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课件(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本段表达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对人才埋没的愤懑之情
最后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决问题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
《马说》到底在说“谁”?
1.韩愈,25岁中进士;
2.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3.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 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B )
A.臣有骏马欲卖之/欲擒故纵 B.比三旦立于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C.去而顾之/乃记之而去
D.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A.想要;B.集市/买;C.离开;D.回头看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 性的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 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这句话是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是立 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精
故虽有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粮食
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有时;
同“饲”,喂
尚且
相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这 虽然
才能;美好素质 同“现”,表现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要求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 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 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都 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
2.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
食马者: 不识千里马
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平庸 浅薄刻画得淋漓尽致。
课文探究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读课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提出问题
马
分析问题
说
解决问题
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痛惜
层
Fra Baidu bibliotek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愤怒
层 递 进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讽刺
“此篇以马喻人,谓英雄豪杰必遇 知己者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斯可展布其材。”
——《古文观止》评点
拓展延伸
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 做呢?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读
如果没有遇见伯乐,细
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写出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
研
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
的无限痛惜之情。
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伯乐相马
千里马
人才
托物寓意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 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 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发主观的 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 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 等表达出来。
字词释意
才美不外见(xià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 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 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知:懂得。
马 说
韩 愈
背景知识
●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 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 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 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 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 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4.他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的成语有 :一视同仁、异曲同工、袖手旁观、弱肉强 食、名存实亡、落井下石……
5.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 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 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 郁郁不得志。
精 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食马者不知
1.“千里马”与“常马”的区别
读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细
研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名作动,用马鞭驱赶 喂 才能,才干
通晓 拿着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面对
竭尽 唉
语气词,吗
表修饰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同“环”,围绕。转圈子。②一朝之贾:工作一天应 得的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贾,同“价”。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 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 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 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 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这匹马的价钱 (成了原来的)十倍。
韩愈(768——824),字退 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 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 又称韩吏部。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教育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 倡导者,并称为“韩柳”。作品 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 至十六年(795—800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 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 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 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 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字词释意
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cáo)枥(lì):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sù)一石(dàn):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 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sì):通“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食”念shí,其余的“食”都念sì。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示例: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 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 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拓展延伸
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示例: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 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 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课文探究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 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分析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之后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仆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槽枥之间,
表转折,可是,却 不以千里称也。
虽然
只,仅
两马并驾
用,凭借 称号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 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 起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千里马的名气而著称。
其真不知马也。
加强诘问语气
其实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 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 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夹叙夹议,也 可以先叙后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 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往往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
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 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 验主义错误。(言之成理即可)
最后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解决问题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辛辣地讽刺了食马者的浅薄无知,点明中心
《马说》到底在说“谁”?
1.韩愈,25岁中进士;
2.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3.有大量诗文作品,《马说》《师说》《进 学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B )
A.臣有骏马欲卖之/欲擒故纵 B.比三旦立于市/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C.去而顾之/乃记之而去
D.去而顾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A.想要;B.集市/买;C.离开;D.回头看
2.文中画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在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有什么样的作用?
说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 性的作用。千里马被埋没、摧残完全是 因为没有伯乐发现、赏识它。这句话是 全文的中心论点,是论证的前提,是立 论的根据,有提挈全文的作用。
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精
故虽有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粮食
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有时;
同“饲”,喂
尚且
相等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
这 虽然
才能;美好素质 同“现”,表现
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要求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 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 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尚且想要和普通的马相等都 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文中哪些语言体现出食马者不知马?
2.刻画了食马者怎样的形象?
食马者: 不识千里马
平庸浅薄
愚妄无知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食马者”的平庸 浅薄刻画得淋漓尽致。
课文探究
1、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临之,曰:“天下无马!”
2、本段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读课文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 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 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 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提出问题
马
分析问题
说
解决问题
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痛惜
层
Fra Baidu bibliotek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愤怒
层 递 进
点明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讽刺
“此篇以马喻人,谓英雄豪杰必遇 知己者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 任之以重权,斯可展布其材。”
——《古文观止》评点
拓展延伸
那么假如你就是一匹千里马,却暂时不被重用,你会怎么 做呢?
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 读
如果没有遇见伯乐,细
千里马的命运会如何?
