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系辞下篇

合集下载

孔子《易经系辞》

孔子《易经系辞》

孔⼦《易经系辞》上传01章天尊地卑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卦相荡。

⿎之以雷霆,润之以风⾬,⽇⽉运⾏,⼀寒⼀暑。

乾道成男,坤道成⼥。

乾知⼤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

可久则贤⼈之德,可⼤则贤⼈之业。

易简⽽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成位乎其中矣。

上传02章设卦观象圣⼈设卦观象,系辞焉⽽明吉凶,刚柔相推⽽⽣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六⽘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所居⽽安者,易之序也。

所乐⽽玩者,⽘之辞也。

是故,君⼦居则观其象,⽽玩其辞;动则观其变,⽽玩其占。

是故⾃天佑之,吉⽆不利。

上传03章彖者⾔乎象者也彖者,⾔乎象者也;⽘者,⾔乎变者也;吉凶者,⾔乎其失得也;悔吝者,⾔乎其⼩疵也;⽆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辞有险易。

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上传04章易与天地准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原始反终,故知死⽣之说。

精⽓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不过,曲成万物⽽不遗,通乎昼夜之道⽽知,故神⽆⽅⽽易⽆体。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

彖者材也。

⽘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悔吝著也。

上传05章⼀阴⼀阳之谓道⼀阴⼀阳之谓道。

「⽇往则⽉来,⽉往则⽇来,⽇⽉相推⽽明⽣焉。

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利⽣焉。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不知,故君⼦之道鲜矣。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

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系辞》是易学类著作,一般是指《易传·系辞传》或《周易·系辞》。

它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相传孔子作了7篇阐发和总结《周易》的论述,即通常所说的《易传》。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的思想家已开始意识到语言问题的重要性。

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参考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周易系辞下原文及翻译《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易经系辞下篇(注音版)

易经系辞下篇(注音版)

《周zh ōu 易y ì系x ì辞c í下xi à传zhu àn 》一Y ī八B ā卦ɡu à成ch én ɡ列li è,象xi à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因y īn 而ér 重ch ón ɡ之zh ī,爻y áo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刚ɡān ɡ柔r óu 相xi ān ɡ推tu ī,变bi àn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系x ì辞c í焉y ān 而ér 命m ìn ɡ之zh ī,动d ò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吉J í凶xi ōn ɡ悔hu ǐ吝l ìn 者zh ě,生sh ēn ɡ乎h ū动d òn ɡ者zh ě也y ě;刚ɡān ɡ柔r óu 者zh ě,立l ì本b ěn 者zh ě也y ě;变bi àn 通t ōn ɡ者zh ě,趣q ù时sh í者zh ě也y ě。

吉J í凶xi ōn ɡ者zh ě,贞zh ēn 胜sh è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道d ào ,贞zh ēn 观ɡu ān 者zh ě也y ě。

日R ì月yu è之zh ī道d ào ,贞zh ēn 明m í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动d òn ɡ,贞zh ēn 夫f ū一y ī者zh ě也y ě。

夫F ū乾qi án ,确qu è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易y ì矣y ǐ。

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下)

周易传文白话解(系辞下)

