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试题答案及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生物爱护植被绿化祖国试题答案及解析
1.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
A.开展生态旅游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产量D.改善生态环境
【答案】D
【解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
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
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
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
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
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
林
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
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
这
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
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故
选项D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的根本目的。
2.全球性大气污染主要表现在()
A.温室效应、生物入侵B.酸雨、温室效应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D.温室效应、含铅废气
【答案】B
【解析】A、温室效应、生物入侵中的生物入侵,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全球性大气污染最主要的问题就是酸雨、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故B符合题意.
C、温室效应、乱砍滥伐中的乱砍滥伐,森林的过量砍伐、草场大面积开垦,造成土地沙化,是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温室效应、含铅废气中的含铅废气是在生产中有高浓度的含铅废气产生,不是大气污染主要
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造成的影响及其防治;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及其防治.
3.在我国各类型植被中,占据主体地位的是()
A.草原B.荒漠C.森林D.热带雨林
【答案】C
【解析】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有以下几种: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26329.5万公顷,森林面积15894.1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124.9亿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12.7亿立方米,森林面积和森林
蓄积仍居世界前列,我国的森林资源虽然植物种类丰富,但是我国却是一个少林国家.就拿森林
覆盖率来说,圭亚那是97%,芬兰是69%,日本是68%,美国是33%,我国仅仅只有16.55%,大大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仅相当于
世界人均水平的1/5.故C正确.故选:C.
【考点】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4.我国将每年的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答案】3月12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
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
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树节,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5.近年来,国家出台了退耕还林等许多鼓励性的政策,以进一步扩大绿地面积。
从生物学角度看,植
物如此受重视是因为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是( )
A.吸收灰尘,降低噪音B.制造氧气,吸收有毒气体
C.保持水土,调节气候D.以上三项都
【答案】D
【解析】森林吸附粉尘的能力比裸露的大地大75倍,一公顷的山毛榉树林,一年之内吸附的粉
尘就有68吨之多,树叶是声波发生漫反射,能减少噪声的传播,树干还能使声波向地面传播,
减弱噪声,实验证明,1.5公斤TNT炸药的爆炸声,在空气中能传播4公里,而在森林中只能传
播40米,实验结果表明,10米宽的林带可降低30%噪音,植物能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还
能吸收有害气体,如每公顷柳杉林每月约可吸收60公斤的二氧化硫,柑橘林的吸收量比柳杉还
要高一倍,每公顷刺槐林和银桦林每年可吸收42公斤氯气和12公斤的氟化物,绿色植物进行蒸
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改善气候,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
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
土壤,防止水土流失,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绿色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保持水土、吸尘降噪的作用方面来切入。
6.下列有关森林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占据了广大的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
B.森林是各种动物生活的理想居所,破坏了森林,就破坏了动物的家
C.我们所使用的木材、石油及煤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于森林
D.森林能美化我们居住的环境,促进我们的身心健康
【答案】A
【解析】在林木茂盛的地区,地表径流只占总雨量的10%以下,平时一次降雨,树冠可截留15-40%的降雨量,枯枝落叶持水量可达自身干重2-4倍,每公顷森林土壤能蓄水640-680吨,5万
亩森林相当于100万立方米贮量的水库,因此森林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绿色植物依靠光合作
用维持生长,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人类维持生命的氧气,因此,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
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在
风害区营造防护林带,在防护范围内风速可降低30%左右;根系可以固沙,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
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森林占据了广大的
地区,导致耕地减少,因此森林越多不一定就越好,是错误的。
【考点】森林的作用。
7.我国每年的植树节是()
A.4月5日B.5月1日
C.3月12日D.6月5日
【答案】C
【解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我国的植树节开始时是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979年2月23日,我
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
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树节。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
8.我国的人均森林面积居世界前列。
()
【答案】错
【解析】在我国的植被中,森林占了主体,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仍然是一
个少林国家,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全世界的平均水平,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8公顷,只
占世界人均水平的1/5。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难度一般,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人均森林面积少,由于长期的不合
