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圈环流与季风环流达标训练补充练习
三圈环流与季风环流达标训练补充练习1.下列四幅风带图中,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读“物质运动模式图”,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示局部热力环流,那么()A.气温:B>A,D>CB.气温:A>B,C>DC.气压:A>B>C>DD.气压:A>C>B>D3.若此图表示高纬大气环流,那么()A.字母A附近气流按顺时针方向辐散B.字母B附近气流按逆时针方向辐合C.箭头③表示盛行东北风,箭头④表示盛行西风D.字母A所对应的天气系统是反气旋右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判断4—5题。
4.图中风带⑥是()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5.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6.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的风带是()A.东北信风带 B.东风带C.西风带 D.东南信风带7.下列关于大气运动简图中的数码表示的内容正确的是:A.①极地高气压带B.②副极地低气压带C.③东北信风带D.④多雨带读右图回答8—9题8.下图为全球气压带、风带分节及移动示意图,其移动规律是()A.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B.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一致C.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D.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相反9.下列现象发生的时间与A 图表示的时间相吻合的是①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进入多雨的湿季②上海为一年中白昼最短、太阳最低的时间③西伯利亚成为北半球的寒冷中心④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伏旱天气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读右图“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有关右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北半球的夏季B.图中M 处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C.E 地吹西南季风D.F 地吹西北季风 11.形成F 地季风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的影响B.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C.地形的高低起伏D.海陆热力性质12.关于亚洲东部、南部冬季盛行的季风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风向都是偏西北风B .海陆热力差异是其主要成因C .风由高纬吹向低纬,由海洋吹向大陆D .风的发生都是极其寒冷干燥的13.如下图所示,能正确表示7月份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气压分布及P 地风向的是( )A B C D14.夏季对我国天气影响很大,并直接控制我国国雨带分布的气压系统是( )A .亚速尔高压B .阿留申低压C .亚洲高压D .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15.广东位于“回归沙漠带”附近,没有形成沙漠,反而形成湿润气候的主要原因是A.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带来丰富降水B.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形成丰富的对流雨C.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形成丰富的锋面雨D.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西南季风带来丰富降水地理环境 随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01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A 正极反应为:Zn—2e-=Zn2+
B电池反应为:Zn+Cu2+=Zn2+ +CU
C 在外电路中,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D 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解析:Zn是负极,故A错;
电池总反应和没有形成原电池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同,故B正确;
(2010江苏卷)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
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
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②阳极是Al发生氧化反应,要生成氧化膜还必须有H2O参加,故电极反应式为:2Al+3H2O-6e - Al2O3+6H+;加入NaHCO3溶液后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是由于废电解液中含有Al3+,和HCO3-发生了互促水解。
(2)电镀时,阳极Cu可以发生氧化反应生成Cu2+。
(3)铁被保护,可以是做原电池的负极,或者电解池的阴极,故若X为碳棒,开关K应置于N处,Fe做阴极受到保护;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铁是做负极,称为牺牲阳极保护法。
C.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
D. 充电时,阴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试题解析:
本题涵盖电解池与原电池的主体内容,涉及电极判断与电极反应式书写等问题。根据给出的正极得电子的反应,原电池的电极材料Li-Al/FeS可以判断放电时(原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Al-3e-=Al3+。A、Li和Al分别是两极材料。B、应有Al的参加。D、应当是阳极失电子反应。
2010年江苏南京中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南京市201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化学注意事项:1.本试卷l至4页为选择题.共25分,5至8页为非选择题,共55分。
全卷满分8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请认真核对监考教师在答题卡上所粘贴条形码的姓名、考试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再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及本试卷上。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l C一12 0—16 Na一23 Cl一35.5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令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1分,共15分)1.2010年5月,孙中山先生铜像回迁至南京市新街口。
铜及铜合金属于A.天然材料B.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合成材料2.下列属于蛋白质类食品的是A.米饭B.鸡蛋C.黄瓜D.菜油3·金属钒被誉为“合金的维生素”。
五氧化二钒(V2O5)中钒元素的化合价为A.一3 B.+ 1C.+ 3 D.+54.F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1.加热液体 B.读取液体体积 C.稀释浓硫酸 D.点燃酒精灯5.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花生霉变C.瓷碗破碎D.火药爆炸6.下列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且产生大量白烟的是A.木炭B.硫粉C.红磷D.铁丝7.中国志愿者王跃参加了人类首次模拟火星载人航天飞行试验。
