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数学论文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合集下载

数学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学心理学心得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 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在课堂上,教师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入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教学心理学研究表明,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考。

3. 适时表扬和鼓励。

当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适当的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成就感。

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1. 个性化教学。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采用分层教学,降低学习难度;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具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需要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总结归纳、反思总结。

3. 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学生掌握不牢固,可以增加教学时间,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巩固。

三、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 强化基础知识。

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等基础知识,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通过设计具有逻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推理、论证。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尊重学生的独特见解。

四、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1. 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扰,给予适当的关心和帮助。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作为初中数学教师,除了传授数学知识,我们还有责任关心学生的情感状态并提供必要的心理辅导。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

一、创设温馨的课堂氛围一个温暖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成长至关重要。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从儿童向青少年转变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认知和自我价值的建立非常敏感。

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包容、尊重和鼓励的氛围,让每个学生都感到受到关心和尊重。

在我的课堂上,我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思考方式和学习节奏,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还会定期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支持和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二、倾听与关注学生情感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

我会经常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困扰和快乐等情感信息。

当学生遇到困难或者情绪低落时,我会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给予他们理解和鼓励。

有时,我也会与学生的班主任或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相应的帮助。

三、开展适应性心理辅导活动适应性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可以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开展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和解决情感问题。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思考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并让他们从数学中感受成功和成就感。

我还会引导学生分析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思维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认知态度学习观念和认知态度对学生的学业发展至关重要。

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了解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同时,我们还要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向上的认知态度,学会正确面对挫折和困难。

数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心理学心得体会
在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获得了许多重要的体会和心得。

首先,我认识到数学教育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的传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动机。

学生对数学的态度和情感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困惑,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措施。

其次,数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注重记忆和应用公式,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训练。

然而,数学教育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和实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数学教育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构建自己的数学知识结构。

教师应该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提供启发性的问题和活动,鼓励学生思考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最后,数学教育的评价应该多元化和综合性。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忽视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育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评价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过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和提升。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实践有指导意义,也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通过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作者:李金亮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09年第01期(江苏省江都中学江苏江都数学这门学科需要学生花大量精力投入才能掌握要领,然而其成效取得却并不总是与努力程度成正比。

许多学生小学、初中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高中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笔者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发现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教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具体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教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没听到“门道”等方面。

2.学不得法。

教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骛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高中数学很多地方难度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高。

如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问题,函数值域的求法,实根分布与参变量方程,三角公式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空间概念的形成,排列组合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

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高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缺补漏,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进入高三一轮复习后,学生学习数学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数学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在研究数学教育心理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复杂性以及心理因素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在学习数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个体差异是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因素。

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和情感特征,这对数学教师提出了个性化教学的要求。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差异,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其次,情感因素对数学学习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生的态度、动机和情感状态都会影响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绩。

因此,教师应努力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鼓励。

另外,数学学习的困难和挫折是不可避免的。

学生可能会遇到难以理解的概念、解题困难和挫折感,这时候教师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应倾听学生的困惑和疑虑,采用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教学等策略,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最后,数学教育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数学思维能力是人们解决问题和推理的重要能力,而创造力则是数学发展的推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他们的数学
思维和创造潜力。

总之,数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我们深入理解数学学习的本质和过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关注个体差异、情感因素、学习困难和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等方面,以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

数学课与心理教育结合心得体会

数学课与心理教育结合心得体会

数学课与心理教育结合心得体会
将数学课与心理教育结合在教学实践中,我获得了以下体会和心得:
1. 创设情境: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情境相联系。

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导情感体验:数学课上,可以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数学问题中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和热爱,提高学习动力。

3. 培养思维习惯:数学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提问、讨论、研究等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关注学生情感需求:在数学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关心和倾听学生的心理感受。

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积极回应学生的情感需求,营造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

5. 融入情绪管理教育:数学课堂上,可以适当融入情绪管理教育,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效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

