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统计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
沪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统计》教案平均数1. 教学目标1、了解平均数的概念: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2、知道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在该组数据的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
3、经历观察思考的过程,感受平均数的统计意义。
2. 教学重点/难点能熟练找出样本资料的总数和个数,并能够理解平均数=总和÷个数.能熟练找出样本资料的总数和个数。
3.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情境引入⑴师:前几天,学校进行了教师运动会,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师:打靶比赛时,语文组派出了6名老师,数学组派出了5名老师。
师:第一轮,语文老师得分7环,数学老师得分9分,这一轮谁比较厉害?生:数学老师比较厉害。
师:第二轮,语文老师得了10分,数学老师得了9分,这一轮谁比较厉害?生:语文老师比较厉害。
师:到底谁比较厉害,接着往下看。
(出示完整数据)师:这回该怎么比?预设1生1:可以比总数,看看哪组得分高。
生2:比总数的话不公平,因为数学组的人数比语文组少,所以应该比平均数。
预设2:生:可以比平均数师:那可不可以比总数呢?生:比总数的话不公平,因为数学组的人数比语文组少,所以应该比平均数。
二、揭示课题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平均数(板书)。
三、新课探究探究一、算术平均数的意义算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师:语文老师和数学老师的平均得分应该怎么求呢?学生尝试计算汇报交流生:语文老师:(7+10+6+7+6+9)÷6=7.5(环)数学老师:(9+9+5+8+9)÷5=8(环)师:为什么语文老师除以6,而数学老师除以5呢?生:因为语文老师有6人,而数学老师有5人。
师:那应该怎么计算平均数?生:先把总和求出来,再除以人数就可以了。
小结:将一组数值的总和除以这组数值的个数,所得到的数叫做这组数值的平均数。
平均数=总和÷个数(板书)平均成绩能反映这一组的总体水平探究二、平均数的取值范围师:英语老师派出了6名,成绩如下图所示(865476)(插入条形统计图)请你先估计一下,英语老师的平均得分大约是多少?学生猜测:6、5.5、6.5……追问:可能大于8吗?生:不可能,因为最多的只有8,平均分不可能超过8.师:那会不会小于4呢?生:不可能,最少的都有4,平均分怎么可能低于4.师:所以,英语老师的平均得分在那两个数之间。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ppt课件
35
33
32
40
36
能
体重/千克
第一小组学生体重统计图
把 这
44
个
42
统
40
计
38
36
35
34
33
图 补
32
充
30 28
完
0
整
吗
?
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男生
140 34
女生
141 33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统计
身高/厘米
145 144 143 142 141 140 139 138 137
一个小格代表5个单位。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品 牌
D C B A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数量/箱
我能行 • 如果你是张经理,下个星期你会
多进那种品牌的矿泉水?为什么?
进B品牌的矿泉水
数量/箱
55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A
BC
纵向条形统计图
品种
D C B A
D 品种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数量/箱
横向条形统计图
做一做
猫 猎豹 狮子 大象
【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测试卷
条形统计图(二)
一、下面是二(3)班小朋友喜欢水果情况的统计图。
1、把统计表补充完整。
水果种类苹果橘子梨樱桃
人数
2、根据统计图和统计表填一填。
()喜欢的人最多,()喜欢的人最少;
苹果增加()个就和橘子同样多。
梨比樱桃少()个。
苹果与梨的和与橘子相差()个。
樱桃和苹果的和比梨多()个。
这四种水果一共有()个,二(3)班一共有()人。
二、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三(2)班一共有39人,下表是全班同学喜欢的小动物统计表,把统计表补充完整,并在统计图中用阴影表示出来。
8
6
4
2
小狗小猫小兔子小松鼠
列式计算:
(1)喜欢小猫的人数是小兔子的()倍。
(2)喜欢小松鼠的人数比喜欢小猫的人数多多少?
(3)喜欢小狗、小猫、小兔子的一共有多少人?(4)喜欢小兔子的人数比喜欢小狗的人数少多少?
