奏出各种不同的音响效果,如拨弦、吹气、击打等,以展现出作品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和音乐画面。

乐队还要能够完美地协调各种乐器的合奏和对位,使得整个管弦乐声部能够音韵和谐地呈现出来。

这对于管弦乐团来说是一个极为巨大的挑战,需要他们在平时的排练中不断地提高技术水平和音乐理解能力。

指挥家在演绎《堂吉诃德》时也需要具备丰富的表现力和音乐理解能力。

作为整个管弦乐团的领导者,指挥家不仅要对施特劳斯的音乐风格有深入的理解,而且还要有能力将这种理解转化为具体的乐队指挥。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的交响诗《堂吉诃德》是20世纪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之一。

这部交响诗很好地展现了施特劳斯的丰富的交响乐创作才华,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表现力。

本文将分析该作品的演唱部分,探讨其音乐风格、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

《堂吉诃德》是一部由施特劳斯于1896年至1898年之间创作的音乐作品,它以西班牙文学家塞万提斯(Cervantes)的《堂吉诃德》为题材,在音乐上呈现了《堂吉诃德》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整部作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以不同的乐章命名:《堂吉诃德与桑丘帕达纳》、《堂吉诃德的冒险》、《堂吉诃德对他永远的爱情》和《堂吉诃德之死》。

每一部分描绘了该名角色的不同经历和情感,音乐上充满了戏剧性、浪漫主义和史诗般的气息。

在《堂吉诃德》的演唱中,歌唱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需要展现出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对角色的深刻诠释,同时还要应对施特劳斯繁复的乐曲编排和巨大的声乐技巧需求。

演唱者需要运用广泛的声音技巧,从深沉的低音到高亢的高音,从情感细腻的表达到力量强劲的演绎,都需要得心应手。

对于音乐剧情的理解和对角色的塑造也是至关重要的,歌唱家需要通过音乐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使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到角色的形象和情感。

在第一部分《堂吉诃德与桑丘帕达纳》中,演唱者需要展现出堂吉诃德对桑丘帕达纳的痴迷和迷恋。

音乐上充满了奔放的旋律和浓烈的情感,歌唱家需要在这部分中展现出对角色心理变化的理解和表现力,使观众能够感受到堂吉诃德的激情与痴迷。

而在第二部分《堂吉诃德的冒险》中,演唱者需要通过声音的力量和技巧展现出堂吉诃德在冒险中所经历的艰难和危险,音乐上充满了挑战和扣人心弦的情节,歌唱家需要巧妙地运用声音来表现这些情感和变化,使观众能够共情到角色的经历之中。

理查·施特劳斯维也纳爱乐号角赏析

理查·施特劳斯维也纳爱乐号角赏析

理查·施特劳斯维也纳爱乐号角赏析
理查·施特劳斯的《维也纳爱乐号角》是一首富有活力和表现力的交响曲,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这首交响曲充满了欢乐、热烈的气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从曲式上看,《维也纳爱乐号角》采用了古典交响曲的四乐章结构,每个乐章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第一乐章是活泼的快板,采用了奏鸣曲式,展现出强烈的激情和动感。

在这一乐章中,施特劳斯运用了丰富的音乐元素,如号角、舞曲和庄严的合唱等,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第二乐章是柔美的行板,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旋律和和声手法,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柔美的音乐形象。

这一乐章中,施特劳斯运用了大量的弦乐和钢琴,使得音乐充满了诗意和梦幻般的氛围。

第三乐章是快速的谐谑曲,采用了双主题变奏的结构,表现出幽默、轻快的音乐形象。

在这一乐章中,施特劳斯运用了大量的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活力。

第四乐章是热烈的快板,再次展现出欢快、热烈的气氛。

在这一乐章中,施特劳斯运用了大量的号角和打击乐器,使得整个乐曲达到了高潮。

从音乐素材上看,《维也纳爱乐号角》运用了大量的传统音乐元素,如号角、舞曲、合唱等,同时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如丰富的旋律和和声手法、诗意的音乐形象等。

这些元素的融合使得这首交响曲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总的来说,《维也纳爱乐号角》是一首充满活力和表现力的交响曲,通过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丰富的音乐元素,展现出了欢乐、热烈的气氛。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

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内容摘要】理查·施特劳斯的声乐演唱,由于加入了交响乐队的伴奏,具有开放性的歌曲音乐会的特点和交响性的特征。

