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
案
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答题时间:120
一、单选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
1.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组织水肿,其主要原因是:
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2.一个人体重为50kg,其血量约为多少:
A.4L
B.2.5L
C.5L
D.3L
3.促红细胞生成素在人体的主要作用是:
A.促进铁的吸收
B.促进雄激素的释放
C.促进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
D.促进蛋白质的吸收
4.成年人的造血组织是:
A.肝脏
B.骨髓
C.胸腺
D.脾脏
5.血小板含量明显减少时,皮肤下易产生瘀血,其原因是血小板:
A.易粘附在血管内膜
B.使血管回缩出现障碍
C.聚集能力下降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6.关于红细胞、血浆和血液比重,正确的叙述是:
A.红细胞>血液>血浆
B.血液>血浆>红细胞
C.红细胞>血浆>血液
D.血液>红细胞>血浆
7.在过敏反应时,哪种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加:
A.嗜碱性粒细胞
B.嗜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8.剧烈运动时,血浆中明显下降的成分是:
A.乳酸
B.非蛋白氮
C.血浆蛋白
D.碱贮备
9.人体如输入0.6%的NaCl溶液,会产生什么样的变化: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血浆渗透压下降
C.红细胞体积变小
D.红细胞体积增大
10.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与哪一物质之比: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二、填空题(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
11.粒细胞依据颗粒的嗜色性不同分为()、()和()。
1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后可明显区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下层是
()。
13.血液的基本功能是()、()、()和
()。
14.缺气或贫血时,肾脏产生的()增多,主要促进()增殖分化,从而促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15.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由()组成,其作用是()。
16.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增多,主要表现为()和()的明显增多。
17.青春期后,男性的红细胞数比女性要高,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平较高。
18.白细胞的无颗粒细胞包含有()和()两种。
19.白细胞不是一个均一的细胞群,根据其形态、功能和来源部位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和()。
20.血液是由()和()组成。
三、名词解释(该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
)
21.胶体渗透压
22.运动性贫血
23.贮存血量
24.血型
25.碱贮备
26.内环境稳态27.内环境28.血液凝固29.生理性止血30.渗透压
四、简答题(该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31.简述血浆渗透压的形成及其生理意义。
32.简述生理性止血的过程。
33.简述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五、论述题(该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
)34.试述运动训练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35.试分析血红蛋白运与动能力的关系。
36.试述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六、案例分析题(该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10分。
)
37.某年五月,一名17岁男性少年运动员到医院就诊,主诉胸痛、胸闷气短、头晕两月余,开始时较轻,后逐渐加重,运动成绩下降,运动后症状更加严重。
经查:心电图正常,胸透正常,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RBC:5.74×1012/L,Hb:18.2 g/L,HCT:50.1%,血小板压积:0.31%……医生看完报告后问道:最近你吃什么东西了吗?少年运动员说:喝了某某补剂,教练说是可以增加红细胞,提高耐力的补品,队友都喝,我觉得我耐力差些,所以每次都喝得多些。
听到这儿医生笑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运动生理学第六章血液与运动测试题及答
案
总计: 6 大题,37 小题,共100 分
一、单选题
1.A
2.A
3.C
4.B
5.D
6.A
7.A
8.D
9.D
10.D
二、填空题
11.
空1.碱性粒细胞
空2.中性粒细胞
空3.酸性粒细胞
12.
空1.血浆
空2.血细胞
13.
空1.运输作用
空2.缓冲作用
空3.调节作用
空4.防御和保护作用
14.
空1.促红细胞生成素
空2.红系祖细胞
15.
空2.蛋白质
空2.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的正常分布
16.
空1.中性粒细胞
空2.淋巴细胞
17.
空1.睾酮
18.
空1.淋巴细胞
空2.单核细胞
19.
空1.粒细胞
空2.单核细胞
空3.淋巴细胞
20.
