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阿甘正传》
王家卫电影中的存在主义美学呈现
基本内容
王家卫的电影音乐不仅服务于情节和人物塑造,更是深化了电影的主题和情 感表达。无论是因果聆听、语意聆听还是缩减聆听,在他的电影音乐中都得到了 巧妙的运用。这使得他的电影不仅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也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 视听享受。
基本内容
通过对王家卫的电影音乐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他的电影艺术,以 及他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和运用方式。这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电影音乐的重要性,以 及其在电影艺术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
因果聆听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常常用于营造出一种情绪或氛围。观众可以通 过听到的声音推断出其产生的原因或来源,进一步理解电影的情节和人物的情绪。 例如,在《一代宗师》中,悠扬的笛声与打斗场面的结合,让观众更能感受到人 物内心的悲痛和挣扎。
基本内容
语意聆听则用来解释和传递信息。在王家卫的电影中,音乐不仅仅是单纯的 配乐,而是成为了一种语言,与电影的情节和人物的行为相互配合,增强了对白 的表现力。例如,《花样年华》中的配乐,通过悠扬的旋律和优美的和弦,更加 深刻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情感。
三、镜头的运用与象征性场景的 设置
三、镜头的运用与象征性场景的设置
王家卫的电影中,镜头的运用和象征性场景的设置也是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 影像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常常运用晃动镜头、推拉镜头和旋转镜头等非常规 拍摄技巧,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同时,他还会设置一些具有象征性的场 景,如暗淡的灯光、潮湿的街道和密闭的空间等,来表达角色内心的孤独、迷茫 和疏离感。这些象征性场景的设置不仅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享受,更使观众能 够深刻感受到角色内心的情感。
基本内容
缩减聆听在王家卫的电影中也有所体现。他会根据场景的需求,将不必要的 噪音去除,集中聆听自己想要的声音,使得观众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电影的情 节和人物的情感。例如,《2046》中的配乐,去除了繁杂的环境音,使得主角的 情感表达更加突出。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
美国梦、乐观主义——美国电影《阿甘正传》反映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张盛【摘要电影反映人们的生活。
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透过电影观赏者可以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主人公阿甘一生的传奇经历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了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旨在分析《阿甘正传》这部电影所反映的这些美国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
【关键词】美国电影《阿甘正传》美国梦乐观主义世纪以来的年。
世界传播事业和信息产业飞速发展。
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将人类带入了信息社会。
在信息时代媒介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等是较为先进的信息传播活动形态。
其中电影也许是最具影响力的传媒。
电影就像一个微观世界。
表现出不同的社会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在美国电影中。
“美国梦”和。
乐观主义”是常被涉及的主题。
那什么是。
美国梦”呢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就是《阿甘正传。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梅基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
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年的第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项提名包揽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剪辑和最佳视觉效果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大票房影片的首位并在有史以来最卖座的影片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一、《阿甘正传》简介福瑞斯特??甘阿甘出生在上世纪中叶、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的绿茵堡镇由于父亲早逝他的母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阿甘的智商只有但凭借跑步的天赋他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并参了军随后开赴越南战场。
在军营里他结识了。
捕虾迷”布巴和神经兮兮的丹??泰勒中尉。
布巴在越战中丧生。
丹中尉失去了双腿阿甘则因为救人成了战斗英雄。
回国后阿甘为了履行对布巴的承诺买下了一艘破船开始捕虾。
一系列机缘巧合后他不但化解了丹中尉的怨气还莫名其妙地累积了大量资产。
另类深度解读《阿甘正传》,从三个角度看它凭啥26年一直广受好评
另类深度解读《阿甘正传》,从三个角度看它凭啥26年一直广受好评1994年7月6日上映的《阿甘正传》改编于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影片上映后好评如潮。
很多评论文章都提到过,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之争属于神仙打架,无论是《生死时速》、《低俗小说》,还是《狮子王》,每一部放到现在,都是观众眼中的经典作品。
最终,《阿甘正传》击败《肖申克的救赎》,成为获得了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6项大奖的最大赢家。
对于这部电影,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去观看都会收获不一样的感受。
如今26年已经过去,但这部电影的热度始终不减,在豆瓣电影"Top250"的排行榜中,它仍以9.5的高分位居榜单第三名。
其实看过电影的人就会知道,这部片子讲的故事很简单。
