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完整版)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刚刚踏进初中校门的小聪,充满了迷茫,原来想象中那么美好的初中生活,竟然有这么多的不如意:学习压力大、不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不知如何与新同学相处等等。
下列对小聪的建议中可行的有()
① 顺其自然,任由发展
②主动寻求自身改变,积极适应新的环境
③只和小学同学交流、回忆过去美好时光
④调整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④D.②③④
2.随着“互联网+”战略的实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更加便捷地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但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成为某些造谣者肆意散播谣言的平台,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对此,公民应( )
①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②树立权利意识,坚持言论绝对自由
③制定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谣言④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
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
3.世界因互联网更加亲近,生活因互联网而更加多彩。
作为网络参与者.下列做法中可取的有()
①针对网路使用中的问题,积极在“首都之窗“政务网站上建言献策
②加入微商团队,在朋友圈售卖”三无“产品
③作为贴吧吧主.管理、举报不实信息与不当言论
④化身”健盘侠”,在网上对自己看不惯的任何事进行谩骂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如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我们要怎样做到欣赏自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①欣赏自己的独特
②欣赏自己的优点
③欣赏自己的努力
④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下列做法有利于发掘自己潜能的有()
①在学习生活中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
②碰到难题的时候对自己说“我是世界上最笨的人”
③失败的时候总是以“总是会失败的”作借口
④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对自己的需要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6.小梅在QQ上新结识了一个名叫“大姐”的网友。
“大姐”多次要求小梅将小梅家的详细地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信息告诉她,小梅的正确做法应有()
①不再上网,拒绝网上交友②明辨是非,享受安全的网络生活
③敞开心扉,不让朋友彼此错过④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梳理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你会发现()
①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②交友的范围出现了变化
③与朋友的活动内容出现了变化
④朋友在我们生命中越来越不重要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8.刚刚转学来的小红整天独来独往,唉声叹气。
当她结交了新朋友后,在她们的关心和帮助下,小红又和以前一样开心、阳光了,她也渐渐喜欢上了新学校、新班级。
这说明,交往有助于我们()
①增长知识,提高能力②学会合作,融入集体
③扩展视野,走向社会④调节身心,健康发展
A.②③B.①④C.③④D.①③
9.近日,路北法院审结一起寻衅滋事案件,几位中学生为了“朋友义气”帮助刘某殴打张某并强行拿走其时物共计2000余元。
其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
为朋友“两肋插刀”两花季少女获刑七个月,从中得到的警示是()
①友谊就是绝对的信任和忠诚
②当朋友误人歧途时要予以规劝,这才是真正的友谊
③“讲义气”就是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情
④友谊不能没有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面对下列情境,正确的态度和选择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风》里的这段文字的意思是你对我好,我会对你更好。
这体现了友谊的特质是()
A.一种亲密的关系B.平等的、双向的
C.一种心灵的相遇D.永恒的、不变的
12.古人云:“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
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
A.射不射中都没有关系
B.在竞争中不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C.竞争影响朋友关系,竞争必然伤害友谊
D.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13.下列对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
③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④家就是我们居住的房子,没有什么意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4.在一些独生子女的家庭中,常常出现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这些孩子好吃懒做,学习怕苦怕累。
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
①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②这是当今三口之家的必然趋势
③父母和子女之间不会发生“亲子冲突” ④家庭教育不得当
A.②③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
15.哲学家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我们每个人有着独一无二的指纹,独一无二的DNA,还有与众不同的容貌、身材等,都是不可复制的人间绝品。
这说明了生命的特点是()
A.生命来之不易B.生命是独特的
C.生命是不可逆的D.生命也是短暂的
16.死亡意味着有限的年华、不可预知的终结,会让人感到担忧、恐惧甚至绝望。
可是,当我站在死亡的角度重新审视现在的生命,我发现本来习以为常的、不起眼的东西变得珍贵和美好起来。
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②我们应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③死亡没什么,我们的生命可以死而复活④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让每天过得充实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7.唐朝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这句话表明()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
②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③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唯一任务
④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②③
18.2020年最美教师刘秀祥,执教8年,上课之余坚持到学生家中家访,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望谟县的各个乡镇,摩托车骑坏了8辆,先后把40多个孩子从打工的工地拉回了校园。
刘秀祥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
①我们要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②成为好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
③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④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我们应该尊敬老师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9.对下列基础知识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
②与朋友相处,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感受自身价值,体悟生命的美好
③发掘生命的力量,可以培养我们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
④与默默无闻、辛勤工作又努力奉献的更多平凡人相比,伟人的生命更有价值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珍视生命,不仅要爱护身体,还要养护精神。
下列做法能够养护精神的有
①诵读国学经典,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
②参加实践活动,丰富生活和道德体验
③学习先模人物,体会高尚的人生境界
④跟随时尚潮流,研究网络游戏的攻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活动探究快乐前行〗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临近结束,某校七(1)班道德与法治老师召开了一次主题探究活动,邀请你一起参加活动,共同见证同学们的成长,以下是七(1)同学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困惑,你能帮助他们吗?
