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W1H培训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为什么领一支铅笔也要填申请单? 为什么这么小的事情要盖机关大印? 为什么一张登记表要等待两月? 为什么要重重管制? 为什么不让他们自由竞争? 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何不可 ? 为什么不用机械代替人力? 等等
法来完成吗?
5W1H的概念
概念
起源 详解
起源
“5W”最早是 由1932年美国 政治学家拉斯 维尔提出的一 套传播模式;
经过人们的 不断运用和 总结,逐步 形成了一套
成熟的 “5W+1H” 思维模式。
5W1H的概念
概念 起源 详解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 例如:
1. 为什么 (Why)?
• 为什么?
原因
根本原因
D
5、对策
C
6、评估对策成效
A
7、标准化
丰田问题解决模式:问题的解决往往源自对问题根源的正确分析,如果一开始
找错了问题的根源,方案必然要么无的放矢,要么是治标不治本。
5W1H的应用技巧
追根究底案例:『拉上大厦的窗帘』
•大 厦 墙 裂
•美国华盛顿 •杰弗逊纪念大厦
•常 规 做 法 •找工程队维修
为什么要应用5W1H?
5W1H是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进行决策的思维程 序。它对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 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核心点:5W+1H就是对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某一工作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就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 (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这样 做(Why),即“5W”、“1H”进行书面描述,并按此描述进行操
人类6个忠实的仆役 他们教我所有的事情 他的名字是: 何时、何地、谁、何事、为 何、如何
--纪伯伦
概念 起源 详解
5W1H的概念
W----- WHY,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W----- WHAT, 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 W----- WHO, 这件事情由谁负责,有那些人来完成? W-----WHEN,这件事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完成? W----- WHERE, 这件事情在什么地点开展? H ----- HOW,我们怎样来完成事情,我们采用什么方
问
查检表、柏拉图、饼形 图
题 解 P 3、目标设定——目标具体化
决
4、研拟对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可行性计划 预期达到的目的(What)
的
在哪里执行措施
凌 波 八 步 D 5、实施对策——按计划认真执行
(Where) 由谁来执行(Who) 何时开始和完成(When) 如何执行(How)
甘特图、查检表
5W1H的应用技巧
5W1H是一讨问题的技巧“5X”是告诉我们同样的“5W1H”最好要多问几次 “才好”才能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掘出来,体现“追根究底”之精神。
例:一台机器突然停了下来,那就沿着这条线索进行一连串的步步紧逼的追问: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为什么保险丝会断呢?”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干涩不够润滑。” 问: “为什么轴承干涩不够润滑?” 答: “因为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 问: “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 答: “因为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 问: “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 答: “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了进来.” 追问至此,水落石出,最终的原因找到了!
第一层次:PDCA
仅仅是PDCA是不够的, 更需要作第二层次5W1H 的展开,我们必须了解 核心问题是什么(What)? 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Why)会发生?发生在 什么地方(Where)?如 何(How)去处理?由谁 (Who)负责?何时(When) 完成?一连串的问号, 目的是做好计划。如果 计划方案经过5W1H的思 考,相信下一步在执行 时争力,就是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一个员工的核心能力则在于能否用正确的方法把问 题解决掉。
----松下幸之助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未找到正确方法的人。
----(美)杰克·韦尔奇
正确、快捷 解决问题
管理工具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5W1H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
•墙裂被修好
•找到问题根源
•系 统 分 析 •为什么
•墙会裂?
•每天用清洁 •墙壁上 剂冲洗墙壁 •有鸟粪
•燕子多 •蜘蛛多 •飞虫多 •环境适宜 •飞虫繁殖
•开窗户 •光亮足
•那么以上两种做法的效果如何呢?
•采取 措施
•拉上窗帘 •修复裂纹
•常规做法:
•OK
•问题未彻底解决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何地做最适宜? 从那里去买?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卖? 怎样从甲地搬到乙地? 何地销货量减少最多? 等等
为什么要应用5W1H?
