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管机的三维设计开题报告
三维设计开题报告.doc
![三维设计开题报告.doc](https://img.taocdn.com/s3/m/b43a059505087632311212ed.png)
三维设计开题报告三维造型技术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给机械制图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将三维造型技术融入到机械制图教学中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维动画范文篇一:1、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正文:正文是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
6、一篇的是将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的末尾。
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基于proe的虎钳的三维造型设计开题报告篇二:一、选题的依据及意义钳工用电动台虎钳,是现在市场所少有的。
一、根据现在生产技术越来越高,生产精度越高,同时也是生产越来越精巧,夹紧力也要求越来越准确,不能过大过小。
但传统的台虎钳所产生的夹紧力是根据师傅的经理来保证的,因此极有可能会产生以上的不足而使废品率提高,根据生产的需要,特此设计一套适合加工的钳工用电动台虎钳。
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07b475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b4.png)
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是钢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常见的控制系统之一。
在钢铁加工过程中,钢带缠绕机的作用是将钢带缠绕成卷筒形,但是由于钢带本身的重量、张力的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缠绕过程中容易出现带子跑偏、变形、断裂等问题,影响工艺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因此,如何正确控制钢带缠绕过程中的张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设计和优化,解决张力控制不准确带来的缠绕带子拉伸、缩径、变形等问题,从而提高钢铁生产的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三、研究内容1、详细探究钢带缠绕机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参数特性,分析其在缠绕过程中产生的张力变化规律。
2、建立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控制模型,构建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分析其动态特性,并将其运用于仿真模拟。
3、提出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优化方案,深入研究和改善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策略,解决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精度问题。
4、开发真实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硬件平台,组装相应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并进行现场实验验证和数据分析。
四、研究意义钢带缠绕张力控制技术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本次研究的工作将为钢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缠绕控制方面的技术研究提供帮助。
针对钢带缠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提出的优化方案和控制算法将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有效降低钢带缠绕带子的缩径、拉伸和变形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加工效率,从而为钢铁生产行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和经济帮助。
五、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将采用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文献调研、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实验验证等步骤,不断深入探究钢带缠绕张力控制系统的原理和控制策略等核心问题,为钢铁生产行业提供更加完善的缠绕控制技术。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99b4ee1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05.png)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玻璃钢缠绕机是用于加强塑料制品和构件的一种重要生产设备,广泛应用于建筑、道路、桥梁等领域。
在玻璃钢缠绕机生产过程中,控制系统是其中的核心部分,对于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次选题旨在设计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实现对玻璃钢缠绕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该控制系统在工业自动化中具有广泛应用的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本文将从玻璃钢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入手,研究其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 玻璃钢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分析;2.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3.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案;4. 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的调试和优化。
本文的目标是设计出一套稳定可靠、具有实时监控和自适应控制功能的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提高玻璃钢缠绕机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三、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通过分析玻璃钢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结合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和技术,制定出完整的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方案,并通过实验对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进行验证和优化。
四、论文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绪论、玻璃钢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案、总结与展望。
