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到33呼兰河畔寂寞的吟唱

——论萧红在《呼兰河传》中的情感

摘要:《呼兰河传》是萧红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矛盾在其序中评价“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呼兰河畔一座古老的小城上记载了萧红最为美好的童年生活的回忆,她以平静、凄婉、细腻的笔调,真实而感人的再现了她的童年时代,情真意切,力透纸背,其中情感的抑扬顿挫犹如小提琴名手演奏的小夜曲。但是,在我看来,其中最突出的情感就是寂寞。(而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那贯彻全文的寂寞。)

一、

《呼兰河传》起笔于1937年,竣稿于1940年12月20日,那时候萧红已经离开端木蕻良并独自辗转来到香港,并希望在香港这个远离战争相对和平的环境下独自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然而她在香港的生活是无比寂寞的。她就是抱着这样寂寞的心态在创作这部构思已久的小说。(作家创作作品都是寂寞的,这里说的不恰当)

萧红是寂寞的。矛盾曾在《呼兰河传》的序中提到萧红的创作,“对于生活曾经寄以美丽的希望但又屡次幻灭的人,是寂寞的;对于自己的能力有自信,对于自己的工作也有远大的计划,但是生活的苦酒却又使他颇为悒悒不能振作,而又因此感到苦闷焦躁的人,当然会加倍的寂寞。这样精神上寂寞的人,一旦发觉自己的生命之灯快将熄灭,因而一切都无从不久的时候,那他的寂寞悲哀恐怕不是语言可以形容的。”带着这样寂寞的心境进行创作,那么必然,《呼兰河传》也是寂寞的。

萧红的寂寞不是只在香港就有的,而是在她的创作生涯中就一直贯穿的,她的《黑夜》中说:“我就像睡在马路上,孤独并且无所凭据。”在萧红创作她的成名作《生死场的》时候,她还在萧军身边,两个人的感情也还比较稳定,但是她却仍然是寂寞的,她那事崇拜鲁迅并且经常在鲁迅家里做客,许广平先生在之后回忆萧红的文章中提及到:“她有时候谈的很开心,更多的是勉强谈话,而强烈的哀愁时常侵袭上来,像用纸包着水,总设法不叫它渗出来。自然萧红女士也常用力克制,却转向加热在水壶上,反而在壶外面满都是水点,一些也遮不住。”自然看来,在萧红一生的创作中寂寞是始终伴随她的,而这在《呼兰河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和明显。

二、

《呼兰河传》所描写的是黑龙江一个古老的小镇,宛如一幅风俗画,色彩单纯,朴素而又美丽,然而小镇的环境和生活也是寂寞的。这从书中作者的描写中就可以看到,呼兰河城处于偏僻之地,“这寒带的地方,人家很少,不像南方,走了一村,不远又来一村,过了一镇,不远又来了一镇。这里是什么也看不见,远望出去是一片白。”这是呼兰河城人眼稀少,另外小镇“并不怎么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除了十字街外,还有两条街,一条叫做东二道街,一条叫做西二道街,这两条街是从南到北的,大概五六里长。”

在这简陋萧条的小城里人们过着及其平凡琐碎的生活。“人活着是为了吃饭穿衣。一年到头柴米油盐,浆洗缝补。从早晨到晚上忙了个不休,夜里批发之极,躺在炕上就睡了。”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的循环着,生老病死全凭自然,不信科学,腐朽迷信。风霜雨雪决定着他们的生命,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而他们并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妥,因为大家都是如此,都是“这样办的”。另一方面,从小说“中”我的生活中,也可以看出来呼兰河城是寂寞的。书中第二节是这样开始的:

我家是荒凉的。

一进大门,拿着大门洞子的东壁是三间破屋子,靠着大门洞子的西壁仍是三间破屋子……

第三节的开始是:

我家的院子是荒凉的。

那边住着几个漏粉的,那边住着几个养猪的。养猪的哪厢房里还住着一个拉磨的。

第四节的开始,又是:

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

粉房旁边的哪小偏间里,还住着一家赶车的……

第五节的开始,还是:

我家的荒凉的。

天还未明,鸡先叫了,后边磨坊里那梆子声还没有停止,天就发白了。天一发白,乌鸦就来了。

在这一声声感叹中,展现出了天荒、地荒、人荒的场面,而这荒凉的环境也影响了在这里居住的作者,使作者的童年生活也是寂寞的。同样,也正是作者的寂寞感决定了这荒凉感。三、

在这小城里居住者的人们的心境也是寂寞的。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尽管这死板单调生活中唯一节奏是:跳大神、放河灯、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会。然而这确实小城中人们封建迷信的心境的主要体现,只是在寂寞单调生活中觅寻欢乐的乞求。其中有一段是描写一匹马险而丧生于泥坑中,正是这一普通平常的事情却引起了人们的围观,纷至沓来的有好奇的围观者,胆小可笑的乡绅,见义勇为的救人者。由此,可以反衬出来人们心中的寂寞和百无聊赖,轻而易举的就被场面所吸引。

书中的第三章到第七章是详写,其中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女性世界的悲凉。团圆媳妇是被封建势力的愚昧和无知残害死的,她想反抗但是却在强大的封建势力下被迫屈服直至惨死,在那无数个被愚昧折磨的夜晚,她只有独自忍受着孤独寂寞以及乡邻的鄙弃同情的目光。另外一个典型的女性就是王大姑娘,“说王大姑娘这样坏,那样坏,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东西”“说她说话的声音那么大,一定不是好东西,哪有姑娘家家的,大说大讲的”“杨太奶奶,周三奶奶,还有同院住的那些粉房里的人,没有一个不说王大姑娘坏的”这些流言蜚语时时充斥在王大姑娘的生活里,于是变得不爱说话也没有之前精神了,王大姑娘的内心是寂寞的,以至之后的悲剧似乎都在情理之中。

除此之外,小说中“我”心境也是寂寞的。

“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我也跟着祖父在后园里边。祖父带着一个大草帽子,我带一个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一个正是天真烂漫的孩子,祖父却是她唯一的玩伴,而后园也是她唯一一个玩乐的场所,试想她的生活该是多么寂寞啊。年年肿着小黄瓜,大倭瓜,堆满了破旧东西,偶尔会有几朵浪花冒出来,也无非是小团圆媳妇病了,冯歪嘴忽然有了老婆和孩子。

另外,在书中的尾声中也有体现: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了八十,祖父就死了。

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

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

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地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

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工夫会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

这一些不能想象了。

听说有二伯死了。

老厨子就是活着年纪也不小了。

东邻西舍也都不知怎样了。

至于那磨房里的磨官,至今究竟如何,则完全不晓得了。

以上我所写的并没有什么幽美的故事,只因他们充满我幼年的记忆,忘却不了,难以忘却,就记在这里了。

这完全是作者寂寞心境的投影,她的所有美好回忆都来自祖父,而祖父不在带给她的必然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寥寥数语的尾声,是她对生命更为苍凉的体验。

呼兰河畔,那里埋葬着她的祖父,埋葬着她的童年,也埋葬着一代人挣扎与选择的寂寞。孤独与寂寞纠结在一起,使她的《呼兰河传》更具魅力,力透纸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