它讲述了阿甘善良纯真,乐观正直,即使智商有很大缺陷却依然能够默默努力,静静耕耘,不管周遭发生多大变故仍旧能够信守承诺,自强不息,最终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故事。
但是,简单的励志故事凭啥能够保持26年一直广受好评呢?今天,我将从“文化内涵,人生主题、叙事技巧和电影特技“这几个方面,深度解读这部电影在竞争激烈的奥斯卡之争中突围而出,26年稳居排行榜前三并且始终热度不减的因素,以此来再品这部经典的魅力。
01、文化内涵:故事充分体现了美国精神,满足了美国观众窥探自己国家精神内核的大众心理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媒介对文化传播意义重大。
影片的译名、海报及宣传语作为其中主要的传播方式能简洁直观的展现其蕴涵的文化信息,并推动以电影为载体的文化交流。
而影片的文化内涵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它能够从更深层次上帮助观众读懂影片中的人民生活。
具体体现在这两个方面:① 阿甘的历程就是美国一代人的精神历程影片中,阿甘于二战后出生于美国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是一个智商为75的低智儿童。
他的母亲却把他当作正常儿童,给他精心的关怀,鼓励他自强不息。
上学后他认识了珍妮,两人成为好朋友。
The-theme-of-Forrest-Gump-《阿甘正传》主题思想
《阿甘正传》主题思想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了解到美国世代传承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包括美国梦和美国人的乐观主义,了解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对待生活的态度。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的关于“美国梦”的电影。
它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导演,汤姆·汉克斯主演的一部“愚人电影”(反智电影)。
该电影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年的第67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阿甘正传》一举获得13项提名,六项大奖,还夺得了当年全美10大票房影片的首位,4年后该片又进入美国史上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列。
因此《阿甘正传》可以说是美国电影史上一部愚人电影的神话。
主题亲情、友情和爱情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永恒的话题。
影片围绕着愚人文化这一背景,讲述了发生在阿甘身上的亲情、友情和爱情故事。
阿甘自幼腿部残疾而且智商低下,小镇上的人都用异样的目光看待阿甘,只有两位女性关心、爱护他:母亲给予了他伟大的母爱,珍妮则以纯真的少女情怀温暖着他的心。
在母亲心目中,阿甘不是负担,而是上天对她的馈赠,她倾尽全力抚养阿甘,总有办法找到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让他明白生活中的一些道理:“人生就如同一盒巧克力,你永远无法知道你会尝到什么样的味道”,“笨有笨的作为(傻人有傻福)”。
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阿甘正传》表达了许多不同的主题,其中被导演反复强调的就是对生活永不放弃。
这部电影不仅给人以情感上的教育,而且也是一部关于美国20世纪50年代到1982年的社会史。
电影评析:深度解读《阿甘正传》的内涵与情感
标题:深度解读《阿甘正传》的内涵与情感简介《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讲述了一个智商低下的男子阿甘·富勒通过自己的坚持不懈和乐观向上的态度,在生活中创造了令人惊叹的成就。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深入探讨该片带给观众的内涵与情感。
1. 情感表达《阿甘正传》以其温馨而动人的故事情节而闻名于世。
电影通过细腻而真实地展现人物之间复杂而纯真的情感交流,引发观众对爱、友谊、家庭和生命意义等主题的反思。
其中,阿甘与他最好的朋友巴巴对峙是关于友谊与勇气、支持与互助之间微妙关系最具代表性的场景之一。
这些情感表达为观众提供了触动心灵、引发共鸣和深思熟虑的机会。
2. 内容分析《阿甘正传》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呈现了历史事件与社会问题。
从种族歧视、战争对社会的影响,到政治腐败和媒体对人性的冷漠等议题,该片通过阿甘这个普通人物的视角,深入触及了人们内心最敏感的地方。
电影中几位关键角色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他们在历史时刻中所处的环境背景,都给观众提供了思考与讨论社会问题的契机。
3. 主题解读《阿甘正传》探索了一系列核心主题,并带来了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观的深度反思。
其中,爱、命运与缘分是最为显著且广泛讨论的主题之一。
电影通过展示阿甘与他周围人物之间相互依存和实现自己潜力的动人故事,传递出了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慈爱与希望的信息。
同时,《阿甘正传》还挖掘了独立、忍耐和坚持不懈等品质在个人成长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总结《阿甘正传》作为一部深具情感表达、内容分析与主题解读的经典电影,通过真实而温暖的故事情节引发观众对人类情感、社会问题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无论是其独特的情感表达、深入分析的内容还是挖掘的主题,都为观众带来了一次深度且有益的体验。
这部电影不仅记录着一个普通人物阿甘的传奇故事,更传达了珍视生活、欣赏每个瞬间以及拥抱自己潜力的重要性。
(字数:约550字)。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
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2009级马伶徽《阿甘正传》这部影片在美国获得了票房奇迹,这部获得奥斯卡大奖的影片让我们在享受好莱坞商业大片的同时也了解到了整个美国社会的复杂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符合了当时社会主流文化的趋势,同时也博得了民众的呼声,所以他幸运的挤进了美国最伟大的电影行列,创造了成功的社会神话。
《阿甘正传》改变自原著小说,省略了小说中的部分情节,讲述内容从上世纪50代开始,到80年代结束。
通过一个小人物阿甘的视角,来体验社会的冷暖百态,而这些经历的背后也无不透视着美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将意识形态暗含在影片之中,并向全世界传播。
首先是五六十年代的黑人民权运动,导演多处将新闻纪录片中的历史镜头与剧中察觉的细节上得以体现,白人学生公然喊出“我们不愿意合校”的口号,而阿甘作为一个傻里傻气的局外人,却做出相反地举动,给黑人学生捡书,之后还在战争中认识了黑人朋友。
对于民权运动的间接交待也体现在影片的其他情节中。
珍妮梦想成为新左翼民谣歌手琼·贝丝,而贝丝本身是坚定的民权运动积极分子。
珍妮演唱的歌曲《答案在风中》也是60 年代的民权运动主题歌之一。
其次是越南战争,阿甘参与到越南战争中,但导演很巧妙地避过了战争,我们在影片中只看到战火,听到炮弹声,却从未出现一个越南士兵;以及战争结束后阿甘上台争对战争进行演讲时,音响突然出现故障,巧妙地避过了政治敏感话题,这些设计都是导演精明之处。