其中,绪论部分主要介绍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玻璃钢缠绕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部分详细描述了玻璃钢缠绕机的机械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对工艺过程和生产质量的要求;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的整体设计方案部分主要介绍控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玻璃钢缠绕机控制系统中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实现方案部分分别对控制系统中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模块进行详细描述;总结与展望部分对论文进行总结并对未来工作进行展望。
玻璃钢连续缠绕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
![玻璃钢连续缠绕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8fbb4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1.png)
玻璃钢连续缠绕微机控制系统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玻璃钢连续缠绕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装饰等领域的一种生产工艺。
传统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主要依靠人工操作,效率低、质量难以保证。
本系统旨在设计一种基于微机控制的玻璃钢连续缠绕系统,主要涉及到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编程控制和全过程动态监测与控制等方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以及提高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研究内容1.了解玻璃钢连续缠绕技术及目前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进行硬件电路设计,包括控制器、传感器、执行机构等电路的搭建和连接。
3.进行系统的软件编程设计,实现对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的精确控制。
4.设计并搭建全过程动态监测系统,通过对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的强制监测,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全面掌控。
5.结合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系统设计。
三、研究方法1. 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
2. 通过实验和测试,获取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相关的数据,对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3. 利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系统进行仿真,评估系统的性能。
四、预期成果1.完成玻璃钢连续缠绕系统的硬件与软件设计,实现对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的全链条控制。
2.结合全过程动态监测系统,对玻璃钢连续缠绕过程进行强制监测与控制,提高产品质量。
3.通过仿真分析,优化系统的设计。
4.本研究的成果可为玻璃钢工业相关领域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五、进度安排1.前期准备(一个月):主要是收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玻璃钢连续缠绕工艺及市场现状。
2.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三个月):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及执行机构等电路的搭建和连接,编写控制程序等。
3.全过程动态监测系统设计(一个月):设计并搭建全过程动态监测系统,完成检测程序的编写。
4.系统仿真(一个月):基于仿真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进行仿真分析和系统设计优化。
5.实验与数据分析(两个月):通过实验测试和数据分析,验证系统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皮带传输机开题报告
![皮带传输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2ae1d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eb.png)
皮带传输机开题报告一、项目背景随着工业化的进程,许多行业对于物料的运输和输送需求日益增长。
在工程领域中,无论是矿山、建筑、冶金还是化工等,皮带传输机在物料输送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皮带传输机可以将各种粉状、颗粒状、块状以及其他杂质等物料输送至指定地点,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实现自动化操作。
二、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设计和制造一台高效、稳定、安全的皮带传输机,以满足工程领域中物料输送的需求。
具体目标如下:1. 提升输送能力:提高传输机的物料处理能力,实现快速且持续的物料输送。
2. 优化输送效率:通过改进传输机的设计和技术参数,提高输送效率,减少能源消耗。
3. 确保输送质量:确保输送的物料不受污染、损坏或堵塞,保证物料输送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提高安全性:加强对传输机的安全保护措施,减少事故风险,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三、项目计划1. 研究分析:调研市场上各种类型的皮带传输机,分析其优缺点,确定我们的研发方向和目标。
2. 设计方案:根据需求分析,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传输机的结构、材料、传动方式等。
3. 零部件采购:根据设计方案确定所需零部件清单,进行采购工作。
4. 制造加工:进行传输机的制造加工,包括焊接、切割、装配等工作。
5. 试验测试:对制造好的传输机进行严格的试验和测试,检验其性能和安全性能。
6. 优化改进:根据试验测试结果,对传输机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性能和安全性。
7. 成品交付:按时交付符合质量要求的传输机,并提供相应的安装调试指导和使用说明书。
四、项目分工本项目的分工如下:1. 研究分析组:负责市场调研和皮带传输机研究分析工作,确定最佳的设计方向。
2. 设计方案组:负责制定传输机的设计方案,包括结构设计、零部件选择等。
3. 采购组:负责采购所需的传输机零部件,并进行供应商的管理和合作。
4. 制造加工组:负责传输机的制造加工工作,包括焊接、切割、装配等。
5. 试验测试组:负责对制造好的传输机进行试验和测试,并记录相关数据和结果。
开题报告-光纤缠绕张力控制系统建模
![开题报告-光纤缠绕张力控制系统建模](https://img.taocdn.com/s3/m/ae7aeec96137ee06eff91881.png)
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力矩电机模型:根据力矩电机的电压平衡方程,得到力矩电机的数学模型:
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张力传感器模型:张力传感器在整定以后,基本实现性的关系,但是由于 机械的作用 不可避免的有延迟现象,因此,张力传感器的传递函数可以用 一个一阶延迟环节来表示:
K0 T0 S 1
其中
K0 为张力变送比例系数; T0 为张力检测器延迟时间常数。
2 课题系统概述
张力控制系统介绍:
光纤缠绕张力控制系统如图所示,主要有三部 分构成,解卷部分、控制部分、检测部分。 (1)解卷部分。这部分由放收线电机构成,采 用直流无刷力矩电机,该电机具有线性的机械特性 曲线,通过调速可以很好的控制输出力矩 ,控制光 纤的走向,使之平稳运动。 (2)控制部分。这部分由舞蹈轮构成,该施力 装置就是张力控制系统中的张力执行元件,起到对 大范围张力跳变的吸收或缓冲功能,它具备快速响 应的动态特性、良好的静特性及控制可靠等特点。 (3)检测部分。这部分由张力传感器构成,张 力传感器安装在靠近收线电机的定滑轮上,可以检 测缠绕时光纤上的张力,发生张力的波动时,及时 进行调整,保证缠绕到绕线管上光纤的张力恒定, 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及位移量小等特点。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指导教师: 姓 名: 学 号:
毕业设计题目
光纤缠绕张力控制系统建模
目录
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2 课题系统概述
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4 研究进度及具体安排 5 主要参考资料
1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光纤环是光纤陀螺的传感核心,一个长期稳定并且比较小的张力 值是评价光纤环品质高低的最基本的因素。而缠绕张力是缠绕工艺 中重要的参数,其可以有效地提高光纤环的强度、疲劳性能及密实 程度等性能。 为了获得高精度缠绕系统,张力控制系统则是整个光纤缠绕系 统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光纤缠绕绕组的图样, 由于光纤材料本身和精确缠绕图样的要求缠绕过程中光纤上的张力 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因此,工业缠绕中普遍使用的控制系统 已不能满足光纤的特殊性质,需要设计专门用于光纤的高精密缠绕 系统, 这则需要建立精度更高光纤缠绕张力控制系统。
绕丝筛管缠绕机开题报告
![绕丝筛管缠绕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0138a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0.png)
绕丝筛管缠绕机开题报告设计的题目:绕丝筛管缠绕机设计题目的意义:绕丝筛管缠绕机是一种新面世的用于生产绕丝筛管的机械产品,目前国内筛管生产厂家所使用的绕丝筛管缠绕机大部分是依靠国外进口的。
虽然有的厂家与某个科研单位共同研制了这种机械设备,但生产出来的产品精度很难达到用户的要求。
在石油的钻采作业中,筛管是一种重要的器材,常用于先期完井或采油防砂。
目前,使用较多的筛管是绕丝筛管。
这种筛管的制造方法是:在均匀分布于圆周的筛杆上或开孔的金属衬管上,缠绕某种截面的钢丝并焊牢,留出一定的缝隙作为筛孔。
这种制造方法在我国已被较多的厂家所采用,如胜利油田就是从国外引进了绕丝筛管生产线,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在绕丝筛管出现之前,油井、水井的防砂滤网原多采用铜丝网、陶粒和环氧树脂胶砂管,由于材料的强度较差,所以使用时间短,易损坏,造成井下大量出砂,使机泵损坏,不得不停产维修,影响原油生产。
现在很多油田,如大庆、大港、胜利等,已采用了国产全焊式不锈钢筛管,使用情况表明,.国产筛管性能稳定,能够提高油、水井的利用率,保证油、水井的正常生产,降低原油的生产成本,最终提高了采收率,特别对油井早期防砂和稠油热力开采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把绕丝筛管展平后,可制成筛板,现已广泛地用在采油厂污水处理系统的单阀滤罐中,代替了原来的过滤网。
由于这种筛板强度另外,大直径全焊式不锈钢筛管经切割展高、耐温,耐压、耐腐蚀、缝隙均匀,易于清理,所以保证了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为油田的生产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因此,对绕丝筛管缠绕机的设计和开发有很大的实在意义。
方案的比较:方案一根据设计的目的和要求,主轴的运动形式是转动,而工件的运动形式是边转动边移动。
主轴的转动靠齿轮带动来实现的。
工件的转动是通过夹具将工件夹紧与主轴同步转动,而工件的移动,通过尾座来带动工件移动,尾座通过滚珠丝杠螺母副与滚珠丝杠连接起来,同时在尾座上安装一个夹具将工件夹紧。
且在主轴上安装套筒,套筒为两层。
零件三维建模开题报告
![零件三维建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f31e462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f3.png)
零件三维建模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的背景在制造业中,零件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三维建模软件的普及,三维建模在零件设计和制造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三维建模,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上对零件进行精确的设计和模拟,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本课题旨在探讨零件的三维建模方法,通过分析不同形状和复杂度的零件,研究如何进行合理的建模和设计。
通过三维建模,可以提前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修正,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此外,通过三维建模,还可以进行虚拟模拟,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减少试错次数,提高设计精度。
三、选题的内容和重点1. 零件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介绍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建模软件的选择和使用,建模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等。
2. 零件三维建模技巧:介绍一些常用的零件三维建模技巧,包括如何处理不规则形状的零件,如何设计复杂的几何结构等。
3. 零件三维建模的案例分析:选取几个具体的零件案例,通过实际建模的过程,探讨不同零件在建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总结一些经验和技巧。
四、选题的研究方法和步骤本课题将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实际建模和设计实例来验证和分析三维建模的方法和技巧。
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零件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选择几个具体的零件案例,进行建模和设计实验。
3. 分析建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4. 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总结出零件三维建模的一些经验和技巧。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课题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到以下几点成果:1. 针对不同零件形状和复杂度的三维建模方法和技巧。
2. 针对建模过程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
3. 针对零件三维建模的一些经验和总结。
六、进度安排根据以上的研究方法和步骤,预计需要3个月的时间来完成整个研究项目。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个月:收集和整理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零件三维建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缠绕包装机开题报告
![缠绕包装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4d4ea499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dc.png)
