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已更新)

合集下载

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

地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学科,涉及到人文地理、自然地理以及地球科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地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物体,它具有自转和公转的运动。

地球自转一天约为24小时,公转一年约为365.25天。

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地壳是最外层,地幔和地核则位于地壳之下。

3.大洋和陆地:地球表面的70%是海洋,30%是陆地。

大洋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南极洲周围的洋。

4.地理坐标系统:地球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通过经度和纬度来确定。

经度是指东西方向的线,纬度是指南北方向的线。

5.自然地理:包括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水文等自然要素的分布和相互关系的研究。

6.人文地理:研究人类活动在地理环境中的分布、演变和影响。

人文地理可以涉及到人口、城市、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内容。

7.自然资源:地球上存在着各种自然资源,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壤资源等。

地理学研究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

8.环境问题:地理学帮助人们了解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污染、生态破坏等。

地理学通过研究地球的自然系统和人类活动,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9.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增长等问题。

人口地理学可以揭示人口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城市地理学:研究城市的空间分布、形态、功能和发展等问题。

城市地理学关注城市的构成要素、交通、工业、居民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11.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工具,用于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地理数据。

GIS可以用于制图、空间分析等方面。

12.地球科学:地理学与地球科学有重叠之处,地球科学研究地球内部结构和地球表层的运动、变化等方面的问题。

13.地理教育:地理学作为一门教学科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地理思维,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自己所处的地理环境。

七上人教地理新教材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七上人教地理新教材教学计划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引领学生认识人类的地球家园。

地理课程贴近生活,关注自然与社会,体现地理学特点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培育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以及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价值。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独特少年。

二、学情分析(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风纪律)具有一定的抽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

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

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同时他们对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有所了解,学习兴趣和未知欲望显得非常浓厚。

初一学生从思维发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及时准确的完成。

三、教材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1、“与同学们谈地理”作为起始部分,主要向学生强调2个部分:其一是学习地理是有用的,其二是地理课程是十分有趣的。

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越来越强调教给学生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2、第一章:地球,包括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与地球仪、地球的运动三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主要内容是天体之间以及天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如恒星与行星、卫星的关系、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了解主要的天体概念,知道为什么地球能成为迄今为止人类唯一的家园,了解我们人类探索太空,探索宇宙的历程,培养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包括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疆域》的第一节《疆域教案(新版)》。此外,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如练习册、阅读材料等,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
2. 辅助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我国的疆域知识,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例如,准备我国地理位置图、疆域范围图、行政区划图等,以及一些相关的视频资料,如我国疆域的自然风光、行政区划的介绍等。
在呈现结束后,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能力层次存在差异,对于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设置不同难度的学习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我国的疆域知识。同时,老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3. 随堂测试:通过随堂测试题,评估学生对我国疆域知识的掌握情况,包括地理位置、疆域范围、行政区划等知识点。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质量,评估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指出他们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人教版(2024)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含两课时)

“学教评”一致性教学设计评估任务1、学生通过在地球仪上演示并观察地球的自转,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概念、周期、方向,特别是在不同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的方向。

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够说出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3、学生生活实例的展示,能够理解地球的自转会导致时间的差异,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并理解其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的学教师的教评估要点环节一新课导入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播放视频,视频中提问太阳为何会东升西落,为什么会有白天黑夜,巴黎奥运会选手会在深夜比赛?学生能够通过视频,对这些现象有兴趣和思考。

环节二新课讲授-地球自转基本特征学生在课本找到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利用地球仪模拟地球的自转,并说出从侧面、北极上空、南极上空上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预设:学生可能会自东向西转动地球仪;也有可能不懂什么叫从北极上空看)因此教师在开始前,要给予正确的指导。

过渡:这些都是由于地球的自转造成的。

出示活动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21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利用动画展示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说出含义、旋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过渡:能不能利用地球仪换个角度看地球的自转?出示活动2:同桌互相利用地球仪演示,从北极和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方向,并写下你们的观察记录。