再来则是六十年代伴随规模空前的黑人民权运动同时发生的是反文化运动,它包括了发生在60 年代美国社会的一切抗议运动。
珍妮的男朋友来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这里是反文化运动的发起地。
这场运动的主力是嬉皮士。
他们通过装扮对美国社会表示不满与反叛,而影片中阿甘与珍妮相遇时,珍妮的装扮已经是典型的嬉皮士风格。
另一方面,嬉皮士运动与吸毒紧密相关, 吸大麻在当时已成为一种对抗主流文化的武器,影片中珍妮和男朋友吸毒的画面已经反映出来。
《阿甘正传》影片赏析
《阿甘正传》赏析
• 一、历史背景 • 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 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 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 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 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出神入化的球技。 2、肯尼迪总统的握手、约翰逊总统、尼 克松总统、列侬节目采访。
#
3、越战战斗场面 。 4、丹中校的断腿。 5、反越战的大规模 群众示威场面。
#
五、象征: (1)烟花:烟火的美转瞬即逝,预示着珍妮与阿甘 如同烟火一样的幸福。(01:48:00) (2)羽毛:阿甘是宁静的,如同这片羽毛,无意何 方,只是随风自在地飘着。阿甘做任何事都是那么 自然而然,无论是跑步,打球,捕虾,甘就这样照 着自己轨迹前进着,一路上经历了一个又一个伟大 的历史时刻,甘的生命像是一场无为而为的奇迹, 实现着一个又一个别人眼中的梦想。 (3)奔跑:阿甘的奔跑几乎是流动在阿甘血液中最 重要的一种精神,阿甘由逆境跑入顺境,由平凡跑 入不平凡,全在于他跑得快而跑得久。
#
丹中尉——走出越战阴影
(1)在越南战争中,阿甘救出了丹中尉,可是他双 腿中弹,成了一个没腿的怪物。他怨恨阿甘,因为 他觉得自己应该带着荣誉死去,而不是苟延残喘。 (2)丹中尉与阿甘一起捕虾,由于他们毫无畏惧, 敢于同命运抗争,最后他们幸运的躲过风暴,成为 百万富翁。他的心灵上的伤治愈了,后来他的身体 的残疾也通过高科技材料的假肢而克服了。
#
3k党 05:25
《阿甘正传》分析
《阿甘正传》分析一、故事分析:整个故事可以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是弗勒斯大半生的总结。
1、儿童时代:儿童时代的故事很简单,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介绍弗勒斯自身的条件:身体问题和智力问题。
弗勒斯的腿部健壮有力,但是脊椎弯曲,身体的缺陷让他不得不用矫正器矫正。
弗勒斯的智力是75,低于人类平均智力80的标准,为此他无法正常的在公立学校念书,母亲为了让儿子能够像正常人那样生活学习,不惜对学校的校长进行性贿赂。
因此弗勒斯才得以上学,才有了后来与珍妮的故事,这是第二方面的事情。
2、学生时代:上小学的时候弗勒斯因为自己的缺陷受尽同学的欺凌,但是也训练和加强了他跑步的能力,当他挣脱掉矫正器时,一个崭新的弗勒斯便诞生了,这也是他日后充满传奇生活的开始。
凭借在跑步上的优势,弗勒斯顺利的进入大学,然后顺利的毕业。
3、服役时期:这一时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越战时期,应征入伍后,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不嫌弃他、比他的话还多的出身于捕虾行业的巴布,两人关系紧密。
不久越战爆发,两人被一起派到了战场,成为丹中尉的手下。
一次战斗中,弗勒斯所在的部队遭到袭击,巴布战死,丹中尉失去双腿,弗勒斯也因为在救战友的时候受伤,但却因此受到奖励。
另一个是回国服役时期,受伤的弗勒斯与丹中尉一样,被送回国内。
在此期间他受到总统的接见,被授予奖章,并再次见到了珍妮和已经堕落绝望了的丹中尉。
弗勒斯在医院里意外的发现了自己的另外一项特长:乒乓球,因此他还参加了中美之间的乒乓外交事件等。
4、退役捕虾时期:退役后的弗勒斯遵照答应过巴布要与其一起捕虾的承诺,来到巴布的老家,买下一艘船,开始捕虾生活,后来丹中尉也遵守承诺,来给弗勒斯当大副,但是他们却捕不到虾,直到一场飓风将其他的船都毁坏后,他们才靠捕虾成为了百万富翁。
但是后来母亲病重,弗勒斯不得不回家,母亲去世后他一直在家,一天珍妮出现了,但是没过多久又不告而别。
5、跑步时期:珍妮离开后不久,弗勒斯开始了一个他不知道理由的跑步行动,就是这个没有理由没有计划的跑步,让他成为了全美国的明星,也为再次见到珍妮奠定基础。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阿甘正传》
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阿甘正传》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阿甘正传》: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充满着好莱坞电影回归的保守主义精神展现历史与个人的约定,以小人物的经历透视美国政治社会史的史诗片1994年出品导演:罗伯特·泽梅基斯主演:汤姆·汉克斯加里·西尼斯萨莉·菲尔德·第六十七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佳导演等六项大奖·第十六届电影金鸡奖最佳译制片奖·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
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在影片中被塑造成了美德的化身,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重视感情,对人只懂付出不求回报,也从不介意别人拒绝,他只是豁达、坦荡地面对生活。
他把自己仅有的智慧、信念、勇气集中在一点,他什么都不顾,只知道凭着直觉在路上不停地跑,他跑过了儿时同学的歧视、跑过了大学的足球场、跑过了炮火纷飞的泥潭、跑过了乒乓外交的战场、跑遍了全美国,并且最终跑到了他的终点。
每个看过《阿甘正传》的人都会从中得到些许感悟:生命就像那空中白色的羽毛,或迎风搏击,或随风飘荡,或翱翔蓝天,或堕入深渊……天空中,一根羽毛随风飘舞,飘过树梢,飞向青天……最后,它落在福雷斯特·甘的脚下,阿甘坐在阿拉巴马州的一个长椅上,滔滔不绝地诉说着自己一生的故事--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要让儿子和其他正常人一样生活,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电影《阿甘正传》的艺术鉴赏
故事,找到了返璞归真的切入点。 实现叙事技巧的自然过渡遥影片描述人生的时候,也采用
了白描与淡化的手法。对历史背景虚化处理,使得影片不是单 纯地讲述生活,而是基于此产生一种更富有诗意的境界。采用 的叙事手法展现出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影片中从始至终都一 直展现着对普通人的理解这一主题。整部作品都是基于对生 命和人生的思考,开头画面中飘出的羽毛穿过城市中的各个 角落,落在主人公的脚边。后续的影片通过回忆的叙事方法, 将主人公一生的遭遇串联在一起,将不同时期的故事回顾出 来。在影片最后,主人公送别儿子后,将镜头定格在羽毛上,这 时一阵风吹来,羽毛再次飞起,飘向了不知明方向。开头与结 尾的羽毛交相呼应,也寓意着人生就像羽毛,人们的一生都像 羽毛一样在路上奔波。而羽毛的出现与离去,都引发观众对人 生的意义进行深思。
视听广角
传媒新思维
SHENG PING SHIJIE
电影《阿甘正传》的艺术鉴赏
阴 李鹏敏