通过情绪管理技巧的教导,让学生能够保持冷静、稳定的情绪状态,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数学课与心理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并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通过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其正确的思维习惯和情绪管理能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技巧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技巧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技巧第一篇范文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培养,更要重视其心理健康发展。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心理特点鲜明,在学习数学这一科目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心理难题。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辅导技巧。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分析1.恐惧心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抱有恐惧感,认为数学难以理解和掌握,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

2.无助心理:学生在面对复杂数学问题时,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产生无助感,导致放弃努力。

3.定式心理: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能会形成定式思维,无法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新型问题。

4.焦虑心理:面对考试和评价,部分学生可能会产生焦虑心理,影响其数学学习的正常发挥。

5.建立信心,消除恐惧–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强调数学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发言,敢于提问,消除对数学的恐惧感。

6.引导思考,克服无助–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问题,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其克服无助心理。

7.培养灵活思维,打破定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设计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打破定式心理。

8.调整心态,缓解焦虑–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面对考试和评价,引导学生树立长期学习的观念。

–合理安排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避免学生因压力过大而产生焦虑心理。

三、总结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努力。

教师要关注学生心理发展,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辅导;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支持孩子克服心理障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自身潜能。

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缓解,从而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

初三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学生们来说往往是一个挑战。

尤其是对于初三的学生来说,他们面临着重要的升学考试,并需要应对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和问题。

在数学学习中,心理状态的调适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初三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学习挑战。

一、认识数学学习的重要性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能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能培养我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不仅关乎我们的学习成绩,更关乎我们今后的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从心理上意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在数学学习中,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学习时间,并合理分配时间给不同的数学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合理安排休息时间,以充分调节学习状态。

当我们按照合理的学习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时,会感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和成就感。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应当养成每日复习的习惯,及时巩固已学过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应注重积累习题,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此外,我们还应注意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四、合理对待成绩和挑战初三数学学习中,成绩和挑战是不可避免的。

我们不能过分看重成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放弃挑战。

首先,我们要正确对待成绩,不过分以成绩评价自己的价值。

每个人的学习进度不同,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其次,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相信困难是我们成长的机遇。

适当的压力和挑战能够激发我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五、寻找有效的学习方法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可以尝试不同的学习方式,如阅读教材、参加学习班或寻求老师的帮助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尝试使用辅助工具或学习软件,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六、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习与他人交流和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在学生的学习生涯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数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还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心理障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初中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分析1.1 对数学缺乏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然而,许多初中生对数学缺乏兴趣,主要是因为他们觉得数学抽象、枯燥,难以理解。

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1.2 学习动机不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在动力。

部分初中生由于对数学缺乏兴趣,导致学习动机不强。

他们可能认为数学对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帮助不大,因此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

1.3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考试或难题时产生的恐惧和焦虑。

这种心理会导致学生在考试或解决问题时发挥不佳,进一步影响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

1.4 依赖心理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过于依赖老师、家长或同学的帮助,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种依赖心理会使他们在遇到问题时无法独立解决,长期下去容易形成习惯性依赖。

二、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策略2.1 激发学生兴趣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探究活动等,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2 强化学习动机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和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通过设置合适的挑战性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自豪感。

2.3 缓解恐惧心理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绪波动,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压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面对挑战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

2.4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观念,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提问和思考。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辅导与心理疏导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辅导与心理疏导

初中数学教师的学生辅导与心理疏导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很多初中学生来说,是一门难以逾越的学科。

他们往往会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感到压力和挫败。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承担起学生辅导与心理疏导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教师在学生辅导与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内容以及有效的方法。

一、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指导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时,我们应该耐心地给予指导。

首先,我们要通过与学生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所在。

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与学生共同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不断鼓励学生,赞扬他们的努力,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同时,我们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方法和解题能力。

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数学学习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学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

首先,我们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我们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动态。

