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四承压含水层变形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缪俊发-上海承压水特征与控制策略

缪俊发-上海承压水特征与控制策略

缪 俊 发
二OO八年十月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1、编图范围
A) 编图范围:上海市中心城区(外环线以内区域) B) 论据:中心城区勘探孔资料相对丰富,且中心城区 也是城市建设风险控制的重点区域。
2、编图依据
A)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的15000份勘察报告; B)《上海地区全新世地层编图研究》报告; C)《上海市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的典型土层分布附图。
1.1 承压水埋藏条件
真 大 路 ~ 龙 华 路 水 文 地 质
剖 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上海长凯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Shanghai Changkai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 Ltd.
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Shanghai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1、上海地区承压水分布特征 1.3 《上海市水文地质分区图》编制

应用沉降和水位数据计算上海地区弱透水层的参数_叶淑君

应用沉降和水位数据计算上海地区弱透水层的参数_叶淑君
野外试验方法中最主要的是抽水试验方法。它 利用短期抽水过程中水位降深与时间或距离的关
收稿日期:2003-09-18
修改稿收到日期:2004-01-29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40172082),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No. 40335045)和博士点基金(No. 20010284002)。
要先介绍它的基本原理和使用的具体步骤。在室内 压缩试验中土样加载后,再卸载,会使孔隙比-有效 应力关系曲线形成回滞环,如图 1 所示。
应力
斜率=1/Ske
斜率=1/Skv
ΔΦ
ac
变形
图 1 应力-变形示意图
Fig.1 Stress-deformation diagram
实际中水位的下降和上升等效于对土层的加载
法,如通过固结试验确定固结系数 Cv ,通过下式求
Kv [5]:
Kv = Cvγ w (e0 − e) / ∆p(1+ e0 )
(1)
式中 e0 为初始孔隙比;γ w 为水的重度;e 为最终 孔隙比; ∆p 为荷载增量。贮水率只能间接估算,
如通过固结试验确定固结系数 Cv [5]和垂向渗透系
数 Kv 后得:
Sskv = Kv / Cv
(2)
根据式(2)的关系算出非弹性贮水率,或者据
固结试验先确定压缩系数αv ,再由式(3)算出贮 水率[9]。
Ss
=
γ wα v 1+ e
(3)
当有效应力小于前期最大固结应力时,
Ss = Sske ;当有效应力大于前期最大固结应力时, Ss = Sskv 。室内土工试验方法的土样尺寸很小,所 以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参数值与自然条件下大尺度含
(7)选择满足线性压力分布关系的时间因数 Tv (表 1),并根据 K v = S kvbTv / t 算出 Kv 。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_杨天亮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_杨天亮

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杨天亮1,2严学新1王寒梅1,3熊巨华2陈洪胜1(1.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上海,200072;2.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3.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上海,200444)摘要通过对基坑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结合地质结构条件,划分了上海地区典型基坑模型,采用数值方法分析了不同基坑模型在不同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和降水条件下引发地面沉降的基本规律,提出了不同类型基坑工程引发的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并在基坑工程实例中得到了有效验证。

关键词基坑工程性地面沉降基坑模型影响规律变形模式降水1引言工程性地面沉降是岩土工程界新的研究方向,与工程建设安全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尤其是基坑等地下工程施工引发的地面沉降问题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最为突出。

基坑工程施工(开挖和降水),特别是在软土地区的城市建设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但以往的研究重点在于对周围建(构)筑物的保护,而对基坑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现象及其对城市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造成的长远影响关注较少,相关的研究成果几乎空白。

本文通过对基坑工程施工(开挖和降水)引起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及其基本规律的系统研究,探讨各类基坑工程引起的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地面沉降发展规律等。

2基坑工程施工诱发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包括围护墙的变1形、坑底隆起及基坑周围土体移动(水平位移和垂向位移)。

基坑施工引起的变形主要受两种因素控制:基坑开挖和基坑降水。

这也是引发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基坑开挖的过程是基坑开挖面上卸荷的过程,因卸荷而引起坑底土体产生以向上为主的位移,同时也引起围护墙在两侧压力差的作用下而产生水平向位移和因此而产生的墙外侧土体的位移,因此,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土体移动的主要原因是坑底的土体隆起和围护墙的位移。

上海地区地下水位埋深浅,为了基坑开挖安全和方便施工,通常要进行降水处理。

基坑降水所引发的基坑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将引起土体的有效应力增长而导致地面沉降,进而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上海地面沉降管控分区沉降特征及地下水采灌对比研究

上海地面沉降管控分区沉降特征及地下水采灌对比研究
第四承压含水层(A4),岩性以含砾中粗砂、灰色含 砾细砂为主,厚度为 30~50m;
第五弱透水层(B5),岩性一般为黄色黏土、粉质黏土, 厚度在 2~30m 间;
第五承压含水层(A5),岩性以黏土、含砾砂土为主, 厚度介于 10~80m 之间;
第六弱透水层(B6),岩性以青灰色粉质黏土、黏土 为主,厚度一般为 1~3m,局部厚 10m。
其中 I1 区浅部土体年压缩量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压缩 量由 2001 年的 6.31mm 减小 49.8% 至 2017 年的 3.17mm。 受附近基坑降水影响,2005 年浅部土体年压缩量突增,达 到 17.29mm;2009 年浅部土体年压缩量相比 2001 年减小 15.2%,2017 年压缩量相比 2009 年减小 40.7%;浅部土体 年均压缩量在 2001~2008 年间为 8.32mm,在 2009~2017 年 间为 3.61mm。
图1 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区划图 Fig.1 Map of three zones of land subsidenc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Shanghai
1 上海水文地质概况
1.1 第四系含水层系统 上海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东南部 [16],黄浦江和长江入
海汇合处,东临东海,南部为杭州湾,西面、北面分别与 浙江、江苏两省接壤,其地理位置为 30˚40΄N~31˚53΄N、 120˚51΄E~122˚12΄E。市域总面积达 6340km2,现有 16 个县 级行政区划单位。
பைடு நூலகம்
弹量在 0.36~2.03mm 间,2009 年后深层回弹量变化较小。 2.2 重点防治区 I2 区沉降特征
选取重点防治区 I2 区范围内监测数据较齐全的 F24 分层标进行分析。该分层标 2001 年开始启用,图 4 为该 标监测的 2001~2017 年沉降。重点防治区 I2 区总地面沉 降量在 2001~2017 年间逐年减小,从 2001 年 18.55mm 到 2017 年 4.11mm, 减 小 77.8%。2001~2008 年 均 地 面 沉 降 量为 12.20mm,2009 年沉降量相比 2001 年减小 79.7%; 2009~2017 年 间 地 面 沉 降 量 变 化 较 小, 年 均 压 缩 量 为 4.75mm,2017 年沉降量相比 2009 年增大 9.3%。