摘要院艺术究竟是什么袁人们可以列举出作品袁而真正使其成为艺术的本质在于什么值得探究遥 人们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袁对 于传统现实主义也存在着认同感遥 电影叶阿甘正传曳之所以成为人们追捧的作品袁正是因为其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遥 文章针对影 片中的隐喻思想与美学追求袁对叙事技巧和言语进行鉴赏袁分析该作品存在的内在价值遥
采取虚拟化叙事方式遥对历史情境作虚拟化处理,也是电 影的叙事策略之一。影片利用该手法,模糊美国历史战争片 段,弱化强烈的战争感。对于主人公的助力,采用了传奇化的 处理方式,更加展现出主人公对生活的积极向往。
在影片中,主人公是先天智商较低的人,应该是被边缘 化,再普通不过的人物。但是影片却将这样的人物不断精心安 排,借助独特的叙事手法,将主人公身上的闪光点放大。影片 中,导演给予主人公普通市民的身份,并将阿甘身体的残疾情 况隐喻为人群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阿甘实现的梦想,也是每 一个美国人心中的渴望。阿甘在身体残缺的情况下,实现了不 可能完成的生活,跨越了英雄与普通人之间的鸿沟,创造了奇 迹。影片中饱含了人们对人生的无奈,同时保留着信念感,且 另种精神的存在并不矛盾,折射出大众心理。影片用单纯的欲 望与复杂欲望进行对比;被复杂欲望影响的人们,通过阿甘的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
电影分析—《阿甘正传》电影《阿甘正传》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美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全景式的展现,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生理残疾者——阿甘,通过自身一系列的人生经历再现了美国人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方方面面,阿甘非智慧化形象体现了“美国精神”的回归,同时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揭露。
本文通过对电影的多个方面分析,尝试着分析其背后的隐喻象征的深刻的社会寓意和文化内涵。
《阿甘正传》是一部以轻松形式来表现严肃主题的电影,一部严肃与轻松完美结合的影片。
一、历史背景分析影片的历史背景是4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
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运动、妇女解放运动以及和平反战运动风起云涌,政治暗杀、白宫丑闻此起彼伏,性解放、摇滚乐、吸毒等嬉皮文化在战后一代中流行,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受到怀疑和冲击。
二、主题分析《阿甘正传》是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是一个颇具煽动性的励志传奇,是一条穿越时空重温历史的隧道。
曲折的爱情故事励志传奇故事展示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3k党、猫王、黑人入学、肯尼迪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反战集会、乒乓外交、水门事件、约翰•列侬等。
3k党05:25猫王10:30黑人入校22:30肯尼迪总统遇刺30:55越南战争49:00反战集会01:05:20水门事件01:24:00乒乓外交01:14:00约翰•列侬01:14:25三、叙事技巧分析《阿甘正传》在美学追求上表现出对传统现实主义倾向一定程度的回归和认同,同时又有着不同于古典现实主义的独特之处,它的诗情气韵和对人生理想境界的理解恰好是一种诗性人生态度的表现,这主要是从电影的叙事技巧方面体现出来的。
首先在《阿甘正传》开篇,影片就采用了回忆式的叙事技巧,利用交叉蒙太奇的方法构造出了这部影片。
因为影片大部分故事的展现是通过阿甘的回忆做为插入来实现的,从而叙事距离得以有效生成。
影片通过对这种叙述方式的采用,让故事自行展现,在作者与故事之间造成一种叙事的距离,有利于作平静、淡泊的铺陈、描叙;另一方面,被追忆的往事由于与主人公状态的时间距离也造成了一种叙事距离,这使追怀、反思的情调得以形成。
《2024年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阿甘叙事》范文
《浅析电影《阿甘正传》之阿甘叙事》篇一一、引言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作品。
自1994年上映以来,该片凭借其真挚的情感、励志的剧情和出色的表演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
本文将主要从阿甘叙事的角度,对电影的叙事手法、人物塑造以及其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浅析。
二、阿甘叙事的独特之处《阿甘正传》的叙事以智力有限却性格纯真善良的阿甘为第一人称叙述者。
这一叙事角度让观众从一个非常规的视角来看待人生和历史。
通过阿甘这一人物,观众可以更为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真谛。
在众多的电影中,这样的叙述手法既别具一格,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人物塑造与剧情发展电影中,阿甘的成长历程与美国社会历史的发展紧密相连。
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简单、纯真、坚韧不拔的精神。
阿甘虽然智力有限,但他却拥有着常人所不及的毅力和勇气。
正是这种品质,使得他在面对人生的种种挑战时,总能以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
同时,这种纯真善良的性格也让他在人生中收获了无数珍贵的友谊和爱情。
在剧情发展上,电影通过阿甘的视角展现了美国社会的多个重要历史事件,如越南战争、民权运动等。
这种跨度的叙述手法不仅展现了历史的多面性,也让观众更加真实地体验到历史进程的波折和沧桑。
四、叙事手法的运用与表达效果在电影的叙事中,通过对阿甘经历的细腻描绘,我们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无限可能性和命运的偶然性。
而电影通过细节的处理和音乐的配合,使得这种叙事更加生动、感人。
此外,电影还运用了大量的蒙太奇手法,将现实与回忆巧妙地交织在一起,使得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不断产生共鸣和思考。
五、社会影响与启示《阿甘正传》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出色的叙事手法和精湛的表演,更在于其深刻的社会影响和启示。
电影通过阿甘这一人物形象,传达了坚持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珍惜友谊和爱情等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同时,电影还通过阿甘的成长历程和人生经历,让观众对人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
电影《阿甘正传》的当代美国文化主题解读作者:刘曲来源:《电影评介》2014年第03期电影《阿甘正传》(Forrest Gump)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政治讽刺小说,该片以其超凡的艺术魅力和票房实力征服了全球影迷,成为美国最伟大的百部电影之一。
