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共37张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
梦欧,浙江杭县(今杭州)人,
现代诗人、翻译家,为中国现
代象征派诗歌的代表。主要作
品有诗集《望舒草》《望舒诗
稿》《灾难的岁月》等。
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 处于战争中,在战乱的环 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 给亡故的友人上坟,诗人 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 于地下,隐喻的运用和克 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 深长。
二字‘顿’相问,节奏就从容。”《断章》主要使
用的是三、二字‘顿’相间的排列法,所以节奏从 容,从容的节奏与刹那间的感想,是此诗的一大特 征。
月 夜
沈尹默
整体感知
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 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夜景很美丽,风很大,晚上的月光明亮照人,多
么富有诗情画意啊! 背景很美丽,我和树并驾齐驱。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写自然界花草树木本质的同一性,从 而推理出对立之中存在统一,透过繁多的现象窥 见单一的本质,同时表达了作者对世界和平统一 的向往和追求。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怎样理解“繁多是个谎言”? “繁多”就本义来看就是种类多,丰富的意思。但自然界就这 么简单,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和树木都是相同的,整个大 自然是美好的,隐喻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没有三六 九等之分。世界和平统一,皆为人类之向往。所以说,“繁多 是个谎言”。
的运用和克制的反讽让诗的韵味更为深长。
《断章》创作于1935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哲理诗。
据作者自云,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中,但全诗仅有这
四行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来。 《风雨吟》这首诗可能写于20世纪30年代后 期。 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一个广东诗人, 芦荻久居南国,对中国南方的大风大雨应该十分熟悉。 《风雨》一诗的立意,在当年应该很新颖。它将自然的 风雨、社会的风雨以及心中的风雨融合在一起。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回答问题:
1.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主要写了诗人拜谒萧红墓。 2.题目中“口占”是什么意思?表明了什么? “口占”指即兴作诗词,不打草稿,随口吟诵出来。“口 占”表明这首诗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为 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淀和文学的素养聚合在一起产生的一 种“裂变”,一种“反应”。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场景、 特定的倾述对象、特定的心情,这些要素汇流在作者的笔 下,由此一挥而就,成就了不朽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省南海县人。著名诗人, 主要作品有诗集《桑野》《旗下高 歌》《田园新歌》《海南颂》等。
聂鲁达,智利当代诗人。13岁开 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 《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 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 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学奖。 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创作主题,一个 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
3*
短诗五首
1.有感情地朗诵五首短诗,了解诗歌内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诗歌凝练而含蓄的语言。 3.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思考诗歌中蕴含的哲思。
月夜
沈尹默(1883~1971),
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今
湖州吴兴区)人,诗人、
书法家。主要作品有《秋
明室杂诗》《秋明长短
句》。
这首诗写于1917年,当时 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 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的 “月夜”一样。
写法探究
1.意境的创造,显得清新质朴,含而不露。四句诗 含义很广,没有半个字的说教;且诗中的主体情绪与客
观物象融为一体,创构出浑整的画面与意境氛围。
《落叶》《三弦》等。
戴望舒(1905-1950),浙江
杭州人。后曾用笔名梦鸥、梦鸥生、 信芳、江思等。中国现代派象征主 义诗人、翻译家等。他先后在鸳鸯 蝴蝶派的刊物上发表过三篇小说:
《债》《卖艺童子》和《母爱》。
曾经和杜衡、张天翼和施蛰存等人 成立了一个名谓“兰社”的文学小
团体,创办了《兰友》旬刊。
2.《断章》一诗中,诗人是怎样用形象的画面来阐 释抽象的哲理的?
《断章》的4行诗,是4个形象的画面。前两个画 面,“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 看你”,表面似乎互不相关,“桥上”“楼上” 这两个地点,却在看风景时发生了联系。后两个 画面,“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 的梦”,窗子与梦互不相关,却在“装饰”这一 点上又发生了联系。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 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 得耐人寻味。它阐释了诗人心中思考的“事物的 息息相关”的抽象哲理。
短 诗 五 首
学习目标
1.准确、有节奏、感情饱满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 2.反复朗读,体会诗歌描写的形象性,含义的深刻性。
3.揣摩品味凝练、贴切、丰富的语言。
作者介绍
沈尹默(1883—1971),原名 君默。五四前后在北京大学任教。 沈尹默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也是最早的新诗尝试者之一,但后 来长期写作旧体诗词,有多本旧体 诗词集问世。其部分新诗收入《秋 明集》,主要新诗作品有《月夜》
2.“郊原如海,房舍如舟” 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表 现了什么样的情景?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表现了一幅气势磅礴,意境 雄浑的壮阔图景,一望无际的平原如汹涌澎湃的 大海,正酝酿着更激烈的风暴,一个个分散的基 层单位――房舍,被汹涌波浪所激,如一叶叶扁 舟,摇晃不定,前景难测,凶险无比。大与小的 强烈反差,给人造成极为深刻的印象。
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
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背景资料