如果发现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我们应该及时与学生沟通,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与疏导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扰,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给予他们心理辅导与疏导。

首先,我们要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支持。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班会、个别谈心等形式,给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学习态度,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心态。

同时,我们还应该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经验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经验

初一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心理调适经验在初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许多学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压力。

这些挑战不仅仅来自于新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更来自于他们自身的心理适应和调整。

数学,这门被许多人视为“严谨”的学科,实际上在学习过程中也需要学生的心理支持和调适。

初一数学学习的转折点,往往是学生从小学的相对轻松环境过渡到中学更为系统和严谨的数学学习。

这个过渡期的心理适应,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情绪稳定至关重要。

首先,学生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例如,初中数学课程中的代数、几何等内容相比小学的算数更加抽象和复杂,这需要学生从具体的数字和操作过渡到符号和理论的运用。

这种变化不仅是知识上的挑战,更是心理上的考验。

学生可能会因为难度增加而感到焦虑和不安。

为了应对这种心理压力,学生首先需要培养积极的心态。

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保持积极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

学生应该认识到,初中的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接受困难和挫折,看到每一次失败背后的学习机会,这样的心态有助于缓解焦虑,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时间管理和自我调节是关键因素。

初中数学内容的增加意味着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复习。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

学生可以通过制定每日、每周的学习目标,并进行适时的自我检查和调整,来确保学习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这种自我调节的过程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也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此外,积极寻求帮助也是心理调适的重要方面。

当遇到困难时,学生不应感到羞愧或沮丧。

教师、同学、家长等都是可以提供帮助和支持的资源。

与老师沟通,寻求解答或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并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同学之间的互助学习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通过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在集体学习的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支持。

另外,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帮助学生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

例如,保持规律的学习时间,确保充足的休息,合理安排课外活动等,都是帮助学生维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对策研究与反思与探讨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对策研究与反思与探讨

数学学习中的心理因素对策研究与反思与探讨数学,作为一门基础且重要的学科,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未来的学术发展都具有关键作用。

然而,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因素往往对学习效果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些心理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焦虑、学习自信心等。

了解并应对这些心理因素,对于提高数学学习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数学学习中,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热情和积极性。

一些学生可能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数学,这种外在的压力驱动往往难以持续。

为了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

例如,通过讲解数学在金融、工程、科学研究等领域的重要作用,使学生明白学好数学能够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设置具有挑战性但又能够通过努力实现的学习目标,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当学生达成目标时,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动力。

学习兴趣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

然而,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有时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方法的创新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数学的奇妙之处,通过数学游戏、数学实验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感受数学的乐趣。

比如,在讲解几何图形时,可以使用动画演示图形的变化和组合,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形象。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发现数学中的规律和奥秘,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

例如,引导学生探究勾股定理的多种证明方法,让他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习焦虑是数学学习中常见的负面心理因素。

过度的焦虑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和记忆,影响学习效果。

造成学习焦虑的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牢固、考试压力过大、对自己的期望过高等等。

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教师和家长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支持和鼓励。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知识的逐步积累和巩固,避免过度追求进度而导致学生跟不上。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初中数学 数学论文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初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许多小学、初一、初二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三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我班上有不少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

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前一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初三数学与初初一、初二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初三数学很多地方难度较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值的数形结合求法,函数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漏补缺,分化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初中是数学学习的一个关键时期。

绝大多数小学生数学成绩都很好,进入初中后,数学却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对众多小学数学学习的成功者,进入初中后数学成绩却不理想,数学学习缕受挫折,使学生弱小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创伤,从而造成学习成绩的整体滑坡,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

因此,加强对初中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辅导,对初中数学教学非常重要。

一、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现象及原因目前的实际情况是:应试教育还不可能根本改变,教师依然在为了“名次”拼命地教,学生照常是为了“分数”没命地学,结果使学生负担日益加重,心理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表现在:1、紧张、压抑。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题海战术”依然严重,频繁的练习、测验、考试、竞赛,经常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的状态。

