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四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考点集训选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点集训(七十六) 古代中外历史人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帝外出,看见丞相车骑很多,认为不是好事。

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

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

始皇帝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

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材料二:卢生说始皇曰:“……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

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

……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

”……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

各案署不移徙。

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

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

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

”案问,莫服。

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

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秦始皇为什么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如此在意?这则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秦始皇愤怒并杀人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又反映了什么问题?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大概终唐之世,对于唐太宗总是一味的赞扬,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贬斥的评论。

五代后晋时,刘昫等编撰《旧唐书》,说:“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这是有事实根据的。

宋代以后,对唐太宗及其“贞观之治”的评价基本上是肯定的,歌颂的,同时开始对他的个人品行有所非议了,对贞观政事的得失也有所评论了。

……自宋、元至明、清,封建统治者之所以歌颂唐太宗,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宣扬儒家的“仁政”。

不少帝王如明朝宪宗、清朝康熙、乾隆皇帝等,都曾极力推崇《贞观政要》,把唐太宗视为治天下的
圣君。

值得注意的是,南宋朱熹别有一番议论:“太宗之心,则吾恐其无一念之不出于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借义,以行其私。

而当时与之争者,才能知术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义之可饬。

是以彼善于此,而得以成其功耳。


——赵克尧、徐道勋《唐太宗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贞观之治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唐至清,对唐太宗的评价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三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琉球、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

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拒绝郑氏要求。

材料二:康熙帝重视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应用,命西方传教士南怀仁以西方“制炮妙法”督造火炮。

南怀仁造出了各种火炮,新炮质量颇佳,在南方战争和两次雅克萨战役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康熙还成立火器营,作为拱卫皇帝的部队……在全国平定后,因国家的统一稳定,已看不到外患,康熙不再重视火器制造,并严厉禁止地方制造火器,中国火器制造进入停滞阶段。

——摘编自张妍《清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康熙帝为什么认为台湾不可与高丽相比?为此,康熙帝对台湾采取了哪些措施?采取这些措施的意义何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熙帝对待西方火器制造态度的变化。

简要评价其对待西方火器的态度。

4.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

……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

……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熙是一位全力奖励学术的皇帝。

他收录了五十名饱学之士来编撰《明史》,他们在翰林院博得了优厚职位,令那些经正常科考获取功名的士子嫉妒不已,他还
时常赐宴款待一些名儒才子……由于康熙对学术的奖励,几部不朽的巨著编撰了出来,其中最著名的有《康熙字典》、重要的辞书《佩文韵府》《朱子全书》和一部多达 5 020册的大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等。

——摘编自[美国]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1799年拿破仑成为第一执政官后,通过法案确定巴黎理工学校的办学目标是“传播数学、物理、化学等科学和制图技术,特别是为炮兵、工兵、路桥、造船、军用和民用工程、开矿和地理等技术性的公立专科学校输送学生。

”传记作家奥特在《拿破仑》前言写到“他是一个人类文化的摧残者吗?……把教育绑架到军国主义的战车上……然而,他却是一位法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康熙和拿破仑在两国推行的不同文化政策。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不同文化政策产生的历史背景。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过失是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

——亚里士多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士多德的人格品质。

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
考点集训(七十七) 近代中外历史人物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他在当时新旧交替的政治激荡中,对过去是激进的,要求改革,不是保守的封建王权论者;对未来则是保守的,主张王权,不是激进的共和主义者,是一个矛盾的历史人物。

——顾学杰《王权还是共和?保守还是激进?——试论克伦威尔的政治观》
材料二: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

中山先生真爱国者也……不顾成败,不问毁誉,可谓勇往之实行者。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克伦威尔“激进”和“保守”的表现。

(2)材料二体现出了孙中山哪些精神品质?史学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褒贬不一,而对孙中山的评价多为赞美之词,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其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

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

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

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

——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
材料二:(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

……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
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中国革命记录》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孙中山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21年,他(凯末尔)提出了生存斗争的指导原则:“就我们这场运动的哲学观来说,我们的眼光要转向西方。

我们将把西方的制度移植在亚洲的土壤上。

我们将按西方的模式改造我们的学校。

亚洲的新口号不再是泛伊斯兰教主义,而是民族主义。

——[美]H.科恩《东方民族主义的历史》
材料二:“军事胜利对真正解放来说是不够的,在民族的政治、社会生活中,在民族的思想教育中,我们的指南将是科学和技术,能否成为现代文明的国家,是生死存亡的问题。


——[土耳其]穆斯塔法·凯末尔
材料三:“虽然土耳其在他(凯末尔)死后走过了漫长的道路,但这个国家所遵循的原则基本上还是他生前制定的指导方针:建立应捍卫疆域有限的土耳其民族国家;启迪土耳其人民的民族意识;摆脱伊斯兰教对国家法律和教育的控制;不但要物质生活西化,人们的思想和风俗习惯也要西化……”
——戴维森《从瓦解到新生——土耳其的现代化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21年前后凯末尔关于生存斗争指导原则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凯末尔被土耳其人尊为“国父”的原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盛顿被称为“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心目中的第一人”。

