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4)
2012届高考语文 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4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4(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
对自己,我不能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
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珊。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
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
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
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
“3.55一3.21一12.35.3丨2---丨”,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
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
”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才能有这一切呢?’露水、小鸟和风儿的忧伤。
……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
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来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地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说“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孩子/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
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小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
那么,在地上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的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檀子登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墨西哥发现提及2012预言的玛雅文字新记录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1月29日消息,古玛雅人预言2012年将是世界末日,无论是考古学家还是普通公众都对这一预言予以极大关注。
墨西哥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的考古学家承认,他们发现了第二个提及2012年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字记录。
这一记录是在科马卡科废墟发现的,刻在一块砖块上。
科马卡科是古玛雅人建造的砖结构寺庙之一。
在此之前,考古学家只发现一件提及末日预言的古玛雅文物,即在墨西哥湾塔巴斯科的托土盖罗发现的一个刻着象形文字的石板。
国家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所发言人阿托罗-门德兹表示,这个砖碎片很多年前就已经被人发现,一直在进行深入研究。
这件文物一直保存在研究所,并未对外展出。
在一些网上论坛,专家们对这个被称之为“科马卡科砖”的古玛雅人文字记录进行了讨论。
很多人仍旧怀疑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提到2012年12月21日或者12月23日是玛雅人预言的世界末日。
美国德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玛雅铭文专家大卫-斯图亚特表示:“一些人认为这是另一个提及2012年世界末日的文物,但我仍持怀疑态度。
”砖块上的铭文记录了所谓的“历法圆”,这是日子和月份位置的一种组合,每52年重复一次。
砖块提及的日期为第13个Baktun末期。
Baktun是一个大约394年的周期,13是一个重要数字,在玛雅人心目中拥有神圣地位。
玛雅长计数历开始于公元前3114年,第13个Baktun大约结束于2012年12月21日。
但斯图亚特表示,砖块上的日期同样与过去的一些类似日期相符。
他说:“我们没有理由怀疑这是古代的另一个日期,与古典时期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
实际上,砖块上的第三个象形文字似乎是动词huli,意为他/她/它来了。
与托土盖罗发现的石板不同,这个砖块上没有采用将来时的记述,更多的是讲述科马卡科的历史,而不是预言未来。
”托土盖罗石板和科马卡科砖上的文字可能是在1300年前左右刻上去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有隐含意义。
2012年全国高考文学作品阅读选择题汇编(校编版)
E.本文可以看作是关于《绝顶》的创作谈,交代了小说主人公的生平背景,同时也折射出作者的心路历程。
【答案】AE
【解析】A选项,原文中作者说坚信千年后攀登雪山已不再艰难,并没有说人类将无高山可攀;文中并无对小说主人公生平背景的详细交代,因此E选项错误。
答案:B E
解析:“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实身份,及时识破了文亚明拙劣的伎俩”错,“均生动地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惊慌和恐惧”错。
