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图解(人教版必修2):城市与城市化
功能分区
城 市
地 租
内
水 商业 平
部
空
住宅
间
结
构
商业区 住宅区
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表现
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相同,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集聚
方式
商业用地、住宅用地(最广泛)、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休憩绿化用地……
特点
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线
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的河流上游、上
风向 靠近风景区、绿化区 2. 低级住宅区 城区内部 靠近工业区
面状
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为生产、生活提 供工业产品
交通便利 协作条件好 考虑环境条件 地价与地价与付租水平相适应 1.污染较大的工业 城区外缘 河流下游 主导风下风向(最小风频上风向) 与住宅区间建设绿化隔离带 沿交通线路布局 2.对环境要求高的工业 城区外缘 河流上游 主导风上风向(最大风频上风向) 沿交通线路布局
工业集聚阶段 成本升高、环境恶化
工厂外迁 工业用地被改造为商业、其它用地
城市等级
不
同 等 级
城 市 等 级
城
决
市
定
的 服 务
城 市 服 务
功
功
能
能
服务功能 等级体系
2.2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衡量标准 划分类型
以城市人口规模来划分 超大城市:>1000万 特大城市:500-1000万 大城市:100-500万 中等城市:50-100万
一般而言,城市规模越大功能分区越明显
功能区 对比项
主要功能
区位需求
商业区
人们进行商业活动的 场所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优点:这种格局可以使城 市的各个部分接近郊区,亲近 自然。
缺点:受特定条件的制约, 城市是沿主要交通干道发展而 形成。这种类型的城市交通主 要集中于某一两个方向,而且 运距很长。
地域形 态 影响因 素 地域形 态
团块状
平原 地形、市中心
组团式
城市用地限制或河 流阻隔以及规划控 制等
条带状或放射状
沿 交通线 分布或受 地形限制
C
1.城市中心 2.运输带 3.1918年前的房屋 4.1918年后的住宅区 5.较远的村镇 A.中产阶级住宅区 B.中、低产阶级住宅区 C.劳动阶级主要住宅区 D.底层工人阶级住宅区
思考:1、英国属于什么气候类型?
2、这与城镇贫富人口住宅分布有什么关系?
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
城市功能区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
1、延安市有没有不同的功能区?举例说明.
2、这些功能区在空间上是如何分布的?
外围 部分; 一般情况下,工业区位于城市中的_____ 中心 部分; 商业区位于城市的 _____ 中间 部分。 住宅区则位于城市中的_____
城市空间结构:
指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位置 及其组合状况。也叫地域结构。
2、组团型
重庆
2、组团式
特点:城市由几片组成,每片都就近组织各自的生 产和生活,外围部分的几片与中心区以及各片之间不相 连属,而是有一定距离。 优点:便于城市扩大规模,利于城市环境保护
缺点:用地比较分散, 各片区之间的联系不太方便, 市政工程设施的投资相对要 高。
3、条带状或放射状
兰州
3、条带状或放射状
城市各要素是杂乱无章组合的吗?
