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境下的“遍地蝗虫”——解读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8文|刘晓丽
现代语境下的“遍地蝗虫”——解读冯小刚电影《一九四二》
早在影片上映之前,冯小刚就已经(辗转
洛阳陕西山西等地)做足了功夫,呕心沥血18年,投资两亿巨款,耗费大量财力物力人力;前期的宣传更是用心之极。
但是在145分钟之后,发现没有想象中那么惨烈。
不过,毫无疑问的,我们得赞扬冯导在这
个娱乐时代的逆流而动,这是吃饱了饭的人们对这个世界的真诚探索,是一个文艺中年压抑多年的反省。
冯小刚如同一个历史讲解员一样为我们讲
述了历史的多元与虚妄,讲述了一场灾难下各个阶层的狡黠与盲动。
影片运用了一系列的黑色幽默与对比讽刺,比如前一个逃荒者啃树皮草根的镜头直接过渡到下一个执政者的鸡蛋牛奶,前一分钟老东家还在念叨打了胜仗就能回家了,后一分钟镜头已经切换到军部接到急电,要求部队撤出河南,军队走了,哪里还会有胜利的希望?又比如张涵予饰演的传教士所体现的那个时代的悲剧与无奈。
故事是从1942年冬开始,一场严重的旱灾让河南人民蒙了难,
不幸的年代都有各自的不幸,我赞同,但
是不幸的年代有更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在里面,让我们彻彻底底的思考一下怎样才能让灾难不在重演。
300万人难道真的只是天灾么?旱灾蝗灾也许可以归属为自然灾害,但是饥荒,大概就不能只是单单的归结为天灾了吧?这场饥荒,究竟该是谁的责任?
影片里,在白修德问为什么河南人要向西
逃的同一个镜头中,他又问,“这么大的灾害仅仅是干旱导致,有这么多的灾民?”坐在白修德对面的一个士官想了一下说,“Locusts-蚂蚱,关键是蚂蚱”。
看到这里我不禁笑了,连白修德也摇头问,“怎么可能会是蚂蚱?”任何一个有头脑的人都会怀疑,怎么可能是蚂蚱?单单是蚂蚱是承担不起这么重的责任的!
是因为因为战争?因为日本人?不可否认,这是灾难发生的大背景,他们脱不了干系。
在影片中出现了好几次日本人,飞机轰炸就有三次,死伤不计其数。
但是面对这种时刻,说任何掌握命运的话都是无力而又可笑的。
在炮弹下没人知道哪里是绝对安全的,能活下来是运气,而不幸死去又仿佛是正常的。
第一次出现日本战机的时候,飞行员说人群中中国军人多一些,既然军人多就该炸,于是才有了第一次轰炸。
在剧末日本军官冈村宁次交代部下,“河南受灾天天死人,中国政府救济不力,我们的进攻路线就是灾民逃荒路线,把手里军粮发给灾民,他们或许会协助
你,或许会直接上前线,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
部下说他们可是中国人,冈村宁次说他们首先是
人。
看到这儿不禁为中国人感到悲哀,为当时的
中国政府感到悲哀,日本侵略者反倒成了中国的
救灾者,饥饿的中国人成了侵略者侵略的工具。
日本军官的策略也许是成功的,他们是中国人,
但他们首先是人,人都要求生的本能,当一个国
家的人民饿着肚子而国家却始终没有任何行动的
时候,你让他拿什么来爱国,来保护国家?而正
是蒋介石下令,放弃河南,将河南的灾民扔给了
日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为什么不分析
一下当时的国民政府?当河南遭遇灾难一片狼藉
的时候,重庆却是歌舞升平,一派繁华之象,仿
佛两个世界。
灾民在啃着树皮吃着草根的时候,
我们的政府官员在喝着牛奶吃着鸡蛋。
蒋介石要
去缅甸,要去访问甘地,在许多的国际大事面前,
河南大灾成了微不足道不值一提的小事。
国民政
府在掩饰,官员在掩饰,仿佛河南的大灾荒根本
不存在。
白修德说,我去河南之前,想要见到领
导人是很容易的,但是当我从河南回来之后,仿
佛成了瘟疫,见不到宋子文,见不到任何人。
推
脱,这不是我们的政府官员惯用的伎俩吗?蒋介
石问李培基,河南死了多少人,李培基说官方统
计一千六百零二人。
