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训练2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合集下载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2《近代中国反侵民主》(含解析)解析

2015高考历史真题分项解析:专题02《近代中国反侵民主》(含解析)解析

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01.(2015年山东卷文综17)图5是英、德、俄、日四国中的某一国在中国出口贸易总额所占比重(%)变化示意图,这一国家是()A.英国 B.德国C.俄国 D.日本【答案】D【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9世纪中后期至20世纪初的中外关系变化。

【名师点睛】本题学生首先要注意时间,主要是从1871年至1921年,由此联系在这一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侵略的具体情况,如地位势力的消长,侵略具体内容的变化: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等;其次要注意曲线的总体趋势,第三要注意两个“节点”:一是1881年,一是1911年。

再结合相关知识判断解答。

02.(2015年安徽卷文综15)传教士郎怀仁等上书拿破仑三世:“现在我们能够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

取得这个自由应当归功于陛下的大力保护,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

”据此判断,该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调用已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紧扣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即“拿破仑三世”,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拿破仑三世建立了法兰西第二帝国(1852-1870)可以得出本题的时间范围,由“自由地深入久闭的中国内地,在那里可以讲道、设堂、建设慈善机构”“归功于北京的密切注视条约执行的公使”即得出外国人深入到中国内地,且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到北京,综合判断得出,此条约应该是《北京条约》,B符合题意;而ACD条约内容与时间上均与题意无关。

故选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北京条约》【名师点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而且本题的材料选取与设问都比较的巧妙,通过拿破仑三世的评论,来考查近代的不平等条约,角度新颖。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二 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和中国 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含答案

专题二综合练习(近代史部分)一、单项选择题1.(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中世纪的欧洲,基督教的世界与伊斯兰教的世界持续敌对。

但是自从欧洲开辟直接驶往东洋的航路后,发现了第三个世界。

对于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来说,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

作者这里主要是分析()A.儒教推动欧洲近代化B.欧洲殖民扩张的动力C.人文主义发展的因素D.宗教对抗的历史渊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文主义发展。

从材料“因为宗教争端而长期感到无益之苦恼的欧洲人”“这个世界所推行的儒教世界观是值得羡慕的。

于是,他们把它理想化、空想化,让它承担起打破欧洲现状的革命的角色”体现了人文思想的发展。

故选C项。

2.(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美国著名学者托马斯·L·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一书中说:“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相信,科学革命正在改变人类的一切活动。

理性是正确方法的关键,它甚至会毁坏宗教法庭的基础。

”该材料主要强调()A.科学革命启发理性的出现B.理性主义思想成为科学革命的根源C.启蒙运动破坏了天主教规D.科学革命冲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发轫于18世纪初期的启蒙运动,是一场重要的“思想革命”运动。

17世纪自然科学和哲学领域取得的巨大成果,使人们意识到可以将“科学革命”的精神运用到人文社会领域,能够凭理性的力量发现有关自然、人类和社会的法则,反对一切禁锢思想和压制自由的教条和制度。

由材料可知科学深深地渗入到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语境之中,社会科学的思想潮流都使用了科学探究的原则。

故选A项。

3.(南昌市十所重点中学高考冲刺试题)某一时期英国家庭逐渐抛弃了执行“直接代表社会”的职能,获得了执行“代表个人”的特殊职能,从一个功能多样的单位变成了相对单一的单位,使得家庭结构简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决定因素是()A.工厂普遍建立和发展B.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确立C.封建制度被彻底摧毁D.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训练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1.(2014·广州一模)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西方产生。

学者认为,现代化是一个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到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社会领域的城市化、政治领域的民主化,以及价值观念领域的理性化的互动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以现代化为主题的体系下,世界近现代史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4~15世纪,现代化的准备或酝酿阶段;16~18世纪,现代化的启动阶段,即现代化过程在西方国家发起;18世纪晚期以后,现代化在西方国家的成熟与发展阶段;19世纪,现代化的全球扩张阶段;20世纪中叶以后,现代社会出现新的转型迹象。

