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
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作文命题审题立意分析及写作示例题目再现:(小作文)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微信朋友圈有“点赞”功能。
有人关注“点赞”数量,有人热衷于给人“点赞”……对“点赞”现象,你有什么看法?请说明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例文:在我看来,微信朋友圈的“点赞”功能既有其积极意义,也存在潜在问题。
一方面,点赞是对他人分享内容的认可和鼓励,有助于增进友谊和社交互动。
另一方面,过度关注点赞数量可能导致虚荣心的滋生,甚至影响真实的自我表达。
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点赞,用它来传播真相传递公平正义,而非成为虚荣心的奴隶。
(2)年级准备开展“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计划在目的地研学两天,现征询同学们对目的地的建议。
你建议去哪里?请说说理由。
要求:明确写出名人及其故乡,重点陈述理由,理由合理。
例文:选择绍兴作为研学目的地的理由如下:首先,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巨擘,他的作品和思想对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走进鲁迅的故乡,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成长背景、创作环境以及思想形成过程,从而更全面地理解他的作品和思想。
其次,绍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里,我们可以参观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等历史文化遗迹,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绍兴的自然风光也十分优美。
我们可以游览东湖、鉴湖等自然景观,感受江南水乡的韵味。
这样的研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还能够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综上所述,我建议将“走进名人故乡”主题研学活动的目的地定为浙江绍兴。
(3)请以“月的独白”为题目,用月亮的口吻,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例文:月的独白我是那高悬夜空的明月,静静洒下银白的温柔。
我见证了多少离合悲欢,却只能默默无言,静静守望。
我在夜空中独自轮转,穿越云层,历经风霜。
高考作文素材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九篇】
【导语】寒窗苦读⼗余载,今朝会考展锋芒;思维冷静不慌乱,下笔如神才华展;⼼平⽓和信⼼⾜,过关斩将如流⽔;细⼼⽤⼼加耐⼼,⾼考定会获成功。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考作⽂素材审题⽴意分析及参考例⽂【九篇】》供您查阅。
⼀、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
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体可以归为三类,寓⾔类(包括寓⾔故事、寓⾔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字)、名⾔类(包括名⼈之名⾔、领导之名⾔等以说理为⽬的的警⾔类⽂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活的表述性⽂字)。
③审导思。
这些⽂字引导你思考的⽅向。
如“有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
”“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部分,它⼀般要明确题⽬或话题,如“请就青年⼈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等指导⽴意取向的⽂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度、明确⽴意,⾃选⽂体,⾃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作⽂审题⽴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的,从不同的⾓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阅读下⾯的材料,根据要求作⽂。
趴在鱼缸⾥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样呼吸⾃由的空⽓了。
”鲥鱼奄奄⼀息:“虽然我的⽣命短暂,但我⾄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湖光。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运动的魔力”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运动的魔力”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原题呈现】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引用《吕氏春秋》的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提示我们,水流和门轴在不停运动中才能避免外来生物的腐蚀,保持活力;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