第一小组:期末考试临近,七(1)班部分学生很焦虑,晚上学习到很晚,可是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1)你能为七(1)班同学提出几条有关学习的合理化建议吗?
第二小组:小华在网络上认识了名叫“孤独的苍鹰”的网友。
每到情绪低落、心情不好时,小文都会跟他说心里话,甚至还把自己的真实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个人信息告诉了该网友,结果不久小华就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在网上被泄露,同时支付宝账户里的钱也随之被盗。
(2)在网络世界交友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22.成长的节拍
(畅谈中学生活)在七年级新生欢迎仪式上,校长满怀激情地说:中学生活是时光送给你们的礼物,你们一定要珍视这份礼物,不让时光虚度。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学生活这份礼物的理解。
(学习的苦与乐)下图是七年级同学美佳对班级同学学习感受的调查结果:
(3)如何能让感觉学习“苦”的同学感受到学习的“乐”?请你提出两点建议。
(做更好的自己)把简单的事做成不简单的事业,意味着千锤百炼,意味着精益求精,这
就是工匠精神。
在孔波26年的工作历程里,“苦练业务功夫、磨砺更好的自己”是唯一的信条,他先后获省行、市分行“先进工作者”和“全行工作标兵”、“湖北省分行国际专业先进个人”等荣誉,并成为国际业务专业的专家型人才。
(4)作为中学生,我们应如何向孔波学习,磨砺更好的自己?
23.探究题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类节目。
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选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节目旨在实现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
第二期的主题是“陪伴”。
郑渊洁和父亲共同朗读《父与子》,感谢父亲62年默默的支持和鼓励;杨乃斌朗读《不为什么》,感谢母亲倾其所有的付出,给了他生命的奇迹。
很多网友发帖表示“尽孝在当下”。
(1)为什么网友纷纷表态“尽孝在当下”?
第五期主题词“第一次”。
第一次往往是需要勇气的,但第一次也往往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一次是探索、是挑战、是机遇、是升华。
王学圻认为有些东西你认定为能做的东西,要坚持,而坚持下去,我觉得就会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董卿说人生有六个字,前面三个是“不害怕”,后面还有三个,“不后悔”,努力去做吧。
(2)这期的主题词启示我们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
第十二期的主题是“青春”。
青春仿佛是一种宣言,它昭示着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激情;青春也是一种姿态,心有猛虎,细嗅蔷薇;青春也是一种勇气,带着加速度在奔跑,渴望找到未来的答案。
雨果曾经说过:“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
”是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不是用来挥霍的。
只有这样,当有一天我们回首来时路,和那个站在最绚烂的骄阳下,曾经青春的自己告别的时候,我们才可能说:谢谢你!再见!