三、统计图:
(人)
少年报科技报儿童画报
列式计算:
(1)订阅人数最多的报纸是()。
(2)少年报和儿童画报一共有( )人订阅。
(3)儿童画报比科技报少订( )人。
第三单元统计 平均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第三单元统计平均数(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一、教学目标本单元学习平均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并能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自然语言的表述方法。
•熟练运用平均数求解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教师:教材、课件、黑板、粉笔或白板笔、PPT。
•学生:教材、作业本、笔、尺子、计算器等。
四、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的知识,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
2.讲授通过教案的设计和课件的播放,让学生熟练掌握平均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可以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讲解,例如:•通过文字、图像、动画等形式详细解释平均数概念。
•介绍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如将一组数相加然后再除以它们的个数。
•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真实含义及其在实际问题解决中的应用。
3.练习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在黑板和练习册上完成平均数相关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并在实践中提高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让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可以通过口头讲述、书面总结等方式进行。
5.作业布置合适的作业,检查学生是否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五、教学评估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
六、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小组合作、讲评等方式提升学生合作学习、互动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应用平均数,促进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
七、教学参考文献•《数学》教材•沪教版平衡教育电子版教材•阳光实验小学《数学》教案库。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统计2021-2022学年数学三年级下册沪教版一、选择题。
1. 小明和小英一起上学。
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小英开始走着,后来也跑了起来,到校门口赶上了小明。
下列四幅图中,()描述了小英的行为。
A. B.C. D.2. 下图表示的是甲班和乙班男、女生人数的情况。
如果每个班都是36人,那么甲班的男生比乙班多()人。
A. 4B. 11C. 18D. 433. 如图,()可以表示下面哪种情况的统计。
A. 4个学生期末数学考试成绩B. 四年级喜欢各项运动的男女生人数C. 小明1——8岁的身高D. 蛋糕店的草莓蛋糕和芒果蛋糕最近5天的销售情况4. 某日,淘气家的室内气温如下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14时起,室温开始逐渐走低B. 相邻的两个室温数据的取得间隔5小时C. 当天室内平均气温在7℃与21℃之间5. 红红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结果如下:水果苹果香蕉桃子草莓西瓜人数(人)8125710从统计图汇总可以看出,红红调查了()名同学。
A. 40B. 41C. 426. ()城市18——25岁女青年平均身高.A. 上海B. 武汉C. 成都7. 小强所在学校离家距离为2千米,某天他放学后骑自行车回家,先骑了5分钟后,因故停留10分钟,再继续骑5分钟到家,下面哪一个图能大致描述他回家过程中离家的距离S(千米)与所用时间t(分)之间的关系()。
A. B.C. D.二、填空题。
8. 下图是超市里最近几天大米销售情况的统计图.(单位:千克)(1)________天卖得最多_______天卖得最少.(2)5天一共卖了________千克.(3)平均每天卖了________千克.9.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晰的看出不同数量的().10. 如图所示,条形图是去年某地10月的天气情况统计.(1)晴天天数比阴天和雨天天数的总和还要多____天.(2)晴天天数比雨天的____倍多____天.11. 一根钢筋,如果把它锯成3段,要锯8分钟;如果把它锯成9段,要锯()分钟。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平均数例1、例2,书本4243页课件
怎样移动才能使每排小球个数同样多?
56
57
每排都是5个
52
5 是 6、7、2的平均数
像这样,几个不相等的量,在总数 不变的前提下,通过移多补少,会 得到一个相等的数,我们把这个相 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小红:14个
我们组平均 每个人收集 了多少个?
欢乐队 姓名 王强 谢明 李雷 王小飞 刘思
身高
姓名 身高
148 142 139 141 开心队
杨洋 周小杰 陶晓 卢浩 144 146 142 145
140
蔡志 143
欢乐队 姓名 王强 谢明 李雷 王小飞 刘思
身高 148 142 139 141 140
(148+142+139+141+140)÷5 =710 ÷5 =142(厘米)
(3)学校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
校篮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 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 厘米?