五.湖北卷 耳边杜鹃啼 罗琅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开头部分引用贺铸的词句,烘托了杜鹃鸟的凄美形象,引发了人们对杜鹃鸟的同情,也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意味和文学性。
E.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细节和对比等艺术手法,生动凸显人物个性;人物行为也具有溜之深厚寓意。
(1) 【考点】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解析】B项并没有形容身体长得快的意思。C项“语言平实”“情节跌宕起伏”“叙事手法新颖”的分析都不够恰当。D项“暗示着爷爷对读书的渴望和
1
对财富的羡慕”的分析是错误的。爷爷专注看染布,起初是对染布有兴趣,后来
三.天津卷 掐辫子 刘心武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他”介绍麦秸辫的收购价,并说“他”上大学的生活费全是家人“掐辫子”换来的,蕴含着“他”对亲人的感恩之情。
B.“她”在“他”家体验到了自己在职场生涯中未曾体验到的东西,不由得产生了对职场生活的厌倦。
【易错点拨】选“最恰当的两项”,不容易,可能考生得3分,4分,1分容易,得5分并非每个人都能得到,最恰当,需要你最后结合原文再三比对,看看哪个更好。
2012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10: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400-688-1789 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提供最佳教学方法2012年高考试题汇编之文学类文本一.(2012年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往事(二)之八冰心是除夜的酒后,在父亲的书室里。
父亲看书,我也坐近书几,已是久久的沉默──我站起,双手支颐“颐(yí)”颊、腮,也指下巴。
,半倚在几上,我唤:‚爹爹!‛父亲抬起头来。
‚我想看守灯塔去。
‛父亲笑了一笑,说:‚也好,整年整月的守着海──只是太冷寂一些。
‛说完仍看他的书。
我又说:‚我不怕冷寂,真的,爹爹!‛父亲放下书说:‚真的便怎样?‛这时我反无从说起了!我耸一耸肩,我说:‚看灯塔是一种最伟大,最高尚,而又最有诗意的生活……‛父亲点头说:‚这个自然!‛他往后靠着椅背,是预备长谈的姿势。
这时我们都感着兴味了我仍旧站着,我说:‚只要是一样远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独善其身;我们固然不必避世,而因着性之相近,我们也不必避‘避世’!‛父亲笑着点头。
我接着:‚避世而出家,是我所不屑做的,奈何以青年有为之身,受十方供养?‛父亲只笑着。
我勇敢地说:‚灯台中的别名,便是‘光明的使者’。
他抛离田里,牺牲了家人骨肉的团聚,一切种种世上耳目纷华的娱乐,来整年整月的对着渺茫无际的海天。
除却海上的飞鸥片帆,天上的云涌风起,不能有新的接触。
除了骀荡“骀(dái)荡:使人舒畅。
”的海风,和岛上崖旁转青的小草,他不知春至。
我抛却‘乐群’,只知‘敬业’……‛父亲说:‚和人群大陆隔绝,是怎样的一种牺牲,这情绪,我们航海人真是透彻中边的了!‛言次,他微叹。
我连忙说,‚否,这在我并不是牺牲!我晚上举着火炬,登上天梯,我觉得有无上的倨傲与光荣。
几多好男子,轻侮别离,弄潮破浪,狎习“狎(xiá)习:亲近、领略。
”了海上的腥风,驱使着如意的桅帆,自以为不可一世,而在狂飙浓雾,海水山立之顷,他们却蹙眉低首,捧盘屏息,凝注着这一点高悬闪烁的光明!这一点是警觉,是慰安,是导引,然而这一点是由我燃着!‛父亲沉静的眼光中,似乎忽忽的起了回忆。
2012 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 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较3分) 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 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題,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
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
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
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否定”三个要素。
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
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
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
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
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
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走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
2012高考语文真题汇总之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
福建卷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宝玉挨打后,黛玉前来探望,两个眼睛肿得桃子一般,满面泪光,抽抽噎噎地说道:“你从此可都改了罢!” (《红楼梦》)B、屠维岳使用软化、开除、升迁等多种手段,“和平解决”了厂里的怠工闶潮,暂时解除了吴荪甫的后顾之忧。