——据钱乘旦《以现代化为主题构建世界近现代史新的学科体系》(1)指出16~18世纪,英国现代化启动的具体表现。

(2)20世纪20~30年代,苏联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

概括其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

(3)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新的变化,分析新变化出现的原因。

(4)20世纪80年代,我国史学界掀起“现代化研究”的高潮,指出其历史背景。

答案(1)具体表现:政治方面,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经济方面,工业革命的开展;思想方面,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社会方面,新兴城市的兴起。

(2)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影响:建国初期,我国基本照搬苏联的经济建设模式,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通过三大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基本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和严重的经济困难。

(3)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盛行;工人阶级长期的不懈斗争;罗斯福新政的示范效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果的借鉴和吸收等。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专项跟踪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第一部分 模块三 中国近代篇 第三步 专项跟踪训练

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三中国近代篇第三步专项跟踪训练1.(2015·江苏淮安模拟)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讲:“在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过程中,非正义的侵略者同时又往往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日本通过《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D.各国通过《辛丑条约》设立使馆界解析:选A。

英国通过《南京条约》打开中国市场,加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但同时导致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成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和建设性,故A项正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B项错误;《马关条约》索取巨额赔款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C 项错误;各国通过《辛丑条约》设立使馆界,只体现出殖民扩张的破坏性,故D项错误。

2. (2015·天津武清区三模)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

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买办队伍逐渐发展起来。

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主要背景是( )A.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B.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C.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D.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解析:选B。

据材料中“鸦片战争后”“19世纪中期以来”以及“外国在华商行的增多”等信息,可知买办队伍壮大是列强入侵加深的结果,故B项正确;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源头也是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深,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的起因也与外国列强入侵有关,故C项错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频繁是西方列强侵略带来的客观影响,故D项错误。

3.(2015·江苏苏锡常镇四市调研)苏南地区久有蚕桑生产的历史,然而在清中叶之前养蚕户不过“十之一二”,“自同治初,人多植桑养蚕,辄获奇羡,其风始盛”。

1878年苏锡常镇的生丝总量为355 335斤,洋行四处派人收购。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热点专题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热点解读】近代化(现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社会习俗的近代化等。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近代化的产生途径有“内源型”和“后发型”两种,“内源型”指的是西欧国家,主要是由于内部因素积累而实现的自我转变。

“后发型”指的是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其走向近代化的途径不是来自于内部因素,而是受到外部的刺激之后进行的“回应”和“学习”。

【史实链接】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德)。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

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1954年宪法、三大政治制度、依法治国方略)。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

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7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训练(含2014年最新模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7 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训练(含2014年最新模

第7讲中华文明的拐点与近代化的艰难起步——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某某某某期末)郭卫东在《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某某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

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某某、在于鸦片等等……”。

下列能正确反映作者关于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 A.英国的殖民侵略引起中国人民的反抗B.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爆发C.英国为了维护某某政治制度D.因中英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突所致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作者没有强调英国的殖民侵略,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茶叶大量出口,而且作者提及的也不仅仅是茶叶,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作者强调的是经济原因而非政治原因,故D项正确,C 项错误。

答案 D2.(2014·某某某某诊断)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革命》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

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

”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清认为( ) A.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B.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近代化历程C.侵略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者D.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X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是指鸦片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正在展开,所以从此角度出发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X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工业近代化提供了必要条件,所以答案选D,A、B两项是从阶级斗争史观得出的结论,C项是从文明史观得出的结论。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2部分 热点主题二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重要社会转型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2部分 热点主题二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重要社会转型

热点主题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重要社会转型[主题热点解读]社会转型是指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

中国学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社会结构变动,持这一观点的学者认为:“社会转型的主体是社会结构,它是指一种整体的和全面的结构状态过渡,而不仅仅是某些单项发展指标的实现。

社会转型的具体内容是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

在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行为方式、生活方式、价值体系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二是指社会形态变迁,即指中国社会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转变。

三是特指中国的体制转型,即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中外社会转型时期和中国战略机遇时期链接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表现、特点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点。

[主题史实链接]1.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史实链接点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史实链接点②:明末清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

史实链接点③: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史实链接点④:甲午战争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重要变化。