超负荷的学习强度,使学生精神紧张,心情压抑。

3、急燥、焦虑。

我们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从小学到初中不存在升学压力。

然而,初中生却面临升高中的压力。

而且许多地方升学率还相当低。

为此,很多学生焦急不安,疑虑重重,总处于一种“考不上怎么办”的担忧之中。

3、内疚、自责。

家长“望子成龙”、教师“盼生成钢”的迫切愿望使学生心理负担日益加重。

面对一份份不十分满意的考卷,学生不是责备自己“不争气”,就是埋怨自己“脑子笨”,进而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

4、自暴、自弃。

这种状况在差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

他们总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人,干脆破罐子破摔。

不难想象,上述种种表现摧残着初中生的身心健康。

因此,数学教师不仅要抓好数学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注意加强学生数学学习心理健康教育。

二、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产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家长、教师、学生共同努力克服。

作为数学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呢?(一)介绍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学习特点的变化,帮助学生主动调控学习心理。

1、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初中数学比小学数学的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小学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

数学考试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数学考试心理教育心得体会

数学考试心理教育心得体会在数学考试中,心理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进行数学考试心理教育中的一些体会和心得:1. 考试心态的调整:数学考试通常是一项较为严谨和复杂的考试,需要学生具备一种积极的、自信的和冷静的心态。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考试,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

可以通过鼓励学生适当的放松和自我调节,如进行深呼吸、放松肌肉等方式来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2. 考前准备的重要性:良好的考前准备对于数学考试至关重要。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我们应该提醒学生合理规划和安排复习时间,做好知识的复习和巩固,并强调阅读和理解题目的重要性。

3. 解题技巧的训练:数学考试中,一些解题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解决问题。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我们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常用的解题技巧,如设变量法、画图法、分析法等。

通过这些技巧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和效率。

4. 错题的积极评价:在数学考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难以解答的问题或犯错的情况。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可以鼓励学生将错误视为学习的机会,分析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方法。

通过这样的积极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5. 成绩的正确理解:数学考试结束后,学生通常会对自己的成绩产生各种情绪的反应。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我们可以和学生一起理性地分析成绩,帮助他们正确理解成绩的意义。

成绩不仅仅代表知识水平,还可以反映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

教育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到成绩只是学习的一个方面,重点是在过程中的付出和成长。

总之,数学考试心理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良好的心理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解题能力和应对压力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数学考试。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一、引言在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恐惧、焦虑、缺乏兴趣等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责任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数学的障碍,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问题分析1. 恐惧心理恐惧心理是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最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这主要是因为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严谨性和逻辑性特点,使得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难以理解和掌握。

长期的学习困难导致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进而在学习中变得更加消极和被动。

2. 焦虑心理焦虑心理是指学生在面对数学考试或作业时产生的紧张、担忧和恐惧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学生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以及对成绩的过分关注。

长期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缺乏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因为枯燥乏味的公式、定理和题目而丧失了学习兴趣。

没有兴趣的引导,学生很难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中,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三、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策略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重要因素。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

2. 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关键。

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鼓励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方法在教育领域,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础数学知识,还需要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面临各种心理障碍,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初中数学学习心理辅导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了解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可能面临的心理障碍,如恐惧、焦虑、挫败感等。

这些心理障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进而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方法。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数学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

通过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正面的反馈,鼓励他们克服困难,提高自信心。

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引入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是提高数学学习效果的关键。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授解题技巧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要提供拓展性的学习材料,引导他们深入探究。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

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使用学习工具,如互联网、图书馆等,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

探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

探析初中生数学学习心理数学学科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让许多初中生头疼和焦虑的学科。

其原因可能是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和挑战,也可能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陌生和不喜欢。