(《子夜》)C、觉慧创办了《黎明周报》,被祖父责骂,祖父吩咐觉新严加看管。
觉慧不听觉新的劝告,执意要办下去。
(《家》)D、在爱斯梅拉达将要被抬上囚车时,伽西莫多借助绳子从圣母院墙上滑下,打倒刽子手的助手,把她抱进圣母院。
(《巴黎圣母院》)E、涅赫柳多夫认识了许多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但还是鄙视他们。
他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不快。
(《复活》)【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级,识记,要求学生判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C项《黎明周报》并非觉慧创办,觉慧只是参加其中的工作。
祖父责骂的是觉慧参加学生运动。
E项涅赫柳多夫并不鄙视像西蒙松这样的犯人,他是为马斯洛娃找西蒙松作为保护人感到高兴。
本题一易一难。
易的是E选项,这是对情节完全的颠覆,学生容易判断;难的是C选项,该选项从事件发生的顺序来看是出现了情节替换,考生若不认真识记,会有所犹豫。
【答案】CE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日:“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这孺子”是谁?请简述“儿损我一员大将”这一情节。
(2)阅读下面的《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好,弦子,你救了父亲一命,不过,你只是把父亲给你的东西还给父亲,咱们现在两讫了。
”“父亲”是谁?请简述“你救了父亲一命”这一情节。
答第( )题:答:【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2013届高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14 (选)文学类文本阅读
2012年语文高考试题分类解析【考点14】(选)文学类文本阅读1、(2012新课标全国卷,第三(11)题,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马裤先生老舍火车在北平东站还没开,同屋那位睡上铺的穿马裤,戴平光的眼镜,青缎子洋服上身,胸袋插着小楷羊毫,足登青绒快靴的先生发了问:“你也是从北平上车?”很和气的。
火车还没动呢,不从北平上车,由哪儿呢?我只好反攻了:“你从哪儿上车?”他没言语。
看了看铺位,用尽全身的力气喊了声,“茶房!”茶房跑来了。
“拿毯子!”马裤先生喊。
“请少待一会儿,先生,”茶房很和气的说。
马裤先生用食指挖了鼻孔一下,别无动作。
茶房刚走开两步。
“茶房!”这次连火车好似都震得直动。
茶房像旋风似的转过身来。
“拿枕头!”“先生,您等我忙过这会儿去,毯子和枕头就一齐全到。
”茶房说的很快,可依然是很和气。
茶房看马裤客人没任何表示,刚转过身去要走,这次火车确是哗啦了半天,“茶房!”茶房差点吓了个跟头,赶紧转回身来。
“拿茶!”“先生请略微等一等,一开车茶水就来。
”马裤先生没任何的表示。
茶房故意地笑了笑,然后搭讪着慢慢地转身,腿刚预备好要走,背后打了个霹雳,“茶房!”茶房不是假装没听见,便是耳朵已经震聋,竟自快步走开。
“茶房!茶房!茶房!”马裤先生连喊,一声比一声高。
站台上送客的跑过一群来,以为车上失了火,要不然便是出了人命。
茶房始终没回头。
马裤先生又挖了鼻孔一下,坐在我的床上。
“你坐二等?”这是问我呢。
我又毛了,我确是买的二等,难道上错了车?“你呢?”我问。
“二等。
快开车了吧?茶房!”他站起来,数他自己的行李,一共八件,全堆在另一卧铺上。
数了两次,又说了话,“你的行李呢?”“我没有行李。
”“呕?!”他确是吓了一跳,好像坐车不带行李是大逆不道似的。
“早知道,我那四只皮箱也可以不打行李票了!”茶房从门前走过。
“茶房!拿毛巾把!”“等等,”茶房似乎下了抵抗的决心。
马裤先生把领带解开,摘下领子来,分别挂在铁钩上:所有的钩子都被占了,他的帽子,大衣,已占了两个。
2012届高考语文 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5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5(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一窗山海吴韦材①人的生活目标,往往决定他对风景的看法。
②然而人人看法有异。
就如有朋友说,山海只是属于假期的,是一种遥远的风景。
③还有些朋友,当看到某些挂历上的遥远之处,就会向往住在那里的人们,说他们幸福,能世世代代拥有好空气、天然的水、无污的宽阔土地,还有真实又自然的食物。
但假如那时真有一位能神给予法力让他眨一下眼就梦境成真,我打赌他眼睫毛都不敢动一下。
并非风景遥远,而是,向往只不过是都市人一种用来松弛身心的精神瑜珈,尤其在冷气房里,在场面撑得十分疲倦的会议之后,在周末下着狂风暴雨的窗外,心里有点毫无着落的感觉涌来,那种都市人常有的习惯性风景幻想,就会变成虚拟场面。
④我想,对于风景我是绝对执著的。
风景的虚实其实都在于那个人自己的感受。
有些人不满15岁就向自己许下承诺,非要在众目睽睽之下干出一番事业闪烁峥嵘不可。
这么美好的理想也真叫人动容,只可惜35岁之后再去找回这些人.就知道周而复始的不过是黄粱影子。
⑤也有人,或许很早就向往另端无边的宽阔,这有时也许会让我们看到一些早熟的诗人或灵气浪漫的画家。
可惜预告片虽多,真正上演的机会甚少;有也是快上快下,大浪冲几回,社会出入口处只有整齐的队形。
⑥现实就是如此。
当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该重新衡量环境的选择时,身边的种种现实,早已架构成层层阻碍。
况且,人一出世就有许多等着接收的附赠品,宗室籍贯、文化背景,以及许多不能脱身的责任与承诺,通常都是在人还没有能力为自己编剧之前就纷纷而至的。
戏演下来,就给自己无法离场的借口,除非大限突至。
就算年轻人向往翅膀,年幼少小也无可奈何,只得渐渐投入现实,不久也就同而化之。