爱因斯坦曾在给儿子的信中说:“生活就像骑自行车,为了保持平衡,就要不断运动。
”骑自行车必须不停地向前蹬,一旦停下来,就容易摔倒。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这是一篇启示型材料作文,这次调研考出题摆脱了最近一段时间比较常见的“辩证类”作文的出题模式,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之感,这对于不少考生来说是友好的,学生不容易在审题上栽跟头。
材料选取了毛泽东援引《吕氏春秋》的名言和爱因斯坦在给儿子的信中的一段话,两则材料价值导向基本一致,故这篇作文审题立意的核心词便是“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这里的“运动”不仅仅指的是物理层面的多动手、多实践、多锻炼,也包括思想观念层面的多思考,接受新的观念,运用新的方法,葆有一种敢想敢作、自我革新的精神。
考生可以并列式展开,论述“运动”的价值和意义,也可以纵向深挖,立足古今探讨为什么要保持“运动”,接着从青少年成长的角度讨论如何保持“运动”的姿态(比如终身学习、敢于接受他人批评、学会自省等等),让自己成为高速发展的“飞轮”。
中华传统文化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论断,如果心想着固守一套标准而不加以变通,想着“一招鲜,吃遍天”,不仅面对变化的世界无法及时作出准备,还会葬送掉自己光明的前途。
考生在写这篇文章时,可以适当援引中今中外的一些反面例子,从而让文章更有思维的深度。
在审题细节上,材料有一句话要留心——“水的流动始终有方向,门轴要精准安插在门臼中才能转动畅顺”。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倡议书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登山爱好者苏余年多年坚持边旅行边捡拾沿途的垃圾,同时动员身边的亲友也这样做。
他和朋友们出资拍摄了环保公益片《流浪的口袋》,呼吁大家外出自带垃圾袋,并把拉圾随身带走。
材料二:12369 是环境保护的举报热线,每一位公民都可以通过拨打热线,向各级环保主管部门举报破坏环境事项。
该热线设立以来,收到各类举报几十万件,一大批责任组织或个人受到惩处。
材料三:根据《巴黎气候协定》,中国的环保目标是到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峰值。
由于中国加大环保力度和转变经济方式,这一目标有可能提前9 年完成。
外媒认为这是中国对世界气候的“大贡献”。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向本市市民写一份倡议书,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 字。
22、【审题】题目包含三则材料,材料一着眼于个人,可以从多年坚持环保行为、动员他人参与环保、向全社会宣传环保等角度立意;材料二着眼于社会,可以从参与环保人人有责、增强公民意识勇敢举报破坏环保行为、破坏环境者必受惩处等角度立意;材料三着眼于国家,可以从中国勇于担责加大环保力度、转变经济方式与环保并行、中国环保业绩受世界肯定等角度立意。
由于题目明确要求以“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那么上述立意都必须归拢到这一主题之下。
也就是说,不管是个人努力、全社会参与,还是国家行为;不管是积极主动保护环境,还是跟破坏环保的行为作斗争,都是为“倡导绿色生活,共建美好家园”作贡献。
这应是文章的基本立意,具体作文时则不妨以小见大,选取具体可感的角度表现这一相对较“大”的主题。
【参考立意】环境保护,从我做起;携手共建绿色家园;携手环保,健康生活。
【参考素材】(1)当我们看到祖国的北疆面临严重的冰冻雪灾时,当我们听到我国西南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时,当我们从T 恤直接过渡到羽绒服时,当我们偶尔抬头发现天空已经不是那么湛蓝时,我们是不是都在不约而同的问一个问题:我们的地球到底怎么了?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们在享受优越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清晰地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化。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五步法湖南高考作文题是新材料作文题。
这类题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另外,给材料作文不易猜题、押题,较能体现考生的真实水平。
正因为如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也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
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高考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主要是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
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例如2011年湖南考题:“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字数不少于800字,文体不限。