12厘米 6厘米 10厘米 4厘米
街心公园
汽车站
学校
电影院
(1)先求出总数 把各个部分数加起来
(2)再求平均数
总数÷份数=平均数
我的收获
“判断对错”,并说说为什么 ?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10厘米,小强身高120厘米,他
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一定安全。( )×
(2)向阳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
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
家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特点。
2. 学习如何制作复式统计表。
3. 学习如何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制作方法。
难点:如何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数据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单一统计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
3. 实践: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4. 讨论:学生分享制作的复式统计表,讨论如何利用复式统计表解决问题。
5. 巩固:教师出示例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收集更多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复式统计表的知识。
2.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实例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复式统计表概念的理解。
2. 评价学生在制作复式统计表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对复式统计表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学会运用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2. 介绍其他统计方法,如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让学生了解其与复式统计表的关联和区别。
九、课后作业设计: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为家庭或学校选择一个场景,收集相关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
十、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
2. 分析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调整。
六年级-第三单元-统计
纵轴每格 代表1℃。
该地月平均气温差异 很小,全年温差也仅 5℃。造成第一印象 错觉的原因在于,该 图在绘制时每格表示 1℃,这样突出、放大 了“局部的差异”,略 去了“整体的相似”, 也就是说,每月气温都 在20℃以上这一重要的 信息在统计图上被淡化 了,从而容易造成我们 在判断上的失误。
(2)对于这个扇形统计图,你有什么 修改建议?
精品课件
前进汽车厂去年一﹏六月汽车产量如 右图。
单位/辆
(1)平均每月制造汽车多少辆?
(400+415+439+450+470+502)÷6 =2676÷6 =446(辆)
答:平均每月制造汽车446辆。
(2)六月份制造的汽车比 一月份增长了百分之几?
(502-400)÷400×100% =102÷400×100% =25.5%
600 450 400 415 439 450 470 502 300 150
0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月份
答:六月份制造的汽车比一月份增长了25.5%。
精品课件
在我们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具体地 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 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 题的症结,不能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在我们制作统计图时,一定要客观具体地 反映信息;在分析统计图时,不要被数据模糊 的统计图误导,一定要进行认真分析,找出问 题的症结,不能单凭直观感受轻易下结论。
精品课件
要想更清楚地反映哪种彩电 最畅销应该怎么修改?
要把“其他”部分进行
其他
细化,一部分一部分表示出
47%
来,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每一
种品牌所占的百分比。
1 3 ≈0.333=33.3%
第三单元统计-五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统计(提高)(平均数、平均数的计算、平均数的应用)一、直接写得数6%1.25×3.8×8= 0.25×16.9×4=2.5×(4-0.4)=15.2-4.1-4.9= 24÷0.3÷0.8= 5.6+5.6+5.6×8=二、递等式计算,能简便的要简便计算24%0.125×3.2×2.5 3.786×101-3.786(5.5×0.48+4.5×0.48)÷9.6 [(1-0.05)÷1.9+0.1]×0.3 (12.5-0.25)×3.2 56.56÷0.7÷0.8三、列式计算 8%1、3.2除6.4的商加上0.25与4的积,和是多少?2、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1,其中甲数是42,求乙数。
四、只列式不解答 15%1、修路队修路,第一天修36米,第二天修42米,平均每天修路多少米?2、解放军行军,第一天行28千米,第二天行31千米,第三天上午行18千米,下午行16千米,平均每天行几千米?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2小时共行驶100千米,后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驶40千米。
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4、小胖四次数学测验成绩,第一次96分,第二次100分,第三和第四次都是92分。
他四次数学测验的平均成绩是多少?5、小巧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2分,语文87分,数学95分,英语成绩是多少分?五、根据问题列式计算 8%英文打字班有3个小组,每组6人,10分钟共打英文单词900个。
1、平均每组打几个?2、平均每分钟打几个?3、平均每组每分钟打几个?4、平均每人每分钟打几个?六、填空 6%1、小胖跳绳,前3次共跳144下,后2次共跳126下,平均每次跳下2、5个同学身高分别是145厘米、150厘米、144厘米、142厘米、147厘米,他们的平均身高在大于和小于之间3、在145、147、149、151、153中,是它们的平均数七、判断 4%1、小巧练字,前两天各写15个,第三天写21个,小巧平均每天写12个字……()2、运输队前三天平均每天运货15吨,后4天平均每天运13吨,这一星期平均每天运货14吨……………………………………………()3、第一组12人共植树24棵,第二组10人共植树20棵,平均每组植树几棵?算式是:(24+20)÷(12+10)………………………………()4、在争章活动中,第一小队5人各得章枚数是6、4、5、7、8,第二小队4人得章枚数是8、6、7、7,第二小队平均每人得章枚数比第一小队平均每人得章枚数多………………………………………………()八、选择 4%1、甲车间3天生产零件90个,乙车间6天生产198个,两个车间平均每天生产几个零件?算式是A、(90+198)÷2B、(90+198)÷3C、(90+198)÷(6+3)D、90÷3+198÷62、李师傅2月份得奖金410元,3、4月份各得奖金515元,平均每月得奖金多少元?