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真题
上午考试第一场:高等教育心理学
闭卷考试,40分钟,5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
(1)自我意识
(2)集体
(3)知识
(4)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二、简答题(2×7分+2×8分)
(1)简述教学测验类型
(2)简述教师的教育能力
(3)简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4)简述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
开卷考试,40分钟,40分
三、论述题(4×10分)
(1)简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2)如何知道学生正确归因?
(3)请简述创造性的实质
(4)为什么学习本门课?
上午考试第二场:高等教育法规概论
开卷考试,80分钟,90分
一、简答题(6×5分)
(1)简述教育法的概念
(2)简述教育法和教育道德的关系
(3)简述教育法律监督的方式和种类
(4)简述高等学校学生纪律处分的类型和条件(书上没有,请自备)
(5)简述高等学校行政复议的备案范围
(6)简述《教师法》对教师法律责任的规定
二、论述题(4×15分)
(1)我国现行的基本教育制度
(2)高等教育的基本原则
(3)目前对于贫困大学生的扶助手段
(4)教师申诉条件的具体内容
下午考试第一场:高等教育学
闭卷考试,40分钟,50分
一、名词解释(4×5分)
(1)学生观
(2)课程
(3)通识教育
(4)教学评价
二、简答题(2×7分+2×8分)
(1)高校职能的内涵
(2)人文教育的内涵
(3)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区别与联系
(4)教师的教学能力
开卷考试,40分钟,40分
三、论述题(4×10分)
(1)高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2)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3)如何编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4)谈谈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的途径和策略
下午考试第二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开卷考试,80分钟,90分一、简答题(6×5分)
(1)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
(2)简述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性原则的认识(3)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社会服务的道德规范(4)简述大众化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5)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6)结合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简述高校教师的职责二、论述题(4×15分)
(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学术研究道德规范有哪些?(2)谈谈师德方法:慎独
(3)谈谈对论文署名搭便车的现象
(4)论述高校教师的社会角色和劳动特点
北京高校教师岗前培训第67期(2014最新版)
四门课程复习资料(包含66期开卷,闭卷全部内容)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
中国的高等教育:
(1)传说在虞夏之时已有了高等教育的萌芽,五代以后书院具有高等教育性质。
(2)中国近代的高等教育始于清末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时期,1898年设京师大学堂,是近代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新中国成立后,接管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高等教育改革,把高校分为综合大学、独立学院和专科学校两种。
外国的高等教育:
(1)古代(奴隶社会时期出现高等教育,世俗与教会的高等教育学习七艺,至文艺复兴)
(2)中世纪(现代大学是从欧洲中世纪大学开始。
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雏型阶段的标志。
他已初步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3)近代和现代(洪堡建立柏林大学。
)
四、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66开)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66闭)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小技巧:下载需要10财富值,如果没有,注册一个新的百度文库的账号就送10财富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66闭)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66闭)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66闭)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66闭,原题:培养目标与教育目的的区别和联系)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六、培养目标(66)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66开)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
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
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
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
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
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
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
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
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66开,论述我国的高等学校基本制度)
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
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
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66闭,学科名词解释)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
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
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
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
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
(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66闭,加涅的结果分析理论)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66开)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66闭,名词解释):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全球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66开)请自己看看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66闭,简答)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
(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66闭,名词解释)P4
是研究高等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高校教师的教学心理规律。
4P6-7
1.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2.大学生心理发展特征与教育
3.“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大学生品德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5.大学生身心健康与审美心理的形成与发展
6.大学生的心理卫生与教育
7.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与智力开发及测量
8.现代教育技术与个别化教学
9.大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定
5P12-13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合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
6