教师出示模拟地球自转的步骤和观察思路:教师要不断巡视,看学生是否有错,应当及时纠正。

后利用动画效果,给予学生正确的反馈。

并利用口诀让学生记忆。

学生能根据课本文本材料,说出地球自转的含义,绕转中心、周期和方向。

学生能够动手演示地球仪的自转,并且根据指示观察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的方向。

环节三新课讲授-地球自转的地理现象-昼夜更替学生观察老师的模拟回答:①白昼,昼半球②黑夜,夜半球③晨昏线④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对于第4个问题学生不一定会回答到,没关系,教师引导即可。

学生观察教师拨动地球仪,能够观察到,白昼黑夜不断发生变化,能够所出这种现象叫做昼夜更替现象。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完整)

自然地理学知识要点绪论1.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P3-P4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研究对象包括天然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2.自然地理环境的圈层结构 P3地球表层或地理圈是由大气圈、岩石圈的一部分、水圈、生物圈和土壤层组成。

地球外部覆罩着大气圈,大气圈之下是由海洋和陆地水构成的水圈以及疏松的土被层;地球固体部分的外壳称为地壳,地壳以下为地幔和地核;生物的总体及其分布范围称为生物圈。

这些圈层的组合分布具有两种特点:一是高空和地球内部的圈层呈独立环状分布,二是地球表面附近各圈层相互渗透。

第一章1.天文单位 P9长度单位,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14960×104km,即为一个天文单位。

2.光年 P9长度单位,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94605×1012km,即为一个光年。

3.宇宙的组成 P9现代人类理解的宇宙,是大约发生于100亿年前的大爆炸所形成的,范围相当于130亿光年的巨大空间。

宇宙中的天体分为恒星、行星、卫星、流星、彗星、星云等类。

恒星质量很大且能发光;行星不能发光,质量也远较恒星小,绕恒星运动;卫星质量比行星更小,绕行星运动,并随行星绕恒星运动;流星质量更小,也不发光;彗星是很小的,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体;星云是一种云雾状的天体;河外星云是恒星系统;银河星云是极端稀薄和高度电离的氢和氮的混合物。

4.八大行星的基本特征 P11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体积小而平均密度大,自转速度慢,卫星数少,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体积大,平均密度小,自转速度快,卫星数多,称为类木行星。

共同特征:1)所有行星的轨道偏心率都很小,几乎都接近圆形。

2)各行星轨道面都近似地位于一个平面上,对地球轨道面即黄道面的倾斜也都不大。

3)所有行星都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除金星和天王星外,其余行星自转方向也自西向东,即公转方向和自转方向相同。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

初中地理概论知识点总结首先,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也是我们认识的对象,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的学科。

地理学主要由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大部分构成。

一、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是由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和生物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形态特征及其形成过程的科学。

地貌是指地球表层在天然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各种表面形态的总和。

地貌分类有宏观地貌、微观地貌和区域地貌。

地貌的形成主要受岩石性质、地质构造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 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气候概念、气候因素和气候类型的学科。

气候是大气长期变化和分布状况的总和。

气候要素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等。

气候类型由下垂直气候带、高低纬气候带、西风带和地形状况决定。

3. 水文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和地下水的分布、循环及利用的科学。

水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其循环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地下水和水蒸汽。

水文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水文循环、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保护。

4. 地质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造、组成和演变历史的学科。

地质学可以分为构造地质学、岩石地质学、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历史学等。

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岩石和矿物的成因、构造运动、地质灾害和矿产资源等。

5. 生物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是研究生物地理分布、分异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的学科。

生物地理学主要研究生物的地域分布、分异和地理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演变。

生物地理学研究包括生物区系、生态位、生物适应和生态系统等。

二、人文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是由经济地理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交通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学科组成。

1. 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球上经济活动布局的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研究地理空间上的经济活动分布规律、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等。

经济地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工业地理、农业地理和商业地理等。

2. 城市与乡村规划学城市与乡村规划学是研究城市与乡村空间组织和规划的学科。

城市规划包括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规划理论等。

地理硕士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硕士知识点总结归纳

地理硕士知识点总结归纳地理硕士专业是地理学的深造专业,学生在这个专业中需要系统地学习地理学相关知识,并且通过研究和实践加深对地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地理硕士知识点涵盖了地球科学、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领域,下面将就地理硕士知识点进行总结。

1.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地理学核心学科之一,主要包括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生物学等内容。