缠绕包装机开题报告缠绕包装机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包装作为商品生产流程中的重要环节,不仅仅是保护产品,更是提升产品形象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在包装过程中,缠绕包装机作为一种高效、自动化的包装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目前市场上的缠绕包装机仍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包装效果不稳定、包装速度不高等,因此有必要对缠绕包装机进行深入研究和改进。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提高缠绕包装机的包装效果和包装速度,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升缠绕包装机的竞争力和市场需求。
三、研究内容1. 缠绕包装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分析首先,我们将对缠绕包装机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分析。
缠绕包装机主要由底座、转盘、电机、传动装置、控制系统等组成。
通过转盘的旋转和电机的驱动,将包装材料缠绕在产品上,形成稳定的包装效果。
我们将对这些组成部分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其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关系。
2. 缠绕包装机的包装效果改进针对目前缠绕包装机包装效果不稳定的问题,我们将提出改进方案。
通过优化包装材料的选择和调整转盘的旋转速度,以及改进传动装置的设计等方式,提高缠绕包装机的包装效果。
同时,我们还将研究如何减少包装过程中的松紧程度差异,使得包装效果更加一致。
3. 缠绕包装机的包装速度提升在现代工业中,生产效率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针对目前缠绕包装机包装速度不高的问题,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通过优化转盘的设计和电机的驱动力度,以及改进控制系统的算法等方式,提高缠绕包装机的包装速度,实现更高效的生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首先,我们将利用实验设备对现有的缠绕包装机进行测试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
然后,我们将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缠绕包装机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模拟和优化,进一步改进包装效果和包装速度。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提出一套完善的缠绕包装机改进方案,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高包装效果和包装速度。
DN100 PE管缠绕变直径机构设计-开题报告
![DN100 PE管缠绕变直径机构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4cf806c8e9951e79b8927d3.png)
板辐射加热整个房间,具有舒适安全、环保节能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
北方地区冬季取暖方式的首选。
同时,塑料管道应用领域进一步拓宽,除市政及建筑、排水管道,
本设计的科学 依据
(科学意义和应 用前景,国内外 研究概况,目前 技术现状、水平 和发展趋势等)
农用(给水、灌排)管道继续增长外,农村人畜饮水改造,太阳能输水 管道、市政排污、地源热泵输送管道、通讯、电力、燃气、供暖医用等 行业的应用比例大量增加。现在塑料管道已普及应用到建筑、排水、建 筑供暖,城市燃气输送,城市自来水、市政排水、排污农村人畜饮水饮 水改造,农业灌、排,电力,通讯,工业等许多领域。
(具体设计内容 和重点解决的技 术问题、预期成 果和提供的形 式)
预期成果: 使设计便于操作,实现 PE 管的变直径,完成管接头的制造。
提供的形式: 1.绘制缠绕变直径机总装配图一张。 2.绘制冷却和传动部分装配图和零件图,折合 A1 幅面两张。 3.绘制三维总装配图(A3)一张。
1.设计方案及技术要求 首先设计夹紧机构,将原料管材装夹定位,使管道与主轴同时转动。 选择电机,设计一减速器使主轴速度变小便于操作。要有加热装置给要 缠绕的管件加热,使挤出机挤出的热熔塑料粘合充分。设计测量装置保 证尺寸合格。设计成型装置挤压缠绕的管道使其分布均匀,使其生产出 管的变直径。经切削后得到合适的接头。
2.要有测量装置,实现准确变径。
实现本项目预 期目标和已具
备的条件
(包括过去学 习、研究工作基 础,现有主要仪 器设备、设计环 境及协作条件 等)
3.有成型装置让缠绕更紧凑均匀。
已具备条件: 1.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对机械设计方面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储备, 学习过《工程图学》、《机械设计》等课程。多次的课程设计也让我们有 了一定设计经验。
输送机开题报告
![输送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9d46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8f.png)
输送机开题报告一、背景输送机是一种用于输送物料的设备,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生产流程中。
它可以通过物料的连续输送,减少人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目前市场上已有各种不同类型的输送机,包括带式输送机、螺旋输送机、挡板输送机等。
然而,当前的输送机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物料的易漏出、堵塞等。
这些问题对于生产过程的顺利运行产生了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决定开发一种新型的输送机,以解决现有输送机存在的问题,并提高其性能。
二、研究目标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开发一种具有以下特点的新型输送机: 1. 提高物料的密封性,减少物料的漏出; 2. 采用新型设计,减少物料的堵塞; 3. 增加输送机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三、研究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研究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研究方法: 1. 文献综述:对现有输送机的相关研究进行调研,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2. 设计方案制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包括物料密封方案和防堵塞方案。
3. 原型制作:根据设计方案,制作出一个小型的输送机原型,并进行实验验证。
4. 性能评估:对制作的原型进行性能评估,包括密封性能、防堵塞性能和自动化程度。
5.结果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估新型输送机的优缺点和改进空间。
四、研究计划根据以上研究方法,我们制定了以下研究计划:时间计划第一周文献综述,了解当前研究现状第二周制定设计方案第三周至第四周进行原型制作和实验验证第五周进行性能评估和结果分析第六周编写开题报告五、预期成果通过我们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开发出一种新型输送机,具有良好的物料密封性和防堵塞性能,并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程度。
该输送机能够在工矿企业中广泛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
六、研究意义当前的输送机在物料密封性和防堵塞性能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在一些特殊场景下的应用。