列式错误的是A、(410+515×2)÷3B、(515+410+515)÷3C、(515+410)÷33、甲、乙、丙平均体重40千克,丁体重36千克,他们4人的平均体重是千克A、38B、39C、19D、284、小亚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平均成绩是92分,语文90分,数学成绩不低于分A、93B、78C、86D、95九、应用题 25%1、小亚一周做键子的情况如下表:小亚平均每天做多少只键子?2、小胖家八月份1周喝豆量如下表:小胖家这周平均每天大约要喝多少豆奶?(得数凑整到个位)3、小丁丁去必胜客打工,前三个月的平均工资是900元,加上第4个月的工资后,她的月平均收入是950元,小丁丁第4个月收入为多少元?4、“机器猫”厂今年一月份生产“机器猫”2340个,二月份生产2490个,三月份生产的和一月份同样多,第一季度平均每月生产“机器猫”多少个?5、小丁丁测量了自己走5步的路程,测了4次,分别是3.5米,3.7米,3.6米,3.8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20道解答题(附答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20道解答题(附答案)(可以合理利用下面的表格来解决,如果不够继续画)3.下面是长江小学参加区里小学生运动会的报名情况统计表。
(每人只能参加一个项目)6.(1)王老师买一种笔刚好用去201元,买一种球刚好用去70元,他买的是哪一种笔二(1)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二(3)班图书角的藏书情况9.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跳远成绩。
(1)把他们按成绩排名。
姓名(2)小亮再多跳多少米就和小强的成绩一样?(3)小刚的成绩比小明少多少米?10.三年级和五年级各选一个班,统计这两个班的同学每天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件数的情况如下表.1.三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多?2.五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人数最少?3.三年级一共调查了多少人?4.两个年级同学做家务件数在哪个阶段的总人数最多?在哪个阶段的总人数最少?5.从上面的统计中,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11.实验小学各年级学生人数统计如下:(1)全校男生有()人,三年级女生有()人。
(2)提出其它数学问题并解答。
12.下表是三所小学为灾区捐款情况统计表。
(1)三所学校中,捐款最多的是()小学()年级的学生,捐款最少的是育英小学()年级的学生。
(2)育英小学一至三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13.下面是某学校三年级(1)班2021年视力体检统计表。
(1)视力在()范围内的人最多,有()人。
(2)视力在4.3-4.6范围内的有()人。
(3)这个班级男生和女生比,男生比女生多()人。
(4)5.0及以上的视力是正常的,视力低于5.0的有()人。
你想对这个班的同学说些什么?14.下面是三位同学三次50米赛跑成绩。
张华:第一次:8.9秒;第二次:8.8秒;第三次:9.2秒。
李明:第一次:10.0秒;第二次:9.6秒;第三次:9.2秒。
赵东:第一次:9.1秒;第二次:8.7秒;第三次:8.2秒。
(1)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面的复式统计表。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知识点归纳总结知识点01:复式统计表的概念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编成一个统计表,这个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
知识点02:复式统计表的分析方法观察、分析复式统计表要先看表头,弄清每一项的内容,再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回答问题。
典型题:1.下面是东明小学三(1)班和三(2)班的学生最爱吃的食物统计表,请看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三(1)班有人。
(2)从整体上看,两个班级喜欢吃的人数最多。
(3)看完统计表你有什么想说的?2. 下面是三名同学各自三次的跳高成绩。
你能在同一个表中,把这些信息都表示出来吗?3.下面是育人小学三(1)、三(2)班学生每天睡眠情况统计表。
睡眠时间人数班级9小时以下9小时10小时11小时11小时以上三(1)班6121552三(2)班7151143(1)三(1)班同学睡眠时间在()的人最多,在()的人最少。
(2)如果三(2)班同学按睡眠时间从长到短排列,李涛排在第10名,他每天睡眠时间是()。
(3)小学生每天应保持10小时左右的睡眠,这两个班睡眠时间低于10小时的同学有()人。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4. 请你填写下面的复式统计表,并回答问题。
(1)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二月份 家用电量最多, 家用电量最少;二、三月份合计 家用电量最多, 家用电量最少。
(2)你对节约用电有什么好的建议?(3)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并解答吗?5. 王老师不小心把购物记录单弄脏了,你能帮她算出每筒羽毛球多少钱吗?6.下面是三(1)班和五(1)班同学戴眼镜情况统计表。
(1)三(1)班戴眼镜的有名同学。
(2)五(1)班戴眼镜的有名同学。
(3)从统计表中,你发现了什么?对于预防近视,你有什么好的建议?7.下面是育才小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学生牙齿情况调查情况:一年级学生龋齿数:0颗有10人,1颗有20人,2颗有10人,3颗有5人。
三年级学生龋齿数:0颗有30人,1颗有14人,2颗有8人,3颗有4人。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思维导图及单元巩固练习(人教版,含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统计知识点导图温馨提示:图片放大更清晰习题巩固一、认真读题,正确填写!1.小光单元测验时,语文、数学、科学三科平均95分,其中科学得了99分.那么小光语文与数学两科的平均分是()分.2.已知下面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70,请你在空缺的横线里填上正确的数.();()9;()26.3.制统计表时,必须把()进行分类填在表内,并写上统计的(),注明()和().4.用统计图表示有关数量之间的关系,比统计表更加()。
5.三年级同学在二月到六月份做好事的件数如下:二月20件;三月40件;四月30件;五月25件;六月35件.三月份比五月份多做好事()件.6.下面是五年级兴趣小组活动人数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多,参加()小组的人数最少。
7.下面是三年级一班学生视力情况统计表。
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视力的人数最多。
()视力人数最少。
8.下面是某超市一、二月份销售某品牌酸奶情况统计表.从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月份的总销售量最多.()的酸奶销售量最多.二、我会判断。
(对的打“√”错的打“×”)1.统计表用表格呈现数据,条形统计图用直条呈现数据.()2.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统计表可以方便比较数据.()3.一班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6米,二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2米,则这两个班学生的平均身高为1.61米.()4.体育老师要分别统计我们班男生和女生的跳远成绩,可以用复式统计表。