”材料通俗而又深刻,既具有导向性,又有启发性:某歌手第一句话由“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以此为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这句话再简朴不过,却蕴含深意:“大家好,我来了”变为“谢谢大家,你们来了”,不仅仅是话语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态度的变化,我们应该赋予其积极的意义:歌手由以自我为中心变为以他人为中心,由趾高气扬变为俯下身子,由人人为我变为我为人人,由高高在上变为谦逊感恩,推而广之,可联想到我国的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民种田有纳税变为有奖赏……这是当今社会的呼唤:如果人人都换位思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我们应该材料进行理性的思考,并联系生活的实际予以表达。
再如:“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自在”和“成人”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自在”和“成人”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学者认为,《西游记》里所呈现的孙悟空的成长史,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孙悟空“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但随着这种“自在”发展到极致,他被压在了五指山下。
戴上金箍,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看似脱离了个人的绝对自由,然而也正是孙悟空收敛心性,走向“成人”——最终成佛的道路。
“自在”和“成人”,是成长中的青年人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他们一方面渴望个体拥有更多的自由,另一方面又随时要去面对来自社会的种种规范和约束。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和感悟,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思辨性材料作文题。
孙悟空西天取经的过程,是他从“自在”走向“成人”的过程,也是他逐渐摆脱兽性,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种种规则,磨练自身,不断获得人性的过程。
而从材料中对孙悟空经历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材料对“自在”与“成人”并不是一视同仁的。
完全无拘无束的自在,让孙悟空失去了自由。
而脱离了个人绝对自由,收敛个性,遵守规则后,他却最终得以立地成佛。
而关于我们青少年的“成人”与“自在”来说,如果我们追求一味的安逸自在,自由闲适,每个人都不去上学,都不去工作,都不去为了理想辛苦打拼,那么我们始终是那个无知的顽童,我们的社会也将面临崩溃。
而正是在我们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有了必要的约束,必要的束缚,那些胡乱生长的生命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才有了向阳的决心和毅力,整个社会才变得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所以,写作过程中,要对个人自由与社会规则进行思辨性的讨论,而且这个讨论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成长历程来进行。
首先可以明确提出,我们身为人类在社会公共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对此还可以紧跟时事,结合如今疫情封锁,出行不便时,人们如何遵守网络社交的规则这一时代话题进行思考。
高考模拟作文审题立意指导及优秀范文:走在大道上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材料一: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
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
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摘编自《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科技日报》2001年2月22日)材料二:9月27日,第七批117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运载专机缓缓穿过水门,这是迎接英烈的崇高礼遇。
5位90岁上下的志愿军老战士见证了今天的仪式。
“异国他乡七十载,如今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早早等候的市民肃立行注目礼,有人默默拭泪。
一位老人手拿照片说:“照片上没有我的父亲,他没看到这张照片就牺牲了。
”一位市民深情地说:“先烈们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奋发图强!”自2014年以来,累计已有716位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到祖国。
(摘编自《英雄归故里浩气存天地》,《人民日报>》2020年7月28日)阅读新闻是青年们了解历史、关注社会、扩大胸襟的一种途径。
以上两则新闻内涵丰富,请据此写一篇评论文章,向校报“走在大道上”栏目投稿。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23.(一)审题:第一则材料选自人物通讯,展示的是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的袁隆平背后的勤勉敬业,朴实淡泊。
