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二)
小学语文基本课型
小学语文基本课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存在着多种基本课型,每一种课型都有其独特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重点。
了解这些基本课型,对于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一、识字课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识字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一定数量的汉字,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在识字课中,教师通常会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实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汉字的形状和意义;游戏教学法,如猜字谜、开火车等,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例如,在教“日”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先展示太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太阳的形状,然后引出“日”字,让学生明白这个字的形状就像太阳。
再通过反复认读、书写,让学生记住这个字的读音和写法。
二、写字课写字课侧重于培养学生正确、规范、美观地书写汉字的能力。
教师会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了解汉字的笔画、笔顺和结构。
在写字课上,教师会先进行示范,让学生观察每个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比例。
然后学生进行临摹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三、阅读课阅读课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重要课型。
低年级的阅读课主要以绘本、儿歌、童话故事等简单的文本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中高年级则逐渐过渡到篇幅较长、内容较复杂的文章,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在阅读课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进行初读,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读,品味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理解文章的含义;最后,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会。
四、口语交际课口语交际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师会创设各种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交流和表达。
比如,以“如何向同学借东西”为主题的口语交际课,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借东西时应该怎么说,怎么做,然后请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学会用恰当的语言和态度与人交流。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1. 内容简述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教材特点,明确多文本阅读教学的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选择合适的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适合的多文本阅读教材,如课外名著、散文、诗歌等。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预测、推断、归纳等,提高自主阅读能力。
加强师生互动与合作: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
评价与反馈: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改进建议。
1.1 研究背景我国正在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此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
多文本阅读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多文本阅读教学通过引入多篇相关文章,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文章主题,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单一的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而多文本阅读教学可以通过引入多种文本形式和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的研究背景反映了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需求和发展趋势。
通过研究和探索多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小学语文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通用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实施方案1实验目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而茫茫书海,学生不是缺少阅读,而是缺少有主题的阅读。
主题阅读教学实行“一主两翼”的教学模式,“一主”是以教材为主体;“两翼”是围绕这一主体的两套教材,即《新语文主题阅读》《主题式·经典诵读》。
一个主题统领三套教材并列的三个单元,形成了由课内4篇,《新语文主题阅读》8篇,《主题式·经典诵读》10篇,共22篇文章组成的同一主题的大单元。
这种以主题引领的建构性阅读,目的就是为了延伸学生的学习触角,感受阅读的乐趣,享受阅读的过程,增加积累,使学生在不断地积累中提高语文素养。
让学生与好书为伴,在书籍的海洋里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涵养健全人格。
总体思路:主题阅读教学以单元主题为核心展开教学流程,遵循“整体性原则”组织阅读教学,以一个单元的教材为单位组织教学,进行整体体设计,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实施策略:主题阅读教学实验要求我们在一学期中,不仅要学完课本知识,还要读完配套的两套教材,这就势必要求我们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
因此教师教学时应遵循以下三大原则:1、围绕单元主题,创设单元语言环境,激发学习兴趣。
2、重组教学内容,扩大阅读量。
3、坚持一多三少,优化教学过程。
即:多读书,少提问多读书,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教师们在课堂上少讲,精讲,从而为主题阅读拓展空间。
加快课本学习步伐,加大课堂容量,每篇文章只提一两个重点问题,围绕重点问题开展学习思考,摒弃不必要的环节,形成以一篇课文带2篇《新语文主题阅读》教材的辐射阅读式。
改革备课制度和方法,探索“主题阅读”备课模式,作业结合教学实际,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行之有效。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策略引言小学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策略。
一、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是一种通过创造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讲故事、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方式创造真实的教学情境。
例如,通过讲述一段有趣的故事来引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通过角色扮演来让学生体验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思想,通过实地考察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文学作品中的场景和氛围。
二、任务驱动策略任务驱动策略是一种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通过给学生指定具体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各种有趣的任务,如写作任务、口语表达任务、阅读理解任务等。
通过任务驱动策略,学生不仅可以提高语文应用能力,还可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多元化评价策略多元化评价策略是为了更全面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和方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的笔试评价已经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可以采用口头表达评价、作品评价、研究项目评价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
通过多元化评价策略,可以更好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四、游戏化教学策略游戏化教学策略是一种将游戏元素引入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语文游戏,如词语接龙、字音字义比赛等。
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五、个性化教学策略个性化教学策略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别差异化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每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学习兴趣都是有差异的。
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合作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促进学习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五篇模版)
