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鉴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鉴考
作者:王照宇黄懿君
来源:《中国美术》2012年第06期
[内容提要]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

20世纪90年代,杨仁恺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

由于资料限制,学界对于无锡博物院所收藏的清宫《佚目》法书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一直没有深入研究,本文现在立足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法书的内容和印章逐一进行考辩。

[关键词] 清宫旧藏董其昌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
《故宫已佚书籍书画目录》一书是研究明清皇家散佚书画的基础材料,简称《佚目》。

已故古书画鉴定家杨仁恺在《国宝沉浮录》一书的最后一章“《佚目》书画总目简注”里,对《佚目》书画的考订追索下了极大的工夫,他对每一件书画的著录、真赝、散佚递藏情况、今藏何处等都一一注明。

尤其是很多流散于私家、后现身于拍卖行的书画,杨氏都设法找到资料,补入书中。

现藏无锡博物院的董其昌《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就是其中的一件《佚目》法书。

作为一家地市级博物馆,无锡博物院能收藏到清宫旧藏书画,一个叫薛满生的无锡人至为关键。

薛满生,名处,字满生,号文卿,其斋号曰“约斋”。

薛氏早岁留学日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任伪满国务秘书一职。

1945年,在日本战败、溥仪外逃期间,这批文物不断被随侍人员和守卫盗卖哄抢,流落民间。

当时身在长春的薛满生就顺势购买了一批清宫旧藏书画。

解放后,薛满生回到无锡老家。

20世纪60年代,在当时的政治运动中,薛氏被判刑入狱17年,其丰赡书画藏品亦被政府一并没收。

1982年5月28日,无锡市文化局将薛氏收藏的138幅古代书画一并移交给无锡市博物馆收藏,奠定了该馆古书画收藏的重要基础。

由于薛氏政治失节,关于他本人的相关文献几为空白,提及者亦是讳莫如深。

来自薛氏的这批书画藏品,以明清时期居多,它们涉及到杨凝式、王问、沈周、祝允明、董其昌、蓝瑛、丁云鹏、徐贲、吴应卯、王翚、髡残、朱耷、石涛、边寿民、高凤翰、李方膺、闵贞、黄慎、李鱓、郑板桥、罗聘、金农、汪士慎、姜宸英、袁江、钱泳、邹一桂、华喦、邹显吉、王武、陈鸿寿、伊秉绶、翁同龢、吴昌硕、吴湖帆、吴观岱、胡汀鹭、徐悲鸿、齐白石、贺天健等人的作品。

如若不去甄别其真伪,单看其名单,我们不难发现薛氏熟谙书画艺术。

其一,他的藏品多是一流大家的作品;其二,藏品的品相大多良好,说明薛氏不仅富有文化素养,而且“眼力”亦十分过人,其“江南巨眼”的绰号并不虚妄。

董其昌的这卷《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高丽贡笺,纵37厘米,横488.5厘米,行书,前后共计79行,题为“题武夷山图赠林纳之次史少傅原韵”,正文内容如下:
两丸熠煜跳天门,风居气马无停辕。