史实链接点⑤: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

史实链接点⑥:改革开放前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

史实链接点⑦:改革开放后至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及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世界历史重要转型史实链接点①:14—16世纪西欧封建社会解体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兴起(经济、思想)。

史实链接点②:17—18世纪六七十年代工业文明的前奏及资产阶级代议制建立(近代自然科学、启蒙运动、英国代议制等)。

史实链接点③:18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自由资本主义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等。

史实链接点④: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两种政治制度对抗,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等。

史实链接点⑤:20世纪末:苏东剧变、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2部分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2015高考历史二轮配套资料:第2部分 热点主题四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热点主题四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主题热点解读]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具体说就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

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近代化按其性质分为资本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性质两类范畴的近代化。

中外近(现)代的历程、特点及评价,中外近代化道路的对比等一直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考多运用图文材料,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对中外近代化历程、结果及影响的理解认识,分析比较综合评价中外近现代化差异及特点等。

[主题史实链接]1.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与发展(英、美、法、德)。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追求民主政治的探索(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及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追求等)。

史实链接点③: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等)。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与法制建设历程。

2.经济工业化、市场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以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与经济全球化历程(新航路开辟与西欧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中国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历程(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等)。

史实链接点③: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工业化的历程。

史实链接点④: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

3.思想理性化、科学化史实链接点①: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史实链接点②:近代欧洲民主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史实链接点③:近现代资本主义经济思想的演变(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等)。

史实链接点④:近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历程、特点及影响(林、魏思想、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第2部分 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2015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第2部分 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与测试·历史随堂讲义·第二部分工业文明时代的中国第4讲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1.(2014·汕头一模)“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

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

”这种“战略”是指( ) A.无产阶级革命B.农村包围城市C.国共第一次合作D.开展工人运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是毛泽东根据中国独特的历史环境提出的,是与俄国城市中心论相反的革命道路,故B项正确。

答案:B2.(2014·山东文综)“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

依据材料中“北方山岭”“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等信息说明是全民族抗战,故C项正确。

A项属于国民革命时期,B项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D项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3.(2014·汕头一模)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由于日本侵略以及其他国家的卷入,中国从一个软弱的战争牺牲者,转化为一个世界大国,一个确立稳定和平局面的伙伴。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抗日战争促成了中国国内永久和平C.中国成为世界大国是一个偶然事件D.日本侵华有利于中国成为世界大国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

费正清强调的是抗日战争使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由一个战争的牺牲者转化为世界大国,故A项正确。

答案:A4.漫画多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评说世事,对下面漫画理解无误的是( )A.“和平方案”是指三大战役后的《国内和平协定》B.图中人有反内战、和平建国的愿望C.表达作者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失望D.表明作者对政治局势缺乏正确判断解析:本题考查漫画解读能力。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二轮专题复习--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5.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
1)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2)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 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 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 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 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3)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充满 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中国近代化的启动和发展过程,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 着前进与倒退,革新与守旧的斗争。清除封建思想对近代化的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 消极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由此可见,解放思想、更新观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4)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为工业化 英美等国近代化历程贯穿着三次科技革命,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 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发达的教育为近代化提供人才保障。由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此可见,科教兴国,是实现近代化的科学决策。
三、制约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不利因素
思考题: 思考题:结合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有关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知识,说明制约中国近代化的不利因素是什么? 1、缺乏资金、人才、技术:没有资本原始积累,缺乏机械化操 缺乏资金、 缺乏资金 人才、技术: 作技术,缺乏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科技人才——历史原因。 2、传统思想的束缚:重农抑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 传统思想的束缚: 传统思想的束缚 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 3、三座大山的压迫:即帝国主义阻挠、破坏,封建专制统治的 三座大山的压迫: 三座大山的压迫 阻碍,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4、决策失误:发达国家工业化一般从轻工业,而后延伸到重工 决策失误: 决策失误 业。同时,农业也相应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基础。而中国 是从重工业开始的,农业一直是传统农业,拖了工业化后腿。 5、缺乏政治前提:发达国家工业化之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缺乏政治前提: 缺乏政治前提 为工业化提供了保证。而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无产阶级才 掌握政权,开始大规模工业化。这就限制了工业化的规模和 速度。 6、客观环境的制约:近代史上,战争、革命不断,社会动荡不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客观环境的制约 安,不利于近代化的发展。