基坑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的有限元法与弹性解析法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基坑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的有限元法与弹性解析法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基坑开挖引起支护结构变形的有限元法与弹性解析法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发布时间:2022-12-23T05:10:54.633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2年16期8月作者:贾新志[导读]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大规模开发,贾新志中铁十五局集团二公司,上海青浦[摘要]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得到大规模开发,基坑工程也朝着更大更深的方向发展。

处于人口密度大、建构筑物密集的中心城区的基坑工程,周边环境限制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控制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本论文针对当前基坑工程支护结构设计中常采用的计算方法,分别采用弹性地基梁和三维有限元分析两种计算方法对基坑支护桩体侧向位移进行预测,通过与现场实测数据比对,对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桩体侧向位移进行对比研究。

研究表明,弹性地基梁方法概念清晰,参数较少易确定,但是无法考虑墙体位移较大时土体产生的塑性变形;有限元数值模拟涉及参数较多,能够能更加真实的反应土-结构相互作用,对墙体侧向位移预测更接近实测值。

[关键词] 基坑工程;支护结构;钻孔灌注桩;有限元分析Comparison of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Methods on Excavation Induced Deflection of Retaining StructureAbstract: As the progress of urbanisation across main land China, the underground spac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utilized extensively. The pit excavation for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deeper and larger. Especially for the urban areas with large density of population and buildings, the excavation induced ground displacement is strictly limited. In this paper, two popular design method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braced excavation, namely elastic cantilever based analytical method and finite element numerical method, are compared in terms of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wall deflection of an excavation proj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elastic cantilever based analytical method less predicted the cantilever deflection, since it ignores the plastic deformation within soils. The numerical predictions using finite element method show good agreement to the measurement data.Key words: Braced Excavation;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Analytical Solutions0引言[]基坑工程是岩土工程领域古老而又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的课题。

_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_地下水的分类及其特征

三、主要特征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流
河 流
利用潜水等水位线图,可以解决 以下实际问题:

(1)确定潜水流向 (2流)确定潜水面的水力坡度 (3)判断地表水与潜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4)确定潜水埋藏深度 (5)推断含水层岩性或厚度的河变化 (6)确定引水工程的位置

➢潜水面的形状
岩石颗粒由细变粗 含水层厚度增大
潜水下沉带
33/65
裂隙水
按成因:
•风化裂隙水 •成岩裂隙水 •构造裂隙水
按埋藏条件:
•面状裂隙水 •层间裂隙水 •脉状裂隙水
34/65
岩溶水
特点:空间分布 极不均匀,动态 变化强烈,流动 迅速,排泄集中 。
35/65
地下水的搬运与沉积作用
一、地下水的机械搬运与沉积作用
由于地下水是在土壤、岩石裂隙中流动,流速极 慢,因此搬运力极弱,沉积作用也极弱,一般仅形成 小规模的洞穴碎屑沉积。
我国广西、贵州、 云南等地是喀斯特十 分发育的地区。
3.岩溶发育的条件
①有可溶性岩石的存在,特别是产状平缓、裂隙发育的厚层石灰岩是岩溶发 育的有利条件。
②湿热的气候条件(水量丰富、具有流动性),尤其是在水中含有一定数量 的CO2时,有较强的溶蚀能力。
泉:地下水在地表的天然露头
按水头性质分: 1. 上升泉 2. 下降泉 按出露原因分: 1. 侵蚀泉 2. 接触泉 3. 断层泉
(1)判断含水层岩性和厚度的变 化 (2)确定测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 承压水的水头 (3)确定潜水与承压水间的相互 关系
地形等高线(m) 等测压水位线
含水层顶板等高线(m)
三、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
问题: 承压含水层的变化:在储水与释水时,含水层厚度是不变的,承压含水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审定意见的函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审定意见的函

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审定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水务局•【公布日期】2023.10.30•【字号】沪水务〔2023〕863号•【施行日期】2023.10.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利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水务局关于《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审定意见的函沪水务〔2023〕863号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生态环境绿化市容事务中心:你单位《关于报送〈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的请示》(沪临港生态绿容中心〔2023〕第66号)及相关材料已收悉,经评审,我局对《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的审定意见如下:一、区域概况滴水湖片区现代服务业开放区南片区位于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根据《上海市临港新片区PDC1-0103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A01-A05街坊局部调整》《上海市临港新片区PDC1-0103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B01-B09街坊局部调整》《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核心片区DSH-04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A06、A07、C01、C02等街坊局部调整》和《上海市临港新片区滴水湖核心片区DSH-02单元控制性详细规划11街坊局部调整》,区域规划面积342.5公顷,规划范围北至沪城环路,南至环湖北三路-香柏路-环湖北二路-乔柏路-环湖北三路,西至杉青路,东至川朴路,水土保持实施主体为上海市临港新片区生态环境绿化市容事务中心。

二、总体意见《报告》总体结构完整,内容较全面,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明确,表土资源及土石方综合利用方案基本合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及分区防治措施体系可行,可用于指导区域内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