作为美国二十世纪反智题材电影的代表,《阿甘正传》以轻松的方式和温情的叙事形式不仅纵向刻画了主人公阿甘诚实、守信、认真、勇敢而又富于同情心的正面形象,更横向包罗了当时美国社会的政治形势、历史变迁、主流思潮、道德观念以及世界局势等内容。
从某种程度上说,《阿甘正传》的历史意义早已超越了影片本身而成为了当代美国文化的经典寓言。
因此,对该片的文化主题解读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影片的经典价值,也能更全面透彻地了解美国的传统本土文化和价值观。
在冷战的乌云笼罩下的六十、七十年代的美国社会动荡不安,从肯尼迪总统遇刺到尼克松“水门事件”,从越战失利到国内反战运动、极端女权运动、黑人民权运动的高涨以及不得已而为之的国际建交,美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和迷惘。
兰斯·莫罗在《盒子里的民俗》中曾提到:“冷战的结束带给美国的除了形式上的胜利,剩下的只有空虚。
共产主义阵营和苏联的瓦解令美国人失去了他们一向用以衡量自己品性的道德对立面。
长期的经济衰退、日本以及欧洲经济竞争者的兴起、非欧洲移民的大量涌入……都扰得美国人无法继续他们长期以来的自鸣得意以及战后的体面和优越感。
”[1]影片《阿甘正传》正以此段历史为叙事背景,借以小人物阿甘的成功经历重塑了美国传统主流价值观,呼唤了封存已久的美国梦的回归。
一、重温美国梦冷战的枷锁带给美国社会畸形的发展取向,在那个暴力喧嚣、物欲横流的年代,人类的乖张性格得以肆无忌惮地伸展,难辨忠奸、善恶混淆的人际关系遮挡了人们的双眼。
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阿甘纯洁善良的个性犹如一缕清新的气息,带给所有人以真实的美好和梦想的期待。
阿甘成为了美国公众心中再次认同的美好品行的化身,成了“本世纪末的最后一个好人”。
《阿甘正传》影片赏析
2
成年生活
福雷斯特参军,成为足球明星、战争英雄、乒乓球冠军和成功的投资者。
3
爱情和家庭
福雷斯特与詹妮相遇,两人经历了爱情、分离和重聚。福雷斯特还成为了一位好父亲。
4
人生的奇妙安排
影片通过福雷斯特的冒险,探讨了人生中的机遇、命运和自由意志。
影片风格
《阿甘正传》融合了戏剧、喜剧和情感元素。影片采用了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叙述风格,拍摄手法细腻,音乐配乐也令人难忘。
主要角色
福雷斯特·甘普
由汤姆·汉克斯饰演,是影片的 主角,,福雷斯特的 青梅竹马和真爱,经历了一系 列人生起伏。
丹
由加里·西尼斯饰演,福雷斯特 的好友,两人同甘共苦,互相 支持。
情节梗概
1
童年时期
福雷斯特成长于一个普通家庭,在童年时期遇到了一系列奇妙的事件和人物。
故事主题
1 希望与坚持
影片展现了福雷斯特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保持积极向上和乐观的态度。
2 爱与友谊
影片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无私的爱。
3 人生的奇妙之旅
影片通过福雷斯特的冒险和经历,探索了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和奇妙安排。
影片亮点
经典场景
影片中有许多经典场景,如福雷斯 特跑步穿越美国和坐在长椅上与陌 生人聊天。
《阿甘正传》影片赏析
《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电影,由汤姆·汉克斯主演。影片通过讲述福雷斯 特·甘普的启发人生故事,深刻探讨了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奇妙安排。
影片简介
《阿甘正传》是一部1994年上映的美国剧情片,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改编自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小说。影片以 福雷斯特·甘普的视角叙述了他一生中的冒险和成就。
经典台词
“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 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是福 雷斯特的著名台词。
电影解读:《阿甘正传》的主题与情感表达
电影解读:《阿甘正传》的主题与情感表达概述《阿甘正传》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于1994年执导的美国剧情片,该片改编自温斯顿·格鲁姆的同名小说。
影片以阿甘·冯特为主角,通过他独特而充满善意的视角,展现了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美国社会的许多重要时刻,并探讨了人生的意义、爱与亲情等主题。
主题分析1.坚持追逐梦想:《阿甘正传》中,阿甘凭借坚毅不拔的品质和非比寻常的运气,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出色成就,例如成为足球明星、参军并荣获勋章、经营成功公司等。
这一主题强调了向往梦想并努力追求它们的重要性。
2.爱与友谊:影片中,有两个角色对阿甘非常关键:他深爱着的朋友珍妮和他一生最好的朋友布巴。
通过两位朋友之间发展的情感线索,电影传达了深沉的友谊和无私的爱意。
这种爱与友谊善良而真实,在片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3.自强不息:阿甘出生时患有智力障碍,但他没有放弃自己,并始终努力不懈地提高自己。
电影通过阿甘在各个方面的成就,传达了自强不息的价值观。
观众们被激励鼓舞,相信只要付出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
4.历史与社会反思:《阿甘正传》以美国社会历史为背景,通过让主人公参与和亲历多个历史事件(如1960年代美国反战运动、肯尼迪暗杀等),给观众提供了对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的反思。
同时也提醒人们关于种族歧视、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问题。
情感表达1.温情与感动:《阿甘正传》是一部带有浓厚温馨氛围和令人感动的电影。
通过展示主角阿甘那纯真无邪的心灵、对他人的关怀以及他经历的励志故事,观众会产生共鸣并被其中的情感所深深打动。
2.喜悦与笑声:尽管电影中涉及一些情感沉重的主题和事件,但也有许多幽默、有趣的场景。
阿甘傻傻地追赶校车、跑着赢得橄榄球比赛、装着“企鹅”跳舞等场景都为观众带来欢乐与喜悦。
3.悲伤与反思:电影展示了阿甘面临的挫折、失去亲人和朋友所带来的痛苦。
通过这些情节,观众不仅感受到纯真善良角色背后隐藏的复杂内心世界,也对人生中遭遇困难和不幸时可能产生的情感进行反思。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
论电影《阿甘正传》的存在主义维度【摘要】电影《阿甘正传》通过主人公阿甘的人生故事,深刻探讨了存在主义的相关概念。
阿甘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信心,展现出存在主义中对自我实现的追求。
影片对命运与自由的探讨则表现在阿甘身上,他虽然困境重重,却始终保持着内心的自由和选择。
电影也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与渴望,以及社会对个体的影响,呈现了存在主义关于社会角色与身份的思考。
通过阿甘的生命追寻与成长,探讨了生命意义的深刻内涵。