中外现代历史部分高考题(2015年二轮复习用)

中外现代历史部分高考题(2015年二轮复习用)

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突破了计划经济指令的制约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采用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22)表1是苏联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粮 食产量的统计数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5—1927年 1928—1932年 1933—1937年 年代 年均粮食产量 7527 7360 7290 (万吨) A.地广人稀 C.斯大林农业政策的推行 B.自然灾害频发 D.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实施
改革 赫鲁晓夫 勃涅日列夫 戈尔巴夫苏联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吸取的教训?
总 结
提示:苏联历次改革,要变革什么?斯大林模式 苏联历次改革,失败的根源是什么?没能根本上变革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经济上主要特点是什么?高度集中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 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现实主义作家。“两个世纪的
文化的一座桥梁”
(2014年浙江卷)39.(26分)50年前,中法出于对独立自主的 追求,冲破冷战坚冰,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这不仅是两个国家 、也是两大文明的历史性握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中法两国都是大国,都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试选择中国人 民熟悉的三位法国文学家,各列举一部作品,并写出其所属文学 流派或评价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9分) 雨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 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 司汤达:《红与黑》。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者。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高利贷者》等)。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 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现实主义作家。 “两个世纪的文化的一座桥梁”
(1)经济改革:A必须从实际生产力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正确处理农重轻之间的关系,促各生产部门协调发展,实现 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C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2)政治改革: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党的建设:执政党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并坚持马克思主 义、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道路等基本原则。 (4)对外政策:顺应国际潮流,积极融入国际社会。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课后限时训练(八)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用版)课后限时训练(八)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课后限时训练(八)(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

”这一事件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开始,故A项正确;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并不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排除B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有所加深,且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与题干原意不符,排除C、D两项。

【答案】 A2.下列太平天国运动中提出的主张,最符合当时世界潮流的是()A.“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B.“所有婚娶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D.“国家以法制为先……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解析】A项希望建立“四有两无”的社会,属于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思想,不符合潮流,故A项错误;“俱用国库”属于配给制,与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背道而驰,故B项错误;“物物归上主”是一种国有制思想,与资本主义社会保护私有制相冲突,故C项错误;当时的时代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从政治上来说,是从人治走向法治,法制化是当时时代的发展潮流,故D项正确。

【答案】 D3.(2014·武汉调研)晚清某一时期,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地方志都有如下记载:“人口大减,土地荒芜,经界变形”,各省“客民争携耒耜来受塍廛(指房屋土地),而土著之流亡者一旦生还,反致无所归宿,乃不得已占别家之产以之自活。

辗转易主,遂至境内之田,皆非原户”。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事件是()A.义和团运动B.鸦片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洋务运动【解析】义和团主要活动地区是山东、河北以及京津地区,与题干中“安徽、江苏、浙江等地区”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鸦片战争主要涉及东南沿海几个城市,排除B项;材料中“客民”说明是外来移民,指起源于广西的太平军,“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是太平军活动的区域,故C项正确;洋务运动属于晚清政府的活动,没有对农村经济造成破坏,排除D项。

山东省肥城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二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教师文档+Word版练习(2份,,含最新

山东省肥城二轮专题复习训练二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  教师文档+Word版练习(2份,,含最新

训练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1.(2014·湖北武昌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1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图2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单位:人)观察图1和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观察两幅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根据图1可判断当时广东居民迁出呈现增多趋势,归纳表现,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回答原因。

据图2可知当时英国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

结合工业革命、城市化等角度回答原因;再对照中英城市化的情况,得出启示。

答案信息1:图1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原因: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信息2: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多,从事农业的在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多的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2.(2014·浙江嘉兴测试)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英国各部门就业人员在劳动力总数中所占比例(%)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