()5.在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三、我会选。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为25,已知乙、丙两个数的和是60,甲数是()A.15 B.35 C.452.A、B两地相距300米,甲、乙、丙三人轮流抬水,两人抬一桶由A到B,平均每人抬()米。
A.100 B.150 C.2003.从()中可以很快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A.统计表B.统计图C.两种都可以4.复式统计表与单式统计表比较,它的特点是()。
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三年级下册 沪教版
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初步了解统计的概念、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数据的读取、数据的分析的方法,学生能够对图形进行分析,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2 能力目标:通过对图表的观察能够了解到统计,对数据的线性图分析能够正确解答有关问题,能够总结数据,对数据加深了解。
1.3 情感态度: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统计,了解到数据分析的方法,认识到统计给我们的帮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数据意识。
二、教学内容2.1 统计的概念2.2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3 数据的读取2.4 数据的分析方法2.5 线性图的分析三、教学过程3.1 前置知识准备3.1.1 问答:强调统计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让学生谈谈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学会的搜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3.1.2 教师采用物品统计法为学生做示范,如进行各种颜色的物品的统计,让学生了解到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2 学习内容和方法3.2.1 师生展示法,学生了解到统计的概念,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3.2.2 停、问、答辅助法,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分析方法,学习数据的读取和分析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3.2.3 举例法,教师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到线性图的分析方法,在做题中巩固所学内容。
3.3 操作环节3.3.1 学生一起做统计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每个组员至少要找一种数据进行统计,然后共同整理数据并进行展示分析,学生能够动手操作加强记忆并且能够了解到统计数据的方法。
3.3.2 组内分析学生进行组内交流,共同学习统计方法及图表分析。
3.3.3 个人思考以个人为单位,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总结出相关数据信息。
四、教学评价4.1 课堂综合评价,包括学生组统计的展示、学生组内交流、个人思考总结的结果等。
4.2 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以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统计方法的基本知识,通过实际操作、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掌握统计的基本工具,初步了解图表的读取和分析方法,在引导学生加强练习的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也更明确地了解到统计的作用。
第三单元统计(标准版)
第三单元统计一、教学内容:例1:横向条形统计图简单的数据分析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例1: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求平均数例2: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简单的数据分析教学目标:1、向学生介绍两种条形统计图,使学生会看这两种统计图,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通过分析寻找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作出进一步的判断和决策。
教学重点:会看两种统计图。
教学难点: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时间:4课时。
第1课时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第38页例1。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说说这个统计图与以前见过的统计图有什么不同?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3、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4、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5、小组合作学习6、小组汇报7、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8、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作用:1、展示数据2、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
课本40页第一、第四题。
五、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2课时用平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教学内容:第39页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统计》——简单的数据分析例1P38教学目标: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感受到统计对于决策的作用,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1. 了解统计的意义和方法,感受统计的过程。
2.能看懂横向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3.能够根据对统计图显示数据的分析,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从而体会到统计的作用。
教学难点:1.突破思维定势,看懂横向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有序地观察、有条理地思考,能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空白的格子图,课件。
学具准备:空白的格子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引入:夏天来了,天气一天比一天炎热。
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知识,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板书课题:简单的数据分析)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1、根据统计表,绘制纵向条形统计图。