第二则材料摘编自一则消息,报道的是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的感人事件,从中可以看到志愿军烈士做出的的巨大牺牲,以及人民对烈士的感激之情。
两则新闻的主角都是国家发展的杰出贡献者:志愿军战士打败侵略者,让中国“站起来”,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解决粮食问题,让老百姓肚子“饱起来”,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2021高考语文材料作文“网课的争论”审题指导与参考立意
2021高考语文材料作文“网课的争论”审题指导与参考立意【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疫情期间寒假延长,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
在此背景下,网课在全国铺天盖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等推出各式各样的网课,无数中小学生投身其中。
这场网络授课的风潮,引发了人们不小的争论。
甲:对多数学生来说,网课的授课效果根本得不到保障,这种形式主义何必存在?乙:疫情当前,除此之外,可能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吧?丙:网课基本就是一言堂,还有,连续看屏幕对学生视力更是伤害不小。
丁:你们不觉得未来的趋势就是网课吗?你们是不是太小看它了?作为一名高中学生,针对这次网课潮,你有什么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向教育报刊《中学生心声》投稿。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统一署名:宇文强);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本题为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按照任务指令作文。
与此同时,因为要读懂材料,同步对考生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要求也较高。
这则材料讲的是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热点问题,但“停课不停学”本身并不是关键词。
细读材料第一段应该不难发现,关键句在最后一句,关键词自然就是“网课”了,其次才是“争论”,综合起来就是“关于网课的争论”。
有哪些争论?材料接着以四个人的口吻给出了说法,考生可据此提炼出四个话题或四个观点:甲认为,网课基本上是形式主义;乙认为,网课是不得以而为之;丙认为,网课弊大于利;丁认为,网课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综合起来看,其实就是关于网课的作用或价值的思考。
以上是关于材料的理解,那么,题目还有哪些任务指令呢?主要有三个:一是考生“高中学生”身份的要求,二是关于“网课的联想和思考”,三是投一篇反映“中学生心声”即抒发真情实感的文章的要求。
【参考立意】1.网课利弊皆有,取舍因人而异2.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3.我看线上教育4.请让网课健康发展5.如果没有网课6.老师,网课还可这样上7.见网如面8.网课,未来教育之路9.网课是形式主义吗?10.感恩网课11.网课风景独好12.网课之利13.网课上,我们该这样做学生【参考例文】网课学习,真好用一种主动适应的眼光去审视网课,你就会发现,原来它确有许多可爱之处。
高考作文一题多练:领跑者、追赶者主题作文(含审题、立意、例文)
“领跑者”、“追赶者”主题作文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
人生如长跑,有的人是领跑者,敢为人先;有的人是追赶者,紧随其后;当然,领跑者,荣耀的背后是担当的压力;跟随者,看似轻松也需甘居落后的心态……你愿意做领跑者还是追赶者?请你作为学长代表在高一新生入学典礼上发表演讲,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综合材料大意,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抒发真情实感,表达真知灼见,不得抄袭和套作;(3)书写规范,字数不少于800字。
【例文】敢为人先,做领跑者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敢为人先,做领跑者”。
敢为人先,做领跑者,才能活出生命的精彩,才能感受到独一无二的高度。
一味追随,甘于他人背后,便找不到真正的自己。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每个人都是一片树叶,世间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树叶,模仿与追随他人,活在他人华丽的光彩之下,你怎能辨别出这千万缕的光芒究竟哪一缕属于自己?做第一流的花,做第一流的人,才能让生命充满色彩。
当一件件多姿多彩的古物被人发现,一件件仿制品也开始鱼贯市场,或许仿制品的做工比真品还要精良,质地也更莹润,但仿制品仍会被打上两个字——“赝品”。
领先与创新让作品价值连城,灌注了心血与汗水的果实自然香甜。
伴着香甜的果实,登上高峰,品味着“一览众山小”的豪壮气概,这是领跑者所拥有的乐趣;而追随者,将成功复制,妄为自己所用,终将化为一场空。
我们也曾幻想在别人哪里得到关键技术,不必自己辛苦研制“芯”片;我们也曾幻想得到领跑者的帮助,不必自己建造空间站。
然而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跟随者永远只能吃残羹冷炙,甚至乞讨度日,如此还需看人脸色,指不定哪天就没有吃的东西,被人一脚踢开。