通过我们的研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输送机的性能,推动工矿企业生产流程的改进。
同时,还可以促进输送机行业的发展,提高输送机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带式输送机开题报告
![带式输送机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d9f26d503d8ce2f006623e8.png)
带式输送机开题报告2017 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带式输送机主传动系统结构设计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年级2013 专业机械工程(单招)班级单招131 学号073213137姓名周世健校内导师职称校外导师职称毕业设计带式输送机主传动系统结构设计(论文)题目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带式输送机是以胶带兼作牵引机构和承载机构的一种运输设备,它在地面和井下运输具有广泛的应用。
带式输送机自被发明以来,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已被电力、冶金、煤炭、化工、矿山、粮食、港口等各行各业广泛采用。
当今,无论从输送量、运距、经济效益等各方面来衡量,它已经可以同火车、汽车运输相抗衡。
带式输送机因其具有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噪声低、使用寿命长、运转稳定、工作可靠性和密封性好、占据空间小等特点,并能适应在各种恶劣工作环境下工作包括潮湿、泥泞、粉尘多等,所以它已经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设备。
本课题所研究的是带式输送机运用于粮库稻谷的仓储的短距离运输。
结合相应的机械设备配合运作,实现粮库稻谷的快速自动运输,从而减轻人员劳动力和生产成本,并且提高生产效率。
本课题从带式输送机的基本数据和部件选择开始,对带式输送机的张力进行计算。
并且以经济、可靠、维修方便为中心,对带式输送机进行设计计算,并根据计算数据选取驱动装置、上托辊、下托辊、传送滚筒、改向滚筒、输送带、拉紧装置以及其他辅助装置。
带式输送机是散装物料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与其他运输设备相比,不仅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
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人性化方向发展,是目前带式输送机的发展方向,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所在。
相信随着课题的不断深入,对带式输送机将会有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学习也能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论文提纲):1、绪论1.1带式输送机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2带式输送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1.3本课题概述与主要研究内容2、基本数据确定及部件选用2.1 确定原始数据及工作条件2.2 输送带2.3 传动滚筒2.4 改向滚筒2.5 托辊2.6 皮带轮3、设计计算3.1 输送能力计算3.2 功率计算3.3 最大张力计算3.4 输送带层数计算3.5 传动滚筒圆周驱动力计算3.6 电动机的选择和功率计算4、带式输送机的结构原理4.1 带式输送机的特点4.2 工作原理4.3 带式输送机的布置形式4.4 输送机的结构5、注意事项6、三维模型及零件图装配图6.1 绘图软件的简介(solidworks2016、auto CAD 2007)6.2 主要零部件的绘图过程7、总结与致谢8、参考文献三、文献检索及参考文献目录(列明文献检索的数据库名称及检索策略,参考文献至少15篇以上):[1]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带、链、摩擦轮与螺旋传动[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2]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轴承[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3]闻邦椿.机械设计手册:单行本.起重运输机械零部件和操作件[M].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4]詹迪维.SolidWorks 2015机械设计教程[M]. 第五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图学教研室.机械制图[M].第六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高海亮,李慧彦,吉勇.带式输送机常用联轴器的找正. [J].煤矿机械, 2016,卷号(37).[7]宋伟刚.散状物带式输送机设计[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8]宋伟刚.通用带式输送机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9]张振文,宋伟钢.带式输送机工程设计与运用[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5.[10]黄学群.运输机械选型设计手册[M].第二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11]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DTⅡ(A)型带式输送机设计手册[M].第二版.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3.[12]吴宗泽.机械设计禁忌1000例[M].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13]濮良贵,陈国定,吴立言. 机械设计[M]. 第九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4]孙桓,陈作模,葛文杰.机械原理[M].第八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芦书荣,等.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6]孔庆华,刘传绍.极限测量与测试技术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2.四、课题研究的基础、现状与趋势(基于对参考文献资料的分析、综合与归纳,不少于1000字):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输送机械的一个类别,是以输送带作为牵引构件和承载构件,利用托辊支承,依靠传动滚筒与输送带之间摩擦力传递牵引力的连续输送设备。
三维综合管线设计程序的研究开发的开题报告
![三维综合管线设计程序的研究开发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307523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b.png)
三维综合管线设计程序的研究开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城市规模和建设的不断扩大,城市管网也日趋复杂,涵盖各种类型的管线,如供水管道、排水管道、天然气管道、电力管道等。
在新建或改造城市街道、道路和建筑物时,需要对这些管线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以提高其功能性和实用性,并确保其在长期运行中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传统的管线设计工作通常是基于二维平面图进行的,这种设计方案缺乏全面性和可靠性,并有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重复工作。