(一)同意设计水平年为2028年、服务期为5年(自2023年10月起至2028年9月)。

(二)同意区域评估范围为4个区域控详规划范围。

抽注水作用下含水层砂土变形特征试验

抽注水作用下含水层砂土变形特征试验
a n d t h e s t r e s s p a t h o f t h e a c t u l a a q u i f e r u nd e r p u mp i n g — r e c h a r g e we r e s i mu l a t e d b y c o n t r o l l i n g t he p o r e wa t e r p r e s s u r e.An d t h e s o i l d e f o r ma c a u s e d b y t h e v a ia r t i o n o f p o r e wa t e r p r e s s u r e
标 中呈 现 近 似 线 性 关 系 。 关键 词 : 含水层 ; 抽 注水 ; 应 力路 径 ; 变形 特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4 1 文 献标 志 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6 7 1— 7 6 2 7 ( 2 0 1 3 ) 0 3— 0 0 1 l一 0 5
控 制孔隙水压 力实现 了对 实际含 水层抽 注水条件下 土体 应 力状 态和 应力路径 的模拟 , 探 讨总应 力不 变条件 下 , 孔 隙水压力诱发的土体 变形特征 ; 指 出常规单 向压缩试验 结果描 述抽 注水条件 下含 水层土体 变形特性 存在局 限性 , 验证 了土体变形特性随应力水平 卵变化 的规律 ; 不 同粒径砂土 的孔压加 栽试验表 明抽 水条件下含水层砂 土的 变形 不是 瞬时产生的 , 其变形存在滞后效应及蠕 变特性 , 抽水应 力路径 下砂 土的平 均应变速 率与 时间关 系在 双对数 坐
Ab s t r a c t : Ba s e d o n t h e t h e o r e t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b o t h t h e s t r e s s s t a t e a n d t h e s t r e s s p a t h o f a q u i f e r u n d e r