实际呢?大概三百万人。
这
真是可笑之极,一千六是什么概念?三百万是什
么概念?!真是莫大的讽刺!我不禁想到了(这
两天发生(2013.2.5)的连霍高速大桥坍塌事件。
从一开始的26人到后来的11人再减少到最后官
方报道出来的9人,在我看到中央所报出的数字
之后,真想大骂一句放屁!死亡9人,那其余的
那么多条生命哪里去了?!你看,原来这种恶习
沿袭已久了,我不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不会吸取教
训,当灾难来临时想到的第一件事不是如何补救,
而是如何隐瞒。
难道真的等到灾难重演才开始反
思?不过,我们应该看到,不敢说实话,不敢办
实事,不为民着想的政府,迟早会灭亡的。
蒋鼎文的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有两人,
若是一定要死一个人,那只能是灾民,灾民死了,
国家依旧在,但是士兵饿死了,国家可能就不复
存在了。
我说不清这段话到底对不对,看似有理,
却又着实让人心里不舒服。
灾民们只能把粮食让
给士兵,让他们保卫国家,却在临死都没有看到
胜利的希望…
日军第一次轰炸完毕之后,中国士兵开始
抢占百姓的粮食,物资。
白修德问为什么这么大
的灾难,中国政府不采取任何措施。
他们在打仗,
没有精力来关注灾民。
但是既然打仗,有为什么
把河南人民扔给了日本?当人民还在水深火热之
中的时候,却又必须在刚刚轰炸过的残垣断壁下
夹道欢迎美国大使。
当事情被报道出来之后,中国又开始大做
文章。
救济粮是发了,可是它又到了哪里呢?我
们不得而知。
在看到教育部部长不遗余力的给李
培基推销自己的救荒丸的时候不得不自嘲一下中
国人的愚昧与腐败了。
这样的政府,岂不比蚂蚱
更可怕?!我们是不是真的应该问一下,但这到
底是天灾?还是人祸呢?
抛开的主题,不妨来看一下冯导为我们选
取的两个小家,故事还是由小人物展现的。
张国
立饰演的老东家,从一个有钱有势的老财主沦为
一个最后一无所有的逃荒者。
他身上有所有财主
的特点:养尊处优、贪心敛财。
在逃荒路上亲人
却一个个相继离去,连最后的小孙子也被自己闷
死了,最后万念俱灰,再回走的路上收养了一个
小女孩,一路的悲剧让他回归了人性的善良。
其
实,灾难有时候也不完全是坏事,它最能暴露一
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本性。
它最能让你看到
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
在灾难面前,有些人变成
了满地的蝗虫,有些蝗虫却演变成人。
当我们看
到遍地的蝗虫时,会感到恶心、恐惧,但是当我
们看到升华之后的人性,又不免感到些许欣慰。
七十年后的我们在屏幕上看着我们的祖辈、
父辈的人生。
在电影的最后,自述者说“这些糟
心的事,我都忘了,你又写他,图个啥呀”也许
冯小刚也想问,这些糟心的事,你说拍他,图个
啥。
我们暂且不去说影片质量的好坏高低,历史
应该被记住。
遗忘历史比历史本身更可怕,如果
一个民族不能直视自己的历史,不敢揭开血淋淋
的史实,不敢剖析自身缺陷,如何让人铭记?让
人反思?
灾难已经过去了,那不代表伤害已经消失
了。
蝗虫遍地都在,时时都在,不管在哪个年代,
都会有害虫的存在,吞噬着我们的土地,祸害着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人民,给我们的国家带来无尽
的灾祸。
我们必须要铭记历史,吸取教训,不要
让灾难重演,不要让害虫肆虐成灾。
人祸,往往
比天灾让人难过的多。
(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简介:刘晓丽,毕业于河南大学,任
教于洛阳师范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系讲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