他的作品细膩、明亮、柔和,歌曲中体现了“诗意与戏剧性”的完美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听众的心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歌唱家在演唱他的歌曲时,就好像演唱的是一首首充满戏剧性力量的进行曲。

演唱者如果把握了施特劳斯歌曲中的诗意与戏剧性,也就把握了他歌曲演唱的总体风格特征。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声乐演唱分析一、《奉献》创作于1883年,歌词取材于基尔姆的同名诗篇。

1982年女高音歌唱家诺尔曼和德国莱比锡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使这首歌曲更加声名远播。

当今的歌唱家们也习惯性地将《奉献》作为独唱音乐会的返场曲目,以再一次表达对观众的感激之情。

《奉献》与舒曼的《献词》一样,其主要内容就是向心中的爱人表达自己的喜欢、爱慕之情。

如果将两首歌作为比较的话,那么《奉献》则更优于《献词》,因为它所表达的爱情更加细腻和完美。

《奉献》在结尾处也运用得非常好,主要是在主大三和弦上由五音向上作大六度的跳进,使全曲结束在主和弦三音的方式,更是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意犹未尽。

《奉献》为大调,歌词共分三段,从而形成三个自然的音乐段落。

每一段的起首音乐都相同,旋律明快,高音有规律地出现,不断在重复中展开新的变化。

演唱者要注意的是,三个歌曲的自然段落都各有千秋,在围绕感情的进一步处理上,每一段在很大程度上都有所不同,前两段“谢谢你”,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歌唱时应尽量把声音放送出来。

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全曲中的第三段,人声的力度要求达到了两个forte,歌唱者应用戏剧性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方法来演唱,用戏剧性力量的旋律推动情绪的不断升华。

钢琴的尾奏部分,应同样以戏剧性力量的演奏方式来淋漓尽致地抒发作曲家的情感。

二、声乐交响套曲《最后四首歌曲》由《春天》《九月》《入睡之时》《在夕阳中》4首歌组成,女高音声部演唱,交响乐队伴奏。

论析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

论析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

论析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的创作特征及演唱处理论文关键词:施特劳斯;《最后四首歌》;创作特征;演唱处理论文摘要:《最后四首歌》不仅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的辞世之作,同时也是他从尘世中得到解脱、净化,具有高度哲理性的艺术作品。

该作品在创作手法上与以往的德国艺术歌曲不同。

作曲家将人声器乐化,因此在演唱上也具有相当高的要求。

文章从背景、曲式结构、创作特点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不仅有助于演唱者较好地把握作品,对声乐教学也有积极意义。

理查德·施特劳斯(1864-1949),是19世纪至20世纪伟大的后浪漫主义作曲家。

他出生于德国一个中产阶级音乐家庭,经历了漫长而动荡的职业生涯,目睹了世界大战给欧洲社会、政治、文化带来的巨大震荡。

这一切都反映在其作品之中,正如他的《在晚霞中》所唱“现在的日子让我疲惫”。

战时和战后的一切让他开始对人生和未来感到困惑,很难积极面对这个世界。

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施特劳斯把管弦乐队的伴奏用到了艺术歌曲上,选用的题材也是思考自然界中关于死亡意义的诗篇。

第一论文范文网编辑。

《最后四首歌》是他晚年的最后一部作品。

其创作灵感来源于1946年作曲家在瑞士度假时读到的艾欣朵芙的诗《在夕阳下》。

诗中,一对老夫妇对近在咫尺的死亡的沉思,使作曲家产生深深的共鸣,激发了他强烈的创作、抒J晴欲望。

施特劳斯在1948年完成这首歌曲的创作后,又被赫赛的诗《春天》、《九月》和《进人梦乡时》所吸引,他将它们也改写成了歌曲,这就是著名的《最后四首歌》。

《最后四首歌》的演唱顺序是后人根据季节转换而定的,每两首分成一组。

在第一组中,《春天》赞美了春季的景象、声音和芬芳;((九月》描写了从夏季到秋季的转变,花园走到了它一年的尽头。

第二组表现的是对睡眠的渴望。

女高音在《进人梦乡时》唱道:“现在的日子让我疲惫,我所有的感观都沉醉在睡眠里。

”《在晚霞中》呈现出的是夜晚将至时的寂静景象。

“它把我们带到了旅途的尽头。

由歌曲《奉献》论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由歌曲《奉献》论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由歌曲《奉献》论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作者:刘言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8年第03期摘要:作理查?施特劳斯漫长的一生(1864-1949年)跨越了十九世纪德国艺术歌曲的时代,他的大部分歌曲反映了浪漫主义风格的审美理念,本文通过对《奉献》这首早期歌曲从歌曲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和演唱特点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深入地分析,进而得出结论,认为“诗意与戏剧性”相结合是他的早期艺术歌曲的特征。