历 史 因 素
经 济 因 素
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背诵提纲
高中地理新教材鲁教版必修二知识点背诵提纲2.1 城乡内部空间结构乡村内部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一般农业生产区用地规模较大,居住区和公共用地区规模较小;生产区几乎遍布整个乡村,居住区点缀其间;商业用地等级较低、规模较小。
一定规模的乡村会出现一些公共设施,如村民文化广场、祠堂等,以公共服务设施为中心,住宅往往由此向外环绕分布。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按照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功能区,包括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生态区等。
城市中最基本的功能区是居住区,质量上分为高级居住区和低级居住区。
前者多位于城市外围,与高坡、文化区相连;后者多位于城市远离铁路和机场、环境好(位于上风向,河流上游)。
城市中工业区分布在城镇外围、沿河流、铁路、公路等主要交通线分布。
这是因为地价低、避免污染城区、便于原料燃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工厂布局原则是单一盛行风的下风向、季风气候区布局在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有风频的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水污染的工厂应布局在城区河流下游,固体废弃物污染应远离城区、远离农田。
商业区大多分布在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因为人流量大(市场最优)、交通便捷(交通最优)。
城市空间结构形成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表现为地租),影响城市地租高低的因素是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
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深圳蛇口城乡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是一个典型案例。
20世纪90年代,蛇口工业用地迅速扩张;21世纪后,工业区向外迁移。
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该地地租水平上升,工业区付租能力不及商业区付租能力;二是位于市区中心部位的工业区会造成环境污染。
市内部,与低地、工业区相连,该功能区选址的条件是市内交通便利区。
2.2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地域文化具有区域性、多样性、独特性和相对稳定性。
建筑属于有形地域文化,节日庆典属于无形地域文化,遗迹遗址属于有形地域文化,风俗惯属于无形地域文化。
2、东北黑土区的水稻田景观平整,一望无际,而云贵高原的水稻田景观则层层叠叠,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2.1 城市的内部空间结构 课件
城市外部形态
3、组团状
重庆地处嘉陵江和长江的交汇处, 又是丘陵山地,地形的崎岖不平使 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
形成了组团状。
①形成因素:城市用地限制或河流阻隔、规划控制等 ②地域形态特征:由几片组成,就近组织各自生产和生活。 ③评价: 优点:便于城市扩大规模,有利于保护城市环境。 缺点:用地分散,各片联系不方便,市政建设投资大。
主要特征:
①是城市经济活动最为繁忙的地方 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
北京CBD夜景
上海CBD
郑州CBD
重庆解放碑CBD
工业区
形成: 由城市内部工业相互集聚而形成的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形成一个或多个工业区 区位: 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形成成片的工业区
……… ………
行政用地
行政区
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通过集聚效应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 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大城市有行政区、文化区。
文化和高科技区断
北
京
城
市
四
个
功
能
区
住的
宅 区
名 称 :
该城市有哪些土地利用方式?哪一种面积最大?
合作探究:举例说明上清寺地区 利用土地的方式有哪些类型?
同的功能区之间的界线有何特点? 3、各个功能区有什么特点?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城市土地利用方式
商业用地 工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住宅用地 休憩用地及绿化用地 交通用地及其他公共事业用地 农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商业用地
政府机关用地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 市区外缘,靠 动,运输量大,沿 近交通干线 交通干线分布
2.城市地域结构常见模式
同心圆模式
扇型模式
多核心模式
由市中心向外, 地租随距离增加而递减。 商业变化最陡,说明其 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 快,住宅次之,工业最慢。
各类土地利用 付租能力随距 离递减示意图
地 租 水 平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工
住
商业区
宅
区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业
收入是形成不同级 别住宅区的常见原 因
知名度对于住宅区、 工业区的选择有很大 的影响
中关村大厦
种族因素对住宅区分化的影响也很大
纽约唐人街
旧金山唐人街
探究: 北京市中心,天安 门广场交通便捷, 却看不到摩天大 楼?