欲界仙都瓯海里,幔高自昔曾孙里。

神霄高外更无高,神瀵水最重得水。

凌往景兮升玄云,拘取清微赤文叩,洞天兮搜福地。

婆娑鸟迹鱼虫字,九曲棹影丹九转。

千年尘土肠为遣,云教竹杖画千寻。

黄石阴符遗一卷,回思九陌走尘黄,埃浮名于我何有哉?渔父桃源岂再来,天公叙本深徘徊,不贪大药化黄金。

只爱清音叶素闻,取人持赠好东绢。

仙山属我开生面,布袜青鞋不用将。

云鬟雾髻长相见,有美林夫子偏冷。

顾虎痴披图选其胜,卜药且因之西岭烟升焚宝鸭,东峰日上苍龙夹,依依蝴蝶梦中归。

所欠鹅鸾插翅飞,直是舜耕田已熟。

直缘商战儿初肥,解道仙凡途岂隔。

朝凡暮圣忽复易,武夷洞口憩灵踪。

紫阳祠畔荒行迹,省雨须从好雨星。

积风但养摩天翮,宦路无最素作缁。

学人漫看朱成碧,我袖长怀一瓣香。

更期下相岩岩石。

又:“芾近收顾虎头金粟坐石存神像,李伯时见,欲倾囊易也。

蒋永仲作松赠昙秀。

吾题云撑云既奇倔,怒节更坚,瘦怒为露也。


又:“芾顿首介呈蒙教审起居,康胜鲁公乞米李公必气类况,曹子方不祈而送乎,俟一回谢。

芾顿首。


又:“司勳老兄阁下,芾顿首再拜。

左丞钧席恭审进位庆同在已探候,上贺次晴快恭惟。

机政之暇,钧体动止,万福谨具状陈情不备。

敕赐百官午门麦饼宴恭纪。

”“社筵重杯举五朝仪,衎衎千官式燕进列鼎,几承明主赐回波,不数近臣词。

麦秋好及樱桃,信内食能忘芹藻私为问大酺,颁谨诏何如?含哺颂光尧时”;“天门跌荡御筵宽宣示来牟得岁欢,惟借宫云成夏屋坐,依文石序周官畴风暗入瑶琴。

奏鼎实将同玉粒,看从说九重劳肝食也。

欣臣子遍加餐。


诗后临米芾帖,并云“圣棐左相国得高丽镜光纸,请书新诗,适有持宋拓米元章帖,见视者为临数行,前后皆余诗也。

壬申八月廿九日奉诏祀历代帝王庙归邸识。

其昌”。

本幅鉴藏印章有:“文起阁印(骑缝印)”、“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宣统御览之宝”、“酓欠如渔”、“薛满子”、“曾藏薛处”、“御书房鉴藏宝”、“双白”、“一字圣棐”、“乾隆御览”、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梁溪薛氏满生珍藏”、“容若香红草堂书画记”。

根据法书卷尾“圣棐左相国得高丽镜光纸,请书新诗,适有持宋拓米元章帖,见视者为临数行,前后皆余诗也。

壬申八月廿九日奉诏祀历代帝王庙归邸识。

其昌”一文,始知该法书是董其昌在公元1632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应“圣棐左相国”之邀所作。

卷中的“文起阁印(骑缝印)”、“双白”、“一字圣棐”三印即为法书的第一位藏家“圣棐左相国”的用印。

至于“圣棐左相国”本人,2011年11月份北京瀚海拍卖的董其昌《秋山图轴》上留下了些许信息,该画裱边题跋:“思翁论画有云:画不可熟,又云:画须生外熟,二语于此图中可深探得之,图作在万历四十四年丙辰。

翁六十又二,浅加设色,明靓,戊寅冬日,假之友人之手留存寓斋数日。

屡屡反复阅读,真为闻韶之叹。

谨题于图侧。

惜玉检、圣棐一时不知为何许人。

容当考索之,东海
徐邦达时八十八岁”。

根据蔡卫东研究,他认为“圣棐与董其昌在1623年至1632年间的十年中,有着较为密切的交往;而圣棐本人对书画一道及董氏作品,也是极为喜好与精鉴之人”。

[1]
董其昌的这卷《行书题武夷山图诗并临米帖合装》,所用纸张上钤有朱文朱砂方印:“朝鲜国王之印”,[2] 并有发丝粗细的暗款:“朝鲜国王臣李倧言天启六年六月十三日……”该卷书法所使用的高丽贡笺,是明代文人特别欣赏的外国用纸,又称高丽纸或韩纸等。

明人沈德符(1578-1642)认为高丽纸独步天下,他在《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高丽贡纸》中写道:“今中外所用纸,推高丽贡笺第一,厚逾五铢钱,白如截肪切玉,每番揭之为两,俱可供用,以此又名镜面笺,毫颖所至,锋不留行,真可贵尚。

独稍不宜于画,而董玄宰酷爱之,盖用黄子久泼墨居多,不甚渲染故也。

其表文、咨文俱卤悍之甚,不足供墨池下陈矣。

”[3]董其昌逝于1636年,享年82岁,该卷书法作于1632年,时年董氏78岁,属于他晚年最后的作品。

(王照宇、黄懿君/无锡博物院)
注释
[1] 蔡卫东《董其昌〈杂书卷〉杂评》,转引自《无锡博物院论文集二》,广陵书社,2010:187。

[2] 李倧:朝鲜国王仁祖,在位时间为1595—1649年,李氏朝鲜的第
16代君主,字和伯,号松,名李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