《月夜》写于1917年,当时的中国正处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其生存环境正如诗中所描述的冬天里 的“月夜”一样。 《萧红墓畔口占》是近代诗人戴望舒于1944年所
作的一首悼亡诗,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战争
中,在战乱的环境中,诗人走了六小时去给亡故的友 人上坟。诗人饱受战乱痛苦,友人长眠于地下,隐喻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墓畔(pàn) 漫漫(màn) 舵手(duò)
舵手
(2)词语释义
漫漫:时间长久或空间广远的样子。
舵手:掌舵的人。常用以比喻领导者。
装饰:指一般人日常生活中的化妆打扮的装束。 装饰也有点缀,装点等意思。
朗读指导
《断章》的诗人在谈到诗的节奏时说过:“一 行如全用两个以上的三字‘顿’,节奏就急促,一 行如全用二字‘顿’,节奏就徐缓,一行如用三、
3.请说说结句“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蕴含着怎样的感情。 这里有伤悼萧红不幸被黑暗势力和坎坷生活夺走了生命; 有惋惜萧红因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 热,不能在革命文坛上创造更多更出色的作品。还有羡慕, 羡慕萧红已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 等了,她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内容探究
“却没有靠着”最能表现诗的主旨,试说说你对此
的感悟。 表现出环境的萧瑟,人物的孤独.面对艰难处境
诗人表现出的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他与高树并排立着,而不是靠着。
品味赏析
赏析诗句“霜雪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在这句诗中,环境是萧森的,人物是孤独的,正 好反映了“五四”时期的一个社会侧面——半殖民地 半封建中国的某种社会相。
此登上智利诗坛。获1971年诺贝尔文
学奖。主要作品有《二十首情诗和一 支绝望的歌》《漫歌》等。
1949年2月聂鲁达离开智利,经阿根廷去苏联,并到巴 黎参加世界和平大会。此后他到过欧、亚、美的许多国家, 积极参加保卫和平运动,并继续从事诗歌创作。1951~1952 年暂居意大利,其间曾到中国访问。1952年8月智利政府撤 销对他的通缉令,人民以盛大的集会和游行欢迎他的归来。 回国后过了几年比较安定的生活,完成了很多诗篇。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表明了 什么? “寂寞”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首句“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专程来拜谒萧红墓,足见诗人 对她友情之深挚。 “寂寞”写出自己生活在敌占区又失去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战 友,心境无比孤寂、悲凉。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中,诗人为什么不说“墓 畔”而说“头边”? 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 她仍然活着,幻想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2.怎样理解“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花”是美好的,人人喜欢它,它 代表美丽、和平。“整片大地”是 说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 整个世界没有战争,人人平等,表 达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同时表现 了诗人为人类和平统一而奋斗的博 大胸怀。
优秀诗作的深层意蕴是不可穷尽的,就像一道包含有 无穷解的方程一样,具有多个层面,不同层面之间又互 相交织与折射,从而使诗歌衍生出不同的含义来。不同 的读者读同一首诗,由于生活环境、文化传统、艺术观 念、鉴赏心境等的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产生 全然不同的发现。
风雨吟
芦荻(1912—1994),原名陈 培迪,广东南海人,诗人。主 要作品有诗集《桑野》《驰驱 集》等。
这首诗作于1941年12月,这正是中华民族遭受苦难 最深重的时候。但在全国人民的心中,正积聚着愤怒 的力量,将会有一场大风暴席卷中华大地,给中华民 族带来新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展现了当时严峻的生存 形势及国人的抗战热情,表达了诗人征服天下的 勇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展现了诗人愿以 天下为己任,征服每一个险涛恶浪的广阔胸怀。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风从大地卷来,雨从大地奔来”两句诗中“卷”字用 得好,好在哪里?
“卷”这个动词极为生动,描绘出了它动荡的、不安 定的,而且被裹挟着的颇有气势冲过来的动态。 而 且,由于动词“卷”的生动使用,“大地”实际上已 经被描绘成了大海,所以“大地”也是个生动的且更 有主体地位的意象,它与“风”“雨”一起构成了一 种气势恢宏、惊心动魄甚至有些让人畏惧的意境。
卞之琳,1910年生于江苏海门汤家镇,祖籍江苏 溧水,曾用笔名季陵,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 1936年与李广田、何其芳一起出版诗合集《汉园集》, 被誉为“汉园三诗人”。抗战期间在各地任教,曾是 徐志摩的学生。为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做了很大贡献。
主要诗集还有《三秋集》、《鱼目集》、《十年诗草》
等。被公认为新文化运动中重要的诗歌流派新月派的 代表诗人。
断章
卞之琳(1910—2000),江 苏海门人,诗人、翻译家。
主要作品集有诗集《鱼目集》
《慰劳信集》《雕虫纪历》,
合集《汉园集》等。
这首诗创作于1935 年10月,是一首精致的 哲理诗。据作者自云, 这四行诗原在一首长诗 中,但全诗仅有这四行 使他满意,于是抽出来 独立成章,标题由此而 来。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诗人通过对“风景”的刹那间感悟,涉及了“相 对性”的哲理命题。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断章》描写了哪两组意象?两组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观念? 第一组:当你站在桥上把周围一切活动当成风景来看的时 候,楼上的人又把你当作风景的一部分来观赏。 第二组:明月的银光装饰了你的窗户,而你整个儿的形象 或许又进入他人的梦中装饰了他人的梦。 通过这两组相关联的意象,诗人表达了一种相对的、平 衡的观念,含着深刻的人生体验,表现出深沉的哲理性的 思考,因而辞约意丰,令人回味无穷。
3.题目中的“风雨”有着怎样的象征意义? 题目中的“风雨”不仅仅是指自然界中的风雨, 对于 “我”这样一个“年轻”没有人生阅历与生 活经验的“舵手”来说,它们也指“人生”的坎 坷与遭遇。
统一
聂鲁达(1904~1973),智利诗人。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 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 《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找出最能表现主旨的句子。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
朗读诗歌,回答问题。 1.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意象?有何作用? 诗中选取了霜风、明月、挺立的高树三种意象,烘 托与高树并立的“我”。 2.如何理解“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 靠着”这两句诗的深刻含意? “我”和“顶高的树并排立着”,互为风景,互为 映衬。“我”处在寒风孤独中,却并不靠那高树, 显示出“我”独立的人格和强烈的自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