理查?施特劳斯的早期艺术歌曲是19世纪的德奥艺术歌曲历史中的瑰宝,是浪漫主义晚期创作风格的标志,同时,也预示着20世纪现代派多元化音乐风格创作的到来。

关键词: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浪浪漫主义晚期;奉献一、前言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史上一种重要的声乐体裁,定义:“这种微妙的艺术用不同于歌剧的方法,令人领会到歌词中的戏剧性内容”。

其特点是歌词多采用著名诗歌,侧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曲调表现力强,表现手段与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重要地位。

许多艺术歌曲现已成为声乐教材或音乐会保留曲目。

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1864-1949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和指挥家。

同时也是德国重要的艺术歌曲作家之一。

一生创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莎乐美》、《埃莱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一百五十余首艺术歌曲,许多作品广为流传,至今仍是许多歌唱家在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

理查·施特劳斯的创作分为早期(1882-1891)、中期(1891-1906)和晚期(1918-1948)三个时期。

以下从理查·施特劳斯早期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奉献》为例来简述理查·施特劳斯早期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歌曲《奉献》的创作风格分析理查·施特劳斯第十号艺术歌曲作品集(op.10)的诞生,标志着他在音乐创作上逐步走向成熟。

福列与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风格对比研究

福列与理查·施特劳斯艺术歌曲的特点及演唱风格对比研究
摘要
福列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最富有代表性和最具影响力的艺术歌曲 作曲家之一。他在前人的基础上,融入其独到的理解和创新,所创作的艺术歌 曲从内容到形式无不显示出精致细腻与高贵优雅,具有超凡脱俗的生命力与感 染力,带有浓郁的法兰西浪漫色彩,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个性风格,为法国艺 术歌曲添加了亮丽的一笔。理查·施特劳斯是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 之一。他不仅以交响诗和歌剧的创作见长,他的艺术歌曲同样精致而富于感染 力,让原本抒情诗意的艺术歌曲充满了歌剧咏叹调式的戏剧性和震撼力。在当 时的主流音乐风格背景下,他将艺术歌曲这一体裁形式的音乐推向了德奥艺术 又一个高峰。
II
differences between their usage of language, emotion, sound, accompaniment. Last, combined with some personal practical examples and understanding of how to play art songs, this paper put up with some specific problems the sing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ll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above are hoping to do some help in the singing and teaching of art songs. Key words: art songs; Faure; Richard Strauss; Artistic features; singing style
结 论 .............................................................47 参考文献 ...........................................................49 附 录 .............................................................51 致 谢 .............................................................52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53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理查·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他的交响诗《堂吉诃德》被誉为音乐史上的杰作之一。

这部作品以西班牙文学家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为灵感,展现了该小说中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冒险故事。

作曲家通过音乐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堂吉诃德的形象,使得这部交响诗成为了音乐界的经典之作。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部作品进行详细的演唱分析。

要理解《堂吉诃德》这部交响诗,就必须了解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冒险者堂吉诃德的故事,他在追求理想和幻想的道路上经历了种种离奇的冒险。

施特劳斯在创作交响诗时,通过音乐语言精准地展现了小说中的情节和情感。

他使用了大量的管弦乐器,运用了浪漫主义的音乐手法,将堂吉诃德的内心世界和外部冒险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交响诗的开头,我们听到了浓烈的弦乐,音乐仿佛在描绘着广袤的土地和无限的冒险。