乘驾牛马,负载重物致于远方,以便利天下。大概取象于《随》卦,设置重门打梆巡夜,以防盗寇,大概取象于《豫》卦。断削木头作为杵,控掘地面作臼,臼杵的好处,万民受益,这大概取象于《小过》卦。弯曲木材加弦而为弓,削木以为箭,弓箭的好处,可以威服天下,这大概取象于《睽》卦。上古时候的人在洞穴中居住而生活于野外,后世的圣人改用宫室,宫室上有栋梁,下有檐宇,以防御风雪,这大概取象于《大壮》卦。古时丧葬,只用薪草厚厚裹覆(死尸),埋葬于荒野之中,不聚土做坟墓,不植树为标记,丧期也没有定数,后世圣人改用棺橔下葬,这大概取象于《大过》卦。上古用结绳记事以治理天下,后世圣人,改以契刻文字,百有所治理,万民有所稽察,这大概取象于《夬》卦。
⒃结绳:结绳记事。书:文字。契:在木竹上刻字。夬:有决断之义。先儒认为:《夬》$是由《大壮》$阳进而成,乾为金,《大壮》震为竹木,以金决竹木象故为书契。笔者认为《夬》下乾上兑,乾为金,兑为口、为折毁,有以刀契刻之象。
今译:
古包牺氏称王于天下,仰首以观察天象,俯身以取法地形,观察鸟兽的花纹与大地相适宜,近取象于自身,远取象于万物,于是开始创制八卦,藉以通达神明的德性,以类比万物的情状,(包牺氏)结绳索而制作网罗,用来猎兽捕鱼,这大概取象于《离》卦。包牺氏死后,神农氏开始,砍削木头做成了耜,弯曲木头制成了耒,用耒耜耕种的便利,以教天下(百姓),这大概取象于《益》卦。以中午作为集市的时间,招致天下民众,聚集天下货物,相互交换而归,为自获得所需要的物品,这大概取象于《噬嗑》卦。神农氏死后,黄帝、尧、舜氏开始,通达其变革,使百姓不怠倦,神奇而化育。使民众相适应。易道穷尽则变化,变化则(又重新)通达,能通达才可以长久,所以“有来自上天的保佑,吉祥而无所不利。”黄帝、尧、舜垂示衣裳(之用)而天下大治。大概取象于《乾》《坤》二卦。凿空木头以成舟船,剡削木才以成桨楫,舟楫的便利在于渡涉不通(的江河),直致远方,以便利于天下,这大概取象于《涣》卦。

王禹称《待漏院记》《易经 系辞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王禹称《待漏院记》《易经 系辞下(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待漏院记①王禹偁天道不言,而品物亨、岁功成者,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圣人不言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张其教矣。

是知君逸于上,臣劳于下,法乎天也。

古之善相天下者,自皋、夔至房、魏,可数也,是不独有其德,亦皆务于勤耳,况夙兴夜寐,以事一人。

卿大夫犹然,况宰相乎!朝廷自国初因旧制,设宰臣待漏院于丹凤门之右,示勤政也。

至若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

金门未辟,玉漏犹滴,彻盖下车,于焉以息。

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其或兆民未安,思所泰之;四夷未附,思所来之。

兵革未息,何以弭之;田畴多芜,何以辟之。

贤人在野,我将进之;佞臣立朝,我将斥之。

六气不和,灾眚荐至,愿避位以禳之;五刑未措,欺诈日生,请修德以厘之。

忧心忡忡,待旦而入,九门既启,四聪甚迩。

相君言焉,时君纳焉。

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

若然,总百官、食万钱,非幸也,宜也。

其或私仇未复,思所逐之;旧恩未报,思所荣之。

子女玉帛,何以致之;车马器玩,何以取之。

奸人附势,我将陟之;直士抗言,我将黜之。

三时告灾,上有忧也,构巧词以悦之;群吏弄法,君闻怨言,进谄容以媚之。

私心怕怕,假寐而坐,九门既开,重瞳屡回。

相君言焉,时君惑焉。

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

若然,则下死狱、投远方,非不幸也,亦宜也。

是知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可不慎欤?复有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者,亦无所取焉。

棘寺小吏王某为文,请志院壁,用规于执政者。

材料二: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易经系辞下篇(注音版)

易经系辞下篇(注音版)

《周zh ōu 易y ì系x ì辞c í下xi à传zhu àn》一Y ī八B ā卦ɡu à成ch én ɡ列li è,象xi à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因y īn 而ér 重ch ón ɡ之zh ī,爻y áo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刚ɡān ɡ柔r óu 相xi ān ɡ推tu ī,变bi àn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系x ì辞c í焉y ān 而ér 命m ìn ɡ之zh ī,动d ò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吉J í凶xi ōn ɡ悔hu ǐ吝l ìn 者zh ě,生sh ēn ɡ乎h ū动d òn ɡ者zh ě也y ě;刚ɡān ɡ柔r óu 者zh ě,立l ì本b ěn 者zh ě也y ě;变bi àn 通t ōn ɡ者zh ě,趣q ù时sh í者zh ě也y ě。

吉J í凶xi ōn ɡ者zh ě,贞zh ēn 胜sh è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道d ào,贞zh ēn 观ɡu ān 者zh ě也y ě。

日R ì月yu è之zh ī道d ào,贞zh ēn 明m í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动d òn ɡ,贞zh ēn 夫f ū一y ī者zh ě也y ě。