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

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刘清玉 $!!"福&"上要!地面沉降已成为上海市一种本文通过对上海市近年来!!’()*&%%& 摘约性%降的特征及规律’影响因素"速率自 !’() 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的继承性发展特征"其影响空间随着变形速率异性显著% 关键词!地面沉降#变化规律#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引言 上 海 市 处 于 长 江 三 角 洲 前 沿 ! 地 层 疏 松 ! 拥 有 多个含水层和软土层! 可压缩 性 大 ! 加 上 大 量 开 采 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地面沉降" 至 !" 世纪 #" 年 代 ! 地 面 沉 降 对 上 海 的 防 汛 # 船 运 # 港 口 及 建 筑物安全等影响日益突出!引起了政府和学术界的 高度重视" 这一时期许多单位与学者根据水准测绘 资料!从不同角度对地面沉降问题探讨$$%&%" 上海地 面沉降特征与 发 展 趋 势 是 随 着 地 下 水 开 采 与 人 工 回灌格局的调整! 城市发展进程而不断发展的! 总 体上可分为两个时期! 即地面沉降严重时期&$’!$%&0’*(-!,,, 年’&单位(..’$’(# 年’ # 地面沉降控制时期&$’(( 年至今’ " 而又由于区域开采 深 部 含 水 层 地 下 水 及 大 规 模 的 城 市建设的影响! 使 市 区 地 面 沉 降 呈 现 加 速 发 展 的 趋 势" 地面沉降的加速发展又给城市建设安全带来很 大的影响" 如 ’) 年代以来运营的地铁!#"号线! 地面沉降尤其是差异性引起地铁隧道沉降! 严重影 响着地铁的安全运营! 因此对上海市的地面沉降特 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广泛收集了上 海市地面沉降监测资料的基础上!以 $’*(+!,,! 年 内地面沉降的资料为例! 对地面沉降特征及规律# 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研究!旨在为上海市的城市建 设和地下空间开发&如地铁’提供科学依据"!上海市区地表沉降的时空分布概况 表 $ 为上海市区各行政区地面沉降特征统计表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注%新黄浦区包括了原黄浦区和南市区五 年 第 四 期收稿日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刘清玉!)*+%, "#女#江西吉安人#0,(!!图 " 上 海 市 区 地 面 沉 降 等值线图)#"#*$ 年+"##( 年 ,#"##" 年&"##- 年 .#"##$ 年+!((( 年在 !""! #!""$ 年 间 地 面 沉 降 速 率 有 明 显 的 增 回落!达到 .%&$))*+!沉降中心仍在原南市区$黄浦 区$闸北不夜城地区$杨浦控江路地区$五角场地 区和西部华漕地区! 最大沉降量为 00))%/())!市 区差异沉降趋缓*!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变化特征 !"# 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速率自 $%&’ 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具有非线性变化的特征 上海市地面沉降动态监测资料表明! 上海市区 自 !",( 年以来地面呈现不断加速沉降的趋势 ’ 表!(* !",( #!""% 年间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0))! 刘 清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大!年均沉降速率达 !%&’())*+" 地面沉降发育中心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形成了由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不夜城地区$杨浦控江路地区$五角场 地区!$ 年累计沉降大于 $%))% 面积达 ,,&(-).%近 南北向的巨大地面沉降带& 其中又发育了原南市区 黄浦 区 闸 北 不 夜 城 地 区 ’!(/))(% ’!’"))(% ’!.())(%杨浦区控江路’!(%))(等数个沉降中心)在此期间! 市区地面沉降速率和沉降速率的空间差 异都显著增大*!""(#.%%% 年之间年平均地面沉降速率显著增 大!由 !",(#!""% 年间的 ’&.,))*++!""!#!""$ 年间 的 !%&’())*+! 增 大 至 此 阶 段 的 !"&’())*+! 并 且 沉!""! #!""$ 年间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 而 在 !""( #.%%% 年间 ! 市 区 地 面 平 均 下 沉 量 达 到 了 ",&,))* 从各行政区的平均沉降量来看!在同一时期 内地面沉降速率较大的地区为杨浦区%闸北区%虹口 区%新黄浦区%长宁区西部%浦东新区沿江一带%闵行 区西北部华漕地区等! 而其它地区在相同时期内的 地面沉降速率则相对较小*从市区地面沉降总体发展趋势分析!!",(#!""% 年市区绝大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在 $%)) 内!仅有极 小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超过 $%))&!""!#!""$ 年市 区累积沉降大于 $%)) 的地区则达到了 ,,&(-).!面 积比 !",(#!""% 年扩大了 . 倍* !""(#.%%% 年期间! 市区绝大部分地区的累积沉降量超过了 !%% 毫米!仅 有约 .%-). 区域的累积沉降幅度小于 $%))*上海市区各年度平均地面沉降速率% 典型监测 点地面沉降均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 并十分清楚地显示自 .% 世纪 ,% 年代末开始沉降速 率表现出非线性增大的特征’见图 .(*降范围进一步扩展& 此阶段最大累计沉降量达到了 .,%))%.(’))! 同时! 西部闵行辖 区内 的 华 漕 地 区 又出现了一个规模较大的地面沉降中心! 最大地面 累计沉降量达 ./%))& 与市中心区地面沉降带形成 了目前上海市较为突出的大型,鞍形-沉降区* 由于 地面沉降速率增大及其发育空间上的变化使市区差 异沉降更加显著! 在闸北天目路地区东西方向差异 沉降达到了 !,%))*-)* !",(#.%%% 年间上海市区地 面沉降空间分布见图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二图 ! 上海市区地面累积沉降历时变化!"#$%&!’(( 年".&. 上海市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发展特征!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地扩展目前! 市区纵贯南北的原南市区$黄浦区$闸 北区$杨浦区的巨大沉降带是在 !",(#!""% 年间杨 浦区%虹口区北部%黄浦区和原南市区等若干小规模 地面沉降中心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 年间! 市区沉降主要分布在杨浦区% 虹口区% 黄浦区% 前南五年 第 四 期在 .%%%#.%%. 年期间! 市区平均地面沉降速率 市区等几个规模较小的区域! 累积地面沉降量超过!%’!!!"## 的地区仅为 $%&#’!())(*())! 年间随市区地面 沉 降 速 率 的 增 加 "市 区 地 面 累 计 沉 降 幅 度 大 于 !"## 的 区 域 约 为影响因素* 上海 市 地 面 沉 降 勘 察 研 究 报 告 +()!’ *()0, 年,- 中确定了地下水开采是当时地面沉降的主要原 因!) 目前"由于第四.五承压含水层已成为上海市地 刘清 玉 姚$ 荷 孙 % 近 年 来 上 海 市 市 区 的 地 面 沉 降 特 征 研 究%%+,&#$"大于 -..## 的区域约为 -’&#’! 前述各地面沉降中心的影响范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大" 前南 下水开采的主要层位 +’..’ 年分别占全市地下水开 市区的沉降中心整体向西北方向扩展至卢湾区交界 处"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黄埔区北部的沉降中 心扩展到虹口区和闸北区南部" 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0)###虹口区沉降中心向杨浦区方向发展1沉降范 围扩大的同时"最大累计沉降量达 -,.##!采量的 ,.5.-!5,"地下水位自 ’. 世纪 ). 年代以来 呈大幅下降态势"深部第四.五承压含水层变形相态 发生了明显改变"沉降速率也呈现出非线性的加速发 展趋势+见表 ’,"所以土层深部第四.五承压含水层 成为了市区及近郊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影响层次) 因 -)),*’... 年间" 市区地面沉降的平均速率达 此"地下水开采仍是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 到了 -)+0,##23" 地面沉降的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市区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区$杨浦区地面沉降 带继续发展"其中黄埔区%虹口区及闸北区的沉降中 心范围向周围扩展"最大累计沉降量已达到 ’%.##" 监测范围内的浦东新区地面沉降速率大于 -.##23# 杨浦区南部% 五角场中原地区的最大累计沉降量分 别为 ’/’##%’,0##! 至 ’... 年累积地面沉降量大 表 ’ 浦东塘桥地区垂向不同埋藏深度土层沉 降量和变形特征统计表+-)%’+-.*’..-+-’,于 !.## 的 地 区 发 展 到 了 ’,.&#’" 沉 降 幅 度 大 于-..## 的区域约为 -.%+0&#’! 随着各地面沉降中心的影响范围不断外延" 原沉降中心逐渐融合形成了 目前市区规模宏大的地面沉降带!!"# 上海市区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显著 地面沉降在空间发育上具有很大差异性" 而且 随着地面沉降速率的发展而不断增大! 由于各沉降 中心的影响范围%沉降速率不断增大"使市区不同空 间地面的沉降差异性更加明显!表 - 统计了上海市区各行政区不同阶段地面沉 降指标! 以&标准偏差’为例"标准偏差越大表明数据 越离散%沉降数据彼此相差越大"反映出差异沉降越 注!"%#表示土层回弹#"! 大规模城市建设已成为上海市区地面沉降 的重要影响因素早在 ’. 世纪 0. 年代" 就已关注到了建筑物载 荷对浅部软土层流变的影响" 沉降效应进行了短期的监测) 并对部分高层建筑的 从 -)). 年开始"大规 模城市建设活动使水准点沉降量显著地大于分层标 明显( &最大沉降量’ 指标来看" 从 其标准偏差在变形量" 并初步地统计出城市建设对上海市区地面 -)%,*-)). 年间只有 ’.+4"而在 ())(*())! 年间就上 升到 4)+)"到 ()),*’... 年间高达 ,4+/"表明各行政区的最大沉 降 量 随 着 时 间 的 推 移 彼 此 相 差 越 来 越 大#&最少沉降量’和& 平均沉降量’的标准偏差在相 沉降的贡献率为 /.5"#广泛使用的基坑开挖. 井点 降水及建筑物荷载的增加都使浅部软土层呈持续的 压缩流变状态"变形速率由 -)%,*-))! 年的 ’+.##23 增加到了近 !+.##23#) 图 / 统计了陆家嘴地区三座具有代表性的高层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数据" 并与陆家嘴地区地面沉降 的背景进行了对比) 在将近三年+’...+4*’..’+-.,的 监测时间内" 表现出持续的沉降趋势" 金茂大厦. 国 福建教 育学院学 报 二 同时间内也具有相似的递增趋势" 也反映了各行政 区的最小沉降量或平均沉降量随着时间的推移" 地 面沉降空间上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 其中杨浦区%闸 北区%虹口区%新黄埔区% 长宁区% 浦东新区% 闵行区 等地区的地面沉降的差异性最为显著# 如人民广场 际金融大 厦 . 招商 大 厦 周 围 地 面 平 均 累 计 沉 降 了 地区垂直于地面沉降等值线方向"()),*’... 年间地 面沉降速率在空间的差异变化最大可达 ((’##2&#!!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分析 #"$ 地下水开采仍是上海市区地面沉降的主要而同期陆家嘴地面背景沉降值 -.-+!.,!+..,.+,##" 五年 第 四 期为*4!+%##"分别高于背景值的 ’+’.-+4.-+/ 倍)-.%!!的开采和近年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其中地下水开采则是造成地面沉降的长尺度的因素%随着城市规模扩展&中心城与卫星城快速交通线的建设$地铁仍将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要形式%随刘清玉,姚荷孙-近年来上海市市区的地面沉降特征研究着地铁交通线的建设与运营$因区域地面沉降对地铁隧道等地下空间造成不利影响仍是地下空间开发不可忽视的问题’同时区域地面沉降还将给城市的进一步建设&防汛&船运&港口及建筑物安全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注释!图! 浦东陆家嘴地区典型高层建筑物沉降特征!"###$%&"##"$’#"注#’$监测基准点浦东塘桥基岩标!()"$采用精密二等水准测量$自"###年开始$每季度测量一次%"$国际金融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招商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金茂大厦#高%"#*&,,层$于’..,年投入使用%! 结论上海市的地面沉降已成为一种主要的地质灾害$对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具有很大的制约性%近年来上海市的地面沉降主要有以下特点#/’0地面沉降的发展!上海市地质处编!上海市地面沉降勘察研究报告"!"#$%!"&’年#$(%)*"&")"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编!$(%)*""")上海市地面沉降调查#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典型建筑密集区与重大市政设施地面沉降特征研究$(%)$++!)参考文献!$!%李新民)对于&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初步研究’一文的一些意见以及我对于上海地基升沉的一些见解$,%)测绘通报!*"-’!$".()*%.+/$$%张雅达/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的初步研究$,%/测绘通报!*"--0*123)!%2-/$.%张雅达/读了李新民同志的&意见和见解*以后再谈+关于上海水准标点升沉问题*$,%!测绘通报0!"--0.1!4)!56+)速率自’.,-年以来呈现为逐渐增大的趋势$并具有非线性变化的特征%!""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发展特征$其影响空间随着变形速率的增大而不断地扩展%!!"地面沉降在空间上的差异性显著$形成了市中心区原南市区(黄浦区(闸北区(杨浦区的巨大沉降带&西郊以闵行区华漕镇为中心的地面沉降发育中心%上海市市区地面沉降的影响因素主要为地下水! "#$%&’(#)* +*,#$-*.’(#)*/,0%"$1.2%*03*20"),04),25-1,0!-*,206*3*0#7*,-.1234567&89’:;<=>&?96"!"#$%&’()*%+),-.%,/(’&0123456’+7+8)6)4)%,- 9:4;’)6,+234<0,4=>??@>2A06+’B@C D0’+/0’67+8)6)4)%,-.(,4+:86EE F%;,++’688’+;%-,(A6G6E$%-%+8%2D0’+/0’6@??@=@2A06+’H福建教育学院学报二!1.#-,3#826@A B67A B5C A>D B6E?9F?5E>6G>AB? F>>6 B *B H I J7>I D I75GB D GB D B*5C8K A5G A AB? 7J>B CD8J>?C J5G C>EC A>>G I6I*5G E>L>D I M*>6C B6E C A>9JFB6 G I6?C J9G C5I6$NB?>E I6C A>?9F?5E567E B C B IF C B56>E56J>G>6C8>BJ?O’.,-&"##"P Q C A5?MBM>J MJ I F>?C A>R>B C9J>?Q C A>9?9B D*I E>?Q B6E C A>B RR>G C567R BG C I J?Q B6E ?9*?9M C A>R I DD I K567 *B56G A BJBG C>J5?C5G?S/’P C A>D B6E?9F?5E>6G>L>D I G5C8?56G>’.,-?A I K?B C J>6E I R56GJ>B?>Q B6E M I??>??>?B C JB5C I R 6I6&D56>BJ G A B67>T/"P C A>D B6E?9F?5E>6G>B D?I M I??>??>?B R>B C9J>I R?9GG>??5L>E>L>D I M*>6C Q B6E C A>BJ>B B R!R>G C>E*B8>UMB6E7JB E9B DD8K5C A C A>G A B67>I R C A>?M>>E T/!P C A>E5RR>J>6G>I R C A>D B6E?9F?5E>6G>56E5RR>J>6C BJ!>B? 5? J>*B J V B F D>$WA> B RR>G C567R BG C I J?56G D9E>C A>>UM D I5C B C5I6I R C A>7J I96E K B C>J B6E C A>D BJ7>&?GB D>9JFB6 G I6!C J9G C5I656J>G>6C8>BJ?$9*&:’-%.8D B6E?9F?5E>6G>T C A>D B K I R C JB6?R I J*B C5I6T B RR>G C567R BG C I J?T@A B67A B5五年第四期’#.!!。