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构造和演化。

地球化学是研究地球化学元素、矿物和岩石组成的科学,通过对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运移和地球化学循环过程进行研究,揭示地球系统的物质组成和其变化规律。

地球物理学是利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地球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包括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成与演化。

地球生物学是研究地球上生物体与地球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包括生物与环境的适应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内容。

2.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气候学、水文学、土壤学、地貌学等内容。

气候学是研究地球气候系统的科学,包括气候要素、气候变化和气候影响因素等内容。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上水文循环的科学,包括降水、蒸发、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循环等内容。

土壤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土壤形成、性质和利用的科学,包括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等内容。

地貌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地貌形态、地形要素和地貌演化的科学,主要包括地貌要素、地表过程和地貌演化机制等内容。

3.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地理学的另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包括人文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内容。

人文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包括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区域特征与规律、人地关系和人类地理环境问题等内容。

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发展与规划的科学,包括城市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过程、城市规划与治理、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资源利用与配置、产业组织与空间分布、交通与通信网络、经济区域发展与协调等内容。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

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知识点地理作为高考科目,其基础知识点是考生须要掌握的重要内容。

下面将从地球、地理信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介绍一些高考地理基础必备的知识点。

一、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是地理学习的首要内容。

1. 地球的构造地球由内到外分为核、地幔和地壳三个部分。

其中,地壳是我们生活的地球表层,其厚度大约为35公里。

2. 地球的运动地球有两种基本运动:自转和公转。

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线旋转的运动,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

二、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是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的工具。

下面介绍一些与地理信息系统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信息的收集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卫星遥感、地理定位系统和地理调查等方式进行收集。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制作地图、分析地理现象等。

2. 地理信息的展示地理信息可以通过制作地图、制作数据图表等方式进行展示。

地图是一种常见的地理信息展示方式,它可以直观地呈现出地理现象和地理空间关系。

三、自然地理自然地理是研究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自然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是指自然界中的各种自然要素,如气候、地形、水文等;人文环境是指人类活动所形成的各种要素,如城市、交通等。

2.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平均的天气状况,而气象是短期的天气现象。

了解气候和气象对于理解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四、人文地理人文地理是研究人类活动及其与地域之间相互关系的地理学科,下面介绍一些与人文地理相关的知识点。

1. 人口与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某个地理区域内的人的总数,城市是人口聚集较多、以非农业为主的居住地区。

人口和城市的发展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2. 交通与通讯交通和通讯对于地理空间的联系和经济、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

了解各种交通方式和通讯技术有助于理解地理发展和地域联系的变化。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修改后)

地理科学导论第一章(修改后)

李特尔 (人文地理 学家)
是研究人类家园即布满人的地表空间的科学,不以整个地球 为研究对象而以地球表层为研究对象,重点是研究在地区上结合 在一起的各个地理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人是整个地理研 究的核心和顶点。
赫特纳 研究地球表层的差异性,或者说地理科学是按照总特性研究 (德国学者) 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既要研究地理规律又要研究具体的地理事 物。简言之,地理科学是研究区域差异的科学。 白兰士 是研究地面相关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或然论”或“可能论” (法国学者) 的人地关系的学说。地理学的研究应集中在个别区域上,力求通 过一系列具体区域的实证研究来阐明人地关系的一般原理。
部分国内学者的观点
竺可桢 院士 “地理学是一门面向各个自然要素和整个地理环境、综合 性和地区性很强的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形成、发展 与区域分异以及生产布局的科学,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综 合性特点,同时具有明显的实践作用,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 个部门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表 层。地球表层对人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都有密切的关系, 地球表层往外的部分和地球表层更深的部分是地球表层的环 境。地球表层是一个系统,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地球表层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学科。 《地理学 通论》、 《气象学》
立在经验和对系统的实际理解上,经过定量计算,通过反复对比后形成结论,而这
样的结论就是我们在现阶段认识客观事物所能达到的最佳结论,是从定性上升到定 量的认识”。“就其实质而言,是将专家群体(各种的关的专家)、数据和各种信息 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起来,把各种学科的科学理论和人的经验知识结合起来。这
三者本身也构成了一个系统。”
2. 地理科学的大科学属性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自然地理学4版知识点总结课后答案