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五篇模版)第一篇: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小学语文不同课型的教学模式参考第一学段第一部分阅读教学第一学段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在形式上提倡随文识字,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效果。
鉴于课文短小精美,建议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尽量能在一个课时完成一篇课文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环节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1—3分钟)操作建议:注意研究教学的起点,紧扣单元主题和学生学习实际,可采用谈话、讲故事、猜谜语、多媒体课件(图片、歌曲、flash动画)演示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然后由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环节二]放手试读,整体感知(10分钟左右)操作建议:初读阶段的要求是让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这一环节既是读文,又是在课文这一大环境中识字的过程。
应留给学生自己尝试读读文的时间,尽量通过潜能生的朗读来暴露面临的问题;进而发挥老师和优等生的示范作用以及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一个人都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的形式以朗读为主,把读书与识字结合起来,把读书和对词句的粗浅理解结合起来,把读书与解决课后习题结合起来,使学生多读而不觉得单调、厌烦,循序渐进地达到把课文读通、读好的目的。
[环节三]识字学词,识读结合(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以随文识字为主,在语境中走一个完整的来回。
先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缩小语境,由短句到词语,再到生字,把字音与字形对应起来,有意识地识记。
一般做法有:出示短语、词语、生字,学生自由尝试认读;同桌相互检查认读;集体活动测试等来巩固识字。
再把字放回到课文中,逐步扩大语境,在这个过程中,达到会认、适度理解以及会用的目的。
要力求遵循寓识于读、识读结合的原则。
要注重识字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地识字。
一般做法:指名读课文,互读互评,纠正字音,带着问题读、表演读等。
[环节四]练习写字,注意笔顺(5分钟左右)操作建议:要充分用好教材,应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培养自主写字的能力,提高观察字形的能力,注意笔画顺序,在书写的实践中让学生自我提高。
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课堂是为学生成长奠基的重要阵地, 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小学语文课堂有哪些有技巧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一、感想式教学什么是“感想式”教学?就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 注意学生亲身感受, 多让学生思索, 用谈感想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
学问传授的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相识过程。
“感想式”教学, 是符合认知规律的顺畅通道。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起始课, 可让学生先谈谈对课题和课文内容的想法, 以找到教学的针对性和切入点。
在学完一课后, 再让学生到讲台上谈自己的感想, 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思维拓展, 又能兼顾不同水平学生间的相互沟通, 丰富和延长语文课的内容。
成果好的学生可以发表独特见解, 甚至提出和教师相左的看法;成果一般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点滴收获, 或复述学过的学问内容。
如学习《成全一棵树》, 学生谈感想, 有的对“母亲”加以分析;有的对“孩子”加以分析, 认为孩子坚毅乐观的生活看法成全了她自己。
通过“感想式”教学, 不仅稳固深化了课堂教学内容, 而且滋润了学生的心灵。
课程三维目标学问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看法与价值观都得到了较好的落实。
二、质疑式教学质疑式教学是用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统领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一种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是把老师教的过程变为学生学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 首先不是老师交待课的重点和留意事项, 而是让学生对课本内容提出问题。
通过自由质疑,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活泼课堂气氛。
如学习《穷人》一课, 全班学生踊跃发表看法, 提出了几十个问题, 有思想内容方面的, 有写作技巧方面的, 还有的是细小的字词、标点方面的。
学生一旦质疑, 就进入了主动求知、踊跃思维的学习状态。
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的一系列教学活动――提问、分析、探讨、争辩、释疑, 步步深化, 口语训练和阅读教学到达了和谐统一。
三、探讨式教学用探讨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关键是老师需在探讨的过程中, 引领学生思索的方向, 理顺学生思索的路子, 把控探讨的重点, 防止漫无边际的探讨, 也要幸免学生不知从何说起, 造成冷场。
统编语文教科书二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
聚焦核心素养,根植红色文化——统编语文教科书二上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案例一、案例背景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取向的课程目标强调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明确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注重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并建议在教学中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由此可见,新课标中的要求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事实依据。
单元整体教学着眼于核心素养的整体发展,通过规划整合学习内容,统筹安排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主动构建言语活动经验的过程中,发展高阶思维品质。
2.适应统编版教材“双线组元”特点的需要统编版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元,通过分析单元类型,可知第一学段的单元分为识字与课文单元,主要包括四个板块:课文、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与快乐读书吧。
其中,课文发挥落实语文要素功能,口语交际发挥迁移运用功能,语文园地发挥梳理总结功能,各版块间相互联系,单元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强。
这提示我们教师需要有单元整体意识,立足整体分析教材,规划学习内容,凸显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整体推进“语文核心素养目标”的达成。
图1第一学段单元结构3.小学语文课堂实际教学中的挑战革命文化题材的课文学习在第一学段的实际教学中有很多的阻碍。
首先,教材的时代背景距离现实生活遥远,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其次,学生年龄小,对革命领袖了解不多,难以共情;再者,对教师来说,教学程度难以把握,容易过度解读文本,拔高要求,上成枯燥乏味的说教课。
不善完备的学习材料、难以构建的“情感场”,不甚新鲜的语文要素,让二上第六单元的学习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革命文化单元该怎么教?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怎样的学教活动才是有效的?这些都是老师们在实际探索中的疑惑。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二上第六单元作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与实施的重点,意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构建深度学习新样态,一体化设计教学和评价,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整体提升。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措施及方法有哪些一、教学准备1. 明确教学目标:依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制定具体、明确、可操作的教学目标,涵盖知识、能力和情感等方面。
2. 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策略。
3. 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和学情,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组朗读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语感。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4. 任务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情感教学法: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措施1. 加强基础知识教学:注重字、词、句、篇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 培养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提高阅读理解、鉴赏和分析能力。
3. 写作训练:开展多样化的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能力。