占地面积大, 呈点状或条 状,出现分 化
占地面积 小,呈点 状或带状 集聚、成片
特征
建筑质量上,高级与 低级住宅区分化,位 置上高级与低级住宅 区背向发展
经济活动最繁忙, 建筑物高大稠密, 人口数量昼夜差别 大,内部有明显的 分区
位置
高级:城市外缘, 生活设施齐全 低级:内城工业区 附近。
市中心,交通 干线两端,街 角路口
城市空间结 构合理规划
历史因素和行政因素
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天安门广场、故宫都 是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建筑。如果在广场 周围建筑起高楼大厦,必然会破坏这一古 老建筑的风格。 ——保护历史遗留痕迹
功能区的形成
城市的功能分区 主要功能 商业区
同心圆 模式 多核心 扇形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区及特点 住宅区 工业区
形成原因 发展变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必修二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前预习案)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2013年10月 10 日【考纲要求】1. 认识城市功能分区及其形成原因;2. 掌握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3. 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知道城市等级体系的分布。
【主干知识梳理】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用地、用地、政府机关用地、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
2、城市功能区⑴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⑵商业区:多位于、两侧、街角路口工业区:靠近河流、铁路、公路⑶特点:无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含义:不同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也叫城市地域结构。
程度经济因素影响地租的因素距离远近(主要因素)不同功能活动的付租能力2、形成因素收入社会因素导致的分化种族或宗教历史因素:早期的对日后的功能分区有深远的影响【自学检测】(C级)1、在城市各种功能活动中,商业支付地租为①,工业支付地租为②,住宅支付地租为③,仅从与市中心距离角度考虑,则()A、商业区:③>①>②B、工业区:②>①=③C、住宅区:③>②>①D、无法确定2、北京的市中心是天安门广场,交通便捷,但却看不到摩天大楼的原因是()①天安门广场是市中心,地价太高②北京是中国的古都,应保留历史风貌③天安门广场是商业中心④天安门广场是中国的象征,为了保证其安全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读中心商务区内部结构中零售业的空间分布图。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对图示含义解释正确的是()A、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低B、距市中心越近,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高C、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低,零售业专门化程度越高D、距市中心越远,租金越高,商品档次越低4、在图中“角落部位”租金曲线为空白的原因最可能是()A、交通通达度较好,租金较高,各零售业均付不起高昂租金B、地域狭窄,不适合作零售业用地C、交通通达度较差,无法吸引大量人流,对零售业无吸引力D、交通通达较高,适合作为商务机构的办公楼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堂导学案)一、重难点突破:【探究1】读我国东部某城市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2.1.2城乡空间结构(精品课件)
AB段(住宅区):靠 近市中心,既方便购 物,又方便居民上下 班,而且住宅付租能
力在此段最高
BC段(工业区):工业 生产占地面积较大,地 租成本比较高,远离市 中心可降低成本,且工 业在此段付租能力最高
探究活动
3.交通运输状况 • 交通便捷程度越高, 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
读《交通通达度对地租的影响》图,完成下表
外围则以农用地为主。 受到当地地理环境的深 邮局等服务设施。
刻影响。
2.乡村空间形态的典型类型?各有何特点?
密集型
分散型
半聚集型
规模较大、房屋 高度密集,多分 布于人口稠密的 旱作农业区。
呈点状松散布局, 多分布于地形复 杂或特殊的生产
类型地区。
规模不大、村民 住房排列较为松 散。最典型的是
山区小村。
活动
(3)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 用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 AB、BC 分别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标注在图上,并说明理由。
如果城市的土地用途由各类用地使用 者的付租能力来决定,那么图中OA为 商业区,AB为住宅区,BC为工业区。
OA段(商业区):靠 近市中心,占地面积 最小,接近最大消费 人群,商业付租能力
城乡空间结构
课时二·城乡空间结构
情境导入
结合教材内容,观看视频,思考下 列问题: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 原因是什么?
2.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 会产生哪些积极意义?
3.视频中的城市空间结 构有哪些特点?
1.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城市内部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与组合,就形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 居住区 商业用地
& 多核心
上海
探究活动
读图思考: 兰州的城市空间 结构类型,并分 析它的成因。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熟悉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类型,结合实例分析各功能区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它们的区位特征。
2.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和行政因素等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一般规律。
教学重点:城市地域结构特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分区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室、教学挂图、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分析法、图示法、讲述法、列表对比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中心。
目前,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生活在城市里。
每个城市内部不同部位都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各具特色的内部空间结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及绿化用地、交通用地和农业用地等不同类型。
(二)、功能分区1.形成: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而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
(图2.1)2.功能分区的特点①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的界线②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如,住宅区里常常也有商店、工厂等,只是商店和工厂用地面积所占的比率较低而已。
(三).几种常见的功能区A住宅区城市的住宅区,是为城市居民提供生活和居住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
在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住宅功能用地,约占城市用地的40%到60%。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结合图2.2B商业区I商业区的形成:商业活动要求接近消费者,只有便捷的交通才可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因此商业活动大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和街角等位置。
商业活动在某地发展起来后会带来众多的消费者,这又会吸引饮食、交通、邮电、银行等其他的服务,这些方便的服务设施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和服务,这就是集聚效应。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
——在继承历史的基础上创新
返回
①距市中心远近 ①经济——地租 ②交通的通达性
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形 成因素