5W1H适用于各项工作,尤其是在计划制定和改善阶段。 以改善阶段为例,最重要的事就是:
①明确掌握了解问题所在。 ②掌握现状的所有事实。
在以上两个步骤里,5W1H是最常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 也是通用的管理工具;如能善于运用以上六项质问,并使用“5 个为什么”进行分析,则易于找寻出一切问题点,甚至巨细不 遗,因此能筛出改善的重点,再设法用此种技巧去解决,而得 到最确实有效的改善。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怎样做最省力? 怎样做最快? 怎样做效率最高?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怎样改进? 怎样避免失败? 怎样求发展? 怎样点滴做起? 怎样增加销路? 怎样加强销货服务?等等
2 Why What Who
When
3 脑力激荡
鱼骨图
Where
How
查检表
3A P
CD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阶段
步骤
1、明确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状态或标准,显露问题、 找出问题
主要管理工具
查检表、流程图、控制 图
2、把握现状——收集整理信息和数据,找出产生问题的 脑力激荡法、鱼骨图、
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验证
目录 一 什么是5W1H? 二 为什么要应用5W1H? 三 如何应用5W1H?案例
一 什么是5W1H?
1.5W1H的概念 2.5W1H的应用技巧 3.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概念 起源 详解
5W1H的概念
5W1H是指: 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 What何事 Why为什么 HOW如何进行。也可以是5W2H,即增加HOW MUCH:费用、成本(cost)。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谁来办最方便? 谁不可以办? 谁会赞成? 谁被忽略了? 谁是决策者? 谁需要来受训? 谁是未来的客户? 等等
C 6、效果确认——检查措施执行的效果
推移图、直方图、柱状 图、雷达图、控制图
7、对策标准化——巩固提高,并利用成功经验修改或制
A 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8、今后计划——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
二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5W1H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
2.5W1H能促进问题的有效改善
5W1H的应用技巧
5W1H是一讨问题的技巧“5X”是告诉我们同样的“5W1H”最好要多问几次 “才好”才能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掘出来,体现“追根究底”之精神。
一般情况下,最容易看到的直接原因往往不是根本原因;调查 根本原因所用的常用方法就是问5个“为什么”。首先问“为什么会 出现这个问题?”然后针对直接原因再问一个“为什么”,直到问 到解决某个原因就可以预防该问题的再次发生。
为什么要应用5W1H?
改善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则全待于怀疑的态 度,因此,怀疑为改善之母。然而怀疑并非仅是笼统的抽 象思维,应该是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而且是有具体的 方向。
5WIH是一种找寻问题的根源及寻求改善的系统化质问 工具。如果没有采用系统化的质问技巧,我们往往会疏漏 了某些值得去改善的地方,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何时要完成? 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何时最切合时宜? 现在是否行动? 将来会有何转变? 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自动自发的去科学、正确的去应 用管理工具,让这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在解决问题时 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我们在学会如何运用PDCA思维去解决问题后,还要掌握如 何有效的在每一个阶段去系统分析问题,使我们的计划和方 案能更有效执行。
“5W/1H”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常常被 运用到制定计划草案上和对工作的分析与规划中,帮助我 们从六个维度去系统的考虑问题;能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和使工作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Who
What
How
5W1H
Where
Why
When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一开始时对问题的认识 (大、模糊、复杂的问题)
2、理清问题
真正的问题
P
• 为什么?
3、找出问题所在的区域/找出原因点
• 为什么? • 为什么? • 为什么?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原因 原因
• 4、连问5个为什么? 调查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应用5W1H?
“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抛开先入为主的想法。 ••避免对没有数据支持的问题做出反应。 ••将问题分解。 ••直接观察问题的发生现象并发现原因,而不是通过二手信息。 ••在彻底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之前,不要进行问题分析。 ••标准是什么?与应该发生情况相比实际到底发生了什么? ••建立原因/结果间的关系。 ••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你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可以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时。
作,达到完成职务任务的目标。
5W1H 能有效引导我们去科学、系统的分析问题,并形成良好的 思考习惯,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要应用5W1H?