……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六)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六)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课后限时训练(六)(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1492年哥伦布登陆美洲、1497年达·伽马航行至印度洋、1519年麦哲伦开始环绕世界的航行,这些事实象征着( )A.欧亚陆地强国霸权的结束B.欧洲地中海时代的结束,大西洋时代的兴起C.文艺复兴的开始D.欧洲资产阶级主宰世界的开始【解析】新航路开辟前的欧洲,还处于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没有出现掌握欧洲大陆霸权的国家;当时处于明朝中期,在亚洲最强大的是中国,但不能说中国掌握着亚洲大陆的霸权,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前,欧洲的贸易中心是地中海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故B项正确;C 项说法错误;此时资产阶级正在形成中,资产阶级开始主宰世界是从工业革命开始的,故D 错误。

【答案】 B2.有史学家认为:“1502年,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

……奥斯曼帝国为了保护传统商路的利益,夺取了红海的控制权,但是未能在阿拉伯海战胜葡萄牙人。

”下列观点中符合材料的是( )A.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碍东西方商路B.“商业危机”间接推动新航路的开辟C.新航路的开辟有力冲击了传统商路D.葡萄牙武力控制了传统商路【解析】A项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干意思,故排除A项;材料所述时间新航路已开辟,并未论及原因,故B项排除;根据“葡萄牙舰队封锁了红海和波斯湾,他们迫使印度和欧洲之间的所有贸易都必须使用这条由他们控制的航路”可知新旧航路间存在激烈冲突,故C 项正确;葡萄牙控制的是新航路而非旧商路,故D项排除。

【答案】 C3.“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A.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B.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C.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D.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后形成【解析】材料在论述远航的影响时采用逐层递进的表述方式,侧重强调对“科学的发展和宇宙观念更新”的重要意义,故A项正确;新大陆的发现也是材料所要表达的意义,但不为重点强调,故排除B项;资本主义在远航前已经产生,材料中更无体现,故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关于世界市场,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综合检测(二)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10篇】新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1.阅读练习。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 _______(dé děi)严肃,忧虑。

“嗯①,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_______(shuó sháo)说,“嗯②,你看怎么办?得_______(dé děi)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_______(dāi dǎi)在一起怎么行!哦③,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

”这是对渔夫________的描写。

由此我们想象到当时渔夫的内心世界:________。

(2)文中三个语气词,表达了人物不同的内心,请对它们的理解写下来。

嗯①:________嗯②:________哦③:________(3)给文中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4)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

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________【答案】(1)神态;孩子没了母亲可怎么生活,可是我家也不好过。

(2)表示思考;;表示商量;;表示决定(3)dé;sháo;děi;dāi(4)同死人待在一起可不行。

【解析】【分析】(1)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心理活动的揣摩是要在细致地了解故事情节,理解人物的处境、性格的基础上来完成得。

语言的组织要条理。

(2)语气是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

是思想感情运动状态支配下语句的声音形式。

要结合语境来理解。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多音字音不同,义不同,组成的词语也不同,解答此题,要求学生首先要读准词语,然后选择正确的音节即可。

(4)此题考查学生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能力。

把感叹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①改感叹词,把感叹词(真、啊、多么之类的)去掉或改成另一种形式。

②改标点,吧感叹号改为句号。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配套作业

2015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第4讲 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配套作业

第4讲民国后期近代化的曲折前进(1927—1949年)一、单项选择题1.(2014·某某第二次质检)下表是部分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的变化。

据表可推理的是( )A.第一次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农村道路的开辟B.第二次增长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C.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左”倾错误的危害D.第二次下降是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造成的解析:本题考查图表分析能力。

第一次增长出现在1927年4月,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A项错误;第二次增长是在1934年,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中共党员人数增加,故B项正确;第一次下降主要说明了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危害, C项错误;第二次下降出现在1937年,1946年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 D项错误。

答案:B2.(2014·某某第二次调研)1934年9月30日,共产国际政治书记处致电中共中央:“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即今后只在某某进行防御战是不可能取得对某某军队的决定性胜利的,我们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某某的计划。

”与电文中的“情况”相关的史实是( )A.“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D.某某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解析:本题考查材料信息获取和再认再现能力。

1934年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同意你们将主力调往某某的计划”明确同意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故C项正确。

