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探讨

作者:李恒扬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11期

李恒扬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在国家教育投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突破教育发展瓶颈,深化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高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42-0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国际间的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这就要求我国大中院校加快人才培养进度,培养跨世纪的高端人才,使之能够迎接国际间激烈的竞争,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科教、经济和社会的变革。因此,职业教育阶段既要弥补过度专门化的缺陷,注意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知识基础、较高的创新能力、较强的业务能力、强烈的学习意识、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必要的经济与管理知识;同时又要加强文化的养成和素质教育;还要进行足够的专业训练,增强实用性和针对性。相对重点大学而言,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低,知识结构要求跨度大,都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

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知识经济取决于知识,知识取决于人,所以知识经济需要教育与之相适应。教育是知识传播的载体,只有在知识经济中搞好教育,才能体现知识经济的强大力量。而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创新思想的人才,这种人才不仅体现在数量方面,还要体现在质量方面,只有数量与质量的完美结合,才是真正的跨世纪人才。评价人才质量、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指标。因此,要发展知识经济,就必须先从知识经济的基础着手,也就是从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这就需要创建全新的教育机制和模式,构建创新教育体系,如更新教育观念、丰富教育内容、改变教育方法和手段、创设教育新环境等,然而能做到这些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到从根本上改革教育、解放教育的问题。既然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又需要创新知识、创新人才、创新教育,那么教育就非得变革自己、奋起迎战不可,除此之外别无出路。创新是知识经济的生命线,是高校切实有效地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中关键环节的核心。如何实现知识的创新以及如何培养创新人才,单靠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中单一的思维方式训练是实现不了的,必须使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二者统一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专门教育模式下受教育者人格的全面发展和更好满足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对新兴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因此,高校必须创造新的教育模式,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二、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

1.以行业为先导的理念。职业技术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教学内容和方法应当满足和达到职场工作任务所规定的行业能力标准。因此职业院校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内容和方法必须建立在行业的需求基础上,从制订能力标淮、构建课程体系、开发教学材料至选择教学方法,鉴定、确认学习者能力等环节和过程,都必须以行业需求为先导来开展、实施。

2.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以行业能力标准为依据开发

课程和教学材料,帮助、指导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在职场中的工作岗位技能,规范完成相

关的工作任务。鉴定学习者的能力,不只考核知识的掌握,更注重个人的实际能力在工作场所

的展示,使得课程中包含的相关知识、技能和品质与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必要能力无缝衔接。学习者学习完相关课程并通过鉴定后,就具备了职场工作岗位的就业能力。

3.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在开展“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全方位地注重开展“以人为本”的弹性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就是不断开发研究更具人性化的教学材料,更适合学生的学习要求。而“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化,必须使教师以学生

的学习方式和态度,专心致志地为每一位学生作指导,提供帮助,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

三、校企合作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

1“. 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特色。建立“以能力建设为标准”,“以构建课程体系为框架”,“以获取职业证书为基本要求”三位一体化的校企合作模式,发挥企业在合作中

的资源优势,同时高职院校创新教学平台,使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得以顺利开展。改革和

创新主要表现为:创建以行业能力标准为职业教育教学培训的基础;建立产学结合机制和弹性

学习机制;搭建专业知识能力、职业技能和品质能力、就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平台;提供“双师”素质的职教师资人力资源、满足实施“以能力为本位”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

“以能力为本位”的严谨课程体系、支撑新课程实施的教学设施与资源;在开发课程的同时,

企业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岗位,通过工学结合,使学生达到课程与能力同步完成的要求,

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认证。

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建立职业资格证书等级模块学习领域的课程框架。高

职院校采用“文化基础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素质教育课程”的方式组合课程,构成职业资

格证书学习领域课程框架。文化基础课程的设置主要是基于国家对高职应用型人才文化素质的

通识能力标准而开设,这些科目有:政治、体育、基础英语、职业技术基础。素质教育课程的

设置是在学习者的爱好需求调查基础上,从科技知识、职业道德、艺术修养、身心健康等方面

来开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选修课。职业资格证书课程主要是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国

家职业标准》工种等级能力模块,将《职业技术人员培训能力标准》作为职业资格证书学习领

域课程标准,为他们开发高职专业课程。由于学生无任何职前培训经历,因此,在选择“职场

健康安全、职场交流、职场数据运用”等几个关键知识能力单元的基础上,应该完善各级职业

资格证书学习课程的结构。学生通过逐级累积证书课程学习、能力标准鉴定的合格者,可直接

获得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

3. 依据能力标准设计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学习情景,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的学习情景是根据能力标准中能力单元要求而设计的。基于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设置强调学历教

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要求增强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实现技能性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职业规范,保证学生从学校平稳过渡到就业。

4.改革创新成果,建立国际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的平台。为了保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

持续发展,可与国外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沟通、交流。高职院校可与国际知名职业教育院校签署

校际合作意向书,让具有发展潜力的教师走出去,参加国外的教师资格考试,并获得等级证书。还可与国外职业教育协会或机构建立交流、互访、合作网络,促进师资培训、课程开发等方面

的合作,使职业院校之间能更加紧密联系,开展互利双惠的国际合作项目,使高职院校尽快与

国际接轨,不断强化在国内与国际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提升就业质量,为我

国经济发展做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