绪论0.1复习笔记一、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1.地理学地球表面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其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1)地理学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的科学,即只研究地球表层这一部分的人类环境。

地球表层是指海陆表面上下具有一定厚度范围,而不包括地球高空和内部的地球表层。

(2)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可分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三类。

①自然环境由地球表层中无机和有机的、静态和动态的自然界各种物质和能量组成,具有地理结构特征并受自然规律控制。

自然环境根据其受人类社会干扰的程度不同,可分为两部分:a.天然环境或原生自然环境即只受人类间接或轻微影响,而原有自然面貌未发生明显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

b.人为环境或次生自然环境即经受人类直接影响和长期作用之后,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地区。

②经济环境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经人类利用改造后形成的生产力地域综合体,包括工业、农业、交通、城镇居民点等各种生产力实体的地域配置条件和结构状态。

③社会文化环境包括人口、社会、国家、民族、民俗、语言、文化等地域分布特征和组成结构,还涉及各种人群对周围事物的心理感应和相应的社会行为。

(3)地理学分类依据系统论,将地理学分为三个主要组织水平和相应学科:①综合地理学研究整个地理环境综合特征的。

②综合自然地理学、综合经济地理学和综合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经济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

③部门自然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和部门人文地理学分别研究上述三种环境中各要素的学科统称部门地理学。

2.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3.自然地理学的分科自然地理学的分科主要涉及两个层次:即研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的称为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自然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的称为部门自然地理学。

(1)部门自然地理学包括气候学、地貌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地理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地理科学(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该专业不予录取;任何一眼矫正 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不宜就读该专业 。
发展历程
1986年,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及毕业生使用方向介绍》中,设置师范类地理学、理科地学地理学、 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 。
具有满足教学需求的完备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实验课程、课程实习、毕业综合实习、教育教学实习、创 新创业训练等 。
教学条件
师资队伍 教学设施
教学经费 质量保障
各高校地理科学专业应当建立一支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相对稳定、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地理科学专业专任全职教师人数不少于12人。当折合在校生人数大于120人时,每增加20名学生,须相应增 加至少1名专任全职教师,生师比(此处仅计算地理科学专业专任教师)应不高于20:1。
1989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高等教育二司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简介》,自然地理(专业编码理 科07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编码理科0702)属为理科地理学类 。
1993年,教委高等教育司编写出版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中,设置地理学(专业代码 07070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专业代码:070702)、地理学教育(专业代码:070706) 。
各高校应根据培养目标以及自身办学定位,对区域和行业特点以及社会未来发展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 结合自身的学科与人才优势,制定具有学校和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特色专门人才 的需要。
师范类院校应按照卓越教师培养理念,遵循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律,培养现代地理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 全面、基本技能熟练等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熟悉教育学、心理学基本知识,能在各类学校从 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的专门人才。

地理学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是一个综合
性的学科,涉及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社会地理学等各个方面。

地理
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种通过计算机系
统来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空间数据的工具。

地理学原理和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结合起来可以
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变化,为各种研究和决策提供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综合了地理学原理、地图学、计算机科学、数据
库管理等知识的新型技术工具,它将地理空间数据与非空间数据结合起来,通过地图、表格、统计图等形式展现在计算机屏幕上。

GIS可以用来收集、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地理数据,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
和变化。

GIS可以应用在许多领域,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资源管理、
农业生产等。

它为决策者提供了一个直观、全面的视角,帮助他们做出基
于客观数据和科学分析的决策。

总之,地理学原理与地理信息系统的结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强大
的工具去理解和改变地球。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
地球环境,利用地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希望地理学原理和地理信息
系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为人类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遇
和希望。