空2.血浆
空1.血细胞
三、名词解释
21.由蛋白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22.运动性贫血是由于运动训练引起的Hb浓度、红细胞数和(或)HCT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暂时性现象。
23.人体在安静时,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
24.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抗原的类型。
25.习惯上将血浆中的NaHCO3称为碱贮备,通常以每100ml血浆的碳酸氢钠含量来表示碱贮备量。
26.由于人体内有多种调节机制,使内环境中理化因素的变动不超出正常生理范围,以保持动态平衡,这一生理现象称为内环境稳态。
27.相对于人体的外环境自然界,细胞外液是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
28.血液凝固是指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9.正常情况下,小血管受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然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
30.溶液促使水分子透过膜移动的力量即称为渗透压或渗透吸水力。
四、简答题
31.答: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由电解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它是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调节细胞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由蛋白
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于血浆中蛋白质分子量大,分子数量少,所产生的渗透压较小,主要来自于白蛋白,其次是球蛋白。
由于血浆蛋白一般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虽小,但对于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如果血浆白蛋白减少,血浆胶体渗透压将下降,可因组织液回流减少而形成组织水肿。
32.答:生理性止血的过程主要包括血管收缩、血小板血栓形成和血液凝固三个过程。
首先,当小血管受损时,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等使小血管收缩;其次是血小板被激活后粘附、聚集于血管受损处,形成一个松软的止血栓堵塞伤口,从而起到止血的作用。
与此同时,血浆中的凝血系统被激活,在局部迅速出现血浆凝固,以纤维蛋白网加固血栓达到二期有效止血;最后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血凝块达到永久性止血。
33.答:中性粒细胞有很强的变形能力和吞噬能力,能穿出血管壁进入感染发炎部位,将细菌或小异物及坏死的细胞吞噬、分解和消化,也可“自我溶解”,与死亡的细菌和组织溶物一起形成脓液;嗜酸性粒细胞具有较弱的变形运动和吞噬能力,能在过敏反应的局部聚集,限制嗜碱性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此外还参与免疫反应;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颗粒中含有如组织胺、过敏性慢作用物质、肝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前两者可使小血管扩张,支气管、胃肠平滑肌收缩,其中组胺还可使胃酸分泌增多,肝素除有抗凝血作用外,还参与体内脂肪的代谢;单核细胞也具先天性非特异吞噬能力,它与进入组织后转变成的巨噬细胞,存在于淋巴结、肺泡壁、骨髓、肝、脾等器官,有很强吞噬能力,可清除受损的或死亡的细胞和细胞碎片、识别杀伤异己细胞、参与淋巴细胞特异性免疫的初级阶段,还能产生生长因子,增进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生成;淋巴细胞为一类具有特异免疫功能的细胞,是构成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五、论述题
34.答:①一次性运动对血液的影响。
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内产生并释放大量的乳酸,使血液中乳酸浓度增加;长时间持续运动时,血糖浓度会明显下降、血浆容量减少、温度越高、水分及无机盐会明显减少,血浆中其他物质浓度相对升高,血液浓缩;在运动中红细胞会出现暂时性增加,在运动停止后1-2小时后可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运动时外周血中白细胞数有一定的增多,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运动后白细胞数可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其恢复的速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运动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恢复的速度就越慢;②长期运动训练对血液的影响。
经过长期系统的运动训练,尤其是经过耐力训练的运动员,在安静时,血容量高于一般人、红细胞总数和血红蛋白总量较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使红细胞更易于通过毛细血管,提高了血液运输氧的潜力;长期运动训练还可使血脂及脂蛋白发生有益性改变,使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下降。
35.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主要成分,功能主要是运输氧和二氧化碳,并对酸性物质起缓冲作用。
血红蛋白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血红蛋白的数量也是影响人体有氧运动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运动员血红蛋白的理想值男性为160~170g/L、女性为150~160g/L,此时,
氧的运输能力达到最佳。
如果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即出现贫血,造成机体氧气供给不足,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影响机体健康水平;如血红蛋白值过高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和压积也必然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红细胞通过小血管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供氧减少,运动能力也会下降,所以,血红蛋白的数量必须保持在一个最佳范围。
在运动训练中,可利用这一指标评定运动员机能状态、训练水平和预测运动能力。
36.答:血液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承担着运输物质和沟通各部分组织液的作用,并通过呼吸、消化、排泄等器官保持整个机体与外界环境的联系,其功能主要有运输作用、维持内环境稳态、防御功能和生理止血:①运输作用。
从消化道吸收的各种营养物质、肺部吸入的氧气都是通过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供其利用;各组织在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如尿素、肌酐及二氧化碳等也需要通过血液运送到肾脏、肺脏、皮肤及肠道等排泄器官排出体外;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是依靠血浆的运载而到达其作用的细胞,以实现其调节机能;②维持内环境稳态。
血液作为一个缓冲系统,不但可以维持血浆与血细胞之间的酸碱平衡,而且在血管内外体液平衡中也起着重的要调节作用:③防御功能。
白细胞能吞噬异物、产生抗体,在机体损伤治愈、抗御病原的入侵和对疾病的免疫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机体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浆含有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都是血浆蛋白,在免疫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④生理止血功能。
在生理性止血的过程中,受损血管局部及附近的小血管收缩后,血小板附着、黏附、聚集在血管损伤部位,发生不可逆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将伤口堵塞,达到初步止血。
血小板还可以释放一些生长因子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有利于受损血管的修复。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和凝血酶等因子是引起血液凝固的成分。
六、案例分析题
37.分析要点:这位运动员不适症状的出现源自于盲目补充营养物质,没有及时科学监控,掌控适宜的量。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症状主要是因为过度的营养物质的补充,致使血液中红细胞数目和血红蛋白质浓度过高而引起的。
红细胞数目超过了正常范围(正常值(4.5~5.5)×1012/L)、红细胞压积偏高(正常范围40%~50%),红细胞比容是决定血液粘滞度的最主要的因素,红细胞比容越大,血液粘滞度就越高,心脏的负担加重。
同时,由于红细胞数目过多,使红细胞通过小血管的能力下降,导致组织供氧减少,而心肌和脑组织是对氧含量变化非常敏感的组织。
因此导致胸痛、胸闷气短、头晕。
天气炎热时进行运动,由于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红细胞比容相对增大,血液粘滞度也随之增加。
因此导致运动后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