什么当年看法,什么第三种角度,统统置于脑海底层,要它重浮见光,恐怕真要等到老去,偶尔站在窗旁还要有颗流星经过的晚上才有机会了。
⑦其实也没有谁是不能离场的。
世界不会因谁的离开把头扭转一下。
我们从小就向往的风景,也一直都处在它们该在的地方,关键只是“可有勇气接受它”。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2012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考生们备战高考的重要内容之一。
正确把握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内容和解答方法,对于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为考生们提供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以帮助考生们更好地备考。
第一部分:阅读理解1. 信息匹配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为了把一个作品听输出去,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大脑中形成一个音乐。
音乐唤醒我们封存深处的思维和情感,使之与听众共鸣。
提到与文学和音乐的结合,巴哈以《音乐的奉献》这首器乐曲作为伟大的开端。
他如是形容这部曲子:我已经用我的作品赢得你们的友谊,用我的歌声来同你们混合。
我现在用我的第三种才序——音乐的奉献来同你们沟通。
巴哈留给我们的遗产就是他确立了音乐和思维共鸣的概念。
这个概念就是音乐、文学和人类情感三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无形的联系(76)。
98.6℉这个数字包含了丰富的含义。
虽然它对于美国人来说,肯定是个熟悉的词。
然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华氏451度》更是一个普遍的数字。
这是因为,作者用这个温度来作为书名,将其出版,这个湿度的书百翻译进不同的语言,并被全人类津津乐道。
2. 文章主题理解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最后一节双饰朴实无华,如理想中的人性,人性最璀璨的光辉来源于这美好世界给予了人类压倒性的希望,人性的光辉改造着美好世界的黑暗,在切切可见的朴实和现实中寻找到了美好的奥秘,使人类能够蒙受忧患而不泄气与仇恨,使人类能够身居世界而不为各种困境压倒。
3. 段落标题理解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卜算子咏梅秦宓张乐张乐将进酒轮台九日。
剩钱老板闲坐长安,莫依弦管任飘然。
年迈已今逝主人万丈秦川,百年无悔の殇根张乐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于是有了一个部头齐物论秦宓张乐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年迈已今逝主人万丈秦川,百年无悔の殇根张乐吴平洁吴平洁杜陵东北时禾黍碧更苍蔼,河间云大都督日坐春眠无题张乐吴平洁牵牛星殷冬何处所,更有潇湘南北时,我与你都望不见的远方丰碑も是何其美丽曼妙、微微散发着黄金的淌芳的等待才走世间,看看。
2012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2高考语文全国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B )。
A. 颀长(qí)悚然(sù)彰善瘅恶(dàn)韬光养晦(huì)B. 人寰(huán)攫取(jué)寻瑕伺隙(xì)啮臂为盟(niè)C.抵牾(yǔ)横亘(gèn)造福桑梓(zǐ)筋疲力尽(jīn)D.鞭挞(tà)骨骼(gé)辗转反侧(niǎn)蜚声中外(fēi)【答案】B【解析】A项“悚”读作sǒng;C项“牾”读作wǔ;D项“辗”读作zh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
A.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
B.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
C.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亲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
D.这位专家的回答让我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实在没想到这个困扰我两年的问题他却理解得那么轻松。
【答案】D【解析】A项“不孚众望”,孚,信服。
意为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
应改为“不负众望”。
B项“呼之欲出”,呼,叫、喊;之,文言代词,指代呼唤的对象;欲,将要;出,出来。
意为一召唤他就会出来似的,形容画像非常逼真,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
这里与“立体报纸”这一对象搭配不当。
C项“渐入佳境”,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
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在句中运用不当。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A.他在英语国家工作一年,不但进一步提高了英语交际能力,还参加过相关机构组织的阿拉伯语培训,掌握了阿拉伯语的基础应用。