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

答案:C3.近代历史上,中共中央驻地曾发生了下述变化:某某→瑞金→某某→西柏坡→北平。

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某某革命的进程。

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从某某到瑞金,有利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②从瑞金到某某,有利于国内战争向民族战争的转变③从某某到西柏坡,反映了解放战争形势的变化④从西柏坡到北平,反映了工作重心由城市到乡村的转移A.①②③ B.①②C.②③ D.①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和理解能力。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9 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训练(含2014年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1.2.9 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训练(含2014年

第9讲中国近代文明的新发展与近代化的曲折前进——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前(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某某某某期末)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

最先体现了此三种形式的革命运动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解析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各阶层广泛参与,最先体现了题干中的三种形式;A、B、C三项都没有发动群众,“群众游行”不能体现。

故选D。

答案 D2.(2014·某某七校联考)1926年,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一文中指出,若“论功行赏,如果完成某某革命的功绩作十分,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

”这反映了( ) A.认为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B.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C.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D.在阐述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解析从材料中时间是“1926年”,则可排除B项,因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才形成的;“则市民(工人)及军事的功绩只占三分”,结合中国的国情分析,这是比较中肯的,因而没有“否定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C项不正确;材料没有分析国民革命有什么影响,故D项不正确;“农民在乡村革命的功绩要占七分”,则可知A项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4·某某五校联考)读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某某义革命过程中重要经历表述正确的是( )A.在④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B.在①在建立抗日某某政权C.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开始长征到②会师D.中共七大在②胜利召开解析1945年中共七大在②处陕北某某胜利召开,故选D。

中共在某某某某起义中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图中④处在某某省,排除A;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陕北某某建立抗日某某政权,在图中②处,排除B;三大主力红军从③处某某瑞金出发开始长征,到①处某某会宁会师,排除C。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训练4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训练:训练4 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

训练四近代以来中西方的社会转型问题1.(2014·江苏盐城模拟)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世,但社会生活中也出现了新气象。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材料二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古徽州,即今安徽黄山市),江北则推山右(今山西)。

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钱)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

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

——(明)谢肇淛《五杂俎》卷四《地部二》材料三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

……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

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请回答:(1)结合明清具体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

(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据材料二分析其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这一表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解析第(1)问解答紧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结合明清两朝君主专制加强的史实论证。

第(2)问依据材料二信息判断地域商人群体的出现;特点要结合材料所给信息归纳。

第(3)问紧扣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革新与发展”,结合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材料一、材料二说明启蒙思想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答案(1)史实: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2)现象:商帮出现。

特点:南方的徽商和北方的晋商是商帮的突出代表;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徽商、晋商的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

(3)表现:明清时期出现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九)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新人教版2015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课后限时训练(九) 专题2 近代中西迥然不同的近代化之路

课后限时训练(九)(限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4·某某二模)光绪年间,江南商埠繁盛,运河轮舶通航,农民在秋收完毕时“相率南下,麇集各埠,力食致饱,麦熟乃返,勤朴者归有余资。

”这反映的实质是( ) A.交通方式的改变B.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C.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D.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解析】题干中没有体现光绪以前这一地区的交通方式,从“运河轮舶通航”的信息不足以说明交通方式的改变,故排除A项;材料大致的意思是江南开埠的通商口岸城市日渐繁盛,吸引另外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农活完毕后,到城市里面去劳动,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这实质上说明了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农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是现象,不是实质,故排除C项;中国社会产生崇洋风气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D项。

【答案】 B2.(2014·某某二模)下列企业或经济形式对外国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的有( )①男耕女织②江南制造总局③汉阳铁厂④X裕酿酒公司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男耕女织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传统经济本能的对于外来经济的侵略有抵制作用,故①正确;②③④都属于近代企业,与外国企业存在竞争关系,所以能对外国侵略起到抵制作用,故②③④正确。