夫F ū乾qi án ,确qu è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易y ì矣y ǐ。

【易学】周易经传全文-2

【易学】周易经传全文-2

《易经—系辞传》上篇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第二章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

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第三章彖者,言乎象者也。

爻者,言乎变者也。

吉凶者,言乎其得失也。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

无咎者,善补过也。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第四章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是故知幽冥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第五章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

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极数知来之谓占。

通变之谓事。

阴阳不测之谓神。

第六章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易传》系辞(上下)(原文与译文)

《易传》系辞(上下)(原文与译文)

《易传》系辞(上下)(原文与译文)易传·系辞上传第一章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尊贵在上,地卑微在下,《易经》中乾为天为高为阳,坤为地为低为阴的象征就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莫不由卑下以至高大,杂然并陈,《易经》中六爻贵贱的位置,亦依序而排定了。

天地间万事万物动极必静,静极必动,动静有一定的常态,《易经》中阳刚阴柔,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道理也就由是断定,断然可知了。

天下人各以其道而以类相聚,物各以其群而以类相分,同于君子同于善的事物则吉,同于小人同于恶的事类,则凶就产生了。

在天成就日月星辰昼夜晦冥的现象,在地成就山川河岳动植高下诸般的形态,而人世间万事万物错综复杂的变化,由是可以明显的看到了。

所以宇宙间,阴阳二性不停地切摩变化,八卦所代表的八种天地间的八个基本物象,不停地相与鼓动变化,由是产生了宇宙万有。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比如说,以雷霆之气,鼓动万物的生机,以风雨疏散润泽万物的气机,日月的运行就构成了人间的昼夜寒暑,乾为天为父为阳,是构成男性的象征,坤为地为母为阴,是构成女性的象征。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为天,代表时间,故知天地之大始;坤为地代表空间,故能作成万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乾为天昭然运行于上而昼夜攸分,是容易让人了解的,坤为地浑然化为万物,是以简易为其功能的。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则易于知解,简易则容易遵从。

容易使人了解则有人亲附,容易遵从,则行之有功。

有人亲附则可以长久,有能成功则可以创造伟大的事业。

可以长久的,是贤人的德泽;可以成为伟大的,是贤人的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易经》的道理即是如此简易,而能包含天下的道理,能了知天下的道理,则能与天地同参,而成就不朽的名位了。

2.易经.系辞下传

2.易经.系辞下传

《易经·系辞下传》第一章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刚柔者,立本者也。

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

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日月之道,贞明者也。

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

夫坤,聩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解:八卦之中,乾坤相对,震与巽相对,离与坎相对,兑与艮相对,八卦对待成列,举凡天地间两两相重,成为六位的卦,以应事实的需要,因而八八六十四卦、三百六十四爻,都在其中了。

阴阳两爻,递相推移,宇宙间的千变万化,都在其中了。

各卦各爻,圣人都系以文辞,分别指出吉凶的征兆,于是人间所有的动作营为,和趋吉避凶的道理,都在其中了。

人事之间,所以有吉凶悔吝的产生,是由于动作营为的结果。

阴阳两爻,是设立卦象以推演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根本。

推移变通,正是所以趋向于真理或时机的变化的。

时机虽有吉有凶,但我们处在吉利或凶险时,必须安常守正,才可稳操胜算,立于不败之地。

人事如此,宇宙自然亦复如此,皆以“守正”为前题,所以天地的道理,以正而观照万物。

日月的道理,以正而光明,普照万物,都公正无私,使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

天下一切的动作营为,都是归于端正专一,精诚无欲,才能有成就。

乾道造化自然,很刚健的昭示众人,是非常的平易而容易知道呀。

坤道是顺应乾道而开务成物,很柔顺地昭示众人的道理,是非常简易的呀。

圣人制作卦爻,便是效法乾坤简易的理则而作的。

卦象的设立,亦是仿乾坤简易的形迹而设立的。

卦爻卦象先有变化于内,遂依象释理,吉凶之真象就表现于外了。

进而裁制机宜,导致功业的成就,就表现于聪智的变化。

圣人崇德广业、仁民爱物的言行,在卦辞爻辞中记载得很清楚。

天地之大德,在于使万物生生不息,圣人之大宝,在于有崇高地位。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一)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焉;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译文】八卦画成排列好后,宇宙万象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又将八卦重叠成六十四卦,六爻的微妙奥秘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阳刚阴柔相互推变,变化之道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将文辞附在后面来作出判断,那么变动趋向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易经》中所谓的吉凶悔吝,是事物变动产生的结果。