做跟随者,看似轻松,实则被人拿住了命门。
有人说了,安逸舒适地获得成功有何不可?可是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樵风乍起,残月孤云,雨意薄冻,没有经寒风冷雨打磨过的成功,不过是成功的“半成品”。
2024年全国卷甲卷高考作文审题立意及写作指导
谁不希望看到国与国之间,真诚相待、和谐共处呢 ?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共同愿景,也是我辈青年 为之奋斗的目标。
(第三分论点,联系现实,有针对性地展开论证。)
习近平总书记曾不止一次地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在世界这条诺亚方舟之上,没有谁能独自掌舵。 我们所能做的,都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着眼于“相遇”,字面意义指双方在某一时空看见对方,加以抽象联想,“相遇” 其实可跳出时地、视野的限制,可以是思维、情感的碰撞。在真正、深层的交互中,我 们可以“看见他人”“看见自己”乃至“见众生和天地”,深化认知,健康成长。
由此,在针对材料信息的追问与思考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关键
对象、逻辑关系,作为自己行文的基础。
审读作文材料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 愿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原材料) 材料结构清晰,三个句子从提出议题,到切入角度,最后收拢观 点,层层深入。
首句划分议题范畴,即“与他人相处”。 第二句细化角度,聚焦到更具体的场景:人们在相处时“不愿表达自己 的想法”。 尾句揭示道理,也就是命题人的核心观点:要“坦诚交流”,才能实 现“真正的相遇” 材料内容贴近个人生活,态度倾向不难理解,但针对这类宽泛的话题如 想避免论述浮于表面、“千文一面”,则需要回归材料找线索,理清逻辑 链条,帮助自己形成更缜密、深入的观点论述。
审读作文材料
每个人都要学习与他人相处。有时,我们为避免冲突而不愿 表达自己的想法。其实,坦诚交流才有可能迎来真正的相遇。 (原材料)
首先关注材料第二句,提炼其中的关键信息“避免冲突”、“不愿表达想 法”。代入题目中的议题范畴“与人相处”,我们可以倒推、追问:
1.为什么会有冲突?——彼此存在差异,或是一方被误解…… 2.为什么回避冲突?——担心不被理解;沟通成本高;回避在短时 相对“轻松”。 3.回避、不愿表达有什么后果?——问题遗留;彼此依然不理解。
2024年高考作文备考之材料作文“补白与留白”审题分析与例文(报刊时评)导写
【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编辑报刊时,编辑会选择篇幅合适的短文来填补版面空白,以充分利用资源,称为补白。
而在书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会有意留下相应空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称为留白。
补白与留白,或是工作的需要,或是艺术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启示。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初读导语,单就第一段而言,在编辑报刊时,编辑会选择篇幅合适的短文来填补版面空白,以充分利用资源,称为补白。
而在书画艺术创作中,艺术家会有意留下相应空白,给观众以想象的空间,称为留白。
说了两种相对的概念“补白与留白”,导语中一个“而”字点明了二者的关系。
由此考虑,导语虽未有明显的偏重,但是,我们不难看出,还是更倾向于“留白”来立意。
再来看总结句部分的导语补白与留白,或是工作的需要,或是艺术的智慧,对我们的人生也有启示。
该句话对“留白与补白”二者作出了中肯的评价,同时也给出写作方向的引导。
所以,文章立意即可以单独从“补白”或者“留白”入手,也可从辩证角度论述。
参考立意:1.留白的人生更精彩。
2.留白让艺术更丰富,人生更精彩。
3.人生需要留白与补白。
【时评赏析与导写】留白,中国文人的艺术“自留地”作者:宋羽偶然读到白居易的《暮江吟》,竟被一句“可怜九月初三夜”感动到了,说不出什么原因,只觉得触碰到了中国文人特有的艺术“自留地”的边缘。
九月初三,不是节日,不是节气,似乎也不是什么特别的日子。
这个日子在白居易的诗里,似乎处于被忽视的位置——人们想象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回味着“露似珍珠月似弓”的灵动,甚至琢磨着“可怜”二字里透露出的爱怜、珍惜之情,至于“九月初三夜”,无足轻重的日子罢了,谁会在意它呢?它偏偏几乎占据了整一行诗,以看似“无意义”的状态构成了一首七绝的四分之一。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 分析及参考例文
2017年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及参考例文印130份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学、才、识”三元作文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
2023高考作文备考----材料作文“学、才、识”三元作文审题指导与例文导写【原题再现】(河北邯郸2023届统考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识以领之,方能中鹄。
”这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名句,讲的是学、才、识三者之间的关系:学问就像弓弩,才能就像箭头,以见识引导弓箭发射,才能命中目标。