地面沉降是怎么造成的

地面沉降是怎么造成的

地面沉降是怎么造成的?半个多世纪以前,国外就发现,由于抽汲地下水引起了地面沉降。

1922年,日本东京的江东地区在高潮位时,大范围陆地被海水淹没,由此引起了注意,测量结果发现该地区存在着地面沉降问题。

据统计,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自1898~1956年中,地面沉降了5—7m。

泰国曼谷、日本东京、大皈都是世界上地面沉降严重的地区。

我国最早发现地面沉降的是上海市,这里有厚约300m的海际交互相第四纪沉积物。

主要采水层为顶界70m左右的砂层,由地面到主要采水层之间为淤泥质亚粘土与粗砂互层。

1922~1938年上海地面平均下沉26mm,至1965年沉降中心地面最大沉降值达2.37m。

此外,天津、宁波、常州、西安、台北及沧州等城市均已发现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造成地下管道扭曲折断,道路起伏不平,码头被淹,海水倒灌,建筑物因不均匀下沉产生裂缝甚至倒塌,给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带来极大危害,已成为城市的一大公害。

据统计,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中,东京江东三角洲约47k㎡面积内,为了克服地面沉降造成的危害,筑堤防潮,整修港湾河道及下水道,修缮民房等,共计花费了820亿日元。

以同期该地区抽取的地下水总量为3.6亿t计算,则为消除不良后果每抽取1t地下水所支付的费用高达23 0日元。

在日本,正常情况下开采1t地下水所需费用仅为l~5日元。

开始发现地面沉降时,对其原因的揣测众说纷法。

后来发现,地面沉降的中心往往与水位开采中心一致,而且地面沉降又与地下水开采时间同步。

如日本东京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发现地面沉降,战争期间开采地下水数量大幅度减少,地面沉降基本停止,战后开采水量增加,沉降则又发展。