②社会
①收入影响住宅区,形成高级、 低级住宅区 ②种族或宗教团体 ③知名度
③历史 ④行政:各种开发区 ⑤自然:土地面积与形状、地形起伏程度、水 文等
4、发展变化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主靠近江河
①集聚成片分布 特点 ②不断向城市外缘迁移,并 工 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交 业 通便捷地带。
主靠近公 路
区
特点
工 业 区
分布: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原因:①地价上涨;②为了保护城市环境;③交通便利
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土 地 集聚 利 效应 用 类 型
功 能 分 区
住宅区
A
区
B
区
距市中心 的距离
c
业
功能区 商业区
区位 市中心
区位选择的原因 ①最大程度地接近消费人群;②靠近市 中心,交通便利; ③商业付租能力最高 既方便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住宅区 靠近市中心
①工业占地空间较大,地租成本比例高; 工业区 远离市中心 ②该区域内工业付租能力最高
区位 市中心
通达度 最高 较高
①市中心
分布:呈 点状或带 ②交通干线(高速公 路、市环路)两侧或 状 街角路口处
①经济活动最繁忙 ②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 ③建筑物高大稠密 ④内部有明显的分区
布局原则
市场最优 交通最优
商 业 区
香港
特点
中央商务区 CBD
——分布于大城市和 特大城市的市中心
高楼底层交通通达度较好, 能吸引大量的消费人群
根据河流的流向判断 哪里是上下风向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的原因【学习目标】①说出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之间的关系。
②简要分析说明城市空间结构以及影响形成主要因素。
③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待城市的发展及其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教学重点】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第一课时【基础导学】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内部因土地利用方式有哪些?何为集聚效应?2.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与特点3.住宅区有何特点?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在布局上有何不同4.商业区分布特点、位置?5.工业区布局有什么要求?【问题探究】CBD的主要特征?第二课时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什么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三种?2.写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的因素?主要因素是什么?3.结合图2.7完成读图思考题。
4.举例说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形成和变化5.结合第24页活动内容,总结出城市各功能区应如何合理布局?并完成活动题。
【反馈练习一】1.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 )A.城市规划的需要B.功能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集聚C.交通条件的发展D.人口的消费需要2.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主要原因是 ( )A.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B.方便工人的上、下班C.寻找交通方便的地区D.加强城市经济实力,拓宽城市地域范围3.城市中地价最高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工业用地B.住宅用地C.行政用地D.商业用地4.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城市中的各种功能区都需要占有或利用一定的城市土地,因而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B.功能区以某种功能为主,也会兼有其他功能C.城市中各功能区之间均有明确的界线D.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均是城市常见的功能区5.城市各种功能区中,最基本的职能区是 ( )A.商业区B.行政区C.工业区D.住宅区读城市楼层高度与距市中心距离的关系示意图,回答6~8题。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地理必修二第二章主要讲的是城市与城市化,你都理解那些知识点点了吗?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知识点总结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的概念: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城市形态的类型:团块状条带状组团状分布地区平原地区沿铁路或河流、谷地等被迫延伸地形崎岖不平的丘陵山地举例我国的成都、合肥,美国的华盛顿兰州、洛阳、西宁、宜昌重庆3、城市土地利用的集聚效应同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需求往往是相同的,这会导致同一种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集聚。
4、功能区之间并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5、功能区比较占用城市土地面积区位特点功能区特点住宅区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占40%~60%)低价较低,污染较少出现了中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两者背向发展商业区占用土地相对较少呈点状或条带状分布,常位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经济活动频繁;建筑物高达稠密工业区一个城市通常有一个或多个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专业化程度高,集聚性强,市区内部工业区相互聚集,形成成片的工业区6、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7、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理解记忆]8、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9、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记忆](1) 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2) 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3) 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4) 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10、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Company
Company name
LOGO
一、城市空间内部结构
商业用地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休憩及绿化用地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文教用地
Company name
Company name
住宅用地
Company name
工业用地
Company name
2.1 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变化
Company
Company name
LOGO
城市及城市空间结构
成都七中高2015级地理
乡村
聚落 城市
Company name
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 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
城市是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Company name 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 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 济、文化中心
地 租 水 平
距离市中 心远近
付租能力高低决定 土地用途,在图中 圆形城市中画出商 业区、住宅区、工 业区的分布范围。
地 租 水 平
商业
付租能力
住宅
付租能力
工业
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工
住
商 业 区
O
A
B
宅
区
C
区
业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地租水平高低:
地租水平
1
>
2
>
3
交通干线 环线 交通干线
市中心
1 2 3
Company name
低等住宅区图片欣赏
Company name
存在哪些差异?