有探测资料表明,火星上存在丰富的镁资源。
在元素周期表中,镁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镁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镁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C.镁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2D.镁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8.合理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有效措施之一。
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氮肥的是A.CO(NH2)2B.KClC.Ca3(PO4)2D.CaSO4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A12O3B.HgOC.HNO3D.H2O10.右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12 Mg镁24.31大气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及答案
9.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若广泛用途。一种合 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酸性KMnO4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 B. 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 NaOH溶液反应 C. 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 成、 消反应 D. 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 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严建波
一、化学试题的结构 1.化学题型与分值
表1 江苏最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题量与分值
选择题 题量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14 14 14 分值 48 48 42 非选择题 题量 7 7 7 分值 72 72 78 全卷 题量 21 21 21 分值 120 120 120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 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 NO 和O2 必修一p97页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 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必修二p71页 C.洗涤沉淀时(见图2), 初中教材 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l/L NH4Cl溶液的 pH=5.2 选修4反应原理p68图3-11
c(CH3COOH)> c(CH3COO-)> c(H+)> c(Na+)> c(OH-)
常温下,用0.1000mol/L HCl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NH3· 2O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 H 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溶液中: c(C1—) >c(NH4+)>c(OH—) >c(H+) B、点②溶液中: c(NH4+)>c(C1-)>c(OH-)>c(H+) C、点③溶液中: c(C1—)>c(NH4+)>c(H+)>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NH3· 2O)> (c(NH4+)>c(OH-)>c(Cl—)>c(H+) H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精校版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含答案、解析)精校版LT江苏省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Mn 55Fe 56 Co 59 Cu 64 Br 80 Ba 13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H 2O 的电子式为....H :O:H -+⎡⎤⎢⎥⎣⎦B .4℃时,纯水的pH=7C .162D 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 .273K 、101kPa ,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d (气态)>d (液态)>d (固态)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222Cl +2H O Cl +H +2OH --=↑↑通电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2322Al O 2OH 2AlO H O --+=+ C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2322OH 2NO NO +NO +H O --+=↑ D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233322CO +2CH COOH 2CH COO CO H O --=+↑+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 .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 .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5.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1L0.1mol •L -1的NH 4NO 3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N A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N A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I 2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N A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 2CO 3 B 向含有少量FeCl 2的MgCl 2溶液中加入足量Mg(OH)2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除去MgCl 2溶液中少量FeCl 3 C 常温下,向饱和Na 2CO 3溶液中加少量BaSO 4粉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常温下Ksp(BaCO 3)<Ks p(SO 4) D C 2H 5OH 与浓硫酸170℃共热,制得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 4溶液检验制得气体是否为乙烯11.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泰州市高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笔试题