4. 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如诗词朗诵、讲故事、语文知识竞赛等,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5. 评价与反馈: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时给予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2. 注重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实施分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4. 个性化指导: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给予个性化指导,发挥学生的潜能。
5.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形成教育合力。
五、课堂管理1. 规范课堂秩序:建立明确的课堂规则,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确保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 语文课程教材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教案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第三次课 2 学时)一、授课题目第二章语文课程教材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了解语文教材的类型和编制原理。
2、了解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内容。
3、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4、了解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主要版本及其特点。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深刻理解语文教材的内涵与功能;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思路。
教学难点:掌握小学语文教材分析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四、教学过程(包含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辅助手段、板书、学时分配等)第一节小学语文教材概述(内涵、功能、类型、编制)一、什么是语文教材?(一)教材教材是指实现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包括:教科书、练习册、教学挂图、拼音卡片、生字卡片、教师手册、教学参考书及多媒体素材、教学软件等。
什么是语文教材?是指实现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承载、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材料或媒介系统。
语文教材概念的三种理解:泛指:一切有助于培养人们的语文能力、提高人们的语文修养、对人们的语文学习产生影响的书面的和非书面的、学校的和社会的语言材料。
特指:与学校课堂语文教学直接相关的一切图书资料的总和。
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语文课本。
(二)区分几组概念:1、“语文教材”与“语文课本”2、“语文教材”与“课文”3、“语文课程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与“语文教材内容”语文课程内容——教什么是指为了达到语文科特定的课程目标而选择的事实、概念、原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要素。
语文教材内容——用什么教指为了有效反映、传递课程内容诸要素而组织的文字与非文字材料及所传递的信息。
语文教学内容——学什么是指教师在教的实践中呈现的各种材料及所传递的各种信息,它既包括在教学中对现成教材内容的沿用,又包括教师对教材内容的重构——处理、加工、改编乃至增删、更换。
4、语文教材与语文课程资源5、语文教材与语文课外读物6、教教材与用教材教语文教材是为达成语文课程与教学目标、呈现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而编制的教学材料和教学媒体,它只是一种教学媒介和教学途径。
2024年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六篇)
2024年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例一、工作目标和计划1.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通过扎实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理解和应用语言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水平。
2. 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
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与改革,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组织教研组成员开展教学观摩、评课交流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 加强科研实践与成果转化。
鼓励教师开展科研项目,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二、工作内容和计划1. 制定教学计划。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程要求,制定年度教学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 优化教学资源。
整理教学资源,建立和完善教材辅助资料和案例库,为教师备课提供支持。
3.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定期组织教研活动,分享教学方法和经验,探讨教学问题,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 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相互学习借鉴,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5. 开展评课交流活动。
组织教师进行评课交流,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6. 推广优秀教学案例。
总结和推广优秀的教学案例,为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教学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7. 加强科研实践。
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科研项目,探索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
8. 定期进行教学质量评估和反馈。
利用教学评估工具,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
9.加强学生评价机制。
建立学生评价教师的机制,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质量评价,提供对教师的及时反馈,推动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10.定期开展家校合作活动。
组织家校联合活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教学需求。
三、工作计划的安排1. 每学期初制定教学计划,并定期进行调整和完善。
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
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一、小学教学基本范式小学阶段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研究惯为主要目标。
以下是小学教学的几种基本范式:1. 互动式教学:小学教学注重师生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研究效果。
2. 游戏式教学:小学生年龄较小,喜欢玩耍和游戏,因此游戏式教学在小学阶段较为常见。
通过将知识融入游戏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 组织式教学: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我管理和研究能力较低,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进行良好的组织和管理,为学生提供研究的环境和条件。
二、初中教学基本范式初中阶段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研究能力为主要目标。
以下是初中教学的几种基本范式:1. 讲授式教学:初中教学侧重于知识的系统性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2. 讨论式教学: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讨论式教学在初中阶段被广泛采用。
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式教学: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接触到更多实践性的知识,实践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师通过组织实验、观察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高中教学基本范式高中阶段教学的基本范式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考试成绩为主要目标。
以下是高中教学的几种基本范式:1. 辅导式教学:高中教学的内容较为复杂,教师通过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提高研究效果。
2. 探究式教学: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研究和探究的能力,因此探究式教学被广泛采用。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实践探究,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
3. 应试式教学: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高考等重要考试,教师在教学中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并提供相应的备考指导和技巧。