2022年版地理新课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2022年版地理新课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PPT课件
实践能力。
地理实验与制作
指导学生进行地理实验、模型制作 等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
社会调查与访谈
引导学生参与社会调查、访谈等活 动,了解社会现象和地理问题,提 高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06
评价方式变革与完善
传统评价方式反思
过分强调知识记忆和考试 分数
传统评价方式往往以考试分数作为唯一标准 ,导致学生过分注重知识记忆而忽略实际应 用。
地域文化特色挖掘
挖掘乡土地理资源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和发展变化,增强对家 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探究地域文化差异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文化习俗、建筑风格等,理解地域文化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介绍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激发 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跨学科整合思路
整合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知识
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历史、政治、物理、化学等学科的相关内容, 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地理环境。
强调跨学科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开展跨学科的主题探究活动,如环保实践、城市规划等,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跨学科教学评价
制定跨学科的教学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
核心素养定义及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定义
指学生通过地理课程学习形成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包括人地 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
培养要求
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 强社会责任感;通过探究性学习方式,提升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 地理实践,提高动手操作和实地调查能力。
新知识、新技能引入
01

初中地理 人文地理学

初中地理   人文地理学

1.3.宏观研究上升到全球变化领域,微观机理过 程研究深入发展
地理学宏观综合研究正由区域为主上升到全球 变化领域,即整个地球表层的动态变化过程, 包括自然环境的演变、生物量的变化、人类活 动对全球变化的干预以及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 从整体上研究和把握地球表层演变的规律。地 理过程微观研究也在深入,如径流形成、植被 演替、气候变化、城镇化、工业区位建立、乡 镇结构演变等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活动过 程及其能量变换、物质迁移、信息交流等过程 的微观机理分析不断深化。
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球表面是一个多种要素相互 作用的综合体,这决定了地理学研究的综合性 特点。
地理学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个要素,更重 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综合地研究其组 成要素及它们的空间组合。
它着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 系以及地表综合体的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地理学的综合性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层次不 同,综合的复杂程度也不同。高层次的综合研 究,即人地相关性的研究,是地理学所特有的。
动态性特点
地球表面不断变化的特点,决定了地理学必须用 动态的观点进行研究的特点。
地理学研究及注重空间的变化,也注意时间的变 化。这种变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随意性的;有长 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
用动态的观点研究地理学,就要求把现代地理现 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研究 不同发展时期和不同历史阶段地理现象的规律。
水圈主要由液态水组成,以海洋为主还有 陆地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圈在地球表面物 质和能量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 是生物圈和人类圈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球表层的特征
生物圈是有生命活动的圈层,包括植物、动物和 微生物。生物圈同大气对流层、岩石圈上部、水 圈相互交错,组成一个巨大的复杂的自然综合体;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大部分)

中国自然地理学名词解释(大部分)

名词解释中国矿藏资源大冶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交代——热液铁矿床。

大红山铁矿(白云鄂博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中性钠质或偏钠质火山——侵入活动有关的铁矿床。

攀枝花式铁矿:内生铁矿的一种,与基性、超基性岩浆活动有关的岩浆晚期铁矿床。

宁乡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浅海沉积铁矿,以赤铁矿、菱铁矿为主,北方以宣龙式铁矿为代表,南方以宁乡式铁矿为代表。

綦江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海陆交互相和湖相沉积铁矿,以菱铁矿为主。

鞍山式铁矿:外生铁矿的一种,属前寒武纪沉积变质铁矿,以鞍山铁矿为代表。

石碌式铁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富铁矿类型。

中国地貌与地质构造红层地貌:是指中生代白垩纪—早第三纪,在几乎遍及全国的大小不同、数量众多的中、新生代陷落盆地中所堆积的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所构成的一种地貌类型。

马兰黄土:中国第四纪黄土分期名称之一(华北晚更新世黄土,典型的风力堆积物),标准剖面地点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川北山坡上,因附近清水河右岸有马兰阶地而命名。

雅丹地貌: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往往遭受较强的剥蚀作用,并逐渐形成向里凹的形态。

如果小山包上部的岩层比较松散,在重力作用下就容易垮塌形成陡壁,形成雅丹地貌。

丹霞地貌:暴露地表的为岩性较硬的砾岩、砂砾岩时,受断裂、垂直节理及流水切割等作用,形成峭壁悬崖、石峰林立的丹霞地貌(粤北仁化盆地的丹霞山最为发育,故有此称)。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