写出了千里马没有被伯乐
研
发现的遭遇,暗含了作者
的无限痛惜之情。
阐述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伯乐相马
千里马
人才
托物寓意
伯乐
赏识人才的人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 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是一种文学作品的写作手 法,它借客观事物或景物来抒发主观的 情思,蕴含文题的主旨,把一个深刻的 道理通过对某一物的记叙、描写、议论 等表达出来。
字词释意
才美不外见(xiàn):才能和长处不能表现在外。见,同“现”,表露。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犹,尚且。欲:想要,要。等:相当。不可得:不可能。得,能,表 示客观条件允许。 安:怎么,哪里,疑问代词。 策之不以其道:策:鞭打。之,指千里马,代词。以其道:用(对待)它的办法。 尽其材:发挥它的全部才能。材,同“才”,此指行千里的才能。 鸣之:(马)嘶鸣。通其意:跟它的心意相通。 执策:拿着马鞭。策,赶马的鞭子,名词。临之:临视着马。临,从高处往下看。 呜呼:表示惊叹,相当于“唉”。 其:难道,表示推测。 邪(yé):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其:其实。 知:懂得。
马 说
韩 愈
背景知识
●伯乐相马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 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 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 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 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 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4.他是一代语言巨匠,其语句形成的成语有 :一视同仁、异曲同工、袖手旁观、弱肉强 食、名存实亡、落井下石……
5.留下大量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 作舟;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 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 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 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幕下, 郁郁不得志。
精 千里马被埋没是因为食马者不知
1.“千里马”与“常马”的区别
读
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3.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细
研
揭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名作动,用马鞭驱赶 喂 才能,才干
通晓 拿着鞭子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面对
竭尽 唉
语气词,吗
表修饰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
马价十倍 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 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 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还:同“环”,围绕。转圈子。②一朝之贾:工作一天应 得的报酬。朝,早晨,也指一天。贾,同“价”。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在集市上待了三天,却没有人知道他卖 的马是骏马。他拜见相马的专家伯乐说:“我有匹骏马想要卖掉它,连 着三天站在市上,没有人来过问。希望您能围着我的马查看它,离开的 时候再回头来看它一眼,请让我奉送给您一天的报酬。”伯乐就走过去 围着那匹马查看它,离开的时候又回头看了一眼。一天这匹马的价钱 (成了原来的)十倍。
韩愈(768——824),字退 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 人,世称韩昌黎,谥号“文”, 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 又称韩吏部。唐代文学家、思想 家、教育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 倡导者,并称为“韩柳”。作品 有《昌黎先生集》。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韩昌黎文集校注》卷一(上海古籍 出版社1986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 至十六年(795—800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 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而志不得 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 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 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 “伯乐不常有”之叹。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 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字词释意
伯乐:春秋时期秦穆公时人,本名孙阳,擅长相马。现指能够发现人才的人。 祗:只是。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的才能。 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 骈(pián)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 槽(cáo)枥(lì):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马棚、马厩。 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被称道。以,按照,介词。称,称颂,称道。 马之千里者:马(当中)能行千里的。之,助词。此句“马”和“千里者”是部分复指关系。 一食(shí):吃一次食物。或:有时。 尽粟(sù)一石(dàn):吃尽一石粟。尽,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石,十斗为一 石,一石约为120斤。 食(sì):通“饲”,喂养。以下除“食不饱”的“食”念shí,其余的“食”都念sì。 其:指千里马,代词。能千里:能走千里。 是:这,指示代词。 能:才能。
示例:韩愈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这固然有 一定的道理,但未免绝对。我们要主动地去争取,像毛遂一 样的自荐,方可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拓展延伸
那么作为千里马,你们又想对伯乐说些什么呢?
示例:我相信所有的伯乐一定会尊重教育,尊重人才。 让千里马能够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愿伯乐们能够拥有一双慧 眼。.因为世界上不是缺少千里马,而是缺少发现千里马的眼
课文探究
1、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食不饱
2、本段文字从侧面讽刺了喂马者? 无能、无知、目光短浅。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表达了作者 什么感情?
对千里马命运的惋惜,对食马者的讽刺。
分析问题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 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 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 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这样之后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仆役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槽枥之间,
表转折,可是,却 不以千里称也。
虽然
只,仅
两马并驾
用,凭借 称号
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 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 起死在马厩里,不能凭借千里马的名气而著称。
其真不知马也。
加强诘问语气
其实
译文: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 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 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 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说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 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可以夹叙夹议,也 可以先叙后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 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往往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
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3.读了这个故事,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示例:骏马因伯乐而升值,说明权威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完全迷信权威,盲 目地崇拜权威,凡事要注重实地考察,才能得出真实的结论,否则就会犯经 验主义错误。(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