泰州市高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基本功大赛教学技能笔试题1-5为选择题,每题有1或2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题4分共20分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中和滴定实验时,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B.盛放Na2CO3溶液时,使用带玻璃塞的磨口瓶C.用苯萃取溴水中的溴时,将溴的苯溶液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D.NaCl溶液蒸发结晶时,蒸发皿中有晶体析出并剩余少量液体即停止加热2.仅用下表提供的玻璃仪器(非玻璃仪器任选)就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玻璃仪器A 分离乙醇和乙酸乙酯的混合物分液漏斗、烧杯B 用pH =1的盐酸配制100 mL pH=2的盐酸100 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C 用溴水、淀粉-KI溶液比较Br2与I2的氧化性强弱试管、胶头滴管D 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制备并收集NH3酒精灯、烧杯、导管、集气瓶3.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相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图2所示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HClB.用图3所示装置蒸干NH4Cl饱和溶液制备NH4Cl晶体C.用图4所示装置制取少量纯净的CO2气体D.用图5所示装置分离CCl4萃取碘水后已分层的有机层和水层4.某同学通过系列实验探究Mg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水加入浓硫酸中得到稀硫酸,置镁条于其中探究Mg的活泼性B.将NaOH溶液缓慢滴入MgSO4溶液中,观察Mg(OH)2沉淀的生成C.将Mg(OH)2浊液直接倒入已装好滤纸的漏斗中过滤,洗涤并收集沉淀D.将Mg(OH)2沉淀转入表面皿中,加足量稀盐酸,加热蒸干得无水MgCl2固体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Cl-、Mg2+、Ba2+、CO32-、SO42-,现取三份100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⑴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⑵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⑶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图2 图3 图4 图52.33g。
专题08 人口
专题八人口一、单项选择题(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海南卷)图2示意四个国家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
读图2,完成4~5题。
1.图示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解析】本题组通过人口金字塔图,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的变化。
第④幅图的人口年龄结构类型是年轻型,可以看出底部很宽,所以出生率较高,上部很窄,可以看出老年人少,但不能说死亡率高。
由于上窄下宽,可以看出自然增长率很高。
2.图示四国中30—39岁人口数量从少到多依次是A.①③④②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①②③④【解析】千万要注意金字塔图的底部的横坐标,①图的人口数量单位是“百万”,其余三幅图的单位是“千”,还要注意②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50千人,③④两幅图横坐标上的每个格表示100千人。
另外,四幅图中30—39岁人口数量在纵坐标中都是两个柱状。
3.(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我国是多灾害国家,下列地区中泥石流和滑坡灾害频发的是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C.山东丘陵D.长白山地【解析】滑坡和泥石流两者的共同点都是主要发生在山区,在重力作用下,物质沿一定坡度向下运动。
我国西南地区山高坡陡,岩石破碎,暴雨集中,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
4.(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大综上海卷(文科使用))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但从题干中关键词“快速有效”分析,营造防护林系及实施退耕还林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故A选项正确。
5.(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综山西卷(新课程))图2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过渡型”的国家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过渡型”的人口应该是出生率比较高而死亡率比较低。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化学试题(江苏卷)精校版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Mn 55 Fe 56 Co 59 Cu 64 Br 80 Ba 13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 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 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H 2O 的电子式为....H :O:H -+⎡⎤⎢⎥⎣⎦B .4℃时,纯水的pH=7C .162D 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 .273K 、101kPa ,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 :d (气态)>d (液态)>d (固态)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2222Cl +2H O Cl +H +2OH --=↑↑通电B .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2322Al O 2OH 2AlO H O --+=+ C .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氮:2322OH 2NO NO +NO +H O --+=↑ D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233322CO +2CH COOH 2CH COO CO H O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 .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 .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5.设A N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11L0.1mol?L -的43NH N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 B .1m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pH=1的溶液中:2+Fe 、3NO -、24SO -、Na +B .由水电离的()141H 110mol L c +--=⨯⋅的溶液中:2+Ca 、K +、Cl -、3HCO -C .()()12H /OH 10c c +-=的溶液中:4NH +、3Al +、3NO -、Cl - D .()31Fe 0.1mol L c +-=⋅的溶液中:K +、ClO -、24SO -、SCN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 .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22CO NO O 、和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D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0.10mol ·L1-NH 4Cl 溶液的pH=5.2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2024年江苏卷化学高考试卷(原卷+答案)
D. C. B.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B —11 C —12 N —14 O —16 Cl —35.5 Cr —52 Fe —56 Ag —108 Nd —144一、单项选择题:共13题,每题3分,共39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 我国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