影片深刻表达了存在主义主题,给观众带来启示,并在影响力上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阿甘正传》以其生动的故事和触动人心的情感,展现了存在主义思想在电影艺术中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电影《阿甘正传》、存在主义、主人公、人生态度、命运与自由、人性、社会影响、生命意义、深刻表达、启示、长久影响1. 引言1.1 影片介绍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的经典电影。
该电影于1994年上映,讲述了一个智障男子阿甘在一生中经历的种种故事,以及他的不平凡人生。
影片以阿甘的回忆和自述为主线,通过他的视角展现一系列令人感动的场景和角色。
阿甘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意外,他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挑战,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
电影将人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常常会被感动和思考。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经典之作。
通过阿甘这一角色的塑造,观众得以反思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存在主义思考。
电影《阿甘正传》以其独特而深刻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在感动之余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命运的关联。
在接下来的我们将进一步探讨影片中存在主义的维度,以及影片对观众的启示和长久的影响。
1.2 存在主义概念存在主义是20世纪哲学思潮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个体的存在和选择。
在存在主义看来,人生没有固定的意义和价值,一切都是由个体自己决定和创造的。
阿甘正传中的存在主义分析
《阿甘正传》中的存在主义分析导言:影片《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该电影主要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智障人士福雷斯特·甘特,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一位运动员、一位军士、一位企业家,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从福雷斯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影片深入探讨了这个存在的意义,这一部电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存在主义的代表作。
本文就《阿甘正传》中存在主义思想的表现以及对我们所处的时代和社会的挑战进行探究,希望可以提高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和思考水平。
第一部分:资本主义社会的无常和失落从福雷斯特·甘特的一生中,我们可以发现存在主义的思想贯穿其中。
在电影中,福雷斯特的父亲曾对他这样说:“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会得到什么种类的巧克力。
”这句话呈现出现实生活中人们面临的一些关键问题。
我们在生活中面临的不确定性和变数是无法避免的,你不可能预料到自己的命运或者未来。
这种无法避免的失落,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可能导致人们的绝望感增加。
影片还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弊病,特别是在福雷斯特和珍妮一直相爱的情节中。
福雷斯特和珍妮都是从穷苦的家庭中走出来的,但在珍妮的一生中,她经历了很多困难,最终在青少年时期走上了卖淫的道路。
虽然她在电影中最终终于找到了福雷斯特,但是她对福雷斯特一直怀有内疚之情,并且福雷斯特的爱没有使她从她的过去中解脱出来。
这种从社会边缘走来的故事,是社会的弊病所导致的,这一点在现代社会中尤为明显。
社会的贫穷和不公平分配,可能导致一些人从事一些非法和违法的活动,同时,这些行为也对这些人的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自由意志的价值和限制在电影的故事中,福雷斯特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地战胜了自己的障碍,最终成为了一位军士、一位运动员和一位企业家。
福雷斯特的一生证明了人类自由意志的价值和限制。
作为一个存在主义的思想,自由意志是人类最重要的精神资产之一。
我们所有人都在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并且尽可能地追求自己的愿望和目标。
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
电影中的哲学思考与人生意义电影作为一种受众广泛的艺术表现形式,常常能引发观众对于生活、人性与存在意义的思考。
其独特的叙事方式、情感表达和角色塑造,使得电影成为了一种探讨哲学问题和揭示人生意义的媒介。
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影中的哲学思考,并探讨其对人生意义的启示。
一、存在与无常:《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经典的电影作品,通过阿甘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人生中的成功、挫折和友情。
影片中的哲学思考主要集中在生命的存在与无常之间。
阿甘不仅是一个精神上的英雄,也是一个体现了坚强意志的普通人。
他在电影中所经历的各种困境与逆境,展现了生命的脆弱与复杂性,揭示了人生的无常性。
这种哲学思考使得观众意识到,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荣誉与污名,都只是瞬间而过的,而真正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信念,无论生活带给我们什么,都能勇往直前。
二、自由意志与命运:《蝴蝶效应》《蝴蝶效应》这部科幻悬疑片通过时间穿梭的情节,探讨了自由意志与命运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主人公能够通过过去的改变来影响未来,然而却发现这种改变并不能带来预期中的结果,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这种哲学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于人类是否拥有真正的自由意志的质疑。
从电影中我们了解到,命运是一个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概念,时间的扭曲和改变只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纷乱。
然而,主人公在面临失败和挫折后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爱情和理想,这种对自由意志的坚守使得观众意识到,哪怕是在命运的牵制下,我们仍然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选择来改变人生轨迹。