因此,在实现高效、准确的管线设计中,需要一个强大的三维综合管线设计程序。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项目旨在研究开发一款高效、智能的三维综合管线设计程序,通过优化和改善当前的管线设计流程,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地完成复杂的管线设计任务。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1. 提高管线设计准确性。
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模型,避免了传统二维设计方案的盲区和误差,确保设计方案的准确性。
2. 增加设计效率。
三维模型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不但更好的体现了设计需求,而且大大简化了设计过程,增加了设计的效率。
3. 优化冲突检测机制。
通过三维模型提供的精细信息,实现高效、全面的管线冲突检测,进而降低设计风险。
三、研究内容和步骤针对以上目的和意义,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设计三维综合管线数据结构。
依据管线设计的过程,设计并实现一个高效、灵活且易于操作的三维数据结构,以表示各种类型的管线。
2. 实现三维综合管线建模。
利用专业建模软件如 AutoCAD, Cinema 4D 等实现三维建模,打造高度精细的管线模型。
3. 设计三维综合管线渲染方法。
选择合适的渲染引擎,实现高质量的三维管线渲染,以便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好的理解和审视管线设计方案。
4. 构建三维综合管线模拟系统。
通过模拟操作方式,实现对管线模型的快速编辑和精密调整,为该程序提供高效的操作和准确的设计数据。
5. 设计三维综合管线冲突检测算法。
根据三维模型提供的更为精细的信息,设计冲突检测算法,避免设计中出现的各种冲突问题。
深筒缠绕包装机的研制的开题报告
![深筒缠绕包装机的研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e1ad7c1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d.png)
深筒缠绕包装机的研制的开题报告【摘要】本文针对深筒绕包装机的市场需求和技术瓶颈,开展了研究和探讨,主要目的是开发一种高效、稳定的深筒绕包装机,满足市场需求。
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分析了当前市场上深筒绕包装机的主流技术,并结合实验设计,提出了自己的新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仿真和试验。
研究结果表明,我们的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能够更加高效稳定地完成包装任务,且具有较低的故障率和成本。
本研究的成功与经验将为后续深筒绕包装机的研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方案;仿真试验;优化设计【引言】深筒绕包装机是一种专业用于连续包装筒状或长形物体的机器,其应用范围涵盖了诸如纸张、金属卷材等行业。
目前国内深筒绕包装机市场在不断地增长,在这个市场中,尽管已经有许多成功的案例,但是还存在包装效率不高、成本较高、适应性不好等不足。
因此,有必要对深筒绕包装机技术进行研究和优化,提高其包装效率和稳定性,降低其成本,以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研究内容】1. 深筒绕包装机技术现状通过对深筒绕包装机市场的分析和梳理,分析了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方案,并分析了其中的优缺点。
2. 技术方案的优化设计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方案,并对其进行了优化设计。
通过仿真实验,我们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并且通过实验数据验证其包装效率高、稳定性好、成本较低等优点。
3. 研究成果研究成果表明,本研究提出的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具备高效、稳定、成本低的特点。
【结论】本研究成功地提出了一种高效、稳定的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方案,并经过实验验证其优越性,为深筒绕包装机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深入研究深筒绕包装机技术,提高其应用效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绕线机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
![绕线机的设计与开发【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50dd7d67ec102de2bd8950.png)
开题报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绕线机的设计与开发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我国是绕线机的生产大国也是需求大国,然而在关键技术上我国却始终无法与国外的厂家相竞争。
即使经历了2008、2009年的经济衰退,绕线机产业在201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绕线机厂家的定单量大幅提升,原本已经半倒闭的中小型绕线机企业又重新回到了绕线机制造的大军中,但是目前国内绕线机产业的前景仍非常的严峻,主要来自于国外进口品牌的压力及国内低端机型市场的萎缩,今年绕线机产业的技术发展出现了新的格局,多方的努力拉近了国产绕线机与进口绕线机的技术差距。
但是关键技术还需要我国技术人员的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关键部位技术难题。
国内绕线机的发展现状2010年随着经济回暖,绕线机的市场需求量大大的增加,许多企业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制设备,其中箔绕机的增长幅度最为明显;其次是多头绕线机,可以满足高产量要求的机型;最后的自动绕线机的增长。
全自动绕线机的开发大大提高了机器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操作。
近年来,国内绕线机的制造水平和引进绕线机制造水平看,已形成了全自动、多功能、高效自动化的生产能力。
从线圈生产的上线、馈线、端头绕制到线圈绕制和下线等,都要实现了过程的自动化。
从绕线机的控制形式上看,由单一的开环控制发展到使用直流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的闭环控制,其中交流伺服系统的采用已相当普遍,已形成了由单轴绕制线圈到多轴同时绕制多个线圈的一系列产品[1]。
在绕线机的结构形式上,根据所绕制的线圈的铁芯或骨架结构形式的不同,又研制出有梭式的绕线机,以适应环形或其它封闭式铁芯或骨架的线圈的绕制需求[2]。
国外的绕线机的发展状况绕线机按自动化程度又可分为简易型、半自动型、全自动型。
电子控制方式有数控式微电脑单片机及IBM电脑控制。
按安装方式分类为桌面式和落地式机。
常用绕线机绕制的线多为漆包铜线(绕制电子、电器产品的电感线圈),纺织线(绕制纺织机用的纱绽、线团),还有绕制电热器具用的电热线以及焊锡线,电线,电缆等。
输送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输送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426e1420975f46526d3e167.png)
输送机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论文题目:输送机参数化设计系统—参数化建模与驱动部分指导教师:2012年 3 月8日毕业论文开题报告1.结合毕业论文情况,根据所查阅的文献资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文献综述:成套设计加马化腾634378649文献综述1.1输送机参数化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带式输送机是连续运行的运输设备,在冶金、采矿、动力、建材等重工业部门及交通运输部门中主要用来运送大量散状货物,如矿石、煤、砂等粉、块状物和包装好的成件物品。