2012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11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黑箱,是控制论中的概念,意为在认识上主体对其内部情况全然不知的对象.“科技黑箱”的含义与此有所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存贮知识、运行知识的设施或过程,使用者如同面对黑箱,不必打开,也不必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只需按规则操作即可得到预期的结果.例如电脑、手机、摄像机、芯片,以及药品等,可以说,几乎技术的全部中间和最终成果都是科技黑箱.在科技黑箱的生产过程中,科学知识是通泌出,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则对科学知识进行选择。
除此以外,科技黑箱中还整合了大童人文的、社会的知识,并且或多或少渗透了企业文化和理念。
这样,在电脑或手机中就集成了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美学,以及对市场的调研和政府的相关政策等知识.科技黑箱是特殊的传播与共享知识的媒体,具有三大特点。
首先,它使得每一个使用者—不仅牛顿,都能直接“站在巨人的肩上”继续前进.试想,如果要全世界的电脑使用者都透彻掌握电脑的工作原理,掌握芯片上的电子理论,那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正是通过科技黑箱这一途径而达到最大限度的共享。
如今,计算机天才、黑客的年龄越来越小,神童不断出现,他们未必理解计算机的制作过程就能编写软件、破译密码。
每一代新科技黑箱的出现,就为相对“无知识”的年轻一代的崛起与赶超提供了机会。
其次.处在相对低端的科技黑箱往往与语境和主体无关,而处于高端的科技黑箱则需满足特定主体在特定场合乃至心理的需要。
人们很少能对一把锤子做什么改进,而使用一个月后的电脑则已经深深地打上了个人的印记,这就说明,在认识变得简单易行之时,实践变得复杂和重要.最后,当科技为我们打开一扇又一扇门的时候,我们能拒绝它的诱惑不进去吗?而一旦进去,我们的行为能不受制于房间和走道的形状吗?表面上是使用者在支配科技黑箱,然而科技黑箱却正在使用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使用者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使用者被生产方对象化了。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2012届高考语文 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20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20(三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永恒的坐标余秋雨终于来到奥林匹亚。
没想到这个全人类的体育圣地会有这么好的风景,在快要到达之时就已经是密树森森、清溪浅浅,道路、房舍也变得越来越齐整,空气间洋溢着一种不知来自何处的自然清香。
一脚踏入圣地,你一定会猛然停步,因为被一种阵势吓着了:无数苍老的世石,不管是当年的楼础、殿基还是雕塑,全都从千所的颓废或掩埋中踉跄走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大道两旁。
就像无数古代老将军们烟尘满面地站立着,接受现代人的检阅。
这条大道看不到尽头,只知道它通向一个最简单的终点:为了人类的健康。
见到了宙斯神殿和希拉神殿,搞清了古代每次运动会前点燃圣火的路线,抬头仰望昂首云天的无数石柱,不得不承认,健康是他们的宗教。
走进一个连环拱廓,便到了人类黎明期最重要的竞技场。
跑道四周的观众看台是一个绿草茵茵的环形斜坡,能坐四万人。
只有中间有几个石座,那是主裁判和贵宾的席位。
实在忍不住,我在这条神圣的起点性跑道上跑了整整一圈。
许戈辉在一旁起哄:“余老师跑得不对,古代奥运选手比赛时全都一丝不挂!”我说:“这要怪你们,当年这里没有女观众。
”确实,当年有很长时间是不准女性进入赛场的,要看,让已婚女子观看,而进门正前方几乎一公里远的山头上,才让未婚女子远眺。
许戈辉说:“原以为运动场是少女挑选如意郎君的好地方呢!”听这里的人介绍,当年有一个母亲化装成男子进入赛场观看儿子比赛,儿子获得冠军她一声惊呼露出女声,上前拥抱又露出女形。
照理应该惩罚,但人们说运动冠军一半是人一半是神,我们怎么能惩罚神的母亲?此端一开,渐渐女性可以入场观看比赛了。
漫步在奥林匹亚,我很少说话,领受着不轻的文明冲撞。
我们也有灿烂的文化,但把健康的概念如此强烈地纳入文明,并被全人类接受,实在是希腊文明值得我们永远仰望的地方。
古代希腊追求人的双重健康:智力的健康和肢体的健康。
智力的健康毋须多言,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说,在哲学、伦理学、逻辑学、数学、美学、医学、法学等等领域,我们至今仍在用希腊的基础话语在思考;肢体健康更有一系列强大的证明,例如今天全世界还在以奥林匹克和马拉松的名义进行体育竞赛,希腊人体雕塑至今仍是人类形体美无可企及的标本。
2012届高考语文 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1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11(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梵高的坟茔范曾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
顺着塞纳河西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
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殉道者梵高的遗踪。
梵高这位荷兰籍的天生奇才,一百年前来到法兰西后等待他的是贫困与饥饿。
梵高一生卖不出一张画,人们也根本不知道梵高,艺术界汪洋大海般的平庸在压押着他。
他曾在一张画上描写了一个最粗糙的木椅,在破烂的藤座上放着他的烟斗和一张纸包的些许烟草,它似乎向我们唱出一首凄凉的身世之歌。