月壤中含有Ca 、Fe 限时75分钟满分100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化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绝密★启用前卷)学注意事项: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分等元素的磷酸盐,下列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的是P Ca FeA. O 2. 反应PbS+4H O =PbSO +4H O 2242可用于壁画修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 2-的结构示意图为B.H O 22中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C. 4中S SO 2−元素的化合价为+6 D.23. 实验室进行铁钉镀锌实验。
下列相关原理、装置及操作不正确H O 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是配制NaOH 溶液铁钉除油污铁钉镀锌D. C. B. B C D A. A 4. 明矾⎣⎦KAl SO 12H O2⋅42)⎡⎤(可用作净水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A. 半径:3++)>r r AlK )( B. (电负性:C. χ(O )>χ(S )沸点:>H S H O 22D. 碱性:Al OH KOH3>()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反应的焓变,常见催化剂有金属及其氧化物、酸和碱等。
催化反应广泛存在,如豆科植物固氮、石墨制金刚石、CO 2和H 2制(二甲醚)CH OCH 33、V O 25催化氧化SO 2等。
催化剂有选择性,如C H 24与(环氧乙烷)反应用Ag O 2催化生成、用CuCl /PdCl 22催化生成CH CHO 3。
第一章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6+1)
2.莫霍界面是
A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3.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C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地表至软流层 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 源地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外部圈层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外部圈 层
概念
组成
其他
大 由气体和悬浮物 气体和悬浮物 是地球自然环
气 组成的包围地球 质,主要成分 境的重要组成
圈 的复杂系统 是氮和氧
部分
水 地球表层水体 地表水、地下 水圈里的水处 圈 构成的连续但 水、大气水、 于不间断的循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1、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2、掌握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组成及主要特征。 3、明确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知道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根据课本P21、P22和配套资 料,思考以下问题。
1、地震波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 2、地球内部圈层的组成及划分依据 3、软流层的位置和岩石圈的范围 4、地球外部圈层的基本特征和它们的相互关系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中,FG线的高度约为2 000~3 000千米,
这个高度称为
。
(2)图中A、B、C、D、E分别表示地球的不同圈层,其中属于地球
外部圈层的是 ,表示地球内部圈层的是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
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i 28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Br 80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共计3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估计,地球上的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能结合来自CO 2中的碳1500亿吨和来自水中 的氢250亿吨,并释放4000亿吨氧气。
光合作用的过程一般可用下式表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某些无机物通过光合作用可转化为有机物 B .碳水化合物就是碳和水组成的化合物C .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催化剂D .增加植被,保护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需要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聚丙烯的结构简式为: B .石英的化学式为:CaSiO 3SiO 2 C .在CS 2、PCl 3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能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D .Ar 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质子数为183.三聚氰酸[C 3N 3(OH)3]可用于消除汽车尾气中的NO 2。
其反应原理为:C 3N 3(OH)3 △3HNCO ; 8HNCO+6NO 2 △7N 2+8CO 2+4H 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 3N 3(OH)3与HNCO 为同一物质 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B .HNCO 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还原剂C .1 molNO 2在反应中转移的电子为4molD .反应中NO 2是还原剂氧化剂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晶体中只存在非极性共价键二氧化硅B .稀有气体形成的晶体属于分子晶体C .干冰升华时,分子内共价键不会发生断裂D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不一定5.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除去铁粉中混有的少量铝粉.可加人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反应后过滤B .为测定熔融氢氧化钠的导电性,可在瓷坩埚中熔化氢氧化钠固体后进行测量 氢氧化钠会将瓷坩埚腐蚀C .制备Fe(OH)3胶体,通常是将Fe(OH)3固体溶于热水中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三氯化铁,加少量盐酸防止水解D .某溶液中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 32-可以是亚硫酸根6. 向存在大量Na +、C l -的溶液中通入足量的NH 3后,该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于组是A .K +、Br -、CO 32-B .Al 3+、H +、MnO 4-C .NH 4+、Fe 3+、SO 42-D .Ag +、Cu 2+、NO 3-7.甲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将甲醇蒸气转化为氢气的两种反应原理是①CH 3OH(g)+H 2O(g)=CO 2(g)+3H 2(g); △H= + 49.0 kJ ·mol -1②CH 3OH(g)+1/2O 2(g)=CO 2(g)+2H 2(g);△H =-192.9 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H 3OH 的燃烧热为192.9 kJ ·mol -1B .反应①中的能量变化如右图所示C .CH 3OH 转变成H 2的过程一定要吸收能量D .根据②推知反应:CH 3OH(l)+1/2O 2(g)=CO 2(g)+2H 2(g)的△H >-192.9kJ ·mol -1液态到气态吸收能量8.阿伏加德罗常数约为6.02×1023mol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2.24LCO 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 ×6.02×1023 未说明状态B .0.1L3 mol ·L -1的NH 4NO 3溶液中含有的NH 4+数目为0.3 ×6.02×1023 铵根离子会水解光能 叶绿素 (蛋白质、碳水化台物、脂肪等)+O 2 CO 2 + H 2O + 微量元素(P 、N 等) -CH 2-CH 2-CH 2- [ ] n2 8 8 +20D.4.5 SiO2晶体中含有的硅氧键数目为0.3×6.02×1023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