本文将基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心理问题。

一、焦虑和压力初中生常常因为需要应对升学考试、学科考试等考试压力大而产生紧张和焦虑。

对于数学学科的焦虑,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率,还会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导致学习上的恶性循环。

因此,学校应当加强心理辅导,通过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来减轻学生的焦虑和压力。

二、认知瓶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数学学科中面临着很多“认知瓶颈”,例如,初中生在初一初二阶段可能因对初中数学学科的不了解,对新知识点的学习产生阻力。

学生理解不了新学习的数学概念,又不知道该如何使用,甚至还会对已经掌握的知识点产生混乱,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耐心讲解和引导,帮助学生打破认知瓶颈。

三、自我否定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出现错误,但是有些学生会因为这些错误而质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我否定心理。

这种负面情绪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因此,老师在给学生讲解和做题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使学生逐渐适应、适应新的数学内容。

四、自我的期望值初中生对自身能力和期望值一般都比较高,常常会因为自己在数学学科中的表现而感到不满意和失望。

这时候,学校应该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期望值,实现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初中生数学学习中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理解和关心,通过学校的积极传授,帮助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以及一些压力和焦虑管理的方法,鼓励学生养成自我肯定和自我期许的好习惯。

数学心理教育心得

数学心理教育心得

数学心理教育心得
在数学心理教育方面,我有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不要给学生贴上“数学难题解决不了”的标签。

这样的标签会对学生的自信心造成负面影响,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

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潜力,并告诉他们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克服困难。

其次,我们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数学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不能急于求成。

我们可以告诉学生,数学是一门需要持续努力的学科,通过反复练习和思考,他们一定能够取得进步。

另外,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非常重要。

数学应该是一门有趣的学科,而不仅仅是枯燥的计算和公式。

可以通过趣味数学问题、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此外,我们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数学是一个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掌握好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非常关键。

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解题技巧和思考方法,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最后,我们需要给学生足够的鼓励和肯定。

当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或解决了难题时,我们应该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总之,在数学心理教育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
兴趣,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及给予鼓励和肯定。

通过这些努力,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的体会
数学,作为衡量一个人能力的重要学科,从小学到初中绝大多数同学,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

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

许多小学、初一、初二数学学科成绩还不错,进入初三阶段,第一个跟头就栽在数学上。

我班上有不少的同学对数学的学习完全失去信心。

我对他们的学习状态进行了研究,调查表明,造成数学成绩不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入初中后,还像前一阶段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进一步学习条件不具备。

初三数学与初初一、初二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

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

初三数学很多地方难度较大、方法新、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如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函数值的数形结合求法,函数应用题及实际应用问题等,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根与系数的关系的变形与灵活运用,用二次函数的顶点式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客观上这些观点就是分化点,有的内容还是初中教材都不讲的脱节内容,如不采取补救措施,查漏补缺,分化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是极为重要的。

我具体的做法如下:
1、学习兴趣培养的辅导
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它表现为人力求认识和获得某种事物,并且力求参与相应的活动。

兴趣通过情绪反应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积极性,即凡是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和工作,人就会觉得心情舒畅和愉快,效率也较高。

相反,如果是从事自己不感兴趣的事,则可能心理动力不够,缺乏激情,效率也就较低。

对于中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兴趣和情绪的左右,因此,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增进其学习的效率。

心理辅导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兴趣对学习的影响作用,了解自己的学习兴趣情况,培养对各学科知识学习的兴趣。

辅导方式采用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团体活动等。

通过活动,师生共同得出结论,兴趣并非与生俱来,真正的兴趣是后天培养而得来的,同学们对于自己喜欢的课程或活动,要经常去从事对于自己不喜欢的课程或活动,也要尝试与参与,逐步培养兴趣,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努力获得更大的进步。

2、学习动机增强的辅导
动机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动力,它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成效:它能起到①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②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一特定目标;③维持、增强(或制止、减弱)学习行为。