阴阳刚柔,是推动宇宙万物变动的根本。

变化通达是指因势利导以适应不同的时空。

天地所谓的吉凶祸福是人心正则吉,心不正则凶,天地之道是正大显现的,日月之道是正大光明的,天下万物的变化是端正而统一的。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

爻也者,效此者也。

象也者,像此者也;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易经》中的“乾”明确地昭示出平易的道理。

“坤”柔顺地昭示出简易的法则。

所谓的“爻”,就是效法天地易简的法则。

所谓的“象”就是模拟天地万物的形态。

爻与象显现出事物内部的变动,吉凶是对事物变动结果的判断,功业是对事物变化机遇的把握利用,圣人之情则通过卦辞来显现。

天地最伟大的德行是生养万物,圣人最大的宝物是崇高的地位。

那么如何守住地位呢?就要靠仁爱。

怎样才能把民众聚集起来呢?那就要靠财富,所以,治理财富,使人民端正言行,禁止民众为非作歹,这就叫道义。

(二)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译文】太古时代,包牺氏君临天下,向上观察天上的星象;向下观察地上的万物,观察鸟兽的皮毛纹理,以及大地的各种物产,近处取法人体的形象,远处取法万物的形象,于是制作出了八卦,以此沟通神明的德行,比类天下万物的变化情形。

易经系辞原文与注解

易经系辞原文与注解

易经系辞原文与注解易经系辞《系辞传》是用来解释《易经》的,乃是《易传》之一,亦名《大传》,为《易经》的整体概论,用以阐析《易经》的哲学意义,使之不仅止于占卜,进而成为一套哲学理论。

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一是《易经》产生的情况及来源,二是《易经》与天地宇宙的关系﹔三是谈及《易经》的具体不同卦象如何构成﹔四是谈及《易经》的功能。

《系辞传》的思想是十分复杂的,内涵极深,故此历来有不少人去注释和研究它。

作者穷其近三十年修易之精力,溯本追源,把这套现代很多人用于占卜术数和商业管理上伟大的中国哲学理论,化为现代人人人能读能用的思想宝典,还原了《易经》的本来意义,使大众对它有正确的认识,不致使这个代表原始的儒家思想的典籍没落在21世纪的世界。

一般上是指《易传·系辞》或《周易·系辞》。

周易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哲学专著。

《系辞》是今本《易传》的第4种,它总论《易经》大义,是今本《易传》7种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属黄老学派作品。

《系辞上传》第一章【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矣之理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解释】(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们脚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确定了。

在人们脚下的和高高在上的罗列出来,(人们认为)高下与卑贱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

运动与静止有规律,陽刚和陰柔就明确分开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各种事情根据类别而聚集,万物根据类别而分为不同的群体,吉祥与凶险也就产生了。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直方周易》系辞下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于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下【原文】其称名也,杂而不越⑴。

于⑵稽⑶其类⑷,其衰⑸世⑹之意⑺邪。

夫《易》,彰⑻往⑼而察⑽来⑾,而微⑿显阐幽。

【译文】《易经》各卦的名称,错综复杂却不过度,去考查卦中记叙的事例,其中很少是继承下来的见解。

这个《易经》能使人们清楚过去知晓未来,并且精妙显明地阐发幽深道理。

注释:⑴“越”过度,越过。

《说文》度也。

《玉篇》踰也。

《易·系辞传》杂而不越。

《注》各得其序,不相踰越。

《礼记·曲礼》戒勿越。

《疏》戒慎毋得踰越。

(踰yú:同“逾”越过,超过。

)⑵“于”往,去。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

毛传:“于,往也。

”⑶“稽”考查,考核。

《尚书·大禹谟》:“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

”⑷“类”事例,条例,事物。

《荀子·君道》:“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

”⑸“衰”稀疏,稀少。

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稀少:很少。

)⑹“世”继承。

《史记·周本纪》:“昔我先王世后稷以服虞夏。

”⑺“意”意思;见解。

《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⑻“彰”清楚。

《庄子·齐物论》:“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

”⑼“往”昔时,过去。

《荀子·解蔽》:“不慕往。

”注:“古昔也。

”⑽“察”知晓,明了。

《左传·文公元年》:“商臣闻之而未察。

”⑾“来”将来,来日。

《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⑿“微”精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