综上所述,选择D项。

【答案】 D3.下面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实践活动统计表。

从中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时间内容1862年创办同文馆(外语)1863年创办广方言馆(外语)1866年创办某某船政学堂(军事)1867年创办天文算学馆(科技)1872—派遣留美学生120人,学习自然科学(声光化电算法及制器) 1875年1887年创办某某电报学堂(科技)生④使西学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主导A.①② B.②③C.①③④ D.①②③【解析】对题干材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外语和科技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变革的全部内容,故①正确;语言、军事以及科技均属于实用技术,故②正确;创办新式学堂和派遣留学生是教育革新的主要途径,故③正确;材料缺乏传统教育相关数据,无法推断西学教育在近代教育中的地位,实际上在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中,传统课程仍占主要地位,故④错误。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三 话题聚焦 话题7 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步骤三 话题聚焦 话题7 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

话题七揖美追欧——近代中国近代化道路的艰难探索与实践效果近代化的过程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它会引起社会生产力、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乃至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心理态度的多元化等各个方面的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自19世纪60年代开始启动,之后虽步履维艰,但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艰难起步,20世纪上半期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关注点 1 辨证认识洋务运动的双重作用[史学新论]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

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

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

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

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

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发现问题洋务运动引进了先进生产力,融入了世界文明的大潮,发展了同世界各国的交往,并制成了进行这种交往的工具——轮船、铁路、电信工具等。

中国三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奠定了一个现代工业文明系统的初步基础,这种新型的物质文明系统将通过“中体西用”这根纽带,必然向制度文化层面、意识文化层面推进。

激活思维立足唯物史观辩证地分析洋务运动的影响,史论结合认知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双重影响。

关注点 2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史学新论] 我们所谈的西学东渐指明清以来,早期西方传教士和中国的仁人志士作为传播者,学习西方文明的过程……近代的仁人志士对国情有了更加客观的认识,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但中国人的视野没有停在被动挨打的范围,而是积极地反思原因……近代西学东渐这段历史也启示我们,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学习,都需要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训练二近代以来中西方的近代化道路1.(2014·湖北武昌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图11820~1911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图2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单位:人)观察图1和图2,提取两项19世纪有关广东地区和英国的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解析观察两幅图,从图中获取信息,根据图1可判断当时广东居民迁出呈现增多趋势,归纳表现,结合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以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回答原因。

据图2可知当时英国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人数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

结合工业革命、城市化等角度回答原因;再对照中英城市化的情况,得出启示。

答案信息1:图1居民迁出逐渐增多;到他乡种田的现象消失;到城镇做工或经营商业的增多;出国从事工商业的增多。

原因:国门被打开,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列强入侵,国内局势动荡;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业、手工业衰落;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等。

信息2:从事工业和服务业的增多,从事农业的在减少。

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大部分劳动力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投入到工业生产中去;机器的使用把相当多的劳动力从直接生产中排挤出来,为服务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总结:中国城市化进程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影响较大;英国则主要受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启示:城市化进程主要受政治、经济活动的影响。

2.(2014·浙江嘉兴测试)工业革命不仅极大改变了英国和世界的经济面貌,也对人类社会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业中机器织布机数量(单位:万台)材料二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

……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

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

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

——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材料三英国历史学家哈孟德夫妇曾对工业革命作过这样的总结:工业革命带来了物质力量的极大发展,也带来了物质力量相伴随着的无穷机遇。

然而这次变革并没有能建立起一个更幸福、更合理、更富有自尊心的社会,相反,工业革命使千百万群众身价倍落,而迅速发展出一种一切都为利润牺牲的城市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利弊共存的双重特性,激发着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反思。

——李宏图等《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1)参考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是如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面貌的?(2)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革命的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3)阅读材料三,简述哈孟德夫妇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结合所学,概括指出19世纪上半期,针对工业革命的“弊”,先进人士在社会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有哪些探索?解析第(1)问,从机器数量、城市人口、职业结构和文明类型等方面分析归纳。

第(2)问,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交通工具的更新,从加强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联系角度分析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第(3)问,注意问题中的“弊”、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的限定词,从政治思想和文学领域两个角度分析人们针对工业革命弊端所进行的探索;结合马克思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回答。

答案(1)说明:工业生产中机器使用数量迅速增加,生产力大大提高;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职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产业人口下降,越来越低于第二、三产业人口;英国完成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