(3)面对到来的青春,感受生命的意义,你认为怎样的一生才是值得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试题分析:小聪刚刚踏进初中校门,有许多不如意,不能任由发展,应该主动寻求自身改变,调整学习方法,只和小学同学交流、回忆过去美好时光的做法是错误的,走进新的班级,应该主动结交新的朋友,一起分享成长的快乐。
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点评:踏进初中校门,应该与新朋友结伴成长,尽快适应新生活。
2.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面对网络谣言,公民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言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网络。
①④:依据题文描述,面对网络谣言,公民应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辨别是非能力,强化义务意识,坚持不信谣,不传谣,故①④说法正确;
②:言论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故②说法错误;
③:公民没有权利打击网络谣言,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3.B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说法①正确;
②:在朋友圈售卖”三无“产品是违法
解析:B
【详解】
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就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说法①正确;
②:在朋友圈售卖”三无“产品是违法行为,没有做到合理利用网络,说法②错误;
③: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作为贴吧吧主管理、举报不实信息与不当言论,是合理利用网络的表现,说法③正确;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我们要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说法④错误;
故本题选B。
4.D
【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自己。
①②③④:依据教材知识,欣赏自己就要欣赏自己的独特,欣赏自己的优点,欣赏自己的努力,欣赏自己为他人的奉献;欣赏自己,不是骄傲自大,也不是目中无人,
①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5.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发掘自己潜能的认识。
①④:依据教材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在学习生活中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参与多方面的活动,发现他人对自己的需要发掘自己的潜能,故①④符合题
意;
②③: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不利于发掘潜能,故排除②③;
故本题选B。
6.B
【详解】
本题考查网上交友。
②④:我们要理性选择,明辨是非,享受安全的网络生活;保持警惕,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故②④正确;
①:不再上网,拒绝网上交友是错误的,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排除①;
③:网上交友要谨慎,不能完全敞开心扉,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B。
7.B
【详解】
本题考查认识朋友圈的知识点,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生活的核心素养。
①②③:根据课本知识,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许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内容更丰富了。
故①②③正确;
④:朋友在我们生命中越来越不重要,说法错误,故④不正确;
故本题选B。
8.B
【详解】
本题考查交往的相关知识。
①④:交往是人们身心发展的需要。
题干中小红在结交新朋友后变得开心了,说明交往能够增长知识,提高能力;调节身心,健康发展,故①④正确;
②:选项是做法,与题意不符合,故排除②;
③:材料未涉及扩展视野,走向社会,故排除③;
故本题选B。
9.C
【详解】
本题考查交友讲原则。
②④:题干中的案例体现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当朋友误入歧途时要予以规劝,这才是真正的友谊,②④符合题意;
①:“绝对”说法错误;
③:是不讲原则的表现,③错误;
故本题选C。
10.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友谊的认识。
①③:交友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哥们义气要不得,好朋友让我陪他
去网吧,果断拒绝他的要求是正确的;友谊需要彼此尊重,应把握好界限与分寸,所以与异性同学交往,彼此欣赏,举止得体,故①③正确,符合题意;
②④:结识新朋友不忘老朋友,友谊需要忠诚,但我们也有必要结识新朋友;当朋友误入歧途,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所以当好朋友和别人闹矛盾,约我一起去教训对方时,不要讲哥们义气,故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友谊的认识和理解。
B: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接受帮助,也学习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学习关怀对方。
我们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故B说法正确;
AC: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故与题意不符;
D:友谊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故D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2.B
【详解】
本题考查对友谊中的竞争的理解。
A:这是对材料的曲解,故A说法错误;
BC: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如果我们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就不会沉溺于失利的痛苦。
在竞争中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故B 说法正确,C说法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出新的友谊,故D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13.A
【详解】
本题考查我们对家的认识。
①②③: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
故①②③正确;
④:说法错误。
家是有意义的,故排除④;
故本题选A。
14.D
【详解】
本题考查家庭教育。
①④:我们要正确的对待父母与子女之间出现的问题。
题干中的“小皇帝”是因为父母过于溺爱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得当,故①④正确;
②:必然趋势,说法绝对,故排除②;
③:父母和子女之间是会发生“亲子冲突” 的,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D。
15.B
【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认识生命的特点。
B:“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说明生命是独特的,B说法正确;
A:生命来之不易,是大自然的奇迹,A说法与题不符;
C: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的时光一去不复返,C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D:在时间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很短暂,D说法正确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B。
16.A
【详解】
本题考查对死亡的认识和理解。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向死而生,死亡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
我们应该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我们应该认真对待生命的每一天,让每天过得充实。
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生命是不可逆的,没有人可以死而复生,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17.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老师的认识。
①: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故①说法错误;