黄土地貌:发育在黄土地层(包括黄土状土)中的地形,黄土是第四纪时期形成的陆相淡黄色粉砂质土状堆积物。

风沙地貌:风力作用于地表,风力与沙质地表相互作用的产物。

大尺度的形态有沙丘沙堆,平沙地。

小尺度的形态有沙波纹,沙垄等。

中国近海平原海岸:在沿海冲积平原和潟(xi)湖平原地区发育的海岸。

台湾暖流:黑潮暖流在台湾东北海域分出的一个分支,沿台湾岛向北流向东海北部。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开学第一课 走进地理学

高一上学期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课件:开学第一课 走进地理学
教师必须要把变式训练当做作业认真批改,带领学生共同验证解题思路,形成答题的基本思路。四是落实“作业自助餐”。对学生要进行分类指导,不能一刀切,尤其是对于清北临界生和一本临界生,学校应高度重视临界生转化工作。要把握好临界生的学科短板,制定好辅导、转化和提升的具体措施,要实行面批面改,落实“作业自助餐”。针对不同的高频错题,由教师分别独立设置变式训练题,也就是A错题出至少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B错题再出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C错题也出5道变式训练,独立印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错题,自主领取对应的变式训练题,通过针对性训练补齐学科或知识短板,提升整体备考效益。五是强化精神激励。高三学生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师生缺乏必要交流,学生容易出现心理焦虑、缺乏归属感等心理问题。为此,要对高三年级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大人总想听好听话,学生也是如此,越是鼓励越有劲,因老师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而改变一生命运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要不吝赞美,从情绪上、从情感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等等
人文地理学
03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0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学的体系脉络
地理学已经不是简单地“大地之描述”了,而是对人类家园地球表层的道理的认识和发现。
拓展:地球的表层结构
01
天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气候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等等
自然地理学
02
城市地理学、人口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产业地理学等等
人文地理学
03
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学
区域地理学
04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1.2.1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课件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1.2.1 我们怎样学习地理课件初中地理湘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 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二节 我们怎样学地理(上)
课前导入
你出去旅行过吗?假如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城市独自旅行,可以通过购买什么快速了解各个景点的具体位置、交通,制定经济合理的旅游路线呢?
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地理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
一、什么是地图
用绘制平面图的方法,把地球表面某一区域的景物,按一定比例缩小,并用符号画在平而的相应位置上,注上必要的文字,一幅地图就制作完成了。
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使图上方向与实际方向一致。
二、地图的构成
方向:
练一练:观察长沙部分区域地图,从锦江之星酒店到省博物馆,向什么方向走呢?
没有指向标
东北方向
二、地图的构成
方向:
练一练:观察长沙部分区域地图,锦江之星酒店在长沙站的哪个方向?
有指向标
西北方向
二、地图的构成
方向:
合作探究:在自然界有没有一些确定方向的方法呢?
打开各式各样的地图,尽管它们所表示的内容不同,却具备表示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的要素。
比例尺
图例和注记
方向
二、地图的构成



西
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方向:
N
S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W
E
如何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①有指向标:②没有指向标:③在室外看地图:
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
通常“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
二、地图的构成
练一练2:下列四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比例尺:
A. B. C. D.
A
范围相同
图幅越大
比例尺越大
图幅越小

爱地理知识点总结

爱地理知识点总结

爱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两大类。

自然地理主要研究地球表面的自然现象,包括地貌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水文地理学、地质学、土壤学等。

人文地理主要研究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发展,包括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

这两大类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首先,地理学的基本概念,要了解地理学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概念。

地理学最基本的观点是地球整体性和地球系统的观点。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构成了地球系统。

地球系统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人类活动圈组成,各个圈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状态。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地球系统及其各个组成部分。

地理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有地球、地形地势、气候与气候变化、植被、土壤、水文地理、岩石地理、动植物分布、资源利用、人口与人文现象等。

其次,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要了解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应用。

地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它通过观察、实验、数据、统计、模型、地图等手段来研究地球现象、揭示地球规律。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调查、室内实验、数理模型、遥感技术、地图制图等。

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地收集、分析和利用地理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揭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地理学的研究方法还能够为国家的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等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接着,地理学的主要内容,要了解地理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发展现状。

自然地理的主要内容有地球的形态结构、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地球表面的自然植被、水文地理、气候与气候变化、地质地貌、土壤地理等。

人文地理的主要内容有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交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