2010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江苏
2010年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江苏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生物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DNA和RNA中的五碳糖相同B.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C. T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2D.双链DNA分子中嘌呤数等于嘧啶数2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mRNA合成的同时就会有多个核糖体结合到mRNA上B.唾液腺细胞和胰腺细胞中高尔基体数量较多C.核孔是生物大分子可以选择性进出的通道D.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线粒体集中分布于细胞两端3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l29个氨基和l29个羧基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为透析液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4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是漫长的.直到20世纪初期,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当时人们作出判断的理由不.包括A.不同生物的蛋白质在结构上存在差异B.蛋白质与生物的性状密切相关C.蛋白质比DNA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并且能够自我复制D.蛋白质中氨基酸的不同排列组合可以贮存大量遗传信息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6.育种专家在稻田中发现一株十分罕见的“一秆双穗”植株,经鉴定该变异性状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这种现象是由显性基因突变成隐性基因引起的B.该变异株自交可产生这种变异性状的纯合个体C.观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可判断基因突变发生的位置D.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高产品系7.右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①和②都只能发生在缺氧条件下B.过程①和③都发生在酵母细胞的线粒体中C.过程③和④都需要氧气的参与D.过程①~④所需的最适温度基本相同8.某城市兔唇畸形新生儿出生率明显高于其他城市,研究这种现象是否由遗传因素引起方法不.包括A.对正常个体与畸形个体进行基因组比较研究B.对该城市出生的双胞胎进行相关的调查统计分析C.对该城市出生的兔唇畸形患者的血型进行调查统计分析D.对兔唇畸形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9.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2010年江苏省高考英语试卷及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英语试题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 20 分)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
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满分 5 分)听下面 5 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 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 How much is the shirt?A.₤19.15B.₤9.18C.₤9.15答案是 C。
(B)1.What will Dorothy do on the weekend?A. Go out with her friendB. work on her paperC. Make some plans(B)2.What was the normal price of the T-shirt?A .$15 B.$30 C.$50(A)3.What has the woman decided to do on Sunday afternoon?A. To attend a weddingB. To visit an exhibitionC. To meet a friend(B)4.When does the bank close on Saturday?A. AT 1:00 pmB. AT 3:00 pmC. AT 4:00 pm(C)5.where are the speakers?A In a store B. In a classroom C. At a hotel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和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 B 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和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分钟;听完后,各小题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word版)-推荐下载
的溶液中: 的溶液中:
பைடு நூலகம்
的 溶液中:
CO2、N和O 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 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虑干
D.用广泛 pH 试纸测得
中,每生成 3 mol I2 转移的电子数为 6 N A
溶液的 pH=5.2
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 7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8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 0 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 的 2 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 0 分。
选项
A
B
C
D
实验操作
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 说明该钾盐是 K2CO3
色无味气体
向含有少量 FeCl3 的 MgCl2 溶液中加入足量
Mg(OH )2 粉末,搅拌一段时间后过滤
常温下,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加少量 BaSO4 粉 说明常温下 Ksp(BaCO3 )
末,过滤,向洗净的沉淀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Ksp(BaSO4 )
C. D216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 273K、101kPa ,水分之间的平均距离
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B.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物(江苏卷)
c 利用透析法纯化该蛋 白酶时,应以蒸馏水作 .