2、5W1H能促进问题的有效改善
什么是“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当前状态应有的状态 (目标或期待)之间的 差距。
问题是持续改善的种子 问题是积极的机会
没有任何问题则意 味着有些错误已经 发生
第二层次:5W1H
有了PDCA和5W1H还是不 足,必须进一步搜集问 题背景资料,作统计、 分析、归纳,划成各式 QC手法图表,辅助计划 的完整性,解决问题的 完美性。
第三层次: QC七大手法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管理工具相关图(以CDA活动步骤为例)
1 P D C A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目的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重点是什么? 功用是什么? 规范是什么? 什么有关系? 卖什么东西最适合? 等等
案例1
5W1H的应用范围
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
应用范围
工作项目分析检讨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 首先要拟订计划、在 拟订计划的过程中, 搜集相关资料,作统 计、归纳,风险分析、 效益评估,投资报酬 率(IRR) 计算,主办 单位与相关人员反复 讨论,分工合作,完 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送呈权责主管核定后, 执行单位然后照计划 付于执行、查核和处 置等程序,完成PDCA 管理循环;
为什么领一支铅笔也要填申请单? 为什么这么小的事情要盖机关大印? 为什么一张登记表要等待两月? 为什么要重重管制? 为什么不让他们自由竞争? 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何不可 ? 为什么不用机械代替人力? 等等
法来完成吗?
5W1H的概念
概念
起源 详解
起源
“5W”最早是 由1932年美国 政治学家拉斯 维尔提出的一 套传播模式;
经过人们的 不断运用和 总结,逐步 形成了一套
成熟的 “5W+1H” 思维模式。
5W1H的概念
概念 起源 详解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 例如:
1. 为什么 (Why)?
• 为什么?
原因
根本原因
D
5、对策
C
6、评估对策成效
A
7、标准化
丰田问题解决模式:问题的解决往往源自对问题根源的正确分析,如果一开始
找错了问题的根源,方案必然要么无的放矢,要么是治标不治本。
5W1H的应用技巧
追根究底案例:『拉上大厦的窗帘』
•大 厦 墙 裂
•美国华盛顿 •杰弗逊纪念大厦
•常 规 做 法 •找工程队维修
为什么要应用5W1H?
5W1H是管理工作中对目标计划进行分解和进行决策的思维程 序。它对要解决问题的目的、对象、地点、时间、人员和方法提出一 系列的询问,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 核心点:5W+1H就是对工作进行科学的分析,对某一工作在调查研 究的基础上,就其工作内容(What)、责任者(Who)、工作岗位 (Where)、工作时间(When)、怎样操作(How)以及为何这样 做(Why),即“5W”、“1H”进行书面描述,并按此描述进行操
人类6个忠实的仆役 他们教我所有的事情 他的名字是: 何时、何地、谁、何事、为 何、如何
--纪伯伦
概念 起源 详解
5W1H的概念
W----- WHY,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 W----- WHAT, 我们做的事情是什么? W----- WHO, 这件事情由谁负责,有那些人来完成? W-----WHEN,这件事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完成? W----- WHERE, 这件事情在什么地点开展? H ----- HOW,我们怎样来完成事情,我们采用什么方
问
查检表、柏拉图、饼形 图
题 解 P 3、目标设定——目标具体化
决
4、研拟对策——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制订可行性计划 预期达到的目的(What)
的
在哪里执行措施
凌 波 八 步 D 5、实施对策——按计划认真执行
(Where) 由谁来执行(Who) 何时开始和完成(When) 如何执行(How)
甘特图、查检表
5W1H的应用技巧
5W1H是一讨问题的技巧“5X”是告诉我们同样的“5W1H”最好要多问几次 “才好”才能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掘出来,体现“追根究底”之精神。
例:一台机器突然停了下来,那就沿着这条线索进行一连串的步步紧逼的追问: 问:“机器为什么不转了?” 答:“因为保险丝断了。” 问:“为什么保险丝会断呢?” 答:“因为超负荷而造成电流太大。” 问:“为什么会超负荷呢?” 答:“因为轴承干涩不够润滑。” 问: “为什么轴承干涩不够润滑?” 答: “因为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 问: “为什么油泵吸不上润滑油来?” 答: “因为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 问: “为什么油泵会产生严重磨损?” 答: “因为油泵未装过滤器而使铁屑混了进来.” 追问至此,水落石出,最终的原因找到了!