(1)、出示情境图及统计表(2)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能说说统计表上收集到的数据有哪些吗?(3)你会根据我提供的数据来设计统计图吗?(4)你想怎样设计,说说你的想法。
引导学生说出纵向条形统计图的特征。
(5)学生活动:请你在作业纸上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6)汇报,交流。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统计图?追问:你是如何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的?追问: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每一小格表示多少数量?(7)评价统计图。
2、学习横向条形统计图(1)过渡:你们画出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出卖出的各种矿泉水之间的差异,但是,有时候纸的上下空间太小,不够画出这样纵向的条形统计图,那怎么办呢?(2)引出新课:如果我们把纵向的条形统计图变成横放的条形统计图,那占的上下空间就小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教案及反思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学习复式统计表的定义和构成。
2. 学习如何使用复式统计表整理数据。
3. 学习如何通过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掌握复式统计表的概念和作用。
2. 难点: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复式统计表的使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复式统计表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复式统计表的定义、构成和作用,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练习与讨论:让学生分组收集数据,制作复式统计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4.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复式统计表的使用方法。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在课后,要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2. 提供实际例子和数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理解复式统计表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和建议。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数据集,用于制作复式统计表的示例。
2. 准备纸张、笔和彩色笔,以便学生制作和展示统计表。
3.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和学生展示统计表。
八、教学评估:1. 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来评估他们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练习来评估他们应用复式统计表的能力。
3. 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来评估他们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3.3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沪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与反思3.3 统计(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沪教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如何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收集数据,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更清晰、更直观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沪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统计》中的3.3节《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
我们将通过实例来学习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以及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2. 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数据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
难点: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我会在黑板上写下“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这个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2. 新课导入我会通过一个实例来引入新课。
例如,我会拿出一份关于班级学生身高和体重的数据,然后问学生们:“你们认为身高和体重之间有关系吗?为什么?”3. 教学讲解在这个阶段,我会详细讲解如何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说明,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如,我会给出一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让他们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并分析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关系。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均数的应用——数据能告诉我们什么1. 用统计表表示数据2. 用统计图表示数据3. 通过数据分析来解决问题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身高(cm):140, 145, 150, 155, 160, 165, 170体重(kg):40, 42, 45, 48, 50, 52, 55答案:1. 根据数据,制作的统计表和统计图如下:身高(cm)体重(kg)140 40145 42150 45155 48160 50165 52170 55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们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并能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
第三单元统计(整单元教案)沪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本单元主要学习如何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学生将学会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并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的能力。
教学难点: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方法的掌握。
2. 图表和图形的正确使用和解读。