Company name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第1课时)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9第1课时0【学习重点】运用案例,分析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知识要点】一、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用地2、功能分区(1)形成:同一类活动在城市空间上的(2)类型:区、区、区等(3)特点:各功能区之间无明确界限;某一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4)主要功能分区的特点二、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概念:不同功能区的和构成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也叫。
(2)模式:模式、模式、模式2、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①城市中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功能活动愿意付出的高低。
②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和【探究】l 读教材图2.7,回答问题:①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的变化有何异同?②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AB和BC呢?l 图中数字表示地租的高低,描述地租最高峰和地租次高峰的位置。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用字母表示,下同)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处,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他因素3、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在不断地_______三、城市的合理规划【探究】读图2.9,我国北方某城市居住区和工业区布局的两种方案中,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结论:关键是要处理好___ __区和_ ____区之间的关系【习题巩固】1.有关市中心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是CBD B.一定是行政中心C.不能有居民居住 D.可能有居民居住2.下列关于住宅区说法,错误的是A.是城市最基本的一项职能B.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城内工业区附近C.高级住宅区位于环境优越且配套生活服务设施的城内D.我国高级住宅区多为一座座高耸的现代化住宅楼群,低级住宅区多为拥挤的低矮平房3、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市各功能区设置示意图,从环保角度考虑,其中合理的是读某城市交通线路分布图,回答4—5题4.图中各点按其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5.在该城市市中心附近也会出现住宅,原因是A.在市中心,住宅的付租水平最高B.住宅首先选择交通便捷,最繁华的地段C.市中心某些地段远离公路,交通不便,租金较低D.在市中心地理位置好,适宜建设高级住宅区6下图是某城市的横剖面图(图2-5),读图完成相关问题:(1)在图A~F中:代表中心商务区的代号是_______ ;代表工业区的代号是_______ ;代表低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代表高级住宅区代号是_______。
高中地理必修二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学案
2.1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标要求】: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2、理解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与城市功能区的的关系。
3、阅读有关城市地图,说出城市主要功能分区的分布特点并归纳其空间结构特征。
4、结合实例,利用地理原理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根据有关理论分析经济因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影响。
5、了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发展与变化。
【自主学习】1、城市土地利用有哪些类型?2.城市功能区是怎么形成的?3、城市中常见的功能区有哪些4.什么是城市地域结构?5.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预习自测】1、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A 、商业用地B 、交通用地C 、工业用地D 、住宅用地 2、城市的工业区主要分布在( )A 、交通便捷的市中心B 、城市外围,并沿交通干线分布C 、环境优美的区域D 、与商业区相邻的地带 3、城市功能分区的内在原因是( )A 、城市规划的需要B 、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竞争和聚集C 、交通条件的发展D 、人口的消费需要4、工厂企业寻求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的低平地带布置厂房,主要原因是( ) A 、接近原料地 B 、接近消费市场 C 、大量的运输需求 D 、接近能源地5、对市中心的土地付租能力最高与最低的城市功能活动分别是( ) A.商业和工业 B.商业和住宅 C.住宅和工业 D.工业和住宅6、在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下,城市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重要性程度C.各种活动得到政府支持的程度D.各种活动参与者的社会地位 【合作学习】一、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1、读图一“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回答:A 地应形成 区,B 地形成 区,C 地形成 区。
【结论】: 。
ABC图一图二读图二“某城市地租等值线图”,回答:2、地租最高峰是处,原因是:。
3、地租次高峰是处,原因是:。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D.在一些特大城市里,工业区、住宅区等功
能区有向郊区和卫星城扩散的趋向
商业区
广州北京路
北京的西单、重庆的解放碑、武汉的 江汉路、广州的北京路和上下九、深 圳的东门
“首批中国著名商业街”
▲▲▲北京王府井王府井 ▲▲▲上海南京路
地租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千米)
与市中心的距离
土地利用
(2)A区为城市的中心,A区成为商业区的原因是什么? (3)C区远离市中心,C区成为工业区区的原因是什么?