第一层次:PDCA
仅仅是PDCA是不够的, 更需要作第二层次5W1H 的展开,我们必须了解 核心问题是什么(What)? 原因是什么?为什么 (Why)会发生?发生在 什么地方(Where)?如 何(How)去处理?由谁 (Who)负责?何时(When) 完成?一连串的问号, 目的是做好计划。如果 计划方案经过5W1H的思 考,相信下一步在执行 时争力,就是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而一个员工的核心能力则在于能否用正确的方法把问 题解决掉。
----松下幸之助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未找到正确方法的人。
----(美)杰克·韦尔奇
正确、快捷 解决问题
管理工具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5W1H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
•墙裂被修好
•找到问题根源
•系 统 分 析 •为什么
•墙会裂?
•每天用清洁 •墙壁上 剂冲洗墙壁 •有鸟粪
•燕子多 •蜘蛛多 •飞虫多 •环境适宜 •飞虫繁殖
•开窗户 •光亮足
•那么以上两种做法的效果如何呢?
•采取 措施
•拉上窗帘 •修复裂纹
•常规做法:
•OK
•问题未彻底解决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何地做最适宜? 从那里去买? 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卖? 怎样从甲地搬到乙地? 何地销货量减少最多? 等等
为什么要应用5W1H?
5W1H适用于各项工作,尤其是在计划制定和改善阶段。 以改善阶段为例,最重要的事就是:
①明确掌握了解问题所在。 ②掌握现状的所有事实。
在以上两个步骤里,5W1H是最常用、最普遍的分析方法, 也是通用的管理工具;如能善于运用以上六项质问,并使用“5 个为什么”进行分析,则易于找寻出一切问题点,甚至巨细不 遗,因此能筛出改善的重点,再设法用此种技巧去解决,而得 到最确实有效的改善。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怎样做最省力? 怎样做最快? 怎样做效率最高? 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怎样改进? 怎样避免失败? 怎样求发展? 怎样点滴做起? 怎样增加销路? 怎样加强销货服务?等等
2 Why What Who
When
3 脑力激荡
鱼骨图
Where
How
查检表
3A P
CD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阶段
步骤
1、明确问题——明确要达到的状态或标准,显露问题、 找出问题
主要管理工具
查检表、流程图、控制 图
2、把握现状——收集整理信息和数据,找出产生问题的 脑力激荡法、鱼骨图、
原因或影响因素;找出真正的原因并加以验证
目录 一 什么是5W1H? 二 为什么要应用5W1H? 三 如何应用5W1H?案例
一 什么是5W1H?
1.5W1H的概念 2.5W1H的应用技巧 3.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概念 起源 详解
5W1H的概念
5W1H是指: When何时 Who何人 Where何地 What何事 Why为什么 HOW如何进行。也可以是5W2H,即增加HOW MUCH:费用、成本(cost)。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谁来办最方便? 谁不可以办? 谁会赞成? 谁被忽略了? 谁是决策者? 谁需要来受训? 谁是未来的客户? 等等
C 6、效果确认——检查措施执行的效果
推移图、直方图、柱状 图、雷达图、控制图
7、对策标准化——巩固提高,并利用成功经验修改或制
A 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8、今后计划——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循环
二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5W1H是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基本技能
2.5W1H能促进问题的有效改善
5W1H的应用技巧
5W1H是一讨问题的技巧“5X”是告诉我们同样的“5W1H”最好要多问几次 “才好”才能将问题的症结所在发掘出来,体现“追根究底”之精神。
一般情况下,最容易看到的直接原因往往不是根本原因;调查 根本原因所用的常用方法就是问5个“为什么”。首先问“为什么会 出现这个问题?”然后针对直接原因再问一个“为什么”,直到问 到解决某个原因就可以预防该问题的再次发生。
为什么要应用5W1H?