艺术既不能提供面包,那就让需要面包的艺术家速朽,而自裁便是最简捷的方式:梵高拿起了手枪,走到萨都的草坪,向心窝射了一枪,他在华贵的建筑前对这不公平的社会用生命作了一次壮烈的抗议。
梵高过着清白无瑕的生活,他没有金钱的刺激,没有女人的诱惑,没有鲜花的慰藉。
当罗丹要丰腴清丽的模特儿们在画室翩然起舞时,当莫提格里昂尼面对妩媚而慵懒的美女,在画面上把她们的脸“令人愉快地拉长”时,梵高在哪里?他正对着一片平常的农田,一张破旧的靠椅,一双踏遍人间含辛茹苦的皮鞋,画这些巴黎的大师们不屑一顾的事物;在他的画笔下,野地里摘来的向曰葵燃烧着一把火,蓝色野花,临风摇曳,这哪里是在依物描像?这是在倾诉爱情,但是他的情人却在大地的草木盛衰中,天穹的曰星隐耀中,看他画的所有自画像,那眼神没有一幅不咄咄逼人,那其中闪现的光芒有坚毅,有不平,有尊严,充满了对人生的批判和对自己命运的抗争。
梵高在美术史上的出现确实是一个奇迹。
他远离了传统审美的藩篱,以神奇的手法、高妙的色彩、超绝的构图,一扫艺术界的平庸、浅薄和惰性。
这种画风一旦问世,美术史就必须重写,色彩学甚至美学就必须修正,这正是梵高撒向人间的一个永恒的谜。
梵高死了很多年以后,评论家才像天文学家发现新星一样仰望他,赞叹他。
今天所有豪华壮丽的画馆,都以一展梵高的杰作为荣。
当一幅《没有胡须的梵高》最后以七千一百五十万美金卖出时,举世震惊,欢声雷动。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有参考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文学作品复习测试题(有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长城鲍昌因为深秋的季节已至,下山的时间已晚,我看见落曰熔金,照得你如火嫣红。
在猎猎西风扑剌下,砖缝间的野草开始黄枯,基石下的酸枣变了颜色。
这时,听不见秋虫之低吟,却在仰天一瞥时,看到了黄云间的归鸿。
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像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
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麝篥①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撑,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于是,在人们的一种执拗的幻想里,你被建造出来。
那是自我保护、自我心理平衡的幻想。
墙高六七米,墙厚四五米,随山就坡,险峻万状,自渤海之滨,囊绝荒漠,蜿蜒竞达六千七百公里。
戍楼高耸,斥堠②连绵。
你用一座座雄关,卡住咽喉古道,构成北门锁钥。
这使得互市的商旅,为之蹙眉;却又使历代的皇帝心中安泰,他们自以为统治下的“中央之国”固若金汤,无求于人,万寿无疆。
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
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
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
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
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③不再是嵌奇。
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
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
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正因为如此吧,现在你敞开胸襟了。
你毫不羞怯地迎来了四面八方的亿万游人。
他们之中有总统,有商人,有教师,有学生,有开心的演员与体育明星。
照相机咔嚓咔嚓响着,但响声又被哗哗的笑声淹没。
我不知道他们各自的目的。
但是他们来了,来了。
他们的来,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2012年高考语文题目
2012年高考语文题目2012年高考语文题目一、阅读理解1. 典型小说的阅读和鉴赏: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或完成句子(共5题,每题3分,共15分)。
题目示例: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短文:1984年是清华大学出版社推出的《纪实λ》系列的首本书,在内地陆续出版发行后,这部书的问世立即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反响。
书籍的作者是邓在环。
在《纪实λ》系列的发行以前,内地的读者对邓在环几乎是一无所知的作者。
邓在环的一部分作品是在日本留学期间及归国后参加国庆书画展览,有感于“工笔”和“透视”的东方文明,鉴于“工笔”和“透视”艺术的独特的“多点透视能力”性质,他开始着手研究“多点透视性”问题。
他计划从指导学生绘制“多点透视性”的级数等八个方面,对“多点透视性”的五种类型生作综合比较分析,以形成有关“多点透视性”的论网及“多点透视性”的“论段”,并结构检查法,以刊发留学学作中国古代史料研究应用的最佳的法则。
问题:本文主要介绍了《纪实λ》系列的第一本书是由谁来编辑的?A. 邓在环B. 1984年C. 清华大学出版社D. 《纪实λ》系列2. 文言文阅读和翻译:短文如下,请把下面三个句子句子逐个翻译出来(共3题,每题4分,共12分)。
短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绝伦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斯品岂人人之具哉!然燕人田光前身绝无姓才,草野间服劳先锋也!然南北诸葛,同魁众英,南归人孙寿亡浩浩日篇之训云服劳君前锥,亦未能下鹿矣哉?”问题:根据上述短文,请依次翻译下面三个句子。