②④:题文中韩愈的观点强调了老师的重要性,表明老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使命,故②④说法正确;
③:“唯一任务”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
故本题选C。
18.B
【详解】
本题考查走进老师。
②③④:分析材料信息,刘秀祥老师用实际行动说明成为好老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仁爱之心,关爱他人,要心怀善意、尽己所能、讲究策略,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与呵护,我们应该尊敬老师,故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
①:材料刘秀祥老师行动中没涉及老师的表扬和批评,故①说法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B。
19.B
【详解】
本题考查孝亲敬长,珍爱生命。
①②③:依据教材知识可知,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律义务,与朋友相处,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经验,感受自身价值,体悟生命的美好,发掘生命的力量,可以培养我们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①②③说法正确;④: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伟人只要为社会做贡献,他的生命就有价值,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20.A
【详解】
本题考查关注与养护精神家园。
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需要我们守住自己的心灵,弘扬真善美。
①②③做法正确,有利于养护精神。
④说法错误,属于沉迷网络的表现,不利于养护精神。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把握好养护精神的方法,分析各个题肢,完成解答。
二、非选择题
21.(1)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磨砺坚强的意志。
(2)正确利用互联网,结交良朋好友;遵守网络规则,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轻易
解析:(1)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自觉、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磨砺坚强的意志。
(2)正确利用互联网,结交良朋好友;遵守网络规则,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轻易相信别人,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
【详解】
(1)本问考查对如何学会学习的认识和把握。
根据所学知识,从善于发现并保持对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合理利用学习时间、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磨砺坚强的意志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问考查对如何进行网络交友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慎重辨别、理智选择、正确利用网络、遵守网络规则、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个人信息保密等角度进行概括说明。
【点睛】
本题为综合性探究题,具有开放性,以材料为依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探究。
做好此题,首先明确题意,既要认真阅读材料明确材料反映的重要观点和答题要求,又要避免答非所问,这是解答试题的关键。
要按照题目要求,创造性地、有理有据地作答。
22.(1)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例答: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2)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
解析:(1)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例答:①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也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
②中学生活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
(2)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即可。
例答:学习是多方面的,有快乐也有辛苦。
(3)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建议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例答:①保持对学习的兴趣,在
坚持中摸索出适当的方法;②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4)只要学生所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写出两点即可。
例答:①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②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
【详解】
(1)本题考查成长的礼物,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从中学生活对我们来说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意味着新的目标和挑战,为我们的发展提供了多种机会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为图表分析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表中的认为学习快乐的占到50%,认为学习苦的占到32%,不苦不乐的占到18%,结合所学知识,结论从学习是多方面的,有快乐也有辛苦方面来回答。
(3)本题考查学会学习。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让感觉学习“苦”的同学感受到学习的“乐”,就要学会学习,从保持对学习的兴趣,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等方面来回答。
(4)本题考查如何做更好的自己,考查学生知识再现的能力。
依据教材知识,从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为他人、为社会带来福祉方面来回答。
23.(1)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孝敬父母双亲,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
解析:(1)父母为我们的成长付出了很多,理应得到我们的孝敬;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孝敬父母双亲,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以后的事情,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我们需要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我们的生命力量。
(3)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详解】
(1)本问考查对孝敬父母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尽孝在当下”,我们要孝敬父母,从现在开始。
对这问题的认识,我们主要应该从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以及孝敬父母不等待等角度进行说明。
(2)本问考查对如何增强生命的韧性的认识和理解。
人生难免有挫折,正确对待生命中的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
对增强生命韧性的认识,从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发掘自己生命的力量;逐渐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坚强的意志;发掘自身的力量并不排斥借助外力,向他人寻求帮助,获得他人的支持和鼓励等角度进行分析说明。
(3)本问考查对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根据所学知识,从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意义是具体的,我们在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一点一点地构建自己;生命的意义需要自己发现和创造;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回答。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