他的一生充满智慧和奋斗,他抛家别业,投身争取民族独立的战场,引领北美人民度过了艰苦创业的年代,谱写出壮丽的历史篇章。

材料二:他(甘地)写道:“我深信假如只有在怯懦和暴力两者之间加以选择时,我将永远选择暴力……我宁愿要印度采用暴力来保护自己的荣誉,不愿向英国卑躬屈膝,含垢忍辱地听人家侮辱,失去自己的荣誉。

可是我认为非暴力比暴力要高明的多。

”“因此我并不是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王春良《世界现代史诸问题》
请回答:
(1)人们往往把孙中山比作中国的华盛顿。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历史活动的相似之处。

(2)孙中山和甘地同被誉为“亚洲觉醒的先驱”。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领导民族解放运动的异同。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郭嵩焘是清朝政府正式派出的第一个驻英法公使。

太平军兴起时,他赞助曾国藩办团练,建立湘军,人称“湘军财神”。

击败太平军后,又致力于洋务,力主仿制西器、引进西学、废除科举与鼓励商办工业。

1876年,郭嵩焘到英法等国就任公使以后,周咨详访,博览群书,特别推崇西方近代哲学与科学的发展。

他逐渐摆脱君权至上的束缚,不仅敢于考究西方民主政体,而且敢于肯定其优长之处。

上要议会政治,下要地方自治,郭嵩焘比清末立宪派早30年有此初步认识。

郭嵩焘曾把使英途中见闻逐日详记,辑为一书,名为《使西纪程》,其中有称赞西洋政教修明、中国应采用其治国之道等语。

他将书寄回中国后,呈总理衙门刊刻,一时激起满朝士大夫公愤,大臣参劾他“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结果此书被清廷申斥毁版,严禁流行。

副手刘锡鸿借机指责郭嵩焘有“三大罪”:披过外国人的大衣、见巴西国王起立、听音乐会仿洋人翻阅音乐单。

刘锡鸿还公然在使馆中扬言:“此京师所同指目为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

”郭嵩焘被迫称病辞官,回归湖南,大骂郭嵩焘“勾通洋人”的标语随之四处贴在长沙大街之上。

——摘编自郭光东《“汉奸”郭嵩焘》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人视郭嵩焘为“汉奸”的主要“罪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郭嵩焘。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

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

该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名称,重要的有四次。

其特点就是非暴力和不合作,而在这场运动中印度国民大会党逐渐成为了领导者。

这场运动一方面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鼓舞了人民士气,而另一方面其妥协性也使得取得的成果并不彻底,不利于人民真正的觉醒。

但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

材料二:凯末尔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的萨罗尼卡,最为人所知是他在一战中杰出的军事能力,同时伴随着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瓦解,他领导了土耳其国民运动并成功在安卡拉建立独立政府,他打败当时协约国所带领的同盟军队,并以杰出的能力解放了国家,并建立了现今的土耳其共和国。

在他就任土耳其领导人的时候,进行了一连串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变革,启蒙土耳其并让土耳其成为现代化和世俗主义的国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凯末尔。

考点集训(七十八) 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科学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司徒雷登出生在中国,他是燕京大学的主要创办人。

在燕大,他提倡学术自由,支持学生运动。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不惜出重金聘请了许多著名的国内外教授,从而使燕大成为当时可与北大和清华齐名的中国名校。

抗战时期,司徒雷登站在中国人民一边,反对日本法西斯的侵略,为燕大师生逃离日占区,奔赴大后方和抗日根据地提供过种种掩护与方便,并因此被日寇关进监狱达三年之久。

——摘自郝平《一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
材料二:1949年8月司徒雷登离开中国的时候,伴随他的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嘲讽奚落的文章《别了,司徒雷登》。

文章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文章还写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闻一多拍案而起……”然而,正是这个闻一多,在他那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1946年)中,认为司徒雷登出任美国驻华大使对中国是件好事:“司徒雷登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是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
——摘自长平《归去来兮,司徒雷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徒雷登对中国作出的历史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与闻一多对司徒雷登的不同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交往的任何扩大都会消灭地域性的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材料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同列宁在共产主义革命问题上认识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的哪些实践活动体现了对共产主义理论的创新?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

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

……我们的唯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

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并论证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

(2)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简要分析其成因。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建国初期,受到苏联影响,妇女争当“英雄母亲”,1953年人口普查全国有6亿多人。

1956年周恩来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在“生育方面要加以适当节制”,通过调查研究1957年经济学家马寅初发表《新人口论》,指出,国民收入被人口吃掉了一大部分,只剩下小部分用于积累,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受到影响,反对多子多福的思想,主张两个(孩子)有奖,三个(孩子)有税,不让人口增殖拖科研的后腿。