D. 利用 该蛋 白酶 的洗衣 粉去 除油 渍 ,效 果 比其 他类 型加酶洗 衣粉好 4 探 索遗 传物 质 的过程 是漫 长 的 , 到 2 纪 . 直 0世
初期 , 人们仍普遍认为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当时人们 作 出判 断 的理 由不包 括 ( ) A. 同生物 的蛋 白质 在结构 上存在差 异 不
B 该蛋 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 ,产生 .
匪圃
I
.. ..... ..... ..... . .
▲
匪
.
▲
旦二 ③{
1. .....- .. ... . j ..... . . . . _
一 ④{
网
1..... _ ...... j . . . . . . _
植 物 种 类 植 被 覆 盖 率 群 落 中的植 物 优 势 种 改造 前 改 造 后 2 种 0 3 0种 1% O 2 % 5 狗尾 草 、 蒿 、 艾 蒲公 英 菖 蒲 、 苇 、 莲 芦 睡
A 利用水压抑制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然后培 . 育形成新个体 B .用 被 射 线 破 坏 了 细 胞 核 的 精 子 刺 激 卵 细
的蛋 白质 , 列叙述 正确 的是 ( 下 19 羧基 2个
D 将该株水稻的花粉离体培养后即可获得稳定 . 遗传的高产品系 7 下图表示果酒和果醋制作过程 中的物质变化 . 过程 , 下列 叙述正 确 的是 ( )
3 某种蛋 白酶是由 19 . 2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 A. 该蛋 白酶分 子结 构 中至少含 有 19个 氨基 和 2
+
I . . . . _ . . ... J .. . . . _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B.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可食用C.为防止电池中的重金属等污染土壤和水体,应积极开发废电池的综合利用技术D.提倡人们购物时不用塑料袋,是为了防止白色污染[答案] B.[相应知识点]⑴.能源结构、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
⑵.食品添加剂。
⑶.环境污染、重金素污染、白色污染。
2.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AgBr↓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Ca2+ + H2O + CO2↑C.利用腐蚀法制作印刷线路板:Fe3+ + Cu == Fe2+ + Cu2+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Br2FeBr3Br+ HBr[答案] D.[相应知识点]⑴.有机物中卤素元素的检验⑵.检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⑶.溴苯的制备以及催化剂3.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的33.6L 氯气与27g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B.标准状况下,22.4L 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C.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 A个分子,其中的氧原子数为2N AD.1L浓度为1mol·L-1的Na2CO3溶液中含有N A个CO32-[答案] C .[相应知识点]⑴.考查22.4L/mol的正确使用,⑵.考查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的计算,⑶.正确表示一定物质的量的某物质微粒所含的共价键数,⑷.考查在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气体分子所含的分子数和原子数,⑸.考查一定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中所含微粒的数目以及盐类的水解知识。
【纯Word版解析】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化学(江苏卷)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精品解析)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P 31 S 32Cl 35. 5 Ca 40 Mn 55 Fe 56 Ni 59 Cu 64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1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计20 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燃料电池能有效提高能源利用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下列物质均可用作燃料电池的燃料,其中最环保的是A.甲醇B.天然气C.液化石油气D.氢气【知识点】本题考查化学与生活的有关知识,化学与能源的内容。
【答案】D【解析】甲醇、天然气、液化石油气都含有碳元素,燃烧容易生成污染物;氢气燃烧生成水,无污染,是最环保的。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92U【知识点】本题考查有关的化学用语,结构简式、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以及原子的表示方法。
【答案】B【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A错误;氢氧根的电子式为,B正确;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D错误。
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使甲基橙变红色的溶液:Mg2+、K+、SO42-、NO3-B.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Na+、Cu2+、HCO3-、NO3-C.0. 1 mol·L-1AgNO3溶液:H+、K+、SO42-、I-D.0. 1 mol·L-1NaAlO2溶液: H+、Na+、Cl-、SO42-【知识点】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
【答案】A【解析】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四种离子能大量共存,A正确;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显碱性,铜离子、碳酸氢根不能共存,B错误;银离子与碘离子不能共存,C错误;D 中偏铝酸钠与氢离子不能共存,错误。
考点29: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1956~2017年高考真题分类考点29: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安徽卷)《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图6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5.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答案】D【解析】考查读图判读分析能力.从图中可以看出,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趋势是波动上升的,升高了1°C多.26.气候变化对安徽省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各地的生长期缩短 B.低温冻害损失减小C.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D.天然湿地面积扩大【答案】C【解析】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27.(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气候变暖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影响。