由此认识到,大量开发地下水引起地层压密是地面沉降的原因,其中粘性土层压密是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

开采孔隙承压水为什么会引起地面沉降呢?长期大量的实际观测和研究发现,在抽取含水砂层中的地下水时,随着水位下降与上升,并附近地面的高程显示同步地微量下降与上升。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设 较 为密集 的上海 市 区 A 0环 线 以内 。 2
上海第 四系覆 盖层 厚 度 一 般 为 20~40 地 0 5 m, 下水 可分为 潜水 和承压 水两 大类 。潜水 主要赋存 于 浅部粘 性土 层 中 ( 区吴 淞 江 故 河 道 区 以及 南 汇 、 市 崇 明岛 、 兴 岛河 口砂 嘴 砂 岛 地 貌 区赋 存 于 粉 土 长

1 ・ 2
上 海地质 S a g a G o g h n hi el y o
21 0 0年第 1期
性土, 渗透 性能 与夹粘 多寡有 关 , 当夹粘少 时渗 透性 能较好 , 透系 数 一 般 为 ( 渗 5—9 0 m s当夹 )X1 一c / ; 粘 多 时渗透 性能较 差 , 透系 数一 般 为 ( . 渗 0 5~3 )X
坑外发 生水土 流失 、 面沉 陷 , 地 围护结 构 发 生 下沉 、
层 中 。现 在 以及将 来 一定 时期 , 程 建设 主要 涉及 工 微 承压水 、 第一 承压 含水层 以及 第二 承压含水 层 , 深
部第 三至第 五 承压含 水层一 般不 涉及 。
歪 斜等 , 最终 引发 严 重 的工 程 安全 事 故 。 当降 水 方 法选 用不 当 , 致坑外 承压 水水 位降深 过大 时 , 导 降水
是 巨大 的。 上海水 文地 质 调 查 部 门早 把 上 海 地 表 3 m 以 0
2 m, 0 层厚 在 2—1m 不等 。 6
下分 布的承 压水 , 为 五 个 承压 含 水层 。上世 纪 八 分
微 承压 含水层 岩性 以砂质 粉土 或粉砂 夹薄层 粘
收 稿 日期 :0 9— 5—1 20 0 2
21 00年第 1期
上海 地质

上海地区第_层承压水可持续回灌试验

上海地区第_层承压水可持续回灌试验

表1室内曝气前后矿化物含量水样原样8h曝气24h曝气含量/mg・L-1含量/mg・L-1残留比/%含量/mg・L-1残留比/%Fe2+1.220.04540.0111Ca2+19939.52036.518随着大量地下工程的施工,降水已成为诱发上海地面沉降的重要因素。

为此,须采取“以水位控制为前提,以沉降控制为中心,综合治理承压水危害”的措施,而可持续回灌是承压水危害综合治理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2006年颁布的《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办法》也明确规定采取排水法施工的基坑,建设方有回灌的义务。

与全国其他地方类似,从20世纪60年代起,上海已经大规模地利用承压水回灌技术控制地面沉降[1]。

然而,以往工业用水开采的是地下第Ⅲ、Ⅳ层承压水,水质较为纯净,一般使用后可直接回灌[2];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抽取的第I层承压水,20世纪90年代初,某工程曾经尝试过将抽出的水现场回灌,结果数天内回灌井即告堵塞。

究其原因,是因为上海第I层承压水富含Fe2+离子,与空气接触后即氧化形成沉淀物,造成回灌井滤网严重阻塞。

也有很多工程曾经考虑采用自来水回灌,由于费用高昂,均未付诸实施。

因此,上海地区第Ⅰ层承压水长时间稳定回灌尚无先例。

本文介绍了在上海轨道交通9号线宜山路站进行的上海地区第Ⅰ层承压水回灌可行性试验,希望藉此推广这种有效抑制地面沉降的手段。

1实现可持续稳定回灌基本思路根据文献[3]所述,稳定回灌的关键在于防止回灌井阻塞。

经分析,阻塞的原因有3种类型:物理阻塞,包括气相阻塞和悬浮物阻塞;化学阻塞;生物化学阻塞。

由于施工回灌时间一般不会超过6个月,因此对生物化学阻塞,不作为重点研究;而重点研究的主要是消除高矿化度地下水的化学阻塞和气相阻塞问题。

本次试验的目的是验证施工降水抽出的上海地区第I层承压水,经过简单的处理可以就地回灌,从而大幅度节约回灌成本。

试验思路是将从抽水井抽出的承压水,通过曝气设备对其中Fe2+离子进行氧化,使其转化成Fe3+离子,进而使其沉淀净化,再进行压力回灌,以消除化学阻塞。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力评价
建设等提供科学决策依据ꎮ
关键词: 地下水资源ꎻ 开发利用ꎻ 潜力评价ꎻ 大浦东地区ꎻ 上海
中图分类号: P641 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 ̄2469(2019)11 ̄0043 ̄04
上海市大浦东地区地处东部滨海平原区( 涉及
对较差ꎮ 受岩性影响ꎬ 潜水含水层富水性、 渗透性
北部则属河流相环境区ꎬ 富水性相对较好ꎬ 水质一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ꎮ
其中ꎬ 1974 年 之 前 年 度 开 采 量 小 于 4000 × 104 m3 ꎬ
104 m3 ꎻ 21 世纪以来ꎬ 随着采灌格局的不断优化ꎬ 年
度开采量大幅缩减ꎬ 2018 年仅约为 25 × 104 m3 左右ꎮ
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摘要: 随着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规划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ꎬ 如何在新形势下围绕“ 全球城市” 定位ꎬ 处理好资
源环境与城市转型发展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ꎮ 文章通过摸清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潜
力ꎬ 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地下水资源未来有效利用方向ꎬ 为大浦东国家战略核心区未来地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
大浦东地区地下水资源集中开发利用始于 20
2 4 第Ⅴ承压含水层
该含水层自 1969 年开展地下水集中开发利用ꎬ
世纪 60 年代初ꎬ 受城市发展阶段背景的影响ꎬ 特
至今仍有少量开采ꎬ 累计开采量 14456 × 10 4 m3 ꎮ 其
面的影响ꎬ 地下水开采井主要分布于人口相对密
1973 年达到 800 × 10 4 m3 左右ꎻ 随后 1974 年年度开
43
2019 年第 11 期
水文水资源
水利规划与设计
质均较好ꎬ 历史上为该地区的主采层ꎬ 同时也是上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