以上为不同年级的课堂教学基本范式的简要介绍,不同范式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目标和学科特点灵活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各类课型基本模式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总模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精读课教学模式精读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de)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一步:1、学生用自己喜欢(de)方式自由读书,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语.(高年级在这一步中要弄清生字中(de)重点字音、字形,低年级还应注重让学生自主识字,用多种方法识字,扩大识字量.)第二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de)问题2、全班交流读书收获.3、学生质疑,教师及时梳理问题,简单问题随机解决,有价值(de)问题放到学文中解决.三、精读课文,品读感悟1、这一环节教师要选好切入点,由点及面,抓住切入点展开课文(de)学习.应让学生个体用自己喜欢(de)方式自主学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边批划,抓住一个大问题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教师要保证学生自主学习(de)时间充足,让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思维不仅仅停留在浅表层次上,应向纵深方向发展,保证下一步全班交流(de)有效性,不可走形式.2、在学生个体自读(de)基础上,抓住切入点,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de)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de)地方谈理解,谈体会,进行全班交流.对于课文中(de)重点段落或学生个人学习理解有困难(de)地方,除了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外,教师可作适当讲解,以保证学生学习(de)有效性.对于学生提出(de)问题,教师不要急于回答,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互相启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de)见解,在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de),可进行全班讨论,仍不能解决(de)教师作适当(de)点拨.这样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和体会,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又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对于文章(de)重点句段,可适时朗读,以便加强理解,升华情感.在读(de)方法上,教师可通过朗读指导,范读或录音朗读,调动学生(de)情感,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和联想,将他们带入课文中(de)情境,并进入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对读,分角色朗读和全班齐读等,读出变化(de)语气,表达出人物(de)情感.此环节,还应根据学段要求,对学生进行适当(de)听说读写训练,以确保有效性.四、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de)基础上,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de)或感受最深(de)句子、段落,抄写课文中(de)好词佳句,进行语言积累.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de)朗读练习,朗读水平不断得到提高,并在熟读(de)基础上背诵.学生经过读、背(de)训练后,培养了语感,感悟到课文(de)情境美、文字美,受到了美(de)熏陶.若时间紧,背诵可放在第二课时,最好能在课堂上解决.五、交流感受,课外延伸在布置作业时,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de)读书收获,交流一下自己(de)感受;可以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有关(de)课外知识;可以根据自己(de)兴趣爱好画一幅画,作一首诗;可以让学生写广告词、心得;可以让学生读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在课下拓展思维,培养语文能力及创新能力,又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课文内容(de)美.特别需要指出(de)是,并不是所有(de)课都固定这一模式.由于每篇课文(de)要求不同,在单元里(de)地位不同,课文(de)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de)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有(de)课,可以从学生(de)实际出发,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有(de)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有(de)课可直接从课文(de)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de)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de)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可利用不同形式激情或激趣导入,也可总结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节课教学内容.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方法1、回忆主要内容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在第一课时(de)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内容,体会思想.(在这一环节要解决掉第一课时没解决(de)课后问题)3、在理解内容(de)基础上,初步领悟作者主要(de)表达方法,即弄清“为什么这样写”.4、进行读写训练,或课后题,或自己设计(de)读写训练.5、读、背、积累.三、总结四、布置作业略读课教学模式一、创设情境,激趣导课教师可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或用歌曲、谜语、彩图等引出课题,然后让学生读题,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de)兴趣,学生便会看得认真,听得专注,很快进入课文情境.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1、检查生字(de)预习情况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三、读连接语(de)提示,明确要求从连接语中梳理出学习(de)切入点,让学生抓住此切入点学习课文,独立地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切入点可以是内容方面(de),也可以是表达方面(de),一两个重点问题即可.四、品读感悟,合作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de)读书形式细读课文,找出课文中含义深刻(de)词句、段落或最受感动(de)地方,边读边体会,深入体会作者(de)情感.与精读课文(de)主要区别是,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de)理解不作为主要要求.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de)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也可在品读感悟阶段加入适当(de)听说读写训练,加强学生学习(de)有效性.五、朗读背诵,体会情感.六、教师小结七、布置作业“口语交际”教学模式一、导入新课教师应该谈话(de)形式,归纳引入新课.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书中提示,师生共同归纳要求.三、依据要求,表达交流(体现训练(de)层次)1、会说基本句子.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2、能按顺序说.①自己练习说.②集体交流,互动评价.3、完整具体地说.①自己练习说.②互动交流,评价补充.4、创设场景,模拟生活.根据训练内容,把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在模仿中培养与他人(de)交际能力.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语文园地”教学模式一、自主尝试,独立完成教学中,无论是“我(de)发现”还是“日积月累”等内容,教师都要大胆放给学生,鼓励他们动脑、动口、动手,自主完成.教师重点帮助有困难(de)学生.二、讨论交流,评价订正学生自主尝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把自己(de)学习收获同大家一起分享,及时修正错误答案.三、引导发现,扩展延伸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自己发现(de)特点或规律,然后运用这一发现进行扩展训练.“习作”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习作指导课一、课前准备学生准备:教师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本周(de)习作内容,让学生做好准备.有提前习作欲望(de)同学可以选择自己愿意写(de)内容先试写下来.教师准备:准备好本次习作(de)下水文,也可提前调查好学生(de)准备情况及提前写草稿(de)数量等.二、谈话导入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合(de)导入形式,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三、习作指导此环节,教师要根据不同(de)内容以及学生(de)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来安排指导(de)过程.1、汇报交流.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准备(de)内容,或写出关键词语等.2、明确要求,确定内容.(1)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重点.(2)围绕习作重点,确定所写内容,与同伴交流.3、学生思考并交流.(可以自己练习说、与同座互相说、也可以小组内说.)4、集体交流.学生可以用一、两句话或一段话表述自己所写(de)重点内容.比如说说用什么样(de)题材来进行习作,以及选择一个合适(de)题目等等.在此环节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及学段要求进行较细致(de)指导,也可以出示范文予以引导等.5、结合本次习作要求,动笔书写自己真实(de)习作.此环节中,教师要保证学生(de)动笔书写时间(20——25分钟),随时解答学生个体(de)疑难,帮助有困难(de)学生.6、交流评价.写完(de)同学可以自由交流、互相评价.也可以全班交流、评价.