”。

易经系辞下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全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全文如下:八卦之象,申而明之曰易。

六爻之爻,言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也。

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阳刚阴柔,是天地之道,圣人之大宝曰位。

何以守位?曰仁。

何以聚人?曰财。

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译文如下:八卦的象形,通过阐述而明白地展示出来就是易。

六爻的变化,说的是刚柔相推而产生变化。

系上辞语,而告命于其中,指出爻动在哪里。

阳刚阴柔,是天地的大道,圣人的大宝叫作位。

凭什么来守住这个位呢?回答是仁。

凭什么来聚集人心呢?回答是财。

管理财物,端正言辞、禁止民众为非作歹,叫作义。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

易经系辞下传原文及译文传承自古的《易经》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它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智慧。

其中的系辞下传是《易经》的重要篇章之一,它深刻解读了六十四卦的含义和象征,为人们揭示了宇宙的运行规律和人生的智慧。

下面是《易经》中系辞下传的原文及译文,希望能够带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系辞下传】夫易者,天地之经纬,万物之定数也。

因时而移,故有变化。

君子所以观乎天文,采用日月,立法于四时,考察阴阳,而化育万物者也。

【原文译文】《易经》是探寻天地间万物运行规律的经典,万事万物都有其固定的规律。

由于时代的变迁,人们也随之发生变化。

君子应当观察天文现象,运用日月的变化来稳定四季的律动,研究阴阳的变化,以期推动万物的成长。

人之所以欲立其身,欲达其家,欲昌其国,欲究天下之道者,亦何尝不愿窥阴阳而见其本末哉?【原文译文】人们之所以追求个人的成功,希望家庭幸福,渴望国家昌盛,追求探索世间万物的道理,岂非都想了解阴阳变化的根源吗?夫出乎天者云浮,入乎天者云销。

云布而不雨,云解而不止雨;男女之情,甚矣简矣。

天地之道,岂易知也哉?【原文译文】天空之中的云朵时而飘浮,时而消散。

有时云密布而不下雨,有时云散而雨势不停;男女之间的情感也是如此复杂且简单。

天地的道理,岂是易于理解的呢?故《易经》者,其言深而不深,观察久则明,功夫深则巧。

其中大半诸子所由生也。

【原文译文】因此,《易经》的言辞虽然深奥,但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通过深入研究,也能够达到熟能生巧的境界。

因此,众多哲人洞悉了《易经》中的精髓。

观古人之所以贤者,盖因人多写其言,言多写其意,意多写其志,志多写其功。

由此来看,易学之术,实有其道可循。

【原文译文】通过观察古代的贤者,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多数情况下,首先表达自己的言论,然后言论中表达了自己的意向,接着意向又表达了自己的志向,而志向又最终指引了他们的成就。

从而可以看出,易学的学问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可循。

总而言之,易经系辞下传的原文及译文给我们呈现了一幅深刻而又神奇的世界观。

《直方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直方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

《直方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
鲜不及矣。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下
【原文】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⑴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⑵矣。

《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言不胜⑶其任⑷也。


【译文】老师说:“德薄才轻却地位尊贵,知识缺少却图谋大事,力量缺少却担任重任,这样很少不连累自身的。

《易经》说:'鼎器的足折断,倾覆了君王鼎中的食物,君王身上的衣服被食物涂抹,不吉利。

’这是说不能美好地完成他的责任。

注释:⑴“小”通“少”。

《敦煌曲子词集·捣练子》:“堂前立,拜词娘,不角眼中泪千行,劝你耶娘小怅望。


⑵“及”连累,关联。

《汉书·李广苏建传》:“事如此,此必及我。


⑶“胜”美好。

王勃《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⑷“任”责任,职责,任务。

《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易经的经典句子

易经的经典句子

易经的经典句子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经典的句子,这些句子深邃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下面是我根据易经中的经典句子整理的一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易经中的经典句子1. "是以圣人不动而故,行而不迷。