上海市区承压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孙莉;琚娟;缪俊发;许丽萍;陈丽蓉【摘要】上海地区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承压水主要赋存于微承压、第一、第二承压含水层中.本文在上海市区关键土层地质编图的基础上,针对与工程建设密切相关的承压含水层的分布特征,进行承压含水层的结构类型分区,为工程降水设计提供参考.【期刊名称】《上海国土资源》【年(卷),期】2010(000)001【总页数】5页(P11-15)【关键词】深基坑;承压含水层;含水层结构类型;分区【作者】孙莉;琚娟;缪俊发;许丽萍;陈丽蓉【作者单位】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上海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31【正文语种】中文上海地区地下水位高,地下空间开发、轨道交通建设等地下构筑物施工均面临地下水控制问题。

随着地下空间开发的深入,承压水已成为导致建设工程事故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停止降水、降水失效或未采取有效的承压水降压措施,即承压水水头高于安全高度时,基坑工程就有可能发生突涌破坏,导致坑外发生水土流失、地面沉陷,围护结构发生下沉、歪斜等,最终引发严重的工程安全事故。

当降水方法选用不当,导致坑外承压水水位降深过大时,降水影响半径内将产生较大的地面沉降,导致周边建(构)筑物发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引发较为严重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上海第四系覆盖层厚度一般为 200~450m,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水两大类。

潜水主要赋存于浅部粘性土层中 (市区吴淞江故河道区以及南汇、崇明岛、长兴岛河口砂嘴砂岛地貌区赋存于粉土中),地下水位一般离地表 0.5~1.5m。

赋存于深部粉土和砂土层中的地下水,由于上覆压力以及粘性土隔水作用,其水头往往高出含水层顶板,故称为承压水。

承压水一般水量丰富、渗透性能好,且具承压性,对地下工程建设具有较大的风险,如处置不当,易造成基坑突涌、流砂、管涌等事故,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详勘报告

上海中心大厦工程详勘报告

目录工程编号:2008-A-0021、工程概况2、勘察执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勘察目的、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2.1 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依据和技术标准2.2 本工程特点、勘察目的及勘察工作量布置原则2.3 勘察工作方法2.4 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高程引测依据2.5 完成工作量3、本地区气候条件及区域地质条件3.1 气候条件3.2 区域地质构造与地震地质4、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4.1 地形、地貌4.2 地基土的构成与特征4.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4.4水文地质条件4.5 不良地质现象4.6 场地及地基地震效应4.7 周边环境5、地基土的分析与评价5.1 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5.2 桩基分析与评价6、基坑围护方案及设计参数6.1 基坑围护总体方案6.2 基坑周边围护墙方案6.3 场地周边超深基坑工程经验6.4 基坑围护设计参数6.5 基坑开挖、围护设计时应注意的岩土工程问题6.6 基坑降水6.7 基坑开挖监测7、地热勘察8、结论与建议9、报告说明 附图、表目录附表1:地层特性表附表2:土层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表序号图名图号张数1 建筑物及勘探点平面布置图1-1~1-2 22 图例 2 13 工程地质剖面图 3-1~3-23 234 钻孔柱状图 4-1-1~4-15-3 395 静力触探分层参数表5-1~5-3 36 静力触探测试成果图表 6-1~6-36 367 孔隙水压力消散曲线7 18 十字板试验成果图表 8-1~8-2 29 注水试验分层参数表9 1 上册10 钻孔降水头注水试验成果表 10-1~10-9 911 旁压试验分层参数表11 112 旁压试验成果表 12-1~12-30 3013 土工试验成果表 13-1-1~13-32-26414 固结试验成果图表 14-1~14-13 1315 土层压缩曲线图表 15-1~15-4 416 固结试验e~logP成果图表 16-1~16-4 417 固结回弹试验成果图表 17-1~17-6 618 三轴试验(UU)强度包线18-1~18-7 719 三轴试验(CU)强度包线 19-1~19-5 5下册20 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分析报告书20 1附件一:电阻率测试报告附件二:波速测试报告附件三:地脉动测试报告附件四:土层典型土样照片1、工程概况1.1任务来源:经公开招投标,我公司成为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的中标单位。

基坑开挖与承压水突涌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分析

基坑开挖与承压水突涌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分析

基坑开挖与承压水突涌对桩基承载力影响分析
郭星宇;冯世进
【期刊名称】《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年(卷),期】2024(20)1
【摘要】为研究基坑开挖与承压水突涌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选取典型工程案例,通过现场水位观测调查含水层分布情况及水位埋深,进行了坑底抗突涌验算,结合现场突涌发生过程,分析了突涌发生的原因。

通过原位静力触探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了坑底各土层扰动度以及扰动度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扰动度与桩基设计参数的关系。

结果发现:承压水击穿管桩土塞是引起突涌的主要原因;基坑开挖对坑底以下土体的影响深度约6.5 m~9 m,扰动度随深度线性递减;突涌对桩端以上约2 m 范围土体强度影响最大,最大扰动度达到0.91,对桩端以下2 m~4 m深度范围土体影响线性递减;承压水突涌对桩基承载力影响远大于基坑开挖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突涌点位置桩基承载力受到的影响最大,距离突涌点越远影响越小。

【总页数】9页(P311-319)
【作者】郭星宇;冯世进
【作者单位】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473.1
【相关文献】
1.承压水作用下深基坑突涌稳定性及其参数影响分析
2.临江高承压水超深基坑开挖抗突涌分析与对策——以南京纬三路长江隧道梅子洲风井基坑为例
3.深厚软土基坑深层承压水抗突涌设计与突涌事故处理
4.承压水影响下深基坑突涌判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5.承压水地层管廊基坑开挖变形特征及抗突涌稳定性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上海地区工程地质地基土体简况