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方法的掌握。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2. 学生准备:学习用品、笔记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数据的收集和整理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练习。
第二课时:图表和图形的使用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重要性。
2. 讲解:讲解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图表和图形的使用的练习。
第三课时: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必要性。
2. 讲解:讲解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3. 示例:通过一个实例,展示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过程。
4. 练习:让学生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的练习。
板书设计:1.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2. 图表和图形的使用3. 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作业设计:1.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 根据实际问题,使用图表和图形来展示数据。
3. 根据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
课后反思: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对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图表和图形的使用、数据的简单统计分析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统计与整理》精品习题
【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类型1:横向条形统计图(1)横轴表示频数范围和单位名称,纵轴表示不同统计事物的名称。
(2)表示数量的数轴上,每一格表示的数量单位是相同的。
(3)直条上方或右边不要忘记标出直条所代表的数量。
类型2: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数量不一样的条形统计图。
(1)画图前先确定起始格以外的每一个代表多少个数量。
(2)起始格用折线表示。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
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如P45第2题。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如P39。
4、平均数(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平均数: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通过计算得到的。
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平均身高。
(2)计算公式:熟记平均数的格式,并脱式计算。
如p42。
格式:总数÷对应的份数 = 平均数(□+□+……+□)÷□ 推导:平均数×对应的份数 = 总数(3)会检查平均数的对错,平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4)作用:①平均数不代表个体,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②它可以用来比较2组或几组同类数据的总体情况。
如P45页第4题:会求哪种饼干第一季度的月平均销售量多,多多少。
分析乙种饼干销售量越来越大的原因。
(5)给出平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
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平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5、与时间、速度等知识点结合的综合性题目。
【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
一、选择。
1、早晨当你背对太阳时,你的前面是( )。
A.西。
北 C。
东。
东.西 B。
北2、一个四位数除以6的结果,不可能出现的是( )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统计单元教学内容:P38—45页内容。
单元教学要求:1、向学生介绍两种新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单元教学重、难点:学会看这两种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一课时认识横向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8页例1及相关练习。
预设目标: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认识统计图的另外一种形式横向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合理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根据统计图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预测,培养学生利用统计方法推测和预见未来的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等预设流程:一、创设情境(出示挂图、引导学生观察并理解图意)如果超市的王经理,现在很想知道超市上周四种品牌矿泉水的销售情况,还想知道下周该进些什么品牌的矿泉水。
你有什么好办法?(统计)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出示空白的纵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
2、它的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3、根据统计表,你能完成下面这份统计图吗?4、学生讨论并说明如何完成统计图。
5、提问:如果用横轴代表销售量,用纵轴代表不同的品牌,该怎样设计这样的统计图?6、小组合作学习7、小组汇报8、出示规范的横向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完成。
你能跟同学说说完成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9、讨论:如果下周要进货,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哪种品牌的矿泉水应该多进些?你能说说理由吗?三、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在前几个学期,我们已经学会了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统计,让学生理解、体验统计的展示数据、科学预测、决策作用。
四、巩固练习课本40页第1、第4题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39页例2及相关练习预设目标:1、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让学生在学习中初步感受到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的特点预设流程一、复习导入1、画统计图有什么作用?2、观察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3、你对这个统计图的画法有什么建议?二、探究新知1、发现矛盾,引出新课。