”(《易经·系辞下》)这句话强调了圣人的内心平静与行动的明智,指出了圣人能够在不动中保持内心的平静,行动中保持智慧。

2.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易经·系辞下》)这句话表达了智慧、仁爱和勇气对于人们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了知识、仁爱和勇气的人才能真正做到不迷惑、不忧虑和不害怕。

3. "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易经·系辞上》)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有预见性和防范意识。

君子应该在事前思考可能的危机和困难,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解决。

4. "善始者,众之所同欲也。

”(《易经·系辞上》)这句话强调了良好的开始对于众人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的重要性。

只有具备良好的起点,才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和赞同。

5. "不治而民自治,不使而民自使。

”(《易经·系辞上》)这句话强调了治理和领导的艺术在于不干预和不强制。

只有给予民众足够的自由和空间,他们才能自主发展和自我管理。

6. "知易行难。

”(《易经·系辞上》)这句话表达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真正的难题在于能够将知识付诸行动。

7. "事不避难,难亦消。

”(《易经·系辞下》)这句话告诫人们要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只有勇敢面对困难,才能够克服困难并使其消失。

8.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易经·系辞下》)这句话强调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君子能够在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之间保持和谐,而小人则只会追求个人的利益,无视他人的感受。

9. "君子以道德修身,以正义治国。

”(《易经·系辞下》)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修身和治国原则。

《直方周易》系辞下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直方周易》系辞下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直方周易》系辞下介如石焉,宁用终日。

断可识矣。

君子知
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声明:此译文由赵庚白原创,复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直方周易》系辞下
【原文】《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

’介如石焉,宁⑴用⑵终日?断⑶可识⑷矣。

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⑸之望⑹。


【译文】《易经》豫卦六二的爻辞说:“事先准备的意志坚决好比岩石,把事先准备当做大事长久坚持,官长做得正确。

”事先准备的意志坚决好比岩石,安定时期就采用此策略长久坚持,肯定可以成为标志性人物。

地位高的人既知道事物的细微迹象又懂得事物的彰显迹象;即知道事物柔弱一面又懂得其强盛的另一面,众人景仰。

注释:⑴“宁”安定,平安。

《尚书·大禹谟》:“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⑵“用”采用,采纳。

《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用李斯谋。


⑶“断”肯定。

柳宗元《封建论》:“周之事迹,断可见矣。


⑷“识”标志。

《论衡·问孔》:“明文以识之,流言以过之。


⑸“万夫”众人,人民。

《吕氏春秋·季秋纪·顺民》:“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

万夫有罪,在余一人。


⑹“望”景仰。

《左传·襄公十四年》:“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

”。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精义⼊神,以致⽤也求解《易经》《系辞下》的经⽂“精义⼊神,以致⽤也”。

“精义⼊神,以致⽤也”这句《系辞下》的经⽂我多年来不得其解。

有谁知道“精义⼊神,以致⽤也”这句《系辞下》经⽂的真实意思吗?敬请赐教!回复朋友们,遗憾归遗憾,⽹络的缘故现在就不说了,说了我看也是⽩说。

在我的这篇博⽂⾥到⽬前(2013年11⽉16⽇)为⽌有四个朋友发来五条评论。

这些评论我把它归纳起来有以下⼏个内容:⼀、分享、祝福。

⼆、说“精”指的是男⼈的那个“精”。

三、“寂然不动,感⽽遂通”有深意,不可等闲视之。

四、学以致⽤,不然学⽽何⽤。

现在我就这些内容作个“回复”吧。

⼀、分享、祝福。

感谢朋友⽤“分享”这个词!感谢朋友的祝福!谢谢了!这⾥我祝朋友们⼀⽣平安、健康、快乐、吉祥!⼆、说“精”指的是男⼈的那个“精”。

说“精”是万物刚健之本源,应该有道理吧?!说“精”指的是男⼈的那个“精”,可是这⾥的这个“精”应该不是指男⼈的那个“精”。

我以前曾经四次去听易学⼤师讲解《易经》,其中⼀个讲经⼈说,说孔⼦也讲“精”,孔⼦在《论语》⾥说“年少之时,⾎⽓未定”,这⾥的“⾎⽓”指的就是男⼈的那个“精”;那个讲经⼈还说,不但男孩⼦有“精”,其实⼥孩⼦也是有“精”的,⼥孩⼦的“潮⽔”和男孩⼦“精”的读⾳⼀样⼀样的。