带式输送机是煤矿最理想的高效连续运输设备,与其他运输设备相比,不仅具有长距离、大运量、连续输送等优点,而且运行可靠,易于实现自动化、集中化控制,特别是对高产高效矿井,带式输送机已成为煤炭高效开采机电一体化技术与装备的关键设备。
特别是近10年,长距离、大运量、高速度的带式输送机的出现,使其在矿山建设的井下巷道、矿井地表运输系统及露天采矿场、选矿厂中的应用又得到进一步推广。
选择带式输送机这种通用机械的设计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能培养我们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是对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运用,也使我们的设计、计算和绘图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训练。
1.2国内外设计水平现状1.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国外带式输送机技术的发展很快,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的功能多元化、应用范围扩大化,如高倾角带式输送机、管状带式输送机、空间转弯带式输送机等各种机型:另一方面是带式输送机本身的技术与装备有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长距离、大运量、高带速等大型带式输送机已成为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核心技术是开发应用了带式输送机动态分析与监控技术,提高了带式输送机的运行性能和可靠性。
2.国内带式输送机技术的现状我国生产制造的带式输送机的品种、类型较多。
在“八五”期间,通过国家一条龙“日产万吨综采设备”项目的实施,带式输送机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煤矿井下用大功率、长距离带式输送机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4acfe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be.png)
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与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圆锥体是机械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结构,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坚固耐用、易于加工和维护等。
而圆锥体的斜缠机构则是为了实现圆锥体的定向和实现其特定的动作而设计的。
因此,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和研究对于提高机械性能、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产品质量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主要内容
1.圆锥体斜缠机构的原理和结构特点;
2.对国内外圆锥体斜缠机构研究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调研;
3.针对本项目提出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方案;
4.运用实验和仿真方法对所设计的圆锥体斜缠机构进行性能测试和分析;
5.对所设计的圆锥体斜缠机构所具有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三、研究意义
本项目旨在通过对圆锥体斜缠机构设计与研究,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分享并探究圆锥体斜缠机构的设计与性能研究,为圆锥体斜缠机构实际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机械行业加速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将结合文献调研、数据分析、仿真分析及实验测试等多方面的方法,对圆锥体斜缠机构进行设计与优化,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和性能测试。
五、预期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圆锥体斜缠机构设计流程和相应的性能测试方案,为圆锥体斜缠机构的应用和发展提供具有实际意义的重要参考。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新思路和开创新方向。
复合缠绕纸管成型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合缠绕纸管成型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202ba57c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7b.png)
复合缠绕纸管成型的关键技术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纸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包装工具,例如纺织品、塑料片、医药品、化妆品等物品都需要用到纸管进行包装,因此纸管制造业市场需求很大。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纸管是由内芯和纸筒两部分组成。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人们对纸管的性能和适用范围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纸芯纸筒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复合绕制纸管是一种新型的纸管制造技术,可通过不同纸张的叠层材料制成纸管,从而赋予纸管更多性能上的优势。
例如,可以通过复合结构的组合方式设计纸管,增大其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从而使纸管不易变形和破裂;另外,复合绕制纸管还具有阻燃、防水、防腐蚀等优点,可使纸管适用范围更加广泛。
复合绕制纸管的关键技术包括实现不同材料的复合、纸管的成型和加工等方面。
本研究旨在对复合绕制纸管成型过程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探究,为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复合绕制纸管技术提供技术支持。
二、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 复合材料的选择与测试:选择适用于纸管制作的基材和复合材料,并进行材料测试,包括硬度、韧性等方面。
2. 复合结构设计: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设计复合结构,通过调整不同材料的叠加顺序和厚度,实现纸管承载能力的提升和性能的优化。
3. 纸管成型工艺研究:确定纸管成型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包括成型机的运转速度、模具的设计和制造等方面。
优化成型工艺过程,使纸管成型快速且精确。
4. 纸管表面处理:通过表面处理工艺,使纸管表面光滑美观,提高其使用寿命和适用性。
5. 纸管性能测试:对复合绕制纸管进行性能测试,包括抗撕裂、抗压和阻燃等方面,以验证纸管的设计和制作是否达到预期的功能和性能。
技术路线:(1)原材料准备→(2)复合材料的选择与测试→(3)复合结构设计→(4)纸管成型工艺研究→(5)纸管表面处理→(6)纸管性能测试三、预期成果1. 完成复合绕制纸管成型关键技术的研究,掌握不同材料的复合方法和纸管成型的工艺参数,实现纸管制作的高效化和精密化。
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3badaa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08.png)
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复合材料管道在船舶、航空、汽车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成功应用对提高产品性能、减轻重量、降低成本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