三、人性与道德:《辩护人》《辩护人》是一部扣人心弦的韩国剧情片,通过一位律师在面对冤错案件时的辩护过程,探讨了人性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影片中的主人公面临一个人有限资源下的道德选择: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放弃辩护,还是坚守正义为弱者发声。
这种哲学思考引发了观众对于人性的善恶、正义与利己之间的矛盾和权衡的思考。
主人公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选择了为弱者发声,这种坚守道义的行为让观众深入思考,人性中是否还存在着一些真正的善良和正义,而且这些力量能够推动我们去做出正确的选择。
电影中的人物命运与宿命论
电影中的人物命运与宿命论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探索着人类存在的深层问题。
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人物命运与宿命论。
电影通过展现人物的命运轨迹,探讨命运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以及宿命是否可以改变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几部经典电影来讨论电影中的人物命运与宿命论。
一、《阿甘正传》《阿甘正传》是一部广为人知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智商只有75的男子阿甘从小到大的命运。
他面对贫穷、战争、歧视等各种困难,但他从不放弃,努力奋斗,最终成为了数次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和受益者。
阿甘的命运似乎是注定的,他无法摆脱自身的智商和身体局限,但他通过乐观、善良和勇敢的态度,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这部电影通过阿甘的命运展示了宿命论的一面,即命运是无法改变的,我们只能接受和适应它。
不过,电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思想,即一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态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阿甘在电影中展现了这种力量,他的命运虽然困苦,但他通过自身的努力与白天欢(Jenny)相遇并相爱,最终拥有了一个幸福的生活。
二、《肖申克的救赎》《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关于命运和希望的电影。
主人公安迪·杜弗雷恩因为被错误指控犯下了谋杀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在监狱中,他遭受了各种折磨和不公正对待。
然而,安迪通过智慧和耐心,与其他囚犯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最终以惊人的计划成功逃离了监狱。
这部电影展示了人物的命运与宿命论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
安迪的命运始终受到监狱体制和错误的指控的束缚,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境况。
然而,他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动,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最终实现了自由。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尽管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环境,但我们可以通过努力和智慧来应对和改变自己的命运。
三、《星际穿越》《星际穿越》是一部关于宇宙和时间的科幻电影。
故事背景设定在未来,人类面临着地球资源枯竭和灭绝的危机。
主人公库珀被选派为一支探险队的成员,穿越宇宙寻找新的适居星球。
在那段时间探险中,库珀经历了超时空的旅程,并最终回到了几十年后的地球。
读戴锦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有感
读戴锦华《意识形态:<阿甘正传>》有感在《电影理论与批评》一书中,戴锦华老师运用意识形态批评这一电影理论来解析《阿甘正传》这部甚至被中国观众也称为“神作”的电影作品。
若是不甚了解美国历史和政治发展的中国观众,在观赏这部电影时或许会“错失”一些“有深意”的镜头和剧情。
从主创把它从小说变为剧本过程中所做的人物设定与剧情大纲的改动,和主创对美国二十世纪50到80年代的政治历史事件的含一定改动的选择性呈现,不难发现,《阿甘正传》是一部“含蓄”地“宣扬”美国国家意识形态的电影。
但是它与在中国观众心中的好莱坞超级英雄片不一样的是,超级英雄片的“主义”的表露方式更为单纯(拯救世界),且其英雄主义已经广为中国观众所知是“美国的意识形态”;而《阿甘正传》的价值观的表达方式较为“聪明”、“油滑”,并且其目的并不是向世界普及价值观,中心仍在于塑造一个美好的人物、一个平凡又不凡的故事,甚至影片在美国引发非同寻常的热潮都出乎主创的意料。
笔者这样猜测——主创并非有意要给处于失落、创伤中的美国人民以救赎,他们或许只是带着一种想创造纯洁、善良、优美的作品的信念去做了那些改动(这种希望可能亦是受当时沉寂萧索的社会氛围所影响),却没想到正中迷惘的民众的“下怀”。
意识形态电影理论强调,电影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它的表达既受制于国家意识形态机器,又向观众“传输”意识形态。
笔者以为《阿甘正传》是一部很适合用这一理论剖析的作品,特别是对于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历史不太了解的观影者来说,阅读《意识形态批评:<阿甘正传>》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部影片在美国爆红的深层原因,并且试图了解美国社会的文化和价值追求。
局外人可能拥有一种“旁观者清”的能力,在看待别人身上发生的故事时能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
文中指出影片在表现二战之后美国社会风雨飘摇的历史时,“绝非偶然地,遗漏了这段历史中的两次十分重要的政治谋杀:对和平主义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和对激进派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尔科姆•X的刺杀事件”,并且“在一个似乎简单的场景中,黑人民权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同时遭到了微妙而有效的玷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阿甘正传》
作者:王海亮
来源:《牡丹》2018年第26期
阿甘的奔跑在无意义的世界里看似无意义,实质是把外部世界“自在存在”虚无化为“自为存在”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既定存在状态的改造过程。
智商略低的他通过不停的奔跑,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是他的不断选择造就了自我,使能量得以释放,使他的人生得到了精彩的展现。
提及存在主义,人们并不陌生。
存在主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认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特别是萨特的名言“存在先于本质”对人们的个人奋斗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人们为追求人生的本质而努力拼搏。