A:如果让你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一个学生身高统计图,你准备一小格表示多少厘米?(让学生自由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B:师拿出事先准备的不同空白统计图,让四人小组合作画完。
C:出示学生画的统计图,引导比较,发现问题。
(学生可以发现:如果每格表示较少的单位,画出的条形会很长,如果每格表示10个单位或20个单位,虽然画的格数少了许多,但是从图中很难直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身高相差几厘米。
)D:师提问:有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F:引出新课:出示书上的统计图。
2、学看统计图,尝试画统计图。
A: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图,发现这个统计图和前面学的有什么不同?B:用折线表示的起始格代表多少个单位,其他格代表多少个单位,这样画有什么好处?C:引导学生按照示例,把其他两人的条形补充完整。
D:引导学生讨论:在什么情形下应该使用这种统计图?优点是什么?E:引导学生观察体重统计图,看看这个图中的起始格表示多少个单位,其他每格表示多少个单位?F: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该统计图。
3、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A:师问:根据上面两个统计图,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B:出示“中国10岁儿童身高、体重的正常值”引导学生比较。
发现哪些同学的身高、体重在正常值以下,哪些同学在正常值以上?C:引导学生为这些体重超正常值的同学出谋献策。
D:师引导学生思考:在统计图中怎样一目了然地看出每个学生的身高、体重是在正常值以上还是正常值以下?(引导学生在统计图上用一条虚线画出正常值,再直观地比较。
)三、巩固练习。
P40—41的练习。
四、全课总结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2、你对自己、同学这节课学习的表现有什么评价。
第三课时求平均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2、探索求“平均数”的多种方法,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解答。
3、培养学生估算的能力,能对数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推断和预测。
4、体会“平均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及广泛应用,逐步具有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选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教具、学具准备:PPT等预设流程:一、谈话引入、初步感知平均数1、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平均数的信息。
2、师提问:为什么你们认为平均年龄、平均工资、人均住房面积这些都是平均数呢?能解释一下它是什么意思吗?3、师:看来大家对“平均数”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这节课,我们就去数学王国探索一下有关“平均数”的奥秘。
板书:平均数你想了解平均数的哪些知识呢?4、师:看来同学们对平均数充满了好奇,一起进入迷宫探秘。
二、构建新知1.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观察棋子,提出问题。
(多媒体显示)师提问:看着你面前的棋子,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提出什么数学问题?2、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动手操作: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才能使三排棋子同样多。
师提问:现在每排棋子都是几个?这个数,你能给他取个名字吗?这个平均数4与原来每排棋子的个数有什么关系呢?3、探索求平均数的不同方法。
师:四人小组合作,想一想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可以求出平均数,并且把你们小组独特的方法取个名字!等一下我们来评选最佳创意奖和最佳命名奖。
比一比,哪个小组最爱动脑筋!①小组活动讨论。
②汇报交流。
(生说方法多媒体显示棋子移动过程)移多补少!先假设后均分。
先求和再均分。
三、初步应用,内化拓展。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讨论、尝试不但知道了什么是平均数,而且探索出了许多求平均数的方法。
那么你们能解决有关平均数的实际问题吗?四、课堂总结1、你现在所认识的平均数是什么?2、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第四课时应用平均数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P4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体会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和区别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这一统计学上的意义。
2、使学生认识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3、巩固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预设流程:一、复习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2、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二、创设问题情景,引导探究。
1、六一节,老师带了许多糖果想送给大家吃,老师给奋飞组6人共分36块,给前进组8人共分了40块,给蓝天组5人共35块,你们认为哪一组的同学分到的糖果多?怎么解决?(1)小组织交流解决的方法。
(2)小结:象这种情况下,每组的人数不一样,不能直接拿总数来比较,而是要求出每组同学的平均数来比较。
2、出示情景图,告诉同学穿兰色衣服的是开心队,穿黄色衣服的是欢乐队,引导学生观察后猜一猜:你认为哪一队的身高高?并说说理由。
3、出示统计表,组织学生收集有关数据,根据统计表估一估,欢乐队和开心队的平均身高分别是多少?并说说估的方法。
4、同桌合作,一人求欢乐队的平均身高,另一个求开心队平均身高,后比较哪一队高?5、组织交流计算的方法与结果。
6、组织讨论:从刚才的这件事,你有什么发现?7、小结: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三、拓展与应用1、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要通过求平均数来解决一些问题。
2、选择正确的算式:前几天,学校举行了献爱心活动,我们班52名同学分成4组,第1组捐款192元,第2组捐款212元,第3组捐款205元,第4组捐款 198元,平均每组捐款多少元?A: (195+212+205+198)÷52=16(元)B: (195+212+205+198)÷4=208(元)①说说你选择B的理由。
②小明从结果16元他就肯定A 是错误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③如果选A该怎样提问?④比较这2个问题的异同点?3、小明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小红所在小组的平均身高是144厘米。
小明是否比小红矮?……。
4、公司的平均工资。
通过以上的素材,可以让学生了解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样的数量?它提供了数据的什么信息?四、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