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绝伦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2)“然燕人田光前身绝无姓才,草野间服劳先锋也!”3)“南归人孙寿亡浩浩日篇之训云服劳君前锥,亦未能下鹿矣哉?”二、作文请根据以下提示,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提示:2012年,你的家乡发生了一场特大洪水。
请根据以下的提示用你平实的文字,感人的语言来叙述你家乡发生的这场灾难,并简要描述你参与的救援工作,以及对未来防灾工作的展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让高贵与高贵相遇鲍尔吉·原野有泪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饱满。
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
对自己,我不能使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但还算粗糙的蒙古男人,和东北的车老板子仿佛。
这使我对眼圈里转悠的泪水的造访很有些踟珊。
我的泪水是一批高贵的客人,它们常在我听音乐或读书的时候悄然来临。
譬如在收音机里听到德沃夏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黑人音乐的旋律,令人无不思乡。
想到德沃夏克这个捷克农村长大的音乐家,在纽约当音乐学院院长,但时刻怀念自己的故土。
一有机会,他便去斯皮尔威捷克人的聚居地,和同胞一起唱歌。
“3.55一3.21一12.35.3丨2---丨”,我的泪水也顺着这些并不曲折的旋律爬上来。
譬如读乌拉圭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诗集《清凉的水罐》,诗人在做针线活时,窗外缓缓走过满载闪光的麦秸的大车,她说:“我渴望穿过玻璃去抚摸那金色的痕迹。
”她看到屋里的木制家具,想“砍伐多少树才能有这一切呢?’露水、小鸟和风儿的忧伤。
……在光闪闪的砍刀下倒下的森林的凄哀心情”。
读诗的时候,心情原来平静,但泪水会在此优美的叙述中肃穆地挤上眼帘,读安谧的新作《手拉手》,说“透过玫瑰色暮霭的轻纱/我看到河边有个光脚的孩子/捧一尾小鱼/小心翼翼向村口走去”。
这时,你想冲出门,到村口把小女孩手里的鱼接过来。
那么,在地上洒满白露的秋夜,在把身子喝软,内心却异常清醒的酒桌上,在照片上看到趴在土坯桌上写字的农村孩子,蓦然想起小心翼翼的小女孩,捧着小鱼向村口走去,难免心酸。
那么,我想:我并不经常读书更难得到好书,也不大懂音乐,最主要的我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为何会常常流泪?一个在北国的风雪中长大的孩子,一个当抄家的人踹门而入时贴紧墙壁站着的少年,一个肩扛檀子登木头垛被压得口喷鲜血的知青;我,不应该流泪,在苦难中也没有流过泪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怎么会变得“儿女沾巾”呢?如今,我的性格仍然强悍,甚至暴躁。
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一点:泪水,是另外一种东西。
这些高贵的客人手执素洁的鲜花,早早就等候在这里,等着与音乐、诗和世道人心中美好之物见面。
这是一位司仪吗?不,我是一个被这种情景感动了的路人,是感叹者。
如果是这样,我理应早早读一些真诚的好书,听朴素单纯的音乐。
旋律或词语,以及人心中美好的部分,使我想起海浪。
当浪头来时,你盯住远处的一排,它迈着大步走过来,愈走愈204近,就在与你相拥的一瞬间消散了。
这是一种令人惋惜的美好,似乎我们无法盯住哪一排浪。
但可以欣慰的是,远处又有浪涌来,就像使人肠热的旋律、诗和眼里的泪潮。
1.文章第2自然段说“对不期而至的泪水,我很难为情”,原因是什么?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不超过14字)(十三)1.一个男子汉却常有泪水造访。
2.“让高贵与高贵相遇”,从全文来看,两个“高贵”的含义各指什么?答:一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真诚、朴素、善良的情感;(2)真诚的好书、朴素的音乐、世道人心中美好的事物。
3.最后一段中,作者联想到“海浪”,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不超过25字)3.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虽然不易相遇,但却常有,给人以希望。
4.下面对全文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4.A EA.作者在第4自然段写自己过去的经历,说明自己已经不是一个随便被打动的轻易流泪的人。
B.作者不敢用伟岸、英武这样高妙的词形容自己,是因为自己长得粗糙、不帅气。
C.作者在第3自然段结尾说自己“难免心酸”,其原因是觉得女孩用捧小鱼的方式来挽救小鱼的生命,其实是无用的。
D.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提醒人们应该早点读一些好书,听一些好的音乐。
E.文章开篇设置悬念,继而紧扣题目进行叙写,结尾再与开头呼应,结构十分严谨。
(十四)阅读下文,完成l-4题。
莲恋莲(节选)余光中身为一半的江南人,第一次看见莲,却在植物园的小莲池畔。
那是十月中旬,夏末秋初,已凉未寒,迷迷蒙蒙的雨丝,沾湿了满地的香红,但不曾淋熄荧荧的烛焰,那景象,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那天独冲烟雨,原要去破庙中寻访画家刘国松,画家不在,画在,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没有找到画家,找到了画,该是一种意外的发现。
从那时起,一个绰约的意象,出现在我的诗中。
在那以前,我当然早见过莲,但睁开的只是睫瓣,不是心瓣,而莲,当然也未曾向我展开她的灵魂。
在那以前,我是纳息塞斯,心中供的是一朵水仙,水中映的也是一朵水仙。