地租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A
12
B
34
5
C
678
9 10 (千米)
1、功能区的形成
区同 位一 的种 需经 求济 是活 相动 同对 的城 。市
(
间同
集类
聚经
聚 集 效 应 )
济 活 动 在 同 一
空
商业区
功
住宅区
工业区
能
休憩区
行政区
区
文化区
等等
城市的功能分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 各功能区之间无法划分明显的分界线 • 在同一个功能区中,只是该功能区用地所占比重
的居民点。
城市形态:一个城市的外部轮廓的形状
团块状
组团状
条带状
三个城市形成这样的城市形态的原因 ?
形态类型 团块状 条带状
组团状
分布地区
平原地区
有河流、河谷 或铁路地区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课件) (共55张PPT)
商业用地 住宅用地 工业用地
用地 要求
占地少,要 求最大程度 地接近消费 群体
占地多,要 求方便上下 班,又要方 便购物
工业生产占 地较大,地 租占成本的 。因而位 于距市中心最 近的A区,在A 区商业支付的 租金最高
地形
城 市 的 区 位 因 素
自然因素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 政治 军事 宗教 科技 旅游
二、城市形态
1.概念: 是指占据一定空间的城市所具有的特定的外部轮廓 形状
2.几种常见的城市形态类型:
功能区 住宅区
占用土地 面积比重
占40%- 60%
区位特点
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 方式,分为中高级和低级住宅区
商业区 工业区
小 居中
呈点状或带状分布,位于市中心、 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处
交通比较便捷的地带分布
3、工业区 工业区的形成:
企业专业化 协作性强
工业 集聚
工业区
运输量大
工业区布局:
能力有什么变化趋势?
哪种变化最快?最慢?
居中?
所以距离市中心远近对
于各种活动的影响如何?
(3)各种功能区各应 在何处?为什么?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 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商业付租能力 住宅付租能力 工业付租能力
距市中心 的距离
工
住
商业区
宅
A区
区 B
距市中心
的距离
业
(1)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通达度越低,地租越低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课件: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共52张PPT)
招商 引资
北票工业园区
四、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
(一)要有便捷的交通
原因:1、工业生产本身需要多种设 备和原材料,运费在生产成本中占 很大比重,就近沿公器、铁路、河 流等交通便捷的地方可降低成本。2、 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也要有方便的 联系。
(二)合理安排工业用地,减少 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原则:
1、基本无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 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 服
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方式有着 各自的特点,而同一种土地利用方 式对用地空间和位置的需求往往是 相同的,这就会导致同一类活动在 城市空间上的集聚.把一些同类活 动集中在一个区域可以扩大影响、 提高知名度、获得规模效益 .
2、功能区
概念:城市中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 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 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特点:没有明显界限、以某种功能 为主的多个实体,兼有其它 功能 。它是相对的而不是绝 对的.
提问:城市中一般常见 的功能区有那些?
住宅区、商业区、工 业区、行政区和文化 区等
1)住宅区 城市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
用方式,占40%-60%。
从住宅区的建筑质量上和位置上,分析 住宅区的分化特点?