这些内容构成了地理学的研究领域。

地理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与地球上的实际环境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条件下,它的发展也呈现出很强的时代性和地域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复试)(科目:地理学)一、考查目标硕士入学考试复试科目《地理学》的考试,要求考生系统掌握自然地理学及人文地理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开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归纳总结50分;综合分析能力30分;知识运用20分;(四)试卷题型结构名词解释: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 15分,共30分(注:以上比例与实际出题可能有一定出入。

)三、考查范围自然地理部分(一)绪论地理环境和人类环境的概念和区别;地理学的“三分法”、“三层次”和“三重性”划分的涵义;自然地理学的分科及依据;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任务自然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二)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其地理意义;地球运动规律、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地理意义;岁差、章动和极移;地理坐标的定义;地球的圈层构造及特征;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三)地壳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与矿物、造岩矿物及常见矿物;岩石的定义,岩浆岩的矿物组成、产状、结构、构造及岩浆岩的主要类型;沉积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类型;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变质作用类型;构造运动的特点与基本方式,构造运动与岩相、建造和地层接触关系;地质构造的定义、最常见的四种类型地质构造;板块构造学说、槽台说与地洼说、地质力学学说的概念和理论;火山的概念、类型、分布及地貌;地震的概念、分类及地震带;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的概念,地壳演化简史。

(四)大气和气候大气组成的成分、水汽、固、液体杂质及相关概念等,大气各成分间的比率随高度和时间而变化的特征;大气的结构,大气分层及各层次的特征;太阳辐射、大气能量及保温效应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气温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的特点;大气湿度的概念,湿度的变化与分布;大气水分蒸发及其影响因素、凝结和凝结条件;水汽地表面和大气中的凝结现象;降水的形成、类型,降水的时间变化规律和降水量的地理分布;大气运动的概念,作用于空气的力及相关定义、自由大气中的空气运动,以及风随高度的变化特征;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环流、季风环流及局地环流的特性及其运动;天气系统的基本概念,气团和锋面、气旋、反气旋的生成、发展、结构和天气以及相关概念;气候的概念,气候系统的组成及特性;辐射因子、环流因子、地理因子对气候的形成和变化规律;低、中、高纬度及高地气候型的气候变化特性;气候变化简史,地质时期和现代气候变化;气候变化的原因和因素;未来气候的可能变化。

(五)海洋和陆地水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与水量平衡的规律;海洋的起源,世界大洋及其区分,海及其分类;海水的组成,海水的温度、密度和透明度;潮汐与潮流,海洋中的波浪及其类型、波浪的折射、洋流的成因和分类、洋流模式和主要洋流,大洋水团及其环流的特点及其变化规律;7万年来的海平面变化、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以及21世纪海平面上升的预测;海洋资源、海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对海洋环境的保护;河流、水系和流域的概念,流域特征对河流的影响;河流水情要素,流速、流量的定义;河川径流的形成和集流过程、径流的变化特点以及特征径流;河流补给的形式、补给的特点,河流水源的定量估计;流域的水量平衡概念;河流分类的意义和原则,我国河流的分类;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湖泊的成因、类型、水文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湖水的性质;沼泽的成因、水文特征以及分类;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动态和运动,岩石的水理性质,地下水按埋藏条件的分类及其变化规律;成冰作用过程与冰川类型,地球上冰川的分布,冰川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六)地貌地貌的成因,基本地貌类型以及地貌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壳的基本特征、类型及其分布;块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崩落与崩塌、滑落和蠕动有关的重力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流水作用的类型和基本特征,坡面流水与沟谷流水地貌、河流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准平原与山麓面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变化规律;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岩性与构造条件、水动力条件以及地表、地下喀斯特地貌特点;喀斯特地貌发育过程及其演变规律,喀斯特地貌的地域分异特征;冰川作用,冰川地貌、冰缘地貌(冻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风沙作用的形式,风沙地貌、黄土与黄土地貌单元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海岸带的组成、结构,海蚀地貌、海积地貌单元的特点,海岸的分类以及海底地貌与海底沉积物的特点、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

