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地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 提取出来,加以 修饰改造 ,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 定向 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1、基本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称限制酶) 作用: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使每一条 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多倍体育种和单倍体育种的比较
多倍体育种 单倍体育种
染色体组成倍减少,再加倍后得到纯种 (每对染色体成对的基因都是纯合的 ) 花药的离体培养后, 再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技术复杂一些,须与杂交育种配合
原理
常用 方法 优点 缺点
染色体组成倍增加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幼苗 提高产量和营养成分;操作简单 适用于植物, 在动物方面难以开展





DDTT DDtt ddTT ddtt
需要的矮抗品种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只需2年时间)。 优点:
二、多倍体育种 方法: ①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②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种子或幼苗。 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 能够抑制分裂细胞内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 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 培育三倍体无子西瓜 ①原理: 染色体数目以染色 体组的形式成倍增加。 ②过程:
(1)无子西瓜—利用染色体变异原理。 由四倍体(♀)×二倍体(♂)→三倍体,无子的原因是三倍体联会 紊乱,不能正常产生配子。 (2)无子番茄—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培育而来,其无子的 原因是“未受粉”。 (3)无子香蕉—天然三倍体,无子的原因在于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正 常产生配子。 以上三类无子果实中,无子西瓜、无子香蕉,其遗传物质均已发生改 变,为可遗传变异,而无子番茄则属不可遗传变异。
实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低温处理植物分生组织细胞→ 纺锤体 不能形成→染色体 不被拉 向两极→细胞不能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部 洋葱底
箱(4 ℃) 卡诺氏液 95%的酒精 漂洗 染色 制片 低 高

选材 ①选用的实验材料既要容易获得,又要便于观察。 ②常用的观察材料有蚕豆(染色体较洋葱少故首选)、洋葱、 大蒜等。 各种液体的作用 ①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 ②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附着在根尖表面的卡诺氏液。 ③解离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 精为1∶1混合):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 ④清水: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影响染色。 ⑤改良苯酚品红染液:使染色体着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数目、行为。 低温诱导: 应设常温、低温4 ℃、0 ℃三种,以作对照,否则实验设计不严 密。
三、杂交育种 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
1、原理: 基因重组 2、步骤: 杂交→自交→筛选 →隔离自交(或连 续自交直至不发生 性状分离为止) 3、优点:
选择合适亲本
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杂交
子一代(F1) 培育杂交品种
自交
子二代(F2)
选择
若是隐 性性状 留种
符合要求个体 集优良性状于一体。 容易操作。 若是显性性状
(4)通过矮杆抗病Ⅱ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 是 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 。获得的矮杆抗病植 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100%。 (5)在一块高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杆小麦。 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简要写出所用 方法、结果和结论) 方法一: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杂交。 如果子一代为高杆,子二代高杆:矮杆=3:1(或出 现性状分离),则矮杆性状是基因突变造成的; 否则,矮杆性状是环境引起的。 方法二:将矮杆小麦与高杆小麦种植在相同环境条件下。 如果两者未出现明显差异,则矮杆性状由环境引起; 】普通小麦中有高杆抗病(TTRR)和矮杆易感病(ttrr) 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实验小组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了如下三组实验,请分析回答:
(1)A组由F1获得F2的方法是自交 ,F2矮杆抗病植株中不能 稳定遗传的占 2/3 。 (2)Ⅰ、Ⅱ、Ⅲ三类矮杆抗病植株中,最可能产生不育配子 的是 Ⅱ 类。 (3)A、B、C三组方法中,最不容易获得矮杆抗病小麦新品 种的方法是 C 组,原因是 基因突变频率低且不定向。
第3单元
一、单倍体育种
方法:
先花药离体培 养获得单倍体,再 利用秋水仙素处理 单倍体幼苗诱导染 色体数目加倍。
P F1
高杆抗病 DDTT
×

矮杆感病 ddtt
第1年
高杆抗病 DdTt 减数分裂 ↓ DT Dt dT dt
花粉类型

单倍体幼苗 DT

Dt

dT

dt
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
第2年
4、局限性:
隔离自交
连续多代自交选择纯化
不能创造新基因,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 选出可稳定 淘汰性状分离个体 遗传的个体 保留性状未分离个体 育种过程繁琐而缓慢。
四、诱变育种
1、原理: 基因突变 2、方法: 诱变(物理或化学因素) →筛选 物理诱变: 如X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诱变: 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3、优点:(1)能产生新基因 (2)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4、局限性: (1)有利变异少,需处理大量供试材料 (2)突变方向难以掌握,突变体难以集中多个理想性状。
3、优点 (1)能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目的性强)。 (2)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实现基因在不同物种间的转移)。 4、缺点 (1)技术复杂。 (2)易引发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
作用部位: 3 、5 —磷酸二酯键
(2)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 作用:将双链DNA片段“缝合”起来,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 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基因的“运输工具” :运载体 常用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 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2、基本步骤 (1)提取目的基因 (2)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