在建筑质量上出现了高级住 宅区和低级住宅区之分。高 级住宅区好一些,空间分布 合理一些、大一些,配套设 施完善一些。 在位置上,高级住宅区与低 级住宅区出现背向发展的状
(二)模式:
模式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特点
成因
举例
城市形态集中紧 凑,功能区围绕市 中心呈同心圆状
功能区呈扇形或 楔形向外扩展
平原地形,经过不断 的侵入与迁移,呈同 心圆自核心向外扩展 而成。
交通,各功能区沿 交通线延伸。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沿主要交通干线两侧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运输量大 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同心圆模式
扇形模式
多核心模式
3、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经济(主要因素) (地租)、 社会、历史、政策、宗教等。 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 各种活动 愿意付出租金 的高低。 高低 交 距 通 离 市 便 中 捷 心 程 的 度 远 近
E为高级住宅区,分布在城市的外缘;环境质量好, 有环城公路通过,交通便利。
9.读“常州市功能的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常州市工业分布的特点是 分布在市区外缘,形成包围城市的环状区域 。 (2)形成常州市工业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BC ) A、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B、城市土地日益紧张,工业污染日渐突出 C、为了降低企业成本,保护城市环境 D、城市功能分工的必然结果 (3)常州市工业的分布除具有上面所列出的分布特点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 点是尽量把工业布局在铁路线、公路线和运输河道附近,其原因是( C ) A、便于工人上下班 B、便于购货人员就近订货 C、工业企业货物运量大,缩短运输线路可降低成本 D、就近交通线路装运可节省工人体力消耗
工业区
中
集聚 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中心商务区): 城市经济 活动最繁 忙的地方
中高级住宅区多建在城市的外 缘,房屋面积较大,有的是独 立庭院,环境优美,并配套有 相应的学校、医院商店和绿地 等方便生活的公共设施。
低级住宅区房屋面积狭小,拥挤 密集,往往分布在内城和工业区 附近,环境相对较差。
靠近市中心,接近市场;有 利于上下班,又方便购物。 远离市中心,只有工业用地 面积大,付出的租金最高。
C 最远
工业区 最低
其他因素
收入知名度Βιβλιοθήκη 种族、宗教行政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市中心远近业减小最快, 工业减小最慢, 住宅居中。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的用途,那么图中 OA、AB、BC最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区?
功能区 OA 商业区 AB 住宅区 BC 工业区
区位选择的原因 接近消费人群 既方便购物,又 方便工人上下班。 工业生产占面积 大,城市外缘, 地租成本低。
合理: 最主要是处理好住宅区 和工业区 之间的关系。
1.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2. 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要有适当的卫生防护带。
3. 排放废水的工厂应布置在河流的下游地带的远郊区。 4. 排放废气的工厂: 单风向: 盛行风的下风向
双风向: 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多风向: 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2. 下图是“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
(1)图中A为 图中C为
区,图中B为 区。
区,
(2)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素是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
(3)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城市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取决于各 种活动愿意付出 。影响地租高低的重要因素包 括 和 两个方面。 (4)图中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为 。
图2.7 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
(3)除了距离市中心远近外,地租高低还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交通通达度)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
1. 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 曲线是( )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3)除了距离市中心远近外,地租高低还要受哪个因素影响? 交通便捷程度 (交通通达度)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含义、模式。 2. 分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
(一)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自学:1. 城市地域结构的概念? 2. 城市地域结构的类型?
(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原因)
1. 经济因素——付租能力
(二)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因素(原因)
(三)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变化
城市发展初期
城市地域范围 各功能用地的 关系 狭小 混杂布置,无 明显功能分区 在市中心形成 工业的自然团聚
城市发展中后期
扩大 分异明显 纷纷外迁
工业发展方向
原因
以市场、交通等 优势吸引引起
为降低成本、 保护环境
(四)分析城市内部各功能区布局的合理性
区位 市中心 城市环路与公 路干线交汇处 城市外环路及 公路干线两侧
通达度 多条道路穿过,最高 高 较高 低
地租 地租最高峰 地租次高峰 较高 低
功能区 商业区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城市边缘
例:图是城市地租等高线分布图,该图表示地租立体分布状况 (单位:元/平方米)
(1)图中的地租最高峰是_____处,形成原因是________ (2)图中的地租次高峰是_____处,判断理由__________ (3)ADFG四处地租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_____ (4)图中G代表_________用地,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