——摘编自杨建业《马寅初传》
材料二:1958年马寅初被扣上了“经济学界的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北京大学校长和人大常委职务也被一撤到底,1979年光明日报发文认为“实践证明马寅初先生当年他认为国民经济要综合平衡、按比例发展也是正确的”、过去“错批一人,误增三亿”。

1980年新《婚姻法》增加了马寅初二十多年前提出的“晚婚晚育”,我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

——摘编自彭华《马寅初全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马寅初关于人口问题的主张,指出其提出的背景。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50年代末和70年代末80年代初对马寅初评价的变化及其原因。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表摘自于一教师的《李四光》教学提纲
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

这样做并不是放弃登山的目标,而是为了更好地向上攀登,到达山顶。

——列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李四光“辞官留学英国”的社会背景和向“权威”挑战的主要事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如何“有勇气走一段困难的、危险的下山道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从上述两位杰出人物的经历与话语中,你能感受到他们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或人格魅力?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很幸运被任命担任现在的工作。

中国已渐觉醒,而且急需铁路,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征聘中国工程师。

中国要用自己的资金来建设自己的路,由于我成了中国第一流的工程师,因此全体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密切注视着我的工作。

如果我失败,不仅是我个人的不幸,因为中国工程师不会再被人们所信赖,在我受命担任此工作前,甚至出任之后,许多外国人公开宣称,中国工程师决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詹天佑给美国老师的信
材料二: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詹天佑
材料三:有一群人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们不是社会革命的风云人物,没有过振聋发聩的呐喊,没有过血雨腥风的厮杀,大浪淘沙,多少英雄豪杰都被雨打风吹去,这些人却默默地在中华民族历史变革的进程中,留下了许多长远的记忆和深深的印迹,甚至到了21世纪的今天,在许多领域里,我们还在他们奠定的事业基础上前行。

在这一群人中,有一位出身于平民之家,终生奉献于中国交通事业,特别是铁路事业的科技骄子——詹天佑。

或许更多的人都知道他是“中国铁路之父”,其实,他的人生画卷正映照着近代中国苦难历程的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如梦如幻。

詹天佑是清末和民国前期最具国际知名度的中国人之一,至今他仍是最具世界影响的中国历史人物之一。

他的成长史,他的家国情,映照着他生活的那个时代多彩的历史画卷。

——摘自陈典松《詹天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如此艰巨的重任”是指什么?外国人为什么认为中国工程师不可能担当如此艰巨的重任?
(2)上述材料体现了詹天佑怎样的救国理想?该如何评价这一理想?
【考点集训】(七十六)
1.(1)原因:秦始皇认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丞相作为百官之首,排场过大,有损皇帝的权威。

故事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事无巨细,皇帝独裁;秦始皇猜忌、残暴的个性。

(2)原因:始皇认为,要成仙人,须避俗人。

他不仅行踪诡秘,还特别规定:泄露皇帝去处者死罪。

但是,还是有人泄露了皇帝的行踪。

这不仅是违法行为,更主要的是影响嬴政修炼成仙,所以始皇大怒。

反映了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以及成仙的决心;同时也是法律苛严、始皇残暴的明证。

始皇此举,虽然有损丞相的面子,但并非针对丞相,不能反映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2.(1)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国泰民安,巩固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2)变化:由一味赞扬,不许贬斥到基本肯定贞观之治,同时非议他的个人品行。

说明: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时代变化的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受政治力量的影响。

3.(1)因为台湾是中国的领土。

措施:派兵收复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意义: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了祖国的海防;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2)变化:前期积极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制造出先进的火炮;后期保守,禁止地方制造火器。

评价:康熙前期对西方技术采取开明态度,勇于启用外国人,制造先进的火器,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后期采取保守的态度,立足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对外国侵略威胁缺乏预见,造成火器制造的滞后。

4.(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

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

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说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病。

5.(1)康熙全力奖励学术,重用名儒才子,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总结,有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扬,但缺乏创新;
拿破仑通过法案推动高等教育的发展,重视近代科技人才的培养,推动了本国近代科技和教育的进步,促进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其教育政策具有为军事服务的目的。

(2)康熙: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实行文化专制。

拿破仑:法国大革命、资本主义的发展、启蒙思想的影响。

6.(1)政治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

(2)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政治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国家统一。

(3)人格品质:强烈的求知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追求美德(中庸)。

相似观点:两人都提出以“中庸”为道德的最高标准。

【考点集训】(七十七)
1.(1)激进: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保守:担任护国主,建立军事独裁统治。

(2)精神品质:爱国主义;勇于献身;不屈不挠。

原因:克伦威尔对历史作出过贡献,但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孙中山终身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斗争,功勋卓著,品德高尚。

2.(1)华盛顿:推行行政首长定期更替(或保障国家自由,维护国家利益);回归私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