正如影片开头“人生就像一盒口味各异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吃到的是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下一颗巧克力的味道,你就得一直不停地尝试,然而它似乎并没有什么界限也没有尽头。
人是一种自我选择、自我造就自我的存在物,人的出生是偶然的,被抛弃在这个没有自我也必然存在的世界上,但人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存在方式,人的本质取决于自身的选择,巧克力的味道即生命的意义需要人在不断的选择中去定义。
《阿甘正传》作为一部励志电影,将美国的社会历史通过阿甘经历的一个个小事件反映出来,是对“美国梦”和“美国文化”的深刻阐释。
正如萨特所说,没有本质的存在等于虚无,即不自由的存在等于虚无。
阿甘,智商只有75的“傻瓜”,走路戴脚支架,这些都是偶然的结果,但这些偶然是影响他余生的存在。
他不停地奔跑,甩掉了支架,甩掉了一切羁绊,取得了不可思议的成功,是他的不断选择造就了自我,使能量得以释放,使他的人生得到了精彩的展现。
一、自在与自为——存在与虚无
在萨特的哲学思想中,他区分了两种存在——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自在存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存在,在意识之前是客观存在的,它是混沌的,不可描述的,无任何因果性、规定性的未知实体。
阿甘走路需戴脚支架和略低于常人的75分智商,作为客观世界的存在,都是自在的,对其本质不起任何作用,自在状态下人的存在是偶然的现象,置身于荒诞的世界里,也就毫无意义可言。
“如果上帝是公平的,他会给每人一副支架。
”“你和别人是一样的。
”在自在存在的维度下,人们可以获取真理性。
自在的存在,先天的现象存在都是偶然的、荒诞的、没有意义的,不能作用于后天的意识,对本质不起决定作用。
在这种绝对存在的状态下,人也是虚无的、无意义的。
阿甘的行动虽出于内心本真的召唤,出于对爱的执着,但这一切仍不会改变世界的偶然性和荒谬性,妈妈
得癌去世,珍妮一次次离开,布巴死于越战,这都是阿甘决定不了的客观现实。
正如丹中尉所说“我们都有自己的命运,没什么事是偶然的,它总有缘故”,故他想死在战场成为英雄。
珍妮告诉阿甘“我们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她只想出名”,所以她四处奔波,到处流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生命的意义取决于自身的选择。
人们改变不了自在的存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世界妥协,人们只是偶然地漂浮到这个世界——就像在微风中的那根羽毛,飘向何方,取决于你自身的选择。
“自为存在”和“自在存在”恰恰相反,是指人的存在的意识内容,是对“自在”主动的改造实践,最终认识世界,认识自身。
先天的缺陷阻挡不了阿甘对生命本质的追求,他不断在奔跑中选择,最终认识自己,成就一段佳话。
所以,阿甘的行动在无意义的世界里看似无意义,实质是把外部世界“自在存在”虚无化为“自为存在”的过程,也是对自身既定存在状态的改造过程。
智商略低,但他看到自己的潛能和能量,通过对人生的选择来不断实现自己新的可能性,即“自为”的变动的自我。
他的生活并非浑浑噩噩,并非虚无,而是努力造就自身,在这个无意义的世界里活得有意义。
最后,人们可以盖棺定论他不是傻瓜,因为“做傻事的才是傻瓜”。
二、存在先于本质——绝对自由,绝对责任
在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哲学观中,他否定了上帝创造人的本质这一观点,同时还反对宿命论,认为人的主观努力在确定人的本质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
阿甘的一生完美诠释了这一哲学观,但实际上,阿甘的成功同样离不开妈妈的支持,妈妈总有办法让阿甘理解她的意思,正是妈妈的选择使其本质存在获得了意义。
面对儿子的智商,她无从选择,她只能一次次告诉阿甘“你和其他任何人是一样的”。
为了让阿甘获得教育,“献身”校长,这种选择看似荒谬,实则为不能选择的选择。
妈妈在临终前对阿甘说:“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们命运的归宿,我并不知道,但我注定要做你的妈妈,我就尽力做好。
”她选择了她所能做的一切,让阿甘自己去决定自己的命运,去理解归宿是什么。
她选择了爱,在爱的选择中获得了自己的本质。
因此,当阿甘说出“你做得很好”的时候,妈妈作为本质的存在获得了意义。
从“存在先于本质”的维度看,妈妈的话完美地契合了萨特的哲学观,自在的世界是偶然的、荒谬的,是人们不能决定的,但人们的行动和选择能赋予自身存在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
因此,阿甘的一生是人的真正意义所在。
妈妈用内战英雄的名字为阿甘取名,并以此提醒他“人经常做一些无意义的事情”。
影片中阿甘所做的一切都是遵循内心自由的原则,没有什么动因,正如萨特所说“人在自主选择自己的本质时具有绝对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属性,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由选择的结果。
这种自由是绝对的、无限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连串的选择,自由就是选择的自由,这种自由的选择是无条件的、没有根据的。
因此,人愿意自己是什么,他就能成为什么。
人是命定在自由中释放自我潜能和能量的,阿甘通过不断的奔跑,将自己存在的意义一一呈现。
从被同龄人追打跑进球场成为橄榄球明星,救回战友成为越战英雄,参加乒乓外交,到建立捕虾公司,成为百万富翁等种种身份,都是他自由的选择,都是脑海里的“run”,是内心的纯真在驱使着他。
一次次
忍不住去保护珍妮,不是很聪明,却懂得什么是爱,虽是世人眼中的傻瓜,但阿甘才是真正聪明的人。
正如萨特所说“我们动作的理由就在我们之中:我们行动,就像我们存在一样,我们的活动有助于造就我们”。
人要变成某种东西,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阿甘的奔跑服从了内心的选择,实现了存在的本质。
萨特哲学观的出发点是研究人的问题,并承认人生活在某种“环境”中,强调人的价值及责任,人的自由是有一定意义的,人应对自己及其行为负责。
阿甘的种种行动都体现了人的价值与责任。
不管珍妮多么叛逆、堕落,阿甘一直爱她,一直在等她回来;不管空袭区多么危险,阿甘奋不顾身去救好朋友布巴;不管截肢的丹中尉多么消极,阿甘一直鼓舞着他。
阿甘始终用自己本真的行动在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
正如萨特所说:“我得为自己负责并且得为每一个他者负责。
在世界的荒谬和偶然中做一个有意识选择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换句话说,正因为珍妮的存在、布巴的存在、丹中尉的存在等一切的存在,阿甘的人生才会变得美丽。
三、结语
世界的无意义恰恰凸显了阿甘选择的有意义。
正如有句话所说“生命在于运动”,影片的最后,阿甘跑到路的尽头,跑到城边、绿茵县……不知为何,他继续跑,他所做的事情在别人看来有了意义,无数人开始追随他的脚步,为着自由和希望而跑。
阿甘意识到了绝对自由,选择了突破自我,实现了人生新的可能,成为了自在和自为存在统一的人。
人生正如那根羽毛一样,飘向何方人们无从得知,但只要人们自由地选择,人生将更加绚丽多彩。
(青岛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