说实在话,⼥孩⼦的“潮⽔”也好,男孩⼦的“精”也好,我没有研究过我⽆法“分辨”,因此我不能乱说。

三、“寂然不动,感⽽遂通”有深意,不可等闲视之。

我知道“寂然不动,感⽽遂通”是《易经》《系辞上》的⼀句经⽂。

不要说《易经》⾥的⼀句经⽂,即使是《易经》⾥的⼀个字我都不敢“等闲视之”!说实在话“寂然不动,感⽽遂通”这句《易经》的经⽂⾄今我还没有解通。

四、学以致⽤,不然学⽽何⽤。

孔⼦说“学⽽时习之”。

这⾥的“习”好像是“温习、复习”的意思,不过我认为它更多的是“实践”的意思(我对《论语》没有研究,说不定我的这个看法是错误的)。

⼈们认识⾃然、认识规律,就是要利⽤⾃然、利⽤规律为⼈类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Y ī八B ā卦ɡu à成ch én ɡ列li è,象xi à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因y īn 而ér 重ch ón ɡ之zh ī,爻y áo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刚ɡān ɡ柔r óu 相xi ān ɡ推tu ī,变bi àn 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系x ì辞c í焉y ān 而ér 命m ìn ɡ之zh ī,动d òn ɡ在z ài 其q í中zh ōn ɡ矣y ǐ。

吉J í凶xi ōn ɡ悔hu ǐ吝l ìn 者zh ě,生sh ēn ɡ乎h ū动d òn ɡ者zh ě也y ě;刚ɡān ɡ柔r óu 者zh ě,立l ì本b ěn 者zh ě也y ě;变bi àn 通t ōn ɡ者zh ě,趣q ù时sh í者zh ě也y ě。

吉J í凶xi ōn ɡ者zh ě,贞zh ēn 胜sh è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道d ào ,贞zh ēn 观ɡu ān 者zh ě也y ě。

日R ì月yu è之zh ī道d ào ,贞zh ēn 明m ín ɡ者zh ě也y ě。

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动d òn ɡ,贞zh ēn 夫f ū一y ī者zh ě也y ě。

夫F ū乾qi án ,确qu è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易y ì矣y ǐ。

夫F ū坤k ūn ,聩ku ì然r án 示sh ì人r én 简ji ǎn 矣y ǐ。

爻Y áo 也y ě者zh ě,效xi ào 此c ǐ者zh ě也y ě。

象Xi àn ɡ也y ě者zh ě,像xi àn ɡ此c ǐ者zh ě也y ě。

爻Y áo 象xi àn ɡ动d òn ɡ乎h ū内n èi ,吉j í凶xi ōn ɡ见xi àn 乎h ū外w ài ,功ɡōn ɡ业y è见xi àn 乎h ū变bi àn ,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情q ín ɡ见xi àn 乎h ū辞c í。

天Ti ān 地d ì之zh ī大d à德d é曰yu ē生sh ēn ɡ,圣sh èn ɡ人r én 之zh ī大d à宝b ǎo 曰yu ē位w èi 。

?何h é以y ǐ守sh ǒu 位w èi 曰yu ē仁r én 。

何H é以y ǐ聚j ù人r én 曰yu ē财c ái 。

理L ǐ财c ái 正zh èn ɡ辞c í,禁j ìn 民m ín 为w éi 非f ēi 曰yu ē义y ì。

二Èr古G ǔ者zh ě包b āo 羲x ī氏sh ì之zh ī王w án ɡ天ti ān 下xi à也y ě,?仰y ǎn ɡ则z é观ɡu ān 象xi àn ɡ于y ú天ti ān ,?俯f ǔ则z é观ɡu ān 法f ǎ于y ú地d ì,观ɡu ān 鸟ni ǎo 兽sh òu 之zh ī文w én ,与y ǔ地d ì之zh ī宜y í,近j ìn 取q ǔ诸zh ū身sh ēn ,远yu ǎn 取q ǔ诸zh ū物w ù,于y ú是sh ì始sh ǐ作zu ò八b ā卦ɡu à,以y ǐ通t ōn ɡ神sh én 明m ín ɡ之zh ī德d é,以y ǐ类l èi 万w àn 物w ù之zh ī情q ín ɡ。