以上材料颇具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作文材料引用了清代文学家袁枚《续诗品·尚识》中的名句,并加以释意。
学问像弓弩,才能如箭头,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会命中靶心。
学、才、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互为辅助构成有机整体的。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三者缺一不可。
增加学识,提高眼界,才能使用好学问之弩,让才能之镞一箭中鹄。
拉弓射箭,射中目标有两个条件,一是箭的精准度,二是拉弓的力度。
学问像弓弩,学问越多,拉弓蓄力的就越多。
力量足了,才能拉稳弓弦。
而将力量加强是个长期锻炼的过程,学习积累就似拉弓蓄力,积淀越深,学习之弓也就拉得越满。
否则,弓箭无法弹出,自然无法击中目标。
有了足够的学问,力量汇集于一处,就是在箭头。
所以,才能像箭头,才能是由足够的学问积淀而成的。
而不管是学学问,还是才学,都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才可以让学问与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见识是引导,学识是基础,才能是学习的发挥。
只有当学习的弓弩弯如满月,才识的箭镞才能飞似流星。
其实,学问、才能和见识都是从“学”中来,要想有丰厚的积淀,首先得确定好目标。
有了目标后,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就是靠实力去实现它。
有的人学习不够,急于求成,如同弓弦没有拉满就把箭射出去,其结果是射出的箭虽多,但都软弱无力,无一中的。
有的人学得很踏实,拉弓很慢,但很讲究攒足力道,箭箭都能中的。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我看礁石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艾青的《礁石》写道“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有人说“礁石”回答了作为一个民族,作为一个要求生存权利的人,遇到连续的打击应该怎么办的问题,是不屈精神的象征。
请以“我看礁石”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不少于750字。
【试题来源】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答案解析】例文:我看礁石“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这是艾青笔下的礁石。
我看礁石它长年累月在狂风巨浪的扑打下依然保持乐观、坚定的态度。
我们也应该学习礁石的这种精神,在遭遇生活中的困难、挫折、打击时,能够保持一种乐观、坚定、顽强的心态。
人生的中的困难、挫折、打击,市场存在,无法避免,既然这样,那么我们就必须在前进的路上要坦然面对一切困难,乐观面对生活,才能“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生活是平凡而又无趣的,不期而至的忧虑与痛苦也是一味重要的调剂品。
它可以磨砺我们的意志,丰富人生阅历,激发出我们勇于挑战困难的信心,将痛苦化成特殊的人生养分。
我们就在这样百味的人生滋味中长大、成熟。
周文王拘于菱里而推演出《周易》,仲尼困厄之时写出《春秋》,屈原被放逐仍矢志不渝作成《离骚》……这些事迹清楚地告诉我们:痛苦并非不可逾越的山峰,之所以停至不前是因为我们在困难的磨砺中丢弃了那些忍辱负重、战胜痛苦的决心。
司马迁虽身受极刑但仍坚强地活着,亦因“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人生目标,面对挫折,他忍受痛苦及世人的眼光,终于造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传奇巨作!生活固有快乐,而哀怒也是不可或缺的情感,它使我们明白人生之酒多苦涩,人生之路的不平坦。
2024高考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审题指导与例文)
2024高考热点主题作文写作指导: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审题指导与例文)【真题再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进入高中,我们愈发感受到他人对我们的各种评价。
“你是名校的学生,一定很热爱学习。
”“你个子高,篮球一定打得好。
”“你这次考试成绩下降,是学习不用心了吧。
”“你是女生,数理化肯定会比较弱。
”……甚至在网络上我们也可能会受到各种评价。
这些评价或合理或无理,或善意或恶意,让我们倍加困扰。
假如你即将参加校团委举办的以“他人评价与认识自我”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导写】【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
材料首先借我们日常的校园生活及网络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指出了过多的他人评价干扰自我的问题。
对此,首先应该认识到,他人评价不可能不存在,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必将穷其一生身处于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就不可能脱离他人的影响。
这就意味着我们不可能忽视他人评价。
其次,材料中也指出他人评价中也存在“合理”和“善意”的成分,这就说明我们不能完全否认他人评价。
但是,材料最终指出的是这些无处不在的他人评价“让我们倍加困扰”,这就说明过分在意他人的评价与看法,导致陷入自我怀疑与否定,会让我们陷入无法正确认识自我的危害。
