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灵澈上人_唐刘长卿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灵澈chè上人
唐 刘长卿q ī ng
苍苍竹林寺,
杳yǎo杳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xi é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 (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 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 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 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 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 刘随州。
赏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 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 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 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 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 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 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 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 者的寂寞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 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 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 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 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 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 宿的寺院。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 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译文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 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 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
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 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处,远远传 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 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 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 景中也寓之以情。
唐 刘长卿q ī ng
苍苍竹林寺,
杳yǎo杳钟声晚。 荷hè笠带斜xi é阳, 青山独归远。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 (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 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 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 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 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 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 刘随州。
赏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这两句就是 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 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 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 “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 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 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 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 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和作 者的寂寞心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作者写傍晚时分,送灵澈 返回竹林寺的途中所见所感。灵澈上人 是中唐时期一位著名诗僧,俗姓汤,字 源澄,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在会稽 云门山云门寺出家,诗中的竹林寺在润 州(今江苏镇江),是灵澈此次游方歇 宿的寺院。
注释
灵澈上人: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 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寺僧。上人, 对僧人的敬称。 苍苍:深青色。竹林寺:在现在江苏丹徒南。 杳(yǎo)杳:深远的样子。 荷(hè)笠:背着斗笠。 荷:背着。
译文
遥望苍苍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 来报时的钟响声。他带着斗笠身披斜阳 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渐行渐远。
赏析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
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 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处,远远传 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出此时已是黄昏时分, 仿佛在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 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此二句主要写景, 景中也寓之以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