这部分音乐的音调起伏跌宕,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冒险的气息。

施特劳斯运用了强烈的音乐对比,通过管弦乐器的变化,交响诗中表现了堂吉诃德从平凡的人生转变为冒险家的过程。

观众仿佛可以听到堂吉诃德奔驰在无尽的旷野中,一路上充满了挑战和磨难。

然后,交响诗进入了第二部分,音乐开始轻快起来,展现了堂吉诃德的幻想和理想。

一些华丽的音符出现在乐曲中,仿佛在展现堂吉诃德脑海中的奇幻世界。

施特劳斯运用了高亢的木管乐器和铜管乐器,让音乐充满了激情和幻想。

观众仿佛置身于堂吉诃德的梦境之中,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渴望和向往。

在交响诗的高潮部分,音乐真正展现了堂吉诃德的英雄气概和不屈精神。

施特劳斯采用了激昂的音乐旋律和强烈的节奏,使得整个乐章充满了激情和力量。

管弦乐器仿佛在歌颂堂吉诃德的勇气和决心,使得他成为了一个伟大的英雄。

整个乐章中旋律变换多端,表现出堂吉诃德经历种种苦难后的坚韧和勇气。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堂吉诃德》演唱分析
《堂吉诃德》是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于1897年创作的交响诗,作为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和音乐性。

这部交响诗以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小说《堂吉诃德》为题材,通过音乐表达了小说中主人公堂吉诃德的冒险旅程和内心世界的情感。

《堂吉诃德》分为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堂吉诃德的冒险起航;第二部分是他与他的忠实朋友桑乔·朵西亚的奇遇;第三部分是堂吉诃德最后的归宿。

每个部分都有不同的音乐主题和情感表达。

整首交响诗的开头是一段宏伟的序曲,大量运用各种交响乐器的华丽乐句,以展现出堂吉诃德的英雄气概和冒险精神。

接着,音乐跃然纸上,透过音符和音色的变化,描述了堂吉诃德的骑士大境界与追求理想的坚持。

在第一部分中,堂吉诃德和他的忠实伙伴桑乔·朵西亚度过了一系列令人兴奋和有趣的冒险。

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变化非常丰富,展现了冒险的刺激和喜悦。

在第一部分的“充满活力”的片段中,音乐以骑士精神和豪情勃发的方式展现了堂吉诃德的勇气和决心。

第二部分是堂吉诃德和桑乔·朵西亚遇到了一系列离奇的冒险,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堂吉诃德与风车恋人的对决。

在这个场景中,音乐通过节奏和旋律的起伏,表达了堂吉诃德的疯狂与颠疯,以及他对风车恋人的奇幻追求。

第三部分是整首交响诗的高潮和终点。

堂吉诃德最终回归了现实,并认识到了自己的荒谬和追求的虚幻。

音乐中的旋律变得沉重而悲伤,以反映堂吉诃德内心的痛苦和混乱。

音乐渐渐平静下来,伴随着轻柔的音乐和和声,表达了堂吉诃德最终的宁静和安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 21 — 2 小 节 8 2
1 -



d s ih s sc rg asnc t ih c t
i l l is i Ha d — —a fde m k e lg l r e c d e t n — — u i K/ e g - e t
格 的感 染 , 珑 剔 透 、 盈 活 泼 的旋 律 和 伴 奏 相 互 交 映 , 恋 人 火 热 的心 情 和 夜 色 下 如 梦 如 幻 的朦 玲 轻 把
胧情 景 描绘 的淋 漓尽 致 , 给人 一 种迷 人 的美感 。乐 曲于 1 8 8 6年 1 月 2 2 2日完 成 于慕 尼 黑 。
队 伴 奏 的 歌 曲在 内 , 一 生 共 写 有 二 百 多 首 艺 术 歌 曲 。早 在 1 7 他 8 0年 , 6岁 的理 查 ・ 特 劳 斯 就 施 为 他 的 伯母 约翰 娜 ・ 秀 尔写 下 了第 一 首 歌 曲《 诞 之 歌 》从 这 时 起 , 术 歌 曲始 终 贯 穿作 曲 家 普 圣 , 艺
① 现 在 一般 认 为是 他 在 1 4 9 8年 1 1月 , 当 时 的 著 名 女 高 音 歌 唱 家 玛 利 亚 ・耶 丽 札 ( r e i a 创 作 的《 葵 》 Mav n 是 他 为 Ma i J r z ) a t 锦 ( le )
最 后 的歌 曲作 品 。此 曲 在 1 8 9 3年 被 发 现 以 前 , 最 后 四 首 歌 曲 》 直 被认 为 是理 查 ・ 特 劳斯 的最 后 作 品 。 《 一 施
施 中、 通 内容 提 要 : 本文 选 出理查 ・ 特 劳斯早 、 晚 三个创 作 时期具 有代表 性 的三 首歌 曲 , 过对 作
品 音 乐 特 点 和 演 唱 风 格 进 行 论 述 , 观 地 评 价 了理 查 ・ 特 劳 斯 艺 术 歌 曲 对德 奥 艺 客 施 术歌 曲 的贡献 和在 声 乐演唱 上 的重要 价值 。