上海地区工程地质地基土体简况

上海地域工程地质地基土体简况城市发展伴伴随多个工程建设,从高楼大厦到地下大型停车场,从高速公路到轨道交通,从越江隧道到跨海大桥……城市带给大家最为普遍印象就是在钢筋水泥丛林中表现出恢宏和繁荣。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为频繁地域,和地质环境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也最为复杂,城市工程建设必需考虑到地质这一关键原因,城市计划远不是“平地起高楼”那样简单。

对各类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物来说,必需要有支撑它们负荷地质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持力层”,假如所计划地域浅部岩石或土层条件不好,建筑物就需要桩基并进入很深坚硬岩层或土层来确保建筑物稳定性,这么无疑会增加建筑成本和难度。

部分建筑地点可能因为基岩离地表比较近从而建筑物能够经过少许挖掘工作或借助柱桩等基础构件将负载传输在基岩上。

比如,纽约曼哈顿地域作为美国关键金融和商务中心,是高层建筑群密集地方。

这片城市“森林”地基是坐落在坚实、稳固曼哈顿片岩之上。

因为岩石含有繁多种类,是由矿物粒子复杂地复合而成,所以即使以“坚硬”岩层作为持力层,仍然要经过对当地岩石整体地质评价和钻探取样措施对持力层进行细致分析,像曼哈顿片岩这么岩石也有可能因为倾角或是节理面上断裂而给建筑带来麻烦。

对城市很多建筑来说,它们或是比较轻(如道路或机场等地面建筑),没有必需把负荷传给下面基岩,或是基岩可能处于地表下很深地方,完全把负荷传给基岩很不经济,这时候就必需对覆盖在基岩之上土层进行分析,寻求适宜持力层作为建筑物基础。

上海地域基岩是由数十亿年来不一样年代岩石组成,地质结构现有褶皱又有断裂,现有隆起又有凹陷,是个纷繁复杂地质世界。

上海地域基岩上覆厚度达300余米土体为第四纪泥沙松散堆积物,能够分为软黏性土、硬黏性土及砂性土三大类。

和人类建筑工程活动(如建(构)筑物、交通和管道等市政工程)亲密相关关键产生在0~75米深土体中,所以,对该段主体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研究,一向是上海地质工作关键。

根据土质特征差异,可把这段土体分为若干层,各层工程地质特征也是各具特色:第一层——表土层:广泛分布在上海陆面,厚度通常为3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 udy on t he De f o r ma t i o n Char a c t e r i s t i c s 0 f t he
Fo ur t h Con ine f d A qui f e r i n Sha ng ha i
LI U J i n —b a o
过 度 开采 利 用地 下水 而成 为主要 的 压缩 土层 。本 文依 据上 海 市长期 的地 下 水位 和地 面沉 降监 测 资料 , 总结 了第 四承 压含 水层 在不 同水位 变化 条件 下的 变形 特 征 , 同时根 据 压 缩 试验 资料 , 对 第 四承 压 含 水层 变形 机 理探 讨 , 为合 理 开
Ke y wo r ds : T h e f o u r t h c o n f i n e d a q u i or f ; l a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 s t r e s s—s t r a i n a n a l y s i s ;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c o mp r e s s i o n e x pe r i me nt . Al l t he s e f i n di n g s pr ov i de t h e o r e t i c a l ba s i s f o r r a t i o na l e xp l o i t a t i o n a nd ut i l i z a t i o n o f g r ou nd wa t er .
2 0 1 4年 7月
地 下 水
Gr o u n d w a t e r
第3 6卷
第 4期
J u 1 . , 2 01 4 Vo l _ 3 6 N0. 4
上 海 市 第 四承 压 含 水 层 变 形 特 征 研 究
刘 金 宝
( 上海市 地 质调 查研 究 院 , 上海 2 0 0 0 7 2 ) [ 摘 要] 上海市 自1 9 6 8年 调整 开 采层 次 以后 , 第 四 承压 含 水 层 逐 渐 成 为地 下 水 主要 开采 层 次 , 历 史上 曾 因
ma i n e x p l o i t a t i v e a q u i f e r a n d o n c e i s t h e c o mp r e s s e d s o i l l a y e r b e c a u s e o f g r o u n d wa t e r o v e r e x p l o i t a t i o n .By s u mma r i z i n g p r e v i — O U S mo n i t o r i n g d a t a a b o u t g r o u n d wa t e r l e v e l a n d l a n d s u b s i d e n c e o f S h a n g h a i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h e ̄u th r c o n ・ f i n e d a q u i f e r a r e i d e n t i i f e d. F u r t h e r mo r e ,t h e d e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o f t h e s t u d i e d a q u i f e r i s s t u d i e d b y a n a l y z i n g d a t a o f
发 利 用地 下水 资 源提供 理论 依 据 。
[ 关键 词 】 第四 承压 含水 层 ; 地 面 沉降 ; 应 力应 变分析 ; 变形特 征 [ 中 图分 类 号 ] P 6 4 1 . 1 2 [ 文 献标 识码 ] A [ 文 章编 号 ] 1 0 0 4—1 l 8 4( 2 0 1 4) 0 4—0 0 0 1 南 前 缘 , 太湖流域下游 , 是 长 江 三 角洲 冲积 平原 的一 部 分 。区 内地 势 平坦 , 第 四纪 松散 土层
成广 阔 的含水 砂层 , 除 西 部 和 西 南 部 局 部 基 岩 突 起 区 缺 失 外
全 区广泛 分布 , 陆域 沿江 一带 、 金 山枫 泾 、 南 汇 芦潮 港 第 四 承 压含 水层 上下 两层 发育 比较 明显 , 青 浦 西 北 部 和奉 贤西 南 部 与上 覆含 水层 沟通 , 存在 一定 的水 力 联 系 。含水 层 层 顶 埋 深
( S h a n g h a i G e o l o g i c a l S u r v e y I n s t i t u t e , S h a n g h a i 2 0 0 0 7 2)
Ab s t r a c t : S i n c e t h e wa t e r e x p l o i t a t i v e l a y e r i n S h a n g h a i wa s r e a r r a n g e d i n 1 9 6 8,t h e f 0 u r t h c o n i f n e d a q u i f e r h a s b e e n t h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