下列现象与气候变暖有关的是①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台风减少②冰川融化加速,海平面上升③我国东北水稻种植向北推进④青藏高寒区农作物播种推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考查气候变暖影响:台风是太平洋热带低压强烈发展的天气现象,因全球变暖,可能热带低气压更低,越以发展成台风;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因气候变暖,农作物播种可能提前。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图12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
读图回答23~24题。
28.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增强。
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A.①B.②C.③D.④【答案】AC【解析】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后,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了,即①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则大气逆辐射也会增强,即③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化学试题可能用的哦啊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Ag 108 I 127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与能源开发、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应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B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应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C .实现化石燃料清洁利用,就无需开发新能源D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应分类回收利用 2、谁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 .2H O 的电子式为B .4℃时,纯水的7pH =C .162D O 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D .273101K kP a 、,水分之间的平均距离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A .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B .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C .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D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B .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C .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D .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5.设A N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常温下,110.1L mol L -∙的43N H N O 溶液中氮原子数为0.2A N B .1m ol 羟基中电子数为10A N C .在反应中,每生成3m ol 2I 转移的电子数为6A ND .常温常压下,22.4L 乙烯中C H -键数为4A N 6、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1pH =的溶液中:B .由水电离的的溶液中:C .的溶液中:D .的溶液中: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22N O O C O 、和 B .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 .洗涤沉淀时(见图2),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虑干 D .用广泛pH 试纸测得溶液的pH=5.2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8分。
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的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的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正极质量增加B .常温下,反应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C .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D 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的氧化性依次减弱9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若广泛用途。
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可用酸性4K M nO 溶液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B. 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23N a C O 、N aO H 溶液反应C. 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成、消去反应D. 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11. 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 装置Y 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 装置X 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 装置X 、Y 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12. 常温下,用 0.1000 1mol L-∙NaOH 溶液滴定20.00m L 0.100001mol L -∙ 3C H C O O H 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B. 点②所示溶液中:C. 点③所示溶液中: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13. 已知A 、B 、C 、D 、E 是短周期中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5种主族元素,其中元素A 、E 的单质在常温下呈气态,元素B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2倍,元素C 在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元素D 的合金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金属材料。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A 、B 组成的化合物常温下一定呈气态B. 一定条件下,元素C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能发生反应C. 工业上常用电解法制备元素C 、D 、E 的单质D. 化台物AE 与CE 古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223()32()N g H NH g +== ⊿H=-92.4kJ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2c c >B. 92.4a b +=C. 232p p <D. 131αα+< 非选择题15. (12分)高纯3MnCO 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