作Zu ò结ji é绳sh én ɡ而ér 为w éi 网w ǎn ɡ罟ɡǔ,以y ǐ佃ti án 以y ǐ渔y ú,盖ɡài 取q ǔ诸zh ū离l í。

包B āo 羲x ī氏sh ì没m ò,神sh én 农n ón ɡ氏sh ì作zu ò,斵zhu ó木m ù为w éi 耜s ì,揉r óu 木m ù为w éi 耒l ěi ,耒l ěi 耨n òu 之zh ī利l ì,以y ǐ教ji ào 天ti ān 下xi à,盖ɡài 取q ǔ诸zh ū益y ì。

日R ì中zh ōn ɡ为w éi 市sh ì,致zh ì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民m ín ,聚j ù天ti ān 下xi à之zh ī货hu ò,交ji āo 易y ì而ér 退tu ì,各ɡè得de 其q í所su ǒ,?盖ɡài 取q ǔ诸zh ū噬sh ì嗑k è。

神Sh én 农n ón ɡ氏sh ì没m ò,黄hu án ɡ帝d ì、尧y áo 、舜sh ùn 氏sh ì作zu ò,通t ōn ɡ其q í变bi àn ,使sh ǐ民m ín 不b ù倦ju àn ,神sh én 而ér 化hu à之zh ī,使sh ǐ民m ín 宜y í之zh ī。

?易y ì穷qi ón ɡ则z é变bi àn ,变bi àn 则z é通t ōn ɡ,通t ōn ɡ则z é久ji ǔ。

?是sh ì以y ǐ自z ì天ti ān 佑y òu 之zh ī,吉j í无w ú不b ù利l ì,黄hu án ɡ帝d ì、尧y áo 、舜sh ùn ,垂chu í衣y ī裳sh ɑn ɡ而ér 天ti ān 下xi à治zh ì,盖ɡài 取q ǔ诸zh ū乾qi án 坤k ūn 。

刳K ū木m ù为w éi 舟zh ōu ,剡sh àn 木m ù为w éi 楫j í,舟zh ōu 楫j í之zh ī利l ì,以y ǐ济j ì不b ù通t ōn ɡ,致zh ì远yu ǎn 以y ǐ利l ì天ti ān 下xi à,盖ɡài 取q ǔ诸zh ū涣hu àn 。

服F ú牛ni ú乘ch én ɡ马m ǎ,引y ǐn 重zh òn ɡ致zh ì远yu ǎn ,以y ǐ利l ì天ti ān 下xi à,盖ɡài 取q ǔ诸zh ū随su í。

重Zh òn ɡ门m én 击j ī柝tu ò,以y ǐ待d ài 暴b ào 客k è,盖ɡài 取q ǔ诸zh ū豫y ù。

断Du àn 木m ù为w éi 杵ch ǔ,掘ju é地d ì为w éi 臼ji ù,臼ji ù杵ch ǔ之zh ī利l ì,万w àn 民m ín 以y ǐ济j ì,盖ɡài 取q ǔ诸zh ū小xi ǎo 过ɡu ò。

弦Xi án 木m ù为w éi 弧h ú,剡sh àn 木m ù为w éi 矢sh ǐ,弧h ú矢sh ǐ之zh ī利l ì,以y ǐ威w ēi 天ti ān 下xi à,盖ɡài 取q ǔ诸zh ū睽ku í。

上Sh àn ɡ古ɡǔ穴xu é居j ū而ér 野y ě处ch ǔ,后h òu 世sh ì圣sh èn ɡ人r én 易y ì之zh ī以y ǐ宫ɡōn ɡ室sh ì,?上sh àn ɡ栋d òn ɡ下xi à宇y ǔ,?以y ǐ待d ài 风f ēn ɡ雨y ǔ,盖ɡài 取q ǔ诸zh ū大d à壮zhu àn ɡ。

古G ǔ之zh ī葬z àn ɡ者zh ě,厚h òu 衣y ì之zh ī以y ǐ薪x īn ,葬z àn ɡ之zh ī中zh ōn ɡ野y ě,不b ù封f ēn ɡ不b ù树sh ù,丧s ān ɡ期j ī无w ú数sh ù,后h òu 世sh ì圣sh èn ɡ人r én 易y ì之zh ī以y ǐ棺ɡu ān 椁ɡu ǒ,盖ɡài 取q ǔ诸zh ū大d à过ɡu 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