四、归纳总结根据学生(de)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在这一环节中,已经成稿(de),要求认真修改.没有成稿(de),课后完成草稿.第二课时:习作讲评课一、导入新课1、总结本次习作情况.教师将本次习作中(de)优点以及存在(de)问题向学生做汇报.2、进入情境.在汇报(de)基础上,选择适当(de)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到下一环节.二、欣赏、讲评(一)出示本次习作(de)内容与要求.1、指名读.2、再次明确本次习作(de)重点.结合本次习作(de)优缺点,师生共同总结出讲评要点.(二)优秀佳作欣赏1、出示优秀(de)习作题目进行赏析,让学生说说自己(de)观点.2、欣赏优秀佳作或优秀片段.出示优秀习作或片段,依据本次习作(de)要求和重点,从词语(de)运用、语句(de)通顺、表现手法(de)运用、情感(de)流露以及重点是否突出,经过是否具体,选材是否新颖等各方面进行点评.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谈.(三)问题习作评析1、出示不成功习作.教师读给同学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做好记录,然后进行评改.2、师生、生生多边互动,修改问题习作.(四)互动交流评改1、学生在小组内自主展示自己(de)习作.2、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动笔记录自己认为写(de)精彩之处或者不足(de)地方,做到在互评互议(de)过程中有理有据.(五)指导学生运用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自己(de)习作(六)再次展示自己(de)习作在此环节中,教师可通过设立奖项活动,鼓励学生改出好文章.三、归纳总结,布置准备下一次习作内容.“识字”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根据课文内容,选择适当(de)方式来激发学生(de)兴趣,将学生带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生用自己喜欢(de)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de)字借助汉语拼音,可以请教同学、老师等,争取把课文(de)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三、多种形式,自主识字1、小组交流.(或自学生字词)在这一环节中,有预习习惯(de)班级,可以直接在小组内或同座俩互相检查预习情况.没有预习习惯(de)班级,可让学生自学生字词.如: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反复认读等.2、全班交流.(或多种形式认读)此环节中,预习充分(de)班级,教师在掌握预习情况后,可抓重点强化.即抓住学生没学会(de)生字反复认读,说说好(de)记字方法,组组词,造造句,以及联系生活实际识字等.预习不充分或没有预习(de)班级,可按以下程序操作:①出示带音节(de)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②出示去掉音节(de)词语多种形式认读.③出示单独(de)生字,多种形式认读.④交流与生字相关(de)内容.如:提醒同学注意(de)地方,交流好(de)记字方法,组词,造句等.四、朗读课文,感悟内容这一环节(de)重点是读好课文,教师要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文,并结合理解,相机抓好朗读指导.争取把文章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1、指读课文,纠正字音.2、自读思考,了解大意.3、细读理解,感悟内容.(具体做法可参考阅读教学步骤)4、重点品读,体会感情.教师要抓住有特点(de)句段,指导学生朗读,读出感受,读出韵味.五、交流体会,加深感受六、质疑释难,拓展延伸在学生理解内容(de)基础上,引导他们将自己不懂(de)问题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解决.还可根据课文特点,将课文内容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知道(de)相关内容,或布置课后收集资料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内容可以是读字、扩词、说句子,说课文(de)主要内容等.二、阅读理解把第一课时余下(de)内容完成.(参考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步骤进行)三、仿说仿写(此环节时有时无,要根据课文内容来设计.)抓住文中有特点(de)句子或段落,也可以是文中(de)插图等,引导学生进行仿说或进行小练笔活动.四、指导写字(1)出示要书写(de)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及主笔(de)位置.(2)学生交流字形特点,教师抓难写(de)字范写.(3)学生书写,教师巡回指导.(4)作品展评.教师把书写特别好(de)作品给大家看一看,互相学习.五、自主选学写完生字后,如果还有时间,可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生可选喜欢(de)词语练习说话.可以读新阅读和课外书.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练习内容.六、课堂总结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第一课时一、确定专题,明确要求本阶段首先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一定(de)问题情境,确定专题,弄清专题研究(de)内容,范围等,即让学生理解专题,知道此专题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去研究,去探索.二、自由分组,确定子专题学生可以自由结合成小组,在大专题(de)基础上确定子专题,即要研究大专题中(de)哪一小方面.三、制定计划,商讨内容和方法学生在组内制定研究计划,即何时何地通过何种方法研究子专题,明确组内(de)分工,明确个人职责,提出搜集有关资料(de)任务.四、教师总结,布置下一步学习内容第二课时(课外部分)一、分组活动二、整理资料三、商讨如何展示▲分组活动期间,教师要起到调控作用,对学生遇到(de)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展示形式: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de)特长,选择最擅长(de)形式.▲展示准备:教师要参与到学生(de)准备中,对学生准备过程(de)困难要及时给予帮助、指导.第三课时一、激情导入二、总结各组活动情况,提出展示要求三、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活动成果成果展示应形式多样,一般有调查报告,情境剧表演,图片、幻灯片展示,制作小报,实物演示,交流互动式等.通过这一系列活动(de)开展,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体验.要求应适中,且学生易理解,方便操作,目标达成应较为顺利,应较好地激发学生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de)兴趣和积极性,为今后学习做好心理铺垫.四、教师小结当然,这只是一般(de)操作范式,针对不同(de)教学内容,以及本校实际,教师也可作适当(de)调整.数学教学模式总结◆总模式※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合作探究,实践方案三、汇报交流,获得结论四、拓展应用,解决问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情境是研究(de)准备阶段.问题是思维(de)起点,良好情境(de)创设是问题产生(de)良好源泉.教师要有目(de)、有意识地创设能激发学生创新意识(de)各种环境,促使学生产生质疑问难、探索求解(de)创新性学习动机.情境创设过程中应当注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发挥学生在问题(de)产生过程中(de)主体作用.另外,应当注意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所学内容有针对性和有选择(de)进行情境(de)设计,不必强求情境设计(de)绝对化.二、合作探究,自主实践方案创新性(de)课堂教学要积极设计和实践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环境之间(de)互动方式,让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完善、相互学习,让师、生共同探究、共同提高,共同经历成长过程.教师在课上应有意识(de)进行引导,努力将某个学生(de)财富变为更多人(de)财富,加强高效(de)小组合作,在讨论交流中自主得出解决问题(de)方案.特别强调应切实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de)过程,使课堂变为“活”(de)课堂、学生自己(de)课堂.三、汇报交流,自主获得结论自由(de)环境才是真正利于创新成果(de)出现,教师应给学生减少一些不必要(de)限制,赋予学生一些机动(de)自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de)方式汇报自己探究(de)思路和成果,应该尽可能让学生在宽松(de)氛围中交流、碰撞思维(de)火花,并进一步反思自己(de)探究过程,修正错误,完善自我,升华认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de)意见和意愿,珍惜课堂上学生突然出现(de)灵感.在学生非漫无边际(de)情况下,可以打破原有(de)备课顺序,按照学生(de)思路来推进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汇报中自主“做”结论.四、拓展应用,自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并不是最后(de)结果,利用新知识对生活中或其他方面(de)现象作出新(de)解释,并在解释过程中对已得(de)结论做进一步验证,或提出新(de)问题进行新(de)研究,在其中仍有很大(de)创新空间.教师应该给予更多(de)学生自我创造和展示(de)机会,让他们体会到创造(de)成功,享受创造(de)快乐,在创造性思维(de)碰撞中进一步激发探索和创新(de)欲望,同时引发更加深入(de)思考.课堂练习环节可以让学生自己出题,给他们成功(de)机会,并允许他们任意选择学生回答自己所设计(de)问题.这样,问题(de)设计与学生(de)实际生活联系会更加紧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材中已经完成(de)题目结合自己生活(de)实际进行改编,以在练习中也充分发挥学生(de)主体作用.在课外,开放性作业(de)设计与实践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de)创新空间,使能力(de)培养真正成为课内外、校内外(de)中心.可以尝试实践如:做一做、画一画、查一查、说一说、制表、搜集资料等新(de)数学作业方式.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检测能够让师生对当堂知识(de)学习有一个明晰(de)、清醒(de)认识,帮助师生明确努力方向.当堂检测题目(de)设置可以整合利用教材中(de)题目,也可以自行设计合适(de)题目,一般以学生(de)中等掌握水平为基本要求,以不增加不必要(de)学习负担为宜.