而预成型织物缠绕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加工技术,具有简便、高效、低成本的特点,在复合材料管道制造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因此,对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论文旨在从以下方面对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进行研究:1.预成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及性质分析2.预成型织物缠绕工艺及关键参数的控制3.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4.比较分析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与其他制备方法的性能差异本论文将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研究法、理论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对上述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并尽力取得准确、可靠、系统的研究结果。
三、论文结构本论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绪论:介绍复合材料管道制造的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预成型织物的制备及性质分析:介绍预成型织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分析,分析其对管道制造的影响。
3.预成型织物缠绕工艺及关键参数的控制:介绍预成型织物缠绕工艺和关键参数的控制方法,分析其对管道质量的影响。
4.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介绍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力学性能测试方法及测试结果,分析其力学性能。
5.比较分析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与其他制备方法的性能差异:将预成型织物缠绕制备的管道与其他制备方法的管道进行比较分析,评价其优缺点。
6.结论与展望: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展望未来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研究方向。
四、论文预期成果本论文预期实现以下目标:1.掌握预成型织物制备方法及性质分析技术。
2.研究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制备工艺及关键参数控制技术。
3.实现预成型织物缠绕复合材料管道的力学性能测试及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期成果:说明书一份,A0装配图1张,零件图3-6张
五、特色或创新之处
使用Pro-e三维制图软件,绘图方便快捷,方便改变参量。
六、已具备的条件和尚需解决的问题
已具备的条件:虽然国内从西欧一些国家和美国进口不少机械设备,但是我国在机械方面起步比较晚。此实验方案思路已经非常明确,已经具备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材料等各学科的内容,包含了大量的工作,需要通过研究调查和所学知识完成。
四、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
研究计划:2014年2月~2014年3月:课题准备工作,搜集资料,完成文献综述,外文翻译等工作,为进一步设计打好基础
2014年3月10~2014年3月22日:确定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2014年3月23日~2014年5月初:完成装配图、主要零部件图和毕业设计说明书
2014年5月初~2014年5中旬:在老师的建议下对毕业设计文献进行修改整理
有待解决的问题:由于缺乏设计和制造经验,机械制造水平落后,机械设计能力较低,所以需要提高机械设计与制造。将所学理论知识相结合和融会贯通的能力尚需加强,和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七、指导教师意见
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八、系审查意见
签名盖章:
年月日
三、研究内容
本设计的主攻方向:利用Pro/E软件设计出缠管机的三维设计。
(l)为管道的缠绕设计合理的线型,根据线型设计适合管道缠绕的缠
管机。
(2)完成缠管机结构的设计和重要零件的件强度计算,并进行参数
选择和优化;
(3)对缠管机整体进行优化,画出整机图及重要零件图,并建立模
型,进行有限元分析;
(4)运用Pro/E软件制作缠绕机工作运动过程以及拆卸!装配动画指导生产。
l)纤维既不重叠又不离缝,均匀连续的布满芯模表面;
2)纤维在芯模表面上位置稳定,不打滑。
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正在由次承力件向主承力件过渡"在成型工艺方面,先进复合材料借助玻璃钢成型技术逐步实现由手糊到机械化自动化的转变。但总的水平与国外先进技术还有一定距离。
而在我国应用三维软件进行缠绕机的仿真设计,也没有得到普及应用。Pro\e是一种功能强大的三维CAD/CAM集成计算机软件,它本身集成了三维建模,二维图形,运动仿真,结构分析,模具及二次开发等功能模块,可以说是集机械设计之大成。在国外己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极大的推动了机械设计的效率和发展。以之为基础的二次开发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在我国也已经逐渐重视这一类三维计算机辅助软件的应用,今后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
任何型式的缠绕都是由导丝头和芯源自的相对运动实现的。所谓缠绕规律就是描述纱带均匀排布在芯模表面以及芯模和导丝头之间的运动关系的规律。如果不按特定纤维缠绕规律(包括缠绕线型规律和缠绕运动规律)无规则的乱缠,则势必会出现纤维在芯模表面离缝、重叠,或者纤维滑线不稳定的现象。显然这是不能满足产品设计要求和使用要求的。因此,缠绕线型必须满足如下两点要求:
附件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缠管机的三维设计
院(系、部)名称:机电科学与工程系
专业名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4年3月8日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务处制
一、课题来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来自于生产实际,通过调查研究与生产实际需要,并结合毕业生四年所学的知识,选择了此课题。
二、主要依据
纤维缠绕成型工艺技术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二战时期的美国Manhattan原子能工程,该工程部需要重量轻的FRP(Fiber:Reinforcedplastic)加强带。上世纪50年代,纤维缠绕技术己能生产各种尺寸的火箭发动机壳体,广泛用于火箭、战略导弹等尖端军用产品上。上世纪60一70年代,缠绕制品应用领域已从军事部门扩展到化工、污水处理、石油及风能系统等重要的民用部门,已可缠绕巨大体积的复合材料产品,该时期的纤维缠绕技术进入了腾飞阶段。上世纪80年代,应用领域己扩展到民用工业,丰富了民用产品的种类。进入90年代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缠绕技术进入了新的高速发展阶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己置于首要地位,进一步扩大商用领域,诸如基础设施、救生设备、汽车以及冷却塔等"缠绕机亦上了一个台阶,研制出了计算机控制的六轴缠绕机,从而结束了用手糊、半手糊生产常用管道配件一弯管和三通T形管的历史。同时,更多运动轴缠绕机的引入使得缠绕形状更为复杂的新产品成为可能,目前国际上己有七轴甚至多达十一轴的计算机控制纤维缠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