理开发利用,导致森林生态系统衰退,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9.下列关于目前我国植被问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我国是土地沙漠化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B.我国森林生态系统呈衰退趋势
C.我国人均森林面积约为世界的一半
D.我国森林覆盖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答案】C
【解析】A、我国的草原植被由于过度放牧已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沙化的面积在逐年扩大,
土地沙漠化已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构成了极大的威胁,B、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
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D、我国森林覆盖率大大低于低于全世界27%的平均水平,故A、B、D都不符合题意。
C、我国的森林资源尽管植物种类丰富,但我国是一个少林的国家,人均森林面积只有0.125公顷,仅占世界评价水平的1/5,故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0.(6分)下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草原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我国华北地区多次出现的沙尘暴天气有很大帮助。
(1)分析造成此种结果的原因。
(2)联系实际提出治理沙尘暴的方法。
【答案】(1)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使土壤蓄水能力降低(1分);植物破坏,使土壤裸露和荒
漠化,沙土四起(1分);森林面积减少,防风固沙能力下降(1分)。
(2)积极营造防护林,并妥善保护(1分);保护草原,控制牲畜的数量(1分);退耕还林还
草(1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96年比1987年草地、森林面积减少,荒漠面积增多,导致沙尘暴天
气出现的次数增加。
(1)森林和草地面积减少,土壤蓄水能力降低,植被遭破坏使土壤裸露并荒漠化,森林防风固
沙能力下降,有风便起风沙,导致大风天气形成沙尘暴。
(2)退耕还林、还草,营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牲畜的饲养量等。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系。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提高学生接受图表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
11.绿色植物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
A.绿色的“能量转换器”B.自动的“空气净化器”
C.天然的“蓄水池”D.快速的“有机物分解器”
【答案】 D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
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
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
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有机物分
解器”是细菌、真菌的作用。
12.乔木香樟可以用作行道树,是因为它能吸烟滞尘,还因为它
A.易于修剪、株形矮小B.主干明显,冠大荫浓
C.枝繁叶茂,主干盘曲D.枝干丛生、树形球状
【答案】B
【解析】该题考查的是香樟作为行道树的原因,一是因为题目中的吸烟滞尘,二是因为主干明显,冠大荫浓,可为行人遮挡太阳。
13.树木具有很强的降尘能力,下列哪一项不是树木能够降尘的主要原因()
A.枝叶茂盛,能减少风速,使大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降落地面
B.植物的叶表面粗糙,而且多生有茸毛
C.能分泌油脂和黏性物质
D.叶表面生在大量的气孔
【答案】D
【解析】叶表面大量的气孔,是进行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的结构,不是降尘的主要原因。
14.我国的植树节是
A.3月12日B.3月15日C.5月1日D.6月1日
【答案】A
【解析】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
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
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
15.多植树或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都可以有效改善北京的空气质量。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还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一些粉尘,能
有效地改善空气质量。
【考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6.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
B.森林生态系统出现衰退趋势
C.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
D.以上三项都对
【答案】D
【解析】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我国人均森林覆盖率低,又加上长期以来对森林资源的不
合理利用,伐优留劣、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退化趋势;对草原的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退化、沙化,导致土地沙漠化。
故A、B、C错误, D正确,故选D。
【考点】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17.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不包括
A.热带雨林B.热带沙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答案】B
【解析】落叶阔叶林、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我国不具备热带沙漠气候
条件,故植被类型不以热带沙漠为主。
【考点】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8.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
下列
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A.调节气候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D.维持大气的碳一氧平衡
【答案】C
【解析】森林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森林生态系统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
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
森林还能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而森林为人类提供木材是森
林对人类的直接利用价值,不属于森林的间接利用价值。
【考点】保护植被的意义
19.校园进行绿化方案的设计时,一般不应考虑的是()
A.种植一些我国的珍稀植物B.尽量减少裸露的地面
C.多种植果树等植物D.选择可吸收有害气体的树种
【答案】A
【解析】在校园种植物必须着重在节省经费、净化环境方面,所以不一定要种植珍贵的植物,所
以选A。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保护植被的意义。
20.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绿色植物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
C.绿色植物促进生物圈的水平衡
D.包括以上三者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
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为生物圈的生物通过营养物质、能量和氧气,还能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所以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C,即包括以上三者。
【考点】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