1.观察法
2.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
3.问卷调查法
4.个案分析法
7P2~3 一个完整教学过程包括6环节:
1、明确教学目的n激发学习动机n树立行为目标n掌握学习内容
2、分析任务n知识的准备n能力的要求n实现的步骤
3、确定学生原有水平n心理发展水平n知识能力水平n个体差异n需求差异n动机强弱
4、设计课程n合适的教材n适当的教法n理论讲授n实践环节n课外练习n考试要求
5、教学n学生的学习n老师的教学
n教学互动n教学相长
n心理学提供测量常模n心理学提供评价方法
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协调各个环节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教学系统整体优化,提高教学系统的效率。
n举例分析n详见教材P2。
第二章高校学生的身心与认知发展
1
P17(66闭,名词解释)
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
就是心理活动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
(1)生理变化对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
直接作用:身体变化与心理发展之间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间接作用:通过个人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的折射而起作用
(2)体态变化的影响
(3)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3
简答P27
大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思维发展。
所谓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进行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见教材
P27(大学生的形式逻辑思维继续完善;大学生的辩证逻辑思维逐渐发展成主要的思维形态。
)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4 P28
1.--的波动性
2. --的延续性和心境化
3. --的丰富性与深刻性
4. 情绪、情感的内隐性
第三章学习理论概述
(7-8讲)
1P38-40
λ广义的学习。
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
变化。
λ次广义的学习是指人的学习。
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有目的、自觉
地、积极主动掌握社会和个体经验的过程。
λ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
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
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学生的学习不但要掌握知识经验和技能,还要发展智能,培养行为习惯,以及修养道德品质和促进人格的发展。
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特点:
第一,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第二,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较强;
第三,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2.大学生学习方法的特点:
第一,学习方式日益占重要地位;
第二,学习的批判性、独立性、自觉性不断增强;
第三,课堂学习与课外学习、校外学习相结合。
3p60非常重要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表象,并做出与之相应的行为的过程。
亦称社会学习。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
第四章高校学生的学习动机(9-10讲)全是闭卷形式
1P66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引导和维持人们进行学习活动的一种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的种类:
(1)正确的动机与错误的动机
(2)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
(3)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1.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 从内部动机入手,培养学习兴趣
3.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强化动机理论)
4. 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最佳激起水平理论)
(1)强化动机理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后天再环境中通过条件反射的方式建立和形成的,而动机则是由外部刺激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激发力量,强化必不可少)
(2)成就动机理论(在人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产生,是激励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3)归因动机(66
开,论述如何正确指导归因理论分析)(个人对其成败原因的归纳分析,广泛地影响着后来行为的动机)(4)自我效能理论(个人在目标追求中面临一项特殊工作时,对该项特殊工作动机之强弱,将决定于个人对其自我效能的评估)
第五章高校学生的学习迁移(11讲)
1P85
概念: 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即包括了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也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
(66闭,论述迁移和正负迁移,举例)
2P85
1. 按照迁移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
(写好毛笔字有助于写好钢笔字;汉语拼音对英语发音的干扰)
2.按照迁移的层次来划分,可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
(加减法学习对乘除法学习的促进;直角、锐角、平角等概念之间的相互相互影响)
3.按照迁移的先后来划分,可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
(物理概念平衡对化学、生态、经济概念平衡产生影响;动物概念在学习植物、微生物的概念后更加丰富)
4.按照迁移的内容来划分,可分为特殊迁移和普遍迁移。
(跳水项目将基本动作重新组合;将原理、原则、态度运用到具体事例中)3
简答P99-101
•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讲授学习方法
(1)形式训练说
(2)相同要素说(3)概括原理说(4)关系转换说
(5)学习定势说
(6)奥斯古德的三维迁移模式
(7)迁移理论的新发展
第六章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
1
P103(66闭,名词解释,自我意识)
意识是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的,是借助语言对客观世界的高级的反映形式,是心理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自我,从内容看是指一个具体的人的存在,从在自我意识中发挥的机能看,可以分解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本身的意识。
是指主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人和客观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就是主格我对宾格我的存在、活动及活动过程的有意识的反映,是对于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和社会自我的反映。
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
(1)自我中心时期
(2)客观化时期
(3)主观化时期
(1)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身体特征和生理状况
(2)能认识并体验到内心的心理活动
(3)能认识并感受到自己在社会和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高校学生的群体心理与人际关系
闭,简答)
从积极方面讲,从众对于个人适应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消极方面讲,传统中的某些具有消极意义的东西或社会上不良风气,也会产生社会压力,也会使人们从众。
从众受情境和个性两方面因素的制约。
其中:
情境因素(问题的性质、群体的权威、群体意见的一致程度)
个性因素(一个人的能力、自信心、自尊水平等个性心理特征与从众行为有密切关系;群体规模、个人的自我卷入水平、文化差异、性别差异等)
4130(66闭,简答)
特点(交往愿望的迫切性、交往内容的丰富性、交往系统的开放性、交往观念的自主性)意义(提供必要的信息,保证人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建立联系,丰富心理内容;促进自我概念的形成)第八章大学生心理健康与高校心理咨询
1136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的心理活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