(七)土壤圈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圈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土壤形态的特征,土壤的物质组成,包括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土壤水分和土壤空气等;土壤组成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土壤因素学说,成土因素对土壤的形成作用;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主要成土过程;土壤的分类、分布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土壤的水平、垂直分布规律;土壤的地域分布规律、耕作土壤分布规律,世界土壤分布特征;各种土壤类型的基本特征;土壤资源的概念及合理利用和保护。

(八)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生物圈的概念,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的基本特性;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点;生态因子与生物之间的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种群的概念及其一般特征,生物群落的概念、种类组成、群落的外貌与植物的生活型特性、群落的结构、群落环境、生物群落的动态、群落的分类;生态系统的概念、组分和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计算方法;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分布规律,陆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水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与类型;农业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和生态农业;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生物多样性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全球生物多样性概况及受威胁现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及其意义。

(九)自然地理综合研究自然综合体—地理系统—地理耗散结构;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地域分异规律的概念、基本特征、形成背景及本质含义;地带性分异规律;非地带性规律;地域分异的尺度,地域分异规律的相互关系;自然区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及等级系统;土地的含义与土地的分级,土地的分类;土地评价的概念、对象、原则与方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不合理行为的反馈;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人文地理部分(一)绪论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地理学发展简介。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人文地理学的学科特征及体系。

人文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二)人地关系人地关系理论回顾。

主要的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的特征以及人地矛盾内涵和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三)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农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农业经济活动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工业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

工业经济活动的特点。

工业部门结构演变。

工业布局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知识经济与地理环境。

知识经济的概念与工业经济的区别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四)人口与地理环境人口增长、分布与地理环境。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人口结构、素质与地理环境。

人口产业结构、年龄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人口素质的概念、影响因素及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性。

人口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移动的历史演变、移动的原因及后果。

(五)人类活动的中心——聚落城市。

城市的概念划分;城市化原理、机制、发展和类型;城市职能和规模结构。

城市地域结构和空间分布体系。

村落。

村落的产生与发展、村落与环境的关系、村落类型、村落社区的形成与发展。

城市与区域协调发展。

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原理,及其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的地域类型。

(六)文化活动与地理环境地域文化系统的构成。

文化与文化系统的概念、文化属性与分类。

文化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文化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关系及相关的概念和原理。

地域文化系统形成和发展的时空特征。

地域文化子结构。

文化的扩散类型、特点和文化区的概念。

地域文化系统的综合表现——文化景观。

文化景观概念、特征和构成;文化系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文化塑造地理景观。

文化的空间观念、文化的空间观感结构、地方感。

(七)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人类的休闲活动与地理环境。

休闲与旅游的概念,旅游活动类型,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

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

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方法、内容及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互动关系。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作用和影响。

旅游活动与旅游业的经济作用及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

(八)政治活动与地理环境政治活动概述。

政治活动的地域体系,国家,主权及其制度,国家实力的概念。

领土、自然资源与政治。

领土、自然资源条件与政治活动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

语言、民族、民族主义、宗教、科技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国际冲突的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

冷战后和当前世界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的特征及形成原因,中国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背景及对策。

(九)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人文地理学的自然资源观。

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的概念和特征;正确的自然资源观。

世界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产生的背景、原因和表现。

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资源永续利用和保护原理,生态经济学系统原理,市场经济理论、资源永续利用的措施和对策。

(十)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人类的环境观。

三大环境观的理论及提出的时代背景和评价。

主要的环境问题及其类型。

主要的环境问题类型及产生原因。

人类环境协调。

创造新的技术形式,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和加强立法。

(十一)区域发展与协调人文地理学的区域观。

人文地理学的区域,区域的时空完备性和区域共同体。

区域发展与演变。

区域发展、演变的基本问题,区域发展、演变的影响因素、演变阶段及类型。

区域协调。

区域发展中的人口、资源和规模问题。

区域协调论、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区域观。

四、样题一、名词解释:1、土地利用2、生态农业二、简答题:1、简述综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2、简述世界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

三、论述题:1、试论马克耶夫归纳出自然地带更替的规律。

2、试论资源永续利用的基本原理。

参考书目:1.伍光和,王乃昂,胡双熙,等.《自然地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王建. 《现代自然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陈慧琳,郑冬子.《人文地理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