对于主题中“他人评价”和“认识自我”的关系,写作时首先可以借美国心理学家库利的“镜中我”理论“人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自我的认识,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形成的,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等等,都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镜子’,个人通过这面‘镜子’认识和把握自己”肯定他人评价的积极意义,并指出自我认知占绝对主导地位必将导致极端的利己主义。
其次,则从相反角度指出他人评价占绝对主导地位则会使人丧失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因为过分相信别人的评价,让“自己”成为他人评价的附属品,会使我们逐渐丧失人的独立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高考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分析及参考例文一、审题时应五点: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动笔前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服从材料的整体;观点可能比较新颖;有话可说。
三、写作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鲥鱼奄奄一息:虽然我的生命短暂,但我至少领略过江海的辽远;你的生命再长,却从未欣赏过鱼缸外的山色湖光。
乌龟悠闲地踱了几步,笑着:连生命都没有了,还拿什么去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个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作文;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抄袭。
【立意分析】这则材料可采用多角度立意法,1.鲥鱼的角度:生命短暂,但充实,有意义;2.乌龟的角度:生命的可贵;生命的价值;3.整体分析:要正确认识自己。
【例文】短暂的生命,多彩的人生有人说:生命像花,美丽而且鲜艳。
有人说:生命像草,平凡而且脆弱。
可我认为,人的生命虽然短暂,可同样要活的有意义。
人生在世,不求大富大贵,但求平平安安;不求举世闻名,但求无愧生命;不求人人称颂;但求无愧于心。
人活一生,要活的有价值,正如保尔·柯察金所说:人最宝贵的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应碌碌无为而羞耻。
这何尝不是人生的目标,生命的宗旨呢?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这些了吗,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回首往事,我们又做到了什么?我们不但要活的快乐,而且要活的有意义将灰色的生命,变成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人生,我们要利用有限的生命,来使自己不枉人生。
当我们看到老人无助地在街心行走,当盲人毫不知情地走在汽车前方,当小弟弟、小妹妹在铁轨上玩时,我们又在做什么?当我们站在烈士墓前,当我们经过战争遗址时,当我们看到英雄舍己救人后,却死在坏人手里,我们的心,那个人们口中的良心又在哪里?具报道,一些黑网吧在利益的驱使下,想方设法勾住学生的魂,非但不制止青少年学生无限制地上网,反而为学生提供盒饭、面包、饮料,甚至让学生泡在网上,夜不归宿。
新疆一少年春节不回家,竟留宿网吧22天!有的学生假期的大半时间都在网吧度过,一个学生把春节得的1000多压岁钱全都压给了网吧,那这些网吧的老板他们的心又在哪里?人活在世,只要无愧于心,无愧于世,无愧于家国天下,那,便是七彩的人生!(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写作指导:表层含义: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
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
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例文】扬长避短,成就人生当今社会无论我们做任何事,在辛勤付出的同时,更需要对客观事实的了解,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自我,实现人生的价值。
兔子是短跑冠军不会游泳,这是由它先天条件决定的,即使再努力地学习也不会成功。
兔子发展短跑的特长,不去学习游泳,打洞之类的薄弱项目,才能在优势项目中立于不败之地。
否则,游泳没学会却把短跑给忘了,那又该怎么办?所以说,发扬长处,避开短处,才是成功的硬道理。
聪明的人懂得扬长避短。
从《三国演义》到《雍正王朝》再到《长征》,唐国强在观众心目中的分量越来越重。
今年,凭借在《长征》中的出色表演,唐国强得到了美菱杯观众最喜爱的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电视剧演员金奖,使他的演艺事业达到了又一个顶峰。
有观众问唐国强有没有信心演好《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的张大民,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自己演不了,并说还有一些角色也演不好,比如说鲁智深等。
因为每个演员由于外型、气质等天生的原因,都有一定的局限性,虽然大家都在尝试突破自己,但不是任何角色都能够胜任,聪明的人懂得去扬长避短。
在团队合作中懂得扬长避短。