那年十月,那朵自恋死了,心田空廓者久之,演成数重沙草,万顷江田。
那天,苍茫告退,嘉祥滋生,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等于伽利略的天文望远镜中,泛起一闪尚待命名的光辉。
一位诗人,一生也只追求几个中心的意象而已。
塞尚的苹果是冷的,梵高的向曰葵是热的,我的莲既冷且热。
宛在水中央,莲在清凉的琉璃中擎一枝炽热的红焰,不远不近,不即不离,宛在梦中央。
莲有许多小名,许多美得凄楚的联想。
对我而言,莲的小名应为水仙,水生的花没有比她更为飘逸,更富灵气的了,一花一世界;没有什么比莲更自成世界的了。
对我而言,莲是美、爱和神的综合象征。
莲的美是不容否认的。
美国画家佛瑞塞有一次对我说:“来台以前,我只听说过莲;现在真见到了,比我想像的更美。
”玫瑰的美也是不容否认的,但它燃烧着西方的爽朗,似乎在说:“Look at me!”莲只赧然低语:“Don’t stare, pleade.”次及爱情,“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方面的联想太多了。
由于水生,她令人联想巫峡和洛水,联想华清池的“芙蓉如画”,联想来自水乡而终隐于水的西子。
青钱千张,香浮波上,嗅之如无,忽焉如有,恍兮惚兮,令人神移,正是东方女孩的含蓄。
至于宗教,则莲即是怜。
莲经,莲台,莲邦,莲宗,何一非莲?艺术、宗教、爱情,到了顶点,实在只是一种境界,今乃皆备于莲的一身。
1.第l自然段中说“第一次看见莲”,次段中又说“我当然早见过莲”,这样写是否矛盾?应该怎样正确理解?(30字以内)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十四)1.不矛盾。
因为以前是用眼看,而这次用了心灵,感知到了莲的灵魂。
2.第3自然段开头说:“对于一位诗人,发现了一个新意象”,文中的“新意象”具体指的什么?(30字以内)答: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即作者发现的莲的“绰约”意象,就是“水中的倒影是水上的华美和冷隽”。
3.第3自然段中加线的两个“对我而言”和三个“联想”是反复使用,这样写各有什么好处?答:(1)反复使用“对我而言”的好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0字以内)(2)反复使用“联想”的好处是: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20字以内)3.(1)强调“我”对莲的特有感受,总领下文;(2)借引神话传说中的美女形象,盛赞莲是美、爱和神综合的象征。
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4.A C FA.文章首句着一“却”字,以作为江南人对莲本该不生疏却生疏来突出小莲池中莲的神韵美。
B.“我迷失在画中,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这句让人感悟到,观察事物只要用心专一,仔细琢磨,了解规律,就会流连忘返。
C.“我的莲既冷且热”,是说诗人笔下的莲,不同于画家画的苹果、向曰葵那样冷暖有别,而是“豪艳之中别有一派凄清”。
D.文章借助对比,以玫瑰“燃烧着西方的爽朗”,来突出莲“赧然低语”,如同东方女孩的含蓄美,褒贬适中,表达得体。
E.作者认为莲的小名应为水仙,因为她和水仙花一样同为水中仙子,飘逸而富于灵气,在水中都自成世界。
205F.作者曾盛赞梵高的“向曰葵”,称其为“挣不脱的夸父”,此文中将莲与向曰葵对比,是为了表明“莲”虽美却不及“向曰葵”的热烈,反惹起许多凄楚的联想。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阳台上的遗憾韩少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建筑是人心的外化和物化。
南方在古代为蛮,华外之地,建筑上也就多有蛮风的留影。
尤其到海口一看,尽管这里地势平坦并无重叠式的山峦起伏,但前人留下的老街几乎很少有直的,正的,这些随意和即兴的作品,呈礼崩乐坏纲纪不存之象,总是令初来的北方人吃惊。
可以想像,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要展示天子威仪和官府阵仗,却不那么方便。
留存在这些破壁残阶上的,是一种天高皇帝远的自由和活泼,是一种封建正统文化的稀疏和涣散。
虽然免不了给人一点混乱之虞,却也生机勃勃。
他们不像北方四合院,俨然规规矩矩的顺民和良仆,一栋一檐的定向,都严格遵循天理和祖制,不越雷池。
当然,南北文化一直在悄悄融汇。
建筑外观上的南北差异,并不妨碍南方的宅院,尤其是一些富宅,其实与北方的四合院一样,也是很见等级的,有一些耳房或偏间,可供主人安置侍卫和女佣:很讲究家庭封闭与谐和的,有东西两厢,甚至有前后几进,可供主人安排儿孙及其宝眷,包容儿孙满堂笑语喧哗的节曰大团圆。
在那正厅大堂里正襟入坐,上下分明,主次分明,三纲五常的感觉油然而生。
倘若在庭院中春曰观花,夏曰听蝉,箫吹秋月,酒饮冬霜,也就免不了生出一种陶潜式的冲淡和曹雪芹式的伤感,汉文化一直也在这样的南国宅院里咳血和低吟。
这一类宅院,在现代化的潮流面前一一倾颓,当然是无可避免的结局。
金钱成了比血缘更为强有力的社会纽带,个人成了比家庭更重要的社会单元,大家庭开始向小家庭解体,小家庭又正在被独身风气蚕食,加上都市生活一胎化,已使旧式宅院的三进两厢之类十分多余。
要多家合住一院,又不大方便保护现代人的隐私,谁愿意起居出入喜怒哀乐都相似在邻居的众目睽睽之下?如今高楼大厦正在显现着新的社会结构,展拓着新的心理空间,但一般来说缺少个性,以其水泥和玻璃,正在统一着每一个城市的面容和表情,正在不分南北地制定出彼此相似的生活图景。
人们走入同样的电梯,推开同样的窗户,坐上同样的马桶,在同一时刻关闭电视并在同一时刻打出哈欠。
长此下去,环境也可以反过来侵染人心,会不会使它的居民产生同样流行的话题,同样的购物计划,同样的恋爱经历以及同样的怀旧情绪?以前有一些人说,儒家造成文化的大一统,其实,现代工业对文化趋向的推动作用,来得更加猛烈和广泛,行将把世界上任何一个天涯海角,都制作成建筑的仿纽约,服装的假巴黎,家用电器的赝本东京——所有的城市,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