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作业(de)设置要遵循巩固知识,发现学习疑难,拓展学习视野(de)原则.可以将教材中(de)习题按照不同(de)要求进行适当(de)分类、补充、删减,以保证对学生学习状况(de)及时调整.拓展内容一般分为横向拓展和纵向拓展两个角度.纵向拓展一般以对本知识(de)巩固提高,变式练习为主;横向拓展一般以相近知识点(de)类比学习为主.不论是哪一种拓展,都在学生(de)最近发展区内实施,以提高学生(de)学习质量和思维质量.★小学数学新授课基本教学模式※简要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五、当堂检测,知识落实六、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情境创设中,主要选取以下几种方式:生活化情境、趣味化情境、操作化情境、知识迁移情境等.1. 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是情境创设(de)一种方式.该情境应贴近学生(de)生活,生活是学生数学现实(de)重要源泉.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把情境创设等同于情境(de)生活化,一味地追求数学与生活(de)联系,可能会导致学生(de)生活被人为地拓展和提升,甚至被成人化,从而阻碍情境内在数学信息(de)功能发挥.2. 趣味化情境.根据学生(de)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de)特定需要,把握好情境(de)趣味性与其内在数学特征(de)基本关系,这对情境功能(de)有效发挥是十分重要(de).趣味化(de)情境创设还可以采用讲故事(de)形式呈现出来.但是,我们在教学中所要把握(de)是,不要把情境(de)趣味化一味(de)表现在视觉上(de)强刺激、活动(de)游戏化以及对拟人化(de)动物情境(de)滥用等方面,而是要增加数学味.3. 活动化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好动”(de)心理,恰当地安排活动,并且动手操作,使学生在有效(de)操作中发现、感悟,迸发出学习(de)热情.4. 知识迁移情境.这样(de)情境并不需要华丽(de)语言、生动(de)画面、活泼(de)形式、课件(de)包装,只是采用行之有效(de)朴素(de)语言.但却需要教师有足够(de)智慧,只有找准新旧知识(de)联系点,才会正确地创设知识迁移情境.情境创设并不是每节课必须具有(de),它(de)呈现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de),需要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学生(de)年龄特点而定,不要单纯(de)为了情境而情境,而是要通过情境创设发现并提出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研究中,为学生提供研究背景,能促进学生主动建构,引发认识(de)不平衡并帮助学生生成新(de)认识,换言之,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de)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多能力协调发展为目(de)(de)设计过程.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一)自主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学生(de)知识和能力得到协调发展,再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学习,从而形成一个“教学相长”(de)良性循环机制,来培养学生(de)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自主探索一般用在计算课或利用知识迁移比较明显(de)课.教学流程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 交代任务,提供自主努力目标.2. 唤起学生已有(de)知识经验.3. 利用正迁移,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尝试.4. 反馈交流.反馈交流一般分三步:(1)交流——“说出你所知道(de).”(2)提问——“讲出你还不明白(de)”.(3)解疑——“解释你所疑惑(de)”.(二)合作学习1. 合作学习小组机制(de)建立.2. 合作学习小组(de)操作建议.三、汇报交流,共同提高通过讨论交流,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de)主动建构,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de)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基本(de)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de)数学活动经验,同时促使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de)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主要表现为这样两种形式:1. 小组展示.2. 组际切磋.四、巩固训练,拓展提高设计练习(de)内容时,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适度,题量适当.一般来说,在新授课上,练习层次有以下几种:1. 专项练习.2. 跟踪练习.3. 变式练习.4. 拓展练习.★小学数学练习课基本教学模式。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型实小课堂结构:先学后教(设计学习单)——教了再试(讲讲练练)——熟能生巧(反馈巩固)”。
以下是新授课(学时课)、复习课、试卷讲评课的基本课型,在基本流程中灵活融入“四学”。
一、新授课教学课型:(一)拼音与识字教学1.拼音教学“忆趣习拓”基本课型:※课型实施关键:调动旧知,联系新知:在学习新知前,学生头脑中要具有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学习一方面是在新知识与头脑中相关的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知识内部建立联系;要牢固地记住新知识,防止遗忘,还要辨别新旧知识的差异。
分析学生已有基础,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所教内容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哪些?与所教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是生活经验有哪些?学生对所教知识了解情况差异在哪里?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照顾个体差异。
※课型实施流程:忆→调动旧知联系新知→课标要求把握拼音教学重点与难点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选择与拓展学生特点考虑把握真实起点(原有认知基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水准)↓↓↓趣→激发兴趣学习新知→教学方法:以“歌”激趣,以图激趣,游戏激趣,情境激趣,多种组合;组织形式:个体学习、同桌学习、小组学习、学生执教↓↓↓习→练习读写→练习形式;多种语境;练习效果。
↓↓↓拓→巩固拓展→拓展形式;拓展效果。
2.识字课教学“忆识练检”:基本课型※课型实施关键:利用学生熟知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逐步形成识字能力;力求识用结合。
※课型实施流程:忆→调动旧知→课标要求把握字形教学与识字教学重点与难点联系新知教材内容选择教材内容选择与把握学生特点考虑把握真实起点(原有认知基础),个体差异(不同层次水准)↓↓↓识→多种形式有效识字→联想识字:故事联想识字、字形联想韵文识字;归类识字:根据识字分类抓住共同点或不同点;情境识字:字谜情境、演示情境、小老师、生活答辩;游戏识字;歌诀识字;媒介识字;综合运用。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5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5篇第一篇1情感交流,增强自信小学生有着和其他学段学生有不一样的特点,他们充满朝气活泼可爱,同时感性特点明显,尤其是在个人的感情表示方面,在个人的思维能力方面也开始日益独立化,所以对老师的要求也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过程。
因此,老师在面对小学生的时候更要注意孩子在行为方面的细节改变,主动关心学生,同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交流,努力成为学生成长路径那个重要的带路人。
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有耐心,更加主动的关心学生的每一个发展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
比如,在平时的授课课堂上,要能够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对班级中存在学习困难的孩子们说,学习不能急躁,要按部就班地慢慢来。
同时,在课后时间主动跟学生交流,重点是协助学习暂时存在困难,学习成绩不太令人满意,同时在性格上又存在一定的内向且不自信的孩子。
有时候会将这些孩子带到办公室进行私下交流鼓励,根据学生的情况,找出学生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并给予一定的指导,鼓励学生要树立信心。
同时在平时的课堂中,给予这些孩子更多的关注和鼓励,逐步帮其树立对学习的信心,并要求这些孩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改进学习的主要措施,对于学生的一点进步,要及时发现并予以鼓励。
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树立其学习的信心。
平时授课时候,尽量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性,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问题,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长期努力之后,学生的课堂主动学习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尤其是学习暂时困难的孩子,经过训练之后,学习的自觉性和信心会不断增强,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频率会不断增多。
这种变化,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根据上面的事例可以发现,师生之间进行真诚的感情交流,可以促进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所以,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情感教育的方式,帮助学生学习进步,形成更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初中(七篇)