可见,动机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成就动机、交往动机和求知欲所构成,增强学习动机就意味着树立正确的理想抱负、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心理辅导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成就动机对学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能力与抱负水平;了解树立恰当的抱负水平,激励学习动机。

心理方式采用教师进述故事与学生讨论,学生角色扮演与自我测验。

通过活动,学生明白了要保持适当、较强的成就动机,必须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平,即抱负水平必须比自己的一般水平要高一些,这样才能激发自己的潜能,取得成功感;但抱负水平不能只求远大、宏伟而脱离自己的实际,这样只会使理想成为幻想,或使自己经常遭受失败和挫折的打击,反而会因此削弱自己的成就动机。

3、端正学习态度的辅导
态度是个人对他人、对事物的比较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

学习态度则是学生对学习所持有的肯定或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他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的定向选择。

对学习持肯定态度的学生,有较强的学习愿望,他总是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自觉地学习,从而获得较高的学习效率;对学习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对学习没有积极性,他不能自觉地认真学习,而总是比较消极地接受学习。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辅导方式采用老师讲述故事与讨论、自我测查与角色扮演。

通过各种活动总结出消极、被动的、依赖、马虎的学习态度都不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只有积极、主动、独立、认真的学习态度,才能高效、深入地学习,并掌握所学的知识。

4、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辅导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如学习中的注意力倾向、记忆的习惯方式、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心理定势、作业和复习的行为习惯等。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而不好的学习习惯则偏离学习的心理规律,会防碍学习的效果。

心理辅导目的:①了解学习习惯对学习效果的不同影响。

②了解自己的学习习惯并进行自我分析。

③掌握改进不良学习行为的方法,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辅导方式上采用剧情表演与分析、自我测查、团体活动等。

特别就“如何改正自己不良的学习习惯,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完后,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将小组意见在班上发表,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并布置每个学生一周内写出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具体措施和计划,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什么是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与学习效果有什么关系,自己的学习习惯有什么特别、优点和问题,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等。

在这些问题上学生有了正确认识,这对于改进自己的学习习惯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按改进自己学习习惯的计划长期坚持训练,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学习方法指导的辅导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假定学习能力反映了一个人智力的一般水平。

一个人越聪明,获得新知识越快,掌握越牢固。

但是,最近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效的学习不是依靠天生的、一
成不变的学习能力,而是主要依靠一系列必要的学习方法和技能。

如果对学习不好的学生,教师不给予学习方法和技艺的指导,他们学习效率很难得到提高。

目前,在我们学校中,很少有人系统地教学生如何学习,因此,学校中有如此多的差生是可以理解的。

那些缺乏有效学习方法的差生,不断犯错误,学习成绩差,不断受到挫折和批评,因此很可能丧失信心,对所有的学习活动畏惧或焦虑不安。

一些优生虽然通过自己的摸索,掌握了某些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他们仍然没有充分有效地使用自己的大脑。

更多的学生由于没有掌握充分可靠的学习方法,给自学和以后的终身学习带来拦路虎。

因此在学校中系统教授学生学习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心理辅导目标是:①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预习、听课和复习方法;②让学生了解自己所使用的学习方法及其主要特点,即学习风格;③指导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辅导方式采用心理评估、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①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学习方法诊断表”,让学生自己填写。

填写完后,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评分,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科学和有效。

②采用配对讨论法,讨论如何提高预习效果;讨论“怎样听好一堂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怎样使复习的效果更加有效。

”③教师讲授法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利用学校教学或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如何有效地阅读;指导学生掌握有效记忆的方法。

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指导,学生的学习心理品质有了大大的改善。

经调查显示,发现有明确学习动机的学习为85%;有学习兴趣的为93%;学习态度端正的为95%,有良好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为75%。

整个集体形成好学、好问、互相帮助、互相竞争的学习风气,学生成绩得到长足进步。

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不但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提高有帮助,就是对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有必要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学习的品质,为学生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