1 I 一

\ \


\ 一

这 一 乐 段 的结 尾 处 ( 8 2小 节 ) 节拍 由 6 8变 成 9 8拍 , 破 了原 有 的 节 奏 型 , 钢 琴伴 1 —2 , / / 打 而 奏 织体 也 变 成 了 十六 分 音 符 上行 琶 音 ( 2 , 轻快 明 朗 的旋 律增 添 了一 丝缠 绵 浪 漫 气 息 。 例 )为
天 津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 籁 ) 0 1年 第 2期 天 21
JOURNAL OF ANJl CONSERVATORY TI N OF USI ( OUNDS O Bi g
从 理 查 ・ 特 劳 斯 的 三 首 艺 术 歌 曲 施 看 其 创 作 与 演 唱 风 格
115
天 津 音 乐 学 院 学 报 ( 籁 ) 0 1年 第 2期 天 21
例 11 —4小节


4-


M a ha f c u
ma h a f c u
de oh

^ H






一 J 1 ~
f ,
l__ -● ● _

生 的 音 乐 创 作 。而他 最 后 杰 作 — — 为 女 高音 和 管 弦 乐 的《 后 四首 歌 曲 》 最 ①则 为 他 辉 煌 的 音 乐
创 作 划 上 了 圆 满 的句 号 。作 为浪 漫 主 义 晚期 的重 要 作 曲家 , 查 ・施 特 劳斯 与 马 勒 、 尔 夫 共 同 理 沃
( ) 体 分析 一 本
歌 曲 根据 歌词 含 义用 单 三部 曲式 谱 成 , 落 之 间 以简 短 的 问奏 连 接 。第 一 段 是 一 个 重 复 乐 段 段组 成 。在 两 小 节 轻 快 的前 奏 后 , 乐 部 分 用 上 行 八 度 的跳 进 轻 柔地 唱 出 , 如 月 夜 下 对 恋 人 发 声 犹 出 爱 的请 求 。钢 琴 伴 奏则 一 直 以 十六 音 符 的下 行 分 解 和 弦轻 快 的 奏 出 ( 1 , 奏 活 泼 轻 盈 、 例 )节 旋 律 流 畅 , 勒 出 了一 幅 迷 人 的地 中海 背 景 之 夜 的画 面 , 歌 曲添 色不 少 。 勾 为
延 续 了德 奥 艺术 歌 曲 的辉 煌 , 艺 术 歌 曲在 作 曲家 的笔 下 获 得 了新 的 活 力 。 使


早 期 艺 术 歌 曲《 夜 曲》 小
《 夜 曲 }Sf d h nO . 7No 2 , 首 轻 快 动 听 的 小 夜 曲是 理 查 ・ 特 劳 斯 于 1 8 小 ( tn ce p 1 . ) 这 i 施 8 6年 去 意 大利 旅 行 时根 据 夏 克 的诗谱 写 的作 品 。憧 憬 南 欧 和煦 阳光 的理 查 ・ 特 劳 斯 , 施 以描 写 意 大 利 印象 的《 大利 交 响 曲 》 契机 , 为 他 的歌 曲增 添 了明 朗 甜 美 的情 绪 。显 然 是 受 到 了热 情 的那 波 里 风 意 为 又
关 键 词 艺 术 歌 曲 本 体 分 析 演 唱 特 点 创 作 风 格
理 查 ・ 特 劳 斯 ( c adS r u s 1 6 1 4 ) 德 国作 曲 家 、 挥 家 、 琴 家 。在 创 作 交 响 施 Rih r ta s , 8 4 9 9 , 指 钢 诗 和 歌 剧 等 大 型 音乐 作 品 的 同 时 , 显 示 出 对 艺 术 歌 曲这 种 小 型 体 裁 特 有 的 偏 爱 。包 含 管 弦 乐 又
收 稿 日期 : 0 1 4—1 中 图分 类 号 : 1 . 2 1 —0 3 J 43 6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2 3 ( 0 1 0 10 5 0 2 1 ) 2—0 1 1 5—0 8
作 者 简 介 : 冰 ( 9 8 , , 津 音 乐学 院 音 乐教 育 系讲 师 ( 津 ,0 1 1 。 刘 1 7 一) 女 天 天 3 0 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