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2024初中根据常州市语文工作计划和我区第二学期工作要点,本学期我校的小语教研将以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教学常规为规范,确立“立足课堂抓质量,加强备课、教法、评价研究出效率”为本学科的工作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我校小语学科的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工作如下:一、加强学习,更新观念。
1、每一位语文老师要认真反思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总结经验,分析主客观各方面因素,寻求优化课堂教学的策略。
2、继续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关注《人民教育》《江苏教育》《中小学教材教学》等教育教学类杂志中关于课程标准的专栏,全面、深刻地领会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我校计划采取如下方式:(1)、为各级部订阅多种教学杂志,以级部为单位开展学习,定期组织大组交流各自的学习心得,相互学习、相互切磋,使教学理论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不断促进教师的成长。
(2)、请市、区教研室专家来校作讲座。
(3)、组织各类沙龙研讨活动,使老师们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及时通过研讨、交流,寻找到改进的方法和措施,寻求相关策略。
(4)、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我校将组织教师由理论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撰写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评比并积极向市区投稿,积极参加市“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5)、发动教师积极撰写论文,首先在校内展开评比,然后参加市区论文评比,如“教海探航”征文活动,从而努力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科研水平。
二、实践课程标准,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标准围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对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大方面提出了各年段的具体要求。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之工,要靠平时扎扎实实的教与学。
每一位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学期我校教研组将分年级、分目标,把这几项工作落实到实处:1、继续重视低年级写字教学研究,同时加强中、高年级写字教学、评价的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言语交流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采用一些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下面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自己发现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2.情境教学法:将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情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语言运用的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社区,并结合所见所闻,引导学生进行语言描述和讨论。
3.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提供一些具体的任务,让学生根据任务的要求完成相关的学习活动。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游戏化教学法:通过将语文学习的内容和游戏元素相结合,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语文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6.多媒体教学法:利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如电子白板、电子课件等,结合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
这样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7.情感教育法: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通过教学内容和情节的渲染,引导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8.因材施教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差异化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
9.知识迁移法:在教学中注重将语文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跨学科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
10.巩固复习法: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巩固复习的环节,通过复习已学的知识点和技能,帮助学生巩固记忆,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与方法有哪些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指将学生带入一个特定的语境或情境中,让学生在实际生活或虚拟场景中体验语言的使用和运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掌握。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创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在教学《荷塘月色》,老师可以让学生看一些荷塘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在心中构建起荷塘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
二、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以任务为中心,在实际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古诗词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古诗词鉴赏的任务,让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锻炼语文能力,提高鉴赏能力。
三、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师提出问题或情境激发学生思考探讨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探究中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在教学诗歌鉴赏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来领悟诗歌的内涵。
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是指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从而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交流思想,提高语文能力。
在课外阅读环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交流分享,从而拓展视野,提高语文素养。
五、情感教学法情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语文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和感受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故事、诵读诗歌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语文。
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老师可以适当加入表演和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在情感上更好地体验故事中的情节,从而增强学生的情感投入。
六、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媒介和技术手段,增强教学效果。
字通曲意 好字三部曲
字通曲意好字三部曲关键词:正确坐姿;良好心态;到位引导古人说:“字如其人。
”一手端正的汉字让人自信,彰显着一个人的气质。
更重要的是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根本,它的独特性决定了它将长期存在。
作为中国人写好汉字是应该的,作为一个低年级语文教师,教孩子写好汉字更是责无旁贷。
汉字的学习是一个长期、具有延续性的过程。
在学习汉字的初始得先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
一、好姿势,好工具——好字的序曲正确的坐姿大家都知道:头正、肩平、脚着地。
头摆正,字才不会歪,初学写字的孩子很容易把字写歪,大多数情况是身体坐歪了影响观察的缘故。
这时提醒孩子把头抬高摆正,“歪字”就会有所改善。
在正确坐姿中最易让人忽视的可能就是“脚着地”这一条。
练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当膝盖呈90度角双脚平踩地面,才能对腰部、背部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这时双肩自然放松,所有精力都集中到脑部和手部,写字时身体的劳累会减到最小,更有助于写好字。
除了坐姿,握笔姿势也是需要强调的。
每个人指头的长度不同,抓笔的方式有细微差别,这点不需刻意纠正。
但要杜绝的是勾手的握笔姿势,就是腕部过于用力向身体方向内勾的握笔方法。
这样的姿势大大缩小了手腕的活动范围,写字时手不自然,力度不能很自然地传到笔尖,时间长了容易累,写出来的字小而拘谨影响美观。
碰到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和家长多提醒,教会孩子正确的握笔方法,让孩子受益终身。
二、良好的心态——好字的伴奏拥有积极的心态、持之以恒,字才会越写越好。
孩子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渴望快快长大和成人一样自信、博学。
但写字时那不听话的笔总在打击着他们的积极性。
当孩子气馁时,不妨摸着他们的脑袋告诉他们:不错,今天的字很认真,如果……改一下你的字会更棒。
如果他们进步了,可以给朵小红花,在班中进行宣传,在提升个人积极性的同时,对其他学生也是促进。
初学写字,教师要多些耐心,这样能带给孩子信心,孩子的信心能为一手好字谱出最动听的伴奏。