在现代的许多公司和企业中,都流传着这样一个长板和短板的理论。
在一个公司中肯定会有地域优势、市场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管理优势等诸多优势中的其一或全部,这就是优势,也就是所谓的长板。
不具备的就算短板。
每个公司都是长板和短板的组合,只有将长板和短板互补,发挥长板的优势,弥补短板的不足,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由此可见,扬长避短是成功的一项重要因素。
的确,纵古观今,扬长避短成就人生的人和事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田忌通过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来弥补自身马匹的不足,从而赢得胜利;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钱仲书,虽然年轻的时候数学不及格,但是清华大学还是破格录取之,终在文学方面成为一代大师;抗战时期,中国中央放弃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一位名人曾经说过:人必须悦纳自己,扬长避短,不断前进。
一个成功的人,他一定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他能够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扬长避短,脚踏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
【思路点拨】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
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材料中人物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四)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星巴克的老板舒尔茨有次去英国出差,在伦敦最繁华金贵的地方,看见在很多名牌店的中间夹着一个非常小的店铺,在卖最便宜的奶酪。
他很好奇的走了进去,见一胡子拉碴的老人在整理奶酪,他问:老先生,这里是寸金之地,您卖奶酪的钱够付房租吗?老人看着他说:先买十英镑的奶酪,我再回答你。
舒尔茨于是买了十几英镑的奶酪。
年轻人,你走出我店门向外看看,老头说,这街上所有你看见的豪华店铺基本上都是我们家的地产。
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赚了钱就买些店铺。
我和我儿子现在还是卖奶酪,因为我们喜欢卖奶酪。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这个故事叙述的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伦敦土豪卖奶酪,凭借这简单的工作赢得了亿万家产。
从我们喜欢卖奶酪工作来看,人生可以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来立意;从我们家很多代人都卖奶酪来看,人生要学会坚持。
【例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刚刚走进社会,生活尚无保障的年轻人做不到;在商海搏杀,被生意困扰的商人做不到;在工作岗位上为养家糊口拼命工作的老百姓也做不到;身负一官半职的各级各类领导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人才能做到如此潇洒呢?我认为是活到一定境界,对自己的需求十分了解的人才会有此魄力。
有这么一个故事:两个老朋友在公园里散步,一个是州长,一个是亿万富翁。
州长向老朋友抱怨说他被政务搅得心烦意乱,经常失眠,并慨叹当初要是他当作家的理想不被生活改变,该有多好。
而亿万富翁则向老朋友诉说金钱使他失去了自由,并对当年一个人坐在海边看潮涨潮落、晚霞翻飞的惬意念念不忘。
这时他们看到大哲学家罗尔带着孙女在草地上放风筝的愉快场景,异口同声道:他们真幸福!于是,州长和亿万富翁走上前求教罗尔:幸福是如何获得的?罗尔看了看他们说:做你喜欢做的事!说完,又放起了他的风筝。
原来,为自己而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竟然是成功的阶梯和内在动力;喜欢,也是幸福的源泉。
有一次记者问爱因斯坦你的成功是否是因为你的天赋时,爱因斯坦风趣地说:有天赋的人很多,而成功与否关键看你对从事的事业的热爱与勤奋。
热爱者,喜欢的另一种表达而已。
你可能贫穷也可能富有,你可能平凡也可能伟大,你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而所有这些都不是幸福的真正源泉。
换句话说,不管你是腰缠万贯还是勉强糊口,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一介草民,只要你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只要你所做的是你所喜欢的,你就会全身心地投入,你就会体悟到其中的乐趣,从而不仅会使你走向成功,还会使你获得幸福。
人生苦短,来去匆匆,我们要想在短暂的生命之旅中有意义地存活,就必须淡泊名利,忘却世俗,脚踏实地地去做你喜欢做的事,为喜欢而活着。
如果上班时间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那就八小时以外去做。
你可以看书、运动、听音乐、写,甚至做家务,织毛衣,闲聊天,都可以作为一种消遣,只要你喜欢做,能按自己的心意而行,就可让身心彻底的放松,有助于解除疲劳,有助于心情平静而舒畅,从而体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快乐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