(2)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的发明。

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连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3)评价: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但未能建立公正、合理的理想社会。

探索:社会政治思想——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人提出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

文学——拜伦、雨果等人创作了一批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抨击当时的社会现实,积极追寻理想世界。

3.(2014·湖北八校一模)阅读材料:材料一15~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们逐渐摆脱了教会的束缚和控制,推动了欧洲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变;18世纪的启蒙思想使人们进一步摆脱了封建专制和宗教愚昧的束缚,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英法美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18世纪中期起,工业革命迅速扩展,大机器生产方式确立,欧美国家相继实现工业化。

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展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先后爆发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结束了专制制度,但真正的民主共和没有实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爆发了要求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材料二作为一个后发外生型的近代化国家,中国是从19世纪开始进入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型的现代化过程的,西方世界的霸权威胁与文明示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启动要素,然而也应该看到,现代化的变迁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冲击-反应”的过程,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古老的历史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这一历史在以往的传统中静悄悄的绵延。

只是到了19世纪、20世纪,当西方的示范展示另一种迥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时,中国才对自身历史的内部挑战产生了一种多少是变化了的回应方式,太平天国的“平均主义”,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戊戌变法的“大同书”等等中都可以找到根据,这种回应方式离不开中国的历史传统。

这样,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向。

——陈达凯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史》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西近代化过程中的两种不同模式。

概括中西方近代化在本质和手段上的相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演变,说明“中国历史的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在一起,共同制约着中国现代化的反应类型与历史走向”。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围绕思想、制度、器物三方面来指出中西近代化的模式;第二小问,注意限定词“本质”和“手段”,结合材料信息“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工业化”、“民主与科学”,从政治、经济、思想三方面来概括本质。

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限制“近代前期”,然后把握观点的核心要素“内部要素与西方文明示范效应叠加”,从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事件中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

答案(1)西方模式:思想(精神)——制度——器物。

中国模式:器物——制度——思想(精神)。

相同点:①本质上:都是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

②手段上:都采用了改革和革命两种方法。

(2)太平天国运动:把西方基督教教义与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平均主义相结合,创立拜上帝教,发动农民起义,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维护清朝统治,但也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开端。

戊戌变法: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维新派顺应时代要求,仿效日本君主立宪制,实行政治变革(或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仿效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并实行责任内阁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四运动时期:先进中国人接受并传播马克思主义,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4.(2014·陕西五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府垄断了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

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人民所必须的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和铁等。

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能够利用特权去操纵国家垄断商品来为个人牟利。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16~17世纪,由于经济中已产生强有力的资本主义企业和1688~1689年革命中取得的新自由,英国必须以空前规模的技术革新回答日益扩大的市场挑战。

160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英国的创造发明蓬勃开展,不久就出现了第一批成果,如纽可门蒸汽机、达比炼焦熔炉。

——摘自徐吉责《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材料三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比较表(1750—1900年)材料四中国在17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模式的利与弊。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说明材料二、三之间的逻辑关系。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工业化的世界背景以及与英国相比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解析第(1)问,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手工业发展的利可从规模、技术、质量等方面加以归纳,弊可从政治腐败、国家政策限制等方面加以分析。

第(2)问,首先概括观点,结合政治与经济发展关系和科技文化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加以阐释。

第(3)问,西方背景可以从根本推动力:科技革命、对外政策:殖民扩张、世界市场等方面分析;特点可以从时间、经济、技术、市场、资本、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制度保障概括;中国主要从不利于发展和受阻的因素阐述。

答案(1)利: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产品质量好。

弊:限制民间手工业自由发展;助长了官场的腐败;不利于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生。

(2)光荣革命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制度保障;科学技术的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材料二中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推动了材料三中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成为世界工厂。

(3)世界背景:两次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特点:从时间、经济基础、技术力量、发展速度、经济结构、制度保障等方面回答。

例如:起步晚;基础薄弱;技术落后;发展缓慢;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小;封建政府阻挠。

5.(2014·湖南四校联考)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及接踵而来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法国人等,通过对新土地的殖民和占有,与土著居民的接触、交往和融合给美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