实验室以2MnO 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3MnCO 的操作步骤如下:(1)制备4MnSO 溶液: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2MnO 和水,搅拌, 通入2SO 和2N 混合气体,反应3h 。
停止通入2SO ,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22342MnO H SO MnSO H O +=+)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2SO 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2SO 和2N 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③若实验中将2N 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2Mn+、24SO -的浓度随反应时间t 的浓度变化如右图。
导致溶液中2Mn +、24SO -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 原因是 。
(2)制备高纯3MnCO 固体:已知3MnCO 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0100C 开始分解;2()Mn OH 开始沉淀时7.7pH =。
请补充由(1)时制得的4MnSO 制备高纯3MnCO 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 2()Ca OH 、3NaHCO 、 23Na CO 、25C H OH 】。
① ;② ;③ ;④ ;⑤低于0100C 。
16.(10分)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0370HNO C 3BaCO 、3BaSiO 、3BaSO 、22()Ba FeO 等]。
某主要生产2B aC l 、3BaCO 、4BaSO 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32()Ba NO ,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1)酸溶后溶液中1pH =,32()Ba NO 与3HNO 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070C ,且不使用浓硝酸,原因是 、 。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 为 (填化学式);中和Ⅰ使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少(中和Ⅰ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
17.(8分)下表列出了3种燃煤烟气脱硫方法的原理。
(1) 方法Ⅰ中氨水吸收燃煤烟气中2SO 的化学反应为3224232()N H SO H O N H SO ++= 4232243()2N H SO SO H O N H H SO ++=能提高燃煤烟气中2SO 去除率的措施有 ▲ (填字母)。
A .增大氨水浓度 B.升高反应温度C.使燃煤烟气与氨水充分接触D. 通入空气使3H SO -转化为42SO-采用方法Ⅰ脱硫,并不需要先出去燃煤烟气中大量的2CO ,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 方法Ⅱ重要发生了下列反应:222()()()2()CO g SO g S g CO g +=+ 18.0J H k m o l -∆=∙2222()()()2()H g S O g S g H O g +=+ 190.4J H k m o l -∆=∙ 222()()2()C O g O g C O g += 1566.0J H k m o l -∆=-∙2222()()2()H g O g H O g += 1483.6J H k m o l -∆=-∙()S g 与2()O g 反应生成2()SO g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3) 方法Ⅲ中用惰性电极电解3N aH SO 溶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阳极区放出的气体的成分为▲ 。
(填化学式)18.(12分)正极材料为2LiC oO 的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
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4L i F e P O 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2442()()NH SO 、34H PO 与L iO H 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值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2442()()NH SO 和L iO H 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4LiFePO 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4LiFePO 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之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2LiC oO 及少量AI 、Fe 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 在上述溶解过程中,223S O -,2LiCoO 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2()C O O H 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
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 脱水,则1000℃时,剩余故土成分为▲ 。
(填化学式); 在350~400℃范围内,剩余故土成分为▲ 。
(填化学式)。
19. (14分)阿立哌唑(A)是一种新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由化合物B 、C 、D 在有机溶剂中通过以下两条路线合成得到。
线路一:线路二:(1)E 的结构简式为 ▲ 。
(2)由C 、D 生成化合物F 的反应类型是 ▲ 。
(3)合成F 时还可能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5的副产物G ,G 的结构简式为 ▲ 。
(4)H 属于α-氨基酸,与B 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H 能与3F eC l 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
写出两种满足上述条件的H 的结构简式: ▲ 。
(5)已知:,写出由C 制备化合物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如下:(l)预氨化过程中有Mg(OH)2沉淀生成,已知常温下Mg(OH)2的,若溶液中,则溶液中 ▲ 。
(2)上述流程中的滤液浓缩结晶,所得主要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 ▲ 。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 gO 。
取碱式碳酸镁4.66g ,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 和标准状况下2CO 0.896L ,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3M gC O ,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 (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