改善的前提是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则全待于怀疑的态 度,因此,怀疑为改善之母。然而怀疑并非仅是笼统的抽 象思维,应该是有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而且是有具体的 方向。
5WIH是一种找寻问题的根源及寻求改善的系统化质问 工具。如果没有采用系统化的质问技巧,我们往往会疏漏 了某些值得去改善的地方,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何时要完成? 需要几天才算合理? 何时最切合时宜? 现在是否行动? 将来会有何转变? 等等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要自动自发的去科学、正确的去应 用管理工具,让这成为一种良好的工作习惯,在解决问题时 会迎刃而解,事半功倍。
我们在学会如何运用PDCA思维去解决问题后,还要掌握如 何有效的在每一个阶段去系统分析问题,使我们的计划和方 案能更有效执行。
“5W/1H”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工作分析方法,常常被 运用到制定计划草案上和对工作的分析与规划中,帮助我 们从六个维度去系统的考虑问题;能使我们提高工作效率 和使工作结果得到有效执行。
Who
What
How
5W1H
Where
Why
When
为什么要应用5W1H?
1、一开始时对问题的认识 (大、模糊、复杂的问题)
2、理清问题
真正的问题
P
• 为什么?
3、找出问题所在的区域/找出原因点
• 为什么? • 为什么? • 为什么?
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
原因 原因
• 4、连问5个为什么? 调查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应用5W1H?
“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抛开先入为主的想法。 ••避免对没有数据支持的问题做出反应。 ••将问题分解。 ••直接观察问题的发生现象并发现原因,而不是通过二手信息。 ••在彻底弄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问题之前,不要进行问题分析。 ••标准是什么?与应该发生情况相比实际到底发生了什么? ••建立原因/结果间的关系。 ••不停地问“为什么?”直到你通过根本原因分析可以预防问题的再次发生 时。
作,达到完成职务任务的目标。
5W1H 能有效引导我们去科学、系统的分析问题,并形成良好的 思考习惯,进而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为什么要应用5W1H?
2、5W1H能促进问题的有效改善
什么是“问题”?
所谓问题,就是当前状态应有的状态 (目标或期待)之间的 差距。
问题是持续改善的种子 问题是积极的机会
没有任何问题则意 味着有些错误已经 发生
第二层次:5W1H
有了PDCA和5W1H还是不 足,必须进一步搜集问 题背景资料,作统计、 分析、归纳,划成各式 QC手法图表,辅助计划 的完整性,解决问题的 完美性。
第三层次: QC七大手法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管理工具相关图(以CDA活动步骤为例)
1 P D C A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5W1H的概念
针对不同的类型、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性质采用不同的发问,例如:
1. 为什么 (Why)?
2. 做什么 (What)?
3. 何人 (Who)? 4. 何时 (When)? 5. 何地 (Where)? 6. 如何 (How)?
目的是什么? 条件是什么? 重点是什么? 功用是什么? 规范是什么? 什么有关系? 卖什么东西最适合? 等等
案例1
5W1H的应用范围
工作计划/方案的制定
应用范围
工作项目分析检讨
5W1H和其他管理工具的相关性
解决任何一个问题, 首先要拟订计划、在 拟订计划的过程中, 搜集相关资料,作统 计、归纳,风险分析、 效益评估,投资报酬 率(IRR) 计算,主办 单位与相关人员反复 讨论,分工合作,完 成可行性研究报告, 送呈权责主管核定后, 执行单位然后照计划 付于执行、查核和处 置等程序,完成PDCA 管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