三、到位的引导——好字的主旋律渐入佳境的序曲,成功的伴奏接下来就到了写好字的主旋律——到位的指导。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现状与实施策略
在课堂上画地为牢,教师或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不加引导,对综合性学习的实施策略不得而知。
误区(三):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的体现。
活动的目标、程序都由教师定,活动的成果由老师整理。
误区(四):注重结果,忽视过程。
把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只重视活动成果的交流,只重视活动终结时的评价;误区(五):不理解编者意图。
把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内容当成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将其内容当成课文一样讲解,毫无创造性;把综合性学习放在课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不给学生时间空间,综合性学习就在课堂中、短短的课时里迅速完成。
【思考】如何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笔者想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相关策略研究策略一:正确理解内涵——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前提含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目标,通过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采用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主的丰富多采的语文实践活动。
它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综合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首先,学科性。
它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
尽管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自然、社会、生活等内容,但它首先姓“语”,其落脚点通过听说读写,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的知识。
其次,综合性。
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这四个方面的结合,同时也包括跨学科领域内容的综合,学习方式的综合等。
3、实践性。
因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因此,实践是第一位的。
4、自主性。
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己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
小学语文常见课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主讲人:谢冰芝第一章“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举例汉语拼音的教学策略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汉语拼音教学则是低年级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使学生活泼主动地获取知识,示得发展的多边活动。
要想提高汉语拼音教学的效果与效率,取得教学的整体优化,就必须遵循汉语拼音教学的四大规律。
一、汉语拼音与生活经验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时帮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所学的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保护孩子刚刚萌发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汉语拼音的任务。
汉语拼音的第一课学习的是单韵母a、o、e,教学时避免繁琐的发音方法的分析,利用挂图帮助儿童回忆:当您感冒去医院看病,医生为你检查扁桃体时让你张大嘴巴发音,这就是a的读音。
学生凭借已有的直接生活经验,很快克服发音不到位的困难。
教学声母t时,读准音后让学生记住形,先观察图画,随即取出准备好的弯柄伞撑开,学生就会联想到自家用的类似的弯伞柄了。
接着教师及时点拨:再看,伞柄弯钩朝哪边?(弯钩朝右边,因为在撑伞时,弯钩朝左容易碰下巴。
)二、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尊重学生发挥学生自主权,有效实施个性化教育。
尊重学生,在课堂中首先表现为对学生的信任。
创建平等和谐的课氛围,也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统一发展的条件之一。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练习都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可以凭借这些丰富的作业类型,达到强化汉语拼音的目的,例如:可采取读卡认拼音式的训练,抽读卡片巩固音节;可以做游戏——找朋友、摘果子、鸽子送信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音节;可采取连线式的训练,强化学生识字能力;还可以动手涂一涂,增强学生审美能力。
这比死记硬背效果好得多。
最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抄一抄,写一写(用所学的音节写话),读一读(补充阅读课外拼音读物或古诗文),以达到识字、说普通话、扩大阅读量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型范式与实施策略——小学语文》(二)
常州市新北区圩塘中心小学刘小丽
第二章从教学内容视角看课型
课型研究的首要问题是归类,将具有同一特点的教学内容归为一类,如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和语文综合性学习等。
研究的第二要点是研究不同文体的特点以及自身的逻辑顺序。
研究的第三个要点是构建课型体系。
虽然教学内容千变万化,但同一课型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总是有规律可循的。
同一课型,其总的价值方向相同,总的行文结构相同,总的表达方式相同,因此,我们能于相同之中,帮助学生掌握该类课型的学习步骤,形成该课型的自学能力。
第一节汉语拼音教学
汉语拼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初入小学时最先接触到的语文学习内容。
它对帮助学生尽快掌握汉字、说好普通话,甚至学会使用电脑打字,都有着莫大的好处。
(一)课型的主要特征
汉语拼音教学具有鲜明的特征
1、生活化
汉语拼音的学习不是一个完全脱离了学生实践经验的、陌生的、抽象的活动,而是一个与学生的已有经验有着紧密联系的活动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2、形象化
汉语拼音是一种抽象的表音符号,它难读、难记、易混、易忘。
如果想让学生较快地记住、记牢这些抽象的字母,那么在教学中,就要尽可能地把抽象的字母形象化,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收到半功倍的效果。
3、实践性
拼音教学应尽可能多为学生提供拼音实践的机会,要重学生的模仿实践,轻教师的理性讲解。
4、情趣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二)课型的实施流程
汉语拼音认读教学流程
节点一:复习旧知,走进情境。
节点二:认读字母,练习发音。
节点三:学习儿歌,巩固认读。
节点四:描红仿影,学写字母。
汉语拼音拼读教学流程
节点一:复习字母,引入新知。
节点二:利用插图,学习拼读。
节点三:参与活动,练习拼读。
节点四:描红仿影,练抄音节。
(三)课型的实施要点
1、解读课标,求实务本。
解读《语文课程标准》对汉语拼音学习在一年级阶段的定位,其基本精神有三:一是准确认读字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二是准确拼读音节;三是借助汉语拼音学习独立识字。
2、利用教材,创设情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来进行思维。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容易在直接的视觉刺激下引起注意。
情境创设一定要做到:充满情趣,过程简洁,主旨鲜明。
3、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积极性。
(1)在故事中趣学拼音,多让学生听一听。
(2)在儿歌中趣学拼音,多让学生读一读。
(3)在游戏中趣学拼音,多让学生玩一玩。
(4)优化教室环境布置,吸引学生自主拼读。
4、注重方法,及时鼓励。
在教学过程中,对所有学生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案例与分析
《ang eng ing ong 》的教学实录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李娟
第二节识字教学
一、归类识字教学
(一)课型的主要特征
1、基于字理识字基本原理,关注识字的科学性
2、基于学生生命发展规律,关注识字的主动性
3、基于教材编排内在体系,关注识字的和谐性
(二)课型的实施流程
在归类识字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把教材中数量居多、具有典型意义的形声字转盘归类识字作为模本进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迁移运用到其他归类识字的教学中。
节点一:熟悉部首,认识基本字
节点二:认读新字,感知字形
节点三:辨析字义,再记字形
节点四:复习反馈,拓展运用
节点五:书写生字,正确规范
(三)课型的实施要点
1、从接受走向发现,引导学生整体认识汉字
2、从单一走向综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汉字
3、从个体走向群体,引导学生合作互动识字
4、从指导走向反馈,引导学生巩固识字效果
5、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自主归类识字
(四)案例与分析
《识字8》教学实录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许嫣娜执教
二、韵文识字教学
(一)课型的主要特征
1、重情境创设——在情境中识字认物
2、重“自动”识别——在诵读中提升能力
3、重阅读渗透——在品读中培养语感
(二)课型的实施流程
节点一:主题积累,自主交流。
节点二:进入情境,初读课文。
节点三:诵读词串,想象入境。
节点四:分类识字,识写到位。
节点五:再现情境,积累运用。
(三)课型的实施要点
1、韵文内容与生活经验整合,激发识字兴趣。
2、看图识物与识字认词融合,鼓励自主学习。
3、朗读训练与想象拓展整合,引导灵活运用。
(四)案例与分析
《识字6》教学实录
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王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